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0600000034

第34章 试论藏族戏剧与民间舞蹈(3)

在甘南藏区流行的图腾舞就是牦牛舞。牦牛是青藏高原最常见的家畜之一,也是当时本教所崇信的神灵之一。在公元6世纪以前吐蕃就已经有了牦牛舞。牦牛舞由两个人扮演,一头一尾,身披黑色牛皮,牛角上扎哈达,随着鼓、钹、大号的节奏合拍而舞,大号主要吹牛叫的声音。牦牛舞表演粗犷奔放,动作起伏大、速度快,有激烈的下蹲动作,显示出较强的生动性,为人们所喜爱。在舞蹈风格上,具有原始、简单、古朴等特点。

5.劳动舞。

人类的舞蹈最早源于劳动的各种姿态,当时的舞姿、曲调都没有什么规律,全凭表演的人平常狩猎放牧、劳动耕作的生活阅历临时即兴表演,后来经过劳动人民加工、提炼、充实,使劳动舞的内容、形式高于原来的劳动生活,逐渐形成现在的表现劳动生活的各种舞蹈。流传在白龙江流域舟曲一带的“挪挪舞”,就是其中之一。

挪挪舞,当地藏语称“卓谐”。流行于舟曲一带地区,是这一带广大农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古老的歌舞形式。

据传,挪挪舞最早是从西藏的南工布地区的圆圈舞“果卓”演化流传而来,与生产劳动有着直接的联系。

挪挪舞的表演程式是男女各成一排,互挽胳膊或携手成圈,也有双排并立的,然后随队舞出,围成圆圈再退开,动作为一起一蹲向前移动,开始歌声缓慢,舞步稳健,逐渐加快变成快板舞,男女交织随歌而舞,舞步轻盈有力,情绪激昂奔放,舞姿优美矫健。挪挪舞多在逢年过节、嫁娶喜庆之时,在广场院落不分男女老幼集体舞蹈。其动作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脚为蹭、踏、踮;膝为屈、蹲;身为拧、摆、扬;胯为送、摆;肩为端、送、晃;手为抬、晃、甩;眼为跟手、随肩。

6.其他民间舞。

①锅庄:是流传在甘南、天祝、肃南草原藏区的一种辽阔、豪放、健美的藏族古老歌舞之一。甘肃藏区称“果卓”,意为圆圈舞。

果卓产生于原始社会,那时部落的人白天出外狩猎,晚上聚集在一起引火取餐,围着劳动果实手舞足蹈,以示欢庆。比如《兔子果卓》就是反映远古时期人们捕猎欢庆的一种拟兽舞。再如《赛马舞》、《打青稞舞》、《狩鹿舞》、《捻羊毛舞》等都程度不同地反映了当时游牧部落人们的生活。12世纪时,“锅庄”舞蹈随着西藏的佛教、文化、艺术流传到甘青地区,与甘肃藏区的土风舞相渗透,融合后发展为现今的具有甘肃藏族特色的果卓舞。

盛行于甘南、天祝、肃南一带草原牧区的果卓,是一种无伴奏的舞蹈。其表演程式是:男一排女一排围成圆圈,男一段女一段对歌,且歌且舞,歌舞一体。果卓舞中,女的动作小而含蓄,男的动作大而奔放。果卓舞刚开始时平稳缓慢,舞姿矫健豪迈,曲调深情委婉,逐渐加快转为中板,舞姿粗犷奔放,结束时为快板,挥舞双袖,飞腾旋绕,热情动荡。根据各地风情不同,快舞慢舞,各有专曲。

果卓的内容多以颂扬宗教、歌颂生活、祝福父老、热爱家乡等为主。舞蹈的开始部分是以赞颂为主,最后以祝福收尾。果卓的基本队形一般为圆圈,但也有男女直线穿插而跳的。果卓的表演形式从舞蹈内容以及队形构图上看,可以说是这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在文化艺术中的一种具体反映,也充分表现了藏民族艺术上的审美观。

②弦子舞:康巴藏语称“谐”,汉语称“弦子”,它是一种流畅圆润、优美抒情的歌舞。较之拟兽舞等,弦子舞产生较晚。

一般认为,弦子发源于巴塘。巴塘弦子流传到甘肃藏区,是五世嘉木样之时,1920年农历九月二十二日五世嘉木样大师从西康理塘来拉卜楞寺坐床时,随同带来了一批家乡能歌善舞的亲属随从,后来,在这批人的引导下,康巴的各种歌舞很快流传到拉卜楞地区,熔当地民间舞与巴塘歌舞于一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拉卜楞地区的弦子舞。

跳弦子舞时,男女各一排围成圆圈,也有男女交织和纯女子舞蹈。舞姿依其曲调,“袅纤腰以回翔,轻扬袖之翩翩”。女的上身微微前倾,双袖轻扬,踮脚扭胯,有时男女连臂踏歌,时而聚集,时而散开,轻歌曼舞,潇洒自如。由于拉卜楞一带的地方风情,领舞的人虽不拉弦子,但也同样颇有风趣。

弦子的舞蹈动作以双膝关节的颤扭和摆扬彩袖为特征,神情温婉恬静、舞姿轻盈柔和,弦子的曲调比较丰富,内容多属赞颂家乡、歌唱生活等。

③热巴舞:势巴舞从藏文字面上可以理解为身着带穗布衣之人。热巴舞最初产生于公元11世纪,由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编创,当时的道具服装都较简单,沿用了宗教法器之一的单铃,单铃上面系以很多的牛毛红缨,没有乐器伴奏,随歌而舞。后来,米拉日巴的高足弟子热穷巴·多吉扎巴对道具、舞蹈、服装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并用大象的皮子蒙成皮圆鼓,安上一个木把来敲鼓伴舞,增加了热巴的音乐感。这样,热巴艺术的表演形式就流传到现在,流传到各地。

热巴舞最早盛行于察绒地区,后来逐渐流传到察雅、昌都、甘孜、中甸、巴塘等地。其中以察雅热巴最负盛名。流传到甘肃的时间较晚。公元1920年五世嘉木样时,从康巴地区流传到拉卜楞地区。

流传在拉卜楞地区的热巴主要由“铃鼓舞”、“弦子舞”,同时穿插一些锅庄和男女热巴之间的对辩等三种形式组成。

铃鼓舞是热巴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演时以热烈欢快的铃鼓舞作为开始,召集观众。它以不同的鼓点组成不同的组合,表演时随着舞蹈动作的变化而改变铃鼓强弱和增加符点。跳一会轻盈抒情的舞蹈步伐后,随着鼓点的加快,跳一段剧烈而富于技巧性的快舞,一快一慢、一紧一松重复数遍,每次都有新的舞姿变化。

表演时,男右手挥铃,女左手拿鼓右手拿鼓锤,边歌边舞徐徐出场,以领舞的铃声为号变动队形和动作。开始以轻缓的步伐环绕场子一周,然后由领舞说一段快板朗诵,随后男纵身挥铃,女飞鼓旋绕,舞姿粗犷激荡,并由男演员轮流表演“躺身平转”、“孔雀吃水”、“旋转扭腰”等技巧。每种技巧重复表演一次后敬礼结束。铃鼓舞结束之后,男女连臂跳起优美抒情的富有热巴特点的弦子舞,慢时长袖徐徐、深情款款,快时双袖飞舞,蹲步跨越,另有风格。

每次跳完热巴弦子后,接着跳一段当地的锅庄,然后“对辩”收场。对辩的表演要在热巴男女主角之问进行,对辩的内容多以谐谑逗趣的闹戏,或是挑剔讽喻对方长相等,以博得观众的哄堂大笑为止,然后敬礼收场。

热巴舞从康区流传到拉卜楞地区后,经过几代人的加工、充实、发展,形成了现在的独具拉卜楞特色的舞姿优美、风趣幽默的锅庄、热巴一体化的舞蹈风格,这种热巴形式深受拉卜楞乃至整个安多藏区的欢迎。

④则柔:则柔盛行于天祝县和肃南县一带。则柔是一种双人、三人,或者是群体跳的舞蹈。则柔舞的内容多为赞颂和祝福吉祥。每逢吉庆节日,迎送贵宾亲友时,在大庭广众之中表演。舞时男女围成圆圈,左右移动,踏步蹲身,侧腰向前,轻挥双袖,边歌边舞。则柔舞的基本特点是舒展柔软、古朴优美。

以上是流传在甘南、文县、天祝、肃南一带的几种比较有特色的民间舞蹈。除了各地流传的这些民间舞蹈之外,甘南拉卜楞的寺院以及民间还流行着以下几种常见的模拟鸟兽的舞蹈。

①狮子舞:狮子舞是拉卜楞寺跳的一种拟兽吉祥舞。狮子舞是西藏古老的舞蹈之一,阿里古格红庙大殿右侧壁画上,就绘有双狮对舞的场面,这幅壁画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狮子舞最早流传到拉卜楞寺是二世嘉木样时期。二世嘉木样久麦旺布应当时擦瓦绒棱磨女土司卓玛措的邀请,于1769年亲驾擦瓦绒讲经布道,回来时,便带来了当地盛行的狮子舞。

狮子舞由双人扮演,一头一尾,身披白底绿色脊纹的狮皮,由头戴寿星面具、身着黄袍袈裟的人手提绣球,引领而舞。表演时,以鼓、钹、锣、笛伴奏。

②孔雀吃水:孔雀吃水最早发源于西藏阿里普兰的狮泉河一带,后来慢慢流传到康区巴塘、理塘一带,是男女双人表演的一种歌舞。后随五世嘉木样丹贝坚木参从理塘来拉卜楞寺坐床时传人拉卜楞地区,成为拉卜楞地区受人喜爱的民间舞蹈之一。孔雀是百鸟之王,孔雀吃水通过借用孔雀在优美动听的歌声中汲水、飞翔、跳跃、跺步等,充分表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孔雀舞的表演形式是一男一女边歌边舞,有“吃水、踮步、飞翔”等简单动作,步伐特点是“两步一跺”、“双摆手”、“双叉腰”、“抖双肩”等,优美自如,形象逼真。

③布谷鸟舞:布谷鸟舞是一种女子单人舞,最早流传在康区的巴塘、理塘、康定一带,五世嘉木样时从理塘传到拉卜楞地区,成为拉卜楞一带喜闻乐见的一种拟鸟舞蹈艺术。

布谷鸟舞的简单动作有“飞翔”、“觅食”、“晒太阳”等。这个舞蹈表达了藏族人民摆脱黑暗、追求光明、向往未来的愿望。

以上概述了甘肃藏区所流行的各种舞蹈及其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通过对这些舞蹈的了解,将会对加深了解甘肃藏区文化与康藏各地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挖掘整理、研究继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民间舞蹈的规范化和艺术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同类推荐
  • 连环画大揭秘

    连环画大揭秘

    我国的连环画,源远流长,虽有悠久的历史,却无统一的名称。在本世纪初,由于石印技术的输入,通俗读物广为流行,在上海等地先后出版了一些以少年儿童为对象,《连环图画水浒》封面在旧小说插图的基础上蕃衍而成的图画故事书,这便是今日连环画的雏形。由于当时出版这些书的多是一些里弄小书坊,力量单薄,各自为政,有的地方叫图画书,有的地方叫小人书等等。
  • 生肖集邮概说

    生肖集邮概说

    本书内容包括.生肖集邮的文化底蕴、生肖邮票的发行、生肖集邮的兴起和发展、生肖邮品的收藏、生肖邮集的编目与评审、生肖集邮的社会功能。
  • 音乐:悠扬古乐音韵

    音乐:悠扬古乐音韵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与主要机构。包括历朝中国历代音乐发展演变历史,包括宫廷音乐、民歌民乐、礼乐制度等、古代音乐机构、学校,并简单介绍古代音乐名家伯牙、师旷、李延年、嵇康、苏低婆、万宝常、李隆基、李龟年、姜夔、朱载育……
  • 守望家园的小鸟

    守望家园的小鸟

    《守望家园的小鸟》是一本由独山子石化公司办公室编写的反映独山子地区生态美的观鸟画册,画册中还创作了大量的与大自然这一飞翔的精灵相呼应的美文。使得拍摄的画面伸展出诗意的翅膀。画册内越140余张摄影作品,精彩的反映了鸟儿的做客、筑巢、停留、驻足……
  •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本书是对电视艺术何以审美化生存的探讨。作者在梳理电视艺术审美历程的基础上,对电视艺术审美化生存所涉及到的几个层面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和研究。第一,探寻电视艺术的审美形态、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嬗变的轨迹;第二,对电视艺术审美生成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三,引入电视艺术审美价值的视角,探究其审美化生存的意义;第四,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第五,通过电视艺术的几种主要形态——纪录片、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现存问题来切实探讨电视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化;第六,从美育与电视艺术的关系角度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热门推荐
  • 黑帮总裁霸宠妹妹

    黑帮总裁霸宠妹妹

    韩曦辰,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名字。白道上,他是龙头企业的成功总裁。黑道上,他是人见人怕的黑帮老大。曾经,她爱他爱得撕心裂肺。如今,她恨他恨得痛彻心扉。五年前,她把初夜献给他。他却把她父亲的尸体送给她。于是,她带着仇恨远去。五年后,她勇敢站在他面前,带着仇恨靠近。复仇的游戏开始上演。是仇恨战胜爱情?还是爱情战胜仇恨?
  • 喜欢紫色的女人

    喜欢紫色的女人

    紫色是庄重典雅的颜色,它是七色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中最后的一道色彩,默默无闻的配合着其他颜色发挥着整体的功能,不炫耀,不夺目,甘当配角。肖家姐妹俩是不同职业和年龄的现代女性,在网络上和现实之中演绎着她们情感深处的真情。然而,来到网络上的人们并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中的“残酷意境”,网络不是世外桃源……
  • 脉经

    脉经

    脉学是中国医学的卓越成就之一。魏晋以前,脉学史料已经相当丰富。《脉经》编纂了从《黄帝内经》以来,直到华佗,有关脉学的经典理论和重要方法,各按类别递相依次排列,对中国公元3世纪以前脉学进行总结,并作了发挥。
  • 美丽人生

    美丽人生

    一个男人从大学到现实生活的爱情纠缠的故事,他有过纯真的校园爱情也有过放纵不羁的情感纠葛,他的命运与他身边的女人息息相关。他因为自己的单纯失去了心目中的女神也因为他的放纵害死了最爱他的女人,同样因为他优柔寡断的性格让他最爱的女人伤心离去,他因恰好机遇而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却因感情泥潭最终一无所有,他爱着、恨着。
  • 重生之直播小农女

    重生之直播小农女

    上一世,秦珍珠遭亲人陷害,错过心爱之人,受尽折磨。重生一世,喜获直播系统,抓住上一世错过的良人,把日子过的有声有色,顺便发家致富,没事的时候虐虐渣渣,日子过的别太逍遥自在。
  • 莫待深秋叶归路

    莫待深秋叶归路

    时笑黎漾,在漫长的如歌岁月里,经过暗恋、表白、牵手在一起,然后为了小事感动、为了小事吵架、为了小事分手…我很喜欢这种普通的故事,它们没有华丽的外包装,只有淡淡温馨的喜欢;没有那么多敢爱又不能爱的顾忌,校园里的感情最是纯粹。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从校服到到婚纱”的话题,我一直很羡慕。所以我在谱写一个简单平静,从校服到婚纱的故事,他们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或许你一转头,他们就在你身后。
  • 有毒皇后

    有毒皇后

    因为一次意外,宋琳儿穿越到了异世成为了公主。可是刚成公主没多久,国家灭亡了,为了活命,她做了敌国平国庆王周百川的丫鬟。身处王府之中,她一直想尽办法杀死周百川,然而事情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但是她必须要成功,为此做什么都可以。她要让周百川喜欢上她,趁他松懈的时候杀了他,但渐渐的她发现,她喜欢上了他,再难下手。爱恨情仇,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她都要面对。
  • 樱花公主:纯真天使堕恶魔

    樱花公主:纯真天使堕恶魔

    她是樱花公主,也是天使。可亲人的离去和朋友的背叛,让她从天使变成恶魔。樱花仍旧盛开着,可今夕不同往日。她下定决心,一定要调查出这是怎么回事!樱花公主,她会怎样调查?让我们尽请期待......
  • 颠王

    颠王

    成为颠王的他,为了完成大家交给他的任务,是否能战胜已经成为颠王很久的他?是否能回应自己多年许下的承诺?还给大家一个没有异能的世界!
  • 何澄(上)

    何澄(上)

    《何澄(上)》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 。《何澄(上)》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 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