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电影《地雷战》中玉兰的原型孙玉敏
影片里有这样一个精彩镜头:赵虎要和玉兰姑娘借根头发,玉兰不解何意,坚决不肯。趁她转身的工夫,赵虎机灵地从她头上拽下一根来,飞快地跑掉了。回去制成了“发丝雷”,专门用来对付鬼子的探雷器。玉兰明白赵虎的用意后,毫不吝惜地把两根乌黑油亮的大辫子剪下,送给赵虎。这个镜头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把青年人活泼可爱的特点传神地表现出来了,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我问赵守福:“真有那么个玉兰吗?”“她就是孙玉敏哪!全国著名的女民兵英雄。现在她也离休了,住在海阳县城!”
在县委宣传部干事陈安生的陪同下,我走进了县委老干部楼,走进孙玉敏的家。
出来开门的正是孙玉敏老人,说明来意后,她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屋里。
老人今年68岁,黑黑的瘦瘦的,个子也不高,但看去却很结实,精神也十分的矍铄。
“电影里的故事都是艺术加工改造的,你这当记者的比我明白。其实,当年一开始打鬼子的时候,我并不认识赵守福、于化虎他们。我们不是一个村的,他们在赵疃,我在小滩。后来经常在一起开会,特别是搞民兵联防屯,我们才认识了,我那时是小孩子,才13岁!”
老太太说话干净利落,没有一句废话。
“您那么小,为什么也参加了抗日,而且又表现得那么勇敢呢?”
“这问题在今天是问题,在那时不算什么问题。儿童团员多的是!为什么?那还用问吗?我们是穷人家的孩子,生活逼迫,鬼子没来的时候就够难的,鬼子一来就更没了活路!不勇敢不行啊,鬼子逼我们勇敢,不勇敢就得死,谁愿意死呀?谁都愿意活。怎样才能活呢?那就是要斗争,斗争才能活!”
沉默了一会儿,老人点起一支烟,讲起她当年的斗争生活。这位被称为“烽台山下的女英雄”的玉兰姑娘,在历史上确有一番叱咤风云的传奇经历。
在赵守福、于化虎他们生活战斗的文山西部不远的地方,有座山叫烽台山,也属于文山区。烽台山下有一个小滩村,孙玉敏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
她家里很贫穷,从小没过过一天好日子,鬼子来了日子更艰难。孙玉敏看到哥哥参加了民兵,她也要去,可她当时只有13岁,不但家里父母不同意,就是人家民兵队长也坚决不要她。跟队长磨,队长不理她,跟哥哥闹,哥哥也常常是哄她两句而已。
孙玉敏天生机灵聪明,“民兵队不要我,我要民兵队!我给他们偷偷做事!等我做出成绩来,再找他们!”
1943年夏,日寇的力量逐渐向胶东南面沿海一带集中,企图控制这里的港口,与驻青岛的总部串连起来。这样,文山区就成了敌我的必争之地,小滩村也成了同盘踞在行村里的日伪军进行斗争的堡垒。
一天傍晚,由庶村来了5个武工队员,领队是大老迟,他们直奔地下党员老会长孙早夕的家门前,为他们站岗放哨、观察动静。
夜色渐渐淡去,屋内的灯仍然亮着,看来会还没有开完。孙玉敏一点困意也没有,专心致志地盯着村口。就在这时,她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大队的鬼子向村子悄悄靠了过来。“不好!”她在心里这样叫了一声,就向老会长孙早夕家飞跑过去,半路上,正遇上前来报信的民兵,两人一齐推开老会长的家门。里面的民兵干部和武工队员们刚开完研究配合主力保卫麦收,粉碎敌人“扫荡”的会议,正要起身往回走,孙玉敏他们就闯进来了。
大老迟、孙早夕还没等听完孙玉敏汇报,村头就响起了枪声。敌人已经包围了小滩村。
“敌人已到门口,打,不行!突围,也不行!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立即隐藏到群众里边,见机行事!”两位领导这样果断地做出决定,于是武工队员迅速混到老百姓家。
敌人先是挨家挨户地搜索,搅得全村鸡飞狗跳乌烟瘴气,却一无所获。他们不死心,就又把全村子的人都赶到村里的场院上,凶神恶煞似的鬼子站满了场院的四周,他们端着枪瞪着眼,恨不得一下子就把武工队员从人群里抠出来。鬼子小队长转动着一双刀子眼,阴森森地盯着每一个人的脸,妄想在人们的表情上看出破绽。“村里的八路的有,皇军的知道!”人们沉默着,不买他的帐,一计不成,小队长又抛出一计:“谁的说出来,皇军赏的,大大的!”回答他的,仍是一片沉默。
仁慈的假面具终于戴不住了,这家伙火冒三丈,命令鬼子们向人群施放毒瓦斯。一时间,整个场院弥漫的都是毒气,有人被呛得涕泪交流,有人的鼻子流出了血。鬼子小队长戴着防毒面罩声嘶力竭地逼问人们:“说不说,武工队的下落?”依旧没有人理他。这小子气得脸色发青,浑身发抖。突然,他用手一指,鬼子群里跳出两个小鬼子直奔一个小伙子而去,狗爪子一伸就抓住这个青年,硬说他就是武工队员。他们把小伙子绑在一棵老槐树上,用皮鞭轮番抽打,那个小伙子顿时被打得皮开肉绽,但他咬着牙硬是不肯吐出一个字。
人群骚动了,“不许打人!”“不许打人!”人们怒吼着,纷纷向敌人拥去。敌人有些慌乱,夹杂在人群当中的大老迟,趁机迅速写了个小纸条,交给了老会长。孙玉敏眼尖,一下子看到了老迟叔的这个动作。她忙从老会长手里抓到纸条,就势踩到脚下,在周围群众的掩护下,又敏捷地把那个纸条藏进了鞋里。老会长见了,信任地点点头,悄悄地对她说:“送到庶村去,交给区武委会邹主任,越快越好,路上一定要小心。”孙玉敏举起了小拳头,意思是说,放心吧,我一定能送到。孙玉敏挤到人群后面,又趁鬼子慌乱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挤出了人群,避入了墙角,又迅速闪进一条小胡同。走了几步,发现地上正好有一个篮子、一把铲子,这是刚才鬼子抄家时扔出来的。孙玉敏捡起来,装做挖野菜的样子,镇定地向村北走去。
她心里急,脚又不敢走得太快,怕引起敌人哨兵的怀疑。就是这样小心,到村口哪儿,鬼子哨兵还是拦住了她。“你的,小孩哪里去?”那家伙把枪一横,厉声喝道:“上山挖山野菜吃呗!”孙玉敏白了他一眼,继续往前走。“不准,统统到那边的集合!”“皇军嫌俺小,没让俺去!”孙玉敏说罢,又指着东北角一座孤零零的房子说:“不让俺挖菜那俺回家啦!”那鬼子哨兵又仔细打量了她一阵,见她实在太小了,不像是武工队,就收起了枪,放她过去了。
她骗过岗哨,径直朝那座房子走去。开始的时候,哨兵还盯着她,后来,哨兵扭过头去了。孙玉敏回头一看哨兵不理她了,就急忙跳进通向北山的一道深沟,飞步向庶村跑去。
驻守在庶村的区武委会邹主任,刚才听到了小滩方面传来的枪声,断定大老迟他们出了事。于是,他顾不得吃早饭,带上两个武工队员,顺着山路向小滩方向走来,突然,在他们的面前跑来一个小姑娘,由远而近,衣服都被树枝剐破了,胳膊上、腿上、手上、脚上都出了血。浑身上下湿漉漉的,满脸都是汗。“邹主任,我是小滩孙家的玉敏,我鞋里有情报!”刚说完,就昏了过去。邹主任随手接过鞋,撕开鞋口,取出情报,派人把玉敏送到群众家休息,然后迅速集合区中队和联防民兵,浩浩荡荡直奔小滩。
一场激战之后,鬼子大部分被歼灭,剩下几个一瘸一拐地溜回据点,乡亲们和武工队员们得救了。孙玉敏回到小滩村,乡亲们都把她围起来,都说她有出息,像个小八路。他哥哥走了过来,拍拍她说:“我妹妹长大了!”孙玉敏没理他,转身去找老会长,孙早夕连忙说:“厉害丫头,告诉你,区里给你记功了!”“不稀罕!”“那你要什么?”“我要当民兵!”“好吧,我准你。”
孙玉敏正式参加了民兵队,而且还被选为“青妇队”队长。
孙玉敏的理想实现了,她高兴极了!她经常向老民兵请教射击、投弹、埋地雷等战术技术知识,起早贪黑地搞自我训练,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十般武艺都掌握熟练了,好立即去杀鬼子。由于她的勤学苦练,没多久,她的军事技术水平就超过了其他民兵。在东海军分区举行的射击考核中,她被评为全区第一名射手。在一次战斗之后,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时,孙玉敏已经16岁了,别看她身体瘦弱,貌不惊人,可打起仗来,她却是一个“机灵鬼”。她常说:“要想多杀敌,没有点子可不行!”她见日军经常通过小滩村东的石板桥到外地去“扫荡”,就和姐妹们动脑筋在石板桥上做出一篇奇妙的文章来。她们把原来的石板桥加以改造,使每个桥石间的距离加宽许多,走起来十分费力。然后再把地雷埋在桥头上。一天,一大队日军到桥边,前面的敌人拖拖沓沓走得很慢,后面的拥挤在一起,“叽哩哇啦”乱嚷嚷。孙玉敏抓住这个机会,一个眼神递过去,那边的民兵猛地拉动雷弦,只见火光一闪,9个鬼子当时就趴在地上。她的胆子非常大,往往令许多男民兵折服,也经常只身到五六里外的村庄去送情报,去搞侦察。她有个舅舅叫张贤斌,不知什么时候跑到据点里当起汉奸来。孙玉敏听说后,气得直掉眼泪。哭完后,她一个人深入虎穴,连哭带骂,硬是把舅舅给瓦解了出来。
她的这些事迹,曾传诵一时。孙玉敏和赵守福、于化虎并列为胶东三大抗日英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