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伊东太忠在云岗石窟探寻到
法隆寺的建筑根源东京帝国大学的建筑史学者伊东太忠,在山西省大同县的云岗石窟探寻到日本法隆寺的建筑根源。
伊东太忠为研究中国建筑,以北京为根据地,在华北一带旅行,足迹遍及山西省大同县境。据伊东的研究,日本法隆寺的建筑与飞鸟时代(西元552~642年)的佛像均源出于云岗石窟与石雕佛像群。
云岗石窟在北魏兴安至太和年间(452年~499年)陆续凿成。东西长延约一公里,现存较大的洞窟有51个,造像51000多尊,最大的高达17公尺。
早期石窟平面为椭圆表,没有后室,全以造像为主,佛像高大,雄伟浑厚。稍后的石窟平面为长方形,有后室,中央雕凿大佛像或中心塔柱,四壁、拱门及窟顶上雕刻许多小佛像、飞天、佛经故事等,风格趋于精细优美。
普拉多博物馆展出厄勒·格列柯的油画
1月1日。3个世纪以来,格列柯的油画一直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然而这并没削弱这些油画的魅力。1641年他去世之后,他的作品一度受到诋毁。但本月在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展出时,他的作品受到了人们的赞赏。虽然迟至今日才受到赞赏,但人们的赞赏却是很充分的。
格列柯的作品《牧者的敬慕》
格列柯是希腊人,1541年生,原名多米尼柯·狄奥托科普洛。他在克里特岛上被抚养长大,快到30岁时来到罗马。在罗马,他建议重画西斯廷教堂里由米开朗琪罗画的《最后的审判》,因此很快受到敌视。他逃到托莱多,在那里创作了一些反映基督生活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他仿效他的威尼斯老师提香的笔法,运用了漂亮的色彩。尽管如此,他往往把形象画得变形并画得很长,这独特风格使他的作品300年来没有受到公众的赞赏。
对艺术有兴趣的西班牙人,首次在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欣赏到17世纪绘画大师格列柯的艺术杰作。
格列柯喜用平面画法,画中带有拜占庭艺术的气息,在停留意大利期间,又自威尼斯画风中学到明朗色调与晦暗色调相融合的意大利风格。而西班牙风格对格列柯的影响则表现在他所绘的人物身上:神秘莫测又栩栩如生。尽管格列柯受到多种风格影响,却在其作品中创造出自己的特征。至今,人们对这些特征究竟属于哪一时代的问题仍莫衷一是,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画带有强烈的宗教意识。
迪派的水浴者
【英国】西克特
1902年
(英)利物浦沃克艺术画廊藏
画家以轻松随意的构图、沉着朴素的色调、厚重谨慎的用笔生动描绘了海滨戏水的人群。虽然在光色效果的描绘和笔触的运用上还略显拘谨,带有英国传统式现实主义画风的遗风,但是在画面的观察方法、构图形式等方面已充分掌握了印象派的崭新成果。
沃尔特·理查德·西克特(1860年~1942年)是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杰出的人物画家与风景画家,是惠斯勒在艺术上的主要继承者,前卫画家组织“新英国艺术俱乐部”的发起者与领导者之一,也是印象主义在英国的积极倡导者与主要领袖之一。生于慕尼黑,母亲是爱尔兰人,父亲是丹麦人,其父亲、祖父都是画家。1868年定居英国。早年由于父母反对他从事绘画,而从事了几年舞台美术设计,这对他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881年进入伦敦的斯莱德美术学校学习,师从勘格罗,不久,又成为惠斯勒的受业弟子与得力助手。1883年到巴黎,改而师法德加式的写实主义,学会了德加式的记忆默写画法。他经常前往德加常去的迪派海滨写生。1898年,与妻子离了婚的西克特为了散心,在这儿居住了6年之久,法国自由的生活激发起他创作的热情,《迪派的水浴者》就是此时期的著名作品。
池塘边
【俄国】鲍利斯·穆萨托夫
1902年
(俄)莫斯科特列切可夫画廊藏
《池塘边》是画家的代表作,在构图上强调形式感,背景的湖光倒影,犹如悠扬的音乐,轻快抒情,富有装饰意味。鲍利斯—穆萨托夫画中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她们远离现实,性格安详,这种对过去时代的赞美,与“艺术世界”的追求有异曲同工之处。
阿姆斯特丹动物园的鹦鹉园
【德国】李卜曼
1902年
(德)不来梅艺术馆藏
这幅画是画家晚年的代表作。他在这里关注的焦点不是具体的树木、建筑与游客,而是真实再现特定光线条件下的整个环境,因而画家对往来穿梭的游人、五颜六色的鹦鹉、葱茏欲滴的树木都只作寥寥数笔但却神态毕现的刻画,画家着重研究了光线穿过树丛零乱地照在地面与游人身上所产生的斑驳细碎的独特光色效果,手法简洁明快、洒脱奔放,显示出已臻化境的高超画技。不过,他的这种手法与正统的法国印象派画家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他对光线因素的关注较多,而色彩的运用上尚不如印象派画家那样大胆泼辣,他更多继承了荷兰画家伊斯拉埃尔斯和门采尔等本国画家所开创的外光传统。
李卜曼的创作与莱布尔等同时代的现实主义画家不同,他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探索外光技法,进入90年代以后,他的画风越来越倾向于印象主义,热衷于表现转瞬即逝的快速运动感以及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从而被公认为德国外光派的三大师之一。晚年的李卜曼在德国与荷兰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先后组织了“十一人社”和“柏林分离派”等与学院派分道扬镳的艺术团体,并担任柏林分离派的主席一职。从1898年起,他长期担任柏林美术学院院长,直至纳粹上台。
新艺术风格在巴黎展出
4月20日。在法国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孕育了四分之一世纪之久的新艺术的精华,展现在巴黎人面前。
“新艺术”的法语词原是塞缪尔·宾在巴黎的装潢艺术品商店的名称。由于受到了日本绘画和处于复兴时期的19世纪洛可可式与哥特式艺术的影响,新艺术风格具有遒劲有力、线条长而曲折的特点。将新艺术风格付诸实际应用的人中,最有影响的有两位:一位是法国建筑师、家具设计师赫克托·吉马尔,在他的作品中,人们最熟悉的是巴黎地铁车站入口处的花式金属铸门;另一位是雷内·拉利克,他的玻璃制品和珠宝饰物在展出期间非常令人兴奋。奥托·瓦格纳的镶嵌工艺
罗伯特·恩格斯的新艺术风格画
法国国家艺术展展示精美形式的新艺术作品
在法国国家艺术展中,巴黎人被新艺术的精美形式涵泳着。新艺术这种艺术趋势已蕴含了1/4世纪之久。
新艺术之名来自撒米尔·宾所开设的巴黎名店“新艺术之家”,它受到了日本绘画、19世纪的洛可可与哥德式风气复苏的影响,最大特色是具有活力、动感及曲线式的造形。实践这种艺术风格而又最富影响力的是法国建筑师兼家具设计师吉马尔。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巴黎地下铁入口处那些以金属铸成,如花般的大门。
容格斯的新艺术作品在维也纳艺术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一年一度的艺术展览。展览期间每周的参观人数高达5万人斯托克
英国艺术批评家和诗人。1902年10月27日生于伦敦。毕业于格拉斯中学;1923年获牛津马德兰学院文学士。1936年与玛格丽特·梅利斯结婚;1947年与安·梅利斯结婚;有3个孩子。1960~1967年为伦敦泰特美术馆理事。1972年9月15日逝世于伦敦。
著述
I艺术和文化
《阿里安妮的思绪》(The Thread of Ariadne)伦敦,基根一保罗出版社1925年版。
《西方的日出》(Sunvise in the West:A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Past and Present)伦敦,基根一保罗出版社1926年版。
《15世纪》(The Quattro Cento)伦敦,法伯出版社1934年版;纽约,肖肯山版社1969年版。
《里米尼的石料》(The Stones of Rimini)伦敦,法伯出版社1934年版;纽约,肖肯出版社1969年版。
《今夜的舞剧》(Tonight the Ballet)伦敦,法伯出版社1934年版;修订版,1935年;纽约,道顿出版社1936年版。
《色彩和形式》(Colour and Form)伦敦,法伯出版社1937年版;1950年修订版。
《威尼斯》(Venice:An Aspect of Art)伦敦,法伯出版社194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