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71300000005

第5章 道德

第三节道德

一、道德的基础性

社会发展程度决定着社会价值总量、价值结构,并决定着社会总体的、方向性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确定了总体的价值生产与分配形式,形成了主流的社会意识,这就是道德。道德的可执行部分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道德与法律共同确定了社会关系。

道德是连接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关系的纽带,是社会关系的基础。道德通过教育等多种形式使人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念,进而形成人的固定的行为方式,人就会按照这种方式来处理各种事务。这种固化的行为方式可以是思想、原则、节气等多种称谓,在具体的事务处理过程中就会以这些思想、原则、节气为标准,而不再以具体的利益得失为标准。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乏有节气的人,如牧羊的苏武、身在曹营的徐庶、抗元的文天祥,这些人坚贞不屈、高风亮节,受世人所敬仰。

社会发展程度是客观的,所以道德也是客观的;同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也是发展的。举个例子: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以舍己救人为道德,学习**成为社会风尚。**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当地发生森林大火,**勇敢的去救火,并献出了生命。过了十几年后,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就发生的变化,认为提倡舍己救人是不对的。改而提倡助人为乐,也就是说人们应该帮组别人,但也应该保护自己。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就因为社会发展了,中国的治安、消防能力提高了,不需要以牺牲普通公民生命为代价来保护社会财产了。

二、道德的模糊性

社会发展程度决定着道德发展程度,然而道德发展却未必能够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程度,两者之间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的距离,这体现为道德的滞后性。这种道德的滞后性,在以儒释道为主要思想的中国,表现的尤其明显。道德的滞后性带来了执行中的模糊性,也可以说不可精确执行性。

(一)中国传统文化。1、什么是中国?中国在古代政治上指的是中原政权,人口上指的是华夏民族及演化后的汉族。中国在现代政治上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可以算上台湾),人口上指的是五十六个民族。中国的历史是一个大大小小、分分合合的过程,不同的历史观点会带来不同的结论。如果以中原政权和华夏族为出发点,可分为夏朝以前的部落社会,秦朝以前的封建社会,汉朝之后的集权社会。行政的主体可以分为以炎黄为始祖的部落联盟及各首领,以夏商周王为中心及其分封的诸侯,以汉、唐、宋、元(蒙族)、明、清(满族)皇帝为中心及其所辖的各级官僚。这是目前中国史学的普遍观点,但这种观点是需要反思的。按照这种观点,夷、狄、蛮、戎就不是中国的,然而现在东三省、蒙古、新疆、西藏、云贵、两广就是中国的领土。这种观点无法解决民族与地域矛盾问题。表现在:其一,对当前国家的不认同。产生**、**、**等各种独立思想,如果解决不好以后独立思想将会更多。其二,元、清两朝定性。从地域上讲是中国的,但从民族上讲是外族的。甚至两朝皇帝本身来也不认同自己是中国的。其三,原有领土的定位,比如外蒙。外蒙在地域上归清朝管辖,如果因为外蒙归清朝就认为是中国的,那么中亚、西亚、东欧都是元朝的,又该怎么认定呢?其四,战争的定位。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是对外战争吗?匈奴是夏后氏的后裔,那是华夏族的一个分支。宋辽、宋金、宋元、明清是对外战争还是国内战争?其五,英雄的定位。英雄的定位到底以民族为标准还是以地域为标准。比如岳飞,如果按民族定位,把他定义成英雄,那就意味着兀术是入侵者,宋金战争就是对外战争,宋元战争也是对外战争,忽必烈是中国的入侵者。如果按地域定位,元朝是中国的,忽必烈就不是入侵者,兀术也不是入侵者,既然都连入侵者都没有,何来的抗战英雄?同理,如果把保持民族不受地域侵犯的都归入英雄,那孟获也是英雄,岂不是鼓动各种民族独立吗?2、什么是传统?传统是指继承下来并形成的体系。传统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照倡导者不同可分为官方的和民间的。官方倡导的传统是忠孝礼义廉耻,目的是维护社会的稳定;民间的内容又增加了宗教和侠义思想。汉族人的信仰不是一神教信仰,而是对各种教义进行糅杂,乃至加入了鬼神、玄学等各种思想。这种信仰方式造成汉族人的信仰既不虔诚也不坚定。支撑汉族人在某方面坚定的是侠义思想。但侠义思想没有系统性,也不被官方提倡。按照适用范围不同可分为普遍性(全国性)的和民族性(地域性)的。普遍性的传统并不多,可能春节算一个。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则林林种种不可胜数。但至于那些是传统那些不是传统也没有什么标准。3、传统文化的作用。(1)形成人的思想。人是群居动物,无法独立生存,人思想形成的过程必然要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上一代的思想及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传承给下一代。(2)保持群体的稳定。当一个群体具有比较类似的思想及生活方式时,彼此之间就能够形成和谐的关系,避免矛盾的产生,维持群体的稳定。(3)达到相互之间的认同。持有相同传统的人之间会形成内部的依赖关系,形成相互之间的认同与支持。4、传统文化的反作用。(1)造成民族矛盾。不同民族之间的传统差距往往比较大,由此产生的群体思想、社会道德差距也有较大。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可执行部分。不同的道德能提取的法律部分是不同的。作为国家,地域内包含各种不同的民族。国家的运作是以法律为基本工具的,也就是说各民族必须执行相同的法律。这就造成了道德与法律的矛盾。也就表现出民族之间的矛盾以及民族与国家之间的矛盾。(2)造成思想的滞后。传统文化的根本属性就是思想的继承性。即使该思想在上一代那里是符合实际的,但下一代的社会现状已经产生了变化,结果就是继承下来的思想一定存在与当代不符的地方。5、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功能越来越趋向于协调而非领导。能够协调社会各工种、各成员的只有法律。发展法律的前提是应形成统一方向的道德观念。而要发展这种道德,就应尽快消除地域内不同文化差异。个人之于社会,应该是在统一方向上的个性差异,而不是方向上的差异。所以,对于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进行改造而不是继承。

(二)忠孝。忠孝几乎可以说是中国最可怕的道德,没有人敢承认自己不忠不孝,甚至没有人敢认真的分析和质疑忠孝。国家和民间的思想都提倡忠孝,最好是忠孝双全。如果忠孝不能两全,该如何取舍?没有标准答案,但在潜规则里倡导先忠后孝。忠孝的理由是,国家父母给了你身体肤发衣食住行,所以你要回报。忠是对主人忠,孝是对父母孝。人不能不忠,因为如果不忠他就不给你利益,这很好理解。忠是连自然界里的猴子、蚂蚁都会的事情。但人为什么要孝呢?自然界里的动物没有孝,人也不是从来就孝的。《史记》记载,舜的父亲瞽叟想把舜烧死在房上、埋死在井里。父慈子孝,反之,父不慈则子不孝。舜很孝,这是他能当天子的一个优势,这也可以反衬出其他人不特别孝。由此推论,在五帝时期孝还不是普遍的。孔子克己复礼是要恢复西周习俗。由此推论,西周时期孝已经普遍了。可以大概的认为,孝形成于五帝时期,成熟于西周时期。孝实质上是利益合作形式的反推,父辈先把子辈养大,子辈再给父辈养老,其实质是将他人先给予的利益进行返还。忠孝的对比在于:忠是我给你你再给我,我不给你你就不给我,所以我不得不给你;孝是你先给我我再给你,你已经给了我,我可以不给你,但是我仍然给你,是因为我有自制能力。孝是比忠更难做到的事情,是更高的思想境界,是从自发到自觉的升华。《中庸》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在治国的前面。在实际生活中,不齐家而治国的人,往往不可靠。对于孝以及孝的思想,应该理性的提倡并控制合理的程度,但不必像埋儿奉母、闻雷泣墓、恣蚊饱血那样盲目与变态。对于忠则是需要反思的。忠的实质更类似于正常的利益合作关系,领导与员工、主人与仆人、国家与个人,都是分工不同,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作为合作关系,双方是平等的,所以忠应该是双向的,不应该是单向的。不能只要求员工、仆人、个人忠,也得要求领导、主人、国家忠。自动降低身价、盲目忠于上级的人,不但愚蠢,而且下贱。

(三)仁义。1、什么是仁?仁的思想自古就有。西周时期封建制度完善,家的观念以及由此衍生的分封制很好的适应了社会需求。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加剧,催生了各种治国理念,这就是有名的“百家争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对原有的家的观念进行了整理分析,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理论,企图实现“克己复礼”的目标。儒家思想虽然在春秋战国等动乱时期没有什么作用,但在社会稳定的汉朝得到了国家提倡,成为主流思想。仁的核心思想是主动给予。对国家讲的是忠,对家人讲的是孝、悌、慈,对外人讲的是礼、信、恭、惠、悯。无论是哪一种说法,根本做法就是把自己的利益先拿出来给别人,或者至少是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2、什么是义?社会的运转需要的是个体之间的合作,为了解决合作过程中客观上的不公平,就需要容忍。容忍度越大,个体合作的几率越大,社会运转越能持续。为了让社会认可个人的可合作性,个人必须体现出足够的容忍度。这种容忍度就是主动牺牲掉一部分自己的利益,以此来吸引其他人与己合作。义的核心思想就是主动牺牲。义的理论形成于春秋,成熟于战国,被中原民族所接受,深刻影响人们的思想,成为协调民间活动的主要方式。义的产生是有历史原因的。西周时期中国封建制度非常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士族阶级。士族虽然也属于贵族,但不同于有领地的王、公、侯等高等贵族,士族没有封地,无法通过食地生存。士族又高于农、工、商等下等庶人,不愿依靠劳动生活。这就决定了士族必须通过为高等贵族提供服务才能生存。为了获得高等贵族的认可,士族必须牺牲个人利益。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国家之间的战争加剧,高等贵族也迫切需要士族的服务。这一时期,士族获得的空前发展,人员庞大、理论完善、作用明显。士族的这种自我牺牲精神,经过理论化后,就形成了义的思想,甚至出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极端思想。荆轲、专诸之辈受人敬佩,就是义的表现。如果这种义和国家结合在一起,比如关羽、秦琼之辈,那就会更受朝野敬仰了。最早对义进行系统性推崇的是孟子,孟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的学说没有错误,但是没有把义的本质说清楚。义不是与利矛盾的东西,而是一种更好的获利方式,即“第一步我先让、第二步双方合作、第三步共享合作成果”。因为义的这种自我牺牲精神能够起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后来逐渐被社会大众接受并采纳。3、仁义与法律的关系。总之,仁就是给予别人,义就是自我牺牲,这两种行为实质上一回事。仁义属于为了解决社会合作中客观的不公平而进行容忍的范畴。而社会运转的根本规则还是价值生产与分配相匹配,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法律。法律是根本,仁义是辅助。仁义或者其他的道德,是否会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缩小呢?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随着社会精神价值比重的增加,价值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法律不能完全承担社会协调能力,必须辅以仁义等容忍方式。

(四)礼仪。1、礼的作用。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在中国很重要。在周之前,礼的用途主要是祭祀。周公对礼进行改造,周之后礼的用途主要是治国典制。《礼记》详细记述了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应遵循的礼,非常完善、周密。孔子极其看重礼,礼和仁是孔子学说中同等重要的主张。汉以后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礼也受到更深入的推广,成为人的道德规范、行为标准,并进一步影响到社会典章制度。礼通过制造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达到定亲疏、别贵贱、序尊卑的目标,最终实现协调社会关系的根本目的。礼是社会化的产物,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而变化。礼的根本的思路是根据人的利益关系的远近来确定社会关系的远近,根据生产组织的范围来确定社会关系的范围。礼体现的是家→国→天下的思想,适应的是以家庭为中心、以半社会化为形式的组织结构。从战国时期开始,礼的观念受到法的挑战。法家以人为中心,以同一性为标准,主张人的独立和平等,反对儒家的差异化观点。法家的兴起具有一定偶然性,即战国时期经济、军事实力为上,对人的需要极为迫切。法家以利益为工具,通过提高人的积极性,实现提高国家竞争性的目的。法体现的是个人→天下的思想,适应的是以社会化为形式的组织结构。儒法之争归根到底是社会制度之争。由于社会化分工带来的社会组织结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也必然引起社会制度变革,法家的人的同一性主张在未来也必然取代儒家的人的差异性主张。2、面子。《左传》:“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名”。《论语》:“必也正名乎”。面子是中国很重要的一种文化,所谓面子就是当事者自我设定并希望社会认可的一种身份,也就是说面子的实质是身份。这种身份是与社会组织结构密切相关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就需要为其社会成员设定什么样的身份,这种身份一旦设定就不能轻易的改变。所谓给人面子,实质上就是不要侵害这个人的身份。而侵害人的身份,就是动摇了这个人的社会地位,动摇了这个人社会关系的根基,所以不给人留面子在中国是大忌。中国历来讲面子,相关理论也很完备。面子承载身份的作用,在专制社会里起着“别贵贱、序尊卑”的作用。在这个社会里,面子往往是给上级留的,什么时候见过上级给下级留面子?而在一个民主社会里,人与人是平等的,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互相之间的身份是一样的,即便讲面子,那面子大小也是相同的。不管是谁,你给我面子,我就给你面子,你不给我面子,我就不给你面子。

(五)贤臣情结。中国民间,贤臣有很高的地位,比如:周朝的姜子牙、汉朝的张良、明朝的刘伯温;中国文学,往往要刻画一个贤臣的形象,比如水浒传的吴用、三国演义的诸葛亮、隋唐演义的徐懋公。“臣”这个字的本意是指男**隶,甲骨文形象是一个树立的眼睛,表示屈服。“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最高统治者看来,臣和普通民众一样,都是奴隶。只是随着社会分工,职能发生了变化,王直接管臣,臣再管民众。在中国,王是不可冒犯的,无论如何王都是对的,是不允许被讨论的,那么民众只能评价臣了。社会管的好,是臣的功劳,社会管的不好,是臣的责任。所以,社会只能寄希望于贤臣了。普通民众盼望着当权者是个贤臣,有理想的盼望着自己能当个贤臣,这就是贤臣情结的由来。贤臣情结归根结底还是奴性思想,这种思想改变不了自己仍然是奴隶的现状。把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而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这种幸福是靠不住的。

(六)高尚道德。人都是生活在各种关系中的,关系各方对人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妻子要求的是好丈夫,孩子要求的是好父亲,领导要求的是好职工,职工要求的是好领导,百姓要求的是好官员,官员要求的是好百姓。舍小家顾大家,对国家是好的但对家庭则是坏的;舍己救人,对社会是好的但对老婆孩子则是坏的。这些所谓的高尚道德真的高尚吗?从国家立场上讲是高尚的,从家庭立场上讲是不高尚。国家掌握宣传工具,给民众灌输的思想,如果不加分析的就盲从,实在不明智。

同类推荐
  • 毛泽东与东周列国志

    毛泽东与东周列国志

    毛泽东熟悉历史,其中有一段是东周列国,也就是从周平王迁都洛阳到秦始皇这段悠久的故事。六经皆史。他从小就读古书,有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凡先秦诸家著作,无所不读。
  • 不败将军

    不败将军

    郝云,一个文弱的小学语文老师出车祸身亡,带着自己的尸体到穿越到古代战场之上,为了保命,不得不绞尽脑汁,一次偶然,发现现在的身体受伤后,可以将伤害转移到以前的尸体上,以前的尸体反而成了宝贝。于是,当孙子的日子终于结束。“来啊,互相伤害啊!”“你个万马奔腾的”“我百战不败,因为所有国家的将军,都是我的学生”
  • 渊兮明兮

    渊兮明兮

    范式末帝之时,天下倾乱,群雄并起均不服朝廷号令。内宦官专权,外有外族蠢蠢欲动。天下苍生苦于征战,得凭五皇出世,摒成见,释刀兵,以民为土,以德为据。扶余云端见月明,未有硝烟遮天际。残垣复砌,城郭相继,得百年大兴!而世事难料,五皇之和平盛世在这时已延续近百年,但此五国却各怀鬼胎,天下之争又将开始。梁平卫襄豫,五国之争,又将开启一段乱世,又是谁能在这波云诡谲,腥风血雨的天下之势中得人心,聚人才,平天下呢?
  • 空降三国当汉贼

    空降三国当汉贼

    占城池,收美女,揽人才,纵横天下,快意江湖,但看张伟的三国之行。
  • 奋斗在初唐

    奋斗在初唐

    现代青年回到了大唐贞观年间。干着一份体面的衙门差事,守着个如花似玉的媳妇,孝敬着一对老爹老娘,还有一个天真可爱未出阁的妹妹。他立志要做一名奉公守法,清廉如水,为民请命的好衙役。正如金子在哪儿都能发光一般,但最终他还是一个不小心,将整个大唐给玩转了…
热门推荐
  • 那年一路向北的单车

    那年一路向北的单车

    她说,“今天没套套了,睡了吧。”他答,“我们可以造了小人,正合我意。”她说,“你不是说你累了吗?”他坏笑,“没关系,我还想更累一点。”于是,夜夜恩爱,缠绵不休。日子更久一些。她说,“老公,可是我已经老了。”他答,“没关系,再老我都陪着你,直到走不动了,牙都掉了,我一定不会比你先死。”于是,终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 在逆光中奔跑

    在逆光中奔跑

    总有一些事情,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的。总有一些我们在意的人,会选择离开。当困境摆在我们面前时,要学会勇敢的去面对。当没有选择时,就是最好的选择。这只是平凡人的过往,这只是一段流逝的岁月。请随我,一起在记忆的长河中奔跑。逆光书友群:530326919,欢迎大家加入探讨。
  • 追魂屠龙剑

    追魂屠龙剑

    明隆庆初,穆宗皇帝携莫贵妃出游江南,中途遭偏道劫杀,幸被食人魔所救。到了黄山光明顶,巧遇七大门派围杀食人魔,锦衣卫为报恩参与这场武林仇杀。莫贵妃中毒镖生命垂危,被赛华陀所救,穆宗上门答谢认天啸为干亲,赐国姓,封隆庆王治理两江。天啸为报灭门血仇,拜名师苦学绝技,长大成为杀高手仅需一招的锦衣公子,剿武当,困少林,灭青城,摄崆峒,计取天云堡,三战天魔会,血洗聚雄山庄,杀得江湖绝流,武林飘摇,还与神宗皇帝争天下,助努尔哈赤关外崛起……树大招风容易四面楚歌,看着美娇妻一个个地死去,他又将演绎何等的万里追凶……
  • 剑游红尘

    剑游红尘

    秦炎,本是太极仙宗的一名核心弟子,观望两位大能决战,欲要趁火打劫,却是两位大能双双自曝,不仅啥也没捞到,反而是送掉小命。剑神大陆,无一不是剑修,秦炎穿越来此,取代了原先那位花痴秦炎,重新走上剑修道路。剑游红尘,练心,练剑!
  • 邪凤逆天傻王的废材妃

    邪凤逆天傻王的废材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顶级杀手,代号邪凤,经她接手的任务从未失败过,是杀手界不败的神话,只因太过强大成为组织的障碍,在一次任务中被组织出卖而掉落悬崖。再次醒来她是将军府中的废材四小姐,将军府中人人视她为耻辱,生活过得还不如一个下人,醒来不到三天就被赐婚给了人人称之为傻子的夜王叶绝尘,却不知他成为了自己一生的牵挂。人前他是任人欺负的傻子,人后他是冥殿冰冷无情的主子,从不近女色,本以为自己将会孤独一生,没想到遇到了她,看着她在人前袒护着自己,保护自己,为自己建立势力,只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当她在皇宫大殿俯视着众人高傲的说:“欺他者杀,辱他者死”的时候她就注定是自己生命中唯一的妻子,他将视她如命,宠她如宝。
  • 阎王娘子会煮饭

    阎王娘子会煮饭

    身世凄凉忧愁善良的厨娘新婚之夜被夫君害死,发誓要将阴曹地府坐穿,定要等来夫问个原由。开个酒楼饭菜飘香,谁料却挂到阎王这个长期饭票腹黑阎王,貌美厨娘,妖有情精有意,倒是演出一场轰轰烈烈的肥皂剧。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次元碰撞

    次元碰撞

    游荡在世界之中,奋斗在强者之上只有前进才能生存
  • 妖妻,你别逃

    妖妻,你别逃

    她是血族的后裔;她是月球的冷血魔王。她是众魔族强者的眼中钉;她是恋人和朋友眼中的女神。她是地球忠诚的守护者;她一路经历险难,最终杀回血族,夺得自己应有的地位。她就是宇宙的主宰—女神代妖,她的大名流芳百世,千秋万代。
  • 名门管家女

    名门管家女

    一切,到底是宿命的安排,还是痴情的力量?相爱相敬的两个人,能有一方安歇之地,也能够为王朝的海清河堰。尽心力,便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情。
  • 云外云岫禅师语录

    云外云岫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