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1700000050

第50章 决战万源(3)

血肉磨坊

刘湘原定于6月22日向万源、通江发起总攻,但因城口被红军夺取,唐式遵即下令五、六两路提前于6月15日全线出击,以阻止红军的进展。

6月15日,城口前线战云密布,枪炮齐鸣。敌独立一支队汪杰部以一个团由正面向分水垭、箭杆坪进犯,以两个营由黄白湾向红军阵地侧击,正午时占领分水垭、箭杆坪、大尖山、甘菽梁。仅半天工夫就夺得红军四处阵地,汪杰得意忘形,两三天后,继续率部向甑子坪进攻,没料到遭到红军有力反击,汪杰部死伤惨重,营长死伤各一人,连、排长伤亡十余人,士兵伤亡三四百人,红军一个反击将丢失的阵地全部夺回。

同一天,万源前线。空中,敌机盘旋投弹;地面,敌五旅旅长刘光瑜指挥一、四、五旅及汪铸龙部之刘、周两旅共五个旅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当面红军发起猛烈进攻。第一天,敌一、五两旅就进占了清花溪防线的鹞子寨、马鹿垭、红梓山、老鸦寨、麻姑石、耳山及香炉山等阵地。16日夜,夜色如墨,大战了一天后的敌军疲劳不堪,就地东倒西歪入睡。凌晨时分,突然枪声大作,手榴弹爆炸声如同惊雷,红军手举大刀,杀声一片,昏睡中的敌人被砍杀如同砍瓜切菜,至天明,四百多具尸体铺满阵地。敌四旅第一天与红军激烈拼杀,红军稍作抵抗便与敌脱离接触退守邱家梁、笋子梁一线,敌汪铸龙部进占了万源西南的青龙观、石垭子、八庙垭、牛背梁一线,第二天,红军按照防守计划再退至玄祖殿。

十余天里,敌我双方互相拉锯,敌进我退,敌驻我攻,敌我往返冲杀。至7月1日,红军退出通江、城口两座县城,向毛浴镇、硝口、熊溪口方面撤退,在万源至通江一线全力阻击敌人的进攻。十几天的浴血苦战,川军的攻势日渐疲软,唐式遵不得已让部队稍作休整,再次策划对万源发动第二次进攻,前线暂时趋于沉寂。

乘此战斗间隙,红四方面军和川陕根据地最高领导层在万源城内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副军长程世才,******军长王宏坤、政委周纯全、副军长刘世模、政治部主任兼第十二师政委徐长勋,红九军副军长兼第二十五师师长许世友、第二十五师政委陈海松,川陕省苏维埃主席熊国炳以及东线红军少数营团干部数十人。

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非常关键。从1933年10月底,刘湘发动“六路围攻”以来,红军采取“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的战略,节节抗击敌人,步步后撤,整个根据地的大部分已经放弃了,敌人仍旧在步步紧逼。严峻的形势面前,有些干部战士看到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根据地被一块块放弃,心疼不已,对于为什么要收紧阵地心存疑虑。对大家的担心,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西北军委的主要领导对形势作了透彻的说明。徐向前从军事角度对收紧阵地和创造条件反攻作了说明:

我们分析了两次反攻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敌人兵力众多,步步为营,攻势尚未达到“再而衰,三而竭”的地步,我军反攻时机过早。二是我们的防御战线较长,兵力集中不够,前面突开了口子,后续力量明显不足,无法打破敌人的层层壁垒,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要造成有利的反攻条件,还必须经过一个艰苦消耗敌人的阶段。东线是敌主力第五路重点进攻的地区,要下决心在这里实施决战防御,把前沿阵地变成埋葬敌人的坟场,造成反攻的有利形势,熬垮了刘湘的精锐之师,其他军阀势必“树倒猢狲散”,我军反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从地形条件上说,东西两线比较,东线反攻更有利些。因为西线山脉多南北走向,有利于敌人节节抗击;东线地形南低北高,我军居高临下,反攻开始后可以顺着山脉走向,直捣敌人后方,大纵深迂回歼敌。我们要求各部队继续发扬以寡击众、以少胜多的顽强精神,硬着头皮顶住,准备力量,适时转入反攻。

陈昌浩在会上作了题为《敌我力量之分判与我们胜利的前途》的报告,着重从政治和战略角度对“紧缩阵地,诱敌深入”作了说明:

当我们开始与刘湘作战的时候,我们阵线太长……为要消灭敌人,不能不集中兵力,集中兵力,不能不收紧阵地,此其一。敌主力进犯开始势力颇猛,欲战胜之,非先用疲敌制敌办法,给敌以大大杀伤,杀其初气,老其兵力,使其气萎力衰,然后鼓我积极之力,一举而打垮之,此其二。川地山大岩险,利于守不利于攻……收紧阵地为的是集中兵力,分散敌人兵力,收紧阵地当然在政治上颇受影响,因为赤区之一部受损失,群众一部分遭国民党军阀屠杀,苏区缩小……然而,主要问题是消灭敌人,不消灭敌人不能谈巩固赤区……如果为消灭敌人而收紧阵地,则敌人消灭之后,不但丢失苏区可以恢复,而且可以大大发展新苏区,以至争取全四川的苏区。去年为消灭田颂尧,不能不收紧阵地……将田颂尧打灭,三天就夺回原有赤区,为继续发展,七天发展到嘉陵江,此其证明。

会议确定了坚守万源、准备反攻的作战方针并作了相应的部署:

充分利用万源一线有利阵地,以少数兵力实施坚守防御,继续给敌第五路以重大消耗,将红军主力集中在第二线,加紧政治动员和军事训练,全力准备反攻。

东线以许世友指挥红九军二十五师担任主要方面的防御任务,坚守万源以南的大面山,抗击敌人主力的进攻;

张才千指挥******第十二师大部坚守万源西南的玄祖殿,配合红二十五师作战;

红三十三军一部和红十二师两个营坚守万源以东的花萼山,主要抗击由城口方向进攻的土匪王三春部;

红十二师第三十五团于万源以北的滚龙坡地区警戒陕南敌人;

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八十九师和红三十一军两个团为预备队,分别配置于万源以东的孔家山和万源西南的南天门地区。

西线红军在小通江河一带牵制敌第一、二、三、四路,配合东线红军作战。

面对严峻形势,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向全军发出“紧急关头,准备反攻决战”的号召,指出:“现在是我们的紧急关头,是消灭刘湘的决战关头。”

根据会议确定的防御计划,红军在地势险要、山高林密的甑子坪、大面山、孔家山、南天门、鹰龙山、云雾山一带构筑了一条长约四百华里的半圆形、多层次的坚固防御阵地。

7月上旬,刘湘获得情报:红军正猛攻陕西之紫阳、镇巴,有向安康扩展模样。徐向前总指挥在万源方面指挥东线部队,政治部主任陈昌浩在通江以北指挥西线部队。

刘湘认为,红军此时进兵陕西,说明“六路围攻”已大见成效,红军不支,向陕西进军是无奈之举。此刻川军在万源方面的兵力已达十个旅以上,左翼通江方面范绍增师四个旅及陈兰亭部均已全数右移,王三春、王三友部已于7月7日占领城口,红军向下川东发展已不可能。于是电令唐式遵迅即进兵,乘红军分兵之机,一举攻下万源,即使不能消灭红军于通江、万源以北地区,也要将其逼出川境退入陕南。

7月11日,敌军东西两线的阵地上空陆续出现两架飞机,飞机盘旋一阵后投下了联络信筒。“刘神仙”占卜7月11日是所谓“黄道吉日”,以前方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身份下达了总攻令,并以黄缎包裹总攻命令,用飞机分投各路总指挥部。

唐式遵将进攻万源的部队分为三路:

第一路由敌第一师及王三春、陈国枢等部攻甑子坪、花萼山,迂回万源东侧;

第二路由刘邦俊二十三军廖雨辰、汪铸龙两师攻击大面山,迂回万源西侧;

第三路以二十一军第二、三两个师从万源正南的玄祖殿、孔家山突击。

为夺取万源,刘湘颁布了奖惩条例,以三万银圆作为攻克万源的奖赏;规定指挥官必须亲临前线督战,畏惧不前者就地正法。第五路总指挥唐式遵不敢怠慢,亦到前线坐镇督战。

因为后勤补给和部队集结需要时间,即使刘湘下了严令,川军前线各部依然没能在11日发起攻击。7月16日,唐式遵一声令下,三路纵队十余万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如同群狼扑向万源。从大面山、花萼山再到玄祖殿、孔家山,万源的东、南、西三面笼罩在战火硝烟中,万源决战正式打响。

保卫万源,关键是要守住大面山和玄祖殿。这两座山位于万源的东南和西南,犹如两扇大门,是万源南面的屏障,拿下两山,万源便无险可守,大门洞开。

大面山位于万源市东南部,距离万源城四十多里,山势雄伟,峰峦起伏,主峰挺拔险峻,海拔高度一千一百米,满山林木茂盛。令人称奇的是,山上有一名为峡口湖的山顶天池,湖面宽达十万平方米,湖水清澈碧澄,一尘不染。大面山属于喀斯特地貌,山上溶洞密布,相传这里是道教的洞天福地,自古以来,在溶洞里隐居修仙的归隐之士留下了很多遗迹与传说。

大面山是万源城东南面的重要屏障,也是万源防线的重点部位,这里要是被攻占,敌人便可直下万源城,川陕苏区将不复存在。徐向前说:“大面山,是万源的城门。城门一垮,庐舍为墟。”经过慎重考虑,徐向前、陈昌浩将大面山防守任务交给许世友和陈海松率领的红二十五师。

许世友,河南新县人,幼年读过几年私塾,因家贫而辍学,给当地武术师傅当杂役。其母受恶霸欺压,许世友怒火中烧,渴望报仇,但苦于力不从心,愤而投少林寺当武僧,法号德成。习武三年,练得一身功夫后,返回乡里将恶霸一顿痛打后,投奔武汉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当兵。1926年9月,许世友任该团连长时,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8月转为****党员,并于当月返回家乡参加工农红军,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许世友戎马一生,同国民党部队、日军、伪军、美军、越军都进行过较量。在战争舞台上,“少林将军”的指挥才能让世人称道。

许世友打仗以猛著称,人称“血胆将军”。许世友曾撰文写道:“万源防御战,是我一生中经历过的一次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也极为残酷激烈的坚守防御作战。”

为强调防守大面山的重要,徐向前、陈昌浩专门找许世友和陈海松谈话。看到方面军两位首长凝重的神情,许世友明白,这一次自己肩上的担子非同小可。自从在鄂豫皖参加革命后,许世友也记不清自己到底打了多少次硬仗、恶仗,每次战斗都是在枪林弹雨、尸山血海中闯过来,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怕。这次,总部两位首长如此慎重,说明自己的责任有多重大。许世友就是那种举重若轻的人,他撂下一句话:请总指挥、总政委放心,大面山阵地就是敌人的坟场,有二十五师在,有我许和尚在,大面山阵地就在。

许世友对自己的部队有充分的自信,他曾回忆:

刘湘用在大面山三十华里正面的兵力,先后共达九十个团,其中包括刘湘的嫡系部分。这是川军配备最精良的部队,不但有重机枪、迫击炮,还有在当时来说是新式武器的轻机枪和山炮,甚至经常出动飞机助战。川军善于爬山,能够反复冲锋;军阀更依赖自己兵多,不惜用人海战术,一冲锋就是一个团,一个团上不来就两个团,两个团上不来就四个团、八个团……满山遍野,齐声嘶叫:“捉活的!捉活的!”

我们红九军同样也是主力,兵员充足,装备也相当好。指挥所有无线电,随时可向总指挥部请示报告;师、团、营和前哨连都有电话;连里的轻机枪,是四次反“围剿”时缴获的最新式的美国武器,比刘湘军队的英国造“六一式”轻机枪还好。二十五师有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三个团,共一万多人。虽然敌人的军队总数数十倍于我,但我们是红军,指战员大都是得了土地的农民,打仗从来都是“活不缴枪,死不丢尸”,每个同志都有大刀,勇猛如虎;干部多是身经百战,在最危险的情况下也能沉着应战,视死如归。部队体力也强,新兵入伍不仅要政治上够条件,要贫雇农成分,还要能爬二三里的山路不怎样喘气才能录取。所以部队一天跑一百里很轻松。四川军阀部队素称会爬山,但也爬不过我们。

许世友率部队赶到大面山从红三十军八十八师手里接防。登上大面山一看:东南西三面的天池子山、白沙河、白庙子、酒店坪、玄祖殿、铁匠垭枪声阵阵,敌军正向我******、红三十军阵地发起进攻。

大面山的制高点叫老鹰寨,这里是大面山的最高峰,山顶上有一块小平台,平台上有一座小庙,站在这里俯瞰四面八方,一览无余,由于射程的限制,敌人的炮火也难以打到这里。许世友对这里的地形很满意,他交代作战参谋,将指挥部设于小庙内。战前动员会上,许世友传达了方面军首长的指示,敌人的进攻将会非常猛烈,这次防御作战将会异常艰苦。八十八师已经在山上修建了道道工事,各团、营在此基础上要继续抢修加固工事,深挖堑壕,阵地前大量设置鹿砦等障碍,筑木城,挖战壕,特别要注意阵地纵深,要多修筑几道工事,充分作好打恶仗、打大仗的准备。

命令一下,大面山南坡成了大工地,二十五师各团、各营数千名战士挥汗如雨,昼夜不停地修筑阵地。战士们依据山势从下至上构筑数道以至十几道堑壕,而后就地把大树砍倒,垒成一人多高、三四米厚的“木城”。在敌人冲锋必经的路上插上竹签或编成竹篱笆,和鹿砦结合起来组成多道防御设施。

附近周围的百姓知道红军要在这里打大仗,在当地苏维埃干部的带领下,纷纷来到山上,帮助部队挖交通壕,砍树,架木城,掘战壕,筑指挥所,几天忙活后,二十五师在大面山构筑了七道木城,一级一级,每道木城都结合地形,既便于隐蔽,又便于发挥火力,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木城”根下,散满铁蒺藜,安满竹签。这种竹签是用桐油炸过的斑竹签子,硬如钢铁,一根根竹签如同匕首,锋利无比。在一些险陡地段上则堆积了大量的滚木礌石,严阵以待。从木旺坪到老鹰寨、杨家梁,各个防御工事间战壕、交通壕四通八达。交通壕宽五尺、高有一丈、长达十余华里,战士们在交通壕上盖上成排的大树,再在树排上覆以厚土和草皮,人在交通壕里能打能藏,从外面看不出有工事和交通壕。整个大面山变成一座堡垒。

7月的天气,热辣辣的,太阳如同一个大火盆,把地面烤得滚烫,人人晒得汗流浃背。许世友军装整齐,腰间永远都是扎着那根四五寸宽的皮带,两支驳壳枪插在两边,背上背着那把不知砍杀过多少敌人的大刀,脚上一丝不苟地扎着绑腿。军容严整纪律严明才能带出有战斗力的兵,这是许世友的信条,师长如此,二十五师的战士们没有一个衣衫不整,哪怕军装再破,也要补好,收拾整齐。

许世友是尸山血海里滚打出来的,最能体会到工事对士兵的保护作用。他在每道工事前仔细检查,不合标准的都要重修。他给战士们反复讲着一个短小的故事:《水浒传》里的宋江三打祝家庄,为什么要打三次?就是因为祝家庄工事修得好,宋江吃了亏。刘湘的进攻用的是飞机大炮,比宋江那几下子厉害多了,我们的工事要能经得起飞机的炸弹、炮弹,要经得起刘湘来三打、五打、十打。只要他打不烂我们,我们就一定要把他打个稀巴烂!

同类推荐
  • 角儿

    角儿

    张雅茜是近年来河东文坛跃出的一匹黑马,也是一位勤奋、高产的作家。在她的大量小说里,常有一种“渡口情结”,钤印着作家对女性生命意识的深层思考与探索。小说故事不刻意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多侧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本书收录了《角儿》、《好戏连台》、《磨坊与紫色》等八篇小说。其中,中篇小说《角儿》获“赵树理文学奖”。
  • 五洲见闻

    五洲见闻

    本书作者是一位资深外交官,在外事和外交战线工作多年,足迹遍及五大洲,退休以后,根据自己在世界各地的见闻,用散文的形式写了不少回忆文章。作品平实严谨,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对于多国的风土人情、风光物产、地理地貌、历史沿革,乃至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等等,均有所介绍,其中尤其对他曾经常驻过的荷兰、英国,以及任过大使的葡萄牙的记述较为详细,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新中国的一些外交史实,也可以了解许多国家和城市的概况概貌,可称为一本有关世界知识的普及性读物。
  • 温暖的旅途

    温暖的旅途

    对于诗歌和交友方面,我常常觉得自己很幸运:在四川初学写诗,就得到很多诗人的帮扶;回桂林上班后,偏居城市东郊广西师大育才校区,又相继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当这些朋友或因学业或因工作调动陆续离开桂林,再一批朋友从各地赶来,填补了他们留下的空白,刘发扬是其中一个。现在,发扬已经成为我在桂林联系最紧密的圈内好友,几天没和他碰头,就觉得心里少了些什么似的。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古典诗词精品丛书·元曲三百首》收录了三百首元曲精品诗词供文学爱好者赏析。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到元代出现了又一座丰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元曲”。清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就充分肯定了元散曲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 新的一天

    新的一天

    本书汇集了许立志2010年以来所写的近200首诗,其中大部分诗作是在富士康打工期间内完成的。在艰辛的打工生活中,在劳碌的流水线生产操作之余,他一直坚持颇具水准的诗歌创作。他的诗朴素、斩截而又强烈,兼具抒情性与批判性,常以荒诞的或令人震惊的笔触书写悲辛的底层生活与幽深的死亡诗意,以此来为两亿多命运的同路人立言,为底层的生存作证。
热门推荐
  • 灵魂摆渡

    灵魂摆渡

    十二点之后,我开了一家活人不能靠近的店……店里各种鬼魂出没。
  • 复仇者之寻爱

    复仇者之寻爱

    沉睡了千年,醒来却已身处陌生的世界。或许,只有借着“恨”,她才能找到一丝安慰。是的,她重生了,化为一个复仇者,以“恨”之名,来到他的身边。可是,随着一些人的出现,伴着一些事的发生,她渐渐地从迷失的方向中找回了自己,还有被自己遗忘的爱……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玄天圣主

    玄天圣主

    武良门掌门李子平传位当天,一代天骄古月天遭同门师兄迫害,含屈身亡。明王府私生子胡天被同父异母的弟弟害死,两人灵魂合一。于是,胡天变了,古月天也变了。
  • 总裁的“黑色”妻

    总裁的“黑色”妻

    大婚当夜,他凌昊天竟带着他的女伴回到了他们的新家?洞房花烛,这就是她沈艾艾爱凌昊天到无力自拔之后得到的!她的痴心与信任换来的却是背叛与陷害。差一点连她自己都忘了自己是一代女枭呢。这个教训她记住了,东山再起,她不会再心软!
  • 午夜石子声

    午夜石子声

    午夜的石子声为何而来,这一串的杀人案与它究竟有和关联。是人为的干扰,还是一次一次的警告?
  • 休掉花心王爷:玉锦

    休掉花心王爷:玉锦

    丑王妃?哼,不过是一张皮相罢了!娶她为要她的血!还同时纳侧妃?什么俊美王爷!凡夫欲子罢了!不知仁心仁术方是绝世之人!什么毒?什么药?手到擒来!瞧!不是又有一位王爷来了!休了你这前夫,携着新夫,看尽花落!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500位世界顶级管理者的成功秘诀

    500位世界顶级管理者的成功秘诀

    本书着重讲述500位世界顶级管理者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从全新的角度对他们独特而有效的管理方法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帮助读者从他们的成功经历中吸取经验,并获得启迪。
  • 妖女:泪红颜

    妖女:泪红颜

    红颜花开,落英谷南,一座山,一个女孩,一个故事,一段情缘。
  • 东周的东周

    东周的东周

    我们中国历史最丰富的是哪一段?不管大家怎么回答,我依旧坚持:春秋和战国。这个时候,人性绽放。绽放的一定都是鲜花,但不一定都结出善果,比如罂粟。罂粟也有好处,可以止疼。这是个让人爱让人恨有利有弊有好有坏是魔鬼是菩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