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极必衰,月盈必亏。”道家的朴素辩证法,自然也适用于商界。多少豪商巨贾,在辉煌时刻一手遮天,但是其兴也勃,其败也忽,看似并列的关系,实际上却包含了强烈的因果关系,兴之勃正是败之忽的起因。
当一家企业高速发展的时候,也正是企业各种制约因素在逐步的积累的时候,如果认识不到这种负面的影响,兴之勃就必然转化为败之忽。
在企业衰败走向下坡路的时候,指责企业犯了这样那样错误已经于事无补。这个时候,往往败象已成,大厦将倾,企业已经病人膏肓,即使是大罗金仙也回天无力。
当一个行业刚刚兴起时,往往意味着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也同时意味着需要一个艰苦开拓过程。当一个行业非常成熟时,容易进入,但也意味着发展前景有限。所以,优秀的商人不会到企业“病人膏肓”的时候,才去“亡羊补牢”,而是在鼎盛之时,就开始感知其潜在的危机。
李嘉诚有一个“台风警报”的理念。台风警报就是要时时提醒自己保持一种意识,避免被“台风”刮走。这正是李嘉诚“盛时感知危机”的体现。
由于股市一片利好之势,自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香港各界产生了一股“要股票,不要钞票”的投资狂潮,掀起了一阵高过一阵的“上市热潮”。
在这股强劲的“炒风”之中,人们像着了魔一样。普通股民纷纷卖掉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金银手饰,业主也卖掉了自己的工厂、土地、房屋,甚至有的商人还卖掉了自己的地产公司,将楼宇建造所筹集来的贷款,全部投到了股票市场,大“炒”特“炒”,梦想着牟取暴利。
香港股市处于空前的疯狂状态之中,1973年3月9日,恒生指数飚升到1774.96的历史高峰,一年间,升幅5.3倍。
物极必反。在纷乱的股票狂潮中,一些不法之徒伪造股票混入股市。东窗事发后,立即触发股民抛售,股市一泻千里,大熊出笼。
当时远东会的证券分析员指出:假股事件只是导火线,牛退熊出的根本原因,是投资者盲目人市投机,公司盈利远远追不上股价的升幅,恒指已经攀升到脱离实际的高位。
恒生指数由1973年3月9日的1774.96点迅速滑落到4月底收市的816.39的水平。屋漏偏逢连阴雨。1973年的下半年,世界性石油危机爆发,直接影响到香港的加工贸易业。1973年年底,恒指再跌至433.7点;1974年12月10日,又跌破1970年以来的新低点-150.11点。其后,恒指缓慢回升,1975年年底,回升到350点。
股市大灾突如其来,除少数投资者抽身较快得以脱逃外,绝大部分投资者均损失惨重,有的还倾家荡产。整个香港经济,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金融和地产业更是阴风惨惨,人心惶惶。
由于看到了繁盛的股市下潜藏的危机,坚持稳重之策的李嘉诚成为这次大股灾的“幸运儿”。长江实业的损失仅仅是市值随大市暴跌而已,实际资产并没有受什么损失。相反,李嘉诚利用股市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实际业绩,
李嘉诚居安思危的思想不仅使长江实业躲过了危机,而且还获得了一次发展的良机。
李嘉诚曾经说过:“一直以来,我做生意处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常会问自己,如果五分钟后宣布十号台风警报,我会怎样。在香港做生意,也要作好这种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