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可以说是一种休闲方式,但它更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在于个性,需要创新。在欣赏和接纳别人的美的同时,还要发展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性和创新在书法这里无疑有着足够大的发挥空间。
有位艺术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对待传统要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又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打进去是要学习和模仿,而能打出来则需要创新和发展。所以,教导孩子学习书法的过程也就是让他们从模仿学习再到发展创新的过程,无论其将来能否成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找到了需有的东西——从模仿走向了创新。
(5)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汉字不只是一种承载信息的符号,它几乎区别于所有其他文字,因为汉字的背后还沉淀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睿智和精华,为人们耳熟能详、千古流传的不仅仅是王羲之父子、欧阳洵、柳公权、颜真卿这些大书法家的字,还有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这也为所有学书法的孩子们树立了榜样。讲着这些先人的故事,学习他们的字,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能不高吗?
书法就好像知识大都市中的世外桃源,走进去以后感觉是那么的自然、质朴、宁静,而走出来却又回味无穷,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练完书法,不妨再学学绘画,闲来无事,即兴画上几笔,自娱自乐,无疑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画有很多种,如贴画、风景画、人物画、宣传画以及年画等等,漫画、连环画更是深受人们的喜爱,画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绘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考古人员挖掘的器皿中不难发现,其渊源可能要追溯到石器时代那些刻在陶器上的山水鸟兽花纹,或许更早一些。在绘画的发展过程中,日月星辰、神话传说、风景名胜、农林牧渔、山水花木都是描绘对象,画中的情景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又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根据绘画方法,绘画则有工笔画、写意画和半工半写画三种;根据内容,绘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
工笔画严谨工整、细墨勾勒,不上颜色,注重形似,讲究写实;写意画则要求用笔简练,奔放活泼,善于描绘神韵,能更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半工半写画则介于两者之间,兼有工笔和写意的特点。
人物画是指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按题材不同可分为历史人物、宗教人物、社会风俗画、仕女写真画等等;山水画主要是指以山水风景为描绘对象的画科,起源于魏晋南北朝,在唐宋时期形成了一个高峰;花鸟画是以花卉、草虫、飞禽、走兽等动植物形象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绘画形式,石器时代那些陶器上的鱼鸟花纹,可说是最早的花鸟画。
此外,还有油画和壁画。油画是用油料调和颜色所作的一种画,这是西方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画科,能够表现丰富的色彩效果,强调画面的立体感,让人感觉十分形象。壁画,即画在壁上的画,也是绘画的一个重要分类。中国的宗教画中,壁画要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比如中外驰名的敦煌壁画。西方的教堂壁画也很出名,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壁画世界闻名。
一直以来,绘画都是一项传统而高雅的艺术,流行于上层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绘画开始在全社会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只要喜欢,就可以在画板上信手涂沫,抒发自己的感情与个性,表达喜怒哀乐,漫画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
漫画是绘画的一个另类,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笔触简练,篇幅短小,具有讽刺、幽默、诙谐风格,蕴含着深刻寓意,为单幅绘画,每一张画面上通常为一个图或者几个图,联合起来表达了某种意思,它用笔不讲究有多么传神,甚至会采取一些夸张、对比手法揭露讽刺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以及丑陋的行为,使人在会意一笑中受到教育;而另外一种漫画风格精致写实,内容广泛,常用分镜式手法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为多幅作品,跟连环画极为相似。
做人做事一点通绘画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近几个世纪以来,一些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绘画对于调整人的心理状态,释放人的情绪有良好的效果,对于高血压、精神抑郁、焦虑狂躁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8、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天下事只怕认不真,故依违观望,看人言为行止。认得真时,则有不敢从之君亲,更那管一国非之,天下非之。若做事先怕人议论,做到中间一被谤诽,消然中止,这不止无定力,且是无定见。民各有心,岂得人人识见与我相同;民心至愚,岂得人……明·吕坤《呻吟语》
这是一个流传很久的民间故事:父子俩赶着一头驴到集市上去。路上有人议论他们父子二人太傻,放着驴不骑,却赶着走。父亲觉得路人的话有理,就让儿子骑驴,自己步行。可是没走多远,又有人议论说儿子不孝,自己骑驴,却让老父亲走路!父亲听了,赶快让儿子下来走路,自己骑驴。没走多远,又有人说父亲的不是,不知疼爱自己的儿子,只顾自己舒服。这下父亲犯难了,怎么办才好呢?干脆,两个人都骑到了驴背上。刚走几步,有人为驴打抱不平了:天下还有这样狠心的人,看驴都快被压死了!父子俩脸上挂不住了,索性把驴绑上,抬着驴走……故事中父子俩的确可笑,但仔细一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经常这样:做事或处理问题没有自己的主见,或自己虽有考虑,但常屈从于他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这是做人很忌讳的毛病。
吕坤《呻吟语》里面的“依违观望,看人言为行止”指的就是没有主见。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做事先怕人议论,做到中间一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就不敢再做下去了,这不仅说明这个人没有“定力”(可理解为毅力),也没有“定见”(坚定的立场和观点)。吕坤所说的“认得真”,就是要能辨明是非,选择正确的立场观点。一旦“认得真”了,就要坚持这个“真”,哪怕是玉皇大帝,也不屈从。其实,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会完全一致,我们不能要求人人的看法都与自己相同。因此我们做事要看我们想达到的目标效果,而不要过于顾虑事前一些人的议论;等你事惰做好了,那些议论自然也就停止了。即使事情没做成,但只要是正确的,也就是我应当做的,论不得成败。
就拿故事中的父子二人来讲,是该赶着驴走,还是该骑着驴走,总有一种情况是可以采纳的:骑着驴走可以;赶着驴走也可以;如果驴十分强壮,两个人同骑也无妨,又何必在意别人指指点点呢?纵有人说三道四,也不至于抬着驴走。
古代寓言“邯郸学步”的那个人是典型的没有主见,最后失了自己本色,连路都不会走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拿最普通的穿衣打扮来说,有的人不懂得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打扮,而是一味追逐所谓“潮流”。看别人把头发染成了黄色,自己也跟着去染;看别人穿瘦腿裤,自己也把一双腿裹得紧绷绷。他们认不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只是紧跟“潮流”走。这类人其实也很悲哀,做事没有自己的主见,只是盲从于他人。
西方有句格言说得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问题是很多人经受不住别人的意见或议论而改变了自己的初衷。要成就一项事业或工作,常常会听到许多反对意见,这些意见或来自朋友与亲近的人,他们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或纯粹是为我们担心,可能不赞成我们的做法。也可能来自那些对我们心怀恶意的人,他们诬蔑、攻击、诽谤,把我们所要做的事说得很危险。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过多地顾虑别人的看法和议论,不敢坚持自己已“认得真”的想法,我们就可能半途而废,甚至事情还没做就夭折了。因此,要想有所成就,就要有自己的主见。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不去认真听取别人的有益的意见。如果别人的意见有可取之处,哪怕是来自“敌人”的意见,我们也应该吸取。但这和丧失自己的主见、屈从于他人不正确的议论是两回事。
意大利著名影星索菲娅·罗兰从影几十年,拍过六十多部影片,演技炉火纯青,曾获得1961年度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索菲娅·罗兰十六岁时来到罗马,立志要做一名演员。但她从一开始就听到了许多不利的意见。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她个子太高,臀部太宽,鼻子太长,嘴太大,下巴太小,根本不像一般的电影演员,更不像一个意大利式的演员。但是,制片商卡洛看中了她,带她去试了许多次镜头,但摄影师们都抱怨无法把她拍得美艳动人,因为她的鼻子太长、臀部太“发达”。卡洛的意见也动摇了,他建议索菲娅把鼻子和臀部“动一动”。索菲娅断然拒绝了卡洛的要求。她说:“我为什么非要长得和别人一样呢?我知道,鼻子是脸庞的中心,它赋予脸庞以性格,我就喜欢我的鼻子和脸保持它的原状。至于我的臀部,那是我的一部分,我只想保持我现在的样子。”她决心不是靠外貌而是靠自己内在的气质和精湛的演技来取胜。她没有因为别人的议论而停下自己奋斗的脚步。她成功了,那些有关她“鼻子长,嘴巴大,臀部宽”等等的议论自然也没有了,这些体征反倒成了美女的标准。索菲娅在二十世纪行将结束时,被评为这个世纪的“最美丽的女性”之一。
后来,索菲娅·罗兰在她的自传《爱情与生活》中这样写道:“自我开始从影起,我就出于自然的本能,知道什么样的化妆、发型、衣服和保健最适合我。我不模仿其他人。我从不去奴隶似地跟着时尚走。我只要求看上去就像我自己,非我莫属……衣服的原理亦然。我不认为你选这个式样,只是因为伊夫·圣罗郎或第奥尔告诉你,该选这个式样。如果它合身,那很好。但如果还有疑问,那还是尊重你自己的鉴别力,拒绝它为好。……衣服方面的高级趣味反映了一个人的健全的自我洞察力,以及从时新式样选出最符合个人特点的式样的能力。……你惟一能依靠的真正实在的东西,……就是你和你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你对自己的估计,以及你愿意成为哪一类人的感情。”
索菲娅·罗兰的“不去奴隶似地”盲从别人就是有主见的最好表现。做人就应该尊重自己的鉴别力,培养自己健全的自我洞察力。一个正直、诚实的人,不会因为别人的非议而改变自己的原则,不会做“奴隶”般的盲从者,不要因为担心个人的利益,比如安全、财产、面子、职位等而像墙头草一样,哪边风大就往哪边倒。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交响音乐指挥家。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赛的决赛中,小泽征尔按照评委给他的乐谱指挥乐队演奏。指挥中,他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指挥演奏。但还是不行。“是不是乐谱错了?”小泽征尔问评委们。在场的评委们口气坚定地都说乐谱没问题,“不和谐”是他的错觉。小泽征尔思考了一会儿,突然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们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前两位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在遭到权威的否定后就不再坚持自己的判断,终遭淘汰。而小泽征尔没有盲从权威,最终摘取了这次大赛的桂冠。
还有一则类似的故事:一位大夫给病人做完手术后,对一旁第一次做助手的护士说:“我们一共在患者体内放了十一块棉球,都取出来,可以为患者缝合了。”年轻的护士回答:“大夫,是十二块棉球,还有一块没有取出来。”大夫生气地说:“我记得很清楚,是十一块,不会错的。”护士低头叉仔细数了数手中盘子里的棉球,然后抬起头,说:“大夫,是十二块,还少一块。”这时大夫笑了,他摊开左手,给护士看了一眼,原来最后一块棉球他攥在手里,他是要故意试探这名护士的。
做人做事一点通做人就应该有自己的定力和主见,而它的根本,就在于我们能不能坚持下去!
9、人格和尊严是你成长的脊梁
人格是河,尊严是山,只有人格和尊严合起来才能撑起你的天空!
很多人都看过契诃夫的小说《小公务员之死》。说的是一个小公务员在看戏的时候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结果口水溅到了前排一位官员的脑袋上。小公务员十分惶恐,赶紧向官员道歉。那官员没说什么。小公务员不知官员是否原谅了他,散戏后又去道歉。官员说:“算了,就这样吧。”这话让小公务员心里更不踏实了。他一夜没睡好,第二天又去赔不是。官员有点烦了,让他闭嘴出去。小公务员心想,这下子得罪官员了,他又想法去道歉。小公务员就这样因为一个喷嚏,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最后,小公务员死了。
这个故事看似荒诞离奇,却道出了一种社会现象,一些“小人物”因地位低而而缺乏自尊。
智利作家涅高梅德斯·胡斯曼说过:“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蹋的东西。”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说过:“如果你想受人尊敬,那么首要的一点就是你得尊敬你自己。只有这样,只有自我尊敬,你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
现实生活中,类似小公务员这样的糟蹋自我尊严的人和事也时有发生,甚至我们自己也常自觉不自觉地丧失了自尊。
杰克的母亲在他十岁那年不幸去世了,幼小的他受到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后来,继母来到他家。那一年,杰克十二岁了,虽然还小,但他还是不情愿接受这一事实。
继母刚来到他家的时候,杰克并不喜欢她,大概有两年的时间都没有叫她“妈”,为此,父亲经常骂他。但越是这样,杰克越是在情感中有一种很强烈的抵触情绪,他无法接受现实。然而,杰克第一次喊继母“妈”,却是在他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挨她打的时候,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不可磨灭的印象。
一天中午,杰克偷摘了别人院子里的葡萄,恰好被主人逮住了。主人特别的凶,在平日里,杰克就特别畏惧他。现在又在他的跟前犯了错,心里更害怕,他吓得浑身哆嗦。
主人并没有动怒,只是说:“现在我也不打你不骂你,但是你必须给我跪在这里,一直跪到你父母来领人,否则,我就打你。”
听说要自己跪下,杰克心里确实很不情愿,也感觉很难堪。主人见他没反应,便大吼一声:“给我马上跪下!”
正是在对方的威慑下,杰克很无奈,战战兢兢地跪了下来。这一幕,恰巧被他的继母给撞见了。她什么也没说,立刻冲上前,一把将杰克提了起来,然后,对着对方大叫道:“你太过分了,你怎能对一个孩子这样呢?”
在别人的眼里,杰克的继母是一个没有多少言语、性格内向的人,突然如此震怒,让对方也不知所措。而杰克也十分意外,这是他第一次看到继母性情中另外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