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6200000033

第33章 裁撤湘军

天京攻克了,曾国藩还得按部就班,先以曾国荃信上写的攻城、杀“贼”等情节,向皇帝拟《报捷折》。以后的几天,曾国荃随时都送来大叠大叠的信件,曾国藩虽未临战,也知道了破城的详情。他的报捷折、保举折都是综合南京送来的信件写成的。

奏折发出去后,曾国藩等着清廷的批复,他急待知道清政府的态度。

六月二十四日(7月27日),终于等来了上谕。此篇上谕,是皇太后、皇帝看了曾国藩奏报后当日发出的,为湘军攻克天京而称贺,赏加曾国藩太子太保衔,赐封一等侯爵,赏戴双眼花翎。曾国藩接旨后,于当天乘轮赴南京视察。他要了解被攻破的金陵的具体情况,要亲自审问“长毛”的紧要人物李秀成,要劝说曾国荃如何闯过“功高盖主”这一关。

在审讯李秀成的过程中,他知道了攻破天京时太平军的实际人数,并不像曾国荃所说的金陵城内的10万太平军,被湘军全部杀毙了。同时了解到幼主洪天贵福在湘军大肆抢掠,秩序混乱之际逃出金陵,亦不像曾国荃所说,已在城破时“举火****”。李秀成还供认:天京城内有“圣库”、有金银珠宝的窖藏等,这些情况与自己的奏报大不相符。这些情况,如果被清廷审问知道了,将成为他“欺君罔上”的罪证。于是他宁可违背将李秀成押送京师的旨意,在七月六日(8月7日)将李秀成杀害,并大量涂改了《李秀成自述》,以掩盖湘军抢掠财物的罪证,掩盖他们屡屡谎报军情的欺君行为。

曾国藩亲眼看到金陵各城被自己的军队焚烧、破坏的惨状,感慨地说:“自五季以来生灵涂炭殆无逾于今日。”他还亲眼见到湘军官兵尚在继续搜寻财物的卑劣行径;见到湘军将领们抢掠私藏的大量财物;见到湘军营内私藏的大批妇女。尤其亲眼见到李臣典****妇女过度而致病的情景,亲至其营内看望他,并眼看着这个无耻之徒死去。

曾国藩看了浩劫之后金陵的惨景,看了湘军官兵势同强盗的情景,心情更加沉重了。他深刻地了解自己的“九弟”,了解他率带的军官和士兵,他们不理解月亏水溢的道理,他们只知争功抢掠。思之再四,他决心先为自己的九弟找一条通向安全岛的路子。

在满目凄凉的天京城里,在熊熊大火尚在燃烧之时,曾国藩和他的湘军将领们拜接了清廷新颁的上谕。上谕对曾国藩封赏没有变化,还是在安庆临行前看到的上谕内容,只是增加了一段军兴以来的“勋绩”表彰。而后是对曾国荃的“功绩”的表彰,封其为太子少保、一等伯爵。接着是李臣典、萧孚泗分别封子爵和男爵;朱洪章、刘连捷、张诗日、彭毓橘等加封骑都尉或轻车都尉。不知何故,同是封赏却分两道上谕。在另一道上谕里,对僧格林沁、官文、李鸿章、杨岳斌、彭玉麟、骆秉章、鲍超、都兴阿、左宗棠、沈葆桢及江宁将军富明阿分别给予表彰和封赏,赏赐不比曾国荃等低。如僧格林沁加封贝勒一名,由其子受封(前已封亲王);官文加封伯爵,本支抬旗;李鸿章加封伯爵等。

曾国荃对自己的封赏并不满意,牢骚话刚一出口,又一道上谕发到,直接点了他的名,指责他“指挥失宜,遂使伪忠酋夹带伪幼主一千余人,从太平门缺口突出”;并指责曾国藩奏报幼天王“积薪****”情况失真,责令他惩罚防守缺口不力人员;还说“金陵城陷于贼中十余年,外间传闻金银如海,百货充盈”,勒令曾国藩查清报部,以备拨用。上谕中杀机毕露之处是:“曾国藩以儒臣从戎,历年最久,战功最多,自能慎终如始,永保勋名,惟所部诸将,自曾国荃以下,均应由该大臣随时申儆,勿使骤胜而骄,庶可长承恩眷。”

曾国藩担心的事情在这篇上谕中全部出现了:朝廷追要幼天王等逃失人犯、谎报军情、追要天京“如海”的金银、惩处防守不严之人、指责曾国荃“骤胜而骄”。做不到这一切就难以“永保勋名”,也就不能“长承恩眷”。

曾国藩被这一纸上谕惊得热汗直流。看来,再不“自惕自概”,就将被太后“概之”、皇帝“概之”了。

听完上谕,连粗野骄横的曾国荃也连惊带气,病倒在军营里。

曾国藩看望弟弟,老九一把拉住哥哥,委屈、愤恨得欲哭无泪。曾国藩见他并无多大病,乘机狠劝了弟弟一通。曾国荃不知深浅,只怪清政府奖赏不公,以为自己率领湘军围攻金陵几年,遭受了说不尽的苦处,同“长毛”拼过无数次血仗,死了千百兄弟,最后不仅封赐不厚,反而弄了一身不是。最让他不理解的是,金陵城破,只逃走千余名太平军就要严加惩办,杭州城破时,陈炳文率数万太平军逃出城去,左宗棠为何未受指责?

曾国荃一提左宗棠,顿时触动了曾国藩的痛处。他根据曾国荃的报告,上奏说幼天王“积薪****”,而皇帝的“上谕”中说根据浙江方面奏报,幼天王由天京逃出。浙江方面的奏报,一定是左宗棠了,自己对左氏不薄,何以在此时告自己的黑状!

曾国藩的猜测是对的,没过几天左宗棠也就写信告诉他,说是从难民中得知洪天贵福由李秀成等保护逃出城去。然而,左宗棠为何要上报皇帝呢?这位与自己相交30年的老朋友,在这么大的事情上不仅对自己毫不留情面,反在背后捅了他一刀。

最让曾氏兄弟难办的是,皇帝勒令他们查清金陵城里的金银,逼着他们“报部拨用”。曾国荃实告哥哥:金银确是不少,但城破以来,早被湘军数万官兵抢走,分散在各自的腰包,多数已运回老家了,如何还能“查清”,又如何“报部”?

“况且,还要我们把李秀成、洪仁达押送京师。这两个人已被杀死了,如何送得去!”曾国荃越说越气,下得床来,摩拳擦掌。据传闻,就在这次谈话中,曾国荃要让哥哥学赵匡胤,搞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他说:“皇帝逼得这么紧,湘军上下怨声载道。我的吉字营5万,彭玉麟、杨载福水师2万,鲍超、张运兰、萧启江共5万。这10余万人马,八旗、绿营都不是我们的敌手!”

曾国藩没等弟弟说完就坚决地制止了曾国荃再讲下去。他知道,曾国荃的话若被人听去告发,就会立即遭来灭族之祸。曾国藩以他对清朝两百多年历史的了解,以他个人数十年的经历,深知清政府虽对洋人的欺凌、对吏治的败坏、对民生的凋敝,都软弱无能,束手无策,但对汉宫的防范制裁,却是老谋深算,有的是办法。眼下,虽然湘军兵力在江南数省占着优势,但官文据长江上游,富明阿、冯子才分守扬州、镇江,僧格林沁屯兵鄂皖之间,分明是清政府对湘军早有防范。浙江的左宗棠、江西的沈葆桢,早被清政府拉了过去,成为湘军背后的两支利芒。湘军号称30万,他能调动的只有十余万人。这十余万人中,曾国荃、彭玉麟、鲍超等部是忠于他的。李鸿章与他的关系不错,但真正到了生死关头,李鸿章不一定会像彭玉麟那样对他死心追随,很可能会站到清政府那边去。

即使黄袍加身了,恐怕就真的会重演赵匡胤与赵光义的故事,曾老九心高气傲、倔强狠毒,要胜过当年的赵光义多少倍。他能把黄袍加在自己身上,也就会随时被夺走。“烛光斧影,千古之谜”,也许老九就是当今的赵光义。

他转念再想,金陵被湘军攻下来了,“长毛”闹得清政府束手无策,也是被湘军打败的。金陵刚破,清政府就要给曾氏颜色看,其实这并不为怪,清廷建制两百多年,有几个像曾氏这般手握重兵的汉人?这样炙手可热,功高盖主怎能令皇帝放心!曾老九的要学赵匡胤,正说明清政府防范有因,假若自己同意了老九的计划,就说明太后与皇上料事之准了。可是,曾国藩不会违背“忠君敬上”的儒家信条,如今虽受了点窝囊气,但那毕竟是清廷的警告,若以朝廷的旨意而行,自己则不会失“功臣”之名,侯爵之位。

曾国藩思之再三,认为眼下最要紧的是让朝廷对自己放心,而朝廷对自己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手中这十几万军队。当时就有人言:“3000里长江上下,无一船不挂曾字旗!”是啊,这是清朝开国从来没有的事。怎能令太后、皇上心安意舒?湘军原来就不是国家的经制之军,不过是“长毛”起事临时招募的应急之师,现在“长毛”已平,理应裁撤了。他回忆这些天见到的湘军从营官到士兵的表现,知道这支军队也真该解散了。“嗯,裁去他一大半,一是让朝廷对自己放心;二是自己也甩去一个沉重的负担!”

这是曾国藩与他的九弟谈话后做出的第一个决定。

决定后立即向清廷奏请裁军一事,清政府很快批准,但提出不可裁撤太骤,恐遣散之勇聚众闹事,要曾国藩将精壮之兵留下补充绿营。但曾国藩未予理睬,于七月二十日(8月21日)下令裁撤江宁吉字营湘军25万人。裁军问题进展并不顺利,其将领皆依军队自重,所以,曾国藩未采纳清廷“留精壮补绿营”的意见,而采纳了不可“骤裁”的意见,陆续将湘军裁撤。

当时曾国藩的湘军嫡系7万余人,鲍超、周宽世2万余已赴援江西,由沈葆桢指挥了,手中仅余曾国荃统领的5万余人,正是清政府不放心的军队。七月二十日(8月21日)先裁25万人,留1万人守江宁,15万人为城外游击之师。到同治四年二月(1865年3月),守城部队仅余2000人,城外的游击之师也所余无几。再到清政府命曾国藩北上镇压捻军时,曾国藩手中除了刘松山统领的“老湘营”少量湘军,基本再无军队了。

湘军裁撤,军饷也就不需再留,曾国藩在清政府逼令他交出金陵金银之时,他一面上奏金陵城确无金银可以“报部拨用”;一面上奏停解湘军军饷,用以作为交换条件。

当年七月二十日(8月19日),奏请裁军,七月二十九日(8月30日)即奏请停解湘军军饷,第一笔是停解广东厘金。这是一笔可观的、也是湘军军饷中最可靠的开支来源,自同治元年(1862年)以来,即供金陵围城军120万两。曾氏请求停解,正说明他的诚意。清政府接到他的奏折后,立即批准,谕旨还要曾国藩可留其三成作饷,也被他拒绝留用。

接着,他又奏请停解江西的军饷,即前不久同沈葆桢争夺的那部分厘金。清廷也予以批准,因鲍超、周宽世两军赴援江西,停解南京的江西厘金大部改供鲍超等军了。

随后,曾国藩又奏请停收湖南的“东征厘金”。所谓“东征厘金”,是咸丰十年(1860年)湘军围攻安庆时向湖南加派的军饷。当曾国藩奏请停收、停解时,升为陕甘总督的杨载福奏请将“东征厘”改为“西征厘”。当时爆发西北回民起义,清政府急于镇压,就同意了杨载福的奏请。但曾国藩坚决不同意再收湖南厘金,要求撤销当年由他申请成立的“东征局”。后经反复争吵、榷商,将湖南厘金改为“厘票”,撤销“东征局”,由湖南省主持把部分“厘票”接济杨载福。

由于曾国藩主动申请停解军饷供应,多少平息了舆论对湘军和曾氏的攻击,清政府也不再追问南京的金银了。

在奏撤湘军、停解军饷的同时,曾国藩又于同治三年八月二十七日(1864年9月27日)上奏其弟曾国荃开缺回籍。这份奏疏是曾国藩在金陵月余后再回安庆时上奏的。原来此时朝野上下舆论沸腾,皆言曾国荃为“老饕”。御史朱镇、廖世民、蔡寿棋三人上奏折弹劾曾国荃、曾国藩及湘军将领们占军政高位,乘时而起,实非国家之福,而将为国家之患。罗列曾国荃及湘军将领抢掠金陵,湘军士兵虐害地方的种种罪行。要求朝廷对曾氏兄弟及湘军将领进行调查、惩处。

曾国藩阅罢三御史的弹劾奏章,立即派人给曾国荃送信,要他做好准备,辞官开缺回籍。同时上奏朝廷,代曾国荃申请开缺。

曾国藩上奏的第8天,即九月五日(10月5日),清廷便批复了准曾国荃开缺的上谕,可见当时清政府对曾国荃的恶感和不放心。一般地说,曾国荃攻克金陵,战功赫赫,身为巡抚之职,又是曾国藩的亲弟弟,即使有意开缺,总要客气一番的。

同治三年九月八日(1864年10月8日),曾国藩由安庆回金陵,正式将两江总督衙门设于原英王府。满堂宾客,共庆典礼。盛会之上,曾国荃以大功不赏,反被逼令开缺回籍,三杯酒下肚后又哭又闹,搅得盛典难成,曾国藩也狼狈万状,“直无地置面目”。为了安慰弟弟,在他41岁生日那天,曾国藩派赵烈文登门劝慰,并写了十几首诗为之庆寿。诗篇记述了曾氏兄弟创办湘军,为清廷征战十余载,讨平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创立了丰功伟绩,但却遭到嫉谤,所谓“十载艰难下百城,漫天箕口复纵横”。他劝曾国荃暂且回籍修养,不必把开缺一事看得过重。但写诗的曾国藩毕竟也是心有不平,万般委屈虽能安慰弟弟,但诗篇里却饱含了无限怨愤和伤感。当曾国荃读到“河山策命冠时髦,鲁卫同封异数叨。刮骨箭瘢天鉴否?可怜叔子独贤劳”几句时,他想到自己征战多年,身上满带刀箭之伤,兄长知道,自己知道,然而苍天是否知道?而嫉恨者不知自己和湘军兄弟征战之苦,却诋毁咒骂,使自己得到了如此结果,满腹的委屈和痛苦,使他忍不住放声大哭。

十月四日(11月2日),曾国荃愤愤不平而又无可奈何地返回湖南老家。回籍后“杜门谢客,以书帖自娱”。当时太平军虽大致被镇压,但捻军复起,西北回民起义复起,天下并未太平,清政府在曾国荃回籍数月后,又下旨令其“入京陛见”,第二年又简授为山西巡抚,他都托病坚辞,不肯从命。后来虽勉强接受了湖北巡抚,不久又借故辞归,再不像围攻金陵时那般替清政府卖命了。

同类推荐
  • 左宗棠传

    左宗棠传

    《左宗棠传》是国内首部原版引进的由西方学者撰写的左宗棠传记!终生不败的谋略全解,大器晚成的悲喜人生!智慧与杀伐、谋略与权术,中央帝国最后的不败大将!
  • 宛转蛾眉:杨玉环

    宛转蛾眉:杨玉环

    杨贵妃,天生尤物,也是盛唐衰败的见证人。她丰腴诱人,堪比云雨,仿佛枝头摇摇欲坠的葡萄,既甜美又香醇;她醉酒迷花,娇羞动人,集玄宗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就是有着羞花之容的千古美女杨玉环。本为王子之妃,之后,一朝选在君王侧,三千宠爱于一身,从此,绵绵遗恨情未了,萧墙之祸已蔓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宛转娥眉杨玉环》从杨贵妃的出生谈起,对她的一生做了详尽的描述。全文语言生动活泼,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形象丰满体态丰盈的杨贵妃。
  • 男人的天使,自己的上帝:莎乐美传奇

    男人的天使,自己的上帝:莎乐美传奇

    尼采曾向她求婚,他说:“回到女人身边去,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里尔克因为她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说:“弄瞎我的眼睛,我依然会看见你。塞住我的耳朵,我依然会听见你…”弗洛伊德钦佩于她的才华和智慧,与她保持了终身的友谊。他说,“我还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人对心理学这门学说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 文字生涯

    文字生涯

    自传体小说《文字生涯》诙谐俏皮、妙趣横生地讲述了作者本人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解释存在主义思想和整个学说的出发点。
  •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

    本书综合大量曾国藩遗留的著述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从文化学的角度,论述了曾国藩一生的思想及实践经历,以及他同他所依托的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从曾国藩的人生哲学、政治观点、治军方略、学问之道、文学创作、教育思想、外交思想等诸多方面,全面而深入地剖析曾国藩其人,探讨分析了他对中国近代文化的深远影响,并在最后附录了130年来人们对曾国藩的研究评述,力图让世人对曾国藩有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与客观的评价。
热门推荐
  • 神之守护战

    神之守护战

    冷面男生背负离奇使命,父母被害死?三岁杀遍荒星,控制着“魔”?起点是神界,且是神之首。守护者的使命,无限失去。但是,我还想保护你们,守护我想珍惜的人。用这颗,魔心。
  • 魔尊传奇之死神令

    魔尊传奇之死神令

    二十年前,一代魔尊与疯尊决战凌天峰,正负双尊一去不复返。二十年后,魔尊传人谢天淳,为了查明当年事情真相,孤身闯江湖。从此展开一段段扑朔迷离的故事......是侠非侠,是魔非魔,似正却邪,似邪却正,多少世事总让人看不透!
  • 飘(下)

    飘(下)

    《飘》是一部有关战争的小说,但作者玛格丽特没有把着眼点放在战场上。除了亚特兰大失陷前五角场上躺满伤病员那悲壮的一幕外,其他战争场景并没有花费作者过多的笔墨。作为第一部从南方女性角度来叙述美国内战的小说,玛格丽特着重描写了留在后方家里的妇女饱受战乱之苦的体验和感受。
  • 那抹触摸不到的花草香

    那抹触摸不到的花草香

    她虽从小被遗弃,却不甘命运,自力更生,一直强迫自己做到最好,但因性情多变,较冷漠,不爱交朋友。除了她,唯一的朋友——璐。薰衣草,让她俩遇上了他们三个,他们会发生什么?天意永远是不如意的,情敌的插足…突然的“身份”,使她卑微起来…但时间还是心疼她的,她真正的身份竟是……他们之间,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邪逆仙途

    邪逆仙途

    苍天,你欲灭我,那我便在灭我之前逆了你,所以我弑天;命运,你欲灭我,我偏要在你安排下逆出我自己的命运,所以我要把命运掌握我自己的手里。任凭你捉弄我,我誓要逆你!
  • 杨柳枝头春意闹,云轻风淡亦飞扬

    杨柳枝头春意闹,云轻风淡亦飞扬

    第一本作品,女主慢热型,侧重剧情对话及心理描写,写景抒情无能。全文预计约30万字,各种坑,共分四卷。第一卷开端,重要人物出现,为后面第二、第三卷铺垫;第二卷剧情紧凑的同时男女主角的感情飞速发展,同时也为第三卷埋下重要伏笔;第三卷为全文最虐所在,身心俱虐,前两卷的众多伏笔皆在这一卷出现;第四卷也是结尾卷,由虐转HE,和谐中略带搞笑,留下想象空间。
  • 冰陨

    冰陨

    唰唰唰,血花飞溅,她,踏着一地的尸体走来,绝艳的容貌,冰冷的神色,手中一冰一火,双焰绽放,放出耀眼光华。天空,雷光爆裂,星光耀眼,得到了心灵的温暖的她们,温柔、平和,已无修罗杀气,但殊不知一把黑暗的弓箭正对着自己。冰火再次醒来,已无记忆,又化无心修罗,坠入炼狱。星辰,雷光的救赎,寻找。本不该存于世上的星辰,此刻化为旭日,光芒大放!再次重聚,誓灭那黑暗的弓箭!却发现,黑暗后面,是铁汉柔情,三生的追逐,只为见一面!最后,冰在黑暗中陨落,却在烈火中,永生!
  •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烈破玄天

    烈破玄天

    在这个世界,一个少年带着艰难的仇恨走在这条强者之路上,大家都叫他废物,而他却不在乎,继续向着自己的强者之路前行,带给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