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09400000022

第22章 兔死狗烹,韩信之死(2)

以上,就是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所记载的韩信之死的全过程。一句话,按司马迁的说法,韩信是死于谋反,似乎罪有应得。然而笔者认为,这其中有很多疑点。笔者认为,韩信之死并非是因为他谋反,而是刘邦早巳就布好的一个局。说韩信谋反,笔者始终不相信。

第一,如果韩信谋反,那么他最好的时机是在他攻占齐国而楚汉相争又进入白热化时,那时,不仅蒯通劝他拥兵自立,而且项羽也派出了武涉劝他这样做。虽说有曹参、灌婴等刘邦的死党在军中,但如果韩信当时要独立,那么要解决这几个人也就是动用几个刀斧手的事,如果对他们客气一点,还可以像后来的冯玉祥在蒋汪反共后那样,对在他部队中的那些共产党人“礼送出境”。退一步说,如果韩信真要谋反,那么他还有一次绝好的机会,那就是刘邦用陈平之计,诈称南巡云梦、与诸侯大会陈县之时,陈县在楚国的边境上,刘邦等一帮文武大臣前往时除了仪仗队和部分护卫队,并没有带军队,而韩信的楚国部队是除汉王朝中央政府以外最强大的,如果韩信将计就计,发兵包围陈县,可以将刘邦等文武大臣一网打尽,要知道楚汉相争长达四年之久,楚国人有多少战死在沙场,这个时候的楚国人对刘邦是非常痛恨的,如果韩信要对刘邦动手,毋须动员。但韩信不但没有这么做,反而对刘邦心存幻想,逼杀钟离昧去讨好刘邦,最终将自己送进了刘邦为他准备好的囚笼。韩信这两次在手握重兵,天时、地利、人和都对他有利的情况下,都没有动过要背叛刘邦的念头,为什么要在被贬为淮阴侯,长年生活在刘邦的监控之下,处境孤立,朝中上下几乎没有人同情他,并且手里已经没有一兵一卒的时候选择造反呢?这个说法显然不成立。

第二,更值得玩味的是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那段关于韩信谋反的绘声绘色的描绘。这段描绘其真实性很值得怀疑。陈豨赴任前去拜访韩信,当时韩信屏退了左右所有的人,然后与陈豨漫步中庭,当时四下无人,他们说的话并无第三人听到。如果他们真是谈的谋反的事,像这样事关身家性命、株连九族的事,他们也绝不会和第三人提起。韩信被捕后,朝廷根本没有对他进行任何正规程序的审判,吕后就将他杀了,也就是说韩信临死前没有提及这事;而陈豨战败后逃往了塞外,再也没有回来过。那么,司马迁所记载的那段韩陈二人的谈话内容从何而来?是凭空想象,还是后来吕后、萧何或者是刘邦为了堵世人悠悠之口而杜撰的呢?至于说韩信手下的家臣被韩信囚禁起来,韩信要杀他,那位家臣的弟弟为了救自己的哥哥去向吕后告密,说韩信即将谋反。很明显,这是诬告,诬告者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救他的哥哥。谁都知道,韩信的处境在当时是非常尴尬的。刘邦最忌惮的就是韩信,只要有人告韩信谋反,不管有没有这回事,刘邦准会相信,至于吕后,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当那位家臣的弟弟向吕后告密时,吕后就相信了,马上找来萧何商议对策。可是笔者不禁要问,皇家禁苑森严,不是谁都能进去的,那位家臣的弟弟没有任何官职,他凭什么去见吕后,要知道吕后是一国之母,即使是朝中大员要见她,恐怕也得预约。这位家臣的弟弟是哪路神仙,可以一下子跑进皇宫里向吕后告密。如果这是事实,那么只有一种可能,这个人本来就是刘邦或吕后安插在韩信身边的眼线,如今自己的哥哥犯了事,被韩信抓起来,要治他的死罪,为了救自己的哥哥,便想出了这阴毒的一招。

第三,如果说韩信要谋反,那么他手上必须有兵。韩信的兵在哪里呢?司马迁说“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也就是说,韩信手里没有兵,于是便与自己的家臣商议假传刘邦的圣旨,赦免那些犯官子女和那些服刑的人,然后把他们组织起来去攻打皇宫,活捉吕后和太子。试想,既然是假传刘邦的圣旨,赦免这些人的罪,那么这些人感激的应该是刘邦,凭什么还要听韩信的话去攻打皇宫,去杀刘邦的妻子儿女呢?这可是株连九族的罪呀。谁都知道此时淮阴侯的处境,他是最不受刘邦欢迎的人,他们会听他的话去打皇宫吗?再说,汉王朝京城强大的守卫部队和皇宫精锐的禁卫部队就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吗?韩信会这么不知轻重,要率一群既没有经过训练,又没有武器,并且不一定会听命于自己的乌合之众去对付这些精锐之师吗?这显然是难以让人相信的,因为韩信是军事家,他不可能这样不知轻重。

第四,韩信是汉王朝开国第一功臣,像这样一位人物,犯了事,要杀他,也得给天下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按照秦汉时期的惯例,一旦某位重臣犯事被捉拿归案,就应该交由廷吏审理,弄清他的犯罪事实后,再按律治罪,最后上报皇上,由皇上最后定夺。然而,萧何将韩信骗至长乐宫,刀斧手将韩信抓获后,吕后并未按正规程序将其交由廷吏审理,而是直接把他押到钟室杀了。谁都知道吕后是国母,她的职责是统领后宫,无权定夺朝中大员的生死,更何况韩信是开国第一功臣,为天下瞩目,就算汉王朝和别的王朝有所不同,是夫妻店,她至少也要走正规程序,等刘邦回来以后再定夺。至于相国萧何,他更没有权力决定韩信的生死。然而,吕后之所以敢于不走正规程序,直接杀了韩信,可能性只有一个,那就是她得到了刘邦的授权,也就是说,陈豨造反,刘邦御驾亲征,而韩信又称病不随同他一道前往,这犯了刘邦的忌讳:一则刘邦忌惮韩信,怕自己不在京中,没有人驾驭得了他;二则陈豨和韩信相交甚厚,自己率军在前方和陈豨对决,万一韩信在后院放火怎么办?于是,就让吕后相机处死韩信,免得节外生枝。这一点,可以从刘邦得胜归来对韩信之死的第一反应看出来。司马迁在描写刘邦对韩信之死的反应时,用了四个字“且喜且怜”。也就是说刘邦在听说韩信被杀以后非常高兴,只是在高兴之余,说了一句,这个人这样有才能,走到这一步实在太可惜了,而不是问你们为什么要杀韩信,为什么不等我回来把事情弄清楚了再杀。显然这一声叹息不过是猫哭老鼠而已。

当然,为这次事件背黑锅的是萧何,恰恰是因为这件事,很多人认为萧何是小人,是他出卖了韩信,其实,事情不能这么看。刘邦御驾亲征,让萧何留守后方。各位要注意,刘邦是让萧何负责留守京城,而不是让太子刘盈负责,这其中是有玄机的。一般而言,在任何朝代,只要立了太子,皇帝出征,留守京城的重任就应该落在太子的肩上,但是,刘邦这次没有这样做,而是把这件大事交给了相国萧何。这既说明了刘邦对萧何的信任,但也说明了萧何的责任重大,对于他来说,留守京城是一把双刃剑。守好了,功莫大焉,出了岔子,得承担重大责任,弄不好会灭门九族。刘邦对韩信不放心,但韩信的功劳摆在那里,况且刘邦自己也很清楚,是自己对不起韩信在先,要杀韩信,难以对天下人交待,他不便对韩信开刀;但是,陈豨和韩信的交情大家都是知道的,他又怕自己在前方和陈豨打得难解难分时韩信在后方作梗,虽然韩信没有兵,但是韩信的能力他始终是忌惮的,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于是他便把这个棘手的事情交给了吕后,偏偏吕后又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这从刘邦死后的“人彘”事件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个女人不但心狠手辣,而且也很有手腕和能力,再加上有相国萧何坐镇长安,对付没有一兵一卒、已长久被困在笼中的韩信,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于是,在所谓的“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以后,吕后便找来萧何,商议对策。

萧何知道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身为京城留守,如果韩信真的叛乱造成不良后果,那么将来追究责任,所有的矛头必然会指向他这位京城留守,除非他投降协助韩信对付刘邦,但依他和刘邦的关系而言,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意味着他必须与韩信对立,但打仗他是外行,跟韩信掰手腕,不用说他只有死路一条。即使他能侥幸逃脱,也难免会遭到御史的弹劾,背上失职、纵容叛乱等罪名,这同样会让他官职不保,获罪致死。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他都必须全力协助吕后处理韩信这件事,所以,才有他亲自前往淮阴侯府,利用韩信对自己的信任骗韩信到长乐宫一幕。

刘邦这一招棋下得很高明,可惜的是一向忠厚的萧何从此背上了不忠厚的骂名,毕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谁都听得出这话里的弦外之音,他充当了刘邦借刀杀人的“刀”。除掉了韩信这一心头之患,刘邦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韩信虽然死了,不过刘邦还要把文章做足。他虽然不问吕后为什么要杀韩信,但饶有兴趣地问了一句韩信临死前说了些什么,吕后说:“韩信临死前叹息说他悔恨没有听蒯通的话。”

这刘邦早就听说蒯通曾劝过韩信谋反,心里十分恨蒯通,只是没有真凭实据而已,如今韩信临死前居然说“吾悔不用蒯通之计”,这说明他劝韩信谋反确有其事,于是,他对吕后说:“这个蒯通我知道,他是齐国有名的辩士,我要把他抓起来。”

诏令一下,蒯通很快就在齐国捉到了,并被送往长安,刘邦当着群臣的面亲自审问他说:“我有什么对不住你的地方,你为什么要怂恿韩信造反呢?”

这蒯通不愧是天下有名的辩士,他并没有回避刘邦的问题,很干脆地回答说:“不错,的确有这回事,我劝过韩信,可惜这小子不听我的意见,结果被陛下夷灭九族。但是,如果他当时听从了我的建议,陛下您还能诛他的九族吗?”蒯通这一席话等于当着刘邦的文武大臣道出了这样一个事实:韩信并没有谋反,如果他要谋反,那么恐怕坐在这个大殿上的人就不是他刘邦了。这就等于说以前刘邦以谋反罪名抓韩信,把他从楚王贬为淮阴侯,如今又以谋反罪名杀了他,是站不住脚的,是刘邦成心要杀韩信。刘邦一听这话,哪里受得了,立即下令把他活活煮死。

蒯通一见这个架势并不慌张,只是一个劲儿地喊:“烹杀我太冤枉了!”

刘邦怒责说:“你怂恿韩信谋反,你自己都承认了,杀你有什么冤枉的?”

蒯通辩解道:“秦朝纲纪败坏,朝政失统,天下苦秦,崤山以东一片混乱,兵戈迭起,异姓诸侯纷纷崛起,英雄豪杰之士更是云涌雾集。秦王失去了君位,天下人彼此角逐,都想得到这个君位,因此,那些才高足捷的人都想捷足先登得到这个君位。盗跖的狗对着帝尧怒吼,这并不是因为帝尧不仁,而是因为帝尧不是这只狗的主人。在当时那样的环境,我寄身于韩信之下,只知道有韩信,而不知道有陛下。更何况在当时天下豪杰中,手持利器像陛下一样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有很多,他们最后之所以没有成功,不过是能力不行罢了,对于这些人,陛下能够将他们全部烹杀了吗?”

刘邦一听,这蒯通说得也有道理,于是,怒气渐消,挥了挥手,示意手下放了他。

刘邦赦免了蒯通,也算是成全了自己,这让天下人看到自己并不是心胸狭窄之人。重要的是韩信已经死了,而且不是自己杀死了他,是吕后杀死了他,甚至还可以推说这是萧何的主意,天下人要说,就让他们去说萧何和吕后吧!至于蒯通,一个辩士也只能挑唆韩信这种手握重兵的人造反,如今像韩信这样的人已经不存在了,凭他蒯通,别说二十年,给他两百年他也造不起反。况且他还活得了两百年吗?估计二十年都够呛。

一句话,韩信就这样死了,同时也留下了汉王朝第一大冤案。对此,我们不妨以蜀中才子魏明伦咏叹韩信的那首诗作结。

亮晃晃几页史书,

乱纷纷万马逐鹿。

雄纠纠一代名将,

野茫茫十面埋伏。

山埋伏,水埋伏。

将军战术传千古。

云埋伏,雾埋伏。

功臣末路断头颅。

战场埋伏,官场埋伏;

朝廷埋伏,宫廷埋伏。

帅才不及帝王术;

兵书不如圣诏书。

空留下十面埋伏古琴谱,

留与后人评述

功过何如。

同类推荐
  •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之四)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之四)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丛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的中出类拔萃者。
  • 说曹操

    说曹操

    本书对曹操一生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与重要战役给出了一个历史学家的解释与剖析,澄清了诸多坊间的误判;清晰地刻画了曹操一生的几大阶段,厘清了三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使读者豁然开朗;展现了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生存的历史时空以及活动于此时空中的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对三国时代割据混战的各种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有精当的分析。
  • 中国最有钱途的男人:马云

    中国最有钱途的男人:马云

    这个男人当过老师,这个男人见义勇为,这个男人当过不受欢迎的推销员……就是这个男人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中小企业的命运和前途,改变着中国的商业生态。这个男人叫马云。大师带您品读亚洲的下一个“比尔·盖茨”——马云的成长历程与战略决策。全面揭示全球领先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成功历程与人格魄力。一本专为创业者与企业家所做的枕边书。
  • 袁世凯

    袁世凯

    本书以贴身紧逼的方式触摸历史,从丰富的史料中寻绎出悖论式的连番提问,展开一代权臣袁世凯复杂的一生。并以散文化的方式透视其内心世界,写他的坚韧不拔,写他的大义凛然,写他的摇身一变,写他的委曲求全,写他的敢为人先。写他的阴险毒辣,写他的不识时务,写他的身不由己……
  • 鬼谷子全书(第三卷)

    鬼谷子全书(第三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诸门无所不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
热门推荐
  • 冥王神殿

    冥王神殿

    宇宙之初,混沌未开;居诸不息,演化清浊。清者上升,则为天;浊者下沉,则为地。是而,天地之间诞生阴阳二气,负阴抱阳,衍生万物。有一器物先于天地万物生成,孕育于混沌之中。自生成之日,荡涤混沌,演化清浊,后人称之为冥王神殿。冥王殿也,掌生掌死掌轮回,惩恶扬善弘天道!世间众人,皆妄图寻之掌控,岂不知它也在寻找归属。无尽岁月以后,一个神秘少年,背负着惊天秘密,从此走上了一条杀伐之路……
  • 一舞风花雪

    一舞风花雪

    这是一段穿越架空历史的故事,熟悉的设定,还有战乱与枭雄,离别与相聚,还有爱很情仇,还有选择与放弃,只不过少了些搔首弄姿,多了些风花雪月。
  • 步步陷情:将军请绕行

    步步陷情:将军请绕行

    [完结文]“你是天女吗?”某女:“我……”“来人,拖出去砍了……”某女:“等一下,我是!”“如何证明?”某女:“好吧,我晕。”某女真的晕了,某奸臣,不错,此女还算机灵,留着;某忠将,此女准和某奸臣是一伙的,必须防。某小只骗子:“你个扫把女,遇到你真倒霉!但……我不后悔。”某女:“遇到你我也很倒霉,但至少比你幸运。”某敌国腹黑:“我死了你会哭吗?”某女:“不会!我的意思是……你不会死。”某女:“你愿意留下吗?”某忠将:“如若国定家安,我定陪你隐居于此。”某女:“好,我等你……”某道士对某女说:“你此生注定一个人。”某女:“姐才不信呢!”
  • 妖莲大帝

    妖莲大帝

    妖莲降世,巨人挥斧!少年偶得,传奇之路!以莲祖之身,破诸天万界!卫晨仰天怒吼:何为人,何为妖?
  • 《和他在一起》

    《和他在一起》

    我只是想要有一个人陪着我,一直陪着我而已
  • 仙族少年

    仙族少年

    因为写小说是我的兴趣,工作的缘故写的又很慢,大概一天就两千字左右,所以《仙族少年》的故事改为一周一更了,每次更想大概一万多字,谢谢大家的支持。PS:大概每周在周六时更新。看《道士田禹治》时突然有了这个想法,若是在我们身边真的有会神奇法术的道士该多好。于是不禁遐想,在高高苍穹云海之上,悬浮着座座仙山,仙山上琼楼玉宇座座仙阁矗立。在仙山之中,有一所座像凡界的大学一样的仙馆,只不过这座仙馆教授的是仙法道术,仙馆里的学生也不是普通人而是穿着仙服的仙族弟子。若是自己也能有幸到这仙界之中,与这些仙族弟子们一起学习仙术,在清虚仙境之中聆听仙师高道的教诲,在仙阁金殿的教室里练习道法,考试就是比试法术,无聊的时候还可以用法术跟朋友开玩笑,或者直接施法飞行到万丈高空,在仙山云海之间来一段追逐的游戏,又或者捉一只麒麟异兽当做宠物送给心仪的女孩逗她开心,这样的生活该多么有趣,于是提笔开始写这个故事。
  • 企业领袖一锅煮

    企业领袖一锅煮

    一个男人要成功需打10场以上的大仗、恶仗。他自称“走野路子”;他尊崇毛泽东战略、战术;他最能玩广告,比吃饭更熟练;他情场失意,商场得意;他被人鄙视后,又被人景仰;他打赢了人生的关键几仗。他就是中国营销史上的一代宗师一史玉柱。高举“兴农”大旗,地方政府纷纷无偿支援他;高举“大胜靠德”大旗,追捧者死心塌地追随他;高举“资本”大旗,顶级资本看好他;高举“央视”大旗,媒体宣传他,这个人就是牛根生,中国最生猛的男人,蒙派营销的一代宗师。这个男人当过老师,这个男人见义勇为,这个男人当过不受欢迎的推销员。就是这个男人,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中小企业的命运和前途,改变着中国的商业生态,这个男人叫马云。
  • 超越武极

    超越武极

    在天元大陆上,人们都追求武道,修习武道,踏破生死观,越过轮回,生命至长生。武道初期,分为武者,而武者又分为九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差距不同。进而又分为武师,武师又分为九个级。突破桎梏,再过黄、玄、地、天极,便是岁月增加。这四个阶段相续可增加寿命二百年。再进破天极,正式踏入真正的武道,寿命便会相续增加一千岁月。一般人武道到此结束,而能进入王级者,可增寿命五千年,进而踏入宗级者,将会突破生死,成为永生……
  • 我很庆幸与你相逢

    我很庆幸与你相逢

    一个中国人,一个韩国人,他们在相遇之前是条交错的平行线。一个韩庚,一个金在中,他们的相逢会是一场流年。在N年后,一个是东方神起的在中;一个是superjunior的韩庚;这是他们错过的开始,也是他们珍惜的时刻!在流年里,韩庚和在中都是渴望朋友,渴望爱的人;而他们刚好是能给予对方爱的人,却总是可望不可即!他是一个男人,另一个也是男人,他们的爱,注定是场悲剧但很庆幸,与他相逢!
  • 高血脂自我康复全书

    高血脂自我康复全书

    血液和脂肪都是人类维持生命的根本,特别是血液还担负着将营养输往全身数十万亿细胞的重任。想要维持血液洁净,就必须协调它与脂肪的平衡。然而众多事实告诉我们,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当二者的关系彻底被打乱后就会产生高血脂。这就需要人们重新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点,还血液一个“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