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帮忙之前先感谢,在别人了解情况之后才致歉,秉持一颗诚心,我们将赢得更多的机会。
行动手册:灵活应用感谢和致歉
拆招:在别人帮忙之前先感谢,在别人了解情况之后才致歉,我们将赢得更多的机会。
1、我们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客户;
2、我们每个人又都是服务者;
3、我们需要为对方提供的服务而表示感谢;
4、我们也要为无法提供帮助表示歉意;
5、感谢和致歉需要发自内心;
6、真诚的感谢和致歉为未来创造更多的机会。
感谢和致歉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方法,同样的话语和行动在不同时机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我会选择适当的时机使用适当的表达方式,这就是我——灵活应用感谢和致歉的行动信条。
2.53、实事求是
主观臆测片面想,口无遮拦乱纲常。
实事求是无偏斜,前途一片是朝阳。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但是直到一件事情教育了我。
那是我在学校工作的时候。
我那时候做毕业班学生的就业工作。
每年4月开始就尤其紧张,每天都要更新最新每个学生的情况。
我们这些毕业班辅导员那时候,每人少则管理百十人,多则几百人。
为了及时,准确,我们设计了分级报告机制。
我当时管理8个班两个专业2百多人。
每天更新每人的毕业论文、找工作、面试、签约、是否合约返回、是否户口落实、组织关系等很多项信息(时间长了,可能有的条目记的不是很正确)。
分工是这样的:
1、8个班长负责收集每个班的信息,然后按照规定格式在8:00前以电子邮件方式提交给我。
2、我将信息审核无误后在9:30前提交到学校的数据库。
开始的时候,我经常在9:30收不到5班班长的信息,于是,我就打电话问他为什么不按时发,我就在电话里批评他一顿,然后叫他拿U盘到办公室来,直接拷贝到我电脑上。
每次来,他都显得很委屈,每次都说按时发了。
他表现的越是委屈,我就越生气,我心想:没按时发还装可怜。
当时我们学校的工作都是用校园网邮箱。
当时,校园网和公共网络之间通讯特别不稳定。
有一次,我用公网邮箱向我们实验室吴老师的邮箱中发教学安排,吴老师没收到。
他也随即给我打了个电话。
但是,正是这个电话,给我上了印象深刻的一堂课。
她打电话给我:
“张老师,我刚刚开邮箱看过了,没收新邮件,可能是系统问题,公网和校园网邮箱通信经常有丢信的情况,你如果方便,再用校内邮箱帮我发一遍吧!”
想想吴老师的电话,再对照我的电话,我知道,我错了。
我没有收到5班班长信件是事实,但是,断定他没有发送邮件给我,是处于我的主管判断。
就是说,是从没有收到邮件的现象推理出来的。
当然,很多人都认为,没收到就是对方没发,但是,这真的不是事实。
我用我的推论作为事实,批评了5班的班长。
这样,我在无意中使得5班的班长受到了伤害。
我理直气壮的原因是因为我自以为自己是公正的,是按照实际办事,而5班班长受委屈也是因为,他确实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自从吴老师给我上了一课后,我在工作中尽量从实事求是出发来处理问题。
在职场中,我们很多时候,发生争执,是因为不够实事求是,但是我们自己却没有发觉这点。
因为,我们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而不是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
我们感觉自己实事求是,对方也感觉自己实事求是,而问题可能发生在我们和对方之间的某个地方。
站在真正的实事求是的立场上思考和处理问题之后,很多以前不顺利的事情都不再有阻碍。
大部分时候,生活中的问题可能本身不在那里,是因为我们所站的立场、所看问题的角度和我们处理问题的言行引发的。
我们带有主观色彩的行为和视角引发了对方的防卫心理,对方就开始反击。
而对方的反击又使得我们的尊严受到挑战,于是矛盾产生了。
双方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看,这里由解决客观问题升级为维护尊严了)而进行争论。
最终,这些归结为一场没有起源,没有结果的对抗。
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
而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就如同向木头上钉钉子。
虽然钉子取出来了,但是木头上的钉子孔还是留在那里。
这些孔多了,就会出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的情况。
上面我遇到的收集资料的事情,在行走职场的时候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现实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如果希望在职场的大堤上少些“蚁穴”问题,就应当注意自己观察问题的角度是否客观公正,避免主管臆断,力求实事求是。
张昭远的《旧唐书·魏征 列传》中说:“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无论是汉代班固的《汉书》中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还是清朝钱大昕提出的“实事求是,护惜古人之苦心,可与海内共白”;
乃至中国近代领导人******、******都反复提出倡导实事求是,而古代和近代,每次实事求是的提出都会带来一个社会发展的高潮。
虽然表面上看,治理国家和在职场打工似乎没有相同之处,但是其中很多道理相通。
在职场也好,治国也罢,实事求是都是不容小视的一点。
治大国若烹小鲜。
所以,我的朋友,很多时候,现实中的不快与矛盾是因为我们过于主观臆断,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立场不够实事求是。
行动手册:实事求是
拆招:很多时候,现实中的不快与矛盾是因为我们过于主观臆断,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立场不够实事求是。
1、错误的行为往往是由于错误的情绪造成;
2、错误的情绪让我们远离客观现实;
3、远离客观立场的行动是造成直接冲突的根源;
4、快速成长需要我们摆正立场;
5、如果希望利于不败之地,首先要实事求是;
6、正确的面对现实是成功的第一步。
我会避免主观臆断,我从现实出发,我会客观的评判、规划、行动,我会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总结过去面对未来,这就是我——实事求是的行动信条。
2.54、不要比别人更聪明
木秀于林风易摧,行高于人言易非。
韬光养晦权衡策,鸿鹄何惧燕雀追。
我曾经在一家公司,为嵌入式系统做软件。
公司里,我们部门来过一个应届硕士毕业生,叫李新,做软件开发工程师,说白了就是程序员。
名牌大学毕业,基本功扎实,我交给了任务马上就能上手,而且写出来的程序水平确实很高。
项目组里的朋友都喜欢和他在一起,请他给看看代码,问他问题,其他项目组的人也会来请教。
可是,我发现,慢慢的,部门的人开始疏远他,而且经常和他发生争执。
有一次,因为使用保护内存中数据的方法问题,他和石楠(我们在前面介绍过,是我们部门的一个程序员)争吵了起来。
李新说使用“信号量”方法保护,石楠说使用“互斥锁”方法保护,争论的声音悦来越大。
公司是鼓励大家讨论问题,可是,因为争论的声音实在有些干扰周围人干活,我又正好负责石楠那个项目,于是,我就先打了个圆场。
后来,我了解情况:
石楠在和旁边人讨论如何使用“互斥锁”方法保护数据。
李新听到就跑过来,然后指着代码说用的不对,而且用信号量更省资源。
石楠觉得李新不应该在自己的项目上指手画脚,而且,“互斥锁”方法和“信号量”方法其实占用资源差不多。
于是两个人就争论起来。
后来,又发生了几次李新和部门里其他人争论的事情。
他和部门其他人的关系越来越僵化。
3个月的试用期还没到,李新就选择离开了。
离开的时候,我和他谈了次话。
他告诉我,他也知道,这些问题都是因为他喜欢多嘴造成的。
从技术上讲,李新绝对是难得的技术好手,但是,如果他没有办法改掉他好为人师的毛病,恐怕在其它地方,和别人也很难和谐相处。
最早知道这个道理是从我父亲那里。
小时候,和我父亲学习打乒乓球,可能是从小学4年级开始的吧,虽然不系统,但是也经常打。
我父亲的乒乓球水平虽然没有经过太专业的训练,但还是不错的,在北京市的电子系统曾经数一数二。
在和父亲练习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和父亲打球互有胜负。
于是,打乒乓球的性质就更加高涨,每天都有时间就找同学打球。
到了高中,我就读的学校是乒乓球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北京市女子亚军当时在我们学校。
由于自我感觉不错,我就和亚军打,当时21个球一局,自己被对方打了一个21比0,感觉特别郁闷,特别没面子,想以后再也不和她打了。
回家之后我将这件事情告诉父亲,父亲和我说:
“我和你打乒乓球是为了娱乐,不是训练,所以,如果我一直赢球不让你得分,就伤害了你的自尊,你就会很快对乒乓球失去兴趣。”
“小伙伴,大家要一起玩,如果你希望和别人玩的好,也不要总是赢人家,只有互有胜负,大家在一起才快乐。”
这个时候,我才明白父亲的用意:与人交往,不要总争强好胜,人是要有拼搏的精神,不要出处显得比别人强,要给别人一些尊严。
英国十九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对他的儿子作过这样的教导:“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
我从与我夫人的交流中更加证实了,不要比别人更聪明的道理。
我的夫人开始表现不耐烦的时候,我就不在继续下去,当然,即便她生气,也不会以后不理睬我,夫妻吵架不过夜嘛。
但是,我们的同事,我们的客户,可能就不一样了。
陈安之说:“成功有一个公式,叫作成功等于知识加上人脉。知识占成功的比例占百分之三十,人脉占百分之七十。”
什么是人脉?
简单的说就是人际关系。
我们本书中单独有章节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
很多时候,我们在不经意间为自己树立了不讨人喜欢的形象,我们自己断送了我们的人脉。
而,显得比别人聪明,就是我们不经意断送人脉的原因之一。
在职场中,我们千万要提防自己“好为人师”的毛病。
哪怕对方真的犯了错误,我们也要讲求方式方法的予以指出和纠正。
如果我们不加注意,往往我们无意间流露的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结果。
对方会同意我们指出的问题吗。
可能适得其反。
因为我们否定了对方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荣耀和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他的感情。
对方可能非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还要进行反击。
这时,我们即使使用再严密的逻辑推理,再精准的数学论据可能也无济于事。
隔阂已经产生。
还记得我们在书中曾经用到的向木头上钉钉子的比喻吗?
是的,钉子取出来,但是孔已经留在那里了。
我们不少人都犯有武断、偏见的毛病,我们不少人具有固执、自负和嫉妒的缺点;一般都不愿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罗宾森教授在《下决心的过程》一书中说过一段富有启示性的话:
“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他错了,他就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人,有时也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那反而会使他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想法。不是那些想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
当别人有错误的时候,我们就无法指出了么?
当然不是。
当别人有错误的时候,我们应当为他指出,但是我们要讲求适合的方式:
我看到有人总结了八个原则,我认为已经很好了,所以写在下面,分享给大家:
第一个原则:以赞美做为批评的开始;
第二个原则:以迂回间接的方法暗示其错误;
第三个原则:在你挑出别人的错误之前,先说出自己的缺点;
第四个原则:以试探询问的方式来代替直接的命令;
第五条原则:让对方保留面子与自尊;
第六个原则:不要吝于赞美别人,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真心的嘉许与鼓励;
第七个原则:以诚恳的态度为对方戴戴“高帽”,他会为了维护这个美名而力求表现;
第八个原则:用鼓励的方式,使他有信心去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让我们再看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
他在自传中说:“我立下一条规矩,决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思,也不让自己武断。我甚至不准自己表达文字上或语言上过分肯定的意见。我决不用‘当然’、‘无疑’、这类词,而是用‘我想’。‘我假设’或‘我想象’。当有人向我陈述一件我所不以为然的事情时,我决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出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目前来看好像稍有不同。我很快就看见了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变得融洽多了。我以谦虚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人接受,冲突也减少了。我最初这么做时,确实感到困难,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也许,50年来,没有人再听到我讲过太武断的话。这种习惯,使我提交的新法案能够得到同胞的重视。尽管我不善于辞令,更谈不上雄辩,遣词用字也很迟钝,有时还会说错话,但一般来说,我的意见还是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其实,富兰克林在这里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观念——这只不过显示了他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
孟子说:“人之过,在好为人师!”
作为职场中人,我们应当细细琢磨。
不要好为人师,人往往会为自己的尊严而放弃真理,迂回的提醒比当面指正经常收效更好。
行动手册:不比朋友更聪明
拆招:不要好为人师,人往往会为自己的尊严而放弃真理,迂回的提醒比当面指正经常收效更好。
1、每个人都有长处;
2、每个人都需要朋友和团队;
3、水至清则无鱼;
4、人至高则无朋;
5、自己低调些可以和朋友相处的更融洽;
6、处处显得比别人聪明的人才真正愚蠢。
我会避免伤害感情的炫耀,我会给朋友善意的提醒而不是指责,我不会使用不可一世的行为,我会和朋友、团队共同进步,这就是我 ——不比朋友更聪明的行动信条。
2.55、太极拳的智慧
阴阳一转太极生,功能伏虎亦降龙。
人生处事亦如此,刚柔收放定雌雄。
我很喜欢中国文化,也很喜欢寻求各种传统文化中的道理。
我练习太极拳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太极拳5大门派学了4门,虽然在拳术上没什么造诣,但是从学拳中领悟了不少行走职场的道理。
比如,太极拳讲求打套路的时候要“中正”。
在职场中也是如此,旁门左道也许会让我们尝到一时的甜头,很快就会让我们坠入痛苦的深渊。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职场中也是这样,虽然我们这本书里讲解了很多的方法。
如果我们单纯的模仿和使用这些方法,就只是比划招术。
虽然照猫画虎比划出来的招术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定会大打折扣。
我们从模仿别人有效的招术开始,渐渐摸索招术中的道理。
为什么这种做法有效,为什么那种方法影响我的职业生涯发展。
这就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的阶段。
当我们领悟了这些方法中的道理后,就是说“懂劲”之后,就可以依据这些道理,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以顺应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