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世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都有用处,关键在于你会不会用。一旦进入物我合一的境界,就可 以与物融为一体,知其用、悟其妙,并且深知它的来历。从而明白物、我与一切的昔在、今 在与将在,就可以借一切的妙用实现自我。
《庄子》上讲了一个“大葫芦”的故事:
魏王送惠子一种大葫芦的种子,惠子把它种在地里,长出容量为五石的大葫芦,用来盛水坚硬程度不够,锯开作瓢又没有容下它的水缸,惠子认为大而无用,就把葫芦砸碎了。
庄子对惠子说:“是你不会使用大的东西。宋国有一个世世代代以漂洗为业的人,制造了一 种不龟裂手的药物,有个客人愿出百金收买他的药方,这个宋人视这药物用处不大而卖给客人,客人拿了药方游说吴王,率兵与越国作战,因有这药而大败越国,这个客人得以封侯。
这个客人便懂得事物的大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何不把它作为轻舟而浮游于江湖,可 见你心如茅塞还未开通。”
庄子揭示:世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都有用处,关键在于你会不会用。
越是无用之物,越可以大用。因为大用之物都会以无用的面貌示人,它不符合规范,别成一格,明眼人自可识之。
在高明的画家看来,败墙枯木,都可以入画。
在高明的琴家看来,流水风声,都可以谱成曲。
在高明的诗人看来,街头争吵,房中大闹,都饱含浓浓诗意,可以入诗。等等。
为什么有时我们会觉得某物无用,这是因为那时我们没进入物我合一的境界,物是物,我是 我,毫不相干,因此不能理解此物的用处、妙处,更不知道此物有大来头。
一旦进入物我合一的境界,就可以与物融为一体,知其用、悟其妙,并且深知它的来历。从而明白物、我与一切的昔在、今在与将在,那么,我们就可以借一切之用实现自我。
惠子说他有个特大葫芦,没什么用。庄子说怎么会没用呢,就把它当小船吧,正好坐在上面看落日。
庄子揭示:一切皆有妙用,越是无用之物,越可以大用。
败墙枯木皆可入画
高明的画家不弃万物。 庄子指出:越是无用之物,往往越美,离道越近。它以被废弃的方式完成了自身的自由。比如一个有败墙枯木的地方去的人就很多,因此败墙与枯木皆然自得。
《圣经》里的魔鬼撒旦是个大坏蛋,但它也有用,因为它可以试出一个人信的程度、爱的真伪。比如《马太福音》讲:
撒旦试探耶稣,趁他饿了,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 耶稣不吃它这一套,拒绝点石成食。
撒旦又试探耶稣,带耶稣到圣殿顶上,说:“你如果是神的儿子,就跳下去,因为神会托着你。”
耶稣又不吃它这一套,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
撒旦又把耶稣带到一座最高的山,将山下一切繁华指给他看,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 这一切赐给你。”
耶稣怒了,说:“撒旦退去吧?”
在这里,耶稣因为撒旦的三次试探而坚定了信心。 在这里,魔鬼是有用的,而且用处巨大。
由此相推,世上一切试探、磨难、忧患、痛苦都是有用的,因为它助我成长。
老子说:“贵大患若身”。意思是大患难、大忧患是宝贵的,我要珍惜它像珍惜自己的身体一样。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道家、儒家、基督教都向我们明示了一切皆有用处,旨在最后指出:我们自身当然也是有用的。
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我们成为厌世者与自厌者的可能。
一般人误以为老庄消极厌世,哈,其实大谬不然。
老子是个积极用世的思想家,指导人们以内心的柔克外界的刚,保全自身,并因无为而获大为,因无功而成大功。
庄子则为我们指出了人们重获自由的现实途径,那就是如鲲化为鹏般的逍遥游。
圣人爱世人,所以要用种种圣贤书来启迪我们,心之所至,用之所至,怎么能说是无意义的 、无用的呢?
按《圣经》的说法,人是神的奴仆,即使如此,我们也要做好奴仆的事工,那么,我们就可 以通过敬畏、爱己爱人来荣耀我们创新的神,从而创新自我,优先取得进入天堂的绿卡,可以成为乐土的永住民。
庄子说:“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无用就是自用,那是杜绝一切杂念,专注自我的高级修炼形态,必有大用。
《易经》开篇就说:“潜龙勿用”,意思是龙要飞腾,就不能见风就起,必须有所待,要稍 安勿躁,他日才能真飞。个中道理,我们在上一章已讲明,龙之飞与鲲之跃道理相同。
总述本章要旨:一切都有用处,都可以助我修炼。当我本身无用于世时,就是即将大用于天 道时,要积极善待自身。
庄子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就是这个意思。
魔鬼试探耶稣
魔鬼指着山下万国对耶稣说,只要你跟从我,那就是你的。耶稣斥退魔鬼。有了 这次试探,耶稣更坚定了。
庄子揭示一切皆有用处,当然,一切试探与折磨都是有用的,因为它们坚定了我们本不坚定 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