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缄口不语是非事;
下联:冷眼静观名利人。
一人不说两面话 人前不讨两面光;
人前若爱争长短,人后必然说是非;
不怕虎狼当面坐,只怕人前两面刀。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之分。抛开浓厚的政治色彩,依照这个观点换个说法——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是非之争,也是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
顾名思义,所谓是非:一是指事理的正确与错误;二是泛指人们的口舌。联系起来解释,就是指人们由口中说出来的、对某些事情的正确评论或错误议论。说白了,就是人类对他人或者各种事物的某种评价。
“是”为正确,“非”为错误,而正确和错误往往交织在一起,有时一下子难以区分,所以人们习惯将“是非”连在一块,故而就有了是是非非之说。实际上,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是就有非,有非就有是,二者也是有机的联姻和结合。
随着一个人的年龄增长,随着人们社会阅历的积累,眼观现实生活中的是是非非,耳听社会生活中的是是非非,身陷真实生活的是是非非,这是每一个人或多或少、或重或轻都会遇到的普遍现象,躲是躲不过的,谁也难以例外。尤其是一些伟人、名人更是如此。要不,怎么会有看破红尘、最终感悟、高处不胜寒等传世名言;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在功成名就之后皈依佛门期求安宁?
人,是有思维、有思想、有道德、有理想的高级动物,而对于世间的一切事物又各有不同的认识和见解,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思想、不同的道德、不同的理想形成了人们评论是非的基本观念,所以也就有了人以群分的社会现象。
然而,人们往往可以看到这么一种奇怪的现实:最坚固的结盟,一般是由于某种利益;最坚决的分离,大多是由于某种情感;最容易和解的事,竟是百年的血战;而最难以消解的结怨,却是一半句流言龃齬。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说。是的,人有一张嘴,不能光是吃饭,如不说话,那就成了哑巴;讲话、发表意见、交流感情,这是嘴的的又一重要功能。说旁人和被人评论,乃人之常情,问题在于要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千万不能诽谤诬陷,打击别人,抬高自己。
在中国,由于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本来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结果却闹出了一些人命事件,如阮玲玉的含愤自杀,就是应了人言可畏的悲惨结局;还有在****中,不少人除了不堪忍受皮肉痛苦外,就是精神压力(不实的攻击和诬陷)过大而自我解脱(自杀)。从而可见,是是非非有时侯也能致人于死地!
对待人间是非的正确态度,应该是胸怀宽阔、泰然处置。凡是没有伤人故意的或者街头流传的是非话语就当没有听到,以保持沉默而待之,一段时间自然就会毫无意义的灭息;凡是遇到有人议论他人时,尽量不要插言,是非皆为多开口,要么善意劝解,要么悄然离开。
处理是非的最佳方法——不听是非;不说是非;不理是非;不传是非!
◆为人处事有两个字很要紧——是非
是非,尤其是大是大非,乃做人、做事的一条底线,含糊不得。即使那些追求难得糊涂的人,也要求自己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何谓大事?关系大是大非之事是矣!若不分是非,一味糊涂,到头来祸事临头,想糊涂也不可能了。
吾曾见过一事。某人向朋友A打听一件机密的事,A因事关机密,便推脱说不晓此事,某人便责怪A不够朋友,跟朋友还装腔作势,A碍于朋友情面,说了说事情的梗概。后来某人将此事散布出去,造成重大泄密。事后,双双受到纪律处分。A未谋任何利益,只因拉不开情面而不讲是非,终获祸矣。此类事例,可以信手拈来不少。
有人可能会说:表扬了不该表扬的事,提拔了不该提拔的人,给了不该给的利益,虽有失公允,但无损他人,谈不上什么是非,为之有何不可!
其实不然!不该表扬之事,绝非好事,只能是无所谓对错之事或错事。领导者的表扬,意味着一种提倡、引导、鼓励。提倡无所谓对错之事,是否要众人不分是非、远离对错呢?若真如此,这样的领导不知要将众人往哪里领、何处导?如是化民,是耶?至于表扬错事,那是颠倒是非,更不可为。
提拔不该提拔之人,更有三不可。用人是一种导向。让众人去学习一个自我有重大缺陷的人,坏了风气,此一不可。一个领导的优劣常常决定一项事业的成败。任一个不合格的人去当领导,等于损毁一项事业,此二不可。违背党的干部政策,寒了积极工作的干部之心!此三不可。
不该给的利益,或是他人的利益,或是众人的利益。众人的利益只能大家享有,他人的利益只能他人享有,怎能随便给某些人呢?慷群众利益、他人利益之慨,欲达个人目的,那情同于你个人占有了众人的利益,更不可为。
人非圣贤,哪能不食人间烟火!为政者谁不希望好评如潮!但从根本上说,只有是非分明、伸张正义、勤政廉政,才会获得众人之认可。即使部分人一时不解,最终会日久见人心。若不分是非,甚至颠倒是非,终为众人所弃。即使以此交下少数人,于为政者而言,大有沽名钓誉、拉帮结派之嫌,实不可取。何况这样的朋友实在不可靠,甚至危险。以利交友,有利则友致,无利则友散矣!君不见有的同志在台上时,前呼后拥,何等风光;一朝权、利不在手,便形影相吊!这样的朋友是朋友么?以“非”交友,可能群而为非作歹。如是岂不危乎?
做人难,但是人就得做人,无法逃避。唯多学多悟,按自己的信仰去抒写无悔(至少是少悔)的人生。
离钱近,离是非就近
在《北京纪事》上,李清明大师写了这样一篇文章,读来颇给人启发:
在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我十分推崇离钱近,离事远,离是非更远。反对离钱远、离事近,离是非更近。
所谓离钱近,倡导的就是要保持一种积极的赚钱态度。要有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却又是万万不能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揭示的也是这个道理。而在现时的环境和条件下,要离钱近则必须要有一份稳定的事业,方才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如果这份事业技术含量高、能走在别人和市场的前面,相应的收入和利润也同样较大。中国还有一句俗话,叫男子无丑相全靠事业撑。男人的自尊、男人的地位,乃至于男人的魅力,不是靠长相、不是靠心计,更不是靠家庭背景和虚有的文凭,而是靠打拼出来的一份阳光事业和自己独特的思想和人格。同时,作为一个男子汉,只有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丰厚稳定的收入,离钱近了,也才真正谈得上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尽义务和作贡献。
但是,离钱近不是整天抱着钱,做一个葛朗台似的守财奴。而是要对金钱有一种积极和健康的心态,让金钱来为我所用,而不是被金钱所奴役。实践证明,离钱太近以至于成了钱的奴隶的人是很难赚到大钱的。君不见那些每天提个小板凳到证券交易所看盘的人没有几个是发了大财的,只能说是一种消遣而已。依我个人肤浅之见:其实钱有时候是很贱的,当你不刻意追求它时,它倒反过来追你。
在这点上,还是作家张方说得好:“口袋里无钱,存折里无钱,但心里装满了钱的人最苦;口袋里有钱,存折里有钱,但心中无钱,此为大福也!”有赚钱的方略,但心中无钱,能做到这样,也许你的心态就会更大气、更自由,状态就会更好。
而离事远,绝不是平常所说的“懒惰”,是倡导科学安排事务,要学会举重若轻,要分清事情轻重缓急,牵好“牛鼻子”。正如美国人雷恩·吉尔森说的:“一个人是否天天去钓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随时都可以去钓鱼,并且能够钓到自己想钓的鱼。这是一种人生的掌控能力。能过一种自己内心需要的生活,是获得快乐的最可靠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