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中训练你的自信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自信?自信就是对自己准备去做的事,内心充满必定成功的那种心理状态。自信是论辩者必备的心理品质。辩者在论辩之前,都应该对自己的论辩成功充满自信,这是辩者首要的心态,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是后天的心理特征,是要经过有意识的刻苦培养和锻炼才能获得的心理品质。中国的学校教育要求青少年“听话”多于培养他们从小树立生活的自信。从整体上讲,以往的青少年能大胆地走上讲台辩论的不多,因为他们对自己往往缺乏自信心。日本人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学校让学生们大清早对着窗外、对着旷野大声呼喊:“我一定能成功……”,据说,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原本很不善言辞,后来他自己对着镜子长时间的又说又比划,不断地用镜子中的形象进行自我激励,增强自信,一个总是充满自信的雄辩家如此地诞生了。当然,辩论者的自信不是盲目的骄傲自大,更不是无知的狂妄,狂妄只能使自已在众目睽睽下变成可笑的小丑。这是辩者之大忌。
自信这一信念,是由习惯性占据着你心中的想法而产生的。如果你一心只想你会失败,你就无论如何也会觉得你已经输了。反之,如能经常保持充满自信的心理,则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你也会坚信自己已经具有能够克服困难的能力。信心可以为你带来力量是事实。
贝西尔·金曾说过:“你要勇敢!只要有胆识,就有强大力量来协助你。”生活的经验证明这句话是至理名言。随着信心的加强,你一定会感觉到有强大的力量在帮助你。
爱默生也说过:“相信‘能’的人就会赢。”总之,你要笃信这种信心。如此去做,你的恐惧感很快便会对你丧失效力。
请切记一个秘诀——用自信和安全感来填充你的心,这就是扫除疑虑,去掉信心不足的最佳办法。
皮尔博士曾建议一名长期被不安和恐惧纠缠的人,不但要细读名人名言录,而且要将有关勇气与信心的每一句话,用红线标出来。
这个人果真照皮尔博士的话去做,并把那些划红线的句子牢记在心,终于拥有了世界上最健康、最有力的思考观念。
这种转变,使他得以从萎靡的绝望状态中,变成一个富有刚强毅力的人,而且在短短几周之内,即由一个全然的失败者变为一个充满信心的勇敢者。要知道,他单凭改变自己观念就完成了这一巨大的转变。
(1)接受自然的我
一般人都有上进心,都有改变目前现状的欲求。但是许多人不相信自己的潜能,因此,不能实践最令自己满意和最有意义的活动。由于他们不能容纳自身内部的自豪感和使他们变成卓越人物的伟大目标,所以奉行中庸之道。
科学家对那些曾经到达人生理想顶峰的伟大胜利者做过很多研究。结果表明,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对自己有很高的估价。像富兰克林,爱迪生……如果你能读读他们年轻时写的东西,就会发现他们无一例外地高度评价着自己,高度认识着自己存在的价值。
著名的残疾人海伦·凯勒,尽管眼瞎耳聋,却在一生中为比自己更不幸的人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爱因斯坦没有考上大学,伽利略在西服店打过小工,然而,今天他们的名字却家喻户晓。美国已故总统林肯之所以成功,就因为他在大家都感到无望,屡屡失败之后,仍然没有气馁。以色列的麦纳汝姆·贝津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孩子,年轻时曾因参加军人反叛活动而坐过牢,但是他最后成了国家总统。
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某些短缺和不足,恐怕一辈子都要追随着你。这一点只要看看那些伟大的成功者就能立即明白。他们接受了自然的自我。对于正确的自我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要承担责任。
◇◇◇◇◇
在名著《哈姆莱特》中,莎士比亚让宰相波洛涅斯这样说道:“最最重要的是忠于你自己。你只要遵守这一条,剩下的就是等待白昼和黑夜的交替,万物自然地流逝;倘若果真有必要忠于他人,也不过不得已那样去做。”
提高自我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把自己平时的优点大声地复述给自己听,用重复的声音暗示自我。
说给自己听:
“我嘛,本来就不行!,”
“我压根不成器!”
“香烟总是戒不掉!”
“谁也靠不住!”
“我老是倒霉!”
“晚上总是失眠!”
“我心情总是不好!”
这些话是那些自认为不幸的人常用的口头禅。他们被专家认为是神经病患者。以上这些话从医学的角度讲,它们暗示着说者的神经混乱。在这些话语中可看出,神经病患者与非神经病患者是不同的。然而,事实上这种分歧点并不明显存在,神经病患者与非神经病患者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若是这样,二者可以做如下相同的定义予以概括——你说给自己听,并且相信它。这对你而言是真实的,而且将来采取合乎它的行动。
有了上述的想法,就会表现于脸上、嘴上进而影响思想、感悟、言语以及身体的行为。
例如,你心中认为:“如果别人了解我的身份,大家都会瞧不起我吧!”并且也确信这句话的真实性,那么即使你想极力隐藏它,可是你的表情却会流露出“我比别人差”的信息。
所以,自言自语的时候,要多使用肯定的、积极的句子,这样才不会扼杀潜能,自己给自己带上镣铐。
“我行!”
“我的心情好极了!”
“我会赢的!”
“这次要干得漂亮!”
如此这般,说给自己听,并且相信它。说不定这是你能够拥有的最强大的力量——因为这并不费力气,而且这是谁都可以做到的简便的自我暗示。
(2)姿态改变人生
朱丽叶·彼尔森是个普普通通的职员,相貌也不起眼,但是他昂首挺胸,就像上面有绳子扯着她的耳朵那样。这不仅使她风度优雅,而且也自身受其暗示,变得充满自信,赢得了她人的尊敬。下面是她讲的故事——一个人的姿态如何改变人生的故事。
他看起来像个了不起的大人物。记得那个中年男子在柜台前付款的时候,我曾不由自主地这样想。某些地方使他与众不同,连那个帮助顾客包装物品的小男孩也看出这一点。他充满敬意地看了他一眼,手里包装的速度也比平常快了。
他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呢?他长得那么平常,看起来好像长得很高大,我仔细看看,其实他比人们的平均身高还要低一些,穿着一件简单的周末运动服。
当他转过身离去的时候,我又禁不住盯着他看了看。原来,他昂首挺胸,好一派男子汉的风度,他气宇轩昂地走出超级市场。
相比之下,我们这些人相差得多么悬殊呀?给他结账的售货员像霜打过的一样。其他那些提着篮子的顾客也和我一样,都无精打采,我从侧门的镜子看了看自己,多么像疲惫的家庭主妇啊。
突然,我记起了母亲在我儿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昂首挺胸,就像上面有绳子扯着你耳朵一样!”
我不知不觉挺起胸来,镜子里面映出了一个自信的女人。可是,当我匆匆忙忙在下午5点交通高峰时期通过拥挤的街道回到家,又忙着准备晚餐时,优美的身姿又荡然无存了。
第二天在百货公司试衣服时,我又想起了这件事。我试了几件衣服,不是这儿鼓起来,就是那儿紧巴巴的,都不合适。我想,也许换个角度,看起来会好一点。我发现自己的姿势太糟糕了。我猛地想起超级市场见到的那个中年人,挺拔的身躯看起来那么令人赏心悦目。如果我也这样,穿起衣服是不是能好看一些呢?
我挺起胸来,再看看穿在身上的衣服,那些难看的鼓包和皱褶都不见了,线条和轮廓也显现出来了,我喜欢这件衣服。
“真漂亮!”帮我试衣服的店员赞许地说,“你喜欢这一件吗?”
“是的,它使我苗条多了,”我说。
啊,真的,我好像减轻了两三公斤体重。我想起了以前在杂志上看过的减肥文章的标题:“怎样在几星期内减轻体重?”我现在有了一个新标题:“怎样在几秒钟内苗条起来?”
挺胸抬头之后,我是不是显得年轻了一些呢?我觉得的确如此。于是,我又有了一个新标题:“怎样在几秒中内显得年轻一些?”我还发觉,平时上商店买东西时腰痛的感觉也消失了;开车回家的路上,我觉得自己在其他方面也得到了改善,比如,呼吸的方法也不相同了,我进行深呼吸,内脏都各就各位,十分舒适,不像以前那样挤在一起了。这样,又一个标题在我的脑际涌现出来:“怎样在几秒钟内觉得舒服一些?”
然而,没过多久,我就有些不习惯了。多年养成的旧习惯总是难以纠正过来,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我不大想去参加晚上的舞会。我弓着腰,低着头,总觉得和那些人合不来。我怕举止不得体,说出有失身份的话来,惹别人笑话。
晚饭后,我勉强地穿上那身新衣服,走到镜子前,看了看自己的形象。我命令自己挺起胸来,并想像有绳子扯着我的耳朵往上拉,尽量地挺胸抬头。就这样,我决心去参加当天晚上的舞会。
使我惊奇的是,我的姿势改变了我的外表。使我更惊奇的是,它同时改变了我的精神、态度和自我感觉。当我昂首挺胸的时候,头脑产生了细微的信号——我信心十足,知道自己的价值。据我观察,其他人的反应也在发出信号——他们尊重我!
我开始觉得轻松起来,与周围的人们交往也更大方而且得体了。啊!我多么自信,多么开朗,在社交场合多么得意啊!
夜晚,我躺在床上,一想到晚会上的奇迹,于是,又一个新标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如何在几秒钟内变得自信?”
此后的几周,我发现坚持挺胸昂首的好姿势,使我获益匪浅。我挺起身躯,感觉到自己比从前好得多;内心深处,也更加幸福愉快了。
后来有一天,我又去商店买东西。售货员似曾相识地看着我,问道:“你是个大人物吧?”
“嗯,也可以这么说。”我说,“我是大人物,我们大家不都是大人物吗?”
(3)塑造最佳自我形象
上文所讲的故事,实际上是通过自我暗示,塑造最佳自我形象的过程。自我形象,是理解人的行动的根本因素,自我形象的变化会引起自我个性和行为风格的变化。
“在你心灵的眼睛前面长期而稳定地放置一幅自我形象,你就会越来越与它相近。”哈利·爱默生·佛斯迪克博士说:“生动地把自己想像成失败者,这就会使你不能取胜;生动地把自己想像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伟大的你以想像中的图画——你希望成就什么事业,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作为开端。”
你目前的自我形象是根据你想像中的那个过去的自我而形成的,过去的自我形象又是你对经验所作的解释和评价。过去你曾用某种方法绘制出一幅不准确的自我形象,现在你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绘制一幅非常准确的自我形象。
丹尼斯·维特莱在《成功心理学》中认为,无论是哪一位成功者,都是积极地勾画并不断地琢磨自己的形象的。
胜者能抓住自己欲扮演“角色”的最佳自我现象,并且能完全进入“角色”中,以“角色”最相称的语言和情绪出现在“舞台”上。因为在他们自身的气质中早已具有那个“角色”所应有的魅力。
如果你想“但愿大家这样看我”,你就会成为这样的。如果你说“我觉得我是这样一个人”,你就会成为这样的人。
如果说有什么阻碍了你,使你不能成为你所希望的人的话,那是因为你没有肯定地承认自己“是”,而是怀疑或否定了自己,以为自己“不是”。
一个人并不是靠“我确是这种人”的事实驱动而行事的,而是靠“我就是这种人”的信念支配而行动的。一个人对自我的感觉,便是这个人的全部存在。这是因为,他想作为这样一个自己而存在,或者希望成为这样一个自己的憧憬,这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他自己刻画的自我形象的投影。
这里并不是在宣扬主观唯心主义,而是向你证明一件你可能没有意识到的事情——自信的力量。
人非常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许多认识上的错误,都是想当然造成的。他们想不到貌似理所当然的事情的发展并不当然,更没想到,世界上的事物由一个条件可得出多种结果,一果亦可能多因,影响事物变化发展的,除了必然性还有偶然性。
交谈中的提问技巧
当你面对听众时,应该忘记你的单调、呼吸、手势、姿态,以及应该在哪里要强调。除了想到你该说什么之外,其他都应该一概不想。(卡耐基语录)
交谈就像传接球,永远不是单向的传递。如果其中有人没有接球,就会出现一阵难堪的沉默,直到有人再次把球拣起来,继续传递,一切才能恢复正常。(卡耐基语录)
在社交中,人们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时采取适当地提问,从而掌握说话的主动权,起到先发制人的作用,收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卡耐基语录)
(1)引导别人进入交谈
在交谈的时候,除了吸引对方和引起对方的兴趣以外,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要引导对方加入交谈。
你必须要注意一点:自己是否挫伤了对方的自信?是否给对方留有充分发表他们见解的机会,而不是拒之于谈话之外?
更重要的是你能否对他们的话表现出关注,而不是只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交谈就像传接球,永远不是单向的传递。如果其中有人没有接球,就会出现一阵难堪的沉默,直到有人再次把球拣起来,继续传递,一切才能恢复正常。
问一些需要回答的话,这样谈话就能持续不断。
如果感觉到很难让你的谈话对象开口畅谈,你不妨用下列问句来引导他们:
“为什么……?”
“你认为怎样才能……?”
“按你的想法,应该是……?”
“你怎么正好是……?”
“你如何解释……?”
“你能不能举个例子?”
“如何”、“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几个词是提问的法宝。
当然,如果回答还是个僵局,那就和提问是僵局一样,交谈仍然无法进一步展开。你必须尽一切努力把球保持在传递中,而不是使它停在某一点。
有时,你的谈话对象一开始不同你呼应,那也许是他还有些拘束,也许是他太冷漠,或者反应太迟钝,或者你根本就没有接触到他感兴趣的话题。
在参加聚会之前,如果能够从主人或女主人那里打听到一些客人的情况,一定会对谈话有所帮助。不过,即使如此,也未必能确保别人一定开口,打破矜持的气氛。也许在用餐时,你不得不和一位骆驼般高傲的律师同座,而你想尽方法使他开口却没有办到。那你也不要灰心,接着再试一试。你提到非法越境进入美国的墨西哥人问题,他可能无动于衷。但你谈起用肺呼吸潜水,也许他就很有兴趣。或许,你还可以提起保护环境及计划生育等问题。
奈尔·柯华博士曾经这么说过:“我对于世界的重要性是微乎其微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对于自己却是非常重要的。我必须和自己一起工作,一起娱乐,一起分担忧愁,一起享受快乐。”
这是完全正确的,人类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如果你对这个最基本的人类本性已不再感到震惊,你就会懂得如何调节自己适应谈话了。坦率地说,和对方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实际上对你自己也是有益的,尽管他们所爱好的和你所爱好的可能不尽相同。你可以先满足他的自尊心,然后再满足你自己的自尊心。
这是一种自嘲吗?完全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