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0600000034

第34章 试论藏族戏剧与民间舞蹈(3)

在甘南藏区流行的图腾舞就是牦牛舞。牦牛是青藏高原最常见的家畜之一,也是当时本教所崇信的神灵之一。在公元6世纪以前吐蕃就已经有了牦牛舞。牦牛舞由两个人扮演,一头一尾,身披黑色牛皮,牛角上扎哈达,随着鼓、钹、大号的节奏合拍而舞,大号主要吹牛叫的声音。牦牛舞表演粗犷奔放,动作起伏大、速度快,有激烈的下蹲动作,显示出较强的生动性,为人们所喜爱。在舞蹈风格上,具有原始、简单、古朴等特点。

5.劳动舞。

人类的舞蹈最早源于劳动的各种姿态,当时的舞姿、曲调都没有什么规律,全凭表演的人平常狩猎放牧、劳动耕作的生活阅历临时即兴表演,后来经过劳动人民加工、提炼、充实,使劳动舞的内容、形式高于原来的劳动生活,逐渐形成现在的表现劳动生活的各种舞蹈。流传在白龙江流域舟曲一带的“挪挪舞”,就是其中之一。

挪挪舞,当地藏语称“卓谐”。流行于舟曲一带地区,是这一带广大农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古老的歌舞形式。

据传,挪挪舞最早是从西藏的南工布地区的圆圈舞“果卓”演化流传而来,与生产劳动有着直接的联系。

挪挪舞的表演程式是男女各成一排,互挽胳膊或携手成圈,也有双排并立的,然后随队舞出,围成圆圈再退开,动作为一起一蹲向前移动,开始歌声缓慢,舞步稳健,逐渐加快变成快板舞,男女交织随歌而舞,舞步轻盈有力,情绪激昂奔放,舞姿优美矫健。挪挪舞多在逢年过节、嫁娶喜庆之时,在广场院落不分男女老幼集体舞蹈。其动作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脚为蹭、踏、踮;膝为屈、蹲;身为拧、摆、扬;胯为送、摆;肩为端、送、晃;手为抬、晃、甩;眼为跟手、随肩。

6.其他民间舞。

①锅庄:是流传在甘南、天祝、肃南草原藏区的一种辽阔、豪放、健美的藏族古老歌舞之一。甘肃藏区称“果卓”,意为圆圈舞。

果卓产生于原始社会,那时部落的人白天出外狩猎,晚上聚集在一起引火取餐,围着劳动果实手舞足蹈,以示欢庆。比如《兔子果卓》就是反映远古时期人们捕猎欢庆的一种拟兽舞。再如《赛马舞》、《打青稞舞》、《狩鹿舞》、《捻羊毛舞》等都程度不同地反映了当时游牧部落人们的生活。12世纪时,“锅庄”舞蹈随着西藏的佛教、文化、艺术流传到甘青地区,与甘肃藏区的土风舞相渗透,融合后发展为现今的具有甘肃藏族特色的果卓舞。

盛行于甘南、天祝、肃南一带草原牧区的果卓,是一种无伴奏的舞蹈。其表演程式是:男一排女一排围成圆圈,男一段女一段对歌,且歌且舞,歌舞一体。果卓舞中,女的动作小而含蓄,男的动作大而奔放。果卓舞刚开始时平稳缓慢,舞姿矫健豪迈,曲调深情委婉,逐渐加快转为中板,舞姿粗犷奔放,结束时为快板,挥舞双袖,飞腾旋绕,热情动荡。根据各地风情不同,快舞慢舞,各有专曲。

果卓的内容多以颂扬宗教、歌颂生活、祝福父老、热爱家乡等为主。舞蹈的开始部分是以赞颂为主,最后以祝福收尾。果卓的基本队形一般为圆圈,但也有男女直线穿插而跳的。果卓的表演形式从舞蹈内容以及队形构图上看,可以说是这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在文化艺术中的一种具体反映,也充分表现了藏民族艺术上的审美观。

②弦子舞:康巴藏语称“谐”,汉语称“弦子”,它是一种流畅圆润、优美抒情的歌舞。较之拟兽舞等,弦子舞产生较晚。

一般认为,弦子发源于巴塘。巴塘弦子流传到甘肃藏区,是五世嘉木样之时,1920年农历九月二十二日五世嘉木样大师从西康理塘来拉卜楞寺坐床时,随同带来了一批家乡能歌善舞的亲属随从,后来,在这批人的引导下,康巴的各种歌舞很快流传到拉卜楞地区,熔当地民间舞与巴塘歌舞于一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拉卜楞地区的弦子舞。

跳弦子舞时,男女各一排围成圆圈,也有男女交织和纯女子舞蹈。舞姿依其曲调,“袅纤腰以回翔,轻扬袖之翩翩”。女的上身微微前倾,双袖轻扬,踮脚扭胯,有时男女连臂踏歌,时而聚集,时而散开,轻歌曼舞,潇洒自如。由于拉卜楞一带的地方风情,领舞的人虽不拉弦子,但也同样颇有风趣。

弦子的舞蹈动作以双膝关节的颤扭和摆扬彩袖为特征,神情温婉恬静、舞姿轻盈柔和,弦子的曲调比较丰富,内容多属赞颂家乡、歌唱生活等。

③热巴舞:势巴舞从藏文字面上可以理解为身着带穗布衣之人。热巴舞最初产生于公元11世纪,由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编创,当时的道具服装都较简单,沿用了宗教法器之一的单铃,单铃上面系以很多的牛毛红缨,没有乐器伴奏,随歌而舞。后来,米拉日巴的高足弟子热穷巴·多吉扎巴对道具、舞蹈、服装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并用大象的皮子蒙成皮圆鼓,安上一个木把来敲鼓伴舞,增加了热巴的音乐感。这样,热巴艺术的表演形式就流传到现在,流传到各地。

热巴舞最早盛行于察绒地区,后来逐渐流传到察雅、昌都、甘孜、中甸、巴塘等地。其中以察雅热巴最负盛名。流传到甘肃的时间较晚。公元1920年五世嘉木样时,从康巴地区流传到拉卜楞地区。

流传在拉卜楞地区的热巴主要由“铃鼓舞”、“弦子舞”,同时穿插一些锅庄和男女热巴之间的对辩等三种形式组成。

铃鼓舞是热巴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演时以热烈欢快的铃鼓舞作为开始,召集观众。它以不同的鼓点组成不同的组合,表演时随着舞蹈动作的变化而改变铃鼓强弱和增加符点。跳一会轻盈抒情的舞蹈步伐后,随着鼓点的加快,跳一段剧烈而富于技巧性的快舞,一快一慢、一紧一松重复数遍,每次都有新的舞姿变化。

表演时,男右手挥铃,女左手拿鼓右手拿鼓锤,边歌边舞徐徐出场,以领舞的铃声为号变动队形和动作。开始以轻缓的步伐环绕场子一周,然后由领舞说一段快板朗诵,随后男纵身挥铃,女飞鼓旋绕,舞姿粗犷激荡,并由男演员轮流表演“躺身平转”、“孔雀吃水”、“旋转扭腰”等技巧。每种技巧重复表演一次后敬礼结束。铃鼓舞结束之后,男女连臂跳起优美抒情的富有热巴特点的弦子舞,慢时长袖徐徐、深情款款,快时双袖飞舞,蹲步跨越,另有风格。

每次跳完热巴弦子后,接着跳一段当地的锅庄,然后“对辩”收场。对辩的表演要在热巴男女主角之问进行,对辩的内容多以谐谑逗趣的闹戏,或是挑剔讽喻对方长相等,以博得观众的哄堂大笑为止,然后敬礼收场。

热巴舞从康区流传到拉卜楞地区后,经过几代人的加工、充实、发展,形成了现在的独具拉卜楞特色的舞姿优美、风趣幽默的锅庄、热巴一体化的舞蹈风格,这种热巴形式深受拉卜楞乃至整个安多藏区的欢迎。

④则柔:则柔盛行于天祝县和肃南县一带。则柔是一种双人、三人,或者是群体跳的舞蹈。则柔舞的内容多为赞颂和祝福吉祥。每逢吉庆节日,迎送贵宾亲友时,在大庭广众之中表演。舞时男女围成圆圈,左右移动,踏步蹲身,侧腰向前,轻挥双袖,边歌边舞。则柔舞的基本特点是舒展柔软、古朴优美。

以上是流传在甘南、文县、天祝、肃南一带的几种比较有特色的民间舞蹈。除了各地流传的这些民间舞蹈之外,甘南拉卜楞的寺院以及民间还流行着以下几种常见的模拟鸟兽的舞蹈。

①狮子舞:狮子舞是拉卜楞寺跳的一种拟兽吉祥舞。狮子舞是西藏古老的舞蹈之一,阿里古格红庙大殿右侧壁画上,就绘有双狮对舞的场面,这幅壁画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狮子舞最早流传到拉卜楞寺是二世嘉木样时期。二世嘉木样久麦旺布应当时擦瓦绒棱磨女土司卓玛措的邀请,于1769年亲驾擦瓦绒讲经布道,回来时,便带来了当地盛行的狮子舞。

狮子舞由双人扮演,一头一尾,身披白底绿色脊纹的狮皮,由头戴寿星面具、身着黄袍袈裟的人手提绣球,引领而舞。表演时,以鼓、钹、锣、笛伴奏。

②孔雀吃水:孔雀吃水最早发源于西藏阿里普兰的狮泉河一带,后来慢慢流传到康区巴塘、理塘一带,是男女双人表演的一种歌舞。后随五世嘉木样丹贝坚木参从理塘来拉卜楞寺坐床时传人拉卜楞地区,成为拉卜楞地区受人喜爱的民间舞蹈之一。孔雀是百鸟之王,孔雀吃水通过借用孔雀在优美动听的歌声中汲水、飞翔、跳跃、跺步等,充分表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孔雀舞的表演形式是一男一女边歌边舞,有“吃水、踮步、飞翔”等简单动作,步伐特点是“两步一跺”、“双摆手”、“双叉腰”、“抖双肩”等,优美自如,形象逼真。

③布谷鸟舞:布谷鸟舞是一种女子单人舞,最早流传在康区的巴塘、理塘、康定一带,五世嘉木样时从理塘传到拉卜楞地区,成为拉卜楞一带喜闻乐见的一种拟鸟舞蹈艺术。

布谷鸟舞的简单动作有“飞翔”、“觅食”、“晒太阳”等。这个舞蹈表达了藏族人民摆脱黑暗、追求光明、向往未来的愿望。

以上概述了甘肃藏区所流行的各种舞蹈及其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通过对这些舞蹈的了解,将会对加深了解甘肃藏区文化与康藏各地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挖掘整理、研究继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民间舞蹈的规范化和艺术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同类推荐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讲述了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国学精粹》、《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艺术文化论

    艺术文化论

    针对当代艺术存在的新现实,针对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艺术变相、艺术表现,试图从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人类文化价值系统中的艺术文化进行新的诠释,其目的是为了某种意义上的解蔽。
  •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
  •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我国第一部研究整理中国二三十年代流行歌曲断代史的专著。叙述的是从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问世到1949年中国大陆不再唱流行歌曲为止,二十多年间流行歌坛的风云变幻。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流行音乐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同步前进,引领了从中国大陆到东南亚一带流行音乐的潮流,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大国风范。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该书通过对22位作曲家、38位词作家和43位歌星、29位演唱电影歌曲的电影明星的介绍、研究,展示了那二十多年间中国流行歌坛的几度辉煌。以如此恢弘的规模提供如此博大和厚重的信息量,在全国范围内无第二部作品。
  • “满映”电影研究

    “满映”电影研究

    《"满映"电影研究》是根据我在北京大学撰写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今天能够出版这《"满映"电影研究》,心里颇为高兴。有幸结识从前的李香兰——山口淑子女士是我长期从事伪满研究的最大的推动力。关于《万世流芳》等一些宝贵资料是她亲自提供给我的。
热门推荐
  • 神魔大战之神魔大陆

    神魔大战之神魔大陆

    两万年前神魔大战神在人界大败魔,魔元气大伤.......
  • 和煦和煦

    和煦和煦

    “你愿意和我写一本书吗?”少女等待了许久,终于等到了少年的回答。“好。”在少女笔下的世界中,她最终和少年在一起了,很幸福很幸福。现实中,一同完结了这本书的他们,再次形同陌路。这是属于他们的青春时光,这是属于我们的青春时光。悲剧中的喜剧,喜剧中的悲剧。结局是喜是悲,由你评定。
  • 煤老板自述30年:煤老板眼中的世道与人生

    煤老板自述30年:煤老板眼中的世道与人生

    煤老板老五用纸和笔记录着自己这个阶层的所思所想、大小事件、艰难险阻以及诸多段子。现在,他将这些私人档案公之于世,让我们有这次前所未有的机会了解煤老板波澜跌宕的人生。
  • 现报当受经

    现报当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轮回之寻妻记

    轮回之寻妻记

    道子入佛尘、随缘帝王家,天生的宿命,注定的缘分,上古承志、西域皇朝、中原朝野……洪荒三界四族任由我行、任由我踏,只道是一场千年缘的红尘恋,管你是人、是神……莫说我上天入地进得轮回……为的就都只是要将你寻回,只因你是我的妻,……然这一切的悄然发生,竟在我寻得真我的时候,却也让我成了那神秘千古、雄霸一世的西域帝王……
  • 缘路而歌

    缘路而歌

    《缘路而歌》是一本文集,收集了散文篇、人物二题、小说篇、杂文等精美作品。
  • 玉骨成梳

    玉骨成梳

    这是玄幻奇妙的世界,有这个可爱的仙侠缘分
  • The Duke's Children

    The Duke's Childr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黑界地

    黑界地

    《黑界地》是我生长的鄂尔多斯高原,秦汉时期曾有过极其灿烂的农业文明,那时郡县林立,直道横穿,后又沦为沙漠草原,成为鄂尔多斯蒙古族的好牧场。成吉思汗的灵寝就供奉在鄂尔多斯高原,成为蒙古民族的圣地。我的长篇小说《黑界地》就是写的一百年前,清王朝开垦鄂尔多斯高原,在草原上建起了无数垦局,洋人、商人、王爷、军阀、地主组成利益团体,他们用尽权力、才华和智慧,掠夺民脂民膏,糟蹋蒙古人的牧场,疯狂种罂粟,用钱欲鼓动庄户人的野心黑心,最后,黑界地被搞得面目全非,一塌糊涂。结尾之时,我让金老万即书中的主人公悲壮地扒开了黄河口子,把五里垦局和吞噬人良知的黑界地泡在了滚滚黄河里。
  • 采花女贼

    采花女贼

    我苏莫离,天生无爱,却貌美倾城桃花不断,见过我的的男人都会情不自禁为我赴汤蹈火,所过之处桃花瞬间绽放正是我的美貌给我带来许多祸事,我想毁掉它,可是我发现我竟然连摧毁它的能力都没有男人,我已经玩够了~~~我只想寻找到那一丝丝的真爱,而我爱上的那个人竟然是一个与我同样貌美倾城的人,她就是天底下最心狠手辣的魔君,“伊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