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3900000019

第19章 思辨篇——上帝能够被证明出来吗(9)

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皮浪所说的“不动心”。因为感觉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对外在的事务作出判断。对外物,我们要不闻不见,以保持心灵的宁静。这样看来,皮浪的“不动心”是一种完全消极的状态,既无思想和情感的冲动,又无积极的作为。就像上面那个故事,他认为人不如猪,因为在遇到风暴的时候,人惊慌失措,猪却泰然自若。其实,猪哪里是什么泰然自若,而是没有思想,对眼前的危险根本一无所知。所以,皮浪的“不动心”只是一种消极的随遇而安的态度,根本不是什么只有哲人才能达到的高深境界。

同样,他所谓的“悬搁”也只是理论上的判断。而经验的判断,在日常生活中则是不可缺少的。试想,如果没有朋友的及时营救,皮浪尚且不能在风浪中生存,哪里还有什么怀疑主义呢?

三、人是万物的尺度

在古希腊末期的智者运动中,普罗泰戈拉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据柏拉图说:他是第一个自称智者的人。关于他,第欧根尼·拉尔修在《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中记载说:普罗泰戈拉在收授学生的时候,一般都事先与学生约定:先付一半学费,出师毕业后打赢第一场官司时再付另外一半。有一次,他向他的学生优安塞隆收学费,可优安塞隆学成后以尚未打赢第一场官司为由,拒付另一半学费。普罗泰戈拉就对学生说,如果我到法庭去告你,不管我是输是赢你都得付给我那一半钱。因为如果我赢了,你败诉,按照法律规定你必须支付那一半钱;如果你赢了,因为你已经打赢了第一场官司,你也必须付那一半。优安塞隆则回答说:不管你是赢是输,我都不必付钱。如果我赢了官司,因为我胜诉了,按法庭判决我不必付钱;如果我输了,因为我还没打赢第一场官司,按照我们的协议我还不必付钱。

在这里,优安塞隆何时付另一半学费,在时间上没有限制,仅以“出师毕业后打赢第一场官司之后”为条件。原则上,优安塞隆可以无限拖延下去,永远不接官司。但是,不接官司,固然可以赖掉一半学费,已经交的一半也就打了水飘,成了无效投资。所以优安塞隆就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交剩下的一半学费,要么浪费已经交了的一半学费。另外,普罗泰戈以什么名目控告优安塞隆呢?告他“不接官司”,还是“拒交学费”?拉尔修在书中没有告诉我们。

至于普罗泰戈拉的哲学诡辩,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句名言上。这句名言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在《普罗泰戈拉篇》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

——你说知识是感觉吗?

——至少我的老师认为是这样的。

——风在刮着,我们中间一个人会觉得冷,另一个人会觉得不冷,或者另一个人稍微觉得有点冷,是不是?

——是的。

——风本身就是冷的或不冷的,还是像你老师说的,对于感觉冷的人来说是冷的,感觉不冷的人是不冷的?

——后一种说法对。

——那么,风就应该对每一个人呈现出一个样子,人的感觉就成为风的尺度。

——对,连风这样看不见的东西都要通过人来下定义,那么看得见的东西更需要人的意见来表达。

——人就是万物的尺度。

经过这一番诡辩,人的主观感觉就堂而皇之地成为了判断事物的标准。正如普罗泰戈拉所说:在战争中逃跑是可耻的,而在竞赛中却是可以赞美的行为;杀人是应该受到惩罚的,但在战争中是必要的。在他面前,美好和可耻,正义和非正义都取决于人的判断,这无疑陷入了我们平常所说的相对主义或者叫主观唯心主义。普罗泰戈拉自己也承认“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甚至感叹说:“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暂的。”

普罗泰戈拉把人的因素提到首要地位,并利用人的认识具有相对意义这一点,揭示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性。在当时,他还根据自己的理论直接否定了神的存在。他说:“我既不知道神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像什么东西。如果有神,在各人心目中神也是不一样的。”后来,法庭以此为由指控他为“不敬神”的人,判决当众烧毁他的著作,并将他逐出雅典。而他正是在流放的途中淹死在海里的,当时年仅40岁。

四、心灵的白板

欧洲哲学史上有个著名的白板说。它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的系统化者约翰·洛克提出的。当时,笛卡儿提出的天赋观念论受到了怀有野心的宗教支持者的鼓吹,宣称上帝观念天赋说。洛克批驳了天赋观念说,“人们单凭运用他们的自然能力,不必借助于任何天赋的印象,就能够获得他们所拥有的全部知识;他们不必有任何这样一种原始的概念或原则,就可以得到可靠的知识”。在洛克看来,天赋观念论者所说的那些天赋的原则和观念,实际上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他断言,人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他说:“我们的全部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这就是“白板说”。一切知识都导源于经验,是洛克认识论的基本命题,也是他的认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

用今天的眼光看,洛克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唯物主义者。他的“白板论”也非常符合我们认知世界的规律。比如,我们眼前有一棵树。我们是怎么认识这棵树的呢?洛克的解答是,我们眼前的这颗树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各种属性外在地刺激我们的感觉器官,比如,树的颜色,树的形状,风吹树的声音等等。我们的感觉器官,比如眼睛、耳朵、鼻子,将接受到的刺激传达到人的心灵。于是,我们的心灵就有了这个树的印象。而后,心灵对这些印象进行反思、综合,我们就有了关于这棵树的观念。

唯物主义的这种解释,符合我们的常识,似乎无懈可击。但是,问题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有一些东西,坚持唯物主义,是不能给出解释的。比如,大小、形状、数量等机械属性,可以说是客观对象所固有的。这些属性刺激我们的感觉器官,在我们的心灵中留下了印记。我们由此认识了它们。但是,我们所感觉到的颜色、声音、气味呢?这些属性好像并不是外物本身所具有的,而仅仅可以看做是机械属性作用于我们感官之后所产生的效果。比如,我们眼前摆着一个苹果。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个苹果是圆的,也可以观察到这个苹果是红色的。如果我们吃一口,还会知道苹果是甜的。说“圆”的形状是苹果本身所具有的,勉强还能讲得通。因为,如果我们不去看苹果,苹果照样是圆的。但是,“红”的颜色、“甜”的味道,好像就不是苹果本身所具有的了。如果我们不去观察,不去品尝,不依靠眼睛和舌头这两个感觉器官,这里的“红色”“甜味”是出不来的。

那么,外物的这些属性来自哪里呢?如果说它来自客观的对象,我们在客观对象里却找不到它们,如果说它来自主观,经验主义的立场和原则就会面临崩溃、坍塌。因为这无疑是在说,很多感觉经验并不是来自客观对象!后来,洛克为了维护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不得不向唯心主义妥协,将事物的性质分成两类:第一类性质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当我们观察到这些性质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就会产生关于这些性质的简单观念。比如,体积、广延、形状、运动、静止、数目等。除此之外,事物还具有第二类性质。这类性质其实并不在客观物体之中,它们仅是一种能力,可以借助第一性质在我们心中产生各种各样的感觉。比如,颜色、声音、滋味等。

将事物的属性定义为一种能力,仅在于说明:这种能力虽然是客观的,但能力的发挥却依赖主观。在这里,作为人的认识主体是必要条件。没有人,这种能力就发挥不出来。现代科学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知道,客观世界中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声音和颜色,所谓声音不过是物体的振动频率通过空气传至人的耳膜所引起的。所谓颜色,也不过是物体放射出来的电磁波作用于我们视网膜的结果。因此,离开了我们的眼睛和耳朵,物体的振动和电磁永远也不能转化成声音、颜色。

但是,话说回来,没有外物的刺激,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永远也不会产生声音和颜色这样的感觉。作为人的认识主体虽然是必要条件,但绝对不是充分条件。能作为充分条件的,仍需要到客观事物中寻找,决不能到人的五官中去寻觅。第一性质也好,第二性质也罢,它们的区别仅在于刺激感官的方式不同,在来源上却没有本质区别。比如,如果没有苹果摆在那里,即使你瞪大双眼,也是看不到苹果的红色的。

五、存在即被感知

存在即被感知,是近代英国哲学家贝克莱的一句著名口号。在他看来,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感觉之外,无物存在。

稍微有一点常识的人,可能都会认为这个观点是极其荒谬的。据说有一次,贝克莱与一位朋友在花园里散步,这位朋友一不小心踢在一块石头上。朋友马上对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提出了疑问:“我刚才没有注意到这块石头,那么这块被我踢了一脚的石头是否存在呢?”贝克莱略加思索后说道:“当你的脚感觉到痛了,石头就是存在的;而如果你的脚没有感觉到痛,石头当然就不存在。”

实际上,不管我有没有注意到这块石头,不管我是否踢到这块石头,这个石头都是在那里的。而不是只有我踢到石头感觉到了脚痛,这块石头才存在的。但这里的问题是:贝克莱作为著名的物理学家、哲学家,怎么会提出如此荒谬的观点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只有沿着哲学史的脉络才能有所了解。实际上,贝克莱这种观点是针对上面我们谈到的洛克的“白板论”和“两种性质学说”提出的。在贝克莱看来,洛克在事物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之间截然划开界限是非常荒谬的,因为我们实在无法设想一个仅有广延、体积、形状等“第一性质”的物体。事实上,我们在设想这样一个物体的时候,必然携带着颜色等其他“第二性质”。既然“第二性质”要依赖人的感官,“第一性质”也必然如此,不可能独立地存在。比如,我们就无法设想一个仅是圆形但没有颜色的苹果。由此,贝克莱说,洛克只承认颜色、气味等属性不能离开人的感觉器官而单独存在,是一种不彻底的表现。事实上,广延和运动之类的属性也无法脱离开主体的认识条件而单独存在。因此,真正的存在都不是客观的,而是被感知到的存在。这也就是他“存在即被感知”的著名论题。

实际上,贝克莱在这里耍了一个阴谋。至于这个阴谋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就不为人知了。因为在洛克那里,所谓的“第二性质”是以认识主体为前提的。也就是说,这种性质需要主观的配合,但绝不是来自主观。贝克莱对洛克的批判之所以有效,在于深刻地揭示了物体所有的属性和性质(不论是第一性质还是第二性质)都必须依赖主观这一事实。但是,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谬误。他把认识主体这一必不可少的前提,稀里糊涂地当成了感觉认识之所以发生的全部理由和充分必要条件——离开了认识主体,感觉认识就不能存在。那么,离开了认识主体,客观对象也就不复存在了。于是,“存在即被感知”的结论就“顺理成章”地得出来了。

在这里,贝克莱将人对事物的感觉经验与事物本身混同在一起,继而从感觉经验不能离开主体这一正确前提,推断出客观事物的存在也不能离开人这一错误结论。其实,没有认识主体,认识固然不能发生。但仅有认识主体,认识照样不能发生。否则,人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单靠思想、情感和想象就能得出关于整个世界的感觉和观念了。贝克莱的这种论断显然是荒诞的,最起码,仅在认识论领域而言,它是站不住脚的。

后来,贝克莱似乎也感觉“存在即被感知”这一理论有不妥之处,于是搬出了上帝充当造成感觉认识的外在根源。有一次,有人问贝克莱:一棵树,假如没人看着它,是不是它就不再存在了?对这个疑问,他的回答是:神总是在感知一切啊!如果没有神存在,只怕我们所认为的物质对象将在我们看它的时候会突然地出现,当我们不看它的时候就会消失,也就是会呈现一种时隐时现的不稳定状态。但在事实上,由于神对事物的感知作用,树木、岩块、石头就像我们依据常识认为的那样一直存在着。

这种解释显然无法自圆其说,甚至还有点“自己打自己嘴巴”的感觉。因为上帝是我们感觉不到的。按照“存在即被感知”的原则,感觉不到的,怎么会存在呢?

六、桌子的本来面目

如果我们面前摆放着一个书桌,那么,这个桌子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呢?当然,我们可以用肉眼看见木头的纹理,但从另一方面看,桌子却是光滑的、平坦的。如果我们通过显微镜来看它的话,我们就会看到粗糙不平的丘陵深谷,以及肉眼所不能看见的各式各样的差异。

两者之中,究竟哪一个是“实在的”桌子呢?自然我们总想说,通过显微镜所看见的才是更实在的,但是用一架倍数更高的显微镜来看的时候,那就会又有所改变了。那么,我们既不能信赖我们用肉眼所看见的东西,又为什么应当信赖通过显微镜所看见的东西呢?

上面这些问题,是哲学家罗素在他的名著《哲学问题》中所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就在我们身边,但若想正确地回答,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罗素说,实在的桌子假如确乎存在的话,也并不就是我们凭借视觉、触觉和听觉所直接经验到的那同一张桌子。实在的桌子假如确乎存在的话,也不是为我们所直接认知的,而必定是从我们所直接认知的东西中得出的一种推论。

因此,我们似乎只能说一个东西“显得如何”“看来如何”,而不能说一个东西是如何如何的。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两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到底有没有一个实在的桌子呢?如果有,它可能是个什么样的客体呢?

外物是不是存在的?对于这个问题,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不会像前面的贝克莱那样直接否认外物的存在。但问题是,我们是如何认识外在的客体呢?

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皮浪就曾经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自此以后,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包括罗素在内的哲学家们。

皮浪一开始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纠结:感觉是我们认知外在世界的唯一通道,但感觉又是不真实的。因为感觉并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理,什么是错误。我们一点也不能相信它们,只能保持不介入、无意见、不动摇,对任何一个东西都只能说它既不是也不非,既可以同为是和非,又可以不同为是和非。

为此,他还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不作任何决定,悬搁判断。”“悬搁”的意思就是中止,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因为真理只有一个,在感觉的范围内,除了心灵的平静之外,一切都无差别,一切都无实在性。真正采取这种态度的结果首先是沉默,然后才能没有任何烦恼。正如他所说:“最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断,随着这种态度而来的就是灵魂的安宁,就像影子随着形体一样。”

同类推荐
  • 儒家哲学家智慧

    儒家哲学家智慧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本书既可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专业人员研讨使用。它广泛适用于新闻工作者、广告人员、公关人员及娱乐圈,对于培养分析技巧,提高对伦理学的认识,颇有助益。
  • 论语的提醒

    论语的提醒

    本书收录了论语的原文,给出了译文,并结合实例总结了论语的智慧,及其对当今社会的提醒。
  • 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

    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

    里贝特的实验揭示出在任何有意识觉知之前有一个实质的时间延迟。如果所有有意识觉知之前都有一个无意识过程,那么一个必然的事实是,无意识过程启动了我们有意识的体验,因此自由的自愿行动是在觉知到该行动意图之前被无意识地启动的。这个发现对我们理解自由意志有着极为深刻的后果。
  •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说:“且无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讲水的积累要多(指聚为海),才能使大船浮起来,才能使大鱼飞起来。庄子这话的意思就是我先前讲的人要获得自由,就必须多多地积累包袱。包袱不够多,你就舍不得扔。当包袱多来压得你喘不过气,你就会一股脑儿全扔掉。所以,朋友,现在你正在做的无用功尽管做下去,迷途还不远时,你会走下去,因为你还能看见身后的熟悉地方,还心存侥幸。当迷途已远,身后不见了熟悉的地方,眼前只见深渊,这时你才会下了决心一定要回去。你回得去吗?你回得去。任何时候只要你倾听心灵,就会有感动、有启发、有指引。
热门推荐
  • 战神之二郎真君

    战神之二郎真君

    天若欺我我灭天,地若凌我我撼地。问一声天上地下谁之最。唯吾战神----二郎真君。
  • 梦语梦

    梦语梦

    有人说梦是前世留下的咒怨,也有人说是这辈子的哀叹。我并不知道什么,我只想卑微的活着,可是老天不让人如愿,偏偏把人推向一个未知的深渊。梦来梦去,终究是梦一场。现实被惊醒,梦却碎掉。梦中心惊胆战,现实却鲜血淋漓!!!!!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腹黑丞相的宠妻
  • EXO之黑暗少女

    EXO之黑暗少女

    她是练习了8年的公开练习生,出道后,人气很高,同时,黑粉也很多……
  • 恋上复仇冷血三公主

    恋上复仇冷血三公主

    她们三个,本应该是生活在父母怀抱里幸福成长的公主,但命运却让她们遭算计、被陷害,当三位公主霸气回归是,许下誓言,她们的命运,由她们自己决定,不由天!喜欢上一个人的感觉很棒,但是,喜欢上一个冷血的人又如何呢?当雪山遇上冰山,当吃货撞上火山,当萌女恋上暖男,她们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 上仙,本妖赖上你

    上仙,本妖赖上你

    某妖王挑眉邪笑,“上仙,今晚压床吗?”某上仙清浅微笑,“压床,怎么个压法?”妖王俊脸含春,羞红的脸让人想入非非,某上仙抬头望天,想不通三界为什么会有这么无耻的妖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二次元之屿

    二次元之屿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羽炽,除了在300里装逼和作死啥也不会!就是那么牛掰!不过。。。一天我居然偶遇进入了这个二次元之屿,各种动漫融合一起。。。我还是一只精灵!之后只能听天由命喽!
  • 侠道剑心

    侠道剑心

    吾仅为赏金者,为赏金而活追寻本心,奈路太阻既阻拦,便斩开!双亲之谜,是生是死?用双手去把握真相,用实力掌控自己!
  • 逗妃嫁到

    逗妃嫁到

    小小逗逼蹦个极既然穿越了?!?!不急不急···穿了就穿了吧既来之,则安之~可偏偏有人让她过得不得安宁,不安就不安吧反正是个美男嘛可以理解,可是美男身边苍蝇多啊逗逼惹来杀身之祸,奶奶的人家姑娘是逗逼但不是傻逼好不好!看我这枚21世纪的美逗逗怎么和这些古代草包抢夫君~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