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9800000018

第18章 隋唐时代知行观(6)

2.行才能发挥知的实际作用。王夫之说:“且夫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尚书引义》卷三《说命中二》)“功”,功效。知必须通过行才能发挥它的实际作用,而行则不必通过知来发挥它的实际作用。这里包含了认识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的思想因素,是对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的充分肯定。

3.行是检验知的手段。和行能够发挥知的实际作用的观点相联系,王夫之说:“行焉可以得知之效。”(《四书训义》卷九)“效”,效验,效果。“行”可以体现出“知”的效果。这是关于检验真理标准的问题,留待下章再论。这里要指出的是,王夫之所强调的“知”必须“以行为功”和“行焉可以得知之效”的观点,已经触及知所没有而为行所具有的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和优点。

4.行是知的目的。王夫之说:“知之尽,则实践之而已。实践之,乃心所素知,行焉皆顺。”(《张子正蒙注·正当篇》)又说:“以知知义,以义行知,存于心而推行于物,神化之事也。”(《张子正蒙注·神化篇》)人们在取得认识以后,就应当再返回于实践,即将“存于心”的认识再“推行于物”,付诸实践。又说:“知而后行之,行之为贵,而非但知也。”(《周易外传》卷一《乾》)“行之为贵”,人们求知,不是为知而知,而是为了更好的行。这是一个精辟的观点。

5.行高于知。王夫之认为,在认识过程中,行处于主导地位,行高于知。他说:“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尚书引义》卷三《说命中二》)又说:“凡知者或未能行,而行者则无不知。……是故知有不统行,而行必统知也。”(《读四书大全说》卷六《论语·卫灵公篇》)行既包括知,又统率知,而知则不能包括和统率行。所以就知行比较而言,“以在人之知行言之,闻见之知,不如心之所喻;心之所喻,不如身之所亲行焉”(《周易内传》卷五《系辞上传》)。“亲行”不仅高于“闻见之知”的感性认识,也高于“心之所喻”的理性认识,行比知更根本。这是实践高于认识的思想的朴素表述。

6.行难知易,行先知后。王夫之反对程朱学派的“知先行后”的说法,他认为根据行比知难的观点,应当说行在知先。他援引伪《古文尚书·说命中》的“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和孔子说的“仁者先难”的话,认为“先难”,就是难者在先,“艰者必先也。先其难,而易者从之易矣”(《尚书引义》卷三《说命中二》)。行难,所以行也在先。王夫之以为知行有难易之分,并从难易的角度来论证知行的先后,是不科学的。但是,他肯定行在知先,是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重要创见,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建树。王夫之突出地强调行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他对中国古代知行观所作的最大贡献。

(五)“知以审行”

王夫之强调行对知的决定作用,同时也重视知对行的反作用。他认为知是保证行而有利的重要前提,他说,知可以“察事物所以然之理,察之精而尽其变,此在事变未起之先,见机而决,故行焉而无不利”(《张子正蒙注·神化篇》)。人们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可以及时决策,采取行动,取得效果。所以,他说:“君子之知,以审行也。”(《诗广传》卷一《卫风·一》)“审”,明。君子的知是用来明悉、指导行的。又说:“夫人必知之而后能行之,行者皆行其所知者也。……喻之深,察之广,由是而行,行必安焉。”(《四书训义》卷二十)人们只有知而后才能去行,知得愈深愈广,行得愈是稳妥可靠。他还强调:“要以所行者听乎知,而其知也愈广大愈精微,则行之合辙者,愈高明愈博厚矣。”(《读四书大全说》卷四《论语·为政篇》)行一定要知,知得愈广愈精,行就合乎轨道,愈高明愈博厚。王夫之看到了知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重视知对行的指导作用,这也是正确的、深刻的观点。

五、颜元的重“习行”的思想

明末清初唯物主义哲学家颜元,提倡“实文、实行、实体、实用”的经世致用之学,猛烈抨击程朱理学。他在知行观上特别强调“习行”的重要。

(一)“须是身上行出,才算学问”

什么是知识?什么是学问?理学家们认为“好学”,即读书就有知识,有学问,读书愈多,知识愈多,学问愈大。颜元反对这种观点,他说:“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作,都不济事,须是身上行出,才算学问。”(《习斋记余》卷四《答齐笃公秀才赠号书》)能说会写无济于事,只有亲身实行,具有实践经验才算有知识。他还继承和发挥陈亮的强调事功之学的观点来论证:陈同甫谓人才以用而见其能否,安坐而能者不足恃;兵食以用而见其盈虚,安坐而盈者不足恃。吾谓德性以用而见其醇驳,口笔之醇者不足恃;学问以用而见其得失,口笔之得者不足恃。(《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上)这是说,人才的高下,兵食的盈虚,德性的纯杂,学问的得失都必须通过“用”来检验,他反对安坐不动和徒事口笔的空谈无用之学。

颜元还针对当时程朱理学盛行,程朱著作充塞书市,士人只读《性理大全》的具体情况,指出:“但入朱门者,便服其砒霜,永无生气生机。”(《朱子语类评》)“读书愈多愈惑”(同上)。颜元认为:“读书特致知之一端耳。”(《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上《法乾》)读书是取得知识的一个方面。“使为学为教,用力于讲读者一二,加工于习行者八九。”(《存学编》卷一《总论诸儒讲学》)书是要读的,但主要是习行。颜元强调习行,也主张读书。他的“须是身上行出,才算学问”的命题,包含了实践出真知的思想萌芽,这是值得肯定的。颜元对程朱理学的抨击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他从反对程朱理学而得出的贬低读书重要性的看法,是片面的。

(二)“格物致知”

颜元认为学问从“行”中出,据此他又对传统的命题“格物致知”作出新的解释。明代学者刘宗周曾说:“前后言‘格致’者,七十有二家。”(《大学辨一》,见《陈确集》,557页。)在宋代以前,言“格致”的多限于训诂,如汉代著名经学家郑玄训“格”为“来”,以“物”为“事”。宋代理学家开始从认识论角度阐释,如朱熹训“格”为“至”,把“格物致知”解释为“即物而穷其理”(《大学章句》)。王守仁训“格”为“正”,“物”为“事”,“格物”即为“正事”。颜元不同意这些解释,他吸取《史记》卷三《殷本纪》说纣“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和《后汉书》卷十一《刘盆子传》“皆可格杀”的话,对“格”作了创造性的解释:按格物之“格”,王门训“正”,朱门训“至”,汉儒训“来”皆似未稳,……元谓当如史书手格猛兽之“格”,手格杀之之“格”,乃犯手捶打搓弄之义。(《习斋记余》卷六《阅张氏王学质疑评》)他还把“格物”解为“犯手实做其事”(《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上《刚峰》)。这是赋予“格”以搏斗、斗争、变革和实行的含义,超过王夫之及其以前所有的解释,是前无古人的。

颜元还对“格物致知”作了全面的解释,他说:知无体,以物为体。犹之目无体,以形色为体也。故人目虽明,非视黑视白,明无由用也。人心虽灵,非玩东玩西,灵无由施也。今之言致知者,不过读书、讲问、思辨已耳,不知致吾知者,皆不在此也。……辟(譬)如欲知乐,任读乐谱几百遍,讲问思辨几十层,总不能知;直须搏拊击吹、口歌身舞,亲下手一番,方知乐是如此,知乐者,斯至矣。是谓“物格而后知至”。(《四书正误》卷一《大学》)就是说,人们进行认识活动时,必须有客观事物作为对象,因此,眼睛必须以事物为对象进行视觉活动,心(指思维器官)必须以事物为对象进行思维活动。读书、讲问、思辨并不是知识的来源。比如知乐,光读乐谱是不行的,必须亲自“下手一番”,才能真正知乐。这是强调行在获知中的作用,同样包含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因素。

(三)“只向习行上做工夫”

颜元把“格物”也称为“习行”。所谓“习”,颜元说:“习者,学之不已,如鸟数飞。”(《四书正误》卷三《论语上》)“习”即含有反复实行的意义,是和“行”不可分的。他认为行先于知,行重于知。由此又提出“只向习行上做工夫,不可向语言文字上着力”(《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王次亭》)的命题,强调“习而行之”,即反复实行的重要性。颜元反对空谈心性,他说自己写作《存学篇》的目的是:“将偕吾党身习而实践之,易静坐用口耳之习,为手足频拮据之业,非存性空谈之比。”(《存学篇》卷一《学辨一》)颜元重视习行和直接经验,认为知识来源于人的实践经验,这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观点。但是,颜元片面夸大感性经验,说:“身也,心也,一也。”(《颜习斋先生言行集·禁令》)“治耳目即治心思也。”(《四书正误》卷六《孟子下》)忽视了耳目感官和思维器官的区别,贬低思维器官的作用,轻视理性认识,这是以往古代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倒退。

六、戴震的“血气心知”说

清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戴震,在认识论上主张“血气心知”说,以否定程朱学派的“理具于心”和陆王学派的“心即理”的说法。

先秦时代荀子曾说:“有血气之属必有知”(《荀子·礼论》)。《礼记·乐记》也说:“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血气”,指人的形体感官,也指感觉能力。“心知”,约指思维能力。戴震继承和发挥了这个观点,说:味也、声也,色也在物,而接于我之血气;理义在事,而接于我之心知。血气心知,有自具之能:口能辨味,耳能辨声,目能辨色,心能辨夫理义。(《孟子字义疏证》卷上《理》)“血气心知,有自具之能”,是说血气心知是人生而具有的感觉和思维能力。戴震是着重从认识论的角度发挥,认为人具有感觉和思维能力,而味、声、色在物,即在自然中,理义在事,事包括自然和社会的现象,理义在普遍现象中。这是肯定味、声、色和理义都是外在的、客观的,从而也就否定了“理具于心”的唯心论。戴震也区别了感官和心(思维器官)的不同作用,前者辨别臭味声色,后者则是辨别理义。

戴震就感官和思维器官、血气和心知的关系作了辩证的阐述。他说:“耳目鼻口之官接于物,而心通其则”(《原善》卷中)。感官接触外物,而心则认识其规律。又说:“有血气,夫然后有心知。”(《原善》卷中)“有血气,则有心知;有心知,则学以进神明。”(《孟子字义疏证》卷上《理》)“神明”,内心的清明,指对事物规律的明确了解。有血气而后有心知,即有感觉而后有思维。有心知,然后再达到内心清明的境界。这都是强调“血气”是“心知”乃至“神明”的基础,重视感觉的作用。戴震又说:“心之精爽驯而至于神明也,所以主乎耳目百体者也。”(《原善》卷中)思维器官(“心”)的精爽进而达到神明,所以是主宰五官形体的。这是强调理性思维的重要性。

戴震还重视增强人的认识能力,他说:人之血气心知本乎阴阳五行者,性也。如血气资饮食以养,其化也,即为我之血气,非复所饮食之物矣;心知之资于问学,其自得之也亦然。以血气言,昔者弱而今者强,是血气之得其养也;以心知言,昔者狭小而今也广大,昔者暗昧而今也明察,是心知之得其养也,故曰“虽愚必明”。(《孟子字义疏证》卷上《理》)人的血气心知,是固有自具的认识能力,如果加上后天的滋养和学习,就能增强其功能。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观点。

戴震还明确地批判了程朱学派的理“得于天而具于心”的先验论,他说:就事物言,非事物之外别有理义也;“有物必有则”,以其则正其物,如是而已矣。就人心言,非别有理以予之而具于心也;心之神明,于事物咸足以知其不易之则,譬有光皆能照,而中理者,乃其光盛,其照不谬也。(同上)理义不在事物之外,不在人心之内,而是在事物之中。人心不具有理而有辨别事物的理则的能力和作用,人心达到神明境界,就能够了解事物的理则。这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戴震不仅以此否定了程朱学派的“理具于心”的理论,也否定了陆王学派的“心即理”的理论。

同类推荐
  • 读易经有学问

    读易经有学问

    “易”就是变易、变革,《易经》提倡变革,并指争人们去应对变革、引领变革《易经》上说:“改命,吉。”这就是让人们勇于改变自己的命运。“易”就是容易、简单,《易经》将一切还原为简单,指导人们用简易手段获取胜利。《易经》上说“匪夷所思”,就是说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可以简单化解。“易”就是交易、交换,《易经》指出:没有失去就没有拥有,我们必须学会交换。《易经》上说:“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就是说只要我们善于动用天地四方(即“六位”)的资源,就可换取成功的自由境界。
  •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 本书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精神分析以研究性本能为本身第一重要的工作。梦常常是不加伪装地表示一种愿望的满足。神经症是自我在试图压制性欲失败之后,性欲部分压制了自我。禁忌、法律和习惯给性生活加上了更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既对男人有影响,又对女人影响很大。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伊德出场,宣讲他“欲望决定命运”的人生哲理,本书是走向人性深处、揭开性欲面纱的必读书。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 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热门推荐
  • 何欢(全集)

    何欢(全集)

    每一次回望这座灰雾之城时,庆娣便似看见了少女时期的自己,跌跌撞撞地行走在闻山街巷中。残暴的父亲、懦弱的母亲……灰败的童年令她窒息。他是她生命中唯一的星光。她抽取所有记忆片段,编织种种美好幻想,也把自己捆缚了进去。于他,她是他最温暖的存在。看尽浮世炎凉,见识过极端环境中最赤裸的欲望,他狂热地想抓住些能让自己热血奔流的东西,比如她的爱、她的温存……可心口的钝痛无法抹去。这个世界真有地老天荒,此情不渝吗?
  • 寒门书香

    寒门书香

    她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当她骚包去黄山看日出时却意外穿越,老天还赐她一枚正太,难道老天是看她在现代孤家寡人的太可怜了,赐她个正太弟弟玩玩?千金小姐的她怎么面对这贫穷还带着一个小正太的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色狼系統

    大色狼系統

    哥是废才加纨绔吗?那只是以前的“我”,你说哥的资质差吗?但我有系统啊,天才在我面前炫耀吗?我只当你是小丑,美女别打啊,我不是有意摸你屁股的……啊(^O^)
  • 棋与道

    棋与道

    本书是当代作者从自己的学棋经历出发,结合中国道法自然精神写的表述围棋与道之间的关系的杂文集。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密室皇陵

    密室皇陵

    据传古时华夏第一帝王统一华夏,向往长生,死后其密室皇陵之中,有长生不老丹药一枚,乃是其花巨额人力物力所得,得知永生,后世之人无不向往。
  • 九阳神功之时空改变后

    九阳神功之时空改变后

    他高中学历,家境恶劣,虽然分析股票和唱歌是他的强项,可惜学历低微,其貌不扬的他出去连工作都找不到,不由得万念俱灰.然而时空改变,他的才能令人大吃一惊,惊为天人,并且意外得到九阳神功秘籍.回到006带领一群损失惨重的‘朋友‘风生水起,成为股市最大赢家......年线由下变走平,准备资金心笃定.年线上拐慢慢行,突破回看坚决进.年线由上往下行,形态一定要看清.与其买入等突破,不如暂时观其行.股价企稳在年线,骏马奔腾难以停.斜率改变呈加速,离顶绝对差一步.多空之战天天搞,短线要做墙头草.谁强你就朝谁靠,短期获利少不了.巨量必定是三浪,第三浪是爆炸浪.
  • 武凌长天

    武凌长天

    少年因为意外穿越来到陌生的世界,他该何去何从。不一样的修炼方式,又将对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PS:这是勇气写的第一本书,可能写得不是很好,请大家多多包涵。各位书友觉得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约你的朋友推荐哦!
  • 万界引力

    万界引力

    万界妖魔争霸,人族夹缝求生,一代强者横空出世,带领人族抗击妖魔,尊为人皇。天魔大战,两皇对决,挚爱重伤濒死,为挽救无怨无悔跟随自己一生的爱人,不顾自己不足一成的实力,打开轮回天道为爱人转生,自己却也身陷其中……在记忆封禁,身体变异,修为重来,等觉醒一段记忆后才知还仅剩三年的情况下,这个昔日的皇者又是如何选择?面对心有不甘的天魔皇,他又是如何化险为夷拯救自己挚爱之人?万界人族因他的离去变得岌岌可危,他又会不会杀回万界重新带领人族征战四方?
  • 世界骗局之谜

    世界骗局之谜

    本套书主要介绍古今中外关于人类诸多未解的社会、自然现象,包括《中国自然遗产之谜》、《星球宇宙之谜》、《巨兽异兽之谜》等20个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