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1200000028

第28章 窘困的团练大臣(9)

史册所载,战事以人多而为害者,不可胜数。近日如抚州万余人卒致败溃,次青本营不足以为根株,为梁柱也;瑞州万余人卒收成功,峙衡一营足以为根株,为梁柱也。弟对众营立论,虽不必过于轩轾,而心中不可无一定之权衡。

来书言弁目太少,此系极要关键。吾廿二日荐曾纪仁赴吉充什长,已收用否?兹冯十五往吉,若收置厨下,亦能耐辛苦。

凡将才有四大端: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识(峙有胆,迪、厚有胆识),四曰营务整齐。吾所见诸将,于三者略得梗概,至于善觇敌情,则绝无其人。古之觇敌者,不特知贼首之性情伎俩,而并知某贼与某贼不和,某贼与伪主不协,今则不见此等好手矣。贤弟当于此四大端下工夫,而即以此四大端察同僚及麾下之人才。第一、第二端,不可求之于弁目散勇中;第三、第四端,则末弁中亦未始无材也。

家中大小平安。葛亦山先生回家六日未来,闻其弟喉痛,或未愈耳。科一、科四、科六皆在馆。甲五课之点读,尚属安静,弟可放心。尧阶于廿二来,廿八可归。洪、夏所争之地,余意欲买之。以东阳叔祖极称其好,不知可得否。

胡润之中丞奏请余率水师东下,廿七日送寄谕来家,兹抄寄弟营一阅。余俟续布。弟初九日所发之信由省城转达者,亦廿七始到也。顺问近好。

亦山不在此,命科四等写一禀安帖。

兄国藩手草

咸丰七年十月廿七日夜(第六号)

【译文】

沅甫九弟左右:

廿三日晚上彭一回来,接到弟十五日写的信,一切都已知道。

吉安部队现在的气势很旺盛。军营虽然以人多为好,但有时也会因为人多而成为拖累。凡是军中士气,应该凝聚而不该离散,应该担心危机而不该贪图欢娱。人多了就会贪图欢娱,从而使士气渐渐离散。营垒虽多但可依靠的只有一两个,人数虽然众多但可依靠的也只有一两个。就好像树木那样,根好干好而后枝叶才能有依托;就好像房屋那样,柱好梁好然后椽子瓦片才有所依附。现在吉安各营,以我的意思来推断,自然应当把吉安中营及湘军旧部胡、朱等营为根为干、为柱为梁。另外,比如长和营、湘后营、三宝营,虽然从来号称劲旅,也不能不放到枝叶椽瓦之类中去。遇到弱小的敌人,凭着枝叶的茂盛、椽瓦的精美完全可以解决问题;遇到了强大的敌人,就得完全靠根干种得稳定、柱梁立得坚固,绝不能只靠人数的众多、气势的旺盛。假若根干不稳定、柱梁不坚固,那么一根树枝折断了众叶就会随风飘零,一片瓦坠落而众椽就会随着散架。战败了如同山崩,溃退如同河堤决了口,人多了反而会成为累赘。

史书上所记载的战争故事,因为人多而成为祸害的例子不可胜数。近段时间比如抚州一万多人最后导致败绩,次青本营不能完全成为根干和柱梁;瑞州一万多人最后成功,是峙衡一营完全能成为根干和梁柱。弟面对众多将领谈论时虽然用不着分高下,但心中不能没有一定的权衡。

来信说带兵的下级军官人数太少,这是极其重要的关键问题。我廿二日推荐曾纪仁到吉安当什长,弟收用了吗?现在冯十五前往吉安,如果收下安置在厨房,他也能够吃苦耐劳。

凡是将领都有四大才能:一是知人善任;二是善于窥测敌情;三是临阵时有胆量有见识(峙衡有胆量,迪庵、厚庵有胆有识);四是营中军务整齐。我所见过的许多将领,对三样仅稍稍能懂得大概,至于善于观测敌情,则绝对没有这种人。古代善于观测敌情的人,不光知道贼寇首领的性情、手段,而且也知道某个贼与某个贼不和、某贼和伪君主不和,现在则已经看不到这样的好手了。贤弟应该在这四个大方面下工夫,而且就用这四方面的能力来观察同僚和手下的人才。第一项、第二项不能从下级军官和士兵中去寻找,第三项、第四项则是最低级的军官中也不一定没有这样的人才。

家里大人小孩平安。葛亦山老师回家六天了还没有来,听说是他弟弟的喉咙疼,也许还没有痊愈。科一、科四、科六都在学馆念书。甲五功课之中的点读还算可以,弟可以放心。尧阶廿二日来这里,廿八日可以回去。洪、夏所争的地产,我想要买下它。因为东阳叔祖竭力称赞它好,不知能不能得到。胡润之中丞奏请让我率领水军向东而下,廿七日送寄谕旨来到我家。现抄录寄到弟营中请弟一阅,余俟续布。弟在九日所发的信经过省城转达的,也是廿七日才到的。顺问近好。

亦山不在这里,我叫科四等人写一封报平安的信。

兄国藩手草

咸丰七年十月廿七日(1857年12月12日)夜(第六号)

【精华点评】

曾国藩认为,战争之成败在人而不在器,军队之强弱在气而不在形。自出山以来,尤其在担任两江总督之后,曾国藩每到一地即布告远近,深入寻访,延揽当地人才。东征之始,发布檄文,内有一段关于求才的文字称:“倘有血性男子,号召义旅助我征剿者,本部堂引为心腹,酌给口粮;倘有抱道君子,痛天主教之横行中原,赫然愤怒以卫吾道者,本部堂礼之幕府,待以宾师。”对人才的渴求可见一斑。在用才方面,曾国藩有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广收慎用。凡是有一技之长来投奔曾国藩的,他都会收下。但在使用上很慎重,曾国藩说:为了今后不轻易罢免一个人,我不轻信、不轻易疏远,也不轻易重用一个人。二是因量器使。曾国藩认为人才的价值就是使用得当,世界上不要怕没有人才,而要担忧怎样使用人才。三是爱惜异才。对于不可多得的异才,用人者要有特别的爱惜之心。四是笼络亲信。历代的官吏都会做这样的事,曾国藩也不例外。曾国藩认为“识人”外,还要培养人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宏奖。大家觉得对下属严厉才能使他们成才,但曾国藩认为人才是靠表扬出来的。他曾经对部下一再讲过:要注意工作方法,就是对部下做得好的,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扬他;做得不好的,要单独叫到办公室去批评,即“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

【经典格言】

凡将才有四大端: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识(峙有胆,迪、厚有胆识),四曰营务整齐。

诸事皆不顺手,只得委曲求全

(1854年5月16日与诸弟书)

【家书】

澄、温、植、洪老弟左右:

十七、十九接父大人十三、十五手谕及澄弟两函,具悉一切。兹分列各条于后,祈诸弟禀知父大人,兼禀叔父大人:

(一)水勇自廿四五日成章诏营内逃去百余人,胡维峰营内逃去数十人。廿七日何南青营内逃去一哨,将战船炮位弃之东阳港,尽抢船中之钱米帆布等件以行。廿八日各营逃至三四百人之多。不待初二靖港战败,而后有此一溃也。其在湘潭打胜仗之五营,亦但知抢分贼赃,全不回省,即行逃回县城。甚至将战船送入湘潭河内,各勇登岸逃归,听战船飘流河中,丢失货物。彭雪琴发功牌与水手,水手见忽有顶戴,遂自言并册上姓名全是假的,应募之时乱捏姓名,以备将来稍不整齐,不能执册以相索云云。鄙意欲预为逃走之地,先设捏名之计,湘勇之丧心昧良,已可概见。若将已散者复行招回,则断难得力。衡永之水勇不过五月可到,亦不甚迟迟也。

(二)广东水师总兵陈大人带广东兵一百,洋炮一百,已于四月初六日到郴,月内可到省。广西水勇亦五月可到。衡州造新船,省城整旧船,皆五月可齐,不至延到七月始行也。

(三)澄弟自到省帮办以来,千辛万苦,巨细必亲,在衡数月,尤为竭力尽心,衡郡诸绅佩服,以为从来所未有。昨日有郑桂森上条陈,言见澄侯先生在湘阴时景象,渠在船上,不觉感激泣下云云。澄弟之才力诚心,实为人所难学。惟近日公道不明,外间悠悠之口,亦有好造谣言讥澄弟之短者。而澄弟见我诸事不顺,为人欺侮,愈加愤激,肝火上炎,不免时时恼怒,盛气向人。人但见澄弟之盛气,而不知实有激之逼之使然者也。人以盛气凌物诮澄,澄以盛气伤肝致病。余恐其因抑郁而成内伤,又恐其因盛气而招怨声,故澄归之后,即听其在家养息,不催其仍来营中。盖亦见家中之事,非澄不能提新宅之纲;乡间之事,非澄不能代大人之劳也。并天纤介有不足于澄弟之处,澄弟当深知之,必须向大人膝下详禀之。

(四)王璞山之骄蹇致败,贻误大局,凡有识者皆知之。昨在家招数百乡勇,在石潭杀残贼三十人,遂报假胜仗,言杀贼数百人,余深恶之。余与中丞、提军三人会衔具奏一折,系左季高所作,余先本将折稿看过。后渠又添出几段,竟将璞山之假胜仗添入。发折后始送稿来画,已无可如何,只得隐忍画之。朱石樵在岳州战败逃回,在宁乡战败,逃奔数次。昨到省城,仍令其署宝庆府事,已于十八日去上任矣。是非之颠倒如此。余在省日日恼郁,诸事皆不顺手,只得委曲徐图。昨当面将朱石樵责备,渠亦无辞以对,然官场中多不以我为然。将来事无一成,孤负皇上委任之意,惟有自愧自恨而已,岂能怨人乎?怨人又岂有益乎?大抵世之乱也,必先由于是非不明,白黑不分。诸弟必欲一一强为区别,则愈求分明,愈致混淆,必将呕气到底。愿诸弟学为和平,学为湖涂。璞山之事,从今以后,不特不可出诸口,而且不可存诸心。

(五)我廿四都之长夫不耐劳苦,好穿长衣鞋袜,不敢远行,时刻思归。余拟在此另雇长夫,其本境长夫,止留三四人在此,以便送信归家。

(六)率五病故,我绝不知信息,季弟何以并不告我?前澄弟信中有半句,我始骇然。昨葛十一来,乃实知之。刻下已搬柩还乡否?若尚在省,急需写信来,我当设法送归也。其如何病,如何殁,季弟当详告我。

以上数条,望诸弟细心体贴。缕禀堂上大人为要。

咸丰四年四月廿日午刻,国藩字

【译文】

澄、温、植、洪老弟左右:

十七日、十九****接到了父亲大人十三日、十五日写的亲笔信和澄弟的两封信,一切都已经知道了。现在分别予以回答,各位兄弟禀告父亲大人,禀告叔父大人:

(一)水兵自廿四五日从成章诏营中逃走了一百多人,从胡维峰营中逃跑几十个人。廿七日,何南青营中逃跑了一名哨官。逃跑的时候,他把战船炮位丢弃在东阳港,把船上的钱、米、帆布等东西抢得一干二净。廿八日,各营逃跑的人数达到了三四百之多。没想到初二在靖港战败之后,接着又发生了一次这样的溃逃。在湘潭打胜仗的五营,也只知道抢分贼匪的赃物,全部都不回省城,就自行逃回县城,甚至把战船送到了湘潭河内,各个士兵一上岸就各自逃回去了,听任战船在河中漂流、丢失物品。彭雪琴发放功劳牌给水手,水手看见忽然来了有顶戴的奖赏,就主动说名册上的姓名全是假的,应募的时候胡乱编造的姓名,防备将来稍有不守纪律时,上级无法按照名册查找到他,等等。我认为他们逃走的时候全部是预先做好准备而设下假造姓名的计策。湘兵丧尽良心,由此可见一斑。如果把已经逃跑的人再度招回去,那也绝不可能尽力打仗。衡永的水兵不出五月份就能到达,也不算是太迟。

(二)广东水军总兵陈大人带领一百广东兵、一百门洋炮,已经在四月初六日到达郴州,本月内能够到达省城。广西水兵在五月内也能够到达。衡州造的新船、省城修理的旧船都可以在五月内集齐,不至于延长到七月才能出兵。

(三)澄弟自从到省城帮办以来,千辛万苦,不管事情大小都亲笔办理,在衡阳的几个月更是尽心竭力。衡郡的各位绅士都很敬佩,认为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昨天有个叫郑桂森的人上陈条说看到澄侯先生在湘阴时的景象,他在船上看着,觉得感动异常,等等。澄弟的才能是诚心,这是他人难以学到的。只是这个时期公理不明,外面的舆论繁杂,又有爱造谣的人讥讽澄弟的缺点。但是澄弟看到我这么多事情不顺利,被人欺侮,更加气愤,肝火上升,免不了经常恼怒,盛气凌人。别人看见澄弟盛气凌人的样子,又不知道其中确实有刺激他迫使他这样的缘由,就说澄弟的不是,澄弟又因为气盛伤了肝生了病。我担心他因为性情抑郁而造成内伤,又担心他因为盛气凌人招来怨言。所以澄弟回家以后,就让他在家休养,不要催促他来营中,也因为家里的事情,除了澄弟,没人能肩负起整顿新宅子里的任务;乡间事务,除了澄弟,没人能替代父亲大人来处理。我并没有丝毫对澄弟的不满意,澄弟应该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必须向父亲大人膝下详细禀明情况。

(四)王璞山因为骄纵导致了失败,贻误了战机。凡是有识之士都知道这件事。他先前在家招了几百名乡勇,在石潭杀掉了三十名残余的贼匪,就假报打了胜仗,说杀死了贼匪几百人,我对此非常厌恶。我和中丞、提军三个人联名上了一道奏折,是左季高执笔。我先前看了折子初稿,后来他又添了几段,竟然把璞山的假胜仗添进去了。奏折发出以后,才送稿子让我圈阅,我已经是无可奈何了,只好昧着心看了。朱石翘在岳州战败退了回来,在宁乡也战败了,逃跑了好几次。昨天我到省城,仍然命令他处理宝庆府事,已经在十八日上任去了。是非颠倒就像这样。我在省城天天烦恼、郁闷,什么事都不顺手,只得委曲求全,再作打算。昨天,我当面责备朱石翘,他无言以对。但是官场中多少人对我不以为然。将来一事无成,辜负了皇上的委任,只有惭愧悔恨的份了,这难道能怨得了别人?埋怨别人难道又有什么用吗?大概世道混乱,这都是因为是非不明,黑白不分。各位弟弟如果要这样强作区别,那么越想分明,越觉得混淆,肯定会怄气到底。但愿各位弟弟学会心平气和,学会糊涂一点。璞山的事,从今往后不但不能提,而且不要再记在心上了。

(五)我的二十四名长夫都吃不了苦,喜欢穿长衣鞋袜,不敢走远路,时时都打算回去。我打算在这里另外雇长夫。本县长夫只留三四人在这里,以便送信回家。

(六)率五病故了,我不知道消息。季弟为什么不告诉我?先前澄弟信中有半句话提到,我还觉得奇怪,昨天葛十一来,才确切知道这件事。目前是否已经把灵柩迁回故乡?如果还在省城,马上写信来,我会设法送他回去。他怎么得的病?怎么去世的?季弟应当详细告诉我知道。

以上的几条,希望各位兄弟细心体贴,分别禀明堂上大人。

咸丰四年四月二十日(1854年5月16日)午刻,国藩字

【精华点评】

孔子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在生活中,人们难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碰到和自己作对的人。出现这种情况,有的人主张宁折不弯,坚持自己的原则;有的人主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厚黑学则反对这种做法,认为为了一时的利益得失去和人对抗争斗,很可能会使自己陷入被动,碰得头破血流,最终得不偿失。百忍成金,百炼成钢,委曲求全,忍辱方能负重,忍常人所不能之忍,方能办大事。忍让是一个成功者所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只有处变不惊,才能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忍让是一种能力,是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行人所不能行,是成人所不能成之事的首要条件,是一种积蓄力量、待机而发的战略战术,在行事中遇到受气之事时,不妨先忍耐一下,切莫凭自己一时的意气用事。

同类推荐
  • 从秦皇到汉武

    从秦皇到汉武

    本书以《史记》为蓝本,通过小说的笔法,以通俗幽默的语言,带读者重新领略这两大强者的风采。
  • 比尔盖茨传

    比尔盖茨传

    本书是根据众多有关比尔·盖茨的传记资料编纂而成。比尔·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与两个姐姐一起在西雅图长大。他们的父亲,是西雅图的律师。盖茨的母亲是学校教师,华盛顿大学的董事。盖茨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了在计算机方面的天才,并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将这一天才充分地发挥出来。他曾就读于在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的湖滨中学。在那里,他发现了他在软件方面的兴趣并且在13岁时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1973年, 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在那里和现在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结成了终生朋友。在哈佛的时候,
  • 大英雄郑成功

    大英雄郑成功

    反清复明的壮志豪情,一波三折的情人之恋,空前壮观的台海大战……中央电视台将于近期播出同名电视剧,本小说给广大读者述说郑成功颇具传奇的真实人生,奏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 漫画人生  幽默大师——方成传

    漫画人生 幽默大师——方成传

    他是享誉海内外的漫画泰斗,也是新中国举办个人漫画展的第一人,其代表作《武大郎开店》已成为漫画史上的里程碑。他潜心钻研幽默三十年,成为中国系统研究幽默的第一人,其研究幽默的深度与广度,全世界至今无人企及。 他一生经历丰富,历经苦难,但他却把坎坷的一生变成了幽默的、艺术的一生。他就是幽默大师方成。本书主要讲述了方成的漫画人生。《方成传(漫画人生幽默大师)》由张维著。方成,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漫画家之一,与漫画家华君武、丁聪被并称为中国“漫画界三老”。这位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新闻漫画的泰斗,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漫画作品,于1980年在北京美术馆举办漫画展,成为新中国举办个人漫画展的第一人。他在水墨漫画的创作上做出了有力的探索,他的作品如一面时代的镜子,亦如一把社会的解剖刀,直指社会弊端。其代表作《武大郎开店》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位老人的一生,活得很精彩,诚如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栏目采访方成时的开场解说词所言:“一位九旬老人,用画笔影射世间百态,用幽默抚慰春夏秋冬,而他曲折的一生更是20世纪整个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精神矍铄、谈笑风生,一面时代的多棱镜,一把社会的解剖刀,见证、欢笑与淡定。”《方成传(漫画人生幽默大师)》主要讲述了方成的漫画人生。《方成传(漫画人生幽默大师)》由张维著。
  • 袁崇焕传

    袁崇焕传

    本书主要写袁崇焕的一生,写他如何打败天命汗努尔哈赤和天聪汗皇太极,又写崇祯帝中反间计、杀袁崇焕而使皇太极成为袁崇焕的克星,本书重点写明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登上历史舞台的最后十年,袁崇焕为辽事而投笔从戎,为辽事施展才华,也为辽事建树功勋,因辽事而召唤仇神,因辽事而惨遭冤杀,也因辽事而垂千古。
热门推荐
  • 爱是守候

    爱是守候

    离婚后的小叶不甘堕落,自行创业,努力将自己打造成新时代的辣妈;两个男人的守候,她该选谁弃谁?爱是守候,也是等待。。。。。。
  • 花都狂神

    花都狂神

    他,一个从小被遗弃的孤儿,受尽苦难与冷落,唯有一块玉佩,证明着他的身世;他,一个独来独往的仙帝,在成就仙帝之时,却遭最信任的兄弟的背叛。前世,今生,两个灵魂融合之后,出现的,会是什么?仙又如何,神又如何?天若阻我,我变战天;神若挡我,我便屠神。风流一世,潇洒万年,站宇宙之巅,天下万物皆为蝼蚁!
  • 慕沐

    慕沐

    慕沐以为自己着辈子再也不会爱了,可当时过境迁再次相遇时,自己的心却没骨气的一下两下的跳动着······慕沐暗暗的告诉自己,不可以着样了,他已经不要自己了。
  • 谜仇涯

    谜仇涯

    付出了再多,也可能换不了他的一份心意。他并非无情,但却用在了非常道上,顺着他的爱人,一步步走向了不归路上。真心人的阻拦无能为力,假意的人却招揽一身。究竟什么才是正,什么才是反。
  • 当代中国经济

    当代中国经济

    本书从中国经济发展、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对外贸易、财政与税收,银行体系、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城市化、工商企业、人口与就业、居民收入与消费、社会保障体系共十六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当代的中国经济。
  • 汉骑雄风

    汉骑雄风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诏顺盛唐者,无困不援!一名最后的骑兵部队的连长,在一次战斗中穿越到了汉武帝时期的边疆;匈奴?杀你侵略者个人仰马翻,骑兵还不如汉军呢,不把你赶到贝加尔湖去;东瀛?李陌可是带着前生的世仇来的,小小毛人部落,灭了没商量;罗马?这个就有点远了,丝绸之路吧,藏富于民才是强国之道;为您展现热血的大汉和汉家精锐骑兵的雄风。
  • 元神界

    元神界

    这是一个远古的大陆,一个被神魔两界都争夺的人,在万年大战将启的时候诞生,元能大陆万年的寿命是否会在大战中毁灭,世界是否会因此改变?无敌的外来者,手握逆天法决,身负毁天之任,引导大陆的战争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一切的神奇都将一一展现。大陆将如何发展,世界是否会返还本源,一切尽在元神界!
  • 凉眸乱世

    凉眸乱世

    她,平民人家的弃女、亲戚眼中的丧门星、邻居嘴里的白痴女、老师同学身边的透明人。他,却追她三生三世不放手,愿为她放弃一切的自尊只求在她身边。如果一天梦魇都成现实,她可否逆天而行,掌握自己的命运.......
  • 炮台东外

    炮台东外

    感谢您的关注,可先读*号章节,再通读全书。
  •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这本书中记了很多,节日、物品、礼节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