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5400000020

第20章 青藏高原(西藏、青海民俗文化圈)(1)

·糌粑、酥油茶——富有藏族特色的食品

青藏高原的农区主要种植小麦,特别是种植青稞麦,所以,这里的居民日常以面食为主。生活在青藏高原南缘的门巴族和珞巴族人喜爱吃的面食有莽麦饼、面糕块、玉米面和鸡爪谷面团等,而分布更广的藏族人则喜食碱面条、麦片粥、肉馅饼和薄饼等。

比较起来,这里最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面食,还是藏族等民族普遍喜爱的糌粑。糌粑是一种用青稞麦制成的炒面,其制作方法与中国北方的炒面相似却又不尽相同。它是把青稞麦连皮炒熟后磨成细面但不过筛而成。除了纯青稞麦糌粑外,还有豌豆糌粑和青稞、豌豆混合糌粑。糌粑这种食品营养丰富,携带方便,长期储存不易变质,吃后长时间不饿。吃法也简单,只要有水,不管是茶水、泉水还是雪水,随时随地都可食用,特别适于游牧生活,所以成为藏族等民族日常生活中的主食,广受欢迎。

糌粑的吃法,基本上是用酥油和茶水将其和成团状后食用。藏族人吃饭一般不用筷子和勺,多用手直接抓食,吃糌粑团也是如此。糌粑在藏族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食物,许多藏族仪礼风俗也都离不开它。藏族人结婚和节庆贺喜时,要献上装满糌粑和其他吉祥物的“切玛”或“竹素切玛”(五谷斗);祭祀神灵时,要望空撒布糌粑;祝贺婴儿出生时,贺喜人要赠送糌粑并在婴儿额头撒上一点糌粑;人去世后天葬时,尸骨也要拌上糌粑喂饲鹫鹰,水葬时则在尸体入水处熏烧糌粑。这一切,都足以说明糌粑在藏族民俗文化中的地位。

在青海东部地区,人们的面食习俗又是另一种风情。这里的人们更喜欢用小麦面粉制作各种面食,与陕、甘等地的食俗相近,但也具有自己的地域特色。例如西宁地区香辣可口的面食“酿皮儿”和长长的“拉条子”,都是他地少见的。

“尕面片”是更受这一地区大众欢迎的面食吃法,其基本做法是将事先准备好的短条面拉长,再用手揪成小小的方块下入锅内煮熟。揪的时候要使面片薄而小,讲究形状、规格匀称一致,俗称“指甲面片”或“雀舌面片”,否则会受到他人讥笑。根据加入调料的不同,“尕面片”也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带汤而食的有“菜瓜面片”、“鸡蛋面片”、“羊肉面片”,不带汤水的有“炒面片”、“烩面片”,其各自风味也各不相同。

“尕面片”还被赋予特有的民俗含义:来了远方客人,有的地方绝对不可请客人吃“尕面片”;为出门人送行,有的地方讲究揪“尕面片”吃,有的地方则要下面叶长长的“拉条子”吃;男方到女方家求婚时,如果女方端上“尕面片”,则表示拒绝,如果端上“拉条子”长面叶,则表示婚事可成。看来,“尕面片”不但味美可口,在当地的民俗活动中的作用也不简单呢。

·青稞酒——藏族殷勤待客的上佳饮品

青藏高原上的民族,特别是藏族,是一个嗜酒的民族,藏人特别喜爱豪饮,他们酿的酒种类非常多,既有驰名远近的高档白酒(如青海的互助头曲),又有民间土法酿制的低度白酒(如西藏的藏制烧酒——藏酒),而黄酒或米酒的种类更是丰富。

然而,要说青藏高原上最有特色的酒,还得数青稞酒。青稞酒,藏语叫做“羌”,是用西藏本地出产的一种主要粮食——青稞制成的。它是藏族人民最喜欢喝的酒,逢年过节、结婚、生孩子、迎送亲友,青稞酒都必不可少。另外,西藏的门巴族人、珞巴族人、夏尔巴人和青海的土族人,也都把青稞酒当作首选酒精饮料。

藏族人不但男女老少都爱喝青稞酒,更愿意以青稞洒招待客人。无论何时有客来访,他们都要先向客人敬上三杯青稞洒。酒量大的,尽可把酒喝满三口后再一气干掉。不会喝酒的,用无名指蘸酒向空中弹三下,主人也同样高兴,不再勉强。如果不弹酒也不喝酒,那可是通不过的。这时,主人就会端起酒杯,边跳舞边唱起敬酒歌,直到客人把酒喝下为止。劝酒歌的内容,大多是讲述青稞酒的来历、功效及主人热情招待和尊重客人的心情。此外,有时主人还会即兴现编一些敬酒歌词,使客人难却主人的盛情,痛快地把洒喝下,主客双方也就皆大欢喜。

除了饮酒,青藏高原上的各族居民更离不开茶。由于这里气候高寒缺氧,人们食用的肉食也较多,所以需要一种能够醒脑驱寒、增加热量、帮助消化的饮料,而可以担当起这一“使命”的,自然是非茶莫属了。在内地的汉族地区,茶是开门七件事中的最后一件,而在青藏高原上却是每天的头等大事,正如藏族俗语所说:“饭可以一天不吃,茶却不能一天不喝。”

茶在青藏地区流传的历史也非常有趣。原先这里的居民并不知茶为何物,直到文成公主进藏,才把饮茶的习俗也带到了高原,而且迅速普及,一下子就成了男女老少的“爱物”。从宋代开始,靠近藏区的一些地区的“茶马互市”空前繁荣,内地与藏区之间以茶叶换马匹的贸易如火如茶。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还是源于高原牧民对于茶叶神奇功效的认同。也正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茶在这片高原上的饮用范围,要比酒大得多,几乎没有哪个民族的人不喝茶。

酥油茶是青藏地区最为流行的饮料,它几乎与糌粑一样,是这里最具地域风格的饮食种类。无论是做酥油茶还是饮用酥油茶,藏族人可以说是最有代表性,这种茶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酥油茶的制作程序较为复杂,先要把砖茶或沱茶熬煮成浓浓的茶汁滤出,再以适量的茶汁加入一定量的开水和盐,然后倒入酥油茶筒(董莫)中,待放入酥油后,就用专用的活塞式木轴棍(佳洛)上下抽搅,直到酥油全部融化为.止。随后再倒入锅内加热,这才成为可口的酥油茶。

喝酥油茶可是藏族人每天早晨必作的“功课”,过去为了方便饮用,他们总是在火钵上煨煮着一壶茶,而今有了暖水瓶就更便利了,将打好的酥油茶灌入其中就可以随时饮用了。家里来了客人,热情的主人总也忘不了用酥油茶招待,而且是随喝随添,使碗中的茶水总是满满的。客人则边喝边赞美主人的酥油茶打得好,临走时更要多喝几口,但却不能将碗中的茶全部喝干。因为这样做表明客人对主人的招待不满意。

·碉楼——独特的西藏民居

藏族人的石建房屋可以说是颇具代表性的居室建筑。这种房屋的最基本特征是石墙、木柱和平顶,它的外型下宽上窄,好像一座碉堡,因此也称之为碉楼。由于青藏地区石材丰富,藏族的先民在远古时代就已学会使用石头垒房。

藏族平顶房屋的建造方法虽然简单,但也可以组合出多种形式,并且各有不同的名称。如果只建一层,就叫做“陋室”,人住在室内,牲畜则圈养在庭院中的棚圈内。如果建成二层,就叫做“平房”,上层正房设经堂,其余房屋住人,下层则作为伙房、库房和圈养牲畜之用。如果房屋建成三层以上,则被称为“碉房”或“碉楼”,这是因为这种房屋石墙狭窗,远远望去很像碉堡。

碉楼的最上层一般为经堂,供奉佛像,中间一层或几层住人,最下层则堆放杂物和圈养牲畜。这种神、人、畜分层而居的格局,大概反映了藏族人的宗教观念。楼层之间设有陡峭而结实的木梯供人上下,屋顶还要插上经幡,屋旁一般还要设置转经筒。有些碉房的柱头和房梁则用藏族风格明显的绘画装饰,显得格外华美。

一般藏民卧室内的陈设比较简单,一边是睡卧起坐用的卜垫换卡垫,一边靠墙放上一排木柜,另一边堆放着粮食和其他各种日用品,柱子上挂着马具或农具。垫子旁摆有长方形矮桌,上面放着茶碗、食具和文具。桌前火钵上炖着一壶酥油茶,浓郁的茶香使屋内弥漫着质朴而温馨的气氛。除了睡觉和走动,藏族人在卧室内一般习惯在垫子上盘腿而坐。

西藏门隅地区门巴族的房屋建筑也是高耸的碉房式石楼,但与藏族碉房不同的是,这里的石楼不是平顶,而是略微起成人字形房脊,上覆木板或石板并有房檐外伸,现在新修的房屋则大多是以白铁皮做屋顶。

聚居在西藏东南部珞瑜地区的珞巴族人建造的则是干栏式建筑,以竹木为原料,人字形草顶。一般为二层,个别的为三层,屋门一般面向山坡,并且整个房屋不留窗户,为的是防止“恶鬼”进入,但墙壁上仍留有若干洞空作为射箭孔和传递消息之用。

供珞巴族个体小家庭居住的小栋房屋一般为方形,而供家族和家长制家庭居住的房屋则是长长的一字形长屋。这种长屋分隔为数间到数十问房屋不等,整个长屋长度可达几十米,同一家族的各个小家庭各占一间居室,自立火塘。供未婚青少年男女分别集体夜宿的公房也是长屋,但只是按照氏族或家族划分成若干居住区,每个居住区设立一个火塘。每天吃过晚饭,他们就陆续到这些公房中各自的居住区过夜。

·身阔袖长数藏袍——藏族的传统服饰文化

在西藏地区,少数民族只有藏族、门巴族、珞巴族,此外还有尚未正式被确立为独立民族的僜人和夏尔巴人。这些民族服饰都非常艳丽,有着突出特点,使人总是一眼就能看出是属于哪个民族。

门巴族男子常见的服装有斜襟右衽、立领长袖的长短氆氇外套和衣长及小腿肚的土布外衣,肥大的氆氇或棉布“开裆”长裤,“巴尔霞”小帽和靴筒外侧开有“V”字形缺口的牛皮底红氆氇长筒靴。妇女服装主要有长及小腿的黑或红色羊毛氆氇外罩衣,白氆氇围裙,条纹花布上衣和筒裙,无领圆口的白色小上衣,多彩花纹的无领无袖宽大长衣,缀有多条缨穗或羽毛的圆顶帽和黄色“巴尔霞”小帽,以及围在背颈下部的白色圆垫肩和披挂在腰臀部的红或黑色围垫。

珞巴族男子的常见衣装主要有皮制或氆氇制长袍、黑色套头大坎肩,有的部落的人上衣只是一长条毯状土布裹身布,下身则只是一块遮羞布。珞巴族人的帽子有插有羽翎的各式藤帽,而极富特色的熊皮盔帽,则是珞巴族男子的标志性装束。这个民族的妇女服装主要有无领对襟短袖上衣,紧身羊毛筒裙,羊毛披肩,棉布对襟短上衣,长袖阔上衣,条纹斜裙和用棕丝绳及山羊毛编织的长统靴。有的部落的妇女上衣也为长条毯状裹身布,还有的部落妇女喜欢穿用猴皮缝制的衣服。

最为外界人熟知的,还要属藏族人的各种服装。其中最具典型特色的,主要是藏袍、藏帽、藏靴和围裙。藏袍是所有藏装中的主角,因为它被穿用的最多。藏袍的式样大襟偏衽,肩宽腰肥,身阔袖长,一般无领,其制作用料有多种,有的以氆氇缝制,有的以棉布或绸缎为面,牧区的羊皮藏袍则干脆不挂外面,但却有讲究的边饰。

藏袍的长度一般要超过穿者本人的身高,其穿着方法更是奇特:先用头部把藏袍在领口下部的后背处顶起,再把袍子的前后襟下摆提高到低于膝盖处,然后在腰部用专门的带子束紧,并把头顶部分放下。此时若穿上一支或两支袖子,袍子的上身就会下垂,于是腰部周围便形成松松的一圈,如同一条宽大的囊袋。在天暖或者干活时,也可不穿袖子,把两条长袖往腰问一系,更显洒脱和豪放。

藏袍不仅外形独具特色,其功能也不一般,可以有多种用途。穿在身上,既可防寒遮体,又可展示个人风采;晚上睡觉,脱下袍子可以当被子盖;腰部的“囊袋”,既可以装东西带物品,又可以作摇篮背孩子,真是奇妙无比。

藏靴的种类繁多,美观实用,造型和花饰更是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格。最受藏胞喜爱的,是式样古朴的松巴靴。这种靴子的彩色呢面上绣有鲜艳的花朵,厚厚的千层底可达半寸多,花绸镶边的黑色靴筒穿时用提花带子扎在腿卜.

藏族人的帽子也有多种式样,其中以“金宝顶”帽最具代表性。这种帽子以毡制帽壳,彩缎贴面,帽沿分为几段,镶贴有海龙、水獭等珍贵兽皮,帽顶则饰以真金银丝辫盘绣的圆花图案,“金宝顶”的美名绝非虚传。除上述以外,藏族妇女还有一种重要的衣饰——围裙(帮典)。据说藏族人使用围裙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过去曾是区分妇女已婚与未婚的标志之一。但近年来许多未婚的年轻姑娘逢年过节也喜欢系上一条美丽的“帮典”载歌载舞,使她们显得更加妩媚妖娆。

·接亲泼凉水——独特的土族婚俗

中国各民族婚礼总是少不了热烈、喜庆的气氛,然而,青海地区的土族婚礼却喜欢制造出种种欢快、风趣的场面,如接亲泼凉水,就给人留下久久难以忘怀的印象。

土族人的结婚过程始终离不开歌舞,同时又一再穿插种种逗笑活动。婚礼的前一天晚上,男方家要派出两位娶亲人“纳信”带着礼物到女方家迎娶新娘。这些纳信一般都具有突出的本领,既能歌善舞,又能言善辩。快到新娘家时,女方家里人会拥出迎接。姑娘们载歌载舞,男人们频频敬酒,显得格外热情。可是快要进大门时,他们却突然把礼物全部抢走并关上大门,隔着大门唱起传统的对答歌《唐德格玛》,其中免不了对纳信带来的礼物挑剔一番。纳信们则赶紧以歌辩解,说明礼物是如何厚重。直到他们的回答令人满意时,大门才会洞开,请娶亲人进入。就在他们刚刚跨进门口时,冷不防又有人从门后迎头泼出一盆凉水。反应机敏的纳信,此时会巧妙躲开,而措手不及的纳信,虽然全力抱头躲闪,但是仍落得淋漓狼狈,引来一阵轰笑。

进屋之后,纳信们被请上炕喝茶吃饭,礼数很是周全。可是这时姑娘们又唱起《纳信斯果》歌,对他们进行取乐逗笑。这里的“斯果”,就是“骂”或“逗笑”的意思。歌的内容无非形容女方家姑娘容貌与身形如何美丽,声音动听,纳信们则如何难看难听。纳信们自然要有唱有舞,竭尽全力进行反驳。就这样,双方你唱我应,我舞你随,一直热闹到天亮。酒宴过程中,纳信们还得设法巧妙地偷走两只酒杯和几个包子。这不仅是他们对新娘家人戏弄自己的“报复”,也是为回去好向新郎家“交差”。

新娘就要出门了,可是事情还不算完,纳信们面临着又一道考验。新娘家的人要把柜子上摆满的东西一件件搬动,纳信们也必须针对所挪动的物品唱上一首响应的歌曲,而且还得“以舞伴歌”,一直到新娘上了马之后才能停止。

当由新娘在送亲队伍簇拥下来到男方家门口时,新郎迎上前先把新娘扶下马,然后向送亲的人们敬酒献哈达。不但如此,新郎身后还要每隔十步站上一位姑娘,列队捧酒献给送亲的宾客们,场面实在隆重。接着,新娘怀抱瓷瓶,与新郎一起脚踏红白毛毡进入大厅。纳信此时则将新娘的嫁妆和“偷”来的酒杯和包子交给新郎的父亲,表示自己已经顺利完成了迎亲的任务。

同类推荐
  • 姓名与人生

    姓名与人生

    怎样为个人、公司、产品、商标起名?名字并不像附号那么简单,起名字也不有随意为之。一个好名字有时能决定一个人、一个产品的命运。
  •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文明大趋势

    文明大趋势

    本书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开始,系统梳理其发展的过程和内在脉络,并将中华文明与西欧、日本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从而提出“近代以来,中华文明为何落后于西方”这个核心问题,并给出了自己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人类文明发源于中东地区,中华文明也是在中东文明的影响之下才发展起来的,相较欧洲中华文明距离中东更远,从源头上说就“落后”于西欧。
  •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本书是作者李岗在多年研究生教学材料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产生背景,跨文化传播学的性质、对象与任务,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科基础,跨文化传播原理和模式,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化的认知要素和文化类型,语言与跨文化传播,非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传播,视觉符号与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为一种理论观照。
热门推荐
  • 嚣张魔女的腹黑邪君

    嚣张魔女的腹黑邪君

    21世纪的嚣张魔女意外穿越,一把倾世之弓扭转了整个时空,将毫无交集的两条平行线连接。看小强女主如何在架空王朝混得风生水起,在阴谋诡计中绝处逢生。他是赫赫有名的嗜血邪君,冷血无情,却因她而心暖,当复仇和真爱站在天枰两端,他会选择哪一个?
  • 倾城姿色

    倾城姿色

    民国初期,青城大户连谨有一绝色妻子,生有两女,连碧云、连碧珠。碧云性格开朗,碧珠聪明绝顶,十七岁那年,碧云疏忽之下造成碧珠成了傻子,碧云从此发誓要永远照顾妹妹。奈何连家家道中落,连夫人死前将两姐妹托付给乡下奶妈姜氏。姜氏之子姜涵暗恋碧云,碧云却对青城公子蒋如墨情有独钟,并如愿成为蒋家媳妇,但入门条件就是带着妹妹碧珠一起进门。川系军阀大少爷段霆云与蒋家二小姐蒋玉成真心相爱,却因碧云知道碧珠喜欢段霆云而巧计拆散。段霆云因此嫌弃连碧珠,碧珠更受到老爷和婆婆的冷漠相待。碧珠能否赢得丈夫的心?失去心爱女子的姜涵又会掀起怎样的风云?碧云和蒋如墨是否能相伴一生?
  • 七月时光:微凉夏风吹

    七月时光:微凉夏风吹

    少女阮梨颖既然奇迹般的苏醒了,自杀却又苏醒,命运的轮回始终不愿放过她么??????????
  • 傻妃

    傻妃

    上官墨竹,女娲命定的隐士,命定天子的保护神,集百年功力于一身。一道命令,她成了当今功高盖主摄政王之女,天生的傻子,痴儿,上官家的耻辱!可谁知到,痴儿早已醒来,命运的齿轮也偏离了它原本的轨道,引出千年情缘!
  • 网恋有点甜

    网恋有点甜

    他们因为网络而结缘,更是因为网络而相熟,当网络的世界里只有他们彼此的时候,那么,一段奇妙的、甜蜜的网恋已经悄然开始。但在现实的世界里,他们却不能只为彼此而存在。“等到我们再次相见的那一天,我一定不会再放你离开我身边的,一定不会!”究竟他们能否再次重逢?重逢后又会发生什么样的精彩故事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蛮荒血尊

    蛮荒血尊

    这是如宇宙般大小的星球,这里没有功法没有斗气,这里蛮兽如泰山大。小如灰尘,要变强只有吸收蛮兽精血。每只蛮兽只有一滴精血。。。。。。。。。。欢迎大家來到蛮荒。
  • 呵护不起的美好年华

    呵护不起的美好年华

    我一生最美好的场景,就是遇见你。即使孤单,即使琐碎,即使落泪,即使痛苦,即使离别,我都相信,你的一个拥抱便可圆我倾城之恋。
  • 盛世豪恋:权少的心尖独宠

    盛世豪恋:权少的心尖独宠

    她发誓她是来找老公不是求艳遇来的。她发誓她是喝多了才认错人对他亲亲的。第一次见面她对他耍酒疯,他却囚她于身边。她怒,告诉你,我是有老公的!他笑,苏小婉,你还不了解我,我的人绝不允许别人染指。她誓死离开步步后退,他紧追不舍步步紧趋。
  • 大明度经

    大明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抹浅笑,为谁

    那抹浅笑,为谁

    原本善良的她,因为背叛,欺骗,最后伤心欲绝的她留下了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