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3400000019

第19章 惜,焚书坑儒,一朝文章付火海(4)

所以说,单凭任何一家的思想治理天下,都无法使庞大的国家稳固地发展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两种或者三种思想,其一可以约束人的道德修养,其二可以约束帝王对天下苍生的责任,其三可以约束百姓的行为,为社会带来安宁。如何选择,根据是什么呢?那还得从“人”下手。如果人性都是善良的,那么只需要帝王能够善待他们就够了;如果人本性就是恶的,那么就必须采取强硬的约束来防止他们作乱。而人性善恶自古至今尚无定论,所以,我们都认同告子的“人性无善恶”论,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看,无善恶即有善恶,那么要管理有善有恶的人民,就得采取两手政策,一手抓“法治”,一手抓“仁义”,甚至可以再加一种,让人民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完善自己的修为。

秦国的灭亡暴露了秦法的负面作用,但是,在秦朝以后的朝代里,却没有哪个朝代完全摒弃法家思想来治理天下的。汉初儒者陆贾在汉武帝刘彻即位时,谈到关于治天下的方式“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天下可以凭武力取得,但是要治理起来,凭武力是不行的。他提出“逆取顺守,文武并用”的统治方略,倡导儒学,“行仁义,法先圣”,同时辅以黄老“无为而治”。我们看到,这些治理天下的本事,是陆贾从秦始皇身上学来的。

从春秋战国的乱世到秦朝的统一,是礼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过渡,确切地说,秦朝是人治统治的时代,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法治。但是,这确是中国发展史上的进步,有法可依是任何其他治国策略的前提,没有法律的约束,只凭道德约束来治理天下,那是空话;但是把其他治国理念凌驾于法律的威严之上,那也是历史的倒退。哪怕是在民主法治的今天,我们也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在先,才能让社会在稳步中发展。

这与得天下的过程相比,治天下更是任重而道远。

焚书坑儒,薪尽火传

秦始皇在政治、经济上实行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在统一之初,就在要不要分封诸子为王的问题上发生了一场争论。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批官吏,请求秦始皇将诸子分封于占领不久的燕、齐、楚故地为王,认为这样有利于巩固秦的统治。但廷尉李斯则坚持反对态度。他认为,春秋战国诸侯之所以纷争,完全是西周分封制造成的恶果。只有废除分封制,才可免除祸乱。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认为立封国,就是树敌兵,于是在全国确立了郡县制。

事隔八年之后,到始皇三十四年,在秦始皇于咸阳宫举行的宫廷大宴上,又发生了一场师古还是师今的争论。焚书之举正是由此引发的。在宴会上,仆射周青臣,面谀秦始皇,吹捧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博士淳于越针对周青臣的谀词提出了恢复分封制的主张。他说:“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辅枝。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秦始皇听后不动声色,把淳于越的建议交给群臣讨论。丞相李斯明确表示不同意淳于越的观点。他反驳说:“三代之争,何可法也?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统一可能遭到破坏。”为了辨黑白而定一尊,树立君权的绝对权威,李斯提出:非秦史书皆烧之,其他先秦古籍只在朝廷收藏,民间不许收藏。还针对焚书提出三条建议:一、除《秦纪》医药、卜筮、农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令下三十日后不交的,处以鲸刑并罚苦役四年;二、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三,有愿习法令者,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达《焚书令》。此令颁布后,全国到处是焚书的浓烟烈火,许多有学术有价值的书籍遭到了空前的浩劫。不到三十天时间,中国秦代以前的古典文献,都化为灰烬。留下来的只有皇家图书馆内的一套藏书。

在焚书的第二年,又发生了坑儒事件。坑儒不是焚书的直接继续,而是由于一些方士、儒生诽谤秦始皇引起的。秦始皇在攫取到巨大权力和享受到荣华富贵之后,十分怕死。在统一中国之后,他异想天开地要寻求长生不死药。方士侯生等人迎合其需要,答应为秦始皇找到这种药。按照秦律谎言不能兑现,或者所献之药无效验者,要处以死刑。侯生自知弄不到长生不死药,不但逃之夭夭,而且诽谤秦始皇天性刚愎自用,专任狱吏,事情无论大小,都由他一人决断,贪于权势等等。秦始皇听后,盛怒不可抑止,以妖言以乱黔首的罪名,下令进行追查,并亲自圈定四百六十余人活埋于咸阳。这即是历史上所说的坑儒事件。

为什么一个郡县制与分封制的较量就会引起秦始皇和李斯“焚书”的极端做法呢?我们不妨看一下郡县制为大秦解决哪些问题呢?“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就是说,那些作出贡献的子弟大臣们,国家可以用赋税养着他们,这与商鞅变法的制度设计一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明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可芬华”。王位乃即富且荣之位。无能、无才和无德之辈,可以承祖荫而富,但不能承祖荫而荣。郡县制辅以国家的公赋税制能够解决子弟功臣的需要,又能加强中央集权。

其实,秦排斥儒家学说的传统从商鞅变法时就已经逐渐形成了。早在商鞅的《商君书》中,就直指《诗》《书》是六虱之一,按《诗》《书》的思想治国必然亡国。后来韩非子在《韩非子》中亦对《诗》《书》大加批判,并有废弃《诗》《书》的提议。到战国末期,有影响的儒家大师荀况来到秦国游说,秦昭王以“儒无益于人之国”为理由加以拒绝,保持了“秦无儒”的传统。韩非子认为儒家思想对新兴地主阶级法治社会起到了积极破坏作用。他主张对法家以外的各学派,主要是对儒家学派,采取“禁其行”,“破其群”,“散其党”的法律措施。

统一六国之前,秦始皇曾采纳李斯《谏逐客令》的建议,大规模地招揽贤士,六国的智谋之士和儒生们纷至沓来。天下贤士集中于秦,对秦吞并六国,一统天下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后来,从围绕着分封制还是郡县制持续进行十年的斗争中,秦始皇和李斯发现了儒家思想的危害性。应该肯定的是,对旧的思想意识的作用,从商鞅到韩非子,从韩非子到秦始皇和李斯,在认识上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日益接近本质的认识。但是,他们没有找到改造方法,利用好他们的方针,只好采用简单的抛弃的办法。

但是,思想这种东西是暴力所不能够驾驭的。特别是在秦朝初年,战国时期刚结束,百家仍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因此,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大一统措施还不行,最关键最长远的统一要素是思想的统一,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念,才能让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的统一措施有效。而当时最大两种思想潮流就是儒家和法家,儒家是尊古的,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偏偏是新事物,他采取的措施也都是些新措施,这些东西都是不符合儒家理念的,而当时六国贵族,也借着儒家的“克己复礼”妄图恢复周朝的分封制,从而取得失去的权势。显然,这不仅不符合历史规律,对于雄心勃勃的秦始皇来说,儒家的思想是绝对不能纵容的。但对于刚刚统一的秦朝来说,统一思想就是维护大一统的关键措施。

“焚书坑儒”事件的实质是统一思想运动,为秦朝的全国的统一起到了良好的积极作用,稳定了统一的社会和官僚群体的思想,稳定了秦政权(反动思想很多隐匿其中),为秦朝的大改革的顺利实施扫清了思想障碍。秦朝统治者更多是出于政治考虑,其目的无疑在于打击复活的旧贵族政治思想,强化思想统治。这正如梁启超说:“焚书坑儒二事同为虐政,而结果非可以一概论。……左道欺罔,邪谄以易富贵,在法宜诛也。始皇一坑正可以扫涤恶氛,惩创民蠹,功逾于罪也。”

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上回望“焚书坑儒”,对于它的批判已经超出这个事件本身,而是对“暴力压制言论”“禁锢思想”甚至是“愚民政策”的代指。人们喜欢“放大”某些危及人身生命的行为,尤其是知识分子看到“焚书坑儒”,就会想到,你今天坑的是术士,明天就会坑儒士道士,甚至读书人,那后天就可能坑老百姓。“坑儒”实际上也是法家思想的实践结果,秦法的人性基础就是“性恶论”,所以,杀术士也不过是秦始皇依“法”处理的必然,政治意义还是大于事件本身的,而其严重性对后来的朝代影响并不大,只是为后来的统治阶级树立了一根“最残酷”的镇压手段标杆,只要不越过这个标杆,那么不见血的压制言论钳制思想的做法很大程度上会被大众接受的。

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出“焚书”并不是李斯或者秦始皇的一时冲动,不可能仅仅因为一时的“师古”“师今”之辩就贸然决定把《诗》《书》等烧毁,究其根本,是儒家与法家思想长期斗争的结果,只不过是占上风的法家暂时成了胜利者而已。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残暴的事件,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深远,使先秦大批文献古籍被付之一炬,给中国文化造成重大损失;加之以后的项霸王的焚毁,使最后存放于皇宫的典籍孤本彻底消失。但是还有更为重要的影响,郭沫若先生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发展起来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总之,秦统一思想作为维护其统治的手段,这是后来所有统治者都在学习的。但是,靠焚书来达到其统一思想的目的,是愚昧的,也是可恨的。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在秦末汉初,法家的地位一落千丈,而道家的“无为”思想却被统治者推向历史舞台。可见,思想学派的斗争就算激烈到焚烧残杀,也丝毫不能消除学术派别思想主张的分歧。秦始皇的那把火和那抔土只是烧去了一些草叶草茎,对于它们赖以生存的土壤却没有加以改造,所以,草根和种子还会在适宜的时候重新钻出来。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北纬30度轴心上最为辉煌的东方思想,中国思想爆发的黄金时代的薪火,随着秦国的灭亡不复存在,这残酷的事实不能不令我们感到惋惜。一方面当时用竹片写书,手抄并不容易,而且贵,能以手抄形式保存的,应该是少数,而能重新修复的,只有经典得以保存。有些书肯定从此失传,所以一定的文化断裂是肯定会有的。最为重要的,就如郭沫若先生所说的,那种“蓬蓬勃勃发展起来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在此后的千百年里,再也没有像春秋战国时代那般轰轰烈烈过。

同类推荐
  • 天狼破军

    天狼破军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也横枪立马,为我天狼破军!
  • 凤龙庄

    凤龙庄

    追忆历史,记录乡愁,探究先辈们在清末民国年间的真实生存状态,一轴斑斓多彩、气息浓郁的西北农村画卷就此铺开。清末民国年间,在西北一个叫平襄的偏僻地方,有一个叫凤龙庄的小村庄,聚集着董、汤、王三姓人家。主人公少年艰辛,偶遇神鸟,神秘的序曲预示着兴旺。数个家庭三代子孙,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天灾人祸,为了繁衍生息,他们分裂、团结、分裂、团结,周而复始。…清帝退位、复清会复辟、军阀更替、三年内战,凤龙庄翻云覆雨,王旗变幻…我们从何而来,又到何处而去?
  • 内家拳传奇

    内家拳传奇

    狭义地讲,内家拳包括太极、形意和八卦。内家拳是一种精气神,是一种真正的国魂。没有一种拳术像内家拳那样神秘、神奇、神圣。不习武的民族,是种的退化;丢掉了内家拳的国人,是大悲哀。爱恨情仇令人执着,财色名利令人癫狂,但内家拳却令人为之痴迷,沉浸一生不能自拔。美不胜收,妙不可言,谁练谁知道!摸摸胸口,那颗江湖梦仍在,沉默如金邀你走进《内家拳传奇》,重温武林旧闻,那些江湖风波,那些奇人异事,那些刀尖上的柔情……这是一部乡土悬疑功夫小说,发生在戊戌变法之后,民国成立之前。
  • 朕的后宫传

    朕的后宫传

    2022年的风云人物,周竞天。少年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一心想要开发时空旅游项目。投入巨资偷偷研发时空门,不曾想到却阴差阳错的把自己坑了。悲催的周董竟然被,自己花大钱研究的东西给送跑了。
  • 郢吹雪

    郢吹雪

    世间百态,人间黑白。和平过后便是战争,乱世里有着千万种风景。沙场官场江湖,无数的人共同构成了这个年代。有人智谋无双,有人勇武无敌,有人背负家国,有人只是想要活着......
热门推荐
  • 清微玄枢奏告仪

    清微玄枢奏告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CS乱世巨星

    CS乱世巨星

    每一把枪,上面都刻着一个英雄的名字。每一颗子弹,上面都沾满热血男儿的汗水和泪水。每一片枪火,绽放的都是破空灿烂的友谊之花。每一次战斗,都是生命中难以忘却的记忆。
  • 重生网游中

    重生网游中

    渡劫失败,本以为必死无疑,再次睁开眼睛时却发现自己来到一个陌生世界。重生了?成为了一个身份高贵的公主?很好很好,这样过一辈子也不错。可谁来告诉她,每个看见她的人都会问一句,小姐,需要什么帮助吗?难道她来到了一个圣母时代?更为惊悚的是,突然出现在面前的这个人竟然要求私奔!这是要闹哪样!!!更更惊悚的是,明明已经断气了的人又再次活生生地站在她的面前,淡定地说,死一次也没多大关系!这到底是个什么世界,妈妈呀,我要回家!这就是一个披着网游外衣的忠犬龙骑士与修真伪公主的故事。
  • 霜指天下

    霜指天下

    大秦战神垂垂老矣,吟霜阁公子北上西凉!眼见庙堂皇位之争再起,江湖后起之秀欲问鼎武道巅峰!叶小七有着必须活下去的理由,所以,他只能一路杀人而行!抛开江湖庙堂第一杀手的名号,他最想做的事情不过是捧着烤红薯依偎在母亲的怀里看雪!
  • 真实世界之穿越火线

    真实世界之穿越火线

    一个浩大而神秘的真实世界,有太多的传说和未知,正当地球上处于繁华时期时,真实世界的脉轮开始掉落,主宰的位置空缺,无数人前仆后继,向着传说的世界之轮前进,纷纷来到了真实世界,张贤一个地球上的普通宅男,因为一次意外同样来到了真实世界,在经历了几次生与死的磨练之后,他的宅男思想终于转变,逐渐开始变得冷静、果断、嗜杀,他知道走这条血腥的路,就应该用血腥的手段……注:世界之轮是世界最强者的象征,拥有世界之轮就等于主宰了整个世界。----(本书可能和书友大大想象的有点不同,更偏向于仙侠游戏文)
  • 活人出殡

    活人出殡

    我在殡仪馆工作多年,遭遇过不少离奇的事情,知道很多秘密……如坊间传言:穿红衣服的尸体真的会化身成厉鬼吗?没有眼睛的尸体真的不能烧吗?还有冰冷无比的尸体会和活人说话吗?楼主亲身经历,胆小慎入……
  • 俘获花心男

    俘获花心男

    “我爱你,但是我不能娶你,因为,我也爱着她们。”看着眼前的许少峰,颜若梨真的不敢相信这话是从他嘴里冒出来的,许少峰竟然是这样的花心男!她下定了决心,自己一定要得到许少峰的爱,而且要他只爱自己一个人。就算他真是个劈腿男人,自己也从此咬定他的大腿不放松了。等等……当颜若梨瞪大眼睛再次迎接许少峰到来的时候,竟然听见他说:“嫁给我吧!我只爱你一个人!”莫非其中另有隐情?
  • 魏庆之词话

    魏庆之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世卿夜

    一世卿夜

    就先这样,还没有定论……如果喜欢,还会继续努力坚持写下去,谢谢点进来看的读者,感觉在刮彩票,谁知道我写了什么?(滑稽)
  • 清朝野史大观(下册)

    清朝野史大观(下册)

    本书分“清富遣闻”、“清朝史料”、“清人逸事”、“清朝艺苑”、“清代逮异”五辑,共十二卷。内容涉及上至帝王后妃、天潢贵胄、悍将权臣、名媛佳丽、学士才子,下至讼师衙役、游侠术士、市井小民,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众生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