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2200000002

第2章 海上来“客”(2)

垄断好办事,这句话一点儿都没错。177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又游说英国政府,使其成为英国在北美地区的利益总代理。它垄断了北美地区的茶叶运销,其输入的茶叶价格低廉,使其他贩卖“私茶”的商人无法生存。这件事引发了北美地区民众的愤怒,因此爆发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1789年4月30日,美国宣布成立联邦政府,产自中国的茶叶竟然促发了美国的独立。随即英国取消了美国在英国所有殖民地范围内享有的一切贸易优惠。

为了打破英国的经济封锁,扩大海外贸易,美国人决定到远东碰碰运气。1784年2月,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的商船从纽约港鸣锣出发。“中国皇后”号,这是一个多么直白的向中国致敬的名字。商船横渡大西洋,绕道好望角,再经印度洋,远涉113万海里历经半年抵达广州。船上满载了40余吨的棉花、皮货、胡椒等商货,返程时装走了数百吨的茶叶、瓷器、丝织品以及漆器等中国物品。

与欧洲人相比,美国人到中国做生意则晚了将近一百年。但他们的收益是丰盛的,返航回到美国后,船上货物马上被抢购一空,据称连开国总统华盛顿也忍不住购买了一只绘有龙纹的茶壶。纽约的报纸也详尽报道了这次神奇的航行,据估算,此次远航船主赚了3万美元,获利高达15倍。那些日子里,所有美国人都在谈与中国贸易的话题,广州的英文名称——Canton,几乎成了财富的代名词。

在美国并无东印度公司一类的特权机构,贸易是在平等条件下向所有人敞开的。所有人都希望能去广州捡钱,“只要有能容纳5个人的帆船,就在计划到广州去” 。这并不是说笑,不久之后,一艘名叫“实验”号的货船出现在了广州港。对于一艘吨位只有84吨就敢漂大西洋的货船来说,美国人追求财富的冒险精神可见一斑。据统计,从“中国皇后”号开始至鸦片战争前夕,共计1004艘美国商船来华经商,数量仅次于“海上霸王”英国。

发生在近代历史的中国东南沿海的商贸故事,生动地呈现出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全球化的新时代即将来袭,而它的桅杆已经在地平线的远端露出端倪。黎明时刻来临了,拥有巨大消费者市场;巨量的茶叶、瓷器和丝绸商品;勤恳并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商人集团;至少表面上还获得尊重的政府……无论哪一点,都预示着东方的中国将成为这次全球化时代的最大受益者。

但悲剧的是,中国人在欧亚大陆的最东端建造起了一个独特的、封闭的自治社会,这一社会以农业而不是商业为基础,由地主和官僚统治,自满自足的社会拒绝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外贸关系。事实上,他们对外部世界毫无兴趣,笼统地将欧美国家称为“蛮夷”。即使当以千计的帆船载满白花花的银子叩击紧锁的国门时,“广有四海”的皇帝仍然无动于衷,拒绝一切的变化。这个国家只剩下了故步自封的高傲。

0显然,美国人的“插足”以及中国政府苛刻的贸易限制,让英国东印度公司既头疼又愤怒。为了扩大利润额,避开“十三行”的价格围墙,英国东印度公司派出一个精通汉语且能说闽南话的英国人洪仁辉(James Flint)到福建泉州和浙江宁波从事茶叶和丝绸生意,这两个地方一个位于武夷山产茶区范围,一个地处中国纺织业最繁华的江南且是龙井绿茶的主产地。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之外的贸易日增,影响到了广东海关的税收,在两广总督的强烈反对下,清政府把浙江海关的关税提高了一倍,却依然没有有效遏制英商北上的冲动。

1757年,乾隆下诏关闭福建、浙江、江南省(辖江苏、上海、安徽地区)三地海关,距离紫禁城最遥远的广州成为唯一的通商口岸。不甘心的洪仁辉给清廷写了一份请愿书,提出多埠贸易。乾隆皇帝对蛮夷的鲁莽行为十分震怒,认为这是对大清“一口通商”政策的蔑视。他下诏将洪仁辉“在澳门囚禁三年,期满逐回本国,不许逗留生事” 。 洪仁辉吃牢饭,而替他代写请愿书的中文老师则更加倒霉,被按了个“为夷商谋唆”罪名而处死了。

这种将贸易限于广州一地、行商垄断贸易、中外交往由行商居中转达等对外贸易管理体制被称为广州体制。广州能成为唯一通商口岸,并不是两广总督写给皇帝的“内参”威力大,而是因为“偏远”的广州离京城远而离南洋近,天高皇帝远,即使出点乱子也不会影响到政府稳定。另外,皇帝心里也有本小九九账目,广东海关隶属于清朝的内务府,所谓内务府就是管理皇家大小事务的总机构,是皇帝的生活秘书。换而言之,海关收入的银子全都进了皇室的私家腰包,广州成了“天子银库”。当然,十三行的行商也从广州“一口通商”及垄断贸易的“公行制度”中爆赚,一首当年流传下来的《岭南乐府·十三行》中描述道:“粤东十三家洋行,家家金珠论斗量。楼阑粉白旗竿长,楼窗悬镜望重洋。”由此可见行商的富裕。

在广州十三行中,以同文行、广利行、怡和行、义成行最为著名。其中的怡和行,更因其主人伍秉鉴而扬名天下。通过贸易特权,伍秉鉴同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不仅在国内拥有房地产和茶园、店铺、钱庄,还越洋到美国投资铁路、股票和保险等业务,怡和行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此外,伍秉鉴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有时东印度公司资金周转不灵,经常向伍家借贷。全盛时期,伍秉鉴名下资产多达白银1872万两,俨然已是世界超级富豪。2001年,伍秉鉴与比尔·盖茨以及成吉思汗、和珅等人一起,被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评为一千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人。在入选的6名中国人中,伍秉鉴是唯一一个靠经商发财致富的“平民”商人。

0面对如此巨大的一块肥肉,政府官员的“红眼病”又犯了,各种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种种中央与地方、洋行与外商之间就海关税费、官吏腐败、贸易垄断之间的纷争与博弈,几乎伴随了整个十三行一百多年的外贸兴衰史。

1792年9月,英王乔治三世派他的表兄马嘎尔尼勋爵组成官方访华使团,访华的目的是为了说服清政府放弃或改变广州贸易体制,“取得以往各国未能获得的商贸利益与外交权利”。皇亲国戚的马嘎尔尼并非是泛泛之辈,他曾先后任驻俄国公使、加勒比岛屿总督和印度马德拉斯省督,是个出色的外交官。

为了访华成功,英国政府用了一年的时间,耗巨资采购600箱他们认为最好的礼物准备送给乾隆皇帝。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驶进广州港的103年之后,马嘎尔尼乘坐着英国当时最先进的配备64门巨型火炮的军舰“狮子”号,炫耀着武力驶向中国。随行的使团共计800多人,其中包括外交官员、地理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军事学家、医师、工程师、画师、技师以及一支卫队的军官和士兵。

浩浩荡荡的使团舰队绕道好望角,经过10个月的航行终于抵达舟山海域。看到一船的礼品,地方官员就认为西洋鬼子是给皇帝祝寿进贡来了。乾隆听说人家这么远赶来为他祝寿,也很高兴,就同意马嘎尔尼去北京见他。

严格意义上说,马嘎尔尼使团的到访是中英两国在官方层面的第一次“非亲密接触”。尽管英国已经和中国做了一百多年的生意,可是没有一个英国人能在这片广袤的国土上自由行走。他们依然沉浸在《马可·波罗游记》所描述的“世上最美、人口最多、最昌盛的王国”而让人产生的遐想之中。然而,马嘎尔尼使团在赴京路上的所见所闻无情地打破了他们的幻想。

当时马嘎尔尼的助手、使团副使斯当东在日记里,详尽记录了他眼中的乾隆盛世境况。清政府官员强迫大批百姓来拉纤,英国人注意到这些人“都如此消瘦”,他们明显缺衣少食,瘦弱不堪。“拉一天约有六便士的工资”,稍有怠工就会被官兵随意鞭打,“仿佛他们就是一队马匹”,除了逃跑没人反抗。在多次目睹到体罚平民的迫害后,英国人在《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中写道:“中国人的天性在法律和规矩的影响下所受的扭曲几乎是彻头彻尾的……虽然他们生性和平、顺从和胆小,但社会状况以及法律的滥用让他们变得冷漠、麻木甚至残酷。”清代统治者追求的是国民的顺从、软弱,甚至愚昧,其治国方式依然停留在简单而粗暴的各种压制手段上,而对国民的尊严与现代国家的开放毫无兴趣。

1793年9月,在经历一整年的旅行后,马嘎尔尼使团从天津入境抵达承德避暑山庄。在准备拜见乾隆皇帝时,分歧产生了。清朝礼部官员要求马嘎尔尼见中国皇帝时行三跪九叩大礼。马嘎尔尼断然拒绝叩拜,最后和珅出面相劝也没有解决矛盾。多番交涉后,乾隆“大方”地没有要求他们双腿下跪,同意单膝下跪,唱个大诺了事,权当外夷族人没教养不懂礼仪。

乾隆看到了英国送给他的礼物,其中包括标有世界各国位置的地球仪以及精致的钟表、望远镜、气压计、蒸汽机、棉纺机、织布机等各种精密机械和科学仪器……此外,使团还奉送了带有减震装置的马车、用特种钢制作的刀剑和30多支当时技术领先的毛瑟枪、榴弹炮、装备110门大炮的军舰模型。马嘎尔尼希望这些蕴含着即将引发世界沧桑巨变的科学技术、发现成就能“讨好”乾隆皇帝和各级官员。谁知,乾隆对这些礼物几乎是不屑一顾,更没有人意识到这些枪炮的潜在威胁,这让马嘎尔尼像一个街头遭冷落的艺人般尴尬。

最后,这些精心挑选的礼物都被当作好看的摆设陈列到圆明园里,有些甚至放了一百多年都没有拆封,直到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又原封不动地被抢回欧洲。

除了礼没送好,双方在贸易通商方面也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共识。英方提出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新的贸易港口;申请在舟山附近拥有一个小岛或一小块空地用于存放商品;允许可长年住在广州以及活动自由;希望中国有规定的、公开的海关税则;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一洋行,买卖货物;让英国人在华自由传教;等等。这些要求,最终都被乾隆皇帝以“与天朝体制不合”为由回绝了,连贸易要求也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让他们卷铺盖回家。

京杭大运河在西方被称为“帝国运河”,1793年秋天马嘎尔尼使团沿运河南返之时,他们留下了大量关于运河及其沿岸社会情形的文字和图像记录。这些记录一直成为鸦片战争前,欧洲特别是英国人了解大清帝国腹地的重要来源。英国希望直接通过与清王朝最高领导人谈判,打开中国大门,开拓东方贸易市场的想法破灭了。1793年10月7日,和珅向使团交呈了乾隆的回信和回礼,马嘎尔尼只得无奈离开北京。使团没有从天津港上船走海路回去,而是选择了经京杭大运河南下。他们几乎游历了中国沿海东部。过江苏、渡长江、抵杭州,富庶的杭嘉湖给了马嘎尔尼深刻印象:“上帝慷慨地将气候、土壤和产量这些优势毫不吝惜地赐予这个地方。在我们眼里,这个国家的长江两岸像一个连绵不断的大村庄,十分美丽富饶。”

旅途中,在紧靠长江,居苏州府和杭州府两个城市之间的位置,他们得知了一个地名:松江府上海县。一个处于长江入海口的城镇,那里离海不远,盛产棉花与布匹,不但供应国内,而且远销国外,周边的扬州、苏州、杭州等城市,在商业方面都很有规模,尤其在上海县城,来自福建的船源源不断地驶入,另一些帆船则从那里出发到日本去做生意。这是英国官方人士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上海。此时的马嘎尔尼已经敏锐地注意到江浙沿海地区的通商价值,以及上海地区在中国的重要地位。

1793年11月9日,使团来到了《马可·波罗游记》中誉为“天堂之城”的杭州,在这个“世界最美丽华贵之城”,马嘎尔尼记录到:“城市周围非常美丽,镶嵌着一个巨大的湖泊,依傍着一条大运河,还有大大小小的河道,并不陡峭的山丘一直耕种到山顶。桑葚园、低矮的果树点缀其间,橡树、水榆、樟脑树华盖遮天。”

一个月后,马嘎尔尼使团回到广州,又在澳门停留了3个月。1794年3月17日,带着乾隆回赠英王的礼物,马嘎尔尼心情抑郁地返回伦敦。耗资巨大的外交彻底失败,让英国当局非常尴尬,碰了一鼻子灰的马嘎尔尼,作为使者更是颜面尽失。他在《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中愤愤评论道:“中国自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

马嘎尔尼使团的中国之行成为了中外交往史上的分水岭,此后批评中国成为欧洲中国观的主旋律且延续至今。其实英国使团并非毫无收获,他们在华逗留期间,收集了大量政治、经济、军事情报:中国并不富足,穷人很多;国家既没有严格的法律制度,也没有合理的审判制度;官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清兵的装备虽然有火枪和大炮,但海防的炮台与士兵简直是摆设,大炮不但射程近而且还不能瞄准、不能升降……这些见闻、笔记和图画资料被整理出版广泛传播。

在详细而深入了解中国之后,马嘎尔尼留下了一番经典的论述:“中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旧船,它之所以在一百五十年间没有沉没,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它使周围领船害怕的地方,不过是那巨大的躯壳,一旦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和安全就都完了……船将不会立即沉没,它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海岸上撞得粉碎,它将永远不能修复。”这种当时看来颇为荒诞的预言,在经历了百年风云变幻后,才不被视作无稽之谈。

这是“两个文明的冲突”,美国著名国际政治理论家塞缪尔·亨廷顿说过,每一个文明都把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并把自己的历史当做人类历史主要的戏剧性场面来撰写。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英格兰人与满洲人,这两个地处世界两端的民族,一个击败了西欧强国主宰着海洋,一个统一了东亚广袤的腹地,自诩为天朝上国主宰大陆。他们在千年大变局时代相遇了,他们都盛气凌人,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霸主,都试图处于领导地位,将自己的观念准则强加给对方,于是,这种接触的失败是必然的。

又过了二十三年,1816年英国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再次派遣由阿美士德伯爵率领的使团出使中国。这次出使的目的,与当年马嘎尔尼的要求如出一辙,要求清政府放松对商贸活动的管制。此时,嘉庆皇帝已经接替了乾隆的皇位,喜怒无常的嘉庆比他父亲做得更绝,不仅礼物全部退还,甚至连面也不见就把英使团“劝”回老家了。其中,有两个很小的细节值得一提,一个是尽管访华失败,但这位阿美士德后来当上了印度总督,光荣隐退,日后,“阿美士德”这个名字将成为造成上海滩“堤坝决口”的第一只蚂蚁;另外一个是访华团的副使,是当年记录游记的斯当东的儿子。前后两辈人的际遇,恍若一个故事的两个翻版。

又过了二十多年,当英国议会以投票决定是否与中国开战的时候,两鬓斑白的小斯当东毫不犹豫投下了赞成票,他认为:中国人听不懂自由贸易的语言,只听得懂炮舰的语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上海,这座新矗立而起的海边城市,被鸦片侵蚀出一个血腥的缺口,那些从海上呼啸而来的舰船,犹如蚂蝗一样从这个撕开的口子,贪婪地吮吸中国的“鲜血”。二

同类推荐
  • 裁界

    裁界

    稚嫩的第一步。
  • 《不落皇旗》

    《不落皇旗》

    重生成为大隋靠山王杨林的儿子,面对风雨飘摇的隋朝江山,且看杨洛如何凭借手中的长枪,捍卫杨氏一族的荣耀,撑起大隋这面不落的皇旗。。。李元霸、宇文成都、伍云召、罗成......一个个盖世英雄,壮怀激烈;陈宣华、萧后、长孙无垢、杨玉儿......一名名绝色美女,起舞倾城;世家与寒门的博弈,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的碰撞,一切尽在不落皇旗!!!
  • 重生之一统天下

    重生之一统天下

    这些低贱的人种,曾经是我们大秦时期的弃民,他们卑鄙、无耻、下流、互相残杀!全世界的人都认为他们是硕鼠的代名词,所有人都谈之色变!可是有一天我们前朝某位异想天开的皇帝接纳了他们,取消了他们贱民的身份,让他们可以进入我们的大地!他们曾经一无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今天!他们拥有了先进的技术,众多的人口,各种精巧的手工艺品,但是他们却不能满足自己的贪婪,他们居然还想要消灭我们!然而今天,过去这几百年中所发生的一切都将成为一段传说,今天就是历史!杀!
  • 三天读懂世界五千年历史悬案

    三天读懂世界五千年历史悬案

    最深入、最独家、最劲爆的世界历史悬案!正史的态度,野史的范儿,让您一口气读懂5000年的世界历史之谜
  • 贼官传说

    贼官传说

    项颜:一个不幸来到宋初的教师,一来才发现自己竟然是个贼,而现在被卷入了一场血案之中,同时,还有一本隐藏着秘密书。为了逃避追杀,冒名顶替当了一个穷乡僻壤的县令,演艺了一出《贼官传说》。在当县令时,博得了流氓县令,诗人县令,淫贼县令等众多美誉,引出了许多故事后来,通过正规的不正规的方法,登上了高位。谢丝思:风情万种的女子,为了找那本书而留在了他的身边,最后却发现不能自拔,在爱情与恩情之间,她陷入两难。张碧涵:大家闺秀,身负灭门惨祸,留在他的身边却是为了找出真正的凶手,爱情和家仇之间,能否找到一个平衡点。唐诗韵:江湖侠女,原本是真县令之妹,投奔家兄才发现家兄已故,而项颜则用哥哥的名字当官。无处可去她只有留在了他的身边。日久生情,面对爱情和名义上的哥哥与妹妹,他和她又该如何抉择.
热门推荐
  • 黄金阁

    黄金阁

    平边疆,定南匪,灭乱党;一心为国,尽忠尽义;最终却与皇室闹翻?闯东海,逛雪域,踏荒漠,度雨林,登昆仑。搅起一界风雨!······每一本小说,就是一个人的传奇。而这本小说的传奇主人公就出生在千万凡界中的天灵界中······*新手不易,收藏鼓励。*谢谢!
  • 千金嫡女:谁都别惹我

    千金嫡女:谁都别惹我

    全身异能的她穿越到一个任人欺负的将军府嫡女身上,二娘,二妹的狠毒她一下子给灭了,收了紫色眸子的妖孽弟弟,带着两个呆萌美男侍卫,开始报复欺负她的人,来一个送死的,她收了,来一个又一个美男,有点招架不住,跑到哪里又来一个,又来一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前夫有毒:新妻请止步

    前夫有毒:新妻请止步

    苏连安用了十三年的时光去追逐一个男人,最后证明爱他不过就是一场天大的笑话。时光苒苒,灯火葳蕤处,他看着远处散发出璀璨光芒的女人,喃喃自道,“苏连安,如果能守护好你的光明,我愿意永坠黑暗……”后来,外界盛传,商界巨贵一夕之间铃铛入狱,身处洛落魄之地却无分毫狼狈之色的男人反复咀嚼这三个字,像是在思考,大概是不喜欢她愁眉苦眼的样子,也有可能是想要把她的笑容永远收藏在记忆里面,最深的爱,是超越生死,把你关进我的灵魂里。
  • 小哥不好惹

    小哥不好惹

    人到四十,才会承认这一辈子就这个样了,但是我儿子的一生才刚刚开始,所以我想写一本给儿子看的书——告诉他父辈的热血青春是怎么渡过的。我没有办法教给他如何走向成功,但是我可以告诉他怎样才会失败。这本书不是成功者的通行证,谁会在乎负犬的狂吠呢?这本书只是一个失败者的墓志铭,就象是做选择题一样,在人生的岔路口上,你总是选择那个错误的选项,怎么可能会成功呢?另外,谁说只有成功才是励志,失败何尝不是一种励志呢?70后们如果有时间可以看看本书,在这里面肯定会找到你少年时的印记,或者产生一些共鸣,让你会心一笑或者一酸,毕竟那个白衣飘飘的时代正在远去,那些青涩的记忆只会偶尔出现在梦中。
  • 校草老公太腹黑

    校草老公太腹黑

    他,很幸运,一见钟情的她竟然和他有婚姻关系,就算她在讨厌他,他也不着急,只要一个小小的红本本,她还是他的。她,讨厌父母的婚姻包办政策,这都二十一世纪了好吗?更让她气愤的,男方竟然是她们学校的校草,爸妈这不是想让全校女同学的口水淹死她的节奏吗?
  • 银河战帝

    银河战帝

    一个普通的现代少年,却有着整个银河系的大气运加身。冥冥中神秘的使命呼唤,一次扑朔迷离的穿越,来到了一个元力和元素之力混杂的大陆,让他沉迷在对力量的渴望之中。从凡尘中一步步崛起,踏着两条成神之路,左手掌元力,右手控元素,站在异世界的巅峰,我即为皇。
  • 我的心情有点杂

    我的心情有点杂

    叶雯来到一个新的学校,新的环境,诶,气氛有点不对,他们着看神经病的眼神看着她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她只是出去了一趟,就不对劲了。真相只有一个,快来围观吧
  • 绝命一百零八天

    绝命一百零八天

    一群盗墓贼因为人情而闯进了一个巨大的古代墓穴,在其中他们找到了许多的绝世宝藏,但他们在古墓当中中了绝世剧毒,于是他们的生命只剩下一百零八天,在这一百零八天之内,找到传说中的烛龙之泪才能救活自己,可是,在这短短的一百零八天之内,他们能如愿以偿的找到烛龙之泪吗?
  • 嫡女第二世

    嫡女第二世

    沐家嫡女沐宁悦因为一场是故驾鹤西去,而同一时间,21世纪一个普通女生沐小艺也惨遭不幸,然而……沐小艺幸运的成为了沐宁悦的替身,可是偏偏……沐小艺居然没有沐宁悦本尊的记忆,闹了笑话不说,还被指骂傻女,连爹娘都要嫌弃她……一介意外沐小艺变为了枝头凤凰……
  • 十六大罗汉因果识见颂

    十六大罗汉因果识见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