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7000000021

第21章 颐和园(1)

颐和园的前身名为清漪园,在清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毁于英法联军的战火。光绪十二年(1886年),按照慈禧的旨意,清廷挪用海军经费重建。其时,光绪皇帝已经到了亲政的年龄,慈禧不得不假意表示要归政养老。在这种情形之下,光绪皇帝为了表示孝敬之意,以博得母后的欢心,将建造的这座皇家宫苑,给御笔题额,名曰“颐和园”。

颐和园,因为是皇家的宫苑,为区别于一般性质的园林,所以将其正门,称为东宫门,门匾额“颐和园”三个大字就悬挂在东宫门的上方。

“颐和”二字,其意为颐养天年、安享太平。因此,匾额颐和园三个字的含意可以理解为颐养天年,天下太平之园。颐和取皇宫紫禁城内颐和轩之“颐和”之意。颐和轩为乾隆皇帝准备退位养老的地方。对此,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在诗中曾云:“此时仍尽瘁,他日拟颐和”,意为“他日”准备打算颐养天年,安享太平之福。其实,“颐”源为《易经》的卦名,《序卦》:“颐者养也”。不仅如此,而且在《易·颐第二十七》里,更进一步指出:“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世界闻名的北京颐和园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最后一座皇家宫苑。它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历代园林造园艺术的传统,博采我国大江南北造园手法的长处,兼有北方山川雄浑宏阔的气势和江南水乡婉约清丽的风韵,并兼蓄自古帝王之宫室的富丽堂皇以及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与宗教寺庙的庄严肃穆,既气象万千,又协调和谐,浑然一体,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颐和园东宫门前牌楼题额“涵虚”和“罨秀”所包含的意思,就表明颐和园是一座山清水秀、恬静清幽、风景如画的皇家宫苑。

“涵虚”,比喻清幽、恬淡、宁静的环境。“涵虚”一词,在我国历史上,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诗:“涵虚混太清”,再如南宋著名文人朱熹诗:“萧然万籁涵虚清”。“罨秀”(“罨”音Yan掩)一词比喻风景如画。例如,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诗云:“凝香薰罨画,似泪看胭脂。”“罨”与“秀”相结合,表示风景如画之意。

自古始,社会生活实践中,就有许多需要修筑的工事。如,打仗时,前线战地上就要挖战壕、设障碍等,可称作“打仗工事”。言“造园”,则是区别于社会生活实践中所需要修筑的各种各样的工事,因为它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享乐,所以将造园这种工事,名为“装景工事”。

我国“造园”一词,始于明计成之著《园冶》。所谓造园装景综合艺术,概括说来,则是属于盖冶美学土木植物等各种科学于一炉而集其大成者;其特征则是人为胜于天然之奇,浓丽应富于综错变幻之美。

我国的造园装景艺术,至清代时,就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如北京海淀区东部,原有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圆明园,其造园装景综合艺术,属于“中外兼收,汇集江南无数名园胜景于一炉”。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诚可大观。咸丰十年(1860年),入侵的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宝,并纵火焚毁了圆明园。现仅存长春园西洋楼的部分石雕残迹。

今日著名的北京颐和园,原先是帝王的行宫和花园。这座名震天下的皇家造园装景综合艺术品,虽然没有被火焚毁了的圆明园那样突出典型,但其中亦包括许多宫殿和楼台亭阁等精美的古建筑在内。

我国古建筑的格局,最突出的特征,概括说来,就是“均齐划一”,但缺乏错综变化之趣味。所谓“均齐划一”,就是指我国古建筑的格局,讲究中轴线和左右对称,如寺庙、宫殿、楼阁等。

自古始,所有的古建筑,特别是宫殿群建筑,“均齐划一”的格局,逐渐发展演变成为封建帝王统治服务的一种渲染和夸张的工具。明清封建朝廷和建造宫殿大师们,为了宣扬帝王至高无上的尊严与权威的需要,在紫禁城的宫殿建筑格局上,特别强调以均齐划一、庄严宏丽为主旨。因此,紫禁城内的宫殿群建筑十分讲究均齐划一,在全国最具有代表性。

然而,随着历史的前进,造园技术亦不断向前发展,园林建筑逐渐出现冲破古建筑群均齐划一传统性的正统格局,于是便产生了古建筑格局的变化。而古建筑格局的变化,在园林中的体现,其最突出的就是将古建筑格局,尽可能因地适宜变化,力求新颖,不落正统格局的常套,使园林中的古建筑能融入人类情感于自然,有助于人们心意的舒发;富于景观的变化,以满足人们游览时精神上的需要。

以颐和园为例,园中有许多精美的古建筑,其中有的已经冲破传统的正统格局。如精美的古建筑长廊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它依山面湖,因依山势而曲,游人行其间,既可移步换景,欣赏湖光山色,又能使游人观赏到各具内容、无一雷同的大小一千四百多幅苏式彩画。造园艺术大师们将精美古建筑长廊,同万寿山、昆明湖有机结合起来,成为点缀和丰富颐和园山水画卷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颐和园毕竟是属于皇家园林的,不可能不受古建筑均齐划一传统性的正统格局的影响。因此,园内的宫殿群建筑,仍然保持着古建筑正统的格局。如万寿山前山的一些建筑,就是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颐和园内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以山脚下的云辉玉宇牌楼为起点,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等;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等。显然,这组建筑群保持了古建筑讲究中轴线和左右对称的传统格局。

颐和园中的许多古建筑,从造园装景艺术的总体角度来看,冲破古建筑传统性的均齐划一缺乏错综变化无趣味的正统格局,出现因地适宜变化的新格局。这表现在园内古建筑配置形式的多样化,巧妙衬托了传统性的均齐划一古建筑正统格局的基本特征,使颐和园内的古建筑,显得更加精美。如万寿山后山,有精美五彩琉璃的多宝塔,至今仍然屹立在绿树丛中;山上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山下,除了有精美的古建筑长廊外,还有知春亭、十七孔桥、仁寿殿、乐寿堂、德和园及大戏楼等。

总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造园装景艺术大师们,凭借着高度的智慧和才华,运用山水画手法,经过艺术的剪裁和提炼,将自然美景浓缩在296公顷的土地上。把颐和园建造成一个真是集自然美、建筑美、艺术美三者结合的典型的园林美景,观之令人心旷神怡。

万寿山和昆明湖

万寿山的前身,曾被人们称为金山和瓮山。昆明湖的前身,亦曾被人们称为金水池、瓮山泊和西湖景。至乾隆十五年(1750年),二者才被改名为万寿山和昆明湖,并且一直被沿袭使用至今。

元代时,金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就在今日北京著名的玉泉山旁。过去,传说有一位老人,曾在金山偶然挖出一个刻有花纹的大石瓮。生活中人们传来传去,渐渐就将“金山”给改名为“瓮山”了。

当时,瓮山前有一泓由泉水汇聚成的湖沼。湖沼意为比沼,而又比湖泊小的水池。那么,怎么称这一湖沼比较合适呢?人们一琢磨,既不称之为湖泊,又不称之为湖沼,而是恰到好处,给取名为瓮山泊。

金水池的开发与元世祖忽必烈及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郭守敬有着密切的关系。“元世祖至元四年,始定鼎于中都之北三里,筑城围六十里,九年改为大都。”元世祖忽必烈,不仅非常重视元大都城的建设,还很重视兴漕运。据传,忽必烈曾经两次命都水监郭守敬引玉泉诸水至瓮山脚下,要将金水池开发成为京城西郊的一处大水库。经过开发,玉泉山旁的瓮山有了很大的变化。因将开挖金水池的土搬运到瓮山上,这使瓮山增高了许多,从而也使瓮山泊更深更宽阔了。此地从此自然而然就变成一处山高水阔的风景胜地。乾隆元年(1736年),画家郑板桥曾到此一游,写下了《赠瓮山无方上人诗》二首。无方上人是一位和画家友谊很深的和尚,其中一首写道:“山裹都城北,僧居御苑西。雨晴千幛壁,云起万松低。天乐飘还细,宫莎剪欲齐。莱人驱空马,历历俯长堤。”

瓮山泊经过开发,成为山高水阔的风景胜地。到了明代,渐渐被皇帝看中。如明孝宗(朱祜樘)皇帝于弘治七年(1494年),为给他乳母助圣夫人祈福,在瓮山上建起了一座圆静寺。继孝宗皇帝之后的正德皇帝武宗(朱厚照),这位爱游山玩水的皇帝也看中了瓮山和瓮山泊。在瓮山和瓮山泊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起了有山有水的“好山园行宫”,将瓮山又改回原名为金山,将瓮山泊改名为金海,总称“好山园”。并取江南杭州西湖景之意,将此处风景别称为北方的“西湖景”。从此,这里成为正德皇帝经常游玩、垂钓和狩猎的理想之地。

瓮山和瓮山泊,至清代,其发展变化就更大了。尤其是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十五年(1750年),以筹备庆贺他的生母孝圣皇太后钮祜禄氏60寿辰的名义,下令大力开发和改造瓮山和瓮山泊,拆毁明代时营建的圆静寺,大兴土木,改建大报恩延寿寺。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瓮山泊被挖深,并被扩展了一倍多,其目的是为了准备在湖中训练水师。历史上的汉武帝为征讨昆明,曾在古都长安挖昆明湖以练水兵。乾隆帝仿效其意,于是将瓮山泊亦改名为昆明湖。其湖面比以前开阔多了,达220多公顷,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因昆明湖碧波映现着天光云影,所以被誉为“清漪园”。

对北京著名的万寿山和昆明湖,其前身演变的基本情形,《日下旧闻考》中“国朝苑囿”一节里,亦有记载:

“清漪园建于万寿山之麓,在圆明园西二里许,前为昆明湖。

[臣等谨按]孙承泽春明梦余录载,瓮山在玉泉山之旁,西湖当其前,金山拱其后,明时旧有圆静寺,后废。今上乾隆十五年,于其地建大报恩延寿寺,命名万寿山。并疏导玉泉诸派,汇于西湖,易名曰昆明湖。设战船,仿福建广东巡洋之制,命闽省千把教演。自后每逢伏日,香山健锐营弁兵于湖内按期水操。若其经流,则自绣漪桥南入长河,引流入京城,绕紫禁城而出,归通惠河通济漕渠,灌溉田亩,实万世永赖之利也。皇上御题额曰清漪园,有御制昆明湖记、清漪园记,恭载卷内。”

应当说,这次扩建是相当成功的。主要表现在造园艺术大师们将昆明湖分为三个主要的水域,根据每一水域的需要,恰到好处的各点缀了一座岛屿。其三岛分别为“南湖岛”、“团城岛”和“藻鉴堂岛”。它们象征着自古传说中的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每一岛上都建有亭台楼阁,湖畔筑殿堂寺院。这些建筑随着阴晴雨霁、日月虹霓以及春夏秋冬而变换着它们美丽的风姿。即便是冰封雪冻的季节,昆明湖上的琼楼玉宇亦照样使人流连忘返。正如乾隆皇帝御笔题诗所说的那样:“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然而极为可惜的是1860年,万寿山清漪园连同附近的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畅春园、圆明园(统称“三山五园”),都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中。清漪园除个别建筑保存下来外,其余皆成为灰烬。

颐和园中的昆明湖,其湖水也是造园装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湖中不仅有三岛,还有十七孔桥、水上石舫等,湖东侧有铜牛,西堤有六桥和“耕织图”等,对于这些点缀性的造园“装景”,下面将详细的谈一谈。

十七孔桥 颐和园中作为装景点缀性的观赏桥共有六七座,其中以十七孔桥最具代表性。十七孔桥为大型拱桥,具有与一般石桥不同的美,给人以曲线优美柔和之感。当游人身临其境时,会发现其拱洞倒影于水中,呈现出珠链般的圆环,使湖面景物平添无限姿色,将颐和园衬托得格外优美。它是造园艺术大师们,在造园装景时,为配合全园景观整体布局的需要而设计的。它自东堤通向南湖岛,桥长150米。无论是漫步堤边,还是泛舟湖上,放眼望去,十七孔桥犹如雨过天晴出现的彩虹卧在昆明湖水的水波上。十七孔桥被人们誉名为“昆明湖上的第一桥”,这在全国所有的古典园林中,恐怕也是属于独一无二的。十七孔桥与其他桥不同的是:它兼有苏州宝带桥和北京卢沟桥的特点,桥栏望柱上雕有神态不同的石狮544只。石狮威武凶猛,形象生动。十七孔桥桥上联额,均为乾隆皇帝所书。

十七孔桥题额是:

修蝀凌波

“修”,长也。“蝀”,即螮蝀,就是指虹,如《尔雅·释天》解:“虹,亦作螮蝀。”十七孔桥是一座比较长的桥,其题额意思是说十七孔桥如彩虹一般凌架于昆明湖碧波之上。

十七孔桥还有一个题额是:

灵鼍偃月

鼍,又叫鼍龙,即扬子鳄,古人迷信,故称灵鼍,视为一种神兽。“偃”,意为卧。该题额意为:十七孔桥犹如鼍龙横卧在昆明湖上,如偃月一样美丽。

十七孔桥对联有二:

烟景学潇湘细雨轻航暮屿

晴光总明圣软风新柳春堤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望

“烟景”,出自崔涂《春夕旅游诗》:“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烟景”:云烟缭绕的景色。诗人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亦云:“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亦可指春天的美丽景色。“潇湘”,《山海经·中山经》里载:“沣沅之风,潇湘之渊。”《曹植诗》亦云:“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暮屿”意指黄昏中的岛屿。“明圣”,杭州西湖旧称“明圣湖”,如《山堂肆考》中云:“杭州西湖,故明圣湖也,汉时金牛见湖中,言明圣之瑞,遂称明圣湖,以其界于钱塘也。”“虹卧”:如长虹卧波。“石梁”,即石桥,例如《水经注·淄水》:“水有石梁,亦谓之石梁水。”“波回”,为水波回旋形成漩涡。“兰桨”,例如苏轼《前赤壁赋》:“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诉流光。”

总而言之,这两副对联,都是描绘十七孔桥及其周围的美丽景观:湖光烟景是仿自“潇湘八景”,一叶轻舟在暮色苍茫的岛屿间驶荡;山色晴岚如杭州西湖,春风吹拂着堤边新柳。十七孔桥,犹如长虹卧波,从隔岸引来了吹不断的长风;兰桨划破水波,卷起的漩涡使水中的明月变得破碎,只见天际明月依然高悬,真美!

石舫古代,舫本指竹木筏,后来通指船。如三国时魏国王粲《赠蔡子笃》诗:“舫舟翩翩,以溯大江。”我国古代,人们将两船相并亦称舫。又如《国策·楚策一》:“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粮。”《索隐》:“舫,谓并两船也。”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将小船称之为舫。如游舫,画舫。例如南宋词人姜夔: “追念西湖上,小舫携歌,晚花行乐。”

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石舫,其前身为明代时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皇帝下谕旨营建清漪园时,拆掉了圆静寺,建起了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将圆静寺的放生台改台为“船”,始更名为石舫。1755年始建的这座石船,其船体是采用巨大的石块雕造,建造成有两层舱楼。继圆静寺的放生台之意,每年一到农历四月初八“浴佛日”,即“浴佛节”,乾隆皇帝都要陪着他的生母孝圣皇太后到这个地方放生,表示他们信佛的虔诚。有点滑稽的是,这位孝圣皇太后也常在这里垂钓。她可曾想到过她钓上来的正是她以前放生的鱼虾呢?

同类推荐
  • 人体工程学与建筑环境设计

    人体工程学与建筑环境设计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人体工程学简介;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历史;人体尺寸与环境;人体与家具;人的感知觉与室内环境;人的心理行为与室内外环境等。
  • 中西建筑美学比较论纲

    中西建筑美学比较论纲

    本书以中西文化为理论基础,以中西建筑为比较对象,以问题意识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中西建筑的审美特征、时空意识、审美尺度、物质载体、装饰意匠以及发展道路六个方面的美学比较与研究,揭示出中西传统建筑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品格,并对当代建筑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 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本书共收集各类稿件79篇,从不同的角度真实再现了向莆铁路建设历经的重大事件,以及建设者同地方政府、沿线群众风雨同舟、鱼水相融的往事。
  • 山西老宅院

    山西老宅院

    本书详细介绍了明清时期山西老宅院的崛起、发展历程,反映了当时宅院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取向及风俗民情和时代特征。山西老宅院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本书让我们对大院文化有了更深入、完整的了解。
热门推荐
  • 英雄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英雄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典籍中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含义的异同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家兔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一点通

    家兔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一点通

    主要介绍了国内常见家兔品种、家兔的日粮配合、兔的饲养管理、兔的繁殖、常见兔病防治及兔产品的加工等。《家兔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一点通》内容简...
  • 妙探皇妃:烟花碎

    妙探皇妃:烟花碎

    一句“此情不过烟花碎”带她穿越到了天朝二十五年,半途遇险成为了东汶的和亲公主。 错落的时空,她步步为营,聪慧过人,屡屡破解棘手迷案,却破不了命中注定双生情劫……冥冥之中,谁在操控着她和他的命运,迟来的真爱,能否扭转乾坤?(每日八更以上)    
  • 重生邪妃:毒王宠上瘾

    重生邪妃:毒王宠上瘾

    他恨她入骨,却因为一纸婚约娶了她,下一步就打算弄死她。她爱他爱的无可救药,明明知道他心里没有她,任然选择飞蛾扑火。当一切真相揭开,她想抽身而出,他却不想放手。墨云倾望着身下衣衫不整的夜薇白,出口的话温柔缠绵,眸色却冷而刺骨,“撩完了就想走?”“不然呢?等着挫骨扬灰?“夜薇白笑得张扬,笑意却不达眼底。身心俱疲,她一路逃亡,他一世谋算,谁又能降伏得了谁?谁是谁的救赎,谁又是谁的劫难?
  • 一个都不放过

    一个都不放过

    童年饱受不公与欺凌的小男孩查尔斯·库伦,一直在他人的嘲笑中踽踽独行,他不断努力,想要挣脱,直至成年以后,却仍旧没有丝毫改观。终于有一天,他忽然觉得,不能就这样一直潦倒下去,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证明人生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 快穿之恶毒女配逆袭攻略

    快穿之恶毒女配逆袭攻略

    一路脑残的作死,好不容易恢复理智,却发现自己的人生就是一个笑话,自己也是别人手上的一颗棋子。亿万年身不由己的恶毒女配生涯,君清歌对幕后黑手恨之入骨。满怀怨气的死亡,却意外绑定系统,开始一次又一次的穿越之旅,消除“恶毒”女配的怨气,完成任务,获得能量和属性。。。PS:女主不良善,作者玻璃心,不喜勿喷!
  • 机械啊机械

    机械啊机械

    1.任何一个传承超过五千年的文明都值得尊敬。2.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谦卑。3.不要主动挑起争端,但也不要惧怕争端。-------异界旅行指南
  • 邪王独爱:娘子不准逃跑

    邪王独爱:娘子不准逃跑

    一朝穿越成王妃!她以为他不好女色所以在他面前毫无防备,却没发现某人的眸光似虎!直到某夜她眼中的断袖王爷用行动证明了他不是断袖之时,她才猛然发觉,他明明就是一匹不安分的狼……(轻松宠文)
  • 临暗行

    临暗行

    当整片大陆面临光明的黑暗,当人类因为光明失去自由,真正的光明从何而来?莫由:“所有的痛苦,都让我来承受。如果真有光明的话,我来寻找这份光明。失去的自由,由我来释放。”没有永远的光明,只有找到自我才能争取自由。
  • 独破轮回

    独破轮回

    世间一切皆为虚幻,天地不仁,轮回无道,这天地,这六道,还有什么值得众生俯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