登陆注册
2496000000020

第20章 改革开放与国学复兴(1)

近年来,我国出现的“国学热”成为一个难以忽视的文化现象,各类媒体上国学类栏目比比皆是,众多高校开设国学类专业或相关课程,国学研究机构纷纷组建,书店里国学类书籍持续热卖,古典戏曲进入中小学课堂,一些重要传统节日被定为国家法定假日……这一切都在说明,传统文化在当代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勃勃生机,在人们眼中原已显得陌生的国学已渗透到学术研究与生活当中,重新体现在中国人民深层价值观中。民族文化是国家自立之根基,随着今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民族自信心的增强,重拾经典、振兴国学,已经表现出历史的必然性,这些都显示了国学在当今时代的繁荣和强大的生命力。但同时,所有这些也都和改革开放前国学研究领域的凋敝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们不能否认,改革开放的大潮,为国学研究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国学的现代复兴,与改革开放的这30多年历程不可分开。今天的“国学热”,也正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日益强大的必然结果。因此,在这一讲中,我们想梳理一下30多年来国学的发展脉络,回顾国学在改革开放前后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历程,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接,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在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改革开放前的国学:“厚今薄古”指导思想下的冷落

国学在当代中国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1952年中国大学的院系调整,按西方学科分类的方法,借鉴苏联模式,在大学教育中西学几乎一统天下,根本不见“国学”的踪影。中国传统的学术研究,只能栖身于按照西方分类体系下的文、史、哲专业之中,从学科内容上被完全肢解而划分到西学意义上的各个学科中去,中国传统的经史贯通的教育理念从此无法施行,中国传统最为珍视的人文精神也在生硬的学科分类和技术性学习下难觅踪影,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神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学可以说丧失了基本的生存合法性。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政治“左”的思潮的泛滥,政治运动一浪接着一浪地到来,“厚今薄古”思想甚嚣尘上,五四的“全盘西化”的思路又重新被引申到了相反方向的极致,国学作为一门系统研究与阐释中国传统学术的学问,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而是几乎销声匿迹。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明确表示,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都被贴上了“封建思想”标签,在肃清行列。1950年代,中国开始了全方位的意识形态革命,所有的思想和观点都被区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进步思想与反动思想,这种简单的二分法主导了学术的是非判定。当时,国人一度在观念上受到苏联的影响,对待传统文化有所偏执,一些以政治批判代替学术批判的不良事件开始出现,比如批判《海瑞罢官》、评《水浒传》,等等,都是在将思想文化问题政治化,用“道统”约束“文统”,以简单的行政干预来代替自由的学术和文艺争鸣。“**********”的“破四旧”运动更是要扫除一切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红卫兵与造反派展开的打砸抢行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国学在这一场文化浩劫之下遭受了重创。在“**********”末期,1974年前后还展开了一场“批林批孔”运动,孔子作为****的陪绑,被揪出批斗示众。可以说在这十年浩劫中,国学在全面的禁锢中一片凋零。

在这一时期,国学的研究都要受到政治观念影响,为政治服务,陈寅恪先生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此时成为奢望,他本人也被作为“遗老”,在“**********”中为了追求学术的独立自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的十年浩劫中,传统文化和国学一概被纳入“封资修”的范畴,要“全面扫除”,无数国学经典、历史人物都被扣上各种“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小农主义”的帽子被加以批判,国学经典成为禁书不让阅读,伟大的历史人物如孔子、孟子、老子,都被要求要彻底“批倒批臭”,全国各地的历史遗迹、文物等都遭到了疯狂的破坏,近代的国学大师都被认为是封建遗老遗少,被列为重点批判的对象,如王国维被认为“复古”、陈寅恪被当成“遗老”、梁启超被当成是“保皇派”,等等。很多国学方面的学者和专家在“**********”期间都惨遭批判,遭受了非人的待遇。在这十年,对国学、对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严酷打压是非常令人痛心的,国学的研究一度陷入了停滞和倒退。“**********”其实是革了传统文化的命、革了人类先进文化的命,同时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糟粕,如封建****主义与愚昧主义等都被复活,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人道的、先进的、开放的精神都被取缔,在这样令人窒息的氛围之下,国学生存艰难,只有在进入了新时期之后,国学才获得了复兴的条件。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忽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建设的成就,简单地把改革开放前的国学研究局面概括为“万马齐喑究可哀”。虽然在改革开放前,国学的研究受到“厚今薄古”观念和政治方面的影响,但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精神深处的传统文化是难以被完全扼杀的。新中国成立之后,很多颇具价值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也在进行着,比如当时成立了******古籍整理委员会,即便是在“**********”当中。还有由顾颉刚先生主持的二十四史标点本的工作,这项工作的水平之高,即使在今天也很难超越。这些工作都调动了当时能够利用的最好的专家,投入的力气比现在要大。另外,还用推陈出新的思路对有些传统戏剧进行了改造,我们现在应该客观地承认有些改造是必要的,而且确实是可取的。因为旧时戏剧为了生存,难免有些低俗的内容,把这些低级庸俗的、无聊的内容带到新社会是并不适合的。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高校,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研究古典文化的专家。但是,由于“厚今薄古”根本理念的偏执,浅陋的实用主义造成了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理念都受到苏联教条主义的影响,表现出一种封闭性的形态,在看待传统文化时,总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偏颇。国学是整个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部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所以传统文化包括国学在内,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压,难以健康地生存。

我们必须承认,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在文化的建设还是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对传统文化一直抱着这种“厚今薄古”的态度,传统文化无论是在价值评估,还是在传播方式上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处于困境之中。国人在文化观上的认识偏差,是造成其被忽视的重要因素。对于中国古典文化,人们往往忽视了其反映我们民族共同的审美心理的一面,忽略了其超越性、共时性的一面。在剧烈变动的年代,有些人对文化上的问题采取了以政治定夺的手段,而那些标榜“反传统”的认识实际都未能跳出“伦理———政治”一体化的模式。由于受到这种模式的影响与支配,一方面对传统文化采取实用化功利化的评价,另一方面往往在“厚今薄古”观念的指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传统文化妄自鄙薄,切断其与当代文化的联系。

“**********”期间国学受到摧残,一方面,导致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偏见,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是毒草;但另一方面,客观上也促成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严酷的气氛下,国学仍像点点火苗悄然燃烧着。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禁书年代读禁书》。像《红楼梦》、《三国演义》、《西厢记》等,当时都是绝对的禁书,不允许人们阅读,但依赖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古书和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一些标点本,传统文化还是顽强地生存着,在被人们偷偷地阅读和回味。纵观历史,无论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清朝的大兴“文字狱”,还是无数次****中的掠夺焚毁,多少次的禁书、焚书,都不可能彻底毁灭传统文化。相反,越是这样,倒越是促使人们有了读这些书的兴趣,产生了接触传统文化的渴望。我在“**********”时就偷偷阅读了《诗经》、《楚辞》、《史记》,看了很多优秀的古典小说。有些古典小说中蕴涵的价值观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些国学书籍都给了我非常大的影响。“**********”后第一批考上大学的77、78级大学生,基本上都在“**********”期间以各种渠道偷偷地读了很多古今中外的名著,所以高考恢复后立刻能成为被录取的人才。国学在思想禁锢时期的顽强生存,也正体现了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强大力量。

二、改革开放后的国学: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促成复兴

改革开放以来,国学的研究开始从大处着眼,去掉了外部的层层紧箍咒,得到了全面的复活。文史哲等传统文化领域都掀起了一个研究高潮,首先就表现在“解放思想”上。随着思想的全面解放,当时形成了一个传统文化的研究高潮和学术书籍的出版高潮,有的是带有全新视野的新著,也有的是旧著重印,把“**********”前的一些书重新修订出版,这些都体现了“百花齐放”的方针。当然还有一些当时撰写的著作,虽然试图有所突破,但在思路上仍然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旧的痕迹,比如把老子批判为唯心主义、把庄子说成是主观唯心论,等等。但就是在这个思想解放的基本基础上,在1980年代中期中国形成了人文社会学科的大繁荣,这个大繁荣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解放的高峰相呼应,有人称之为“80年代启蒙运动”。这个“启蒙运动”在80年代中后期达到高峰,国学正是这个启蒙高峰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国学的热潮在90年代愈见升温迹象。1993年的8月16日,《人民日报》用整版篇幅刊登了题为《国学,在燕园悄然兴起》的文章,编者按说:“国学的再次兴起,是新时期文化繁荣的一个标志,并呼唤着新一代国学大师的产生。”第二天,《人民日报》又在头版“今日谈”栏目发表了署名文章《久违了,“国学”》。这股重视传统文化、重视国学的热潮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且关注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热烈,呈现出了一派国学复兴之势。

改革开放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同样也体现在对待传统文化和国学的态度上,体现在和国学直接相关的学术研究上。“解放思想”首先是在思想的层面,包括精神文化和学术,它促进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对国学的重新认识。“解放思想”当然也体现在政治、经济领域,开展了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但是在思想的层面产生的作用更为巨大。因为人的思想是最自由的,思想解放是没有禁区的。改革开放使人们打破了长期以来对待传统文化的一些极左的偏见和口号,特别是“**********”中的文化愚昧主义的禁锢。“解放思想”督促人们实事求是地看待传统文化。当人们思想解禁,大量地接受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之后,对比之下发现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知识,有很多优秀的精神宝藏,还有很多符合现代人生活的价值观念。国学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从形而上的学术,还是到具体的衣食住行,传统文化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融入日常生活,这是解放思想带来的一个根本的变化。

不仅是国学研究,任何学术都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宽松的学术氛围。中国的传统文化领域,也正是由于几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而带来了学术的繁荣。明代中期的思想解放,促进了近代的学术繁荣;魏晋南北朝的思想解放,直接催生了盛唐的学术气象;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更是为整个中华文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大学建立国学院,国学繁荣发展,也正是因为赶上了一个开放、宽容的社会和时代。

同类推荐
  • 山西民俗

    山西民俗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中华成语故事(第十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十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西口在望

    西口在望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池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夭独厚的三晋人文资源,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 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四卷):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本书作为《汉族风俗史》之第四卷,经过10余年风雨的磨练,现在终于要出版了。
  • 《说文》会意字研究

    《说文》会意字研究

    本书在继承前人对《说文》会意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会意字的性质、来源以及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对会意表词和义界表词关系的研究,并借由《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与辞书义界模式的比较,首次提出“会意字的取象表词要以对词义的义界为中介”的论断,并揭示意义的承载形式由义界语言向会意文字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特点;本书还通过穷尽性统计,归纳出本义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同时,运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分析各取象-表词模式形成的原因以及由此显示的汉民族的认知思维特点。此外,本书还提出了《说文》会意字研究对促进汉字教学的几点建议。
热门推荐
  • 浮华染旧梦

    浮华染旧梦

    从同一个大门里嫁出来的秦家两姐妹:一个朱唇万人尝、玉臂千人枕;一个巾帼不让须眉、在逆境中撑起两个家族。亲情、爱情、友情……在她们身上交织着不同的命运,注定了各自的结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威名天下:山海关(文化之美)

    威名天下:山海关(文化之美)

    这里,素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这里,是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冲;这里,更是万里长城起点的第一道雄关。
  • 船舶动力装置故障诊断技术

    船舶动力装置故障诊断技术

    科技进步、经济振兴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批合格的技术人才的培养。船用柴油机、齿轮箱和传动轴系是船舶的主要动力……
  • 我的女神攻略

    我的女神攻略

    一次同学聚会,点燃了唐夜的热血,让他的人生变得无限精彩。爱慕的校花竟然主动示好,千金大小姐与他共舞疯狂,更有美女总裁倾心,挡不住的桃花运。而那些曾经欺压过他的人,他将用拳头与成就狠狠反击;这是属于唐夜的女神攻略,也是热血的都市传奇。
  • 春芽嫩嫩(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春芽嫩嫩(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三抢萌妻:邪少的霸道宠制

    三抢萌妻:邪少的霸道宠制

    军训场上,某教官一脸不满的打量着她,“腰太细,体力太差,以后每天早晚跟着我锻炼。”她双手叉腰不服气,“是你体力太变态。”对外,他阴狠毒辣,孤傲的不可一世。对她,他霸道温柔,宠她上天爱她入骨。惦记他的钱他的权,态度好他都可以施舍,唯独惦记他的小青梅,见一个灭一个。可是偏偏还是有那么多人不自量力。“媳妇儿,咱能不这么优秀,不给我竖这么多敌么?灭的好辛苦啊!”*****【爆笑宠文,男女主都腹黑强大。】
  • 四品花花知府

    四品花花知府

    现代人因意外的穿越,附身到了异世大明一位刚上任不久的四品知府身上,没想到还是个新科状元。来不及高兴,却发现这知府强抢了个民女回来!汗!背了个黑锅,这可如何是好………………
  • 暮雨倾城

    暮雨倾城

    军阀割据的战乱年代,慕汝馨只想找一个知心人,平淡地过完这一生。谁料父亲的野心使自己不得不嫁给那个腹黑薄情的司空宇,从此,远离家乡、远离爱人,在阴谋与权势里挣扎——但是内心所执着追求的,还是那有温泉一般笑容的男子,他曾发誓,要带自己远离纷争,过上平淡而幸福的生活……千帆过尽,她能否与他相守?
  • 此生共饮一杯酒

    此生共饮一杯酒

    短篇青春小说集。少年时躁动的心理,冲动的性格,将会铸成什么样的爱情结局,那些受过的伤,流过的泪,是否也能成为我们记忆中最珍贵的一笔。
  • 侠途

    侠途

    一个杀手,在染指江湖之前先有些自知之明是必须的。他,并不是什么妄自尊大的人,在出道前,还为自己准备了具棺材。而棺身前一旦被她刻上一个人的名字,他就会毫不犹豫的去杀那个名字被刻在棺材上的人,直到有一天自己踢到了块铁板,便永远的睡在棺材里,棺身上写的名字犹如他的光辉事迹,随着棺中之人一起入土。这对于活在死人边的他来讲,是一个非常圆满的结局。镜水幻月,缠指瞬,皆碎灭,再现红尘,伪面诛,断指触血,喧者寂,存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