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9300000006

第6章 中国文学的历史命运(6)

近代以来,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以为小说能够救中国。“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到了20世纪60年代,最激进的一些人又认为小说能够****、******主义,以至亡党亡国。这都是文学梦幻的产物。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把文学神化了,真以为文学是使中国起死回生的还魂丹。当他们把建国兴邦和强世新民的希望投向文学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并没有把文艺当做文艺,而是当做一种工具。他们注意到了文学的特异功能,却没有注意到文学的特异本质。

事实上,艺术和文学本身的品质和规律一开始就受到了忽视。在中国社会中,为人生与为艺术、写实与想象、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受到重视的只是前者,占领主流位置的也只是前者。艺术的创新和变革只能在社会政治的夹缝中寻找机会。

近世以来的文学救亡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思想,“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思想,在根源上就已联合。一旦社会发生动荡,中国文学的这种根本习惯便自然抬头。新文学与旧文学在这点上具有同一性。社会的变动时机,从正面讲,是要求文学承担挽救危局的责任;从负面讲,便是要求文学承担造成危局的责任。这就是文学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历史命运。

中国文学的历史倾斜在中国文学革命的自身,在它的根本性质之中,而基本上不是他人的强加。于是,中国新文学一方面在不断地建设,另一方面又因时势的迫使在不断自毁。从文学的意识形态化到极端主义的形成,一方面由于外力的强加,另一方面则是自身与社会进行调节的结果。反传统的新文学总是在历史的转型期或被迫迎合或自觉配合了非文学的需求。这就造成了中国文学的悲剧情结--获得了独立和自由的文学不时要为社会而放弃独立和自由。当文学作这种放弃时,它充满了神圣感。因而从“五四”时期开始的新文学与旧文学、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大分裂,实际上潜藏着彼此合流的深层危机。

当文学充当社会改造先锋角色的时候,它同时又在扮演扼杀异端扶植因循守旧势力的同犯角色。文学是两面人,这种两面性质,从它孕育于母体时便有了遗传的基因。文学革命源起于对文言文的怀疑和对白话文的提倡,而这种对运载工具改变的兴趣,则源于对文学改变国运的兴趣。文学革命最初就是受到社会革命的诱引;对社会进步和改造国家命运的激情,是这一文学革命运动的导引和诱因。这场文学和艺术革命运动和文化振兴运动的一部分是社会改造运动的衍生物。我们对于文学革命本质的探源,可以毫不困难地追溯到社会维新、时代使命这一百年以来的古旧命题上面。

但是由于这场文学革命的发起者和实践者,都是中国近代以来受到西方文化熏陶培育的最优秀的一批知识分子,他们对于中国的文化积重与西方现代文明精髓,有超乎一般中国人的认知。他们对科学民主以及普遍的个人主义的觉悟,对现代人道精神的把握,使他们能够成为中国走向现代社会的最有力和最热情的推动者。所以我们对中国新文学革命的另一品质的探索,也使我们毫不困难地寻觅到它所具有的当时几乎与西方同步发展文学现代化追求的实质,它所开辟的中国文学纳入世界文学总体格局的先进的现代品格不容置疑。

中国新文学就是这样既拥有与中国传统文学认同的品质,又具有与世界现代文学趋势同向的品质。两股血流在它的脉管里奔涌,这就构成了中国文学矛盾重重的尴尬处境。它的全部历史几乎就是在社会功能与艺术更新之间游移的历史。但由于上面提到的中国特殊处境,它的占主导地位的制衡力量则是前者。当文学负载的社会使命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达成一种和谐的共振,这种结合而成的文学形势便成为主流形态。

当上述这种形态与行政的权力结合起来,它可以在某一时期形成非常暴戾的阻碍文学自由品格与作家个性的力量。但从基本上看,中国文学的两种血流在历史组成中往往是互隐互现地存在。当前一种形态引起普遍的冲动乃至骚动时,并不意味着后一种形态的消失,后者只是成为一种潜流在缓缓地涌动。

一旦社会********趋于缓和,行政的强劲性弱化时,那种潜流便会涌上地表,它所体现的顽强和韧性也是相当可怕的。中国40年代的内忧外患不能说不严重,40年代文学面临的局面也不能说不严峻,但文学在桂林、昆明、重庆、上海和香港所拥有的活泼和灵动的自由品格也十分显着。新诗方面,胡风领导的自由诗运动尽管有鲜明的时代社会投影,但他们的无拘束状态让人自然地把他们和“五四”初期的新诗运动的品质相联系。甚至就是在晋察冀边区的诗作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内在关联。在大后方的昆明,那时以西南联大为核心的现代诗运动与西方现代主义运动所保持的联系,使我们几乎怀疑于昆明那偏僻的一隅如何拥有了那么强大的现代信息。这情景在70年代类似欧洲中世纪那样的文化暗夜生出的“今天派”现代诗运动对于“****文化”禁锢的反弹,就是更加明显的例证。那一切的艺术叛逆,都是生长在文化管制和文化扼杀的最深处。

十、纠正失衡的代价

历史倾斜造成的失衡状态,在中国文学的某一时期甚至表现出让人极为震惊的后果。前面我们已经论述到这种滑动是从多元到二元再到一元格局的倒退。文学的倡导因文学之外的强加和指令,使之鲜明和迅速地意识形态化。一种“最好”、“最纯”的文学(其实是“最革命”的文学)的信念是几十年间的倒退所造就的。有时讲的是创作方法,有时讲的是创作思想,有时指的是文学的整体。提倡单一,在强加的状态中指的是唯一。

当时流行的“百家”,其实只是“无产阶级一家”和“资产阶级一家”,在这个环境中提倡的百家,其实是一家对另一家的战胜和取代。在这一个时期,文艺上也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

从最好的文艺到唯一的文艺,再到“样板”文艺,这种历史性的滑行是自然而然的。当文艺出现“样板”形态,并且以这种形态去要求所有的文艺时,我们面对这种空前的、高纯度的、极一致的文学范式,吃惊于数十年前文学革命先驱者的文学理想何以会顷刻之间化为泡影!再回顾革命文学和普罗文学的倡导者们,尽管他们的主张是那样的极端,而我们又不能不同样吃惊于他们的理想居然变成了现实。新文学的船帆在这种极端化的几个样板模式中降落,接着我们看到的是天旋地转般的崩塌。

依附于社会政治的文学,由于环境的改变、气氛的改善,终于宣告了噩梦的结束。于是开始了又一次反弹。这一次反弹也不是纯粹文学的,而是以政治控诉为开端,以充满怀旧激情的传统文学锲入现实的真实性和现实主义的呼唤为实际内容。当时最激动人心的口号是:“揭批******,歌颂老革命”,其内涵是充分政治化的。再晚一些,有对“说真话”的呼吁,其精神也是泛艺术或准艺术的。这样又开始了类似“五四”时期问题文学那样的循环:《我应该怎么办》、《爱情的位置》,再一次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吁。这文学废墟之上的运行,一切都如20世纪20年代我们的前辈所经历过的那样,令人感到既亲切又有彻骨的悲凉。

所幸中国新文学有着巨大的潜在生命力,艺术的暗中郁积运行以及时机成熟的喷发,造成了火山爆发般的震撼。进入80年代,新文学的格局又开始一次新的逆反。首先是改变一元统治的局面,由文艺批判运动和新诗潮的出现构成了短暂的二元对峙局面。80年代中国,又是以诗的巨变为契机,终于彻底冲毁了以提倡单一为标志的文学极权主义。

这是又一个自由的时代。尽管旧的力量总在伺机反击。十余年间风风雨雨,文艺的局势异常不安定,但中国文学在大禁锢和大迫害以后的大解放,却表现了极为顽强的反抗性。一切的权威在这种冲击面前失却了权威性。文学也失去了它的英雄和偶像,无权威和无英雄的文学时代呈现出一派无序的脉动。

十年间,中国当代文学仿佛比“五四”前辈有更多的忧患和更强的危机感,他们的激情有时表现出焦灼和狂躁。短短的时间里,真正地展现出他的前辈所预期的,但来不及实现的“至少应以十年的工作抵欧洲各国百年”的梦想。文学趁着社会开放的机缘急速前进,不仅恢复“五四”人的文学传统,而且弥补了现代主义的未完成的形态,直奔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中国文学在十余年间的进展,举世为之瞩目,由此也带来某些轻飘或浮躁的缺陷。历史进程中,文学所受的挫折太多,为追回这种损失,20世纪最后几年,中国知识界几乎又重复了19世纪末那些中国人的情感和心理的苦难历程,此时的中国已不再是百年前那种与世隔绝的状态。国门的开放、信息的流通使中国人不像过去那样对地球其他地方存在无知和隔膜。

于是,当20世纪黄昏降临的时节,百年的忧患使中国人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索漠。因为心境悲凉,于是奋求更为急切。急切之间对于艺术新潮的趋向呈现着某种追求时髦的轻狂。这种有些失重的追求,显然与中国传统的深厚极不适应。

历史已经不再滑行,而是一个突如其来的逆转。这一个逆转使中国一下子来到了20世纪的最后几年。文学的一切迹象是否只是一次人们所希望看到的回光?也许它并不代表一种真实心愿,而真的是回光。那么人们就有理由期待大悲痛之后的大转折。这个转折是否就是西西弗斯那样无休止的循环?也许不幸果真如此,那真是中国文学的大悲痛。

我们当然不希望历史如此的无情,死亡也许意味着新生。在新的世纪,中国人有理由相信,历史上有过一次真正的凤凰涅盘。真诚祈望写出如下诗句的诗人的理想是并不幼稚也不虚幻的--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折和闪闪的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同类推荐
  • 当代励志散文精典

    当代励志散文精典

    读散文要用心来读,用心来体会。当你的心和作者的心达到真正相接的那一刻,你才算是真正地透过散文那五彩缤纷的“形”,体会到它那凝而不散的“神”。此时你所体会到的就是散文灵魂的真善美,那就是作者通过散文表达出的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思索;那就是能带你通向更远的有着万千风景的世界的道路;那就是可以让你的心灵进入片刻小憩的乐园。
  •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本书吸取了当今文学制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卓有成效地将其运用到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研究会”的考察中,分别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社团组织制度”、“文学研究会的职业作家创作制度”、 “文学研究会的编辑体制与传播制度”、 “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与批评制度”等几方面对“文学研究会”的制度体系进行了探讨,为文学社团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一些为传统文本研究、作家研究、审美研究所忽视的材料,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对拓宽与加深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具有启示意义。
  • 长城之外的草香

    长城之外的草香

    在北国,风雨过后,霜雪前后,极目望去,蔚蓝色天空下是蔚蓝色的故乡,但是,无论往昔或现在,人们的生活都是多色彩的。《蔚蓝色的故乡:长城之外的草香》作者以不同文本、从不同视角书写着这片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辽阔美丽的故土,且都写得很有个性;审美视野一直延伸开去,博大而深邃,却又平易而质朴,绝非只适合文学爱好人士阅读,而是真正的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 像大地一样(散文公社·云南卷)

    像大地一样(散文公社·云南卷)

    《散文公社·云南卷:像大地一样》亲人们的一个个离去,使我对现在的家怀有深深的恐惧,每次面对它的“空”。我都有一种撕裂感,除了半空的屋子,我的心还撕裂予半空的屋子里那一双双在面对我时含着泪水的眼睛。而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待着,我同样是恐慌的――我害怕被割离,害怕被抛弃,害怕被遗忘,窖怕我的新有白天和夜晚都与家无关。于是,我只有把自己放在路上,像是在回家,有着回家的欣喜和欢乐,却永远到不了家而能承载我的远行、寻找和返乡之路的,除了大地,还会有谁呢……
  • 野草: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野草: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眼泪沉淀的青春

    眼泪沉淀的青春

    学霸范嚟璃开学睡过头,翻后门入校撞见奇男学渣单敬城,渐渐地,两人交集变多...学霸配学渣,暖男配校花,四人相连,校园恋爱史开始了......
  • 塞外江南

    塞外江南

    孤儿杨承志大学毕业,随同窗南下打拼,遭遇横祸,无意中发现自小带在身上隐藏身世的玉佩有一个可以种植的神奇空间。带着这个神奇的玉佩离开繁华的都市,回到贫瘠落后的山村,借神奇玉佩,创家业,寻身世,振中医,一步步把贫瘠落后的乡村打造成花香满园的塞外江南。
  • 黎明前微凉

    黎明前微凉

    他爱她入骨,伤她至深。一朝移植芯片,她记忆尽失,后被卷入黑道,一步一步从新高爬。再见他时,她记忆恢复,亲手毁他伤他,没想到他却变了样子。欧画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认识了黎明亚,黎明亚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遇见了欧画。
  • 耳目记

    耳目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兜转:

    兜转:

    他之于她,浮生兜转,幸好一切都来得及。#爱情就在不远处系列#
  • 五行功

    五行功

    五行功,分为五部,分金木水火土,分开单练一分,可成一流高手,合为一部,可无敌于天下!五行诀现世,使得天下群雄相争,使得五行诀分流各处!且看崇贤如何经历磨难,得绝学而无敌于天下!
  • 初次的心动

    初次的心动

    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高中时期周易在那一瞬间看见萦小洁后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个让人心动的女生,无法知道对方的心事,也苦于无法表达,随着时间流逝,两人间似有若无的感情最后慢慢淡去,期间的两人都有过各自的感情经历,最后慢慢走向成熟,归于平淡。
  • 皇后去哪儿

    皇后去哪儿

    一时轮回,物是人非。女主是重生还是穿越?某侍卫向他家主子报:“主子,皇后娘娘逃跑了。”某美男邪魅一笑:“无妨,让她去玩玩也好。”某萌以为自己逃出狼口,却不料正中美男下怀。不求千万美男归我有,但求一生一世一双人。
  • 独家婚宠:腹黑总裁强势爱

    独家婚宠:腹黑总裁强势爱

    他暗恋她很多年,宠她,疼她,帮她送情书,看她秀恩爱,一朝表了白,她逃之夭夭了。她改头换面躲他,怕他,恨他,一不小心再次被逮住,陷入名为爱的漩涡。夜深人静,他一颗颗解开扣子,微笑着向她走来,“宝贝儿,听说你觉得我不够爱你?乖,我会用尽所有姿势来爱你,狠狠的爱你。”
  • tfboys之你是我的信仰

    tfboys之你是我的信仰

    四叶草戳进来,三小只都会写到,但是作者大大比较偏爱小凯啦,所以小凯的文文可能会比其他俩宝多一点,所以希望读者们表介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