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37000000009

第9章 道教哲学(2)

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这段话是从人生哲学伸展到政治哲学的范围了。也就是君主时代,统治的君主应有的人生观。在君主时代,由于统治者过于贪求生活的享乐,搜括民财以供其欲求,人民则因饥寒交迫无法存活,便冒死犯上作乱,反使在上位的统治者有生命的危险,这就是“以其上求生之厚”,假使在上的人能看轻自己生活的享乐,生存的虚荣,不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怎么样的高贵,反而有了安全感,反而好的多了。因为人民不因饥寒而轻死作乱,在上的便要“贤于贵生”了。

道家由老子发展到庄子,在人生哲学方面,更把人生看得很开朗。庄子的妻死了,他敲着盆子歌唱,惠子怀疑庄子对待妻子的态度,庄子说:“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笏之间,变而有气,气度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这段话是说明庄子不哭妻,是看通了生死自然的道理,自然而生,生不必喜;自然而死,死不必悲,这仍是老子不以“求生之厚”为然的实例。

老子和庄子对宇宙和人生的看法,好像近乎消极,有些悲观,因为他们都是从反面看一切的,所谓“反者、道之动”,其实反和正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正反相生,好比有是从无生,实是从虚出的一样。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老子谈事理,都是从反的方面对照的,谈到相对的事理,如自己非居一面不可的时候,他必然居在和常人相反的一面。如常人所追求的,是全、是直、是盈、是新、是得、是多,而老子偏偏抱着以为能曲的才能全,能枉的才能直,能洼的才能盈,能旧的才能新,能安于少的才能得,若是贪多的倒反迷惑了。所谓“天道恶盈而好谦”就是这个道理。这里所讲的“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就是说,圣人守着最简单的“一”的道,作为天下一切事理的法则。若是能把纯一不杂的道掌握住了,则所谓曲全、枉直、洼盈、弊新、多少,都被这个道统摄无余了。

老子谆谆教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有成见,不要争占上风,才能见理明道,才能成为伟大。譬如,你有远见卓识,反不自我炫耀,别人就更觉得你高明了。所以老子说:“不自见,故明”。你明明是见到了真理,反不自以为是,别人就更替你表扬了。故说:“不自是,故彰”。你有了极大的功绩,反不自己夸耀,别人就更觉得你的功勋浩大了,故说:“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总而言之,是不去和人争胜,来显自己的长处。但是世间的道理,却很奇怪,你愈是不去和人争,天下的人就更没有能和你争的了,这才能成就你的伟大。老子强调曲、枉、洼、弊、少,是消极的一面;强调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也是消极的一面;尤其归结到不争,更是近乎消极,但能曲则全,能枉则直,能洼则盈,能弊则新,能少则得,这就由消极到积极了;能不自见故明,能不自是故彰,能不自伐故有功,能不自矜故长,也就由消极而到积极。至于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更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老子之道,用到人生方面,没有消极、悲观的意向。

至于庄子的人生态度,从看不出有悲观的气氛,更不至流于消极。他在《逍遥游》篇中极尽达观之能事。在这篇生动的几个寓言和史例中,无论是处在高而大的、或卑而小的两极端的情境,都是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自在的。现在引《逍遥游》篇中一则最短的寓言,来体会他达观的意境。“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彼且实适也”?以上这段古老的话,是引用商汤和汤的一个贤臣的对话的一段。这段寓言正是借大鹏鸟和小斥安鸟,大小各得其所,各自得亦各自在的意思。用这样的寓言来体现人生的态度,可见庄子的人生观已达到自然的最高境界了。道教本于道家,道家又以老、庄为宗,道教的人生哲学自以老、庄的人生态度为基础。

四、道教知识哲学

道教的知识哲学,其基础仍建筑于道家的知识哲学之上。道家的知识哲学,又以老子和庄子有关的文字为研究的依据。知识哲学所讲的知识,即认识的意思。所以哲学思想体系中的知识哲学,又叫做认识论。

我国的文字有些形象不同,而意义相近,如知和智两字,形象虽然不同,而音意却很相近,因此这两个字有时亦互为通用。知识原是人们对事物认知的积累而成的名词,但当人们用主观所具有的官能去求获得知识时,如“知人”“知事”的知又有动词的意义了。至于人们能认知的官能发生认知的能量则称之为智慧,这智慧有时很容易和知识混同,其实在语意上仍然是有分别的。道家的知识哲学,在“知”和“智”的理解和应用上,和一般人的理解、应用不同,因为老子原有“反者,道之动”的理则,所以和常情、常识都不一样,兹分别探讨于下。

老子虽然常讲到知、讲到识,也讲到智,可是他反对一般人所讲的知、识和智,一般人都认为知、识、智是正面的、好的,老子便持相反的意见。在儒家思想体系中,认为智慧是正面的,是好的;老子却不然,所以他说:“智慧出,有大伪”。智慧出既有大伪跟着来,那么智慧就不是太好的东西了。老子基于这个观点,便提出他在政治上的主张。他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这段话,用现代语意解说,古时善于为君之道的人,不是要使人民明智,而是要使人民愚朴。人民的事其所以难于治理好,就是他们多智巧的缘故。所以治理人民的人,如果凭自己的智谋去治理他们,则上下势必斗起智来,而相互巧诈,这样的国家,没有不乱的。所以说,以智治国,是国家之害。反过来说,如果不以智治国,不开启人民的智端,让人民无知无欲,保守其淳朴的本性,看起来好像是愚笨的样子;而治理人民的人,自己亦不用智谋,不显露自己的本领,只是以诚信对待人民,看来好像是无能的样子,这样,全国上下必然相安无事了。所以说,不以智治国,就是国家的幸福。老子这种主张,即是反对用智慧从事政治的。由此推演,不尚智,即不尚贤,也即是贯彻无为之治的理想。所以他强调:“绝圣弃智,民利百倍”,以智为可弃,智在老子思想中便是无可取的了。

在求知的态度方面,老子主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这段话,用现代语意解说是:对于真理,已经知道了,自己还以为不知道的人,是最高明的。故说:“知,不知,上”。对于真理,并没认知,自己反以为是知道的人,就犯了谬妄的毛病了。所以说:“不知,知,病”。只有以犯了这种毛病觉得是毛病的,才不会出毛病。圣人是没有这种毛病的,就是因为他能够以犯了这种毛病觉得是毛病,所以就不会犯这种毛病了。这样的求知的态度,是哲人的态度,这也许能为一般哲人所能接受。

至于老子所承认之知,是“知常”,是“知止”,是“知足”。他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老子心目中之知,以“知常”之知最为重要。常是复命的认知,所谓复就是反复,是往复循环的道理。这段话用现代语意解说,就是:“致虚”、“守静”的工夫,到了最高的境界,尽管万物杂然并起,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往复循环的迹象。本来万物是那么众多,到后来还是各返原始,也就是“各归其根”了。归根就叫做“静”,也叫做“复命”,就是受之于自然的,仍返之于自然。这是一种常道,所以叫做“常”。知道这种常道,才算明白事理,故曰“明”。不知道这种常道,任意妄作,那就危险了,故曰“凶”。所以最要紧的是要知常道。读到“知止”、“知足”,老子曾三致意,如说:“知止,可以不殆”。如说:“知足者富”,又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些话,语意极明,不须多加解释,这一切,都是老子所称许的“知”,也就是老子的知识论之一端。

老子的知识哲学,从事物认知的相对论而言,是取其常人所不取的一端。如老子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这段话,可说是老子的知识哲学,应用到政治上而成为政治哲学的道理。古往今来一般人也好,一般统治者也好,看事物总是凭主观,取其相对的正一面的。如对于雄雌,总是愿居其雄,而不愿居其雌。老子则是另一种看法,他主张知道雄的一方面的道理,却不去与人争雄,偏偏甘心守雌,这样才能为天下溪。溪是溪壑,一山的溪壑,是一山的水汇集之所在,人能为天下的溪壑,则天下的人,就会都去归服他。能为天下溪壑的人,他必具备道的常徳,自然不会离开了道,也便可归于婴儿那么纯真。这有如孟子所说的,“大人者,亦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是一样的道理。这里所讲的知其白,是知道光明的一面之意,知道光明,而不和人去争光明,却甘居黑暗。能如此,才能为天下作法则。能为天下人所取法,自然不悖于常德,也便可归于无极。无极是指道体而言,归于无极,是返本复命的意思。这里所讲的知其荣,是知道荣宠的一面之意,知道荣宠,而不和人去争荣宠,却甘居屈辱,能如此,才可以为天下人来归的大谷。能为天下人来归的大谷,常德才算充足。不但常德充足,更可返归于淳朴。不过大化流行不息,故此种状态,亦不可长保,终有朴散为器的时候,惟有信道最深的圣人,决不会舍本逐末,他还是以浑朴的原则,来设官分职,意思就是不琐碎,不多事,要做到无为而治。前人说的“大制不割”,正是说善治国的人,不去剖割分裂,能使物物各得其所,各遂其性也就好了。从以上的语意体会,老子在政治上所确认的知识,虽然强调常德,毕竟和平常的政治哲学仍有其相当的距离。

同类推荐
  • 远见:管理决窍

    远见:管理决窍

    所谓“全方位”,在时间主要“竖穷三际”,在空间上要“横遍十方”。对宇宙人生有“全方位”的了解,对世道人情有“全方位”的认识,如此做人处事,方能“全方位”的面面俱到。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伊斯兰文化散论

    伊斯兰文化散论

    本书介绍了:《古兰经》名称考释;《古兰经》与圣训的文学价值;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述评;回族穆斯林对中国阿拉伯语教学事业的历史贡献等。
  • 中国神仙排行榜:民间信仰的花样解读

    中国神仙排行榜:民间信仰的花样解读

    本书以生动诙谐的文笔,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全书共分四辑:《人心不古,巫风日下》--巫术片,皇上你爹贵姓--宗教与社会篇,《人鬼情未了》——鬼怪篇和《我和神仙姐姐有个约会》——神仙篇。作者认为,隐藏在正统宗教之下的日常民间信仰,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方向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书中附有100多幅插图,形象的展示了作者的基本观点。
  • 每天懂一点佛门居家修持法(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每天懂一点佛门居家修持法(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子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一“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子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作为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著名高僧。弘一法师苦心向佛。过年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尊为南山律宗大师,律宗第十一世祖,享誉海内外。 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热门推荐
  • 天下无双柔弱小姐心太狠

    天下无双柔弱小姐心太狠

    纵横黑白两道的霍氏千金霍幽来到异世,无害的笑容下,怎有一颗杀戮的心?玩心机,斗妖魔,看我天下无双
  • 小辨斋偶存

    小辨斋偶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英雄联盟之真梦

    英雄联盟之真梦

    谁没有热血过,谁没有梦想过,现在的你们可以怀抱着梦想,努力去奋斗,不需要在乎别人的嘲讽,只需要努力的踏步,迈出不让自己后悔的步伐,你就成功了,你就实现梦想了。。。
  • 豪门怨之恋殇

    豪门怨之恋殇

    为何两个原本陌生的人,会因为一种莫名的缘分牵扯在一起。啊!我想我知道答案,因为地球是圆的,而我们的缘分是扯不断的。
  • 决罪福经

    决罪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男神小灵士

    男神小灵士

    竟然可以抽奖?还有,每七天可以抽奖一次。这是什么设定?大转盘开始转动……啊!什么?天呐,居然抽到了这种东西。坑爹啊~
  • 邪魅王爷专宠妃

    邪魅王爷专宠妃

    庶女爬上头?没事,一拳揍她个底朝天。不会武功?没事,分分钟秒杀你。不过呢,”这位王爷,我们似乎不太熟吧。“”不熟?没事,多抱抱就熟了。”某女瞬间无语。。镜头转换“王爷,你家娘子欺负我!”某男兄弟夺门而入“哦,怎么欺负了?””烧了我家小守的毛!”“你家小守在哪?我这就赶过去支援我家娘子。”某男召唤火系幻兽。“你们都欺负我。。”某男兄弟飞奔而出。
  • 纨绔小邪妃:异能女术师

    纨绔小邪妃:异能女术师

    她披着纨绔子弟的皮,却能一线断人生死,一阵困敌数万,一掌覆令天下变色。打架?斗殴?太没品!杀人?放火?太无趣!她是修道之人,玩的是高雅,走的是格调。闲来无事易个容闯进未婚妻的香闺,却反被他拖进浴桶,睁开眼惊觉他竟是个带把的,她鼻血流出“美成这样居然是男人!”他挑眉“女人?爷留着暖床!”她直接将他扑倒“我要在上面!”
  • 重生少年时代

    重生少年时代

    高考前夕,来自农村的少秋为了省下几十块钱,在网吧睡了一夜,第二天,错过了高考,错过了自己的一生。十年后,少秋穷困潦倒,对着祖坟发泄心中的不甘,就在此时,祖坟上竟然扬起一阵青烟,然后,少秋就穿越了,回到了十年前,回到了他的少年时代。少年时代qq群:423803053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刘湘家族:民国四川第一家

    刘湘家族:民国四川第一家

    本书揭示了刘氏家族从受人排挤的外来户,到川中第一家族的全过程,内容包括:天府豪门、军阀登场、叔侄争霸、畸形怪胎、妻妾成群、一世枭雄、经营西康、恩怨情仇、世家寂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