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字好像有些贬义,其实这无所谓。“捧”就是宣传,宣传是政治家的“捧”。“捧”就是广告,广告是商人的“捧”。不过商人的广告是自己“捧”自己,政治家的宣传,是雇人来“捧”自己,与这里的“捧”人家有些不一样。“捧”别人的办法,自古有之,叫做互相标榜。但是所谓“捧”,并不是胡说,更不是瞎吹,也要根据对方的具体情况来看。每个人都有所短,也各有所长,一般人对于别人,只看见短处,看不见长处,把别人的短处看得很重大,把长处看得很平凡,所以往往有觉得欲“捧”而无可“捧”之处。其实只要你知道“人无完人”的道理,原谅他的短处,多发现他的长处,可“捧”的地方多着呢!而且你“捧”某甲,并不欺骗大家,只是使大家注意某甲的长处,也使某甲对于自己的长处,因大众的注意,而格外珍惜,格外努力,养成比目前更为优越的长处。所以你“捧”人家就是“捧”自己。“捧”绝不是卑下的行为。俗语说:“人捧人,越捧越高。”你也高,他也高,这不是人己两利的事吗?
但捧人是有讲究的。当着某甲一个人的面来捧他,某甲也许不领你的情;当着大众来捧某甲,把他的长处,作一次大力宣传,他一定非常高兴。只要“捧”得不过火,大家也不会觉得你在有意地“捧”。或者在某甲的背后,宣讲他的长处,把几件具体的事实,加几分渲染,使听到的人对于某甲产生良好印象,事后再传到某甲耳朵里,他定会特别高兴,这比当面“捧”他更有效果。一有机会,他也会回敬你,把你大“捧”一场。俗语说:“有钱难买背后好。”足见重视背后“捧”,是人之常情。如你会写文章,那么写文章也是“捧”人的一法,若有机会就把某甲的长处作为你文章的举例,说出他的真实姓名。你的文章,有一百人读,就是向一百个人“捧”他,有一千人读,就是向一千个人“捧”他。被你捧的某甲会是多么高兴,多么得意,对你的感情,也一定会与日俱增。联络感情,原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捧”来联络感情,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而且就道德论,还正与古人扬善之旨相吻合。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肯“捧”人,第一是误认为“捧”人就是献媚,有损自己的人格;第二是自视清高,觉得一般人都比不上他;第三是怕别人胜过了自己,弄得相形见绌。如果能够摒弃这种不健康的心理,而用心研究如何“捧”人的方法,必然能领略到其中的好处。
其实,在某些时间、场所,人们的确不能坦然对他人说出礼貌性的赞美之词。在这种情况下,不妨换个方式来表达,效果是同等的,甚至会超出所期望的效果。
这个诀窍就是“贬低自己”。读者都玩儿过跷跷板吧!如果一边贴地,跷跷板的另一边必定是荡在高空。这种“跷跷板原理”同样也能应用在人际关系上,亦即适时地贬低自己,将能相对地捧高对方。即使是不善言辞或不善于称赞的人,也能轻而易举地使用这种方法达到高捧他人的目的。
进一步说,如果对他人采取轻视的态度,这对自己绝无半点儿好处。因为你刺伤他的自尊心,他会在极自然的情况下对你产生敌意。影响所及,你的人际关系必定一落千丈,连带造成你事业发展的不顺利。
比方说,当我们参加某店铺的开幕庆祝会时,即使那是一家不怎么样特殊的店铺,我们也要依场合不同来为庆祝会增添一些喜气。我们可以贬低自己,捧高对方地说:“这店铺看起来真不错,室内的装潢也很考究。不像我经营的那家店,门没做好,窗户也是一大一小的。”
这样将对方和自己作具体的比较,并技巧性地批评自己略逊对方一筹,对方将因被人高捧而产生优越感,而他心中的舒坦自是不可言喻。
相反的,如果以轻视的口吻对主人说:“店铺的柜台再宽一点儿会比较好。你们下次整修时可要记住啊!”当对方在自己店铺的开幕庆祝会上听到这样毫不客气的批评,一定会大感不悦,从此对你产生敌意,这就是不谙人情世故所要承受的恶果。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按照传统观念的理解,似乎有点“墙头草,随风倒”的感觉,也略显油嘴滑舌。然而在现今社会中,不这样做的话你将会什么事也办不成。
有一则笑话,颇能说明如何“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说是某人擅长奉承,一日请客,客人到齐后,他挨个问人家是怎么来的。第一位说是坐出租车来的,他大拇指一竖:“潇洒,潇洒!”第二位是个领导,说是亲自开车来的。他惊叹道:”时髦,时髦!”第三位显得不好意思,说是骑自行车来的。他拍着人家的肩头连声称赞:“廉洁,廉洁!”第四位没权也没势,自行车也丢了,说是走着来的。他也面露羡慕:“健康,健康!”第五位见他捧技高超,想难一难他,说是爬着来的。他击掌叫好:“稳当,稳当!”看到这里,你也许会捧腹大笑,但细细思忖之下,定能悟出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奥妙之所在。
同样的道理,要想赢得上司的好感,就必须时刻留意对方的兴趣、爱好,明白上司的意图,理解上司的心思,这样才能投其所好,“对症下药”。然而,上司的意图往往捉摸不定,善逢迎者必须下工夫掌握上司的心意,揣摩上司的心理,然后尽量迎合他,满足他的欲望,甚至还能抢先一步,将上司想说而未说的话先说了,想办而未办的事先办了,把个上司乐得美滋滋。自然,上司的回报肯定也会是沉甸甸的。
也就是说,看到对方喜欢什么,你就要顺着他喜欢的话去说,顺着他喜欢的事去做;看到对方厌恶什么,忌讳什么,就要避开他忌讳的不说,避开他厌恶的事不去做。这样,对方就会觉得你是他的知心人,便会把你视为知己,碰上事情就会多为你说话、替你出力。你就会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有个青年想向一位老中医求教针灸技巧,为了博得老中医的欢心,他在登门求教之前作了认真细致的调查了解:他了解到老中医平时爱好书法,遂浏览了一些书法方面的书籍。起初,老中医对他态度冷淡,但当青年人发现老中医案几上放着书写好的字幅时,便拿起字幅边欣赏边说:“老先生这副墨宝写得雄劲挺拔,真是好书法啊!”对老中医的书法予以赞赏,促使老中医升腾起愉悦感和自豪感。接着,青年人又说:“老先生,您这写的是唐代颜真卿所创的颜体吧?”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了老中医的谈话兴趣。果然,老中医的态度转化了,话也多了起来。接着,青年人对所谈话题着意挖掘、环环相扣,致使老中医精神大振,谈锋甚健。终于,老中医欣然收下了这个“懂书法”的弟子。
你从青年人与老中医交往的事例中难道没受到什么启发吗?
在现今社会,我们交际的圈子越来越大,所面对的交际对象也是性格迥异,有的生性内向,不仅自己说话比较讲究方式方法,而且也很希望别人说话有分寸。因此,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时,就要特别注意说话方式,尽可能对其表现得尊重和谦恭些。
比如,某青年与一位名牌大学的老教授在火车上一路同行,青年人想借老教授的钢笔写字,便说:“喂,钢笔给我一下。”然而,老教授是位颇讲究礼仪修养的人,他见青年如此失礼,便把头扭向一边,没理青年人的茬儿。假若,青年人知道老教授的性格特点,把话换成:“请问老先生,把您的钢笔借我用一下行吗?”其结果可能就会截然相反。
有位“未来的女婿”初次登岳父家门,发现这位女友家的茶杯、茶壶、碗碟等用具都是非常精致的青花瓷器,马上就判断出老爷子喜欢什么,他便称赞说:“这青花瓷器古朴典雅,精美极了。”就这一句话把“岳父”高兴得合不上嘴,他们马上有了共同的话题,谈得非常投机。
当然,也有的交际对象性格比较急躁、直率,讲话犹如拉风箱般直来直去,同时,也不太计较别人的说话方式。所以,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时,就要开门见山,有话直说,千万不要兜圈子。
有位名牌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在人才招聘会上,想让某公司经理招聘其为办公室秘书,青年人在经理面前作自我推销时说话拐弯抹角,半天不切主题。她先说:“经理,听说你们公司的环境相当不错。”经理点了点头。接着,高材生又说:“现在高学历的人才是越来越多了。”经理还是点了点头,什么也没说。尔后,高材生又说:“经理,秘书一般要大学毕业,要比较能写吧?”高材生的话兜了一个大大的圈子,还是未能道出自己的本意。岂料,这位经理是个急性子,他喜欢别人与他一样,说话办事干脆利落。正因为高材生未能摸透经理的性格,结果话未说完,经理便托词离去,高材生的求职也化成了泡影。
由此可见,要想根据别人的潜在心理说话,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儿上,就要时刻注意揣摩你的交际对象心里在想什么。如果你说的话与对方的心理相吻合,对方就乐于接受;反之,你说的话就会使对方产生排斥和抵触心理。某丝织厂缫丝车间女工小王创造了该厂接线头操作的最高记录,引起了厂长的极大兴趣。此刻,善于揣摩厂长心理的生产科长向厂长建议说:“厂长,我们是不是召开一个技能操作现场会,让小王现身说法介绍操作经验,这样,就能以点带面,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益。”结果,厂长当即采纳建议并对生产科长的想法大加赞赏。
在为人处世中,需要与不同身份的人交际说话,因此,针对不同的身份,所选话题也应有所不同,即要选择与之身份、职业相近的话题。比如,你在旅途上遇到了一位老农民,如果你把话题引向现代女性的美容上去,肯定是“驴唇不对马嘴”了。倘若你说:“大叔,今年的收成咋样啊?每亩地的小麦能收多少?”这样,就能激起老农与你谈话的共鸣点和兴奋点。
要赢得别人的喜欢,就要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因此,在为人处世方面有经验的人都知道,遇到老人就一定要去谈他的小孙子、小孙女,在老人的心目中,他的小孙子是最可爱的,很多大人物出去旅游、办公事甚至植树,都要将小孙子带上,你给老人买东西还不如给小孙子买东西,让他印象深刻。遇到对方有位小孙子,你就猛夸他小孙子真聪明、真活泼,小孩子聪不聪明谁知道呢?反正这话对方肯定乐意听。如果对方有位小孙女,你就说他小孙女真可爱、真天真,小孩子自然个个可爱,这话也不假。另外,对一个集邮迷你不妨谈几枚好邮票;对一个足球迷谈他喜欢的球队如何取胜,球技如何高超;对注重养生之道者谈谈气功和太极拳;向一个成功者请教他的奋斗史和成功的经验……
与人交谈时,如果能较好地运用上述方式方法,就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儿上,就会使你“言”到功成!换句话说,只要你能够把脸皮磨厚,投其所好,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便一定能够成为最后的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