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都看到,我便一步一莲花祈祷。”步步生莲,知音难觅。
这是半壶纱中所作的。后面步步生莲,知音难觅是安宁自己加上去的。
初听这首歌,安宁立即精神振奋,因为他从里边感受了一点佛性。
墨已入水渡一池青花
揽五分红霞采竹回家
悠悠风来埋一地桑麻
一身袈裟把相思放下
十里桃花待嫁的年华
凤冠的珍珠挽进头发
檀香拂过玉镯弄轻纱
空留一盏芽色的清茶
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都看到
我便一步一莲花祈祷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岁月催人老
风月花鸟一笑尘缘了
十里桃花待嫁的年华
凤冠的珍珠挽进头发
檀香拂过玉镯弄轻纱
空留一盏芽色的清茶
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都看到
我便一步一莲花祈祷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岁月催人老
风月花鸟一笑尘缘了
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都看到
我便一步一莲花祈祷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岁月催人老
风月花鸟一笑尘缘了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岁月催人老
风月花鸟一笑尘缘了
【半壶纱曲调悠远,禅意浓浓,但又不独是禅意,更有深深的思念和男女之情。正是这曲与词的结合,才让她如此打动人心,百听不厌。
歌词前面刻画了一位书生和修行者的形象,原来这就是故事的男主人。从歌词来看,他是一位颇有才情的读书人,同时并不迂腐,有才气,有风度,而且能甘于平淡,正是深得我心,让女子倾心不已,爱慕难舍。然而这样一个奇男子,却放下了才情,放下了相思,甘心青灯礼佛,常伴孤月清风。他是无情?有情?对爱慕的女子有意?无意?
歌词的后面,这描画出一位女子的形象,对于她的样貌,我们可以想象,十里桃花,漫天飞舞的花瓣,这是多么美丽的风景,美得让人心悸,让人无法自拔。这就是这位女子的样貌。她正是待嫁年华,就像是一朵刚刚盛开的桃花一样娇艳动人,能拥有这样一位如花美眷,真不知是几生几世修来的。从第二句来看,男女主人公是曾经谈婚论嫁过的,甚至连凤冠霞帔都已经准备好了,一位女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她做新娘的时候,凤冠霞帔,玉镯轻纱,美人浅笑,新郎官俊朗不凡,这原本是多么幸福的一对啊。
这里第三句“檀香拂过”是非常重要的,这暗示了男女主人公是青梅竹马的,从小认识的,以至于双方都比较自由的出入对方的居处,相知以心,相执以礼,可惜不能相濡以沫,共到白头。这里也说明男子对于修行是早有此心的,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决定,听者也就不会觉得分离过于突兀了,也可以想见男子对于这段情是非常放不下。而今凤冠霞帔还在,手上的玉镯,面前的轻纱也在,但是斯人已逝,倾慕的爱人却再也找不见了,只剩下一盏芽色的清茶在独自散发着幽香,而品茶的人却走了。代表着相知相爱的人终于离开了自己。
最后是男子的。是男子出家之后,心中的所思所想,他心中祈祷,祈祷“我心中的山水”女子“眼中都看到”,这里的山水不是真山真水,而是不同于男女爱情更高的存在,儿女私情固然甜蜜,但是心中的山水,才是真正的大道和智慧。这里指的就是佛法。】
这个歌有很多解读。以上是安宁感觉比较好的一种。
词是好词,演唱的人被称为禅意歌者。
解读歌曲本身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你只能试着去体会。
半壶纱说的是半壶清茶。半壶青茗了相思,一袭轻纱遮红尘。
我觉得这个纱指的是茶叶在水中如纱一样轻飘的感觉。。
古代,着青灯古佛,辅以书,茶,琴,农等雅事,清尘脱俗。
有人讲诗意的生活,禅意的生活,就是指的第三种境界的生活,大意如此。但是也不是。
但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不管是亲情,还是爱情,或是友情,都来之不易。
所以,大约只能两方兼顾,修禅修心。
半壶纱留在桌上,就如同左脚是红尘,右脚是佛门,左右踌躇,无法两边兼顾一样。
安宁本是道家思维,但是在读禅后,心境似乎与曲暗合了。
这和人生也是一样的解释。
入世半生,就如同饮过半壶纱,还剩下半壶纱。问你喝还是不喝。
各家各饮,各种滋味。
世人一般无法决定自己的前半生,或者难以超脱,大多是糊里糊涂的度过。
这就是人生的特点。
有人讲过,等到你三十岁的时候,才会发现哲学的用处。因为当你忙着忙那的时候,是很难体会禅意的。
过去的就是过去了,人生本来就可以看作进行时,未来时。改掉过去的一些错误的观念,放弃一些执念,留下一些执念。
怎么说呢?就如同,有人愿意理会你,那是缘分,有人不愿意理会你,那也是缘分。
各得各法,不得强求。
证道者,先证自。先把自己证的明明白白,完美无瑕,大道自然显露。
安宁远行,就是证自的过程。然后由我表述出来,他的道便开始显露了。当然,我不表述,他的道也在那里。
自有机缘在里边。
这首歌不仅只是让安宁想起那纱,而是半壶。也就是说里边蕴含的些许佛意,佛性。
一步一莲花祈祷,来源于佛性。
最早的时候,就是佛祖刚出生的时候,除了口吐真言外,还向他的母亲走了七步,步步生莲花。
但是,何为莲花?或者说,莲花有何特别之处?
这里,我们先要回忆并抛弃爱莲说中对莲花的印象,也就是表意。老师可能告诉我们莲花高洁而有用,等等。
莲花被选为佛性的代表物,除了高洁清雅出淤泥而不染之外,还因为莲花是世间百花之中,唯一可以花,果,种子并存的植物。
莲花的花死而根不死,来年又复生,如同人死而魂不灭,不断轮回。
前面的可以理解为佛是花,也是果,更是种子。
说它象征着释迦牟尼“法身,报身,应身”三身同驻,这个比较难懂,就如同理解自我,本我,超我一样艰涩难懂,和基督的三位一体一样麻烦。
不过,我们可以简单理解,种子乃因,花乃缘,果就是果。
这里,你又会发现,理解为花乃因,果乃缘,种子为果也可以。或者理解为果乃因,种子为缘,花乃果一样可以说的通。
三是一个奇妙的数字,过去,现在,将来,它不仅可以按时间划分一切,也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划分。而且,还有循环往复的特点,这不就是可以理解成三位一体吗?
所以,有时候,复杂的概念,可以赋予给实际的事物再来理解。也就是实践出真知。
释迦牟尼降生后,他父亲给他取名为悉达多,就是说他出生时即有许多奇异祥瑞的意思。
他的父亲是一位国王,出身高贵的悉达多幼年很少有机会出宫,体会世界。
因为他的父亲很爱他,不想让他感受到人间的痛苦和丑陋。
在那个时候,我们要知道,印度是有非常严格的种姓制度的。而且,因为邦国林立,战争频繁,还存在着大量排不上号的贱民和奴隶。
直到有一天,悉达多走出了皇宫,喝完了他的半壶纱以后,见到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也就慢慢走出了他人生中的洞穴。
这个看到世界真实的光的时候,他会为这个行径后悔,还是体悟到了他的半壶纱的心境呢?
悉达多,见到了苦,但是他从未体悟过,所以等他回宫思考以后,毅然放弃了皇宫优越的生活,和他深爱的妻子。他偷偷跑掉加入了苦行的行列。
在苦行的七八年里,他确确实实体悟到了苦,生也苦,活也苦,死也苦,人生皆苦。
然而,我觉得,对于有佛性的来讲,生也乐,活也乐,死也乐。人生苦乐皆平常。
所以,悉达多突然有一天体悟到这一点,于是放弃了片面的苦修。进入了一种平衡中庸的状态。
这里,说片面,其实是想说人生为苦,禅为乐。所以,两者结合才好。
这种平衡中庸的状态,使悉达多在体悟和心悟的状态中取得了一个平衡。
这里平衡只是一个身体和灵魂取得妥协的一个低级的状态。
所以,悉达多在菩提树下打败俗世纠缠和心魔之后,也就是心智大开之后成佛了。
他确实抛却了尘俗,达到了无的状态。这样,才能从证自的过程,变成证道的过程。
证自乃小道,就如同小乘佛教,证道乃大道,就如同大乘佛教。
无生有,大道才相随而生。
扯远了,但是其实并不远。
还有一个很有寓意的名字,就是易初莲花。
这个是一个超市的名字。是世界五百强泰国正大集团下属的企业。
正大创始人谢易初是一名泰籍华人,莲花是泰国的国花。
泰国是一个佛教盛行的国家,取这个名字,就是为了体现要追求社会和事业的共同发展。
易,周易,中华的瑰宝。我们不能认为易完全是道家的思想,因为易演百家,而且这里名字易初莲花不就证明了也演化了佛家,不是吗?
所以,易初,正是佛性,也就是大道诞生的那一刻。
步步生莲,我们降生,正是为了返回洞穴,守护,救赎众生。
我们只要带着易初的心,便能保持好它的全能性,我们所走的每一步,也就可以步步生莲。
倘若你具有了神性,也就是佛心,那么你心中的山水,世人还未看到,你还会一步一莲花的祈祷吗?至少安宁会。
不负如来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