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6100000016

第16章 曾国藩的处世绝学(4)

人只有诚,并且通过诚,才能认识自己的真实本性,也才能认识其他人的本性和整个世界的本性。不能做到诚,既不能认识自己,也不能认识他人,更谈不上认识整个世界。人做不到诚,也就只是一平凡之人,当然做不了曾国藩所说的“第一人物”。

曾国藩要求自己待人以致敬为主,但他并不是端着个理学臭架子,让人望而生畏。

李世忠,原是太平军的一员将领,作战失败后投降清军。他投降后对清军并不忠心,经常带领自己的兵卒抢夺周边老百姓的财物,干扰老百姓的生活。李世忠认为当初跟随太平军时生活十分清苦,现在投降清军当然应该享受一番,所以他对部下越发不加以约束,任他们胡作非为。李世忠的言行在湘军中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他的上司对他严加训斥,他却不当一回事。

李世忠最初在李鸿章部任职,后来转到曾国藩之弟曾国荃部下。由于曾国藩对此人早有耳闻,所以去信一封告诉弟弟:“对待李世忠这种人方法有三方面:一个方面对他要宽松,不要约束太死;另一个方面,他有战功时切不可与他争功,打了胜仗,功劳全都归他;如果他偶然犯下错误,应以好言笼络他,不要举报他。对他宽松,是说在金银方面要慷慨大方,千万不要在金钱方面与他斤斤计较,自己宽裕时,再多的金钱都要视之如粪土,当自己贫困时,也要慷慨解囊,宁愿自己艰苦也要分些利润给他。这两个方法都是要对他宽松,而对他严格的地方也有两个:一个方面对他有礼有节,交往要淡,来往不要密切,书信来往要简单,话不要多说,情感上不要与他有何牵扯;另一个方面要明晰是非曲直,如遇到他部下的兵勇与百姓发生纠葛,且又在我们管辖的范围,百姓来告状一定要当面弄清是非缘由,一旦查明,不要有任何包庇,必须严加惩治。对李世忠要做到,在金钱、名利方面待他宽松,不与他计较,在礼节、道义方面待他严格,不要有丝毫放松。这四个方面做好了,自己手下又有强大的军队,那么与李世忠这样的悍将相处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曾国藩对李世忠这员威猛、难以驯服的大将,用宽“名利”,严“礼义”的原则待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说,曾国藩有一次到军中视察,下令李世忠前来相见,曾国藩知道此人骄傲,不可一世,所以想挫挫他的锐气。李世忠进到帐中,还未说话,眼见曾国藩表情冷漠、严肃,心里一下子有点紧张,曾国藩开口便列举李世忠做太平军时的各种劣迹,“贪恋美色,喜好酒肉,不受管束,爱财如命……”李世忠见曾国藩一来便掀他老底,心下一片慌乱,顿时乱了阵脚,锐气先去一半,这时曾国藩话锋一转,称赞其作战勇敢,不怕牺牲,是可造之材。李世忠听到此话,顿时精神一振。一番交谈之后,李世忠对曾国藩是又怕又敬,此后做事收敛了很多,后终被曾国藩所用,成为得力干将。

宽“名利”严“礼义”,是曾国藩对“悍将”的一种手段,也是他对待一般朋友的处世哲学。

曾国藩常说,对那种对自己不友善的人不要用鄙视或轻视的态度令对方难堪,而是应该从自己做起,使不友好的人深受自己的感染从而转变过来。他写道“一个省的风气全靠督抚、同道及首府几个人来影响,其他的小官员和士绅都会被他们几个人的言行所影响。”曾国藩为官那段时间,每天很早起床,天刚亮就和幕僚一起吃饭。

曾国藩在与人交往中推崇“去伪而崇拙”,他认为用天下至诚的方法,能破除天下取巧的方法。他常训诫曾国荃说“左待弟极关切,弟亦宜以真心相向,不可常怀智术以相迎拒。凡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久之则伪者亦共趋于诚矣。”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最恨虚伪狡诈,但是世间偏有许多人在言行中又与它为伍。咸丰八年正月初四,曾国藩的信中这样写道:“弟在信中觉得自己是个老实人,我也自信是个老实人,只是因为阅历世上种种事情,饱经沧桑,学会了一些机谋权变之术,使自己学坏了。其实这些方面远远比不上别人,只是惹人笑话,让人怀恨,有什么好处呢?近日我突然醒悟,一味向平淡真实的方向努力,将自己老实的本质还以本来面目,恢复固有。弟弟你在外面,也应该恢复自己老实的本质,千万不要走投机取巧的道路,日子长了自己的品性会愈来愈低下。别人用奸诈之心来对我,我仍以诚信回应他,日子长了,他也会改变态度的。如果勾心斗角,表面上看来很近,其实内心却有许多隔阂,那么相互之间的报复,将是无止无休的。

“至于强毅之气,决不可无,但强毅与刚不同,古人说:自胜谓强。曰强制,曰强恕,曰强为善,皆自胜之意。如不习惯早起,而强制自己天未亮就起来;不习惯庄重尊敬,而强制参与祭扫仪式;不习惯劳苦,而强制与士兵同甘共苦,勤劳不倦,这就是强。不习惯有恒而强制自己坚定地持之有恒,这就是毅。二者相似,其实天壤之别,不可不察,不可不谨。”李鸿章有才气,曾国藩十分欣赏他,但李鸿章身上本身也有的江淮虚伪之气,曾国藩却不能接受。“笃实”这种品德是为世人所推崇的。咸丰九年七月十六日,曾国藩在写给胡林翼的信中说:“惟忘机可以消众机。”在日记又写道:“它似颇有意义,而愧未能自体行之。”

《庄子·天地》说:“机心存在于胸中,则纯白不备。”惟有“忘机”,才能复于笃实至诚;惟有笃实至诚,才能“消众机”。在与人的交往中,假如人人以它为准则,为官者大力提倡它,社会风气总会逐渐淳朴起来。

“忘机”,是用于自身的修养。对付社会上虚伪奸诈的小人,则是千万不能忘的。曾国藩在这个问题上有他过人的地方。一般人总认为“待我以伪,则回之以伪;待我以诚,则还之以诚”。更有甚者,以牙还牙,甚至以十倍“牙”相还;将心比心,乃至十倍“心”回敬。曾国藩不同,对于以奸诈之心对他的人,他回报的是诚信,他说:“惟柔可以制刚狠之事,惟诚可以化顽梗之民。”他曾告诫其弟说:“见一善者则痛誉之,见一不善者则浑藏而不露一字。久之,善者劝,而不善者亦潜移而默转矣。”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再看曾国藩的处世之道,待人之法,好像也应从中学点什么。只有去掉本性中虚伪的成分,用真诚去对待世人,才能在心与心的间隙中找到自己的立身之处!

精明

【原文】

大抵莅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明”有二:曰高明,曰精明。同一境而登山者独见其远,乘城者独觉其旷,此高明之说也。同一物而臆设者不如权衡之审,目巧者不如尺度之精,此精明之说也。凡高明者欲降心抑志以遽趋于平实,颇不易。若有事事求精,轻重长短,一丝不差,则渐实矣。能实则渐平矣。

凡利所在,当与人共分之;名之所在,当与人共享之。居高位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知人诚不易学,晓事则可以阅历黾勉得之。晓事则无论同己异己,均可徐徐开悟,以冀和衷。不晓事则挟私固谬,秉公亦谬;小人固谬,君子亦谬;乡愿固谬,狂狷亦谬。重以不知人,则终古相背而驰,决非和协之理。

国藩从宦有年,饱阅京洛风尘。达官贵人,优容养望,与在下者软熟和同之象,盖已稔知之。而惯常之积不能平,乃变而为慷慨激烈,斩爽肮脏之一途。思欲稍易三、四十年来不白不黑、不痛不痒、牢不可破之习,而矫枉过正,或不免流于意气之偏,以是屡蹈愆尤,丛取讥戾。而仁人君子固不当责以中庸之道,且当怜其有所激而矫之之苦衷也。

诸事棘手,焦灼之际,未尝不思遁入眼闭箱子之中,昂然甘寝,万事不视,或比今日人世差觉快乐。乃焦灼愈甚,伞事愈烦,而长夜快乐之期杳无音信。且又晋阶端揆,责任愈重,指摘愈多。人以极品为荣,吾今实以为苦懊之境。然时势所处,万不能置身事外,亦惟有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而已。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今译】

大致处事以“明”为第一重要,“明”有两种:高明和精明。相同地方,登上高山的人,看得就遥远,登上城楼的人,就能感觉眼前空旷,这就是高明。相同东西主观猜测的人,就比不上用衡器测得准确,眼力好的人不如尺子量得精确,这就是精明。大凡高明的人,要降低他的心志来求得平实,是很不容易的。如果能事事求精,轻重长短,一点都不差,就渐渐地实在了。能实在也就能平和。

要是利益,应当与人共分;只要是名誉,应当与人共享。身居高位的人,应当以知人晓事这两件事为职责。知人,的确是不容易学到;晓事,则可以通过阅历和勤奋学习而做到。晓事则不管是志同道合的人还是异己之人,都可以慢慢地开导和教育他们,以求得和衷共济。不晓事则会挟私怨从而办错事,就算秉公执法也会办错事;小人不晓事要办错事,君子也一样;没有原则的人要办错事,狂狷之人不晓事同样办错事。倘若再加上不知人,则办事始终背道而驰,这决不是和协之道。

我踏入仕途已有多年,早就了解了京城的风土人情。那些达官贵人们,悠闲从容,涵养名望,对待部下姑息纵容,一团和气,对这种现象我清楚得很。但自己多年养成的禀性并未因此磨平,反而想改变三、四十年来形成的不分黑白、不关痛痒、难以破除的习气,但是矫枉过正,有时又不免出现意气用事的偏颇,所以经常招致怨恨,被人议论纷纷而自取其咎。然而,真正的仁人君子对待他人,本来就不应当用中庸之道来苛责,还应该同情体谅他因为激喷而矫枉过正的苦衷啊!

所有事都非常棘手,焦虑的时候不是没想过干脆睡到棺材里算了,什么事也不管,躺在那里,也许比现在活在人世更感到快乐。然而焦虑越多,公事越烦乱,而长夜快乐之期却毫无音信。而我又升为大学士,责任越重,被人指责的地方也越多。别人以任极品之官为荣耀,我现在真是把它当做痛苦、懊恼的境界。但被形势所逼,又根本没有办法置身事外,也只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罢了。

为人处世,刚中有柔

孔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曾国藩把“恕”当成自身修养的一项重要标准。“恕”,是对人而言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忍”,则是对自己说的,“好汉打掉牙,和血吞之”,便是善于忍。

曾国藩觉得天地之道,应刚柔并用,不可有所偏废。刚,并不是指暴虐,而是指强;柔,不是指卑弱,而是指谦逊退让。在曾国藩的处事之道中,非常推崇刚柔相济。

曾国藩的孙婿,曾纪泽的女婿吴永曾口述一段故事,说明曾国藩刚柔并济的修身之法。这个故事是李鸿章说给吴永听的,应该可靠。李鸿章是这样说的:我的老师的秘传心法,有十八条“挺经”。这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我且讲一条给你听。有一家子,有老翁请了贵客,要留他在家午餐,早间就吩咐儿子前往集市备办希蔬瓜果。晨间已过午间,还没有回家。

老翁心慌意急,亲至窗口看望,见离家不远,儿子挑着菜担,在水膛上和一个京货担子对着,彼此皆不肯让,就顶住不得过。老翁赶上前,婉语曰:“老哥,我家中有客,待此具餐。请你往水田里稍避一步,待他过来,你老哥也可过去,岂不是两便么?”其人曰:“你叫我下水,怎么他下不得呢?”老翁曰:“他身子矮小,水田里恐怕担子浸着湿,坏了食物;你老哥身子高长些,可以不至于沾水。因为这个理由,所以请你避让的。”其人曰:“你这担内,不过是蔬菜果品,就是浸湿,也还可将就用的;我担中都是京广贵货,万一着水,便是一文不值。这担子身份不同,安能叫我让进?”老翁见抵说不过,就挺身就近曰:“来,来!然则如此办理,待我老头儿下了水田,你老将货担交与我,我顶在头上,请你空身从我身旁岔过,再将担子奉还,何如?”当即俯身脱履。其人见老翁这样,作意不过,曰:“既老丈如此费事,我就下了水田,让尔担过去。”

当即下田避让。他只挺了一挺,一场争执就此消解。这便是“挺经”中开宗明义的第一条。

第一条到底“用意何在”,吴永说,他当时听了,“殊不甚明白”,但他“仔细推敲,一般来说,世间无论何事在局外议论呐喊,益处不大,必须亲身加入,挺身负责,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吴永对老翁“躬身入局”加以肯定,算是对故事有较深层的理解。现在有人说,这个故事说明了“心欲取之,必先与之”的意思,这又是一种理解。其实,曾国藩说的“挺”是刚强坚韧的意思,儿子与京货担子顶着,挺关相互僵持,谁也没办法达到自己的目的。老翁看到这种情形婉言相求还是不行,便亲自下水,却一下解决了问题。他对京货担子的“恕”,和自己委身下人的“忍”,让他最终达成目的。

曾国藩将忍让之道放入他的“经”中,表明他赞同为人处事应刚柔相济,并且说明,有时外表的柔,其实是骨子里的刚的不同表现形式。

那么,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可以刚,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可以柔呢?曾国藩自有见解:只要遇到的事是公事,应当刚强,而为了追逐名利,就应谦逊退让开创家业,应当自屈刚毅,而守家业则应以安乐为上,懂得谦退;为人在外处事待物,应当刚强,在家与妻儿享受时则应以和睦谦让为主。

孔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曾国藩把“恕”当成自身修养的一项重要标准。“恕”,是对人而言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忍”,则是对自己说的,“好汉打掉牙,和血吞之”,便是善于忍。“恕”“忍”,都在“柔”学当中,曾国藩一生刚毅坚强,但又非常重视以柔克刚。他说:“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只有自柔出,才能显英雄本色。

曾国藩所讲的“刚柔”也可用“硬悔”来做一说明。他有这样一副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同样是一“悔”一“硬”,“柔”中显“刚”,可进可退。曾国藩一生为人处事以这种思想为准则,终于让他在天地之间自由翱翔。这种思想更是曾国藩处世修身哲学的自然流露。

曾国藩早年供职翰林院,曾悉心研究《易经》,《易经》中“阴阳消长,刚柔相济”的思想对他深有影响,他的“悔硬”、“柔刚”之学就是从《易经》“日中则昃,月盈则亏”中感悟出来的。他为人处世以“悔”、“硬”相勉,“刚”、“柔”相济,是具有非常大的人生哲理的。

曾国藩在一篇日记中写道:“大抵人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器,人德之门。如觉天之待我过厚,我愧对天;君之待我过厚,我愧对君;父母之待我过慈,我愧对父母;兄弟之待我过爱,我愧对兄弟;朋友之待我过重,我愧对朋友,便处处有善气相逢。如觉我已无愧无作,但觉他人待太薄,天待我太啬,则处处皆有戾气相逢。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

在曾国藩眼里,一个人在外声名显赫,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又贪图家财万贯,这两者太过于招摇,完全没有谦退的意思,那么这种人家业、事业时间不会久便什么都没有了。

同治九年五月,曾国藩作了一副对联:“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这副对联充分反映了他内心世界的两面性:一面战战兢兢,一面坦坦荡荡;一面悲观主义,一面乐观主义。他在极盛时想到极衰,这种思想引导他;征战生涯中生不忘死,居安思危,遭受屈辱时志不衰减求得荣耀,惨遭失败时发愤图强以求东山再起。这些同样是曾国藩对“刚之柔出”的处世之法的思索。

同类推荐
  • 温州人的经商智慧

    温州人的经商智慧

    如果说犹太人是世界上最为聪明的商人,而温州人就是“中国的犹太人”;温州人是智商不是奸商;温州人经商不是炒作而是炒智慧;温州人如何从赤手空拳到富甲一方、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从一窍不通到行家里手?《温州人的经商智慧》将给你一个立体的解读。《温州人的经商智慧》是温州人经商智慧的全新攻略。
  • 向刻薄的人学习宽容

    向刻薄的人学习宽容

    本书对如何为人处世宽容待人及如何向刻薄的人学习宽容进行探讨,阐述了如何咽下怨气争一口气,如何与人分享等。
  • 影响你一生的情感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影响你一生的情感故事(智慧背囊16本)

    人是感情的动物,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类生活中悠悠不老的主题。很多时候,美好的情感,真挚的回忆,会影响人的一生。它像一杯陈年佳酿,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却愈久弥香。试问,你曾有过多少美好的回忆?试问,有多少真情实感曾深深地影响着你的现在、过去和未来?本书汇集了几百个令人难以释怀的情感故事,以心灵感悟来进行引导,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回味,有所感动……
  • 总统书架:美国总统推荐的读书计划

    总统书架:美国总统推荐的读书计划

    美国历届总统最为推崇的案头藏书。你可以没看过这些书,但一定要警惕看过这些书的人美国五届总统共同推荐的励志奇书除《圣经》之外,对奥巴马影响最大的人生智慧。
  • 孝敬父母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孝敬父母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热门推荐
  • 绯色妖娆:天降特工妃

    绯色妖娆:天降特工妃

    一副血画,吸尽她的血液,更将她带入纷乱异世。过目不忘的天才被当做傻女,更被割腕送入凶险猎场。再睁眼,她已不再是她。“妖邪天降,靠不义之财堆积的天下将会覆灭,大地将迎来新生。”古籍中记载的预言,将她引入漩涡中央。一幅血画,一串琉璃,一块美玉,还有一颗五芒星,牵扯出一座古城的血腥复仇。他是铁血王爷,不近女色,饮血而生,臭名昭著,却对她百般相护,只因看中她同样众叛亲离的遭遇。天下纷乱,她陪他逐鹿,先破而后立。古老预言,神秘古城,其中的血意,虽是复仇天下的血腥,也是她和他缘分的注定。
  • 附生恶魔

    附生恶魔

    二十一世纪青年余乐天附生到一个人魔混血儿身上,拥有强大力量又不甘平凡的他选择成为那些肆意妄为的生物们最为痛恨、厌恶同时也最为害怕的赏金猎人。本书主角的技能借鉴了魔兽争霸的恶魔猎手,其他角色的技能与宝物方面的设定也有所借鉴,但本书的人物性格与故事背景与魔兽争霸并无关系。本书属于小资型,不会太夸张,情节会尽量合理,更注重人物与剧情,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将逐步发展!我会把书里的重要角色当成我身边的朋友来写,丰满他们的形象!
  • 网游三国之争锋天下

    网游三国之争锋天下

    一个玩家带上虚拟头盔,来到不一样的三国世界。从黄巾之乱,到董卓霸权,再到群雄逐鹿,主角征管亥、降徐荣,破吕布,名动天下。
  • 行走在历史的田野

    行走在历史的田野

    历史的田野广袤无垠,我所涉足,不过其中一二。仰望人物星空,灿烂无比;偶尔史林折枝,余香满手;记录编辑思绪,回味无穷。每天都在迎接新的太阳,感动与感奋,交织在跋涉的征途。
  • “宠”妃

    “宠”妃

    自古争宠的手段就那几样,扮柔弱,装坚强,玩真爱。偏偏云露玩出了新招。延熙帝:“那位云美人,颇有点像朕养过的那只宠物猫儿。”云露:“那皇上您是喜欢呢,喜欢呢,还是好生喜欢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第一千个奴隶

    第一千个奴隶

    古蜀国,奴隶制。花生因为误杀一只牛被带进了蚁穴,奴隶集中地,为走出蚁穴,寻找哥哥,他立志成为蚁穴的最强者。
  • 异界超级强少

    异界超级强少

    他是神界的一名候补神仙,一个只有一年寿命的悲剧神仙为了逆天改命,他来到了神界的下位面‘神启大陆’,开启了一段多姿多彩的旅程在这里,他遇到了傲娇的圣女、奔放的魔族公主、活力四射的豪门大小姐,各种美女因为他的到来,纷纷而至他挥手斩日月,一念破苍穹,我就是这个世界的超级高手
  • 从长江上生升起血日

    从长江上生升起血日

    本书纯属虚构。她只是一个生活无忧无虑的吃货,谁能告诉她,在吃饭的时候,噎着了,结果一醒来就在一个,充满欧式古典风味的房间,可是如果穿越到古代还行,民国,还不是以前的中国,这让她无法接受,不过幸好是个千金小姐,那这个传说中高冷年轻的少将怎么回事,半夜爬她床,结果被一脚踢下,幸好有地毯,某人早上起来还笑他是熊猫,可是却没看到某人脸都黑了……或许穿越是上天的安排,可是...
  • 悄悄,晚风飘

    悄悄,晚风飘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也许这些故事不像电影场景那样惊涛骇浪,也不像史诗般的波澜壮阔,但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头细细回味这些故事,也算是别有一番感觉。现在,我要讲的故事,精彩与否,还得看各位如何去品鉴了!故事发生在川东的一座城市,时间是千禧年最初的几个年头,那是属于85后的记忆,那时的他们,正值心花绽放,旭日突升,阳光渐浓时!所以,以此故事来纪念在21世纪初叶,刚刚步入青春的各位学子们!现在就开始我们的故事吧!
  • 公子乃红妆:独傲天下

    公子乃红妆:独傲天下

    她穿越重生,以为是解脱,初到异世,却又骨肉分离。家宅内斗,又把她变为他!世人皆知擎家三公子,却未识公子乃红妆。当国仇家恨的秘密解开,她该全力倾覆,执掌血嗜天下,还是相忘于江湖,独傲天下?红颜风华绝代,执手相伴之人又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