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9700000018

第18章 释迦牟尼的真骨——法门寺舍利

释迦牟尼生前曾说自己灭度两千年后,佛法衰微。1987年农历四月初八佛诞节,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重现于世,为佛教界一大盛事,此后陕西扶风县的法门寺也成众多战众多佛法信众心中的圣地……

佛指真骨与“一身三影”

据佛教经典记载,古天竺(印度)国阿育王为弘扬佛法,分葬佛祖真身舍利,在世界各地修造了84000座塔,中国建19座,法门寺便是其中之一。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桓帝年间,因为塔下埋葬着珍贵的“佛指舍利”,“因塔置寺,寺因塔著”,法门寺从此香火不断,名扬四海,成为著名的佛教寺院。法门寺在历史上曾多次被毁,多次重修。寺内原有四重木塔一座。明代时,凤翔两次发生地震,法门寺木塔因年久木朽而倒塌,后重修建成十三级砖塔。清顺治十一年六月,因强烈地震,塔体裂缝。1981年8月因阴雨连绵,塔西南部从底到顶轰然坍塌,仅余一半,巍然斜立,一时成为奇观。

考虑到法门寺的历史地位与影响,考古工作人员决定对其进行抢救性清理。他们没想到这次清理,竟然会带来一个巨大的考古发现。1987年2月28日,考古队正式清理塔基。在清理塔基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塔基下的地宫。地宫,顾名思义,就是地下的宫殿。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地宫也用来指在佛塔下面存放佛指舍利的空间。法门寺的地宫从唐代开始封存。4月3日上午,覆盖地宫天井的方形石板被缓缓移开,借着微弱的手电光亮,考古专家们迈入了封闭千余年的地下宫殿。

第一道石门打开后,映入限帘的是地宫的甬道,地宫地面覆盖着一层铜钱,俗称“金钱铺地”。走完甬道,是两通石碑,碑后是一合双局石门。这就是地宫的内门,在法门寺僧师诵经祈祷之后,内门打开了。专家们随即对地宫进行了清理。通过清理,地宫出土了大量唐代文物。它们主要分三类,一类是佛指舍利;一类是迎送舍利而奉献的金银宝器、珠玉、琉璃器、径器及丝织衣物等各类珍贵文物约900件;另有金丝袈裟、武则天绣裙等稀世玲宝。

法门寺文物的出土立即引起了世界级的轰动,因为这次考古发现创造了十多个世界第一。其一,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迎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其二,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其三,地富有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的唐代曼荼罗密宗仪规。其四,13枚玳瑁开元通宝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绝无仅有的玳瑁币。其五,地宫出二二的一整套宫廷茶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其六,双轮十二环大锡杖,长1.96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其七,13件宫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并有碑文证实的秘色瓷器。这种瓷器以前只见于考古典籍,从未发现过实物。其八,700多件丝织品,几乎囊括了唐代所有的丝绸品类和丝织工艺,堪称唐代丝绸的宝库,是唐代丝绸考古的空前大发现。其九,盛装第一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是世界上发现的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其十,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银宝函,上面錾刻金刚界45尊造像曼荼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场。

因此,法门寺地宫考古,被誉为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的又一考古重大发现,也是中外佛教界和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

在上述所有发现中,佛指舍利的发现最为重要,也最激动人心。

1987年5月初,地宫里安奉舍利的函盒已被带到了陕西省扶风县博物馆,接下来是对函盒的开启工作。根据地宫出土的《志文碑》,佛指舍利藏于后室八重宝函中。该碑对宝函的构造有明确的说明。考古学家于是首先开启出土于后室天j+中的八重宝函。这是一个由大小不同的八重金银宝函套合而成的多重宝函。它的最外层是一个长、宽、高各30厘米的檀香木银棱盝顶黑漆宝函。所谓盝顶,就是函盖上棱成斜面的函。再里一层是一个鎏金盛顶四天王宝函,顶面錾两条行龙,首尾相对,四周衬以流云纹;每侧斜面均錾双龙戏珠,四侧立沿各錾两只迦陵频伽鸟,鸟身两侧饰以海石榴花和蔓草;函的四侧面分别刻着佛教中四大天王的图像。

第四重宝函是一个纯金盝顶宝函,重1512克。函体四面立沿上,各錾4只鸿雁。正面为一幅六臂观音图,函身右侧为普贤菩萨坐像,有6只小兔和8尊金刚伴其左右。函左侧是文殊菩萨坐像,坐下一头长毛雄狮。函的后面是帷帽菩萨佛图,头顶是玉女手擎的华盖,四周有几位弟子虔诚地听经。

第三重宝函也是一尊纯金宝函,函身镶满红宝钿、绿宝钿、翡翠、玛瑙、绿松石等各色宝石。函盖顶面和侧面红、绿二色宝石镶嵌成大大小小的莲花。

宛如剥葱,层层叠叠,当重重宝函尽被启开时,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座精致的纯金小塔,高105毫米,塔顶飞檐高翘,流光溢彩,金砖金瓦虽细如真。塔身四壁刻满纹饰,配有四扇小金门。

塔座上有一小银柱,仅11毫米高,银柱托底呈八瓣莲花状,间以三钴纹,柱底还有一墨书小字——“南”。考古学家们揭开四门塔身,露出了塔座银柱上竖立的白色如玉的管状物,因与地宫志文所记述的佛指舍利相符,他们不由得兴奋地喊了起来:“不得了,佛指舍利!”佛指舍利就套在这根小银柱上。第一枚舍利就这样发现了。此时正是佛诞节,农历四月初八,公元1987年5月5日。

根据典籍的记载,佛指舍利应该不只一枚,又根据专家的分析,这枚舍利是玉制舍利,联系这枚舍利套柱下刻的“南”字,专家们预测,真舍利应当在其他函盒中。5月8日,专家们又启开珍藏于地宫汉白玉灵帐中的盝顶铁函。函重29.9公斤,高302厘米,长宽各290厘米。上锁大铁锁,锈迹斑斑。对这只奇异的大铁函,碑义并无只字记载。专家们不敢贸然下手,开启之前,他们特意用X光机下对它进行了侦探,发现内有异物,形态模糊不清。

启开厚厚的函盖。只见铁函内置一木盒,启开木盒,盒内卷着整整九层彩绢,层层花色各异。剥开最后一层彩绢,露出鎏金小银棺。棺身左右两侧棺板上,各雕一位守卫银棺的金刚力士,左执剑、右执斧。整个小银椁置于一座雕花的金棺床上。棺床壶门座形,前后分别有五座月亮门(门形似月),左右两侧是雕花帝帷。第二枚舍利就置于鎏金银棺内。

接着,专家们又开启了地宫后室北壁秘龛内发现的一只锈迹斑斑的铁函,函内是45尊造像盝顶银函。这45尊造像盝顶银函为正方体,长、宽、高各17厘米,函盖、函身雕工极为精致。函身下沿錾刻“奉为皇帝敬造释迦牟尼真身宝函”。造像盝顶银函内援银包角檀香木函,木质尚好,上系银锁、银匙一副。银包角术函内置嵌宝石水晶小棺椁,透明通亮。椁盖上镶嵌着两颗体积硕大的黄色、蓝色的宝石。宝石质地纯正,光彩夺目。椁盖雕刻着观世音菩萨及宝瓶插花,椁身四面皆雕文殊菩萨坐像及莲座、花鸟,异常精美。椁内即壶门座玉棺,长40毫米,前宽23毫米,后宽20毫米,前高24毫米,后高22毫米。玉棺内所藏即第三枚佛骨舍利。佛骨上附有白色颗粒状分泌物,整个佛骨色泽乳黄,有明显裂纹。经专家鉴定这枚佛骨确为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它也是当今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佛骨揭开的瞬间,在场僧人无不顶礼膜拜,焚香祷祝。

第四枚佛指舍利则发现于阿育王塔中。阿育王塔,全称汉白玉浮雕彩绘阿育王塔,塔内盛放银棺一枚、钣金成型,纹饰鎏金。棺盖为半弧形,前宽后窄,前檐探出较多。棺体前高宽,后矮窄。前档板上刻着两位坐佛弟子,两侧壁各錾出两只迦陵频迦神鸟。棺体下有两层台座,上层台座四周錾出一圈仰莲瓣,下层四周镂空成壶门。第四枚佛指舍利就置于鎏金银棺之中。四枚佛指舍利,只有第三枚灵骨微黄,质地似骨,其余一、二、四号三枚,质地均类似白玉,根据地宫《志文碑》,这三枚应该被称为真身佛骨的“影骨”。通过这次考古发掘,人们终于亲眼目睹了佛骨“一身三影”的历史事实。

唐皇的迎奉与韩愈的谏疏

法门寺和供奉佛指舍利的真身宝塔虽建于东汉,但开始之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那时,它也不叫法门寺,而是名为阿育王寺。直到唐代时,才由唐高祖李渊赐其名为法门寺。法门寺也随之迈12了兴盛之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自然不会被尊奉佛教的唐代皇室所忽略。舍利在梵语中就是尸骨的意思,佛祖舍利是指佛祖火化之后留下的固体物质。佛教徒们相信,那些得逍的高僧与大德涅槃之后,真身不会彻底湮灭,而是化成了晶莹透明的舍利。严格地说,法门寺所供奉的并不是佛身舍利,而是佛真身指骨,佛陀于公元前485年涅槃,这枚指骨历时近25个世纪,它的存在是个奇迹。法门寺深为李唐皇室所尊崇,被升格为皇家御用寺院。

在这些帝王的支持、赞助下,唐代的法门寺达到了最大规模.当时被誉为瑰琳宫二十四院的分别是:释迦院、弥陀院、****院、罗汉院、塔会院、祝寿院、净光院、毗卢院、千僧院、十王院、天王院、上生院、三圣院、圆通院、新兴院、修造院、经藏院、成坛院、净土院、妙严院、五会院、北禅院、南禅院、西禅院。唐时的法门寺达到了其繁荣的历史极点。

唐代法门寺最辉煌的还应属于迎送佛骨活动。所谓迎送,就是将地宫中的佛骨请出供养,一段时间后再奉送回地宫保存。从唐贞观年间开始,290年间皇帝或“下发入塔”,或“以身供奉”,八位皇帝每30年迎佛指舍利入长安、洛阳皇宫,朝野供奉,轰动中外。史料记载,仅在唐代,法门寺就举行了7次迎送佛骨的活动,这7次迎送佛骨活动中,有3次特别值得记述。

一次是唐中宗景龙年间,中宗命僧人文纲送佛骨舍利回法门寺地宫,又派法藏等造白石灵帐一铺。为了表示虔诚,中宗和韦皇后等还将头发剪下,并造石匣一枚一同放入塔下以供养。这个收藏头发石匣盖,1987年秋在塔的西南方向地下I米处被发现。石匣上面刻有铭文,记载了唐中宗李显、皇后韦氏,中宗第四予温王李重茂,韦后所生长宁、安乐公主,及韦后之妹郕国、崇国二夫人,为以身供养,不惜剪下头发供养佛祖真身的事实。

再一次是第六次迎佛骨,这次活动引发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历史故事。时值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宪宗为迎佛骨,劳民费财,以致百姓弃业,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冒死上进《谏迎佛骨表》,指出“事佛求福,乃更得祸”,如果再不加以制止,必然“伤风败俗,传笑四方”。宪宗看罢大怒,传令斩杀韩愈,幸亏他在两年前随宰相斐度在平定叛镇吴元济的“淮西战役”中有功,宰相裴度等人出面求情,宪宗这才怒气平消,将他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深受打击的韩愈,不得不前往偏远的潮州赴任,他的郁结心情可想而知。当他走到陕西蓝田县蓝关时,被风雪所阻,恰逢侄孙韩湘,压抑、苦闷、不解的诗人将自己所有的愤懑不平化成了一首传诵千载的名诗——《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朝奏夕贬,由九重天坠落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君王之心可谓难测,韩愈之忠可谓诚恳!

唐朝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迎送佛骨虽称不上奢华,却最有纪念意义。唐末,12岁的唐僖宗刚刚即位,立即下诏送佛骨回法门寺地宫。僖宗成通十四年十二月诏送佛指舍利还法门寺时,由京城到寺院的几百里路上,车马昼夜不断,彩棚夹道。京城的男女老少,争先恐后前来为佛祖真身送别。他们彼此执手相叹道:“三十年一次迎真身,不知道何时夫复见!”许多人则跪拜于佛指舍利前,痛哭流涕,久久不愿起来。大家似乎已经预感到大唐绵延两百多年的迎佛之举将要落下帷幕,刮了两百余年的佛骨旋风也将从此风息浪止,销声匿迹。

唐僖宗这次送佛骨礼仪创造了佛教史上的另一个奇迹。僖宗将佛骨及京城迎奉时帝后王公等人所赐的金银器、琉璃器、秘色瓷、丝织物、法器、宝函等一并送入地宫供养佛指舍利,并在唐密大阿闯黎惠果等高僧的指导下,用这些珍宝在法门寺地宫中完成了大唐密宗佛舍利供养曼荼罗世界,随后封闭了地宫。这是法门寺佛指舍利在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次现世。

法门寺谜团的揭开重又激起了人们研究、观摩的极大兴趣。对法门寺文物所负载的文明的发现和研究,已经促成了一门新的学说——法门学。

这次发现也翻开了法门寺发展的******,由政府拨款重建新法门寺宝塔,于1988年lOft1日举行了隆重的开放仪式,法门寺从此成了世界陛的旅游胜地和朝拜中心。

这几年来,佛指舍利也作为和平和友谊的使者频频出访泰国、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尤其是20024},台湾的四大佛教山头和九大门派共同邀请佛指舍利赴台巡展活动,意义深远。在一共37天的巡展当中,共有超过400万台湾人士朝拜了佛指舍利。在佛指舍利面前,纯洁的信仰已经超越了政冶、族群的概念,佛家广大慈悲的心怀再次将同根同源、法乳一脉的两岸人民连接一起。

同类推荐
  • 上海滩·1843

    上海滩·1843

    上海,在1843年之前,只是中国众多小县城中默默无名的一个。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人用船坚炮利将它轰成了一座贯通东西的新兴之城。从此,上海成了西方文明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古老中华民族面向世界的窗口。1843年,传教士麦都思创立墨海书馆,现代印刷技术传入中国,上海成为近代西学东渐的根据地;1845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租界——英租界出现在上海滩; 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进入上海租界,上海逐步成为亚洲金融中心;1843年,上海开埠,曾经的滩头成了中国最洋气的摩登之都,东西文明在此交汇、激荡,改变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史,更影响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历史进程。它,是一座见证了近代中国跌荡沉浮的城市!
  • 史记故事从头读到尾

    史记故事从头读到尾

    本书遴选《史记》中最为人称道的精华篇章,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整理编撰,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这部中华文明巨著,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引导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暂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
  • 驿路狂奔:快递小哥向前冲

    驿路狂奔:快递小哥向前冲

    蛋蛋姓坦,刚出生的时候,蛋蛋他爹在集市上听到读书人在形容某位大人物经常用到的一个词儿:君子坦蛋蛋。于是给他取名:蛋蛋。虽然蛋蛋他爹不明白为什么君子都喜欢袒露自己的蛋蛋,但是他坚信能够被君子袒露出来的蛋蛋一定不会是一般的蛋蛋,尤其,还是子曾经曰过的。蛋蛋五岁,被他爹送进了书院。蛋蛋始终没能把简单的《百家姓》和《千字文》背全,他的本事都用到了泡妞上面。万般无奈,蛋蛋他爹四处打点关系走门路,给蛋蛋在银川驿谋到了一个负责传递朝廷公文的驿卒的工作。蛋蛋很高兴,从此以后,他就是奔驰在国家驿道上的快递小哥,一个堂堂的第二十七级公务员了。
  • 鬼谷弟子之荡平六国

    鬼谷弟子之荡平六国

    战国之世,风云激荡,百家争鸣。穿越者赢平,受命鬼谷子,誓要荡平六国,一统天下。且看如何运筹帷幄,铁血征伐!也有六国女子,在国破家亡的情况下,何以自处,何以立足,她们和主角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感情纠葛?大郎不才,愿把键盘敲破,勤劳码字,为诸君还原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 大明逍遥录

    大明逍遥录

    抗日名将李如松之死究竟有何猫腻万历四十年的大明京城,究竟隐藏了多少黑手两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学生,究竟是怎样卷入明清鼎革的漩涡之中已经微微倾斜的天平上,在一旁加上两根微不足道的稻草会发生怎样的偏转谍明以伐清,以小而战大尔为大国,而我中华亦不小也!
热门推荐
  • 青青子矜

    青青子矜

    她只是想要来个新奇的穿越旅行而已,老天用得着这么玩她吗?本来回不去就够伤心了,还要派个变了身的世子爷来管着她,这世上还有天理吗?从小正太到花美男,短短的时间里来了个三级跳,这、这叫她一时间怎么接受,诶!不管了,她说什么也要先找到回去的路!迷糊青青的异世华丽冒险,欢乐与泪水并存的穿越时光爱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云朵上的琉璃歌

    云朵上的琉璃歌

    你是否听见过这样一种声音?你是否相信这种声音在瓷脆的心底反复敲击的场景?你是否看见过我们要去寻找的那片云朵?有少年在逆光下黯然的侧脸,有少女头戴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在巷子里奔跑,有互相依赖着缠绕彼此的友谊,有单纯得透明的情感……洛栀遥,流源,颜梓诺,夏岸,苏慕晴。纸飞机飞过头顶的蓝天,穿越缱绻的云层。呐,你听见那首最动听的琉璃歌了么?
  • 威震天宇

    威震天宇

    平凡少年意外坠落异界,威震天穹,战最强修士,斗最狠强者,屠神灭魔,破灭天地,粉碎无上规则,成就天穹至尊。……在未来,在蓝水星,人最大的命运,是生而为人。不甘的先驱者,发明修炼,试图通过修炼,改变命运,摆脱宿命。然而多以虚度一生,无功而返,而悲壮终结。无人知晓,是否有先驱者成功过。只有飘渺无法证实的传说。时光荏苒,在未来,来自蓝水星的许溟,本与修炼无缘,意外坠入异界后,也踏上修炼之路。蛮荒原始,诡异多变,谜团重重的异界,似乎是修炼的好地方。然而此界正在崩塌,正被未知侵蚀。要找到离开的方法,退出按钮。起初的纯朴真诚,很快变得阴郁冷酷。黑暗的世界,在世界完全毁灭之前,逃离。没有谁愿意束手待毙。
  • 独家占有Ⅱ

    独家占有Ⅱ

    婚礼之后,穆弦送了华遥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带她回地球度蜜月。而当两人在地球如胶似漆时,斯坦星传来消息,要穆弦回去指挥战斗,独留华遥一个人。就在这时,惊变突生,华遥竟沦为斯坦皇帝陛下的监下囚,即日执行死刑穆弦披荆斩棘赶来,却看到了华遥的真面目,原来她竟不是地球人……斯坦星发生毁灭性灾难,唯一的解决办法,却是穆弦以精神力,拯救星球。华遥拼死保护他,却只能看着他死去……终于,华遥想尽办法,令时光流转,她重生于穆弦死之前,两人道尽相思,同时齐心协力,只为挽救斯坦星的命运……
  • 血魔导

    血魔导

    本书主人公是一个刚刚初中毕业的中学生无意中来到这个大陆并开始在这个大陆的修炼达到强者的巅峰
  • 异界王国

    异界王国

    2020年6月4日,高中生叶哲正在家里玩LOL,一个在游戏中的失误,使他闯入了异世界。在异世界的日子里,叶哲不断地提升自己,为回归现实世界战斗着............
  • 皇上,别把丑女不当妃

    皇上,别把丑女不当妃

    狗皇上说她要是鲜花,牛都不拉粪。皇上,别把丑女不当妃,看不起她,却又总是来找她玩亲亲。说她长得难看,是谁夜夜都摸上她的床。如果不是暗恋他身边的美人侍卫,她岂会在他身下承欢。说得清清楚楚的交易,他却出尔反尔恼羞成怒,棍打鸳鸯,不许她爪子伸向宫里的纯洁男人,断她骨,关她进鸟笼。情长长路漫漫,他有的是法子治她,丑女就是丑女,连宫女也不如,想当他的妃子,让他捧在手心里,就得讨他欢心。他堂堂一个皇上,竟还不如一个低下的侍卫。丑女系列之:丑妃休夫http://novel.hongxiu.com/a/208783/丑女系列之:丑妃河东狮http://novel.hongxiu.com/a/209889/
  • TFBOYS叶紫之恋

    TFBOYS叶紫之恋

    本书写了叶家三姐妹:叶紫曦,叶紫莹,叶紫沐在学校偶遇了TFBOYS,并且彼此成为了好搭档,在时光的磨练下,他们渐渐地相爱了……
  • 九天宝鉴

    九天宝鉴

    沦落到捡破烂维生的世家子弟,意外获得九天宝鉴传承!究竟是大造化还是巨坑?一次次挣扎在生死边缘!拒绝被掌控的命运,修炼只为超脱九天,万古先贤!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守护!守护只为钟情!
  • 宅宠无度

    宅宠无度

    她,将军府二小姐,天生痴傻遭母遗弃,怎料来到现代治好顽疾。十年之后偶得法宝,她穿回受人唾弃的将军府,生母依旧嫌弃避之不及,二嫂势利抠门不认亲戚,孪生姐姐冷嘲热讽虚情假意,且看她如何扮猪吃虎笑傲七大姑子八大姨。她驭夫有术,练就法宝妻奴,内宅牙尖嘴利,闺房宠溺无度,唐妆粉面拈花笑,千金归来平后宅。(duang:非纯宅斗文,以甜宠为主,前方高能,非战斗人员请速速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