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9600000002

第2章 做大师,也做老小孩(1)

这一部分几个人都有顽童的性质,学术上是大师,生活中却是小孩,这样更显他们的可爱与可敬,这几个人趣味性强,好玩,反功利,令人捧腹又令人深思。

辜鸿铭档案

名号原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

生卒年1857-1928

籍贯福建惠安(另有同安等说)

出生地马来西亚槟榔屿

家世其父辜紫云在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当总管,其母为葡萄牙人。

学历爱丁堡大学等多所大学硕士、博士。

传道生涯上海南洋公学校长(1910-1911),北大教授(1917-1923)

研究领域文学、哲学、语言学、东方华学。

主要着述《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

经典名言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世上只有一个茶壶配几个茶杯,哪有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

特殊嗜好闻女人小脚的臭味

评价在旧中国,哪儿有人可与辜鸿铭先生相提并论?他是唯一通晓东学和西学的中国人,我承认我欣赏他,我承认我爱他(法国学者弗兰西斯·波里)

辜鸿铭:真正的中国人兼具成人的头脑和孩子的心灵

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在民国之初的大学校园里,曾经有两根著名的辫子,分别属于曾经执教北大的辜鸿铭和曾经执教清华的王国维。他们固执地拖着这条象征着过去的辫子在昭示着未来的大学校园里招摇过市,成了民国初年不可或缺的一道文化风景。

相比土生土长的王国维,辜鸿铭的这条辫子无疑更具传奇性,这首先源于辜鸿铭在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混血。辜鸿铭祖籍闽南,祖辈由福建惠安迁居南洋,其父辜紫云在马来半岛槟榔屿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当总管,其母却是一个金发碧眼的葡萄牙人。

辜鸿铭的父亲能讲闽南话、英语、马来语,母亲能讲葡萄牙语及英语,在多语言环境中长大的小孩容易得失语症,但是辜鸿铭却从小表现出了惊人的语言天赋。橡胶园主、英国人布朗没有子女,喜辜鸿铭聪明伶俐,收其为义子,亲自教他读书。

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10岁的辜鸿铭跟随义父来到了苏格兰进一步求学。在布朗的指导下,辜鸿铭几年之内以令人不可思议的速度学会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15岁即以优异的成绩进入达尔文、休谟的母校爱丁堡大学,年仅20岁他就获得了爱丁堡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在爱丁堡,辜鸿铭在研修文史哲外,兼习俄、意等国文字,后来他在中国时除了本国语言外,尚能操九国语言,而且绝非哑巴外语,其中英、德、法三种语言尤为精湛娴熟,英语造诣更是登峰造极,林语堂盛赞其英语水平在中国“二百年无出其右”。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外国话讲得比中国话更好的辜鸿铭几年之后来到中国后竟然会变得比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更像“中国人”。他脱掉了西装和皮鞋,换上了长袍马褂,放下了莎士比亚和歌德,捡起了四书五经,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近乎狂热的爱,他甚至在清朝灭亡后仍然顽固地把自己的辫子保留了17年,直到死去那一刻。

爱丁堡毕业后,辜鸿铭前往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土木工程,仅用一年时间就获得土木工程师的文凭。1907年,当蔡元培在辜鸿铭之后30年去到莱比锡大学求学时,辜鸿铭的大名在莱比锡已经无人不知,俨然东方文化的代言人,以至于西方人有“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这也许是蔡元培当上北大校长后力排众议礼聘这位学长的原因,因为那时的辜鸿铭大概是全中国唯一一位世界性的学者。

在北大,罗家伦曾经上了三年辜鸿铭所讲的“英国诗”这门课程,几十年后,他对辜鸿铭第一天来上课的情形仍然历历在目:

我记得第一天老先生拖了一条大辫子,是用红丝线夹在头发里辫起来的,戴了一顶红帽结黑缎子平顶的瓜皮帽,大摇大摆地上汉花园北大文学院的红楼,颇是一景。到了教室之后,他首先对学生宣告:“我有三章约法,你们受得了的就来上我的课,受不了的就趁早退出:第一章,我进来的时候你们要站起来,上完课要我先出去你们才能出去;第二章,我问你们话和你们问我话时都得站起来;第三章,我指定你们要背的书,你们都要背,背不出不能坐下。”(《回忆辜鸿铭先生》)

辜鸿铭所谓的“约法三章”其实无非两个意思:一是强调学生的尊师重道,当时很多北大学生恃权恃钱恃才而傲物,加上一些人以半桶水的西方民主平等思想自诩,妄自尊大,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辜鸿铭此举就是告诉学生,这里是中国,师道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底线。二是指明背书这种看似最笨拙的办法是学好外语的最佳途径。辜鸿铭早年学外语时靠的就是一个“背”字,他的义父布朗先生在教他学德语时,且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让他跟着自己把歌德的长诗《浮士德》一五一十地背下来,少年辜鸿铭一开始深以为苦,但很快德语水平一日千里,让他领受到了背书的无穷妙用。后来他又如法炮制背下了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让自己的英文水平更加精进,此后他学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建立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之上。直到老年时,辜鸿铭仍然能够一字不漏地背诵弥尔顿长达一万行的无韵长诗《失乐园》,当过他学生的凌叔华曾亲耳恭听,佩服得五体投地。

辜鸿铭极赞成中国私塾的教授法,认为小孩子开蒙未久即读四书五经,到背诵如流水的地步,以后自然会融会贯通。他曾感叹说:“今人读英文十年,开目仅能阅报,甚至仅能修函,皆由幼年读一猫一狗式之教科书,是以终其身只有小成。”有人问他学外语的方法,他就说:“先背熟一部名家着作作根基。”

其实,背名著不仅仅是学一门语言,也是和一个国家文化的亲密接触,学的是技,更是道。辜鸿铭教授外语的方法可谓大巧不工,但是正因此也容易********,今天那些捧着英汉词典的学子们,有几个能静下心来背一背弥尔顿的《失乐园》?

不过,上辜鸿铭的课,学生们最怕的不是背诵,而是翻译。老辜最喜欢拿一些中国的古诗古文让学生翻译,比如让学生把千字文中“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翻成英文,让学生苦不堪言。老辜自己又眼高于顶,寻常的翻译免不了要挨骂,这可真难为学生们。辜鸿铭一急,往往要自己“下水”翻译,拿给学生看。有时辜鸿铭也会让学生把英文诗翻译成中文。

辜鸿铭的辫子在北大校园里实在太显眼,罗家伦曾跟同学开玩笑说:“有没有人想要立刻出名?若要出名,只要在辜先生上楼梯时,把他那条大辫子剪掉,那明天中外报纸一定都会竞相刊载。”不过,没有一个人敢出这个名,辜老先生往讲台上一站就有一种巨大的气场,让人只能仰而视之。

辜鸿铭无疑也知道学生们对他顶上这根辫子的猎奇心态,一次上课时他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台下的学生闻言一片静默。

其实,这位看似严肃的辜老先生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幽默感,他教英国诗的时候,有时候跟学生说“我今天教你们外国大雅”,有时候说“我今天教你们外国小雅”,有时候说:“我今天教你们外国国风。”有一天,他异想天开地说:“我今天教你们洋离骚。”原来所谓的“洋离骚”是弥尔顿的一首哀悼朋友落水而亡的抒情诗。

据说辜鸿铭讲课到得意处,一把年纪的他也会忘形,或者一展歌喉唱段小曲,或者从怀里掏出几颗花生糖大嚼,其形象让人捧腹。

另外,上辜鸿铭的课听他臧否当世人物也是一大享受,老辜喜欢骂人,素来以铁嘴铜牙闻名的他骂起人来用词往往令人拍案叫绝。袁世凯复辟的时候,老辜正在北大上课,当时他站在讲台上,从第一分钟骂到最后一分钟,学生们在下面拼命鼓掌助兴,下课之后这些骂语犹能绕梁三日。

辜鸿铭在北大一向独来独往,很少与人交往,因为北大能入他法眼的人实在没有几个,北大那些新文化运动的诸君子,在以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的辜鸿铭眼中更是不值一哂。他批评胡适的英语是美国中下层的英语,说:“古代哲学以希腊为主,近代哲学以德国为主,胡适不懂德文,又不会拉丁文,教哲学岂不是骗小孩子?”

就连北大那些处处高人一等的洋教授见了辜鸿铭也不得不屏声敛气,生怕得罪了这个灶王爷。有一次,一位新聘的英国教授在教员休息室,无意中看到这个头戴瓜皮帽拖着小辫子土头土脑的老头子,不觉为他的怪模样失态发笑。辜鸿铭并不生气,他走到这个英国教授面前,用一口纯正的英语问他尊姓大名,教哪一科的。英国教授一惊,忙答:“教文学的。”辜鸿铭一听,马上改用拉丁语与他交谈,这位洋教授语无伦次、结结巴巴,丑态百出,辜鸿铭道:“你是教西洋文学的,如何对拉丁文如此隔膜?”洋教授大窘,急忙逃之夭夭。

值得一提的是,辜鸿铭虽然精通多门外语,但与国人交谈时,一般不掺杂外语单词,以此表示自己不数典忘祖。

整个北大只有一个人是辜鸿铭最佩服的,那就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蔡元培校长。辜鸿铭曾经在教室里对学生说:“现在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一个是我。因为蔡先生点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就去革命,到现在还是革命。我自从跟张文襄(张之洞)做了前清的官以后,到现在还是保皇。”

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后,蔡元培向当局提交辞职信,教授们集体挽留校长,辜鸿铭也积极响应,但是他的理由却让人哭笑不得,他说:“校长是我们学校的皇帝,非得挽留不可。”到了1923年1月,蔡元培因教育总长彭允彝克扣经费以及行政干预教育愤而辞去北大校长一职,前往欧洲。辜鸿铭为了表示与蔡元培同进退,随即也辞去北大教职,就此离开了北大。

真正的中国人

辜鸿铭从一个连中国字都写得歪歪扭扭的海外来客到西方人眼中的东方文化“圣哲”,要真正懂得这一惊天巨变的原因一定得读一读他最有名的着作《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正是这本用英文写成的大作确立了辜鸿铭在世界上的学术地位。

在《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中,我们很容易找到辜鸿铭归化于中国文明的源头。这最关键之处并不在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反在于中国文化的单纯与贴近心灵,不在于其古老,而在于其“幼稚”。

在欧洲游学十余年,与西方文明有过倾情交欢的辜鸿铭最终归服于古老的中国文明,这更像是一种阅尽繁华后的真淳,一种生命历经轮回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大彻大悟。这从《中国人的精神》对于“真正的中国人”之阐释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

辜鸿铭说:“真正的中国人是这样一个人,他过着具有成年人的理性却具有孩童的心灵这样一种生活。简言之,真正的中国人兼具成人的头脑和孩子的心灵。因此,中国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

他大声赞美中国人的生活是一种感觉生活,这种生活可以让你感受到自己的灵魂:“中国人的非凡特性,就作为一个成熟的民族、作为一个拥有成人理性而生活了如此久的民族而言,在于他们依然过着一种孩童的生活、一种心灵生活。”

辜鸿铭似乎完全沉醉于对“真正中国人”的向往与追寻当中,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于中国人一切品质的热爱。西方人看到方块字就头痛,视之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对此,身为语言大师的辜鸿铭解释说:“在中国的外国人中,孩子和未受教育的人学习汉语非常容易,比成人和受过教育的人要容易得多。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原因就是因为孩子和未受教育的人是用心灵语言来思考和说话,而受过教育的人,特别是受过欧洲现代知识教育的人,是用头脑或者知识的语言来思考和说话。”他嘲笑那些抱怨汉语难学的西方人:“事实上,受过教育的外国人发现学习汉语很困难,原因就是他们受教育太多,受知性的和科学的教育太多。”他认为汉语是“小孩的语言”,这个词不仅不是贬义,反而包含着无限的敬意。

当老外羡慕辜鸿铭记忆力好时,他就告诉他们:“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在学习中记住事情的能力要远胜于当我们成年后记住事情的能力。中国人有惊人的记忆力。秘密是什么?秘密就在于中国人是用心灵而不是用头脑记事情。”

甚至中国人的缺点在辜鸿铭的眼中也成了值得自豪的地方,西方人嘲笑中国人体质弱,他为此辩解:“与其说中国人发育不良,还不如说中国人永不衰老。”

中国人是否真的像辜鸿铭所说的简单而年轻,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过辜鸿铭自己的确在一直努力做一个他心目中真正的中国人,甚至可以说“努力”这个词有点亵渎了他,因为他的天性就是如此。

辜鸿铭真正系统地研读中国文化典籍是在回国后充当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洋文案期间,前后历时20年。张之洞本人是个旧学造诣很深的学者,常常亲自指导辜鸿铭读书,张府还有一批国学根底深厚的幕僚,辜鸿铭可以随时向名师请教,他的国学造诣由此迅猛飙进。

在张府,辜鸿铭邂逅了一代大儒沈曾植,辜鸿铭在沈氏面前高谈阔论中西文化,沈氏却一言不发。辜鸿铭纳闷,问其原因,沈曾植说:“你讲的话我都懂;你要听懂我讲的话,还须读二十年中国书!”两年后,辜鸿铭再次在张府遇到沈曾植,他立即叫手下将张之洞的藏书搬到客厅,对沈氏说:“请教沈公,哪一部书你能背,我不能背?哪一部书你懂,我不懂?”沈曾植哈哈大笑,说:“今后,中国文化的重担就落在你的肩上啦!”

然而,辜鸿铭虽然熟背中国的文化典籍,但是他的一手汉字却始终让人不敢恭维,不是多一笔就是少一笔。辜鸿铭自己并非不知道,但是他却从来不在乎,他在乎的是中国文化的精义。梁实秋说:“先生之书法,极天真烂漫之致,别字虽不甚多,亦非极少。”得意而忘形,这不也是一种孩子心性?

温源宁则从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角度解释了辜鸿铭的蓄辫之举:“大家都接受的,他反对。大家都崇拜的,他蔑视。与众不同的是他的快乐和骄傲。因为时兴剪辫子,所以他留着。如果别人都有辫子,我敢断定辜一定是第一个剪去。”喜欢跟主导世界的“大人”们对着干,这同样是孩子的心性。

事实上,辜鸿铭大半生都不是在讲语言,而是在“玩”语言。据说辜鸿铭在爱丁堡留学时,有一次上了公共汽车,他故意买了一张英文报纸倒过来看,惹得旁边的英国人哈哈大笑,认定这个看似乡巴佬的家伙根本不懂英文还要学人附庸风雅。辜鸿铭等他们笑够了,这才把报纸一收,操着一口漂亮的英语淡定地说:“英文这玩意儿太简单了,不倒过来,简直没有意思。”旁边的英国人目瞪口呆,车到站了,辜鸿铭从容地走下车去。这一故事还有另外一个德语版,地点当然也改在了德国。

同类推荐
  • 第二次世界大战悍将:呲骨豺狼

    第二次世界大战悍将:呲骨豺狼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军事科技和理论的进步;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曹雪芹(中国十大文豪)

    曹雪芹(中国十大文豪)

    曹雪芹(?—1763,一作1764)清代小说家。名,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上为汉人,其远祖曹彬是宋代开国大将军。曹彬生七子,其中一支后来移居辽东。曹雪芹先祖世选(又作“锡远”),约在明万历年间被满军俘虏,做了奴隶,不久就跟了多尔衮,属满洲正白旗,后称“上三旗”包衣人(包衣,满语译音,即奴才)。
  • 陈赓传

    陈赓传

    陈赓(1903-1961),湖南湘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本书是“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之一,由中共中央军委批准立项,解放军总装备部组织编写,记录了陈赓大将传奇光辉的一生,包括他的家世、读书生活、从军经历、入党、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参加国民革命、在上海从事情报工作、参加长征、抗击日寇、参加解放战争、抗法援越、抗美援朝、筹建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积极参与国防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本书采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再现了共产党员陈赓、将军陈赓、丈夫陈赓、父亲陈赓等多个鲜活生动的形象,读者可以深切感受到陈赓将军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人格魅力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蒋介石的后半生

    蒋介石的后半生

    本书介绍蒋介石在台湾统治数十年的经历及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历史资料对蒋介石做出客观的评价,给人们还原一个真实的蒋介石。
  •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白虹明玥

    白虹明玥

    天地不仁以为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是否天下苍生都只能沦为刍狗?
  • 三国潘龙传

    三国潘龙传

    一觉醒来,阿星发现自己床边站着一位身披铠甲的猥琐男,此人竟然是三国中“逗名鼎鼎”的上将潘凤。而悲剧的阿星则变成了潘凤的废物弟弟潘龙,此时离汜水关之战潘凤丧命只有三月之期,阿星究竟该如何做才能从猛将华雄手下保住自己这个哥哥的人头呢?随着阿星的到来,三国的历史也已经悄无声息地发生了改变,诸葛、司马、郭嘉、赵云、吕布、周瑜等等奇人异士纷纷登场,历史的大潮滚滚向前,驶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方向……
  • 至尊战神之征战天下

    至尊战神之征战天下

    他,曾经的一个风流少年。五年,使他蜕变成一个威震天下的黑道枭雄。黑道生涯使他越来越强大,他,跺一跺脚就能使天龙市震三分。他,一声招呼就能使手下兄弟将天龙市翻一个底朝天。五个女人,是他从一个风流倜傥的少年蜕变成黑道枭雄不可磨灭的坚强支柱。是他感情生活的重要的人。然而这一切的变化却只因为一个女人。从一开始的加入军校,再到组织对他的不信任和奸诈小人的诬陷,使他不得不心狠手辣,终于加入了黑帮组织。杀人如麻的他却只是为了寻找那个改变他一生的女人。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征战天下时在地下黑帮世界却遇到了她……
  • 雪之天下

    雪之天下

    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一个被黑暗笼罩,人人自危的年代,一个又一个的国家在龙祥大陆覆灭。似乎众神已经抛弃了这片大陆上的生灵。在混沌森林中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一个满身是血的法师,怀中抱着一个安睡的婴儿。法师暗暗低语,风将他的话语吹散,恐怕只有他一个人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一阵蓝光闪过,混沌森林又恢复了亘古不变的宁静,只有风在诉说刚才的不平凡。在创世纪三千一百年圣者圣诞之时,一个老猎人在被一只低阶魔兽追赶时,无意间混沌森林的深处,竟然目睹了万千魔兽膜拜一个冰封的婴儿,冰中的婴儿安详的沉睡。老猎人在魔兽们离开之后,偷走了婴儿,在路上发现冰块慢慢融化了,冰中的婴儿竟然还活着。老猎人善心一起,就把这个婴儿带回了自己的家,将他抚养长大。故事由此开始......
  • 塔罗女神之花樱转世

    塔罗女神之花樱转世

    一副塔罗牌的秘密,他们不只是纸牌,而是由两大王子之争产生的破坏物,塔罗师为阻止战争化为塔罗女神……
  • 绫罗鬼话

    绫罗鬼话

    传言之中,人的极乐,是西方大成,那里万千神佛菩萨,远离一切苦一切罪,殊不知妖也有妖的极乐,妖的极乐,确是画风阁。画风阁不存在于五国八境的任何角落,也不存在于天涯海角的任何地方。画风阁只存在于遥远的梦幻之中,那个地方的偏远,就算是神佛的触须,都遥不可及,那里是妖的极乐。
  • 盘古遗灵之绝世女帝

    盘古遗灵之绝世女帝

    她是一代杀手少女,因星辰而穿越世界,又为生存而努力变强。她是一方威武女帝,因爱情而放弃苍生,又为爱情而拯救苍生。她是一界星辰神女,因真相而憧憬成神,又因真相而嗜血杀神。她是一位无忧少女,因命运而错落异界,又因命运而创建七界。
  • 王妃黑叶猴

    王妃黑叶猴

    同人类社会一样,动物世界也有温和与残忍之分、善良与狡诈之别。这里既有生活的艰辛与拼搏,也有爱情的欢愉和幸福,还有对儿女的绵绵母爱。作者把丰富的大胆想象和深刻的哲学思考融为一体,淋漓尽至地表现了爱恨情仇、悲欢离合。这些动物小说充满了英雄之气,豪迈之情,给人以极大的心灵震撼,同时又给人以深刻的反思。看到这些动物的生命历程,我们仿佛也看到了人类自己。
  • 花期已至

    花期已至

    主线是一个大叔控的故事。满足我对爱情的所有幻想。辅线是一个倒追的故事,满足我对爱情的勇气的期待。这是充满幻想和浪漫的故事,第一次尝试写一些自己对爱情的看法,希望大家支持。谢谢!
  • 回眸技术进步的辉煌(科普知识大博览)

    回眸技术进步的辉煌(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