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6200000090

第90章 中国佛教的现象论(8)

镇澄认为性住说的根本错误是把事物视为「定法」,用现代语言说,就是分割时空概念。他说:「若谓物各性住于一世而不化者,是为定法,定法即有自性矣。」〔注释:同上书,370页。〕「定法」,固定不变化的事物。在镇澄看来,视事物固定不化,就是持事物具有自性说,是与佛法根本相违的。「凡有所住,即名有为;既堕有为,即属生灭,非不迁也。」〔注释:同上书,365页。〕凡是有「住」的事物,就是「有为法」,即因缘和合而成的事物;既然是因缘和合而成的,就是无自性的,有生有灭的,「住」也是属于生灭的「住」,所以不是不迁而不迁。「若物向有今无,是无常法,非不迁也。……向有今无,不直不成不迁之宗,反成所遣迁灭宗也。」〔注释:《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套第4册,366页。〕譬如瓶子,本无今有,已有还无,是名无常。僧肇的向有今无说,不仅不能建立起不迁的命题,而且恰恰相反正是迁灭命题的论证。再者,先有今无也可名为「断」,「是则向有今无,非常则断,安得以成般若不迁之旨耶?」〔注释:《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套第4册,366页。〕从先有今无的立论来说,只有两种定断:无常或断,都不能立不迁之说。

过去的事物住于过去,现在的事物住于现在,镇澄称为「异物异世」。他强调异物异世必是无常的观点。他说:「昔物住昔,今物住今,是异物异世。凡异物异世者,定是无常。」〔注释:《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套第4册,366页。〕他还从时间与事物运动相联系的角度来论证:「时无别体,依物假立。物有流变,生住灭位,立三世名。今其言曰,昔物住昔,今物住今,是有为法,堕去来今,既堕三世,而曰不迁,未之有也。」〔注释:《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套第4册,366页。〕时间不离开事物,事物有流变,从而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时间。事物既历经三世,而说不迁,是完全不符合实情的。镇澄还批评僧肇以古今有别来否定迁流的观点。他说:「肇公云:『既曰古今,而欲迁之者,何也?』意谓若可移今为古,易古为今,可说有迁,今既不可,何有迁乎?」〔注释:同上书,372页。〕接着他又反诘并解释说:「既曰古今,而欲不迁者,何也?谓古非定古,曾已称今,今不定今,将必为古,则念念迁流,曾无暂住矣。」〔注释:同上书,372页。〕「古」由「今」而成,「今」必成「古」,古今时间的关联,表明事物在不断地迁流。

在《物不迁论》中,僧肇曾举梵志出家白首回归故里的例子,说人的过去和现在各住一世,以论证「物不迁」。镇澄对此评论说:「此中梵志、邻人、肇师三人所见不同,学者应知:其梵志谓昔人已化,不来于今,以有为法,前灭后生,相似相椟,故曰:『我犹昔人,非昔人也。』此固合圣教正因缘义也。邻人谓昔人不灭不化,可以迁到今日,故曰,昔人犹在。肇师谓昔人不灭不化,性住于昔,但不来今耳。今日之身原自住今,不从昔来,此二俱是常见。但邻人以今昔一质为常,故昔人之身可到今日;肇师以今昔异质,各住本世不动为常,是则肇师与邻人俱在梵志所破之中矣。」〔注释:《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套第4册,368页。〕镇澄揭示了邻人和僧肇说法的异同,批评了他们的错误,肯定了梵志的说法,应当说,镇澄的评论是公允的。

镇澄激烈抨击《物不迁论》的「因不昔灭」、「因不来今」的观点:「愚谓若昔因不灭不化者,则众生永无成佛之理,修因永无得果之期,大小乘经俱无此说也。一切圣教皆言因灭果生,种子烂坏果方熟。」〔注释:同上书,367页。〕这是一面肯定因灭果生是自然的因果律,一面强调,若因不灭,则众生的「业」也就永不消除,也就不能进到成佛的境界了。虽然僧肇讲不迁是要强调众生修行的业力不失,功业不朽,但是,按照「因不昔灭」、「因不来今」的观点,确也可导致否定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否定佛教及其教义的意义,否定释迦牟尼本人由众生修行成佛的事实。

镇澄从澄观对《物不迁论》的评论受到启发,然也并不赞同澄观的评论。他说:「观国师以为滥同小乘者,然小乘以有为之法剎那灭故,不从此方迁至余方,不违大乘空义。肇公以昔物不灭,性住于昔,而说不迁,则于大乘性空之义背矣。」〔注释:同上书,367页。〕镇澄认为,僧肇的「物不迁」观点并不同于小乘,因小乘讲因缘和合的事物剎那灭,不从此方迁至他方,合乎大乘空义,而僧肇则讲过去的事物性住于过去,是不迁的,违背了大乘性空的义理。在镇澄看来,僧肇的性住物不迁的观点是违背佛法的「外道常见」。应当说,从佛法的角度看,镇澄的论证是合乎逻辑的,是符合大乘佛教理的。

二、法住与性住

佛教讲无常,也讲常。《法华经》讲「法住法位」,《涅盘经》宣扬「常、乐、我、净」。一些佛教学者纷纷以此为据质问镇澄。由此,法住、常住应当如何解说,性住与法住、性空与法住、常与不迁以及般若学与涅盘学的关系究竟如何,成为镇澄论证的又一重点。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注释:《大正藏》第9卷,9页中。〕这是该经宣说诸法实相的名句,影响极大。意思是法住其位,在世间是不动常住的。也可以说,「法住」是佛法常住,佛法或真理常住不离世间,佛法或真理在世间不动不移。世间是佛法或真理的体现,而离开世间就无处寻觅佛法或真理。镇澄以如来藏真心理论来诠释《法华经》的「法住法位」是「常住真心」,即真如:「或问:肇公『物各性住』,岂非《法华》『世相常住』耶?答曰:非也。彼言性住者,物各性住于一世,所谓『昔物自在昔,今物自在今,如求向物于向,于向未尝无』,是以有物住于昔也。《法华》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者,法位乃真如之异名。真如即诸法之正位。若见诸法有无、一异、生灭、去来,皆是妄想遍计,非见诸法之正位也。」〔注释:《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套第4册,369页。〕镇澄认为,僧肇的「性住」是有物住于昔,而《法华经》「法住法位」是指真如,即无有无、一异等区别的真心的显现。镇澄接着用譬喻来说明:「彼恒河水,体常自若,曾无变异,诸法亦尔。有无、一异、生灭、去来,皆不可得然。众生妄见有无、一异、生灭、去来,而法住法位曷常变异哉?故曰:『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注释:《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套第4册,369页。〕一切事物如恒河水一样,其真如之「体」恒常不变,由此而「世间常相住」。此为《法华经》的实相常住,体相一如,与僧肇的物各性住,物住于昔的说法是根本不同的。

当时有「近世异解师」也解释《法华经》的「法住法位」说:「法住法位者,天位在上,地位在下,水性自湿,火性自燥,甘蔗性甜,黄连性苦,乃至鹄白玄乌,花黄竹翠,法法自住自位,不可移易,是谓世间相常住。」〔注释:同上书,370页。〕这种见解指出了事物的不同属性,看到了「各各物状互不相参」,镇澄认为,这只是表示「世间相」,并不能说是「世间相常住」。至于说「法法各住自位,不可移易,是谓世间相常住」更是情执妄计,是与《法华》实相说完全违背的。〔注释:详见上书,370页。〕

为了进一步说明「法住」或「常住」与「性住」的不同,镇澄还从圆觉心的角度说明不迁。他在回答「不迁正义」时说:「总则十方法界总为一大圆觉心,譬如清净摩尼,万象森罗,去来生灭,于中影现。诸愚痴者说,净摩尼实有如是去来之相(迁也)。智者了知,此去来要即是摩尼,实无一物可去来也(即不迁也)。」〔注释:同上书,369页。〕「摩尼」,宝珠。意思是,所谓不迁,总的说是指宇宙万物归结为一大圆觉心,万物的去来生灭相都是圆觉心的显现,实际上并没有一物去来生灭。分别展开来说,则有三项:一为「诸法无常义」。一切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剎那变异的,是非不迁的。二为「常住不迁义」。不迁有两种意义,即如上所述的「性空故不迁」和「真实不迁」。这都是排斥性住不迁说的。与此相应,镇澄也在同书中把「常」归结为二义:「一凝然常,真如不迁之义也。……二相续常,业果不失之谓也。」〔注释:《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套第4册,369页。〕镇澄认为,僧肇引经文「三灾弥纶,而行业湛然」来论证物不迁,正是误取「相续常」义,不了解事物虽常而时刻在变化的道理。〔注释:详见上书,369页。〕三为无常与常住,或迁与不迁「二俱无碍义」。此项也分为二:一是「理事无碍」,「谓由不变之理能随缘故,其不生灭性全体遍在生灭法中,如湿遍波,则不迁而迁也」〔注释:同上书,369页。〕镇澄认为《法华经》所说的「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也属于理事无碍的诠释,即真如本体(法住法位)与现象(世间相常住)是圆融无碍的。二是「事事无碍」,「谓由三世诸法全真心故,若时若物即同真心。含容周遍。……不动一尘而充遍十方,不离剎那而涉入三世,一迁一切迁,无迁无不迁」〔注释:同上书,369页。〕由理事无碍即「三世诸法全真心」,而能事事无碍,即万物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各各含容周遍,这也就是「一迁一切迁,无迁无不迁」。镇澄认为,事事无碍是佛教迁与不迁理论的最高层次,是体悟万物存在的形态的最高境界。

以上三项内容与僧肇性住理论有着重大的区别:一是强调万物不断变迁而不是不迁;二是以性空与真实(真如、真心)界定不迁,否定以性住为不迁的根由;三是依据华严宗的理事无碍和事事无碍两说,认为迁与不迁的圆融无碍也有两层意义,而有别于僧肇的「动静未始异」的论说。

三、性空与实性(佛性)

佛教般若学讲「法无来去」,宣扬「性空」,涅盘学讲常、乐、我、净「四德」,讲「佛性是常」,宣扬「常住非因果」。当时有的佛教学者就提出问难:两者如何会通?对此,镇澄回答说:

《般若》荡相名空,故说法无去来。谓求去来相不可得故,非谓显常也,《涅盘》直示实性,故说「常住非因果」。故经云:无常者生死,常为大涅盘;空者生死,不空为大涅盘。此言有为因果是生死法,故皆无常。无常之法,无有自性,彻底唯空,是则无常即空,空即无常。无常与空一,有为法故,皆属生死,非涅盘佛性也。是则《涅盘》以因果为无常,即《般若》诸法空义;《般若》法无去来,即《涅盘》空者,谓生死也。其涅盘常住不空之体是如来藏,佛性真我,坚凝不变,则非无常;真实有体,则非空也。《般若经》中言未及此,昧者以《般若》法无去来类《涅盘》实性常住,则二宗皆失矣。〔注释:《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套第4册,368页。〕

这是一段很重要的话,下面我们先以列表的形式表示其逻辑推论,再提示其论点,分析其问题,总结其意义。

般若学 涅盘学

荡相空名 显示实性

↓ ↓

非常,无去来 常住,非因果

↓ ↓

无常-生死 常-大涅盘

↓ ↓

空-生死 不空-大涅盘

↓ ↓

空-无常-生死-因果-有为 非空(实性)-非无常-非生死-非因果-涅盘佛性

以上简表分别表示镇澄对般学性空说与涅盘学常住说的逻辑推论。引文的论点有:一是《般若》讲性空,《涅盘》显实性,两者理论重心不同;二是空即无常,也是因果,是「有为法」,生死法;三是《涅盘》的「因果无常」即《般若》的「诸法空义」,《般若》的「法无去来」即《涅盘》的「空者」、「生死」;四是《涅盘》的「常住不空之体」是佛性,佛性是非无常、非空;五是《般若》没有论及佛性非空、真我不变的义理,它的「法无去来」的思想是与《涅盘》的「实性常住」说不同的,即《般若》的性空与《涅盘》的实性(佛性)是有区别的。

从镇澄的论说来看,他是依据《涅盘经》以因果无常的思想来沟通《般若经》的性空观念,即视性空为无常,这样就在理论上导致如下结果:一是把《般若》的性空归结为生死因果的「有为法」,从而把《涅盘》的佛性置于《般若》的性空论之上;二是既说性空是「法无去来」,又说性空属于生死,其间在理论上并未真正沟通;三是以《般若》性空为无常,以《涅盘》实性为常,就势必削弱对僧肇「性住不迁」说的批评力度。

从哲学理论思维来说,镇澄会通般若学性空说与涅盘佛性说,从性空与真心两种角度诠解「不迁」的涵义,探索两重根源,开创了常住不迁的新说,有助于揭示事物本性与主体意识的关系和事物的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丰富了动静观。镇澄以《涅盘》佛性常住说为高于《般若》性空说的终极真理,反映了中国佛教学者以真如心、圆觉心为人生解脱枢纽的基本立场,也反映了从主体意识角度论述宇宙存在形态的中国佛教哲学的重要特色。

同类推荐
  • 读易经有学问

    读易经有学问

    “易”就是变易、变革,《易经》提倡变革,并指争人们去应对变革、引领变革《易经》上说:“改命,吉。”这就是让人们勇于改变自己的命运。“易”就是容易、简单,《易经》将一切还原为简单,指导人们用简易手段获取胜利。《易经》上说“匪夷所思”,就是说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可以简单化解。“易”就是交易、交换,《易经》指出:没有失去就没有拥有,我们必须学会交换。《易经》上说:“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就是说只要我们善于动用天地四方(即“六位”)的资源,就可换取成功的自由境界。
  • 培根论人生事业

    培根论人生事业

    培根是近代美国思想最伟大的人物,也是人类史上最优秀的人物之一。本书收集了培根论说手札数十篇,充分显示了哲人的睿智,是一本见解独到的传世佳作。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曾国藩,这是一位争议不断的历史人物。他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 ”,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他既为孙中山、章 太炎、范文澜等人所不齿,但也为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冯友兰所推崇 。这是两本流传甚广的家训典籍。他既能自立又能立人、既能自达又能达人 的人生智慧与教育思想,也被后人广为称颂;后人整理曾国藩一切教育心得 ,统称之为“曾国藩家训”,堪称“古今家训之首”。为什么看似波澜不惊的千余封家书,却成为后人推崇备至的智慧宝典? 为什么数十年如一日的心得日记,竟成为众人津津乐道的警示名言?为什么 有太多的人,在翻阅他的日记之后,自惭形愧?
  • 禅悟

    禅悟

    佛理小故事,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能够带领我们走出烦恼,进入一个沉静而祥和的世界。本书就是用佛理智慧讲述小故事中的大道理,其内容包括人生、爱情、亲情、事业等各个方面,很好的阐释了人性迷失的种种原因,帮助人们解压解惑,让人们的心灵接受一次前所未有的洗涤。
  • 符号王国中的艺术哲学

    符号王国中的艺术哲学

    20世纪以来,在西方分析哲学、语言学和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下,“符号”的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对符号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符号学便得到了迅速发展,一跃而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英国哲学家和美学家M·C·比尔兹利指出:“从广义上说,符号学无疑是当代哲学以及其它许多思想领域的最核心的理论之一。”
热门推荐
  • 无尽长夜

    无尽长夜

    验尸神探和美女助手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离奇的凶杀案后……看清了那无尽长夜中血红的目光。到底是诅咒还是别有用心?在一场离奇的银行劫案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猎杀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医院里的恐怖事件……到底是凶光夺命,还是有人故意为之?挡在神探面对的不仅仅是复杂的案情更是那至亲与朋友一个个死去带来的痛苦。到底该如何透过迷雾看清那背后的阴谋。到底该如何抓住“恶灵大人”的尾巴?一切尽在《无尽长夜》
  • 一寸疼痛

    一寸疼痛

    桃花帘外春意暖,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桃花帘外开依旧,帘中人比桃花秀。花解怜人弄清柔,隔帘折枝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自多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倚,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落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媚。若将人面比桃花,面自桃红花自美。
  • 激励孩子成长的108个好故事(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激励孩子成长的108个好故事(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经历欢笑,经历泪水,才真正是一个完整的成长,因为有我们身边讲不完的故事,也因为有我们所熟识的人的陪伴,我们的成长才会那么丰富多彩,才会令我们心动着去等待下一站将要带来的转变。成长中的经历,永远是一本写不完的书,它的主语应该是人间的情感和所觉察到的人生之味,即生活所带来的痛苦、忧愁、快乐、思索与感悟。人生拥有成长,拥有智慧和感悟的成长,也将看到梦想的光芒,即在成长中能够触动心弦的那一抹青涩而诱人的颜色。追寻梦想和理想的脚步,其实也是成长。
  • 锦书慢行

    锦书慢行

    她是明贞皇朝最尊贵的嫡长公主,而他,是亡国俘虏。初闻父亲要将自己嫁给他,她不过轻抚腰间的暖玉,淡然一笑。纵然她集万千宠爱与一身,却始终逃不过皇室子女的命运。嫡长公主与亡国太子,身份天差地别,但绕是如此,她的父亲看上的,不过是他的文韬武略!那一年,帝都的十里红妆灼耀了她的眼。而她的夫君无时无刻向她展露着他的野心!终于在某个血染帝都的黄昏,他将她父亲的首级悬挂于市集之上,以示权威!她说:“我早知这一日会来,和离书在此,从今往后,你我再无瓜葛。若一定要在我们之间加上一层关系,那么你就是我明贞皇朝元琛公主的敌人!”自此,她,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 不朽至尊

    不朽至尊

    我是天道法师,我能主宰一切!废物?不?因我有我,他绝对不是废物!天才?不?因为有我,所有的天才,都是废物!
  • 90后最喜爱的名言警句

    90后最喜爱的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是人类智慧宝库里的一份珍贵财富,是古今中外先哲们和无数有志之士的厚积薄发,是人类知识的积累,是民族智慧的提炼,所以它跨越国界,世代相传,给人启迪,发人深思,成为人生旅途中的良师益友。《90后最喜爱的名言警句》是一本具有“麻辣”效果的好书,精选多位青春作家的睿智思想和时代惊语,青春活力与叛逆的回归。
  • 其实你就是人物

    其实你就是人物

    有一个词叫“缘份”,有一个词叫“机会”。前一个词很中国,很自圆地说。任何事情,成了叫发,缘分,不成叫无缘。后一个词永远很酷酷地走来,对,如果这个词具象的话,也许是用一半的头发遮住一只眼睛那样的?一副我是机会我怕谁的牛样。谁都希望得到他的眷顾,他的青睐,他才是偶像,是大众情人。明星明星,明天指不定是不是星。而机会,是人们永远要追逐永远拥有的。
  • 勇士的阶梯

    勇士的阶梯

    懦夫把困难当做沉重的包袱,勇士把困难化作前进的阶梯。陈玮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被从天而降的“勇士系统”砸中了脑袋。从小保安,到协警,又成为黑拳拳手,陈玮一步一台阶,慢慢踏上了勇士的路途,在勇士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穿越到奥特曼世界

    穿越到奥特曼世界

    变身艾克斯,征战宇宙,我就是主宰,这个宇宙是我的天下,若有不服,可战可拼,我就是我,我就是艾克斯
  • 炼狱焚天

    炼狱焚天

    在炼狱之中,司徒云修为在到达不死巅峰之后,修为不得寸进。无奈之下,施展其家族秘术无极转生大法转生到炼狱之外。司徒云因其天赋被收为飞仙门的弟子,进入飞仙门后,斗仙门,斩魔宗,震慑群雄。入炼狱,斩生死,逆转阴阳。看司徒云如何一步步踏上巅峰,君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