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2800000025

第25章 阴阳思想(7)

本地人与客家

香港及其附近底居民,除新移入底欧洲民族及印度波斯诸国民族以外,中国人中大別有四种:一,本地;三,客家;二,福佬;四,胥家。本地人是广州语系底居民,多半住在平地,拥有相当的田庄。客家多半是从惠州或梅县移入底,多半住在山地,因为他们移入较迟,好土地被本地人占完了,不得不去开辟山村,福佬是从福建南部沿着海岸移住,原先多半是渔户,后来也有从海丰,陆丰诸县移入,他们多是劳动家,卖苦力底。胥家是船户,自来被看为另一种民族,但他们早已同化于汉族,实在也辨别不出他们底生理上与语言上的特点来。客家是否另一民族底问题,我以为是多余的。我觉得所谓客家,实际上只是稍晚移住的汉族,他本与“本地人”入粤底路径是不同的。本地人来得最早的是由湘江入苍梧顺西江下流底。这条路到宋朝还通。稍后一点底是越大庾岭由南雄顺北江下流底。客家也是由江西越岭移住底汉族,不过他们不是山珠玑巷沿江而下,而是顺着山脉向闽粤山地分布底。江西话实在也可以看为客话底系统。非客人而在客话区域落户底,日久也变成客家,客家住在非客家话区域,日久也会变成本地,所以是否另一民族底问题是废话。同样地,胥家女儿有姿色稍好的,城市里底官人会把她买来做妾。他们也可以由艇而搭水寮在岸边住,渐次与本地融化。或住船下,却买了岸上人底儿女到艇里去。这情形,一到筲箕湾或香港仔去打听就知道了。所以说胥家是特种人也是不科学的。

从墓碑上推算

汉族移住这地带底,在宋以前没有信史可稽。现在的青山,旧名杯渡山,相传刘宋时代杯渡禅师从南海来住锡于此。青山寺里底石佛岩有杯渡石像,像甚恶劣,不值得景仰。山上有石刻“高山第一”四字,署名“退之”,因而传为韩愈被放为潮州刺史时经过杯渡底留题。细查字体即不似唐人底,而用“退之”署款更属不类。依南阳邓氏族谱,此四字系北宋初邓符协摹退之字刻石。邓符协名者,登雍熙乙酉二年进士,授阳春令,权南雄悴,任满游青山,刻文公字于石上。据此这石刻也可以说是广东古刻之一了,最初移住底汉人或者是邓氏一家。县志(卷十八)邱墓记:“宋税院郡马邓自明墓在石井山,当宋南渡时,邓铣勤王有功,故其子自明得尚高宗公主,生男四人,林,杞,槐,梓。光宗嗣位,林复持母手书上阙。遂赐祭田十顷,在石井。今子孙蕃盛,其祭田犹存。”郑氏于五代汉周时从江西移粤。入粤始祖为邓汉黻。邓者为汉黻孙。南宋时邓铣之子惟汲,字自明,娶赵皇姑,自后子孙蕃衍于各地。可知邓家是东莞宝安一带最初的地主,随这家来底佃户当然也不少。

新界最古的坟墓也不过是两宋,上水金钱村西有两座很大的。荃湾柴湾角村有一座是邓氏三世祖,宋诰封承直邓旭底墓。墓碑是道光时重立底。碑记载四世祖符协于宋崇熙间自江右官粤,得丫髻山“玉女拜堂仙人大座”,元朗山“金钟覆火”及大帽山“半月照潭”底佳穴,把三代祖先分葬三处,邓旭葬在“半月照潭”穴里。看来,在新安落籍底也许是邓符协。碑记称“崇熙”年号,也是错误,宋朝没有这年号,想是孝宗淳熙罢。这墓很易找,坐车到青山去,一见九咪石表就下来,向北望见一对扒满石藓底华表矗立在路边底高丘,顺着台阶上去就找着了。据碑记说,邓氏子孙不但分布在宝安,两广,福建各地都有他们底本家。但是邓铣之子,宋史里无传,所称“尚高宗公主”,可巧高宗也像没有女儿!宋史诸公主传独缺高宗所生底,也许邓自明夫人是皇姑或宋室底女儿,日久便伪传为公主罢,依邓氏族谱皇姑坟在东莞石井。

1941年4月国粹与国学

“国粹”这个名词原是不见于经传底。它是在戊戌政变后,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底呼声嚷到声嘶力竭底时候所呼出来底一个怪口号。又因为国粹学报底刊行,这名词便广泛地流行起来。编辞源底先生们在“国粹”条下写着: “一国物质上,精神上,所有之特质。此由国民之特性及土地之情形,历史等,所养成者。”这解释未免太笼统,太不明了。国民底特性,地理的情形,历史的过程,乃至所谓物质上与精神上的特质,也许是产生国粹底条件,未必就是国粹。陆衣言先生在中华国语大辞典里解释说,“本国特有的优越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就是国粹。这个比较好一点,不过还是不大明白,在重新解释国粹是什么之前,我们应当先问条件。

(一)一个民族所特有的事物不必是国粹,特有的事物无论是生理上的,或心理上的,或地理上的,只能显示那民族底特点,可是这特点,说不定连自己也不喜欢它,假如世间还有一个尾巴底民族,从生理上底特质,使他们底尾巴显出手或脚底功用,因而造成那民族底精神与文化。以后他们有了进化学底知识,知道自己身上底尾巴是连类人猿都没有了底,在知识与运动上也没有用尾巴底必要,他们必会厌恶自己底尾巴,因而试要改变从尾巴产出来底文化。用缺乏碘质底盐,使人现出粗颈底形态,是地理上及病理上的原因。由此颈腺肿底毛病。说话底声音,衣服底样式,甚至思想,都会受影响底。可是我们不能说这特别的事物是一种“粹”,认真说来,却是一种“病”。假如有个民族,个个身上都长了无毒无害的瘿瘤,忽然有个装饰瘿瘤底风气,渐次成为习俗,育为特殊文化,我们也不能用“国粹”底美名来加在这“爱瘿民族”底行为上。

(二)一个民族在久远时代所留下底遗风流俗不必是国粹。民族底遗物如石镞,雷斧;其风俗,如种种特殊的礼仪与好尚,都可以用物质的生活,社会制度,或知道程度来解释它们,并不是绝对神圣,也不必都是优越的。三代尚且不同礼,何况在三代以后底百代万世?那么,从久远时代所留下底遗风流俗,中间也曾经过千变万化,当我们说某种风俗是从远古时代祖先已是如此做到如今底时候,我们只是在感情上觉得是如此,并非理智上真能证明其为必然。我们对于古代事物底爱护并不一定是为“保存国粹”,乃是为知识,为知道自己的过去,和激发我们对于民族底爱情。我们所知与所爱底不必是“粹”,有时甚且是“渣”。古坟里底土俑,在葬时也许是一件不祥不美之物,可是千百年后会有人拿来当做宝贝,把它放在紫檀匣里,在人面前被夸耀起来。这是赛宝行为,不是保存国粹。在旧社会制度底下,一个大人物底丧事必要举行很长时间底仪礼,孝子如果是有官守底,必定要告“丁忧”,在家守三年之丧。现在的社会制度日日在变迁着。生活底压迫越来越重,试问有几个孝子能够真正度他们底“丁忧”日子呢?婚礼底变迁也是很急剧的。这个用不着多说,如到十字街头睁眼看看便知道了。

(三)一个民族所认为美丽的事物不必是国粹。许多人以为民族文化的优越处在多量地创造各种美丽的事物,如雕刻,绘画,诗歌,书法,装饰等。但是美或者有共同的标准,却不能说有绝对的标准底。美底标准寄在那民族对于某事物底形式,具体的、或悬象底好尚。因好尚而发生感情,因感情底奋激更促成那民族公认他们所以为美的事物应该怎样。现代的中国人大概都不承认缠足是美,但在几十年前,“三寸金莲”是高贵美人的必要条件,所谓“小脚为娘,大脚为婢”,现在还萦回在年辈长些的人们的记忆里。在国人多数承认缠足为美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说这事是国粹,因为这所谓“美”,并不是全民族和全人类所能了解或承认底。中国人如没听过欧洲的音乐家歌咏,对于和声固然不了解,甚至对于高音部底女声也会认为像哭丧底声音,毫不觉得有什么趣味。同样地,欧洲人若不了解中国戏台上底歌曲,也会感觉到是看见穿怪样衣服底疯人在那里作不自然的呼嚷。我们尽可以说所谓“国粹”不一定是人人能了解底,但在美底共同标准上最少也得教人可以承认,才够得上说是有资格成为一种“粹”。

从以上三点,我们就可以看出所谓“国粹”必得在特别,久远,与美丽之上加上其它的要素。我想来想去,只能假定说:一个民族在物质上、精神上与思想上对于人类,最少是本民族,有过重要的贡献,而这种贡献是继续有功用,继续在发展底,才可以被称为国粹。我们假定底标准是很高的。若是不高,又怎能叫做“粹”呢?一般人所谓国粹,充其量只能说是“俗道”底一个形式(俗道是术语Folk-Ways底翻译,我从前译做“民彝”)。譬如在北平,如要做一个地道的北平人,同时又要合乎北平人所理想底北平人底标准底时候。他必要想到保存北平底“地方粹”,所谓标准北平人少不了底六样——天棚,鱼缸,石榴树,鸟笼,叭狗,大丫头,——他必要具备。从一般人心目中的国粹看来,恐怕所“粹”底也像这“北平六粹”,但我只承认它为俗道而已。我们底国粹是很有限的,除了古人底书画与雕刻,丝织品,纸,筷子,豆腐,乃至精神上所寄托底神主等,恐怕不能再数出什么来。但是在这些中间已有几种是功用渐次丧失底了。像神主与丝织品是在趋向到没落底时期,我们是没法保存底。

这样“国粹沦亡”或“国粹有限”底感觉,不但是我个人有,我信得过凡放开眼界,能视察和比较别人底文化底人们都理会得出来。好些年前,我与张君励先生好几次谈起这个国粹问题。有一次,我说过中国国粹是寄在高度发展底祖先崇拜上,从祖先崇拜可以找出国粹底种种。有一次,张先生很感叹地说:“看来中国人只会写字作画而已。”张先生是政论家,他是太息政治人才底缺乏,士大夫都以清谈雅集相尚,好像大人物必得是大艺术家,以为这就是发扬国光,保存国粹。国粹学报所揭露底是自经典底训注或诗文字画底评论,乃至墓志铭一类底东西,好像所萃底只是这些。“粹”与“学”好像未曾弄清楚,以致现在还有许多人以为“国粹”便是“国学”。近几年来,“保存国粹”底呼声好像又集中在书画诗古文辞一类底努力上;于是国学家,国画家,乃至“科学书法家”,都像负着“神圣使命”,想到外国献宝去。古时候是外国到中国来进宝,现在的情形正是相反,想起来,岂不可痛!更可惜的,是这班保存国粹与发扬国光底文学家及艺术家们不想在既有的成就上继续努力,只会做做假骨董,很低能地描三两幅宋元画稿,写四五条苏黄字帖,做一二章毫无内容底诗古文辞,反自诩为一国底优越成就都荟萃在自己身上。但一研究他们底作品,只会令人觉得比起古人有所不及,甚至有所诬蔑,而未曾超越过前人所走底路。“文化人”底最大罪过,制造假骨董来欺已欺人是其中之一。

我们应当规定“国粹”该是怎样才能够辨认,哪样应当保存,哪样应当改进或放弃。凡无进步与失功用底带“国”字头事物,我们都要下工夫做澄清底工作,把渣滓淘汰掉,才能见到“粹”。从我国往时对于世界文化底最大贡献看来,纸与丝不能不被承认为国粹。可是我们想想我们现在的造纸工业怎样我们一年中要向外国购买多量的印刷材料。我们日常所用底文具,试问多少是“国”字头底呢?可怜得很,连书画纸,现在制造底都不如从前。技艺只有退化。还够得上说什么国粹呢!讲到丝,也是过去的了。就使我们能把蚕虫养到一条虫可以吐出三条底丝量,化学底成就,已能使人造丝与乃伦丝夺取天然丝底地位。养蚕文化此后是绝对站不住底了。蚕虫要回到自然界去,蚕萡要到博物院,这在我们生存底期间内一定可以见得着底。

讲到精神文化更能令人伤心。现代化的物质生活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到个个中国人身上。不会说洋话而能吃大菜,穿洋服,行洋礼底固不足为奇,连那仅能维系中国文化底宗族社会(这与宗法社会有点不同),因为生活底压迫。也渐渐消失了。虽然有些地方还能保存着多少形式,但它底精神已经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割股疗亲底事固然现在没人鼓励,纵然有,也不会被认为合理。所以精神文化不是简单地复现祖先所曾做,曾以为是天经地义底事,必得有个理性来维系它,批评它,才可以。民族所遗留下来底好精神,若离开理智的指导,结果必流入虚伪和夸张。古时没有报纸,交通方法也不完备,如须“俾众周知”底事,在文书底布告所不能用时,除掉举行大典礼、大宴会以外,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所以一个大人物底殡仪或婚礼,非得铺张扬厉不可。现在的人见闻广了。生活方式繁杂了。时间宝贵了,长时间底礼仪固然是浪费,就是在大街上吹吹打打,做着夸大的自我宣传,也没有人理会了。所谓遵守古礼底丧家,就此地说,雇了一班搽脂荡粉底尼姑来拜忏,到冥衣库去定做纸洋房,纸汽车乃至纸飞机;在丧期里,聚起亲朋大赌大吃,鼓乐喧天,夜以继日。试问这是保存国粹么?这简直是民族文化底渣滓,沉淀在知识落后与理智昏愦底社会里。在香港湾仔市场边,一到黄昏后,每见许多女人在那里“集团叫惊”,这也是文化底沉淀现象。有现代的治病方法,她们不会去用,偏要去用那无利益的俗道。评定一个地方底文化高低不在看那里底社会能够保存多少样国粹,只要看他们保留了多少外国的与本国的国渣便可以知道。屈原时代底楚国,在他看是醉了底,我们当前的中国在我看是疯了。疯狂是行为与思想回到祖先底不合理的生活,无系统的思想与无意识的行为底状态。疯狂的人没有批评自己底悟性,没有解决问题底能力,从天才说,他也许是个很好的艺术家或思想家,但决不是文化底保存者或创造者。

要清除文化的渣滓不能以感情或意气用事,须要用冷静的头脑去仔细评量我们民族底文化遗产。假如我们发现我们底文化是陈腐了,我们也不应当为它隐讳,楞说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优越的。好的固然要留,不好的就应当改进。翻造古人底遗物是极大的罪恶,如果我们认识这一点,才配谈保存国粹。国粹在许多进步的国家中也是很讲究底,不过他们不说是“粹”,只说是“国家的承继物”或“国家底遗产”而已(这两个辞底英文是National Inhcritancc,及Legscy of the Nation。)。文化学家把一国优越的遗制与思想述说出来给后辈的国民知道,目的并不在“赛宝”或“献宝”,像我们目前许多国粹保存家所做底,只是要把祖先底好的故事与遗物说出来与拿出来,使他们知道民族过去的成就,刺激他们更加努力向更成功的途程上迈步。所以知识与辨别是很需要的。如果我们知道唐诗,做诗就十足地仿少陵,拟香山,了解宋画,动笔就得意地摹北苑,法南宫,那有什么用处?纵然所拟底足以乱真,也不如真的好。所以我看这全是渣,全是无生命底尸体,全是有臭味底干屎橛。

我们认识古人底成就和遗留下来底优越事物,目的在温故知新,绝不是要我们守残复古。学术本无所谓新旧,只问其能否适应时代底需要。谈到这里,我们就检讨一下国学底价值与路向了。

同类推荐
  • 一个孤独的国王

    一个孤独的国王

    《一个孤独的国王》是重庆诗人李海洲近年来的诗歌自选集。本书收诗47首,共5辑,后附访谈和评论各一篇。“一个孤独的国王”象征着诗人自己,在寂寞里抒情,语言里穿梭,恣肆着想象,玩味着孤独。这些诗,无一不是自由个性的产物,彰显出诗人无拘无束的才情,浪漫,在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山城与江南的意象中尽情穿越梦游。在诗歌艺术的纯粹性方面,颇有造诣。
  • 拨亮季节的风景

    拨亮季节的风景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伏尔泰
  • 极高明而道中庸:陶渊明论析

    极高明而道中庸:陶渊明论析

    本书立意陶渊明“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生境界,并结合其对人生独特而超越的思考、其诗文创作的高妙意趣以及中外大量相关例证来论析这一境界的意义与价值。
  • 揭皮:当代中国文化乱象剖析

    揭皮:当代中国文化乱象剖析

    当文化在中国还没被教授的讲坛和学者的理论弄糟时,我还能够感受一些它所能传达的纯粹的力量。而今当之文化在商业包装、媒介炒作、市场绑架下而尊严丧失殆尽的时候,这种力量也随之消失了。
  • 读书、读人、读文化

    读书、读人、读文化

    标题的这句话出自我们的温总理于2009年2月28日在线与网友交流答问中:“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提倡读书,大概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共同愿望。道理很简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持续进步,离不开知识的涵养,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提高国民的文化技术素养,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热门推荐
  • 惑情

    惑情

    “女人是我的宗教”,在有限的青春里,我不停地去追逐那生命里奢侈的爱情,不曾料到:一段情,一道伤,真心付出却始终没有一个结果。我不懂,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够在一起?爱了,恨了,相爱的人也就散了;哭了,累了,两颗心同时都碎了;飘摇了,动荡了,似乎终于解脱了;坚强了,振作了,最后还是分别了……冰雪聪明的乔敏,善良美丽的雨心,妩媚动人的姚洁,娇小可爱的若雪,到底谁才是我的归宿?在这物欲横流的大都市,曾经相爱的两个也许早就迷失在欲望的另类国度。
  • 疼妻上瘾

    疼妻上瘾

    漆黑的夜,他嘴角带着最完美的笑意,修长而又冰凉的手扼住她的喉咙,温暖的气息吐在她的耳边,却说着最残忍的话。“我要拔光你身上所有的刺,我要让你众叛亲离,要你无路可逃……只剩我……”她就这样,被他蛮横霸道地拉进了他的世界……
  • 神创师

    神创师

    都说炼丹师是百炼方可成才,可方木却不这么认为。回气丹?您要多少有多少。凝脉丹?请君稍候。破虚丹,培婴丹?立等可取!当方木融合了那滴金色血液,全能炼丹师之路,就此开启!一个不需要材料就能炼出丹药的炼丹师,将会给修士界带来怎样的颠覆?敬请期待!
  • 七修类稿

    七修类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人最好的修行是气质

    女人最好的修行是气质

    本书从仪态、着装、风格等多个方面解读女人的气质,教授女人淡定地展现自己的魅力与气质。
  • 半暖时光(中)

    半暖时光(中)

    本书是《最美的时光》《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之后桐华最新最美长篇都市情感小说。纵然明明知道,终有一日,所有的悲欢、所有的爱恨,都会随时光老去,我仍然竭力地、竭力地搜集着,那些美丽的、纠缠着的,值得为你活了一次的记忆,生命的运行从来都自有规则,你无法决定它的开始,也无法决定它的结束,甚至无法决定,在生命的旅途中遇见的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是,你永远都能决定面对它们的态度。
  • 贝贝历险记

    贝贝历险记

    本书围绕着主人公贝贝,意外地被龙卷风刮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与野兽偶遇所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故事。贝贝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这里,各种野兽竟然带着恐怖、可怕与绝望,居然与她不期而遇,她必须直面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
  • 纹身驭鬼师

    纹身驭鬼师

    出生在幸福家庭,却因天生体质特殊随神秘道长修行,学成下山,历尽人间冷暖,品味世间百态,爱恨交织,不知情归何处。人生就是一张满是选择题的问卷,每一道题都叩问着人心,如同一道道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你的心是否真的明白。
  • 辛巴达历险记

    辛巴达历险记

    古时候,巴格达城里住着一个很穷的挑夫,名叫辛巴达。辛巴达无父无母,无依无靠,却有一身超人的力气,长年以挑担为生。有一天,天气炎热,人们都关紧房门呆在家中,躲避毒辣的太阳,可辛巴达还在为一家富人挑货物,担子很重,压得他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再加上饥渴难忍,只得慢慢向前挪行。
  • 大话新寻仙

    大话新寻仙

    如果有一天,你的女票生了怪病,唯有仙丹妙药方可医治,你会为了她去寻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