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5400000008

第8章 江南江北(苏、浙、湘、鄂、赣民俗文化圈)(1)

·“谢蚕花”、“轧蚕花”——丝绸之府的蚕乡禁忌

浙江的湖州属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这里土壤肥沃,河港交叉,气候温和,自古就有种桑养蚕的悠久历史,被誉为“丝绸之府”。这一带的蚕农有许多具有蚕桑文化特色的习俗。

每年临近谷雨,家家户户开始孵化蚕卵。这之前一般要举行“接蚕花”仪式。男主人将一张蚕花纸(在黄纤纸上插些柏树叶,再插两朵红白相间的纸做蚕花)和一张水印木刻的蚕花娘娘像交给女主人,并轻轻唱道:“称心如意,万年余粮。采得好茧子,踏得好细丝,卖得好银子,造几埭好房子。”唱毕,女主人便将蚕花纸和蚕花娘娘像恭恭敬敬地收藏起来。等到蚕茧丰收并卖得好价钱后,再拿出来供请,名日“谢蚕花”。

四月秧青麦黄时节,蚕农进入了春蚕生产的大忙季节。家家户户忙着采桑叶,喂蚕,清除蚕粪,人人脸上都十分庄重,连走路也轻手轻脚,惟恐惊吓了蚕宝宝。养蚕期间,蚕房门窗上,蚕匾蚕架上,都要插上纸花,以期茧子“满室花开”。蚕农的辛勤劳动是确保丰收的关键。蚕经过头眠、二眠、出火、大眠四次蜕皮过程后,便开始上簇作茧。此时丰收基本已成定局,蚕农们要做一种形似蚕茧的米粉小汤圆,叫“茧圆”。一面供请蚕花娘娘,一面互相赠送,互致慰劳。

最使人难忘的是“轧蚕花”。湖州有一座小山丘,名叫含山,长久以来,每年清明,这里附近农村的蚕农,特别是养蚕女,都要到这座小山上走一走,轧轧闹猛,俗称“轧蚕花”。据说,人越多,轧得越热闹,这一年的蚕花就越兴旺,凡到这里轧过蚕花的女子,将来养蚕一定能获得好收成。因此,每到清明,到含山的蚕农像潮水般涌来,附近集上的商贩也纷纷前来设点摆摊,一些外地的戏班杂耍,也专程赶来演出。轧蚕花的女子头上插起红红绿绿的蚕花,挤进人群,首先要到山顶庙中参拜,祈求神仙保佑蚕茧丰收;随后人们总要去山顶北侧的仙人潭,捡一块小石头丢向水潭中心,当地人所谓“击中仙人潭,回家养龙蚕”。

在桐乡芝村,旧时有一个规模较大的蚕神庙,人称龙船庙。每年清明时节,当地蚕农就从庙中抬出蚕神,供上神台,祈求蚕桑丰收。祭祀仪式结束后,各地来的船只就在庙前大河中表演各种节目,尽情欢乐。有在船上搭起彩台表演戏曲的,有在船头竖起竹竿由表演者爬上去展示杂技的,有各村选派船只进行快船竞赛的,千姿百态,各呈异彩。如今,龙船庙虽已不存,但芝村龙蚕会作为当地农民的一项民间娱乐盛会,一直延续至今。·

“女儿酒”陪嫁——绍兴地区的传统婚俗

提起绍兴的老酒,一般好酒之人无不垂涎欲滴。绍兴老酒属于中国八大名酒之一,它的色泽金黄澄澈,香气浓郁芬芳,滋味醇厚甘甜。据史籍记载,绍兴酒大约始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越国都城会稽(即今绍兴)已有人酿酒,而且相当盛行。《吕氏春秋》里还记载有“酒醪劳师”的故事:当年越王勾践出师伐吴,越中父老抬着自己酿造的老酒献给勾践,越王下令将酒倒入河中,与军民共饮,全军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大破吴军。至今,绍兴人还把这条小河叫做“投醪河”。南北朝时,用银瓶存放的绍兴酒已被列为贡酒,到了唐宋两代,绍兴酒越酿越好,被载入论酒专著《酒经》,从此成为大量进贡朝廷的贡酒。绍兴的酿酒业不断发展与创新,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花色品种,主要有元红、加饭、善酿、香雪、花雕等五个大类。

长期以来,绍兴酒与当地人的日常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不管是一年中的四时八节、人生礼仪中的婚丧喜庆,还是亲朋聚会、往来应酬,都离不开以酒作市面,形成了许多绍兴特有的酒风俗,这当中尤以酿制“女儿酒”最为人们津津乐道。

过去绍兴城乡有一种古老的习俗,谁家生了女孩,做父母的就要酿造几坛酒,用泥封口,埋入地下,待女儿长大出嫁时,将酒取出作为陪嫁。人们称之为“女儿酒”。“女儿酒”是姑娘出嫁时的嫁妆,一般不作喜庆时饮用,而是长期贮藏,随着岁月久远,夫妻恩爱和睦,才启封饮用;或将“女儿酒”作为贵重礼品馈赠给至爱亲朋。

“女儿酒”经过长期贮藏,开坛启封时,香气扑鼻,满室芬芳。由于蒸发浓缩,酒往往只剩下半坛或小半坛了。这时,酒的色泽浑厚、味淡,饮用时要掺进些新酒,味美甘醇。由于“女儿酒”经长年存放,酒精挥发后度数减低,即使饮醉了,也不像新酒容易伤人。所以,随园老人袁枚称其文雅耐味,“犹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

“女儿酒”不仅味醇香郁,就是盛酒的坛子也大有讲究,属专门特制。酒坛上雕塑着“嫦娥奔月”、“龙凤呈祥”等形象,以象征吉祥如意。由于酒坛上雕镂了精美花纹,人们称其为“花雕”。谁家生了女孩,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往往就说:“恭喜花雕进门!”如今,“花雕坛”作为一种传统的工艺品得到了珍视和发展。花雕图案采用堆塑彩绘的装潢工艺,人物造型栩栩如生,色泽鲜艳,古色古香,剔透玲珑,花雕酒早已成为人们争购的上等礼品。

绍兴较大的酒店大多设在热闹的大街上,店堂宽敞明亮,布置颇为风雅,四壁装饰有字画对屏,上面书写“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等条幅。酒店临街的粉墙上,一般都写有一个斗大醒目的“酒”字,或者在酒店屋檐下挂上一块“酒”字招牌以招徕顾客。店内摆设大都是柜台、板桌、长凳,风格独特。酒店当街一面设一个赭红色曲尺形柜台,向内的一面装有横木隔断,里面陈列着一盆瓮的下酒莱,绍兴土话称之为“过酒配”;向外的一面与街正对的柜台则是做小买卖的,往昔那些俗称“短衫帮”的搬运工、船工、车夫等就站在柜台前,喝完酒就走;时间充裕的顾客,则可在“内设雅座”的店堂里款款细酌。

·“咂酒”、“油茶” ——湖北清江的土家美味

湖北清江是土家族的母亲河,生活在这里的土家族人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更有色彩斑斓的民族风情,其中,土家族人的待客饮食习俗就别开生面。

土家族人都有饮酒的习惯,尤其是喜欢喝自己酿制的酒,如五谷杂粮酒、竹根酒、药材酒等。从明清时起,土家人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饮酒习俗,这就是“咂酒”。据传喝咂酒起始于明代土家族士兵赴东南沿海去抗击倭寇的时候。土家人在欢送子弟奔赴前线时,将酒坛置于道旁,内插竹管,每过一兵咂一口,从此形成习俗。如今“咂酒”已成了土家人款待上客的宴饮方式,又叫吃“咂抹坛酒”,即前面一位客人用竹竿吸酒之后,用毛巾拭抹竿口再让后一位客人吸饮。

“咂酒”一般隔年制作,用糯米等拌上酒曲,封贮于坛中。在上一年九、十月间开始酿制,至次年五、六月启封饮用。家中来了客人,主人就搬出酒坛,放在堂桌正中,将打通了竹节的竹竿插到坛底,主妇倒一碗沸水放在坛侧,就竿吸上一口酒,再倒沸水入坛中,使坛中的酒不歉不溢,称为“恰恰好”。接着,客人轮流吸饮。每位客人吸后,主人就朝坛里加沸水一碗。如果客人一次吸酒过少,一碗沸水倒下去,酒坛中的酒就会溢出,客人就要被罚酒再吸。咂酒时气氛热烈,宾主边喝边聊,酒的度数虽不高,却也往往喝得兴致勃勃,酒酣耳热。

咂酒清香醇厚,是土家人待客的佳品,曾有人作诗赞云:“万颗明珠共一瓯,王侯到此也低头。五龙捧着擎天柱,吸尽长江水倒流。”此诗描写“咂酒”时的情景甚为形象,夸张有趣。

土家人好客,每当客人来到寨子,主人就客客气气地迎出来,把客人请进吊脚楼堂屋里坐下,主妇则走进火炉屋,在青条石嵌边的四方形火坑上架起锅,用茶油或猪油炸出一碗碗炒米、芝麻、苞米花等。食物炸好后,端出来放在堂屋八仙桌上。接着主妇又在锅里倒进适量的茶油,待油冒青烟时,放一小把茶叶及花椒、胡椒、生姜丝、食盐等佐料,爆炒几下,接着倒入锅内一小瓢冷水,再用锅铲挤压、搅动;再加水稍煮几分钟,撒点葱花、大蒜;汤烧开后,冲进盛有油炸食品的碗中,这样滚热喷香的油茶汤就做好了。

喝油茶汤不用筷子或汤匙,而要连渣带汤一齐喝下去。喝油茶汤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汤喝完了,而“渣滓”留在碗底,只好以手代筷,那就未免尴尬了。会喝油茶汤的人,在喝汤的同时,连同油炸茶叶、苞米花等均匀地喝进口里。其奥妙是边喝边不停地使汤晃动,随着汤的晃动,食物漂浮起来就可趁机喝掉。

油茶汤对土家人来说一日三餐少不了。正如一首歌谣所说:“油茶汤,喷喷香,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来硬邦邦。”甚至还有人说:“只要有碗油茶汤,满桌酒肉也不香。”

土家人还喜欢吃“合渣莱”,“合渣莱”是他们常年食用的莱肴。合渣是用黄豆磨浆后熬煮而成,它不像加工豆腐那样要用纱布滤渣,而是渣浆不分,所以称为“合渣”,也称为“懒豆腐”。土家人日常生活离不了合渣,“合渣莱”也是土家人待客的好莱。树。椿、紫因谐音“春”、“子”而吉祥,意为春常在、子孙旺。同时,选椿树或紫树时要选蔸处发满小树,树枝上有雀鸟做窝的树,据说这样的树作梁木能大发子孙。土家人砍伐时还要“看期”,选定吉日祭祀鲁班,唱《伐梁歌》:“天上祭云开,鲁班下凡来。鲁班来到此,正是伐梁时。”

接下来是加工大梁及其它柱料,称为“架下码”。把采伐来的树料放在架上,由掌墨师傅画墨线,然后按尺寸下料。在梁上还要画上八卦、太极、荷花莲籽等图案。下一道工序叫“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头,排成木扇。

“立屋竖柱”是最重要的程序。主人选定黄道吉日,请众位乡邻帮忙。上梁前由掌墨师傅烧香祭酒,敬拜天地神灵,恭请鲁班祖师爷降临相助,称为“祭梁”。然后众人齐心协力用事先准备的撑杆、绳索,撑的撑、拉的拉,将一排排木扇竖起,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均送礼物、匾额前来祝贺。

立屋竖柱之后便是钉椽角、盖瓦、装板壁,楼上还装饰有飞檐翘角,雕龙栏杆,有刑字格的窗门,有金瓜竹节的楼梯柱,有宝塔葫芦的楼屋,且皆以猪血和桐油熬成的光油加以油漆,红光闪亮,防腐防蛀。土家人还在屋前屋后栽花种草,种植各种果树,但是,前不栽桑,后不种桃,因为桑谐音“丧”,桃谐音“逃”,都不吉利。

·乌篷船 ——浙江绍兴的水乡风韵

绍兴是著名的水乡,此地河网密布,处处是港湾,处处有桥梁。《越绝书》记载越王勾践的话说:“以船为车,以楫为舟。”生在水乡,绍兴人善于用船,也擅长造船,船的种类特别多,其中最令人称奇叫绝的则是绍兴特有的乌篷船。800多年前,陆游在山阴(即今绍兴)隐居时曾在词中写道:“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萍洲烟雨。”这“轻舟八尺,低篷三扇”,指的就是乌篷船。

乌篷船的船篷多用烟煤和桐油漆成黑色,因此而得名。它的船沿通常较高,船舱铺有一层红漆船板,上铺席子,还备有用竹木精制的枕头。全套船篷,一共八扇,其中四扇固定,四扇可以开合移动。船篷用竹篾编织而成,呈拱形,中间夹着竹箬,既可遮阳,又可挡雨,牢固耐用。在第二、四道活动的船篷移开后,两边用“船沿板”扣在固定的船篷上,就形成船窗,挂上白色的窗帘,黑白相映,更显雅致。

在过去,绍兴的乌篷船特指那些用摇橹的“三明瓦”和“梭飞”之类的船只。这些船只构造十分精致,在船头上,雕刻有似虎头形状的动物“夔”。民间传说夔性喜嗜龙,船民把它的形象雕在船头,使龙不敢作祟,行船可获安全。前舱和中舱之间,设有书画小屏门,写有“寒雨连江夜入吴”之类诗句,画有梅、兰、竹、菊等图案;靠中舱两侧有“十景窗”,舱内可放置桌椅,供游人赏景品茗;后舱设有睡铺和炉灶。这种乌篷船的船身较为高大,篷高可容人直立,船尾至少备有两支橹,航速较快。

所谓“三明瓦”,即在中舱的两扇定篷之间又装一扇半圆形的遮阳篷,三扇篷的木格子上,嵌着片片一寸见方的薄蛎壳片,既能避雨,又可透光。一般的“三明瓦”都有三个舱,中舱有三扇定篷。定篷间有二道明瓦的船叫“梭飞”。“梭飞”比“三明瓦”小,行船速度较快,故得其名。考究的“梭飞”前舱设有橱灶,备有茶酒肴馔,中舱陈设古雅。绍兴水乡景色迷人,旧时一些文人常在船上或舞文弄墨,或行令猜拳。尤其到了清明节前后的扫墓季节,城内城外,乌篷船连樯接橹,这个季节用船必须早日预订,船价也较贵。

如今在绍兴水乡,游人们最常见的倒是独特的乌篷脚划船,这是一种船身窄、船篷低、船体轻盈的小船。艄公头戴乌毡帽坐于船尾,双脚一屈一伸划动船桨。当船行进时,船家坐在船尾,左臂腋下夹着一支划桨,劈水当舵,背倚一块直竖的木板,两脚一弯一伸地踏着“跎桨”。因手脚并用,船体轻盈稳定,行进速度较快。有趣的是,船家还在极窄的船沿上,放一碟茴香豆之类的下酒莱,右手握一把小酒壶,呷一口绍兴老酒,嚼一粒茴香豆,劳逸结合,悠然自得。小船一般能容六至七人,客人席地而坐,舒适安稳,甚至还可用手掌拍打水面,作“鸭子戏水”状,更是别有一番野趣。

到绍兴游览的人,为了饱览水乡景色,都喜欢乘坐脚划乌篷船。独雇一舟,拨开乌篷,只见两岸景物缓缓移动,一步一景,应接不暇。一会儿河面豁然开阔,石板纤道逶迤其中;一会儿田野平畴,小桥烟巷,缓缓向船后隐去。耳闻潺潺流水声和“嘎吱嘎吱”的橹声,来往船只招呼声,以及乡野的犬吠鸡鸣声,不管是随波荡漾于河湖之上,还是穿行于桥巷之间,都令人感到兴味无穷。

·西兰卡普 ——云蒸霞蔚的土家服饰

来到湘鄂土家地区的人,都会对色彩斑斓的土家服饰留下深刻的印象。

土家人穿衣所用的布料,多为自织自染的土布,俗称“家机布”。这种布历史久远。据《史记·西南夷传》记载,汉代以前,西南部少数民族就开始织制一种斑斓多彩的“斑布”。宋代以后,土家纺织工艺已相当发达,出现了“女勤于织,户多机声”的景象。清乾隆《永顺府志·物产志》记载:“土妇颇善纺织,布用麻,工与汉人等。土锦或丝经棉纬,一手织纬,一手挑花,遂成五色。”可见这时已经出现了土家族的传统手工艺——织锦,土家语称为“西兰卡普”。

清代以前,士家族人“男女服饰不分,皆为一式,头裹刺花巾帕,衣裙尽绣花边”。清代实行“改土归流”,制定和颁布了所谓禁革“陋习”条款“服饰宜分男女”等等,使土家族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男子不再穿八幅罗裙和佩戴耳环首饰。青年男子上装多穿对襟浅色短衣,衣袖小而长,胸前布扣对排,数量较多,俗称“蜈蚣扣”;外罩黑布无袖单褂外衣,名为“鸦鹊褂”。下穿宽裆粗管大脚裤,上缀变色大裤腰,穿时摺叠腰间再束以腰带。腰缠幅面较宽的绣花板带,带上挂着绣花荷包。另外还有一种短裤,裤管盖膝,称为“二马车”,为男子夏季便服,老年人穿着满襟衣服,向右开襟,捆缠布腰带,带上斜插棒烟袋,烟袋上吊有用柚子壳捏的烟盒,头顶仍挽椎髻,俗称“螺丝鬏”,保留着远古装束的遗风。

同类推荐
  • 西口文化

    西口文化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三晋人文资;T.彼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在中华民族的煌煌文化巨著里,博大精深的三晋文化是其中极为绚丽和厚重的重要篇章。进入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板应对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形势。
  • 山河长吟

    山河长吟

    陈长吟写山水写遍了陕西,又写向了域外。从古城西安《长安风度》写到陕南《陕南风韵》,再写到陕北《黄土风物》,在陕西地域之外又写到了《青藏风情》。所写的山,大到名山,小到无人能知的无名山;所写的水,有黄河、汉江这样的母亲河,有村庄的小河小溪这样的流水。
  •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2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2

    本书经由学术明星钱文忠教授在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同名讲座演讲稿整理而成,接续第一部,四字一讲,共分17讲,介绍了《百家姓》第81-148个姓的来源、迁徙路线、名人典故等内容。原汁原味,更突出钱氏风格;注重口语化,便于轻松阅读;历史典故更具故事性,幽默风趣。本书内容比讲座更为丰富,补全了节目中因时间限制而剪掉的众多片段。随书独家赠送《百家讲坛》同名讲座精华选编光盘。
  • 文化遗产研究(第一辑)

    文化遗产研究(第一辑)

    遗产是过去给未来的珍贵礼物。这份礼物的传递注定由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来完成。这是怎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民……
  • 高风亮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高风亮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碧月的笔记本

    碧月的笔记本

    这是一个记载着各种故事的笔记本,如果有需要的话,各种故事可以串联起来。不过目前是不需要,所以敬请当成睡前小故事食用
  • 月溶潇湘之黛玉问情

    月溶潇湘之黛玉问情

    他是皇帝,她是故人之女。他是日神转世,她是绛珠化身。他为她可以成为煞神,她为他可以灭亲。惊天动地的爱情,面对艰难的抉择,林黛玉向往月溶潇湘,只希望和他一生一世一双人。别样的红楼给你不一样的梦之旅!
  • 不解之结

    不解之结

    和之前的文一样是短篇,两万字以内。渴望父母疼爱的大家小姐,一直被父亲宠爱的私生女,同样的生活环境造就不同的性格,你要的,我要有,你没有的我也我要有,两人的那般的处境竟是一个女人嫉妒造就的,即使没有冲突也不愿意和好如初,就是看不惯你。
  • 若寒传

    若寒传

    千年修仙途,只因冲冠怒。不为长生身,皆为苍生路。牢笼困心神,众仙施阴术。漫漫登天梯,一步又一步。纵使躯壳残,此心永不寒。天道不为仁,凡身破苍穹。圣人始作俑,只手戮其神。
  • 弑狩天下

    弑狩天下

    世界,原来不止一个。人心,原来早已不古。这弑神的天下,就由我来守护你。
  • 草本天南星

    草本天南星

    20岁的年纪,再大的爱恨情仇不过是过家家一样的喜怒哀乐。可那件事之后,一切的嬉笑怒骂都被涂上一层厚重的灰色。她是南星,一棵顽强的草本植物,一味有毒的中草药。她把一切的罪责归因于自己,她如救世主般的去承担,如恶魔般的去报复。她曾身比金贵,奈何命比草微。她在最后一首歌里写道,我们活在命运的捉弄里。
  • TFboys四季的约定

    TFboys四季的约定

    主要内容:女主三人从北京某一中学考到了重庆八中,意外遇见了TFboys,并且和分到了他们一个班级。从他们巧遇,到相识,再到相恋,过程都比较艰辛,不是不努力,而是从中有人破坏!当然,一开始的巧遇也不是浮云,这也是他们之间解不开的缘分。他们当中也产生了许多误会、口角,也有过放弃,可是最终他们还是走到了一起,直致永远!
  • 再一次天黑之第二轮回

    再一次天黑之第二轮回

    从地狱第二次爬回来的又怎样!凤凰还浴火重生呢!什么废柴,只是无知者的愚钝罢了。碾压众人,登上巅峰,这就是真相,是她的模样,撕开一切假象的模样。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 盛羽记

    盛羽记

    因为一场被男友欺骗的感情,身体内出现一种神秘的力量,究竟是什么?这个神秘的力量不仅引来了未婚夫的到来,还引来几个怪异的帅哥。还出现了从未见到面的母亲与妹妹,
  • 天降凰女:盛世婚宠

    天降凰女:盛世婚宠

    凤倾城,二十一世纪的名门高材生,在嫁人后经历生老病死顺风顺水的过完了她幸福完美的一生。不曾想经过阎王殿走上奈何桥领完孟婆汤,正准备喝下投胎重新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时,阎王殿居然爆发了小鬼起义闹事事件,慌乱中她手中的孟婆汤已经被挤洒了出去,于是她带着前世的记忆重生了。古言架空宠文,不虐不大喜大悲,简单而和谐。男女主皆身心健康干净,包括其他主配角的感情戏都会比较纯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