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37000000056

第56章 武刚车

推广旋刀战法固然花去了霍去病的好多心思,但他更多的心思,还是花在了改进旋刀战法的弱点之上。

在他看来,旋刀纵队其实有个大问题一直未能解决,那就是随马问题。这个问题在练兵时往往并不存在,因为此时是一人一骑,而到了正式作战时,却要配备冗余备用的战马,马匹数量甚至会多出一倍,如此多的随马,上了战场该怎么安置呢?

大多数将领在作战时,都习惯于有一个固守的“后方”,比如一个阵地或者一个营盘,备用的兵力马匹也可以安置在那里。但霍去病不是这个思路,他认为这个“后方”不是必须的,只是出于人们心中的执念,守卫它既要浪费兵力、还会时刻牵扯主将的精力,实属作茧自缚。所以若有人问到他这个问题,他的回答就是:“只要不是‘前方’,不就都是‘后方’吗?比如你包围了敌人,那么包围圈以外就都是你的地盘,都可以算作你的后方。”

不过在这个思路下,随马的安置确实就是个问题了。在河西第一战时,随马是夹在旋刀纵队的内侧跟着一起跑冲锋的,这么多随马本身没有战斗力,白白消耗了马力,还使得队形松散不紧凑,影响了战力发挥。河西第二战有了包围圈,多数随马就被留在了包围圈外面,虽然避免了上述问题,但也没有发挥什么额外的作用。

如此下来结论就是:随马除了替换骑乘,在战斗中并无别的用处,反而会是累赘,随马越多累赘就越大。这种结论,在霍去病看来,本身就很荒谬!他认为对于骑兵来说,战马什么时候都应该是有用的,什么时候也不应该成为累赘,所以一定是哪里搞错了。

这些天来,他的心里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几乎到了食不甘味的程度。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天晚上当他就寝时,梦中迷迷糊糊地又出现了当年第一次奔袭时的景象:那一刻他驱马直入匈奴人的营盘,直奔那顶中央大帐,本来还可以更快点,只是沿途不断遇到毡包,所以不得不躲避绕过……

堪堪梦到这里,他猛然从梦境中惊醒,一下子坐起身来,心中灵光乍现。

经过一个不眠之夜,他在薄绢上绘出了一张图纸,天色刚一放亮,他便上马直奔长安武库,很快,武库里最好的工匠都被他召集了过来。

又经过十来天的紧张工作,一个谁都不曾见过的庞然大物出现了!它的外形有点像个毡包,约有近两人高,四面开有数个小窗口,下部装有轮子,底盘一周有不少钩子,挂上十来匹马都没有问题,拉起来跑得还挺快。

但是这并不仅仅是一架毡包形状的马车,霍去病把它叫做“弩车”。如果走进弩车内部就会发现,它在顶端有个透光的开口,这一点显然是跟毡包学的,但是与毡包不同的是,弩车分作上下两层,下层是套马的架子,也就是说马匹可以套在里面,同样能够带着弩车移动,上层则可以安排十来个弩兵,还可放置不少的箭矢以及粮草辎重。

至于弩车的外壁,其材质既不是皮、也不是毡、更不是布,而是全由寸许厚的蜀竹拼成,除了留下射击用的小窗,整整一圈全是装甲。之所以用蜀竹,是因为几层竹片比同等厚度的硬木更强韧、更轻便,此外也更耐火、更便宜。

在第一辆弩车造出来之后,又经过了反复地调试改动,主要是研究如何令其更牢固、更抗风、更耐颠簸,以及移动和转向如何更为灵活。霍去病在这段时间里,整天跟工匠们在一起切磋,几乎自学成材,精通了全套的木匠手艺!反正他从小就爱玩锯刀,这一下一下地锯划东西,本来就是他的一项天生爱好。

按照他的设想,漠南漠北的地形都比较平坦,弩车虽然笨重了些,但也能够比较轻松地到达战场。何况还有那么多的随马,十匹马拉一辆,还能拉不上去吗?这正是给随马派上了一个用场。而一旦到了战场上,拉车的随马往弩车里面一藏,既安全又稳妥,试问敌人又怎能奈何得了弩车?箭射不穿、刀砍不断、马踏不翻!还会源源不断地向外放箭!诚可谓攻守兼备的利器,何况藏在内部的马匹还能让它移动!

对于这种新战车,大将军卫青也马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别忘了在做大将军之前,卫青的名号一直就是“车骑将军”,这个名号不是虚的,他对于战车的使用是有很多见解的。事实上,自古有许多名将都擅长车战,华夏更曾有过长期的车战历史,甚至战车的多少曾经是一个国家硬实力的标志,像“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说法都是这么来的。

不过战车在战场上纵横捭阖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地形。上古时候人们奉行的是“堂堂之阵”的精神,作战双方有一套“礼”的讲究,所谓“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双方专门约定开阔的战场来会战,所以战车可以充分施展。春秋以后“礼崩乐坏”,战争也不再讲究礼仪了,人们转而信奉“兵者诡道也”,令战车难以行动的崎岖狭窄地形从此被经常使用,战车的作用也就逐步弱化了。待到战国末年“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轻骑兵大行其道,战车就更加被边缘化了,时至今日,汉军中虽然还有不少车辆,但用途只是辎重运输罢了。

但是卫霍两人都敏锐地意识到,战车虽然在华夏战场上早已退居二线,可是用来对付漠北草原上的匈奴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选择,因为那边的作战地形正是平坦开阔的!退一步讲,即便不用战车来进攻,至少还可以用它来运输,漠北地处遥远,又必须携带大量的武器粮草,车辆运输是必不可少的,增强运输车辆的防御性能也是有必要的。

不过,对于新战车在战场上具体应该如何使用,卫霍两人的想法并不太一样。

首先,卫青亲自把新战车正式命名为“武刚车”,他说:“古兵法里记载有这么一个名字,我觉得很好听。”

言外之意就是“弩车”不够好听,对此霍去病只有皱皱眉毛了,不知道舅父是读了什么他没读过的“古兵法”?他也懒得深究,反正只是个名字而已,不是关键问题。

关键问题是,两个人关于武刚车的作战图景有比较大的分歧。

卫青认为在作战时,应以武刚车为屏障,形成一个坚固的营盘,辎重、随马、伤兵、预备部队等等,都可以隐蔽在内,每次冲锋完之后也可以回来休整。

而霍去病则说:“舅父,我认为,武刚车最大的优势是它可以在战场上移动!因此完全可以楔入敌阵,阻断敌人的冲锋。”这正是梦中所见给他带来的启发。

他们两人的话如果换成现代术语,那就是卫青想把武刚车当成堡垒和城墙来使用,而霍去病想把武刚车当成装甲车来使用!而对手匈奴是轻骑兵,轻骑兵是用堡垒来对付更好、还是用装甲车来对付更好呢?这真的不好说。只能说,前者说明卫青更重视防守、先立于不败之地再说,后者说明霍去病更敢于冒险、他认为进攻就是更好的防守。既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说到底就是这两位名将性格上的差别了。

对外甥的想法,卫青也思考了很久,但终归认为太过冒险、不能接受。而霍去病则认为“太过冒险”的评价自己不能接受,他的分辩是:“舅父,这貌似冒险,但并不是真正的冒险,因为敌人想不到!只要敌人想不到,就是最大的安全!”

卫青沉吟不语,霍去病又道:“真的,匈奴人算计不过我的!可惜您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我打仗!”

最后这句话多少带点孩子气了,卫青听了不禁莞尔,不过这也是句实话,他从未亲眼看见过外甥作战,他本人又是一个从未失败过的将领,所以让他完全接受外甥的思路,确实是有点困难。

而霍去病作为晚辈,对舅父的战法学习得相对透彻,比如他八百骑奔袭那一战,就是对舅父的模仿,模仿成功之后,他马上就进入了自主创新的阶段。可以设想,如果河西之战换了卫青去打,肯定也会取得胜利,但是,如果他也是九千人被八万人堵在皋兰山下,就不一定回得来了,因为他的打法没有那么凶狠。当然了,以卫青的持重老练,也不会真的被堵住。总而言之,仅仅两战就瓦解了河西匈奴人的战争意志,只有霍去病能够做得到,因为只有他的战法如此凌厉、如此狠绝。

好在这舅甥两人争议归争议,卫青是个非常通达的人,并不勉强外甥换用自己的思路。此外在改善武刚车方面,他们俩还是有更多意见是完全一致的,比如霍去病对武刚车上弩兵技法的改进,卫青就非常赞赏。

武刚车的主要武器是弩,汉军目前标配的强弩是六石蹶张弩,蹶张弩的标准张弦动作,是坐下来用脚蹬的。所以骑兵使用蹶张弩并不方便,多数骑兵将领也都不在自己军中使用这种强弩,仅使用普通的臂张弩,射程要近得多,只有霍去病例外,他练兵的要求一向很严,他的骑兵是必须使用蹶张弩的,具体做法是一脚脱蹬、在身体的一侧用单腿上弦。

那天霍去病前来检查武刚车的训练,只见弩兵们站在车内二层,有条不紊地单腿张弦,平端瞄准,然后发射。他看了一会儿之后,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便一言不发地停下脚步,凝目盯视了好一阵子。

渐渐地,他觉得心里的图像清晰起来,便把负责的从屯长乃至校尉都叫了过来,说道:“你们动动脑子,怎么可以在同样时间内放出更多的箭?”

众人七嘴八舌地提了几个建议,霍去病听完了,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既然车内是完全可以坐下来张弩的,那又何必再搞一人一弩呢?”

大家很快理解了他的意思,确实如此!可以有专门的人就坐在那儿负责张弩,而另外则有人站在窗前,专门负责瞄准发射,哪个工种的人手不够就随时调整,这样分工的效率显然更高!

后来,这个改进又进一步发展了:既然一辆武刚车可以携带很多弩,那么张弦的人就可以一次上好很多弩弦,堆在窗前,这样瞄准的人不开火则已,一旦开火,基本上就可以连发了!在这种时刻,武刚车的攻击能力就太强大了,是轻骑兵根本无法抵御的!

同类推荐
  • 吉庄纪事

    吉庄纪事

    《吉庄纪事》,是郭万新继《正说尉迟恭》之后撰写的又一部乡土文化力作。这是一部以吉庄群体性地域生活为描写对象的百年历史纪事,是作者在认真研究地方文献、深入吉庄生活的基础上,以口述实录形式写成的纪实文学。他以平和的心态、质朴的笔墨,再现了一个村庄真实的生活和生存记忆。本书既朴素生动,又不失为一册富有学术研究价值的读本,对所有想了解北方农村生活、了解晋北风土人情的读者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因为它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一个塞外小村庄在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变迁后的种种世象和由此所显现的各种人物,而且也可以结合学者方家对中国农村百年研究状况以及他们所持的观点进行纵横对比,不可谓其价值不高。
  • 再造盛唐

    再造盛唐

    【起点第三编辑组签约作品】安史之乱,大唐的转折!历史上最为巅峰的朝代走向灭亡,文人凋零、武将没落,内有暴动四起、外有别族入侵。看一个穿越者如何在风雨中走向辉煌,如何在乱世中再造盛唐!后人云:剽窃,穿越者的终极利器!历史,穿越者的未卜先知!********已完本VIP作品《魔门之异界至尊》《天龙之宇内至尊》
  • 忠义英雄传

    忠义英雄传

    五代十国末,乱世之际,英雄纷争。周朝殿前使赵匡胤陈桥发动兵变,代周立宋。跟随赵匡胤征战十余载的少年将军李明泊,不附庸任何一派,对赵匡胤忠心耿耿,为皇帝赴汤蹈火,这些被心怀叵测的人所不容。公元976年,宋军进剿李煜的唐朝。这次南征,赵匡胤给李明泊一个秘密的任务--就是夺取李煜的漂亮国后。正是这次任务,给李明泊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赵光义、王继恩之流借此大作文章。诬陷李明泊不听从号令,违反军纪。曹彬之于赵匡胤征南大将,不明所以,火上浇油。李明泊被捕入狱,全家惨遭蒙难。李明泊究竟如何脱离这次浩劫。忠义、亲情、爱情;幸福、伤心、惊喜。看一代英雄男儿如何忠义两难。
  • 帝皇书

    帝皇书

    李磐偶然得到帝皇珠,穿越到一个混乱的世界,各国混战不断。李磐凭着帝皇珠携带的帝皇书空间一步步建立自己的势力。与各国争霸,最终统一各国。集齐分散四处的九颗帝皇珠。使得九珠合一。帝皇书空间得以完满。
  • 赝帝

    赝帝

    杨峰穿越了,他成了人人梦寐以求的皇帝,可这皇帝似乎有点不一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答曰:没种。苟富贵,勿相忘却?秦砖不再,汉瓦我来盖,这是个脱离历史轨迹的时代!
热门推荐
  • 素女谪仙

    素女谪仙

    韩清雅穿越了,车祸。很俗套对不对?好吧反正我是觉的很俗套。“可你家穿越还有赠品阿喂,赠个老公是什么鬼?!好吧,好吧,我承认你的地位,可你不要抄袭我的诗词好不好阿?!”“我可是要成为天皇巨星的女人!”韩清雅接受了这个现实,励志的说着。
  • 画尽江山

    画尽江山

    无人问津的大公主竟一夜之间变成了风光无限的安和公主?这究竟暗示这什么,突如其来的赐婚,那五皇子原来是个痴儿。永和以死相逼妄图退婚,却不料亲生父亲有意将她嫁个痴儿。几经思考,安和从容应嫁,安和究竟打着什么算盘。这五皇子究竟是聪明惊人还是痴傻有余。执手谋划只愿成为这世界的霸主,“我的梦太大,可惜只是女儿身”指点江山的女谋士为何倒在龙椅上头却枕在爱人的臂弯“来世,只愿你是伊人,我毕为你遮尽世间风雨..."让我们携手安和,共同指点江山!
  • 十三月烟雨迷城

    十三月烟雨迷城

    以天地万物为棋,众生为子,一个亿万年的布局。生命始终是物竞天择弱肉强食,还是一场巧夺天工的阴谋。随着一个又一个谜底的揭晓,一个惊天大局露出冰山一角,天地悸动,万物悲鸣,应局破局之间,宿命如影随形……ps:本故事框架较大,三十章以后渐热,请耐心看下去,保证不会失望。
  • 梦神门徒在都市

    梦神门徒在都市

    当罗子良发现自己可以进入到别人的梦里,看到对方之前的所作所为,甚至留下自己的印记时,他明白,自己的人生将要改变了,因为他掌握了泡妞和作弊的金手指。观梦、入梦,都是初级阶段,能改梦、造梦才是上乘。
  • 绯色璃瞳:美女请你别乱跑

    绯色璃瞳:美女请你别乱跑

    喜欢这本书就加入收藏吧!也可以加我QQ2629779840~
  • 四季养生汤

    四季养生汤

    本系列图书汇集了上千款美味易做的家常菜肴,能极大地丰富您家的餐桌。“新口味”是本书的最大看点,就是利用同一种食材,运用不同的烹饪方法;或用同样的烹饪方法,换以不同的食材烹制出新的菜肴。教您举一反三,变化创造出更多、更可口的菜肴。
  • 十二颗星之使者

    十二颗星之使者

    因婚约而从宇宙中的神秘国度逃到一个叫地球的星球、被国王派来逮捕公主的十二颗星之使者、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他们、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命运、看似相对的他们、其实心中早以萌发爱情的嫩芽、身份的悬殊,命运的不同,世人的阻挠,他们该如何抉择、是反抗、还是顺从、他们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 阿房一曲终成殇

    阿房一曲终成殇

    命犯美煞,注定此生不同,但与他的相遇不过是一个错误,却因此终生与他纠缠,牵绊,奈何她却不能陪他到最后。。。那一座阿房殿,还未建成,最终却变成了他永远的执念。。。
  • 打黑2

    打黑2

    黑恶势力愈发猖獗。恶性案件频发。东州高层忧虑深重,以佟昌兴为 代表的“打黑”派决计出重拳,对黑恶势力以致命打击。无奈高层意见不 一,华喜功、钱谦等人从中作梗,打黑一时陷入两难之中。眼见着皮天磊 一天天做大,张朋担心自己东州老大的地位不保,遂暗中用力,想对皮天 磊施压。地产商黄蒲公被皮天磊操纵,从张朋“放水”公司套得上……
  • 绯恋情殇

    绯恋情殇

    高傲如她,不甘沦为废物。再世为人,嗜血成性。清冷如他,不染俗世,却背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仇恨。一朝痴情,她,以他为主。一朝情断,他,血溅于纱。“多年以来,我对你的情,却是换来了你,亲手予我一死吗?”“你要杀我?你可别忘了,我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还不都是因为你!”人世间,唯有一“情”字了得。任谁也难以相信,曾经风华绝代的神族宫主,竟愿屈尊于一个人类。不错,她不是魔,她是被神族背弃的,诅咒的神女。他不会独活吧,是他,亲手终结了痴情人的性命呢。我的目光找寻着,看见一块石碑伫立在沙土之中。“原来真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呵。”“真的只有一世的交错?被覆上怨念的亡灵么,可没有那么容易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