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9600000027

第27章 经风雨,方显书生本色(3)

维新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期间很快学会了日文,有人说用了半个多月,有说一个星期,甚至有说他在船上一夜便通日文。虽然中国人学日文并不太难,但这个速度也足以让人吃惊了。到了梁氏四十七岁游历欧洲时,还跟丁文江学习英文,丁文江对他进步的神速深感惊异。

不过,相对梁氏的天才,其勤奋更让学生印象深刻。

梁启超生活极有规律,无论冬夏,五点起床,每天工作十个小时,连星期天都不休息。他晚年讲学之余笔耕不辍,学生劝他说:“先生年事已高,应该保重身体,不要过度操劳。”他回答道:“假我十年以读史,可以无大过矣。苟其不然,鞠躬尽瘁而已,亦复何憾!”他经常以“万恶懒为首,百行勤为先”来勉励自己的学生。

直到临终前,梁启超仍然不愿意接受学生的好意停止工作,他对谢国桢和萧龙友等人讲:“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坛。”1982年,谢国桢因病住院,仍坚持看书,萧龙友之子萧璋去探望他,劝他放下书本,好好休息,谢国桢道:“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坛,师训不可违!”

梁启超并不是一味讲究勤学苦学的人,他认为读书治学要有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趣味主义”。1922年,梁启超在天津讲演时说:“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的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柢?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柢。我生平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兴会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这种字眼,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但我不仅从成功里感到趣味,就是在失败里也感到趣味。”

说到趣味,梁启超最大的乐趣应该是打麻将,梁氏对麻将非常痴迷,他有一句名言:“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有一次,几个朋友约梁启超某天去讲演,他说:“你们定的时间我恰好有四人功课。”原来这一天梁氏恰好有牌局,只好辜负朋友了。

梁启超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打麻将不耽误正事,据说他可以一边打麻将,一边让秘书在旁边听他口述文章,时人称他有“五官并用”的功夫——堪比金庸《射雕英雄传》中老顽童周伯通的“分心二用”。另外,梁启超的很多长文都是在他打完麻将之后写成的,他自己笑称这是利用牌局起“腹稿”。梁启超的着名讨袁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就是在牌局后写成的,一共九千多字,无一删改。

由于分心的缘故,梁启超打麻将总是输多赢少,但没事,他输得起。以他在清华研究院时为例,月薪400大洋,北洋政府的补助两倍于这个数,加起来已经1200大洋了(相当于现在的十来万人民币了)。梁启超的稿费是当时最高的,商务印书馆给他的标准是每千字20元,其稿费收入肯定不低于从政府领取的薪金。此外,梁启超晚年还卖字,每个大字8元,每月卖字可得两三千,这笔钱用来维持北平松坡图书馆的开支。曾经在北洋政府担任财长的梁启超理财能力也不错,他还投资过股票,收益颇丰。所以梁氏打麻将赚的是心情,其他人可以借机揩油,大家可谓双赢。

而有梁启超这样的老师做榜样,学生读书一定不会觉得无趣。

梁启超的博学总是能让学生大开眼界。有个故事足以证明梁氏的博学,据刘海粟回忆,一次徐志摩请客,梁启超、闻一多、胡适、王梦白等人赴宴。席间,胡适说:“中国古诗很多,诗人都吃肉,就是没有人写过猪。这个牲畜没有入过诗。”他人都沉默,只有梁启超摇头道:“不见得,清朝乾隆就写过‘夕阳芳草见游猪’的句子。”众人听完都感叹梁氏学问无涯,因为乾隆一生诗作无数,但只有数量没有质量,且多枪手之作,极少有人把他的诗当回事。

梁氏尽管博学,却从不以此为傲,相反,他总是教育学生学问要“专精”,他写诗告诫学生“吾学病爱博,用是浅且芜”。当然,梁启超所谓的“专精”是要在具备最基本的人文素养的基础上,否则就会沦为学科的机械工具。梁启超曾给清华大学学生开设国学入门书目,其中把四书五经、诸子、前四史、《资治通鉴》、《文选》以及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人的集子,凡三十余种作为大学生“最低限度”应读之书,认为这些书“无论学矿、学工程学……皆须一读。若并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

如果按照梁启超的标准,我敢保证现在的中国没有几个学人。这些“最低限度”的书,就是现在中文系的学生,也没有几个读全(很多人可能一本都没读全),更遑论那些最低限度以外的书。遥想以前的学人,就连华罗庚、钱三强这样纯理工科出身的人,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人文素养何其之高,再看看现在,神州人文精神的没落可见一斑了。

课余跟学生在一起时,梁启超总是不乏幽默。1922年,梁启超在北京法政专门学校讲授“先秦政治思想史”,同学给他起了个外号“老博士”,这个“博士”指的是先秦时期明一艺通一经堪称国之大老的人,加一个“老”字以示古今之别。梁启超听说后,问学生:“你们怎么叫我‘老博士’,我觉得自己还年轻。”学生详解“老博士”之意,并说:“如果先生不喜欢‘老博士’,可以换个名称,叫‘先秦博士’,您不是正在给我们上“先秦政治思想史”吗?”梁启超笑道:“‘先秦博士’不敢当,但可以加一个‘准’字,叫我‘准先秦博士’,这样岂不是更好玩?”说完,师生相对大笑。

但是梁启超该严肃的时刻也不马虎。梁氏的爱徒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时,请老师做证婚人,梁氏对徐志摩离婚再娶很不满意,碍于情面才勉强答应。到了婚礼上,梁氏证婚的方式别出一格,把徐志摩劈头盖脸一顿痛骂:“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又用情不专,所以你再婚再娶。以后务必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我送你们一句话,祝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满堂宾客面面相觑,徐志摩不得不求饶:“给学生留点面子吧。”

其实,不管是幽默也好,严肃也好,都是梁启超为人真诚、关爱学生的一个表现,这也是他深受学生爱戴的原因。

多情之人

事实上,据很多学生回忆,梁启超的口才并不好,不能与他的笔才形成正比,最要命的是他那一口广东官话,实在难以听懂。梁启超最大的特点在于他的热情与激情,他自己也说:“我是感情最富的人,我对于我的感情都不肯压抑,听其尽量发展。”梁启超龙卷风一样的情感让身边的人无不卷入其中,被其感染,自然都生机勃勃,成了他笔下的中国少年。

傅斯年曾经劝胡适:“与其入政府,不如组党;与其组党,不如办报。”梁启超一生在政坛几起几落,几次入阁,几组政党,但他一生最大的功绩还在于办报。梁启超办报以1896年《时务报》到1906年《新民丛报》这十年为全盛期,这期间他发表的一系列文章被时人称为“新文体”。梁启超将散文作为宣传变法的工具,他的文章打破了旧有散文的窠臼,亦文亦白,亦庄亦谐,完全凭借感情推动文字奔跑,如飞瀑从天而降,雷霆万钧,汪洋恣肆,一泻千里,令人难以阻挡其冲击,“每一文出,则全国之身目为之一耸”。

梁启超在演讲中称杜甫为“情圣”,让人耳目一新,他认为老杜诗中字字含情,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老杜。其实,若以此而论,梁启超自己也是清末民初一个大情圣,他用自己充满“魔力”的文字打动并激励了一代人,正如梁启超自己所说:“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禅。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

当时的青年人,几乎没有不受梁启超影响的。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精神之病尤甚于肉体,而梁启超的文章,无异于一剂治病的良药,诵之读之,使人精神焕发,斗志昂扬。青年陈独秀、******、******、胡适都深受梁启超的影响,1912年,还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在日记中写道:“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岂能成功如此之速耶?近人诗‘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时’,此二语唯梁氏可以当之无愧。”

而对自己的成就,梁启超也颇为自负,他曾对人说:“没有袁世凯,中国的历史不是如此;没有梁启超,中国的历史也不是如此。”梁氏清华弟子、史学家黎东方对此用四个字评价——“当之无愧”。

梁启超写文章常一气呵成,他写《南海康先生传》,凡二万余言,笔走龙蛇,仅用了四十八分钟就写完。他精力过人,习惯夜间写作,常彻夜不眠,他自述写《戴东原哲学》洋洋数万言,不眠不休连续奋战三十四个小时一口气写完。

有时候,连梁启超自己都无法控制自己的笔端。1918年,梁启超和蒋百里一起游历欧洲。蒋百里回国后写了一本《欧洲文艺复兴史》,请梁启超作序。没想到梁启超下笔后一发不可收,一写就是五万余言,比蒋百里的正文还要长。最后,梁启超自己都不好意思,只好将这篇序言单独成书出版,反过来请蒋百里写序,这就是着名的《清代学术概论》一书。后来,梁启超又将此书扩充为二十五万字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的多情当然不仅仅在他的文字中,他对于家人、朋友、老师、学生莫不投入了真挚的感情。

梁启超的发妻李蕙仙比他大四岁,完婚后两人始终恩爱如初,琴瑟和谐。李蕙仙出身名门,屈身下嫁,却丝毫没有大小姐的娇气,结婚后相夫教子,安于清贫,在梁启超落难之时不离不弃,慷慨支持丈夫的事业;缺点是性格过于严肃,令人生畏。但梁启超始终爱之、敬之,两人一生竟只吵过一次架。

1924年的初秋,李蕙仙因患乳腺癌去世,梁启超写下了悲痛的《祭梁夫人文》曰:“我德有阙,君实匡之;我生多难,君扶将之;我有疑事,君榷君商;我有赏心,君写君藏;我有幽忧,君噢使康;我劳於外,君煦使忘;我唱君和,我揄君扬;今我失君,只影彷徨。”据杨鸿烈回忆:夫人去世时,梁氏身穿孝服,从回回营步行好几里远路直到宣武城外法源寺回灵,涕泪纵横,可见伉俪情深,老而弥笃。

除了妻子之外,梁启超还有一妾,名唤王桂荃,系李蕙仙带来的陪嫁丫鬟,1903年,王桂荃在李蕙仙主持下成为梁启超的侧室。由于梁启超对外倡导一夫一妻制,自己却享齐人之福,因此王桂荃的身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一个隐秘,直到李蕙仙病逝后方才被扶正。王桂荃性格温顺贤良,为梁氏生了六个子女,梁氏一家都很敬重她。

梁启超的生命中还有一次出名的艳遇。

1899年底,梁启超到檀香山办理保皇会事宜,在此他邂逅了保皇会中一位何姓侨商的女儿何惠珍。何小姐芳龄二十,美丽高雅,从小接受西方教育,操一口漂亮流利的英语,她仰慕梁启超的文章人品,曾在报上匿名用英文为梁启超撰文辩护。梁启超在檀香山宣传自己的改良主张的时候,何惠珍在他身边担任翻译,两人配合非常默契,情愫渐长。

受西方教育的何小姐少了几分中国女孩的含蓄,她大胆向梁启超表白自己的爱慕之情,当知道梁启超已经结婚后,甚至表示自己愿意做小,只要能跟梁氏在一起就可以了。梁启超又是幸福又是苦恼,他给自己的妻子写了一封信,把情况告诉她。李蕙仙回信竟然劝梁启超娶何小姐为妾,她也觉得有这样一位精通英文、知书达理的贤内助,对梁启超的事业将会是很大的帮助。

妻子的贤惠让梁启超更感惭愧,他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忍痛拒绝了何小姐。他提笔为何惠珍写了一首诗:“一夫一妻世界会,我与浏阳实创之。尊重公权割私爱,须将身做后人师。”数日后,梁启超将自己的小像赠与何惠珍,何惠珍回赠亲手织绣的两把精美小扇,两人含泪而别。梁启超自称活了二十几年,从未对一个女孩如此心动,“几乎不能自持”,这次分别想必对他也是刻骨铭心的。

梁启超共育有五子四女,九个子女个个成才,其中出了三个院士,堪称佳话。梁启超十分疼爱自己的儿女,在他去世前的六年间,他有五个子女在国外求学。梁启超非常想念他们,不断地给他们写信,每封信都充满父亲对子女真挚的爱。在信中梁启超称他们是“大宝贝思顺”,“小宝贝庄庄”,“那两个不甚宝贝的好乖乖”,“对岸一大群孩子们”,“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从这些称呼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对孩子们那种浓烈的父爱。

日常生活中,梁启超能够细致入微地掌握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引导自己的孩子往自己感兴趣的道路上发展,并为之作出妥善的安排。他很重视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在孩子面前从来不说教和指责,总是以鼓励的方式让他们战胜挫折。在知识训练之外,梁启超也注意孩子的道德培养,让他们养成艰苦朴素的作风以及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同样的,梁启超对自己的学生也是爱护有加。蔡锷将军是梁启超在长沙时务学堂时的学生,两人感情甚笃。戊戌政变后,蔡锷追随梁启超到日本学习和生活了六年,后来两人又曾一起密谋倒袁。蔡锷英年早逝后,梁启超十分悲痛,他称蔡锷为“再造民国之伟大人物”,在上海为爱徒举办了公祭与私祭,1923年又倡议在京创办了松坡图书馆,自任馆长。在梁氏“饮冰室”书斋的显要位置,也悬挂着他请人绘制的蔡锷戎装油画像。

梁启超入清华国学院时,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师了,但他跟学生的距离并没有因此拉远,他对青年学子的关怀与照顾让很多人感激涕零。当时清华研究院的学生都是自费上学,梁启超了解到有些学生生活困难,就安排他们去松坡图书馆编目录。王力、刘节等人都做过这项美差,每月可得二三十元,周传儒有个兄弟也在北京读书,费用很大,梁启超让他当总负责人,每月可得五六十元。当然,这笔钱都是从梁启超的私人腰包里出的。

周传儒毕业后到商务印书馆当编辑,月薪80元,已经是中产阶级了,但梁启超仍然觉得弟子工资微薄,于是介绍他到暨南大学当副教授,月薪200元,一年后周又升为教授——暨大校长是梁启超在万木草堂的同学。

在“饮冰室”书斋旁,梁启超自建三层欧式藏书楼一座,内有藏书十余万卷。大多爱书如命的人都不喜欢把自己的藏书轻易给别人看,但是梁启超却允许自己的学生们自由浏览其藏书,就连一些珍本孤本也不介意学生借出。梁启超甚至还把一些价值不菲的珍本送给了自己的得意门生。

谢国桢毕业于清华研究院后,又在梁家跟任公学习了一段时间,兼当梁家的家庭教师。一年后,梁启超推荐谢国桢到南开中学高中部任教。临行前,梁氏以自己珍藏的《宋拓游相本纯化阁帖》相赠,此帖极珍贵,上海书店曾借去影印,梁启超都不舍得。另外一个学生余永梁作了几篇关于甲骨文的考释,梁启超很是欣赏,把自己所藏的《殷墟书契》全套送给了他,勉励他继续努力。

同类推荐
  • 大清王朝第一帝:皇太极

    大清王朝第一帝:皇太极

    本书主要内容有:努尔哈赤一统女真、随父征战沙场、佐父业初露锋芒、金戈铁马踏九洲、称汗位谋略天下、征伐四方建国大清等。
  • 人文俄罗斯故事:从伊戈尔到普京

    人文俄罗斯故事:从伊戈尔到普京

    本书从古到今,以政治、历史、文化、科技等各界名人为本,讲述了121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有趣故事,使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全面了解俄罗斯大国千百年来逐渐发祥、繁衍,相互对立、统一,盛衰兴亡、日益演进的复杂历史。
  • 心理大师:弗洛伊德(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心理大师:弗洛伊德(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数学战略家:谷超豪传

    数学战略家:谷超豪传

    数学之乡浙江温州诞生的数学才子谷超豪,少年时期即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抗日宣传活动和抗议国民党倒行逆施的斗争。在迎接解放的特殊战线上,他为新中国保留科技人才和保护设备器材做出了特殊贡献。他以他的专长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在数学路上屡建奇功。最难能可贵的是,每当他开出一条通往金矿的新路后,他会把金矿让给助手学生继续挖掘下去发表后续成果,而他则转而根据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去接受下一个挑战,并通过科技前沿的需求来引领数学研究的未来。
  • 千古圣人:孔子(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千古圣人:孔子(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千古圣人孔子,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热门推荐
  • 偶尔会想你:第三季

    偶尔会想你:第三季

    不要说再见,不要说怀念。因为一别就是永远,一念就是从前。青春年少里每一步,都该是深刻的,幸福的,永恒的,但也是最脆弱的,痛苦的,转瞬即逝的。从懵懂的初三,到青春的高中,再到成熟的大学…时光不老,“百乐会”不散。庄老大,胡蝶,安然,小狐狸,萌妹子,林飞,尤雨…还记得我们走过的一段段年少青春吗?故事的最后,你们也明白了吗?其实没有太多的笑与泪、痛与怨、爱与恨…眼前的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
  • 荒古生存记

    荒古生存记

    夕阳西下,残阳风光无限好,只不过有一只野人煞了风景,没错,就是野人!萧逸涵呆呆地坐在悬崖上,目光呆滞地看着前方,“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 兽血盘龙

    兽血盘龙

    贫苦出身的罗成遭到了现实生活的无情打击。重生后,他来到了一个灵修当道,实力为尊的异世大陆,再世为人的他决定要把自己的未来掌控在自己手里,看一个孤独少年如何成为整个大陆的巅峰王者。
  • 最后的武者之心

    最后的武者之心

    武者,万年前大陆最顶端的种族强者,在天道所迫下,被修真和神通两大族夹击而被灭族,武者幸存的族人被逼无奈,以特殊的树脂自封,从此的万年来,再未曾出现武者。。。。。。然而,一次意外之下,武者的后代族人月潇,打开封印,继承了武祖之道,逆天而行,立誓重振武者家族的威名,镇神通,灭修真,戮天道,杀出一片血染的天空。他的传奇,就从这里开始。。。。。。
  • The Theory of Leisure Class

    The Theory of Leisure Clas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幻月孤尘

    幻月孤尘

    宝刀出鞘,刀光夺目,寒气袭人,宛如一泓秋水,冰心刺骨,望而生畏借物喻志,彰显风骨,查查诗成年代,当明其意
  • 网游之乱斗余晖

    网游之乱斗余晖

    本书纯娱乐而写,为广大读者增添乐趣======你熟知的人物,不一样的人物性格============你熟知的技能,不一样的战斗体验============你熟知的历史,不一样的激情跨越======那些经典的人物,那些缅怀的岁月,让大乱斗让你重新体验一把逝去的欢乐。——咳!蛋疼的简介........
  • 极品武士

    极品武士

    武魂大陆,强者为尊,天才少年姬漠偶得神奇怪石,并拜怪石中的神奇老人为师,神奇老人用顶级丹药武极丹帮助主角突破并赠予灵异晶甲,从而使姬漠在新人成神大赛上大放异彩,金麟岂是池中物,天才少年自然不能局限于此,姬漠从此拜别父母,刻苦修炼,终于成为武魂大陆的顶尖强者!
  • 这个江湖不太冷

    这个江湖不太冷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便有争斗。人这一世,谁都逃不过江湖。但即使逃不过江湖,我也要远离江湖,和她平平淡淡……
  • 美人为皇

    美人为皇

    啦啦啦1望大家看看谢谢!!多赞!!!这篇小说是关于世家的言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