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生前曾说自己灭度两千年后,佛法衰微。1987年农历四月初八佛诞节,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重现于世,为佛教界一大盛事,此后陕西扶风县的法门寺也成众多战众多佛法信众心中的圣地……
佛指真骨与“一身三影”
据佛教经典记载,古天竺(印度)国阿育王为弘扬佛法,分葬佛祖真身舍利,在世界各地修造了84000座塔,中国建19座,法门寺便是其中之一。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桓帝年间,因为塔下埋葬着珍贵的“佛指舍利”,“因塔置寺,寺因塔著”,法门寺从此香火不断,名扬四海,成为著名的佛教寺院。法门寺在历史上曾多次被毁,多次重修。寺内原有四重木塔一座。明代时,凤翔两次发生地震,法门寺木塔因年久木朽而倒塌,后重修建成十三级砖塔。清顺治十一年六月,因强烈地震,塔体裂缝。1981年8月因阴雨连绵,塔西南部从底到顶轰然坍塌,仅余一半,巍然斜立,一时成为奇观。
考虑到法门寺的历史地位与影响,考古工作人员决定对其进行抢救性清理。他们没想到这次清理,竟然会带来一个巨大的考古发现。1987年2月28日,考古队正式清理塔基。在清理塔基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塔基下的地宫。地宫,顾名思义,就是地下的宫殿。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地宫也用来指在佛塔下面存放佛指舍利的空间。法门寺的地宫从唐代开始封存。4月3日上午,覆盖地宫天井的方形石板被缓缓移开,借着微弱的手电光亮,考古专家们迈入了封闭千余年的地下宫殿。
第一道石门打开后,映入限帘的是地宫的甬道,地宫地面覆盖着一层铜钱,俗称“金钱铺地”。走完甬道,是两通石碑,碑后是一合双局石门。这就是地宫的内门,在法门寺僧师诵经祈祷之后,内门打开了。专家们随即对地宫进行了清理。通过清理,地宫出土了大量唐代文物。它们主要分三类,一类是佛指舍利;一类是迎送舍利而奉献的金银宝器、珠玉、琉璃器、径器及丝织衣物等各类珍贵文物约900件;另有金丝袈裟、武则天绣裙等稀世玲宝。
法门寺文物的出土立即引起了世界级的轰动,因为这次考古发现创造了十多个世界第一。其一,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迎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其二,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其三,地富有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的唐代曼荼罗密宗仪规。其四,13枚玳瑁开元通宝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绝无仅有的玳瑁币。其五,地宫出二二的一整套宫廷茶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其六,双轮十二环大锡杖,长1.96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其七,13件宫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并有碑文证实的秘色瓷器。这种瓷器以前只见于考古典籍,从未发现过实物。其八,700多件丝织品,几乎囊括了唐代所有的丝绸品类和丝织工艺,堪称唐代丝绸的宝库,是唐代丝绸考古的空前大发现。其九,盛装第一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是世界上发现的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其十,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银宝函,上面錾刻金刚界45尊造像曼荼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场。
因此,法门寺地宫考古,被誉为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的又一考古重大发现,也是中外佛教界和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
在上述所有发现中,佛指舍利的发现最为重要,也最激动人心。
1987年5月初,地宫里安奉舍利的函盒已被带到了陕西省扶风县博物馆,接下来是对函盒的开启工作。根据地宫出土的《志文碑》,佛指舍利藏于后室八重宝函中。该碑对宝函的构造有明确的说明。考古学家于是首先开启出土于后室天j+中的八重宝函。这是一个由大小不同的八重金银宝函套合而成的多重宝函。它的最外层是一个长、宽、高各30厘米的檀香木银棱盝顶黑漆宝函。所谓盝顶,就是函盖上棱成斜面的函。再里一层是一个鎏金盛顶四天王宝函,顶面錾两条行龙,首尾相对,四周衬以流云纹;每侧斜面均錾双龙戏珠,四侧立沿各錾两只迦陵频伽鸟,鸟身两侧饰以海石榴花和蔓草;函的四侧面分别刻着佛教中四大天王的图像。
第四重宝函是一个纯金盝顶宝函,重1512克。函体四面立沿上,各錾4只鸿雁。正面为一幅六臂观音图,函身右侧为普贤菩萨坐像,有6只小兔和8尊金刚伴其左右。函左侧是文殊菩萨坐像,坐下一头长毛雄狮。函的后面是帷帽菩萨佛图,头顶是玉女手擎的华盖,四周有几位弟子虔诚地听经。
第三重宝函也是一尊纯金宝函,函身镶满红宝钿、绿宝钿、翡翠、玛瑙、绿松石等各色宝石。函盖顶面和侧面红、绿二色宝石镶嵌成大大小小的莲花。
宛如剥葱,层层叠叠,当重重宝函尽被启开时,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座精致的纯金小塔,高105毫米,塔顶飞檐高翘,流光溢彩,金砖金瓦虽细如真。塔身四壁刻满纹饰,配有四扇小金门。
塔座上有一小银柱,仅11毫米高,银柱托底呈八瓣莲花状,间以三钴纹,柱底还有一墨书小字——“南”。考古学家们揭开四门塔身,露出了塔座银柱上竖立的白色如玉的管状物,因与地宫志文所记述的佛指舍利相符,他们不由得兴奋地喊了起来:“不得了,佛指舍利!”佛指舍利就套在这根小银柱上。第一枚舍利就这样发现了。此时正是佛诞节,农历四月初八,公元1987年5月5日。
根据典籍的记载,佛指舍利应该不只一枚,又根据专家的分析,这枚舍利是玉制舍利,联系这枚舍利套柱下刻的“南”字,专家们预测,真舍利应当在其他函盒中。5月8日,专家们又启开珍藏于地宫汉白玉灵帐中的盝顶铁函。函重29.9公斤,高302厘米,长宽各290厘米。上锁大铁锁,锈迹斑斑。对这只奇异的大铁函,碑义并无只字记载。专家们不敢贸然下手,开启之前,他们特意用X光机下对它进行了侦探,发现内有异物,形态模糊不清。
启开厚厚的函盖。只见铁函内置一木盒,启开木盒,盒内卷着整整九层彩绢,层层花色各异。剥开最后一层彩绢,露出鎏金小银棺。棺身左右两侧棺板上,各雕一位守卫银棺的金刚力士,左执剑、右执斧。整个小银椁置于一座雕花的金棺床上。棺床壶门座形,前后分别有五座月亮门(门形似月),左右两侧是雕花帝帷。第二枚舍利就置于鎏金银棺内。
接着,专家们又开启了地宫后室北壁秘龛内发现的一只锈迹斑斑的铁函,函内是45尊造像盝顶银函。这45尊造像盝顶银函为正方体,长、宽、高各17厘米,函盖、函身雕工极为精致。函身下沿錾刻“奉为皇帝敬造释迦牟尼真身宝函”。造像盝顶银函内援银包角檀香木函,木质尚好,上系银锁、银匙一副。银包角术函内置嵌宝石水晶小棺椁,透明通亮。椁盖上镶嵌着两颗体积硕大的黄色、蓝色的宝石。宝石质地纯正,光彩夺目。椁盖雕刻着观世音菩萨及宝瓶插花,椁身四面皆雕文殊菩萨坐像及莲座、花鸟,异常精美。椁内即壶门座玉棺,长40毫米,前宽23毫米,后宽20毫米,前高24毫米,后高22毫米。玉棺内所藏即第三枚佛骨舍利。佛骨上附有白色颗粒状分泌物,整个佛骨色泽乳黄,有明显裂纹。经专家鉴定这枚佛骨确为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它也是当今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佛骨揭开的瞬间,在场僧人无不顶礼膜拜,焚香祷祝。
第四枚佛指舍利则发现于阿育王塔中。阿育王塔,全称汉白玉浮雕彩绘阿育王塔,塔内盛放银棺一枚、钣金成型,纹饰鎏金。棺盖为半弧形,前宽后窄,前檐探出较多。棺体前高宽,后矮窄。前档板上刻着两位坐佛弟子,两侧壁各錾出两只迦陵频迦神鸟。棺体下有两层台座,上层台座四周錾出一圈仰莲瓣,下层四周镂空成壶门。第四枚佛指舍利就置于鎏金银棺之中。四枚佛指舍利,只有第三枚灵骨微黄,质地似骨,其余一、二、四号三枚,质地均类似白玉,根据地宫《志文碑》,这三枚应该被称为真身佛骨的“影骨”。通过这次考古发掘,人们终于亲眼目睹了佛骨“一身三影”的历史事实。
唐皇的迎奉与韩愈的谏疏
法门寺和供奉佛指舍利的真身宝塔虽建于东汉,但开始之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那时,它也不叫法门寺,而是名为阿育王寺。直到唐代时,才由唐高祖李渊赐其名为法门寺。法门寺也随之迈12了兴盛之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自然不会被尊奉佛教的唐代皇室所忽略。舍利在梵语中就是尸骨的意思,佛祖舍利是指佛祖火化之后留下的固体物质。佛教徒们相信,那些得逍的高僧与大德涅槃之后,真身不会彻底湮灭,而是化成了晶莹透明的舍利。严格地说,法门寺所供奉的并不是佛身舍利,而是佛真身指骨,佛陀于公元前485年涅槃,这枚指骨历时近25个世纪,它的存在是个奇迹。法门寺深为李唐皇室所尊崇,被升格为皇家御用寺院。
在这些帝王的支持、赞助下,唐代的法门寺达到了最大规模.当时被誉为瑰琳宫二十四院的分别是:释迦院、弥陀院、****院、罗汉院、塔会院、祝寿院、净光院、毗卢院、千僧院、十王院、天王院、上生院、三圣院、圆通院、新兴院、修造院、经藏院、成坛院、净土院、妙严院、五会院、北禅院、南禅院、西禅院。唐时的法门寺达到了其繁荣的历史极点。
唐代法门寺最辉煌的还应属于迎送佛骨活动。所谓迎送,就是将地宫中的佛骨请出供养,一段时间后再奉送回地宫保存。从唐贞观年间开始,290年间皇帝或“下发入塔”,或“以身供奉”,八位皇帝每30年迎佛指舍利入长安、洛阳皇宫,朝野供奉,轰动中外。史料记载,仅在唐代,法门寺就举行了7次迎送佛骨的活动,这7次迎送佛骨活动中,有3次特别值得记述。
一次是唐中宗景龙年间,中宗命僧人文纲送佛骨舍利回法门寺地宫,又派法藏等造白石灵帐一铺。为了表示虔诚,中宗和韦皇后等还将头发剪下,并造石匣一枚一同放入塔下以供养。这个收藏头发石匣盖,1987年秋在塔的西南方向地下I米处被发现。石匣上面刻有铭文,记载了唐中宗李显、皇后韦氏,中宗第四予温王李重茂,韦后所生长宁、安乐公主,及韦后之妹郕国、崇国二夫人,为以身供养,不惜剪下头发供养佛祖真身的事实。
再一次是第六次迎佛骨,这次活动引发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历史故事。时值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宪宗为迎佛骨,劳民费财,以致百姓弃业,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冒死上进《谏迎佛骨表》,指出“事佛求福,乃更得祸”,如果再不加以制止,必然“伤风败俗,传笑四方”。宪宗看罢大怒,传令斩杀韩愈,幸亏他在两年前随宰相斐度在平定叛镇吴元济的“淮西战役”中有功,宰相裴度等人出面求情,宪宗这才怒气平消,将他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深受打击的韩愈,不得不前往偏远的潮州赴任,他的郁结心情可想而知。当他走到陕西蓝田县蓝关时,被风雪所阻,恰逢侄孙韩湘,压抑、苦闷、不解的诗人将自己所有的愤懑不平化成了一首传诵千载的名诗——《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朝奏夕贬,由九重天坠落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君王之心可谓难测,韩愈之忠可谓诚恳!
唐朝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迎送佛骨虽称不上奢华,却最有纪念意义。唐末,12岁的唐僖宗刚刚即位,立即下诏送佛骨回法门寺地宫。僖宗成通十四年十二月诏送佛指舍利还法门寺时,由京城到寺院的几百里路上,车马昼夜不断,彩棚夹道。京城的男女老少,争先恐后前来为佛祖真身送别。他们彼此执手相叹道:“三十年一次迎真身,不知道何时夫复见!”许多人则跪拜于佛指舍利前,痛哭流涕,久久不愿起来。大家似乎已经预感到大唐绵延两百多年的迎佛之举将要落下帷幕,刮了两百余年的佛骨旋风也将从此风息浪止,销声匿迹。
唐僖宗这次送佛骨礼仪创造了佛教史上的另一个奇迹。僖宗将佛骨及京城迎奉时帝后王公等人所赐的金银器、琉璃器、秘色瓷、丝织物、法器、宝函等一并送入地宫供养佛指舍利,并在唐密大阿闯黎惠果等高僧的指导下,用这些珍宝在法门寺地宫中完成了大唐密宗佛舍利供养曼荼罗世界,随后封闭了地宫。这是法门寺佛指舍利在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次现世。
法门寺谜团的揭开重又激起了人们研究、观摩的极大兴趣。对法门寺文物所负载的文明的发现和研究,已经促成了一门新的学说——法门学。
这次发现也翻开了法门寺发展的******,由政府拨款重建新法门寺宝塔,于1988年lOft1日举行了隆重的开放仪式,法门寺从此成了世界陛的旅游胜地和朝拜中心。
这几年来,佛指舍利也作为和平和友谊的使者频频出访泰国、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尤其是20024},台湾的四大佛教山头和九大门派共同邀请佛指舍利赴台巡展活动,意义深远。在一共37天的巡展当中,共有超过400万台湾人士朝拜了佛指舍利。在佛指舍利面前,纯洁的信仰已经超越了政冶、族群的概念,佛家广大慈悲的心怀再次将同根同源、法乳一脉的两岸人民连接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