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9400000045

第45章 热爱工作吧!以事业为伴,以成功为伍(2)

一些年轻人,当他们走出校园时,总是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认为自己一开始就应该得到重用,得到丰厚的报酬。他们喜欢在工资上互相攀比,似乎工资成了衡量他们一切的标准。但事实上,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缺乏工作经验,是无法委以重任的,薪水自然不会很高,于是他们有很多怨言。在他们看来“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报酬,等价交换,仅此而已。”他们看不到工资以外的东西,曾经在校园中编织的美丽梦想也逐渐破灭了。没有了信心,没有了热情,工作时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能少做就少做,能躲避就躲避,以报复他们的雇主。他们只想对得起自己的工资,从未想过是否对得起自己的前途。那结果就是他们一直生活在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的生活模式中,那么最后他们也无法去获得成功。只为薪水而工作,并不是一种正确的成人思维,在他们的思维中没有更高尚的目标,仅仅只有“薪水”而已,那么他们的脑中就不可能空出位置去有所创新,这并不是一种好的人生选择,结果受害最深的是他们自己。

一些心理学家发现,金钱在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诱人了。即使我们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如果我们忠于自我的话,就会发现金钱只不过是许多报酬中的一种。试着请教那些事业成功的人士,他们在没有优厚的金钱的回报下,是否还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绝对是!我不会有丝毫改变,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我可以从工作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想要攀上成功之阶,最明智的方法就是从事酬劳不多,但也愿意认真做下去的事业,当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并为之付出自己全部的热情时,相信金钱、成功也都会尾随而至。

卡罗·道恩斯原来是一名普通的银行职员,后来受聘于一家汽车公司,工作了6个月之后,他想试试是否有提升的机会,于是直接写信向老板杜兰特毛遂自荐。老板给他的答复是:“任命你负责监督新厂机器设备的安装工作,但不保证加薪。”

道恩斯没有受过任何工程方面的训练,根本看不懂图纸。但是,他不愿意放弃任何机会。于是,他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自己花钱找到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了安装工作,并且提前了一个星期。结果,他不仅获得了提升,薪水也增加了10倍。

“我知道你看不懂图纸,”老板后来对他说,“如果你随便找一个理由推掉这项工作,我可能会让你走人。”成为千万富翁的道恩斯退休后担任南方政府联盟的顾问,年薪只有象征性的1美元,但是他仍然不遗余力,乐此不疲,因为“不为薪水而工作”已经成为他工作的一种习惯。

人们常常会想那些职位低下、薪水微薄的人,忽然间被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看起来似乎有些莫名其妙,常常遭受人们的质疑。但实际上,当他们拿着微薄的薪水时,始终没有放弃努力,始终保持一种尽善尽美的工作态度,满怀希望和热情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因而获得了丰富的经验,而这些正是他们晋升的真正原因。

在职场上我们应该坚守着“不为薪水而工作”的思维,而在做事中呢?我们也应该坚守着“不为利益而做事”的原则。如果在坚守这个原则的同时,我们能够将自己的热情全部投入到我们所做的事中的话,我们必然可以得到比原来设想更多的利益,也许有时物质上并没有,但是在精神上,我们肯定会大有收获。如果对于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投入自己所有的热忱、友善,投入自己所有的精力,不计报酬的话,我们离成功就越来越近了。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习惯于选择那些会有丰厚报酬,但却未必是自己所热爱的事情,我们所关注的只是薪水的多少,而并不是它能否为自己以后的事业提供任何有益的东西。

假如我们的追求不仅仅只局限于满足生计,而是有更高的追求,那么我们就会更靠近成功。在对待自己的事业时,一定要尽全力,积极进取,无论你的报酬是多是少,因为这样的工作作风常常是事业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不同之处。我们可以想想自己能从这样的工作中获得各种可能的永久的“薪水”,如技巧的提高、经验的积累,及整个生命的充实等等各方面。一旦我们开始这么想了,那么薪水之于我们也就不会比事业还重要,我们的思维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此时我们所关注的只是我们所想要从事业中获取的东西,而并非我们所付出的多少。

成功之门能不能为我们打开,关键是要看我们有没有开启它的钥匙。而要想拥有这把钥匙,并不是意味着只要拥有了金钱,我们就能打开成功的大门。实际上,这把钥匙正是我们从自己的事业中所学到的成人思维,如:创新能力、决策能力以及敏锐洞察力等等,只有将所有的这些综合起来,到最后你才能够打造出一把通向成功的钥匙,才能够去开启成功之门。

用业绩证明你的价值

在职场中我们会发现,有时候并不是员工不尽力,但企业却得不到结果,销售量下降,质量波动,人心浮动,没有业绩。公司对员工自然很不满意,而员工们也在疑惑:我这么努力,且“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什么老板还是不满意呢?

这就是我们在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完成任务就是完成了结果。

事实上,老板交代你的任务就是要你得到结果,而不是任务本身。很多时候,任务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完成任务其实只是现实结果的一个过程,但在因果逻辑上,他的确已经完成“任务”,即使没有达到你的要求。

这种矛盾,会导致下属甚至整个公司都在找理由推卸责任,下属找理由对付上级,上级找理由对付老板。因为只要完成了任务,员工就有一万个理由来说明,没有完成结果不是自己的责任。

打个比方,你的上级让你去某个地方选择一个办公地点,你去了以后,发现该地方已经全部出租,然后你回来汇报给你的上级,这就完成了任务。但是谈到结果呢?似乎除了租不到这样的一个不是结果的结果,再没有别的方法了。

同样,如果你来到这个地方,发现该地方已经全部出租,你进一步去考察,是不是有回旋的余地,如果有,是什么?如果没有,在附近是否还有满足类似条件的办公地点,然后将几个方案提交给你的上级。大家有没有发现其中的区别?

可见,任务是别人给予的批示,按照固化的思维方式去工作,结果是好还是不好,就另当别论了。而结果是经过自己努力而实现的好的成果方式。

我们要懂得一个基本道理:对结果负责,就是对我们工作的价值负责;而对任务负责,只是对工作的程序负责。我们永远都要锁定“结果”这个目标,而不是完成任务这个“程序”,因为“完成任务≠结果。”

著名企业战略专家姜汝祥在《请给我结果》一书中,强调了“完成任务≠结果”这样一个理念,转录如下:

“我们要懂得一个基本道理,对结果负责,是对我们工作的价值负责;而对任务负责,是对工作的程序负责,完成任务≠结果!”

姜汝祥在书中还提到了没能为公司提供结果的行为,实际上是“有了苦劳,却没有功劳”。

比如,领导让小王去买书,小王先到了第一家书店,书店老板说:“刚卖完。”之后又去了第二家书店,营业人员说已经去进货了,要隔几天才有;小王又去了第三家书店,这家书店根本没有。

快到中午了,小王只好回公司,见到领导后,小王说:“跑了三家书店,快累死了,都没有,过几天我再去看看!”领导看着满头大汗的小王,欲言又止……

什么是任务?什么是结果?买书是任务,买到书是结果。小王有了苦劳,却没有功劳,因为他没有为公司提供结果。要知道公司是靠结果生存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满足于苦劳,满足于“我尽力了,结果做不到我也没办法”,那么公司靠什么生存?客户会因为公司员工辛苦但没有提供优质产品就付钱给你吗?

小王买书,去买是任务,买到书是结果。小王的确跑了三家书店都没有书,这就意味着小王已经付出了劳动,却没有结果。如何让自己的劳动不白费?只要小王执著地要结果,就有很多办法:

(1)打电话问其他书店是否有这本书,这样可以大大节省跑书店的时间。

(2)向书店打听,或者上网查这本书是哪家出版社出的,直接向出版社邮购。

(3)到图书馆查是否有这本书,如果有,就问领导愿不愿花钱复印。

但小王这么做了吗?没有!为什么他不这么做?是因为他脑子中有一个思想,你安排我做这件事(任务),我就做了这件事(任务),我只对事(任务)负责,我不为结果负责。但公司真正想要的是做事(任务)吗?不是,公司要的是这件事的结果!

领导看做事,一般只看结果,不关注过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是一些没把事情做成还想让别人记功的人喜欢强调的理由。如果目标没有达到,所有的过程和客观原因都不能成其为原因。不管黑猫白猫,只有抓到老鼠才是好猫。这也是以功劳论英雄。

作为一名员工,我们强调的不应该是过程,而是结果,事情没有成功,就不需要为自己找任何理由。因为,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一位出差的经理来希尔顿饭店投宿,服务生检查了一下计算机,发现所有的房间都已经订出,于是礼貌地说:“很抱歉,先生,我们的房间已经全部订出,但是我们附近还有几家档次不错的饭店,要不要我帮您联系看看。”

然后,就有服务生过来引领该经理到一边的雅座去喝杯咖啡,一会儿外出的服务生过来说:“我们后面的酒店里还有几个空房,档次跟我们酒店是一样的,价格上还便宜30美元,服务也不错,您要不要现在去看看?”

那位经理高兴地说:“当然可以,谢谢!”之后,服务生又帮忙把经理的行李搬到后面的酒店里。

这就是他为顾客提供的服务,这位服务生的行为早就超出了自己的职责范围,但是,结果是让顾客感到了满意和惊喜。他们使客户感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理解,所以客户愿意下次依然选择它。

如果说酒店已经客满,服务生很有礼貌地说:“对不起先生,我们这里已经没有空房间了。”那么这位服务生当然也完成了酒店交给他的任务,但是他的行为不会产生任何有益的结果。

行为的最终价值是实现结果,没有结果的行为是毫无意义的。即便是完成任务了又怎样?在处处讲求实际、讲求成果的今天,无论你的过程如何精彩,如果没有结果,都是徒劳的。

如何才能创造更多的业绩,为公司带来更多更好的结果呢?

首先,你要能站在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做同样的工作,你的工作结果一定比其他人更到位,你的表现会更出色,因为你不仅是关注自身的绩效结果,而是在关注这项工作对整个公司的价值意义。思维的高度决定价值。只有先想到了,才可能做到。

其次,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坚定你的信心,对于自己向往的结果,不要说“我想要……”要毫不犹豫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要……”

事实上,一个丝毫不坚决的“想要”就已经给自己留足了后路,它让你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很有可能会无法实现;而一个坚定的“一定要”却能够大大激发你的信心,给你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无穷的动力,在这种必胜信念的支持下,你自然会取得成功。

快乐地工作

作家莱斯利·A.耶基斯认为,我们每天都能在报纸的头版头条上看到“快乐”二字,“快乐”二字天天都会出现在报纸、杂志还有相关的广告里;每天可以听到人们有关“快乐”的议论,每天可以从广播节目、电视节目以及流行歌曲中听到这同一话题;这些所见所闻说明了人们对“快乐”的重视,更说明了人们对“快乐”的渴求。如果说我们非常渴望“快乐”的话,反过来讲,这正意味着我们在工作中还非常缺少“快乐”的养料。

长久以来,人们也习惯性地认为,工作是重要而严肃的,或是单调而乏味的,或是紧张而沉重的,甚至认为工作和娱乐、工作和乐趣、工作和快乐往往是相互对立的。其实,不论是做一名小职员,还是身为一位主管,只要快乐地把本职工作做好,对自己的工作保持激情与兴趣,就能从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快乐和收获。

1901年当安德鲁·卡内基创办的钢铁公司被美国钢铁公司收购时,美国钢铁公司必须履行的合约之一,就是付给卡内基钢铁公司首席执行官施瓦布先生年薪100万美元。这个要求令美国钢铁公司的老板摩根先生十分为难,因为那个时代大公司的老板年薪一般在10万美元左右,100万美元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于是摩根先生召见了施瓦布,含糊其词地征求他的意见,如何处理好这件事。施瓦布对摩根说:这好办!当场撕坏了那份合约。其实摩根先生并不知道,在这之前卡耐基钢铁公司支付给施瓦布先生的年薪是130万美元。事后施瓦布在接受记者时说:“我不在意他们给我多少钱。我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快乐和满足。”

事实也确实如他所说,施瓦布从宾西法尼亚州一个卑微的山村马夫,到美国最著名的企业家之一。施瓦布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他从不把薪水视为重要的因素,他只关心新职务是否适合他的发展,是否给他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当一个人快乐地工作,并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时,至于收入多也罢、少也好,只是暂时的。因为他相信只要干好工作,凭自己的能力收入迟早会多起来的。

如果你为工作中的种种差事而情绪低落,或者感到对日复一日的工作丧失了激情,那么,反思一下,是否是因为你忽视了工作带给你的快乐因素和资本,是否是因为你从事工作的时候就已经带着厌烦和不满的态度了。

大致说来,在职场中有两种人。一种人,无论他干什么,永远感觉不合心意,总是不满、抱怨;另外一种人,无论他干什么,永远充满激情,充满快乐和愉悦。第一种人永远无法成为优秀的人,他们不愿承担任何责任,稍有压力便满腹牢骚;而第二种人是注定要成功的,他们永远充满热情,乐于承担责任,他们是最受老板和客户欢迎的那类人。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丝毫的抱怨和不耐烦的痕迹,相反,他们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

你想做哪种人呢?当然是想做优秀的人、业绩突出的人!那就快乐地先把本职工作做好吧。所谓“快乐地工作”,就是不把金钱当做工作的主要目的,因为一旦这样,就会患得患失,影响自己的心情。当一个人心情不快乐时,工作就无精打彩,感到闷闷不乐,感到委屈,甚至牢骚满腹,这样也就干不好工作,薪水当然也就很难提高。相反,快乐地工作,没有思想负担,工作有热情,有创新,取得了成绩,随之自己的收入也就会提高。

简而言之,一旦你达到了把快乐融入工作的境界,你就会在工作中充满热情和创造力,享受工作过程中的快乐,而且还会在工作之余发现更多的快乐,并收获硕果。

同类推荐
  • 北大情绪掌控课

    北大情绪掌控课

    在现代社会,学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对人才的要求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智商、情商、财商、逆商……其实,归根究底,除了具有先天性因素的智商外,其余的都是人对自己的情绪的掌控。卡耐基说:“如果一个人是对的,他的世界就是对的。”充分说明了情绪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北大情绪掌控课》详细阐述了情绪掌控的必要性与方法,所举的例子大部分都是闻名中国乃至世界的北大人的故事,而另一部分则来自北大学子亲身经历。
  • 跳槽不如跳高

    跳槽不如跳高

    本书从各个方面分析跳高的好处,盲目跳槽的弊端,以让当下的职业人士稳定军心,指导职业人士如何发展自己的职业。
  • 三个母亲(林金桐校长演讲集)

    三个母亲(林金桐校长演讲集)

    本书精选“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之一林金桐教授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期间发表的“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演讲66篇,“大学这个‘大’字”讲述大学精神、大学追求、校园生活与学术研究;“在做事业的道路上”讲述人生的选择、创业的激情、成功的品质;“更高的境界”讲述教育的责任、大学与社会。
  • 人生谋略与大智慧:野蛮生长诡道智慧

    人生谋略与大智慧:野蛮生长诡道智慧

    本书以诡道为纲领,通过论述战争生存、商场生存、官场生存、日常交往及女性生存等方面的典型事例,集中分析了诡道作为生存的一种大智慧,在古今各色人物身上所显现出的光亮之处。希望这种分析能在如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为您增加一种洞察事理的韬略,为您开启一盏自己主宰的明亮之灯。
  • 语言的突破(励志大师传世经典)

    语言的突破(励志大师传世经典)

    本套丛书汇集了世界近400年来最伟大的经典巨著,包括了事破仑希尔、戴尔·卡耐基、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奥里森马登等励志大师的不朽著作。《语言的突破》是其中的一册。这些作品无数次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在全世界为广大读者所拜读,影响和改变了亿万人的命运,被公认为全世界副韦大的、最激动人心的励志经典。
热门推荐
  • 我的紫色高跟鞋

    我的紫色高跟鞋

    十年之约前几月,TFBOYS离奇失踪。悲哀之至跃入河中,竟穿越到古代,与TFBOYS朝夕相处。
  • 万千风华

    万千风华

    她,秦氏总裁的夫人,只因丈夫的陷害,死于一场车祸。一只古镯让她魂穿异世。一睁眼,什么?居然躺在棺材里,躺在棺材里也就算了,居然还棺中产子?!什么?这孩子还是父不祥?!好把,上一世她因意外伤了子宫不能生育,这一世就当是老天的补偿好了,从今后儿子就是她的一切。男人神马的都是浮云,天下美草多的是,带着儿子逍遥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域外君主

    域外君主

    《巅峰之作》号称无情王朝的五域君主之首的无情凌航,因为狂战四域君主而被溃杀,无情凌航发誓如若来生必定剑尖指天穹,狂傲笑芸生,倚着手中剑,指点域界拥佳人。领导一方天域走上王者巅峰。我无情凌航,屠尽天下不顺我者。
  • 洛歌传

    洛歌传

    三个或机智或傲娇或淡定的年轻人与江湖之间的二三事
  • 追巡那记忆

    追巡那记忆

    我是一个妖,因遗憾而生,生为追巡到那个印象中的记忆。
  • 菩提三十三天

    菩提三十三天

    天玄真,出生时被判六亲无缘,冷心冷情,早夭之命。意外死亡后升天,在混沌之中窥见自己的前世记忆,原来与佛家有缘。但他大部分记忆在轮回中已迷失,他只记得冥冥之中自己有个使命,要找回某样法宝(琉光轮回盘)。主角找到小伙伴,并在天界二十八天之中历练时慢慢找回自己的七情六欲再堪破,途中遇到各种神奇的人事物……PS:世界观和大部分设定取材自佛教的天道解说,包括各界天人部众的名字。修仙文很多,但大多数都是道教为基础,我想以佛教为基础写一篇修仙文,修炼方式则是佛、道融合。但与真正的佛教无关,不必担心亵渎经典,勿较真。也可视为穿越文,因为主角会游历各个天界。
  • 网游之法神叶贺

    网游之法神叶贺

    。当他们相距五米时几乎同时向对方发起了攻击,叶贺的一个火球术与对方的冰锥术碰撞相互抵消后,叶贺一个疾跑冲到混世魔君身旁三米处,黑暗光幕发动“啪!”从叶贺周身发出一个黑色光幕试的光环向外扩张打去。混世魔君开了风之避护后速度更快,在黑色光幕打到自己之前便闪身躲开了它的攻击范
  • 饕餮行

    饕餮行

    这是一本已经扑了的书,断更了N久之后,又继续开始写.不会保证更新速度,也不会保证完本,喜欢的人就看看,不喜欢的人就拉倒.而且,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决定怎么高兴怎么写,算是锻炼文笔.看着感觉不爽的人可以批评,但是请不要骂人.
  • 穿越之江湖历险记

    穿越之江湖历险记

    凤凰,上古神鸟,人们说她有神奇的魔力。穿越,流浪江湖,我只为寻得一偶,抚摸我浮华三千中的伤口。天下,不过是自由者的愿望,权力者的欲望。*********两个人,一生相知,相伴,相携,相守。明明相爱,却不能相爱。
  • 乱世劫变

    乱世劫变

    山峰拦我,我就凿山开路;江河阻我,我就截流取道,若是天地也决意与我为敌,那我便连这天地一同归于我的治下。------------------------------------本书有点慢热,后面更精彩,请大家不吝推荐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