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2500000026

第26章 中国伊斯兰教“回归”思想在明清时期的演变(3)

******教哲学被称作“认主学”,在中国传统的******教教育中,十分强调“认主学”,视之为了解******教的钥匙,他们多在著述中引用此段圣训——“凡人认得自己,然后认得造化自己之真主也”。“以己认主”则是当时所强调的一种方法。这样的方法将个体之“自我体验”、“自我的心路历程”作为认识真主的心理依据。强调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历来为许多哲人所重视,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强”、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对于宗教而言,这种苏非式的体验对信徒的信仰确有极大的作用。王岱舆谈“以己认主”这种方法的特点时说“盖人之身心,乃天地之菁华;人之灵性,乃真光之发显。内照反观,参悟化机,是如何亲切,是如何简便……不必远求诸物,而但即其本体参之”。他们看中了这种方法的优点——内照反观、亲切简便。由此王岱舆提出了一个“认主”的一般过程:认己一格物穷理一明心一识本一知圣一事主。他将“认己”视为达到各种认识的基础和前提,这明显带有心本体论倾向。既然确立“以己认主”的思想与方法,那么就确定“己”是什么,而“己”被分为群体之己和个体之己,于是解释以“回回”命名的这个群体便不可避免。事实上,只有解释没有行动会使得“认主”空洞,故在“认主”思想的指导下,******学者首先必须做一个虔诚的信徒,是信仰的皈依者和宗教的代言人,这样教门才有坚实的基础。正如刘智在游历求学后所悟的那样——“《典礼》者,明教之书也;《性理》者,明道之书也。今复著《至圣录》以明教道渊源之自出,而示天下以证道之全体也”。因为刘智认为以穆罕默德为代表的“人极”的行为,体现出人的一切优异品性,能引导其他人“返本还原”复归真主。所以刘智详述了穆罕默德的生平,正是在凸现一种抽象的“以己认主”的典型。

当然,这些******学者也自视为“证道之全体”,虔敬躬行,堪为穆民之境。为了将这一认识与信仰实践相结合,使信仰在现实中获得生命,于是王岱舆旗帜鲜明地提出“真回”这一******道德修养的要求。在修养方面,他们有文人的雅致,有对理想和信仰的独特认识。

这里可以发现“真回”已经成了道德标准和人生理想。他们的字号多用“真回”一词,我们便可以想象他们在“回回”二字上下的工夫,这的确包含着他们对“回回”解释的智慧。何谓“真回”?王岱舆的一句话可资参考:“正教真人,知其来复知其去,乘太极之清而回无极之体,更得真一之赐,始能弘道”。他们不但对“回回”做伦理化的解释,更去躬身力行。

王岱舆通过多种宗教的比较发现不同的文化传统差异很大,他说“(性理、史鉴百家诸子)其议乖道异各相抵牾,揆之清真悬殊霄壤,不自揣度,谬欲立言明厥至理”。他一生的努力都以此为己任,故从他个人的行为来看它自称“真回”当之无愧。

由“回回”向“真回”转变是很难的,而由“真回”变成“回儒”则更难,“真回”可视为主位的、内部的认同,而“回儒”则是不同文化下客位的、外部的认同。因刘智深研天人性命,教外人认同他,称他为“儒”,足见他所承担的角色的重要性。儒士在他身上发现了儒生的影子,这一认同有跨文化、跨宗教的抽象意义。

2.儒家精神在其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谓极尽儒士的意义。尤其是孔子更是极深度地影响了中国人,“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人能比孔子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他是人性的导师,文化的传承者,历史的诠释者以及中国心灵的塑造者”。读******学者的文章,可发现孔子、朱熹对他们品格地影响。

如“知我罪我之说”。孔子删订六经时所言“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这是一种开拓的勇气、不畏人言的魄力,是理想和品格的宣言。王岱舆、伍遵契、马注等多引用此语,欲“借圣立言”。如刘智是一个“苦学精思”的人,它对中国圣人有独特的思考,它在游历求学中“谒孔陵有感而归”,回来后继续译《至圣录》。我们如果参照《史记·孔子世家》中司马迁对孔子的态度来读刘智的《著书述》,便会深刻了解刘智的情怀。******学者对朱熹也有一种特别的态度,舍蕴善以朱熹为楷模自励,勤奋讲学,他曾感慨“非朱子之阐扬注释,则周、程、张、邵之学久而自泯,朱子之功普矣哉”!在中国哲学史上,朱熹可算得“继往圣之绝学”的典型,而在自身的文化语境中有圣训“学者是先知的继承人”,作为******学者应对此体会更深。

这一人格塑造历程当这样看待,这并非是一味地附儒,也不是否定******教的圣人对他们品格的塑造。而是在当时,******教中圣人的形象是通过经堂语朴素地传授给教众,在汉语语境中缺乏提升和长期的积淀。而伟大人格的形成就其外在环境而言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决非一蹴而就的。中国圣人的形象和品格则弥补了这一不足。刘智编写《至圣录》想改变这种现状,可谓用心良苦,他想将这个光辉的品格通过穆罕默德一生的实践重新展现,让******真正能以之为高山景行。用这样一个简单公式来概括******学者这一变化的深化过程:“回回”——“真回”——“回儒”。这一发展过程是长期受儒家经典熏陶的“回回”变成了“儒士”,然后反观自身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提升了自身信仰的层次,也使信仰的表达和展示有更深刻的内涵。故“回儒”的形成是******在中国价值和意义扩展的过程,他们在理解和实践的基础上要贯通两种文化体系。这便要求信徒不断地在认识和实践上要有超越性。因此说在这些人身上,表现出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宗教献身精神,这便是“回儒”之“回归”,是两种不同文化的核心精神在个体生命追求中的统一。

(三)“回儒”人格及特征

由“回回”变为儒,而到“真回”、“回儒”的过程,这是一个实践和反观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单立足于自身的信仰,还立足于其他文化,既是一个回归自身文化、确认自身文化价值的过程,也是一个确证自我价值的过程。从接触信仰、体验信仰到完成对信仰的认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当没有获得成就时,他们只有将自己的感情、信仰和理想都倾注在自己信仰的真主的绝对存在之上。信仰的真主的绝对存在,成为诠释他整个的生命意义的基础,当经历万难微有所成时,心中窃喜,以为“造物主之成就我也”,这种独到的感悟与体验是他证明自己信仰和自身价值所不容置疑的证据。最终似乎各种困难都成为成就自己的契机,以自身的行动证明了信仰,从而证明了人生的神圣性。

在两种传统熏陶之下的信仰者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呢?他们的精神归宿又是什么呢?“回回”便成为人的精神在面对“绝对存在”时最明白的写照。“吾其受命矣”!这便是道德主体的自觉意识,于是虽有千难万险也不足为惧,此语正是信仰主体对主宰最庄严的宣誓和最坚定的信赖和托靠,这种信念的坚定并不是靠物质利益的刺激,而是一种独特的不可言说的个人体验。马注的《天宫赋》,写他由穆罕默德陪同游天宫,他的“梦游清虚之府”,还有刘智“朱仙镇得《至圣录》原本”的奇遇,这些都成为他们人生和信仰的证据,当他们感受到“造物之成就我”时,“以己证主”的证据便非常充分了。这种证据获得之后,他们便受命不辞。于是一种责任感,一种神圣性,一种满足感便足以安慰那千万次的苦难,因为生命为主宰所承认、所喜悦,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吗?

参考他们的文章,结合他们的信仰历程和人生经历以及当时的历史环境分析,“回儒”这种人格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忧患与拯救。“哲学不管在哪个地方生根发育,都必须有内在的感受和不断奋发的开拓精神才行。”(成中英语)而忧患可谓最大的内在感受。******在发展到明末时候,教门式微,经堂教育虽有大的发展,但对总体******的要求还是杯水车薪,面对外部对教门的误解和对话日甚一日,学者们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发出了无限的感慨,“先觉长逝!大道将湮!而乏挽回澜之砥柱者,相共殚力也,奈何!”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勇于担负使命,以拯救教门于没落之际。******学者自强不息,如舍蕴善“课徒愈严,每于指授之暇,漏已三催。犹竞察诸生窗下,验其勤惰,多有昼夜不脱衣者。”刘智著书,“生无同志,业自立稿,自誊清,自修自润”。可见,忧患成为哲学的催产婆,是对他们的考验或者检验,忧患是时代向人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拯救不只是一种维护,更是一种发展。

2.思想与孤独。中国******教的这几位经师,如王岱舆、刘智等,观其一生皆是生活孤苦,穷苦潦倒,“阿訇(王岱舆)素不置生产,罹浩劫,益觉萧索,乃飘然北上,涉江淮,延致富绅马思远处”。这种孤独的感受在刘智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他著书本来就是很难的事情,无同志,无同事,亲友莫助,他还得四处寻书,《著书述》可以说是孤愤思想的独白,孤独的本质是思想的深刻和行为的卓尔不群。

3.文明对话与文化自觉。这是指******学者在多元文化下的自我觉醒,导致信仰主体主动地反省自身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学者而言,宗教信仰为他的人生意义给了最肯定的答案,他们认为自己是受命人,由信仰而确立了他们的价值和意义,他们上下求索,虽苦也乐,“一旦骊珠在握,万目称奇,美哉何似;一朝彩凤成章,千人唱美,乐也何如”。可想这是何等的满足与欣慰,——“以是知造物之颠簸我,正以成就我”!他们在确定人生价值和追求理想的过程的结果证明这种生活是受主喜悦的。于是人生便在“我证”与“证我”中逐渐地走向完美。他们的人生成就“不伟于世务,而伟于道德”。

三、结论

在200余年间,“回归”说经历了翻译、吸收和创造过程,终于有了优美的汉语表达形式,逐渐地表达了******教的创世观念和人主合一论。“回归”说自明代陈思开始阐释,论述人的生命的产生、发展及使命,明确提出人要“复帝者之命”,以“来复”这一中国哲学名词来表述了******教中人与真主的关系,将******教的哲学思想引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之中,使******的精神支撑由一而多,也加快了******教中国化的步伐。《敕赐礼拜寺碑记》论述“回”与“辉”,指出人生的形式是“回”,而其本质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则是“辉”,马注进一步用“辉”将信仰和明德联系起来。王岱舆在“三一”学说的思想体系下,明确了“升”与“降”的本质含义,论证“回回”的过程是******在作证信仰中实现“真我”、增益人生的过程。刘智将“来、复、升、降”论述得更加明白透彻,既谈“大世界”的升降来复,也谈小世界的“升降来复”,改变了以前单就人和真主关系来谈“来复”,而是从“本根论”角度谈“来复”。这一过程一方面将******教思想用中国汉语展示,另一方面使******教与中国哲学水乳交融,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得******教中国化,在中国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

“回归”思想在中国的演变为我们深入探讨******教哲学在中国的变化提供了一个比较明晰的线索,进一步说为******教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中国适应、发展提供了历史的经验,为我们深化理解******教适应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提供借鉴,进而把握******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提供历史事实依据。

回族学者对******教的解释使得不少中国士大夫认识并了解******教,尤其是******教的哲学,他们多赞叹******教与儒家文化相似、相近,他们认为******教理论“合于中国”、“光大吾儒”、“与吾儒相为发明补救”,尤其高度评价刘智的贡献,认为刘智表述的理论有力地支持了儒家哲学的“本根论”,弥补了儒家“宇宙生成论”的许多不足,有力地开拓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故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如果站在******教的角度来说,解释“回归”的过程包含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分析与评价,如果站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则是中国文化吸纳其他文化,自身丰富、发展的过程。

哲学发展的历程是追求人生价值的历程,解释的过程本身也是******学者探索信仰、探索******教与中国文化关系的过程,他们信仰的历程与宗教哲学的探索过程是一致的。随着******对******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认识的深化,他们努力沟通******教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儒家的思想学说。他们将两种不同体系中的人格追求相互补益,在多重文化体系中认识自身。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先由宗教学者发起。明末清初之际“回儒”的形成正是解释的必然结果。他们是沟通内外的桥梁。在儒士的眼里,这些人就是儒士,在******看来他们是“真回”。他们多以“真回”自称,这正是他们在那种独特环境下的自我定位,尤其是在两种文化下人生的追求。这是人格修养与宗教信仰融合的结果,代表了修养和信仰的双重维度。

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教的载体和代言人,是两种文化的实践者与沟通者,他们的精神和品格代表着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宗教信仰精神的结合。他们的身上熠熠闪烁着人生理想境界的光辉。“回儒”这一名称表达了在文化的交流中,他们对人生哲学的多重体验,对不同的哲学观照。“回儒”是文化交流的成果,是从历史、哲学、人格典范等多维度长期探索的结果。从“回回”向“回儒”的跨越,标志着高层次、跨文化的界定,体现了******学者对自身信仰和文化独到而深刻的体验,体现了宗教信仰与道德修养二者有机的统一。

参考书目

1.[清]马注,余振贵标点:清真指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

2.[清]刘智著,张文明,李兴华标点:天方性理[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3.[明]王岱舆,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M].余振贵点校.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

4.[清]刘智.天方至圣实录[M].北京:中国******教协会

5.[清]赵灿.经学系传谱[M].杨永昌,马继祖标注.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

6.[阿拉伯]安萨里.圣学复苏精义[M].张维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7.余振贵、雷晓静:《中国回族金石录》[z].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

8.吴建伟:《回回古文观止》[z].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

9.白寿彝主编《回族人物志》(明代部分)[z].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

10.白寿主编《回族人物志》(清代部分[z].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

11.金宜久:《中国******教探秘——刘智思想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12.江文汉:《中国古代基督教及开封犹太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13.《中国******教百科全书》[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6

1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5.《周易》

16.[西班牙]雷蒙·潘尼卡:《宗教内对话》[M].北京:王志成、思竹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17.《史记·孔子世家》

18.[美]成中英:《论中西哲学精神》[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1

19.[波斯]贾米:《光辉的射线》[M].阮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0.周立人:《思想纬度的重构——以跨文化的视域解读******》[M].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

21.[美]杜维明:《东亚价值与多元现代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2.[美]杜维明:《人性与自我修养》[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同类推荐
  •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如今有些禅和子看公案、论公案,都在弄玄虚,琢磨着什么话用什么话来对,有的当成打哑谜,有的当成文人对诗句,有的当成时下流行的脑筋急转弯,还有的干脆当成威虎山的黑话了,以为是些全无道理的乱侃一通,岂不知人家看似没有理路的话背后都有清晰的理路,只是迷人看不清罢了。   一切经典,一切公案,都是为了表法,学人一定要透过这些语言场景去体悟祖师想要表达的那个法,而不是在语言相、文字相和各种名相上去费脑筋、抠字眼,去考证什么真伪、早晚。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圣经故事2

    圣经故事2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内心的丰盈富足会成为一种能量,给人带来源源不断的幸福。本书以佛门智慧为指引,引领人们从做人、做事、行善、经营财富和名利、经营情感等方面平衡身心,迎接富足,并在富足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财富观和爱情观的引导下,用智慧处理生活,让内心达到健康、充实的状态,让幸福不请自来。
热门推荐
  • tfboys之爱在初夏

    tfboys之爱在初夏

    三位女主与小三只的爱恋故事,女配百般阻挠使劲阴谋诡计,小三只与女主又会如何……她们会在一起吗?敬请期待,如有相同纯属巧合。qq:1525186913
  • 问苍生

    问苍生

    苍生生来为何物,一世因果何来伴,福祸因果问苍生。少年本求平平淡淡安安稳稳,偏偏祸不单行,福祸相依,因果并行。他踏出的那一切,得到的是他想要的吗?失去的是他珍惜的吗?这一生到底是果先行,还是因先行。不服那安排,因为何物,果从何生,我要破那戒律,问苍生何为因果!读者交流群:487114638
  • 乔麦的日子

    乔麦的日子

    丈夫走了,乔麦带着孩子一个人独自过活,在外谋事的小叔子回来,撑起了一个家,同时还要撑起嫂子的心。
  • 玉佩良缘

    玉佩良缘

    一双玉佩,原本皆是她随身之物,但小时的一次意外,她弄丢了玉佩,也因此而招来了重重劫难。
  • 凤临都市之无敌娇妻

    凤临都市之无敌娇妻

    化人祸,断风水,测天灾。风水师?不是!判疾病,决生死,夺阳寿。阴阳师?不是!她是上神所赐朱雀血脉,一朝降临都市社会化身平凡少女邢佳佳,从此掌风云测天机,化解世间一切困厄,无所不能!谁敢欺她?天地报应皆来!谁敢爱她?就他!亲!你往里面挪挪,哥教教!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魏小宝的强盗生活

    魏小宝的强盗生活

    为了生存,做一回缩头乌龟又何妨?天生我材必有用,也许聪明机灵一点,就能比别人活得更好。山贼出身的魏小宝在架空世界里的故事。
  •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每个人都会做“人”,却有巧拙的不同。因为人都是自我的、爱表现的,不过聪明人常常懂得收敛自己,把风头让给别人出。“为人作嫁”、“甘当绿叶”、“和光同尘”的处世技巧,不但是“爱现”的年轻人该学的,恐怕连活过大半辈子的中年人。都该好好想一想。这世上,做什么事都应该掌握好分寸,记得留三分地给别人走。当你把“机关算尽”,占尽便宜的时候,吃亏的可能是你自己。中国文化所讲的“人情”是指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包括了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等学问都在内;“世故”就是透彻了解事物,懂得过去、现在、未来,明白世界上的这些事情。
  • 落跑新娘:邪少的小逃妻

    落跑新娘:邪少的小逃妻

    惹邪少,嫁傻哥,新婚夜,喻白雪翻窗逃跑,却被养父母瓮中捉鳖,打包送人。两千万,她成了悲催的女保姆。她穿了一次又一次婚纱,新郎都不是他。好不容易轮到自己结婚了,皇甫轩醒来,枕边却是别的女人。几年后,一小屁孩儿缠上来:“亲,租个爹!”皇甫轩:“起开,我啥时候又冒出来一儿子?”皇甫忆轩:“要不,买一送一,把我妈咪打包给你?”
  • 娇妻难养:腹黑老公太霸道

    娇妻难养:腹黑老公太霸道

    昏暗逼仄的车厢里,她仰起头,眼见男人那张颠倒众生的面容噙着笑。“我和你,我们天生就合适。”她和他的关系,仅限于结婚证上的两个名字,甚至连陌生人都不如。一张结婚证书,绑住她两年。……他出生尊贵,暗藏的野心,注定要为万人追逐。她家境平平,此生与富贵无缘,却阴差阳错卷入这场豪门争夺。暗夜里,她憧憬着未来开口:“傅晋臣,什么样的是好男人?”他笑的邪恶,一字一句信誓旦旦,“好男人就像你老公这样,爱一个女人,爱一辈子!”当她亲眼看到,他将另外的女人拥在怀中诉说绵绵情话,她才知道,彼时他的承诺,不过是个笑话。……名门权贵的傅家,暗潮汹涌。他冷眼旁观,无情的见证她被阴谋吞噬。这场婚姻,她赔尽所有,亦能潇洒走远。而他稳操胜劵,竟在黑暗降临的夜晚,辗转无眠。当爱覆水难收,要拿什么拯救。原来他早已画地为牢,为自己判处了无期徒刑。……【精彩片段一】当她站在豪门权贵的顶尖,光耀满身。那一眼,他便身陷囹圄。面对他的四面楚歌,她淡然处之,道:“傅晋臣哪里需要我来救?他属猫的,有九条命。”众叛亲离中,他输得一败涂地。【精彩片段二】几年后,清晨。沐果果问:“妈妈,爸爸的心和肝生病了吗?”某女皱眉,答:“为什么这样问?”儿子眨了眨眼,疑惑地说:“昨天晚上,爸爸整晚都在喊:唔,我的心肝。”某女:“……”★☆★☆推荐汐奚的完结文:豪门系列:http://www.*****.com/?info/490803.html《裸爱成婚》http://www.*****.com/?info/441404.html《假爱成婚》完结现代文:http://www.*****.com/?info/343253.html《总裁的烙痕》http://www.*****.com/?info/390424.html《冷少霸宠妻》推荐挚友好文:圣妖《豪门隐婚》http://www.*****.com/?info/557301.html
  • 放了你我忘了自己

    放了你我忘了自己

    乔米亦这个恋爱小白,竟然在一夕之间被三个宠溺她的男人们裹住。一次混乱的打斗,她懈逅肖进肖东两兄弟。肖进扬手的一巴掌,肖东亲昵的举动,促使一直爱着她的曹杰加快了保护她霸占她的欲望。一直在她身边的曹杰,在国外的几年里沉淀出了对她的爱。冷峻的肖进惨遭想当初主动倒追她的女友的背叛。只能听不能说话的肖东对她的默默付出。若结局注定纠结,是一个女人的宿命,还是三个男人的怯懦。一场爱恋的来临,主角却是三个男人。那么那个女人的生命将会被改写成怎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