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在2003年12月全国人才会议上指出:“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在教育工作者队伍中,校长是教师中的教师,人才中的人才,更应当受到重视。在校长队伍建设上。首先是选任一关。选任校长要有基本的任职条件、任职资格和任职程序、考核监督机制等,要有一般的标准。根据干部任用条例,还要具备相关的学历、有任低一级相关专业两个以上领导职务的经历,又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专业精神和专业指导能力,一般要有5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校长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精深的业务素质,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称。其次,改革选拔任用方式,切实扩大民主,推行中小学校长在本系统或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聘任的方式,透明、公开、公正、公平地选任校长。要充分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选出教师满意的校长。同时还要制定社区组织和家长代表的民主参与制度。第三,坚持“四化”原则,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所谓革命化,就是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依靠背景和金钱、犯有前科、群众基础不好、社会评价较低、工作提不起来的人显然不能任用;所谓年轻化,一般指45岁上下,二三十岁的年富力强的有作为的人当然应该优先考虑;所谓知识化,即在现代起码应当受过大专以上系统国民教育,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所谓专业化,起码要在本行业有真一定的工作经历、经验和专业知识。校长的人选有一定的特殊性:校长任职在专业技术岗位,其年龄较之行政干部限制较小,查尔斯·埃利奥特曾担任哈佛大学校长40年之久,不可能年轻。因此,要在注重大胆启用年轻人的同时,坚持党的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原则。大一点学校的校长年龄普遍偏大,如日本、法国等好多国家都规定50岁以上的入才能当校长。法国的校长要有很长的教龄,一般不少于20年,中国,也有60岁以后还当校长的。层次高、规模大的学校,对校长的经验、专业知识、学识水平的要求比年龄更严格。没有一定的年龄保证,这些方面是很难达到较高境界的。校长的学历要和教师的学历相对应,层次高、规模大的学校,校长更要具备一定伪思想能力、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如果从教师中选拔校长,必须要考虑教学水平,如果不从教师中选拔,则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专业知识、理论水平、科矾能力,会抓教育教学工作等。现任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C·莱温说过:“管理人员有学,术背景从事学校管理更为有效,如果没有一定的学术背景很难管理好学术团体。但一定要考察他的个人品质,并看他是不是具备担任校长的潜质。学者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成为校长,他要先从系主任做到院长,再到校长。在职位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他会面临不同的环境和越来越复杂的问题,掌握更高超的技巧,逐渐具备担任校长的能力。校长的素质不是教科书可以教出来的,成为一名好校长没有相同的方式,技能技巧是在实践中不断掌握的。”中国教育部副部长昃启迪也说,作为大学的校长最好是有一定的学术背景,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希望他具有管理的能力,一旦到了校长的岗位,主要的精力应该是搞管理,中小学亦然。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校长人选绝对不能单纯以政治为标准,或者以学历为标准,以资历为标准,以年龄为标准,必须要综合考虑。校长必须是一个善于学习+热爱学习和勤于思考和研究的人。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条件的改善,校长带不带课无关要紧,但必须是会研究教学、指导教学,会引领教育发展的人,这一点绝对不可马虎。《教育法》指出:“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管理。”显然,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假如校长原先没有带过课,当教师时又是一个差教师,当了校长还不带课或不想带课甚至根本就是为了不带课,不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对教育教学一无所知,没有一点思想成果和研究成果,那是办不好学校的,这样的校长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校长。假如一个校长原来根本就没有在相应的学校或教育机构里工作过,更不懂得专业知识,又没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去学习,依然把校长当得很美、很过瘾,深得领导的赏识,那我们就无须探讨如何当好校长了,更没有任何理由去奢谈“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社会上流传一种说法,“会带语文的带语文,会带数学的带数学,不会带课的,当校长去”,还有人认为,领导工作是所有职业中最好干的工作,再无能的人,领导总会当吧,此话并非空穴来风。校长岗位本来就是一个神圣而专业的岗位,不能有行政本位或官本位的思想,来不得半点马虎。说实在的,能读下去讲话稿的人可以当行政领导,但绝对不能当校长。现代校长要由凭权力管理转向凭能力管理;要由行政型管理转向内行业务型管理;要由随意性管理转向科学性管理;要由事务型管理转向方向型管理;要由安于现状型管理转向不断进取型管理;要由单向命令型管理转向双向制约型管理,要由独断型管理转向民主型管理,要由一人管理转向参与式管理;要由教师的教师转向教育家、管理专家。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发现,在一批行政角色突出,文化、专业基础不好的领导者面前,新课程的推行有多难啊!他们不推行新课程,就意味着一个重要动力没有了。一般地,行政官员不合格而部门官员合格还不会对事业造成多大的损失,而一个校长不合格就会倒下一所学校,就会耽误成百成千学生的前途。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傅任敢先生说的:“当时中国事业之所以不上轨,就人事而论,实是任事者大都缺乏专的精神,结果个人可以飞黄腾达,事业总是江河日下。”党如果不能很好的用人,会亡党亡国;校长如果不能很好的用人,会葬送学业、文化,葬送学生的前途命运,葬送几代人的前途命运,残酷而又悲哀啊!在腐败的社会风气面前,教育的发展显得那么脆弱,领导人随便的一句错话,就可以少开一门课,就可以免去一个优秀的校长,可以断送一所学校的前途,可以毁灭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就可以少走千千万万的大学生。正如现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人说的,“现在,教师走进新课程不难,难的是教育管理者怎样才能走进新课程”,一所学校,校长有没有能力走进新课程就意味着这所学校能不能走进新课程。
职业化、专业化是当前校长任职的一种普遍现象。什么是职业化、专业化?就是按聘约规定的职业岗位要求凭职业、专业能力履行管理,经营学校。拥有职业能力,其实质就是要求校长从权力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从行政本位转向教育本位。职业化、专业化使校长潜心研究教育管理工作,深化教育管理的理论、实践和经验,进而更加珍惜、热爱教育管理工作,献身子教育管理工作,这是建立优秀校长队伍的一种机制,是校长走上教育家行列的必由之路。职业化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培养校长。当然,说一生当校长,有些玄乎,那年轻人怎么出来?职业化是相对于有水平,有能力、有实绩的校长说的,不合格的校长肯定要及时换下来;一般情况下肯定要注重启用年轻人。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十年期!聘任制、任期制对于当好校氏有着特殊的意义。综观现实中校长的任免,没有一定的考核标准、年龄界限和任职期限,想任就任,想免就免,什么时候任什么时候免就凭领导人的一句话,这不是危言耸听。结果有些校长刚刚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和抱负,却被免掉,或者由于大胆改革,领导不能容忍,这都不利于造就好校长。有些校长一生勤勤恳恳,就因为无原则的免职或无届期地乱免职,给人们造成一个错觉,认为这个校长没当好。忠诚地干了一生,最后却背上了黑锅,这如同“卸磨杀驴”一样。检验校长工作的标准之一是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如果不在届满了或学年度结束了换校长,怎么能叫考虑工作。校长的任期制和学制有一定的联系,一个高中校长,如果不是特殊情况,起码要满三年,并进行年度考核和届期考核,这样才能看到他的办学水平和质量,从而有证据地评价他的工作?如果没有任期制,校长朝不保夕,今天当校长,明天又不知道会怎么样?怎么去制定和落实他的计划和目标呢?
年龄界限是一个重要指标。应该规定高中校长年龄最小多少岁,初中、小学校长年龄最小多少岁。这不仅使校长有一种稳定感,有时间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也是对校长的一种保护,到了一定的年龄,卸任下来很正常,否则就不好甄别和评价了。同时,年龄也不能作为一个硬指标,党的用人政策一贯是不拘一格用人才。
完高中学校的校长只要是有作为的,年龄、任期可以适当放宽,在符合条件、提高待遇的前提下、应当在全县、全市、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校长,一个优秀校长所产生的巨大效益有时候是历史性的,是空前绝后的。
一个好校长,不仅在于选任,更在于培养锻炼。用人的三个环节就是选拔人、培养人、用好人、一个人不经过锻燎、实践和培养的坏节,怎么可能就很好呢?培养一个校长不容易,当然好校长并不一定都是培养出来的,但在现代社会,稳定的校长队伍必定是学校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管理(校长)队伍不稳定,对学校的打击都是致命的。我认为,现在,一个好校长还要保证每3年左右累计在外面学习半年,否则就要落后,这要成为一种制度。校长必须要有自己的竞争对手和目标,没有对手,没有目标、没有竞争,怎么能发展z怎么叫发展?闭门造车,其结果就是夜郎自大,就是愚蠢的自信,就会目中无人,最后必然被时代淘汰。
校长的培养包括培训。要建立专门的校长培训工程,建立组织,制定计划,确定培训内容,聘请专家,腾出时间,有始有终,有过程有效果。校长是学校管理的中心人物和最高领导者,要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必须要对校长进行有计划地培训,不是走过场。使其跟上社会发展的形势,在法国,校长一般要接受6个月的专门培训和两年的试用期,这实际上也是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共识。
校长是一所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信息之源、力量之基、成功之魂、校长是一种职务,更是一种责任。既然当校长,权力、义务、责任就要明确、统一,不承担一定的义务,不追究责任,不考核工作,那就是不负责任、放纵或有意地让其害人,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校长应当是一个教育家,或者至少要向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也就是说,校长首先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要有对教育的独立见解,要有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学校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基地,一个优秀校长必然能够办好一所学校。同时,学校也是成就优秀校长的摇篮,成就教育家的摇篮。优秀的校长要敢于创新,能够创新。他们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顺应时代的潮流,敢于领时代之先,更新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确立并找到个人和学校发展的新目标。校长要成为一个教育家,就不是孤军奋战,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个先行者、示范者、发动者,一个领跑人,是带领群体前进的领袖,是引导群体发展的协调人。袁振国说过:“教育家必须具有伟大的人格。教育是挚爱,这种爱,越是无私,越是深厚;教育是思想,这种思想越现实,越是智慧;教育是信仰,信仰越坚定,越有力量;教育是追求,越执著追求,越有成果。在追求理想教育的道路上,有思想的冲突,有人际关系的矛盾,最重要的是有行动的风险,没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没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义,没有敢为人先,争创第一的大志,就不能成为大教育家。苏格拉底、裴斯泰洛齐、马卡连柯、孔子、陶行知……当我们提到这些名字的时候,联想到的往往是他们视学生如己出,视学校如家庭,视教育如生命的形象。”他们留给人们的是人格,更是思想。
在我国,过去担任校长的人一般都是德高望重、很有名望、声誉和社会地位很高的人,大学更是如此,如郭沫若曾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马寅初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曾任南京大学校长等,他们在担任校长之前就有很高的声望。现在,情况有些不同,有些地方任校长的人往往是被人看不起的或者是声望和水平都较低的人。李岚清曾说过:“中小学的校长也都应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并给予必要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公民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而管理(校长)队伍的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却在走低,这不是言过其实,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或许我说得有些夸张,但有那么一点点忧患意识还是不过分的吧!
一个地区的发展,依赖于知识和人才,这是铁打的规律。为了发展,也为了人们生存得更好,为了一个地方和全国人民一道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我们呼唤有良知的人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招贤纳士,选贤任能,“期谨记贤者修为学……弘扬前人忍饥读书、冒死求学之精神,明人伦,崇教本,言忠信,引笃敬,正其谊,明其道……此为我中华崛起之伟业所需也!”
在现代社会,校长起码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学历。应在大专以上。
2.教育教学。是优秀教师,有优质课记录,教学质量、学生考试成绩记录,优秀辅导教师记录,专业评委记录,发表过专业论文、专著以及教育教学方面可察可考的实绩记录等。
3.语言表达。(1)口语表达。普通话二级甲等以上。口齿清晰,思路清楚,表达流利,主题明确。(2)书面语言。能在一小时内写出千字以上的文章,一小时内在微机上打出1000个字或在两小时内在微机上制作出一节课的课件。
4.组织管理能力。(1)能当场无稿演讲2—3个小时。(2)能顺利通过当场答辩并完整回答60%以上的问题。(3)在两三个小时内写出5000字以上的“施政报告”。(4)能组织、指挥一千人以上的考试、运动会、竞赛等活动,并写出书面的活动规程和总结报告。(5)能成功解决一个或几个典型教育案例。
5.经历。具有5年以上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历。有担任3年以上中层领导的经历、5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的经历或3年以上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校务委员等的经历。有担任两种以上领导工作或其他组织工作的经历。
6.有合格的闭卷考试成绩,民意测评优秀,深得教师的信赖和支持。敢于明确表态在各方面超过前任校长,且以后保持历年有所进步。
演 讲 稿 (工)
假如我是××中学的校长:
我会用先进的理念和精神引领学校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