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只要通过自我制约,达到内心的宁静,就能产生智慧。而人一旦有了智慧,就能大有作为,成功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从20世纪最杰出的两位成功者的身上能够得到印证,一位是安德鲁·卡内基,一位是爱因斯坦。
卡内基小时候,有一次和母亲来到市场。在一处水果摊前,他眼睛直望着一篮樱桃。水果摊老板看见这小男孩长得非常可爱,就说道:“小弟弟,抓一把樱桃去吃,就算我送你的。”
卡内基犹豫了一下,并未伸手去拿樱桃。
老板吃惊地问:“你不喜欢樱桃吗?”
“不!我非常喜欢樱桃。”卡内基小声答道。“那就抓一把去吃吧,我不收你钱的。”老板说。
“老板对你这么好,你就抓一把樱桃吧。”母亲也这样说,但卡内基仍不伸出手来。
此时,老板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连忙抓了一大把樱桃塞在卡内基的口袋里。口袋里装满樱桃的卡内基,非常高兴地跟着妈妈走了。
在回家的路上,母亲问卡内基:“刚才老板对你那么好,你为什么不敢伸手拿樱桃呢?”卡尔基笑着说道:“我当然想拿,但是他的手比我的大,他一把能抓好多樱桃呢。”
年纪尚小的卡内基能控制自己一时的急躁,不让想要得到樱桃的欲望战胜自己的理智,最后终于得到了更多的樱桃。他长大后,不管是当纺织工人,还是当钢铁工人,总是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与低微的地位,尽可能地塑造最佳的自己。他做事的原则是“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步步到位”。正是这良好的沉着、冷静与耐性,使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变成“钢铁大王”,世界巨富。
常言道:心想事成。为何有时候心想事不成?那是因为想得太多太多了,反而会影响成功。爱因斯坦有个好友叫贝索,被誉为“相对论的助产师”,他知识渊博,思想敏捷,但他一辈子也没有大的建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常常思想很难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就像一只蝴蝶,不停地从这儿飞到那儿,又从那儿飞到这儿,在一件事还没有完成时,立即又想着另外一件事。
与之相反,爱因斯坦的知识未必有他渊博,但爱因斯坦却能让“宁静”抚慰自己的心灵,能一心一意围绕自己的研究,进行深入的学习思考,因此才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者。甚至可以这么说,他的“相对论”就是“聚精会神的产物”。
学会心宁,就能战胜浮躁。当遇上烦躁的事时,当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你什么也别做,先停下来,集中精力洞察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冷静地想想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有什么价值?然后问一下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你人生中最主要的成功呢?”这样就能集中精力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摆脱不切实际的幻想,摆脱心中不大重要的事情,遇上烦躁的事时,也不至于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
有一只身材修长的兔子,最擅长跳远,而且赢得了许多场比赛的胜利,赢得了“跳远王”的美称,兔子为此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一天,森林国王宣布,要举行运动大会,于是,兔子报名参加最拿手的“跳远”项目。果然,兔子又赢得了冠军。后来有一天,一只老狗告诉兔子:“兔子啊,其实依你的资质和体力,不只跳远能夺冠,你还能得到许多金牌啊!”
“我真的可以吗?”兔子欣喜地大声问道。
“是的,只要拜我为师,好好学习,百米短跑、游泳、举重、跳高等等都不会有问题的!”老狗说。
在老狗的怂恿下,兔子开始练习跑百米,跑完了又学游泳,游累了又开始练举重,之后又赶快练跳高……他决定即使自己拄着拐杖也要往前冲,因为他有着远大的志向:一定要在跳远、百米、游泳、举重……比赛中夺魁。
第二届运动大会开始了,兔子在很多项目中都报了名,可是结果非常让人伤心,百米、游泳、举重、跳高、铅球、马拉松……兔子没有一项能够人围,更令人伤心的是,他最拿手的“跳远”在初赛就被淘汰了。
在我们身边,也存在着不少这样的“兔子”。他们拥有很强的欲望和事业心,很是自信,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可以在多方面独占鳌头。于是,他们像兔子一样,盲目涉足各个领域:演员、作家、演说家、主持人,东西南北乱撞,不仅开公司做老板,而且还参与各种事务。可到最后,这些人总是得不偿失,落得和兔子一样的结局。
有一位农村妇女没有文化,连小学都没有读过,几乎不能用汉语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但是,因为女儿就读于美国的大学,所以她需要申请去美国工作。她到移民局提出申报的理由是有“技术特长”,移民官看过申报表,问她有何技术特长,她回答说会剪纸,随即拿出剪刀,灵巧地在彩纸上飞舞,几分钟后栩栩如生的动物便跃然而出,签证官目瞪口呆,签证顺利拿下。
成功不是面面俱到,只要在一个领域里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你就会获得成功。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术业有专攻才是明智之举。没有文化,也没有学历,只凭借剪纸一项技术,农村妇女也可以谋得生存,并且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其他人不能获得的东西。可是在社会中,“兔子”似的人物的确是很多的,他们不约而同地走入了误区。
譬如,一些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参加各种辅导班,也花了不少钱买书、报名考试,最后获得了不少的证书,但毕业之后却很难找到自己认为合适的工作。当记者、做老师、干销售……职业换了又换,却依然没有成绩。其实,与其广泛涉猎,不如专注于某一份事情,尽力地把它做到无可挑剔。只是蜻蜓点水般拥有多种技能的人往往不如拥有一项专长的人受青睐,后者比技能虽多但无专长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足球巨星贝克汉姆,论技术他并不全面,但却身怀定位球的独门武功,他的弧线球力大且旋转速度快,更绝的是有一条弯曲的弧线,让人防不胜防。这一绝活让他称霸足坛,而这一绝活是靠他无数次艰苦训练才换来的。
所以,干一行通一行,干一行精一行,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成功也就是必然的了。
在漫长而又转瞬即逝的人生中,有着一些大大小小的目标,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不知疲倦地奋斗着。可是,毕竟通向理想的征途不是一帆风顺的,时而山花烂漫,时而荆棘丛生。面对荆棘丛生的道路,我们可能会害怕那份苦难而退缩不前。可是经过了苦难的挣扎,却有很多披荆斩棘的勇士被烂漫的山花迷了心性,从而裹足不前,沉迷于享乐,最终目标成为心中曾经的梦想。
要实现自己的目标是一件很难的事,不仅要克服种种苦难,还要抵制住征途上的种种诱惑。因此,要想达到目标,就要专注执着,用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克服种种挫折和诱惑!当然,专注并不是执着的力量,还要善于利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调动各种因素全力配合,为实现目标服务才能达成所愿。
没有人会用竿到公园的湖里去钓金枪鱼,就像没有人到街头路边大排档去找荣智健这样的大客户一样,每个人都对自己所要得到的东西有明确的选择范围,因为只有找对了池塘才能钓到大鱼。
社会就像是一个汪洋大海,不同的水域有不同的海产品,只要目标明确,只要用心去做,就会钓到需要的鱼。然而,有许多人却不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硬守在没有鱼的地方钓鱼,或是在不喜欢的鱼塘钓自己不喜欢的鱼,白白消耗了大好时光,让自己陷入烦恼之中。选择职业就如同选池塘钓鱼一样,盲目地选择一份职业、一个公司、一个老板,干着与自己的性格、兴趣和天赋完全不相适应的工作,不仅无法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更无法从中获得快乐。自然是一次次跳槽,一次比一次烦恼。
有许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面对招聘大会上眼花嘹乱的招聘信息,根本不知道应该在哪里投下简历更为适合自己,他们茫然不知所措。还有许多参加工作的人虽然埋头苦干,却始终无法获得成功,其原因就在于只顾埋头苦干,却从不抬头看路。作为一个公司没有三年、五年、十年的规划,有哪个人敢去轻易投靠它,为它献计献策,披荆斩棘。一个人从来没有对自己的人生有过短期、中期、长期的规划,又如何能有满意的结局。因此,要想钓到大鱼,必须有顺手的渔具,还要选对池塘。
究竟是去无比广阔却风高浪急的东海钓大鳇鱼?还是到什刹海的树荫下钓两条半斤重的鲤鱼?究竟哪片水域适合你?应该选择更有广阔前景但是风险极大的工作岗位,还是抱着铁饭碗,在舒适安逸中做没有创造性的工作?难道说没有不冒风险又能钓到大鱼的方案吗?恐怕没有。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世界就是这么残酷。
选池塘还要考虑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如果池塘里有鱼,但需要的时间长且机会很小,就没有必要坚守不变,否则只能是赔了时间又输了金钱。有选择就要有放弃,放弃就等于牺牲。为了薪水就放弃了性格,为了天赋放弃了兴趣,这和到鳄鱼嘴边去钓你心爱的晶莹小鱼又有什么区别。自古言道:两害相较取其轻,选择的标准是亘古不变的啊。
选对池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这个池塘里是否有自己想钓的鱼,二是池塘里的鱼是否能钓上来。如果时间、地点、方法都是正确的,钓上鱼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只要这里有一条你事业的龙,何愁钓不到鱼?
比尔·盖茨代表的已不仅仅是一个白手创业的美国企业家,还是一个商业奇迹的缔造者,一个无往不胜的数字英雄,一个摧枯拉朽的不老传奇。在比尔·盖茨成为神话前,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大学肄业生,如今让世界瞩目的微软帝国,当初也只不过诞生在他自家的车库里。
那时,比尔·盖茨刚刚20岁,在哈佛大学读书。当时,计算机尚没有被人们所了解,而且体积像一个房间那么大。可比尔·盖茨深信,计算机会像电视一样,走入千家万户。假如时光倒流,比尔·盖茨最终被父亲说服在哈佛继续深造,那么,美国及世界上会多了一位律师,就少了一个财富神话。幸好,比尔·盖茨以坚定的信念,不但打动了自己,还打动了伙伴,打动了父母。在念完大学二年级的课程之后,比尔·盖茨退学了,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事业,扑向充满冒险和挑战的未来。
比尔·盖茨找对了他的水域,一望无际的大海是他奋斗的计算机舞台,操作系统是他下竿的地方,微软帝国就是他钓起的行业巨鲸。
选择一份既符合自己天赋,同时又是自己兴趣所在的职业,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在以往的人看来这可能是梦想,而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变成了一种必须实施的现实,它不仅能为人生带来快乐,而且使你变得更有竞争力。
要忠心地为他工作:假设这份工作有很高的薪水,那你的运气真的很好;即使薪水不理想,也要懂得跟在好老板身边学功夫,不要薪水和待遇稍不满意就转身走掉。
在这样一个浮躁的年代,能够找到好老板的通常是那些能沉下心来的人。他们不管做任何事,都把自己的心态回归到零,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换老板都视为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都是一次新的经历,不计较一时的得失。有了这种健康的心态,不论做任何事都能心里坦然、全力以赴,当机会来临时才可能把握得住。
现实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有的人对学业、工作、事业专心致志,不懈努力,不受外界诱惑的干扰,扎扎实实地向着既定目标迈进,最终获得了成功;而有的人却耐不住寂寞、经不起诱惑,好高骛远、见异思迁,对学业、工作、事业缺乏执著精神,结果一事无成。众多事实证明,专注才能走向成功。
所谓“专注”,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可以说,人们熟悉这个词就像熟悉自己的名字一样,然而,熟悉并也不等于理解,理解也不等于能去执行。从更深刻的涵义上讲,专注乃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就是这种精神和境界的反映。
一个专注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特别是在遇到诱惑、遭受挫折的时候,他们能够不为所动、勇往直前,直到最后成功。
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就不可能集中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干什么事情都只能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缺乏专注的精神,即使立下凌云壮志,也决不会有所收获,因为“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
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
因为不符合德政爱民的思想。孔子不满意宰我对于“使民战栗”的解释,但周代又确实用栗木做的土神牌位,所以孔子也不好正面批评宰我,而只是从思想方法上来说,既已成往事自不必深究!
依据心理学上的说法,那种就怕谁人不知他的出类拔萃和光荣历史,处处要表现自己的不凡,无法克制地要以骄傲的面孔示人的人,准是因为心理上欠缺满足感、安全感,或自怜狂在作祟。因为缺少安全感、满足感,便没有自信心,因此便急于要在别人的赞美或惊叹声中找回信心,证明确实如自己所希望和所幻想的那样举足轻重。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是由于反常心理在后面推动,不但给人极坏的印象,更是一种病态心理,十分可悲。
知足常乐的人很容易被人们误认为是胸无大志。因为这些人往往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今时今日,不争不怨不嫉,乐观地生活着,这样就导致别人以为他们没出息、没能力。大错特错,知足并不代表不进取,无大志或拒绝与人竞争。它只是我们生活的一种态度而已,是一种看透世事无常后的大彻大悟罢了。
不与人比,不用处心积虑地算计别人、坚持自己的成功原则,才可以知足者常乐。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人生的道路却荆棘密布,因此,面对失败,一定要能够正确对待,不要被失败打倒。人生如驹过隙,时光匆匆流走,当你回过头看时就会发现,其实事业上的不顺利,特别是仕途上的不顺利都不值一提,因为真正重要的是人生的快乐。所以,要正确面对失败和成功,使自己快乐生活。
宋神宗熙宁七年秋天,苏东坡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北宋时期杭州早已是繁荣昌盛、交通便利的好地方。密州属古鲁地,交通、居处、环境均不如杭州。
东坡说他初到密州,连年收成不好,到处都是盗贼,粮食紧缺,东坡及其家人还时常以枸杞、菊花等野菜做口粮。人们都认为东坡先生过得肯定不快活。
谁知东坡在这里过了一年后,身体发福,甚至白发变黑发。这奥妙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