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和珅一生的整个过程,其以迂为直,圆融处世,若用在今天经商方面,不过以下几个方面:
(1)算。即身处逆境,面临强敌时要沉着冷静,仔细谋算。绝不可被困难和强敌吓昏头脑,坐以待毙或莽撞蛮干。美国亚默尔肉食加工公司的老板菲力普·亚默尔,一天,他在报上看到墨西哥发生了疑似瘟疫的传染病。他立即想到,若墨西哥发生瘟疫,势必传染到美国肉食供应基地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那时肉食供应肯定紧张。于是他派人到墨西哥调查确认发生瘟疫属实后,立即集中全部资金购买加州和得州的牛肉和生猪,及时运回东部。果然,瘟疫很快蔓延到西部九个州。美政府下令,严禁从这几个州外运食品。一时美国肉类奇缺,价格暴涨。而亚默尔由于老谋深算,反而在大难临头之日,净赚了900万美元。
(2)奇。即出奇兵。化患为利,以弱胜强。商战中化患为利,以弱制强亦同此理。例如,美国太麦克斯公司原是一家生产军用品的小公司,于1950年涉足手表制造业,但是,当时手表市场强手如林,竞争激烈,像太麦克斯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公司要在手表市场上杀出一条生路,确实不易。面临强手,该公司采取渗透定价策略,以大大低于对手产品的价格向市场渗透自己的产品。就这样,该公司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手表制造公司,年销售额达2亿美元,美国市场上每出售2块手表,其中就有一块是太麦克斯牌手表。
(3)专。即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如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原来只是个几十人的校办工厂。但他们看到我国因实行计划生育,多数小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而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健康成长。于是,他们瞄准儿童营养食品这个主攻方向,同浙江医科大学联合开发出娃哈哈儿童营养液,投入市场,很快打开销路,企业迅速发展。由于目标单一明确,力量集中,其产品形成了拳头产品,企业壮大起来。
由此看来,和珅圆融处世之道,在今天具有借鉴意义,方圆之道在今天仍大有市场。方是“内圣”之道,圆是“外圣”之道;方是道理,圆是通达。和珅前半生的成功,与其圆融录通的处世之道可谓息息相关。
5.外交规矩,不卑不亢
在外交场合,一言一行事关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因此应当始终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既不自卑,也不可自傲。晏子巧辩楚王的事例,便是不卑不亢的典型例征。
一次,晏子奉命出使楚国。楚灵王是一个骄横的君主。听说晏子要来楚国,便对臣下说:“晏子虽然个子矮小,但在各诸侯中享有一定的声望。我们要想办法耍弄他一下,以此来显示楚国的威风。”几个好拍马屁的大臣立即向楚灵王献上了几条“妙计”,楚灵王连连称好。
于是,楚国人在国都郢城的东门旁开了一个小洞。当晏子乘车来到这里的时候,一只见大门紧闭,便停下来喊人开门。守门的士兵对晏子说:“大夫从旁边的小门出入绰绰有余,何必走大门呢?”晏子知道楚国人有意刁难地,指着小洞严肃地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现在我出使楚国,难道也要走狗洞吗?”士兵无奈只好打开城门放晏子过去。楚灵王听说后,感慨地说:“我本来想耍弄他,没想到被他耍弄了。”
楚灵王见到晏子后,故作惊讶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怎么派你这样又矮又丑的人当使者呢?”晏子不慌不忙地说;“我们齐国有一个规矩,高大、英俊的人出使强大、正义的国家,矮小、丑陋的人出使弱小、贫穷的国家。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所以齐王就派我来楚国了。”楚灵王讨了个没趣,心里说:“我本想讽刺他,没想到被他讽刺了。”
过了一会儿,有几个武士押着一个犯人从殿前经过,楚灵王故意问道:“这个犯人是哪国人?犯了什么罪?”武士答道:“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楚灵王看了看晏子,笑嘻嘻地问道:“看来齐国人都善于偷盗啊!”晏子知道这是楚灵王搞的把戏,便离开座位,义正辞严地说:“我听说,桔子生在南方,长得又大又甜;生长在北方就又小又酸。为什么呢?因为南方和北方的水土不一样啊!我们齐国人在国内又勤劳又正派,没有一个当小偷的。可是来到了楚国就变成了盗贼,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坏了呢?”这一回,楚灵王领教了晏子高超的论辩技巧,再也不敢出难题了。
和珅之于晏子,在外交方面的技巧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说,和珅不仅是善于理财的能手,也可以说是颇有才干的外交家。
和珅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起就开始兼任理藩院尚书,凭藉着掌握满、汉、蒙古以及藏等多种民族语言,处理过各种各样的民族问题。乾隆帝晚年,可以说他就是皇上的左膀右臂,两人关系非常密切,不管乾隆帝到什么地方,他几乎都陪同前往。御道只有皇上和他的大轿能够通行,其余的文武百官只能走御道旁边的另一条路。他每年都跟随乾隆帝到热河避暑山庄并参加在围场一带举行的木兰秋称。和珅曾先后多次负责接待过朝鲜、英国、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缅甸、琉球(今日本冲绳)和南掌(今老挝)等国的使臣,尤其是全权处理过与朝鲜及美国的外交事务。乾隆帝的许多谕旨都是通过他传达给使者们的。早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八月,他陪同乾隆帝到东北谒祖陵时,就以吏部待郎的身份与朝鲜使臣李溵接触过。据李溵所记:“皇帝乘马执鞭过臣等所坐处,间不过五六步,顾调侍臣日:‘彼是朝鲜使臣乎?’有一衣黄者对日:‘然矣’。衣黄者闻是吏部侍郎和神云。皇帝遽日:‘通官前来’。则衣裳黄侍臣谓通官日:‘使臣何为起对?’皇帝笑日:‘朝鲜礼法’,例如此矣。”从此以后,他常常以皇帝代表身份与各国使臣交谈,问寒问暖,以示关怀。
而当此时,和珅总是采取不卑不亢的态度。施之以仁,敬之以礼,但决不自卑。因此,乾隆也把这种事务交于和珅。每年正月十五日左右,皇帝都要请各国使臣到圆明园山高水长阁前观看烟火、戏剧,并赐馔款待。和珅常常到使臣们坐处,“久立,视所食多少。又问臣等科名职品,故臣等谢以不安之意,即答以此是皇命,非私自来观云”。又如,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帝请各国使臣游览颐和园昆明湖,据朝鲜使臣记载:“皇帝先召安南国王,下旨数转,顾谓臣等日:‘各国使臣并随驾后。’臣等随之,历勤政殿,到昆明池边,朱漆龙舟已泊岸。船上为二层楼,船头建金龙黄旗一双,皇上先御上层,阿桂、和神、福康安、福长安、回回、安南国王及各国使臣登下层。窗外楹内,行船时左右梢工皆唱棹歌。中官因皇旨颁给香茶珍果。和珅承皇旨召臣等进前,指延寿寺北麓日:‘此万寿山也’;指昆明池西岗日:‘此玉泉山也’;指万寿、玉泉之西北峰峦日:‘此香山也’。舟到延寿寺前,皇帝命诸臣下船纵览。”嘉庆三年(1798年)正月十九日,乾隆帝又在圆明园宴请各国使臣。饭后,和珅奉太上皇乾隆帝之命,传达太上皇、皇上向各国国王的问候,接受使臣的行礼,并代表皇帝、太上皇,“各赐酪茶一巡,果盒饼肉之馈”。类似的事例还有许多。总之,每当各国使节来华,负责接待、议事诸事多半由和珅担任,实际上他这个理藩院尚书就起着外交部长的作用。
和珅处理外交不卑不亢的态度,在另一件事上,体现的最为明显。这就是和珅据理拒绝英国访华使团无理要求这件事。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政府第一次正式派使团访华。担任这次访华团正使的是乔治·马戛尔尼勋爵,副使为乔治·斯当东。马夏尔尼是一位很有外交经验的人,长期在英属殖民地印度任职,并曾担任过英国驻俄公使,后来又被英国政府任命为孟加拉总督,但他坚决要求辞掉此职,并迟迟不肯就任。他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在当时是深受英国政府朝野两党赞佩的人物之一。
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最早于14世纪时就已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出现了。16世纪时,西欧的一些国家已进入资本积累时期。17世纪40年代,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中叶,英国又开始了“产业革命”,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尤以纺织业和造船业最为发达,成为当时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因此,英国资产阶级积极要求向外扩张,开拓新的殖民地。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不断扩大产品销路,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早在明朝末年,英国的海盗船和所谓“商人”就试图在广州附近登岸,但始终没有站住脚。清朝前期,英国在东方的势力迅速发展,特别是由于东印度公司的锐意经营,使得英国在东南亚与中国的商业贸易额已超过葡萄牙、荷兰和西班牙等国,跃居第一位。为了进一步扩大英国的对华贸易和探视中国国力的虚实,英国政府决定派遣使团访华。他们曾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派遣卡思卡特为特使访华,但途中因卡思卡特病故而中辍。
中国当时正在采取闭关自守的锁国政策。
早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就决定关闭宁波、漳州和云台山(今连云港市)等几处通商口岸,而只留广州一港与外国商船进行贸易,并且还严格规定了外国商人每年在广州的居留时间、住处与活动范围等,并且规定只有十三行的行商才能与洋人接触,一般百姓不能与洋人往来。这就使英国对华贸易受到了很大限制。
英国政府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华贸易,独占中国这个广阔的商品市场,同时更想与中国政府接触,直接建立外交关系,决定派遣一个庞大的高级使团访华。为了能够得到中方的同意,他们打着为乾隆皇帝祝寿的旗号,携带英王乔治三世致中国皇帝的信件和丰盛的礼品访问中国。马戛尔尼一行共计800多人,分乘英国船’“狮子”号和“印度斯坦”号5艘轮船,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秋从英国朴茨茅斯港启航,于次年秋(1793年8月5日)在天津附近的大沽登陆,受到长芦盐政徽瑞和直隶总督梁肯堂的迎接。然后由徵瑞等人陪同沿运河乘帆船至通州。
处理外交问题,既要有理,又要有利;既要达到己方的目的,又要尊重对方的要求。这些,和珅都做到了。和珅是接待英国使团的主要负责人,他忠实地贯彻了乾隆帝有关如何接待英人的指示。如“至接待远人之道,贵于丰俭适中,不卑不亢’;“不可意存玩忽,亦不可张大其事”;对待英使“务宜留心款待,不可过于优待,转为所轻”。和珅在与英人接触中确实做到了有利、有理、有节,得到了外人的好评。
英国使团到北京后,被安排在城内和西郊宏雅园居住。当时乾隆皇帝正在承德避暑山庄,并决定在那里举行83岁生日的庆典。于是马戛尔尼一行分成两部分,一批人跟随他赶往热河,一批人则留在北京。
马戛尔尼一行把大部分不易搬动的礼品如天文仪器、地球仪、机械以及船只模型等安放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内,而有把一些易于携带的礼品带往热河。
礼品主要有:英吉利国人物、城池图样二箱、丝毛金线毯一箱、大毡毯一箱、马鞍二副、大小枪12杆、红毛剑16把、哆罗呢羽纱杂色毛货30捆、千里镜二个、巧益架一件(约高6尺余,早晚动能长人之精神)。他们于乾隆五十八年七月二十七(1793年9月2日)由北京启程前往热河。路上共走了6天,于八月初三日(9月8日)到达。住在原佟王府(即佟国维宅第)中,曾受到和珅、金简等人的欢迎。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初十日(1793年9月14日),乾隆帝在避暑山庄万树园接见了马戛尔尼。此后,便由和珅与马戛尔尼等人进行了多次会谈,和珅并陪同英国特使游览了避暑山庄的园林和外八庙等风景区。
友谊归友谊,礼节归礼节,遇到关键的原则问题,和珅是当仁不让。尽管马戛尔尼是一个外交老手,轻易不肯暴露自己的意图,但和珅也巧为固施,始终不肯上他的圈套。
马戛尔尼原打算经过协商要求中方同意将舟山群岛中一岛和广州附近划一块地方作为英国人居留地,中方将宁波、舟山和天津等港开放与英人进行贸易,允许英国在北京常驻使节、建立栈房以及英人在中国各地自由传教等,但都被和珅一一回绝。这说明和珅与乾隆帝一样,对英国人保持着高度警惕性。
马戛尔尼一行来华,并没有取得什么积极的效果,因为他们并不了解中国当时还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国家。正如乾隆皇帝所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所以中国对扩大中英两国的贸易并不大感兴趣。加之马戛尔尼一行在谒见乾隆帝的礼仪问题上曾与和珅为首的中国官员发生矛盾,更加深了中国当权者对英国人访华诚意的怀疑。同时在暗地里更加注意防范,采取了必要的防备措施。
对于对方的无理要求,和珅更是坚持原则,绝不轻易妥协。既要保持自尊,又给对方台阶,是和珅的具体做法。事情是这样的:按照清朝的礼仪规制,皇帝接见外国朝员使臣时,外国使臣应行“三跪九叩首”礼,而英国使臣认为他们不是“贡使”,而是‘钦使”,最多只能用“单腿曲一膝,握皇帝陛下之手而亲之”的礼节,否则就是对自己的污辱。因此,在这个问题上,他们耍了不少花招,一会儿态度蛮横,一会儿又表示愿意跟着官吏学习跪拜礼仪,一会儿又装病称不能上朝亲自觐见皇帝……。但当他们谒见了军机大臣和珅后,态度变得“稍为恭顺”。后来又经过双方反复磋商,双方各有让步,亦各有保留。即农历八月初十,在避暑山庄万树园举行了一次礼节性的招待宴会,由乾隆皇帝非正式召见,允许英国正副使臣行英国礼——即单腿跪拜,而农历八月十三日,在澹泊敬诚殿举行乾隆帝万寿盛典之日,英国使臣要行双腿跪拜“三跪九叩首”礼。
为表明我方的严正立场,扬中华国威,和珅还专门拟定了一份礼仪清单——仪单。具体奏折原文如下:臣和珅谨奏:窃照英吉利国贡使到时,是日寅刻,丽正门内陈设卤簿等大驾。王公、大臣、九卿俱穿蟒袍补褂齐集。其应行入座之王公大臣等,各带本人座褥至澹泊敬诚殿铺设毕,仍退出。卯初,请皇帝御龙袍褂升宝座。御前大臣、蒙古额驸、侍卫仍照例在西内西翼侍立。乾清门行走,蒙古王公、侍卫亦照例在殿外分两翼。侍卫内大臣带领豹尾枪长靶刀侍卫亦分两班站立。其随从之王公大臣、九卿、讲官照例于院内站班。臣和珅同礼部堂官率钦天监副索德超(此人为葡萄牙籍传教士,大约在1793后至1810年间在钦天监任职)带领英吉利国正副使臣等恭逢表文,由避暑山庄宫门右边门进呈殿前阶下,向上跪捧恭递。御前大臣幅长安恭接,转呈御览。臣等即令该贡使等向上行三跪九叩头礼,毕。其应入座之王公大臣以次入座,带领该贡使于西边二排之末,领其叩头入座。俟令侍卫照例赐茶,毕。各于本座站立,恭候皇上出殿,升舆。臣等将该贡使领出,于清音阁外边伺候。所有初次应行例尝该国王及贡使各物,预先设立于清音阁前院内。候皇上传旨毕,臣等带领贡使,再行瞻觐。颁赏后,令其向上行谢恩礼毕,再令随班入座。谨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