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才有说服力
法大老师吴法天与四川电视台记者周燕微博约架,把网络上的观点之争搬到现实中,演变成拳脚相向。按说,两人网上争论、吵架,结仇了,微博约架,见面一言不合,大打出手。原本没什么奇怪的,全国各地每天打架斗殴的个案大概不少于十万起吧,不过,这次约架不同之处是卷入了“左右”之争,围观者都是一群有点知识的人,双方又都还有点名气(这次约架后双方的名气肯定更大了),据说各有一群粉丝。
观点不同,因争论不休而约架的事,世界各地都有。往前推几个世纪,西方人解决吵架与争端的常用办法就是相约决斗。最早是用剑,两人见面拔剑互插,后来发现还不够爽,于是就发明了用手枪对射。双方相约一个地点,见面了,互相鞠躬表示荣幸,然后抽出手枪,一、二、三,“啪啪”两声,血溅五步,争吵结束,干脆利落。不过,那是野蛮时代的做法,现在文明社会不认同约斗,法律也不允许私自决斗。理性的人类,尤其是有点知识的人,发现要“击倒”对手,文字比拳头更有力。近百年来,通过知识分子手下的文字传播的普适价值理念,几乎所向披靡。
是什么原因让中国的知识人放弃文字而回到人家几个世纪前的决斗时代?是什么让他们感到如此愤怒、无力而不得不赤膊上阵,斯文扫地?我想,首先是和客观的环境有关,尤其是意见表达平台分配的不公,以及存在普遍的对言论自由的打压。例如很多人对《环球时报》不满是冲着他拥有传播谬误的强大的平台,而我们却连博客上纠正他传播谬误的文字都要不时被删除。我早就告诉读者,如果给我一个相同的平台,我的读者不会比他们少,最终读者会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第二,和这些人对自己的理念的认识有关。他们大多对自己所选择的价值理念没有多深的认识,也就没有多少信心。有些人知道自己反对什么,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左”派们攻击别人是汉奸卖国贼,却连爱国与爱政府都分不清,他们甚至对压制低层的体制颂扬有加;“右派”呢,以为反对专制反对集权就是民主,难怪动不动就滑向用专制的办法去追求民主的错误轨道,客观上损害了自己的追求。第三,和网络尤其是微博有关,大家变得浮躁,都想用140个字来说服与征服他人,都想出快名,没有几个人会沉下心来耐心解释自己的理念,说服大家。互联网不同程度地为左右各派提供了一定的意见表达与理念传播的平台,可在这个平台上,“左”派和右派的语言都贫乏到只能用口水与拳头来代替。
当然我这是往好里说,相约打架的,并不一定都是为理念而战,也有意气用事,或者天性喜欢抬杠,更不排除有人故意炒作。看看互联网历史就不难明白,过去十几年凡是在网络上出名的,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靠某种炒作,男的骂骂名人,女的脱脱衣服,意见领袖来几句出位的言论,大多数“名人”是靠搞好和某个媒体的关系,有事无事炒作一番。你说现在有几个知识人是靠自己的学术与作品出名的?要想出名,干一架,或者设计几个风头出出。不过,这不能怪他们,网民也好这口。尤其是有了微博,我眼睁睁地看到大批大批的网民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口水仗上。
在我看来,无论你是“左”派还是右派,或者你什么派也不是,只想借用网络表达意见,展示自己的理念,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言论(例如写作)或行动(例如深入大众,或者帮助需要的人士去维护他们的权利)彰显、推广你的理念。我能理解一些网络名人很想去说服那些不赞同自己观点的对手,但有些人能够说服,有些人无法说服啊,你为啥一定要争出个结果?你什么时候靠争吵说服过对手?学术与思想界,争鸣比争吵更重要。
西方人过去用剑与手枪约架,现在人家文明了,最激烈的“约架”,也是最文明的“约架”就是西方的总统候选人之间的辩论,那不但是观点之争,更是利益与政权之争。在中国,这种层级的“约架”一般是靠大炮和地雷来决定的。我们大家不妨看一下人家是如何“约架”的:首先,有一个双方都遵守的规则,相同的平台;其次,大家用相同的时间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第三,保持不要越过一些道德与行为规则的底线(例如进行人身攻击)。
西方总统候选人之间的辩论总是显得非常理智、温文尔雅,当然,让他们保持理智与温和的关键还在于:他们其实谁都不想说服对手,他们的听众是围观者,他们的观众是旁观者。对他们做出评判的不是对手,而是全国民众。如果他们眼中只有站在旁边的对手,倒不如上去抽他两耳刮子,踢他两脚,不行的话,一刀捅死他。要不,搞暗杀也比搞辩论更行之有效。
总统候选人很清楚,他们要说服的是广大的观众与听众,是全国民众。其实,中国这些所谓的“左”派、右派,以及传播自己观念的各色人马,又何尝不应该把传播与说服的对象定为更广大的读者?你的理念与观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否是各方都能接受的普遍价值,应该由大众来决定,不是你,更不是你的对手可以决定的。你应该跳出自己与对手的那个小圈子。
整天同对手打口水仗,不但无法表明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为了压过对方的观点而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不惜扭曲自己的观点来攻击对方,结果弄得自己面目全非。我看到不少“左”派和右派都在这种争论中失去了自己的理念。我亲眼看到一些以追求民主、自由、法治,拥抱宽容的朋友在同对手的争论中变得暴躁不安,甚至口出狂言,弄得活脱脱一个暴君似的。例如,一些人动不动就要置“五毛”于死地,可是,你想没想过,如果他不是“五毛”,只是借用网络表达自己的意见呢,只是这意见刚好和你的相反,你就口出恶言,声称要灭了人家?你追求的言论自由难道不包括“左”派以及反对你的那些人的自由?你让旁观者如何追随你?当然,也许那些批评你的人真是“五毛”吧,那么,你要置他于死地,那他的主子——比你强大好多倍,手里不但有笔杆子,还有枪杆子的强权,是不是也早就应该置你于死地了?
我承认,在当今环境与氛围下,要想冲破重重阻扰又不失谦恭与包容的心态,把手段与目的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实在不容易,这需要百折不挠的信心与恒心。我自己也经历了一个过程。网络上攻击与辱骂我的人不在少数,严重的时候,仅一个网站就有几十个专门建立起来针对我的博客,批评我还无所谓,有时看到一些年轻人一上来就辱骂家人,心里实在不是滋味。有时真忍不住想对骂几句,甚至想请朋友帮忙查到留言者的地址,重操旧业,给他和他的家人一点真正的颜色,但我每次都会为有这种违背自己价值理念的想法感到羞耻。后来我决定不看一些让人难受的留言,只看针对文章观点的那些评论与批评。久而久之,心态也就平和了。
结果怎么样?我可以告诉大家,2007年到2009年在博客留言里批评与攻击我最严重的十位网友(所谓严重,就是至少留言过几百次以上,批评与攻击我的数量与质量都排在前十位的),目前为止已经至少有六位亲自写信向我道歉,他们说,一直看我的博文,终于理解了我,也接受了我的部分观点。
设想一下,如果我当初不那么克制,只要开口回骂一句,不但把我降到他们当初的水准,可能引起一场口水大战,而且,他们可能永远不会走到今天接受我理念的这一步吧。而让那些反对我们的人,认真看完我们的文章,最终接受我们的部分观点,难道不是传播理念的人可以达到的最高境界?
不理智的吵架与打架显然都无法达到这种境界。当今中国无奇不有,但所有发生的怪现状,要就是在世界其他国家出现过,要就是可以在几千年历史上(例如秦朝)找到,问题主要出现在我们失去了价值理念,也就失去了判断这些怪现状的标准,社会也就显得异常混乱。作为一名有社会担当的知识分子,能够为传播正确的理念,凝聚共识做出一些贡献,善莫大焉。写作者能做的,当然是文字,不是口水与拳头。作为一名写作人,我坚信,要靠自己的文字而不是口水与拳头说服对手。
制度上自信,实现话语权
到澳大利亚中国杂货店购物,买了一大堆中国产的腌制咸菜、臭豆腐之类的,朋友很惊讶,问我“不怕死吗”。我说,澳大利亚食品安全没有问题吧?朋友一听,扑哧一声笑起来,说,这些主要供应中国杂货店的食品虽然进口时也经过抽查,但由于是民族食品和“中国特色”,老外也搞不懂这些食物到底有没有问题,可能也就无法按照他们的标准检查了。反正中国出口的食物也大多是中国人自己买。
明白了朋友的意思,我也有些意外。看看篮子里的那些瓶装的臭豆腐与咸菜,其实都是原封不动从中国大陆运过来的,说实话,在中国大陆时,我也很少买这些。但到了这里,反而想都不想,顺手就放进购物篮。仿佛那些中国食品到了这里,就都“安全”了。我当然不是说这些食品真有什么问题,而是在中国时,就多了一份戒心,到了澳大利亚,“戒心”却变成了“放心”。
说不客气一点,这是一种“洋奴”心态,然而,“洋奴”心态背后却是这些天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儿:“制度自信”——对澳大利亚食品安全制度的自信。只要是放上澳大利亚货架的包括牛奶等任何食品,没有多少消费者会怀疑其“真伪”、是否有毒、是否会致癌。
这种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制度自信”绝不是一日两日可以形成的,更不是靠压制、宣传与忽悠能够实现的。澳大利亚的食品与药品当然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记得10年前有新闻报道过,有一种营养保健品出了问题,全国哗然,结果按照法律,那个几十亿市值的药品公司几乎赔得破产。任何在药品与食品领域工作的人都清楚,一旦他们在食品(药品)安全上出了错,这辈子也就玩儿完了,很难再在这个领域翻身。
就在中国上海出现“东方之猪”被疑弄脏了上海市民的水源时,澳大利亚的何与怀博士讲了这样一件事:2006年,悉尼部分地区水质被“污染”,一时间电台、电视、报纸等各种传媒竞相报道。记得当时SBS电台(澳大利亚民族台)的中文主播义愤填膺,对此进行抨击,言辞十分激烈。出事后,悉尼水厂花一大笔广告费用,警告市民自来水不可生饮,必须煮开;水公司每天更是三番两次发布检测报告。后来据说可能是由于有一只狗跑进水厂的蓄水池淹死了,或者其他很微小的原因。总之,这样郑重其事历时一周,然后水公司与政府才敢负责任地发布公告,大家又可以放心饮用自来水了。为了补偿用水客户的损失和不便,悉尼水厂被责令赔偿每家十五元澳币,是用减免用户部分水费的方法赔偿的。
当时我也在悉尼,也很生气。因为我们全家人都习惯顺手打开水龙头喝水了,连煮开水的玩意儿都不知道放哪里了(所有水龙头都供应冷热水),你竟然污染了水?太不方便了!澳大利亚全国,打开水龙头,流出的水都非常清洁,可以浇花洗车,可以煮开泡茶,也可以对着水龙头就直接喝下肚。但有意思的是,百分之九十刚刚从大陆移民过来的中国人不会直接饮用自来水,包括刚刚出国(到美国)的我。可经过一段时间,其中绝大部分人开始“放下戒心”,而华人的下一代,几乎百分之百地对着水龙头直接喝水了。
民以食为天!从一个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能感受到“制度自信”,当然,“制度自信”绝不仅仅表现在食品安全上,它“润物细无声”,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房子不会被想发财的奸商一夜铲平;碰上不公平的事你可以直接冲进法院起诉那个王八蛋,而不会担心被拉进黑监狱,甚至被严刑逼供一番稀里哗啦最后不得不招认你自己从来没有犯过的罪;路上的水井盖不翼而飞,让你掉进去尸骨都找不到还搞不清谁该负责;大学毕业找工作不是靠关系,而是靠你自己的本事和机遇;贫富差距是因为你的天分、教育以及家庭财产,而不是因为资源被垄断而输在了起跑线;涉及到公共安全与利益的事件发生时,绝对不敢以维护稳定与维护老百姓的“情绪稳定”而隐瞒事实;空气污染那么严重,掌握全部信息的竟然迟迟不公布这种污染到底让多少人生病、住院甚至丢掉性命(注意,依照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经验,这种程度的空气污染,一定会让相当一部分患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发病甚至死亡)……
当“制度自信”变成了你生活的一部分后,你可能感觉没有那么强烈了。常常碰到一些生活于西方的华人华侨,回到北京看到老同学过得风生水起,老婆换了不说,还有90后的小情人跟在屁股后面,羡慕嫉妒恨都来了。可你真问他为啥不全家移民回来,或者把孩子送回来读书发展时,他就支支吾吾了。一转身,他还会继续不遗余力地把亲戚朋友的子女办到国外留学。
“制度自信”对于广大的民众来说,就是食品安全,就是教育公平,就是国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贪污腐败不再屡禁不止……
关心民生和个人收入
为数不少的网友向我抱怨:身边的人只关心个人的经济收入,根本不关心民主。于是有的就带点期待地问,是不是经济停滞发展了,或者出现经济危机,甚至垮掉了,民主就有希望了?
在民主与经济的关系上,我的观点是:我不希望中国的经济出现问题,经济一出问题,苦的还是老百姓,中国人穷苦得够久了,富裕一次不容易,如果能够持续下去,甚至再高速发展30年,我不但双手甚至连双脚都举起来赞成。然而,我的希望也许只是一厢情愿,历史的发展也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目前的经济一直在高速发展,可社会矛盾与积累的问题却越来越吓人。经济发展也不可能一直持续,当我们有智慧把制度问题解决了,经济发展即便停滞甚至倒退了,顶多选举换一个领导人,否则,经济发展一旦停滞,或者出现危机,很可能历史会重演,有些人要换脑袋。
我个人支持民生与民主两不误,一个没有经历过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地方,一个洗脑特别严重、只有少数明白真相的地方,真正发生了经济危机,或者因经济引起了混乱,不一定会带来民主,反而有可能会倒退回专制,长期的混乱很可能接踵而至。这都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好在除了理论之外,我们也不乏一些特殊的实例,还正好都在我们身边,一个是韩国,一个是中国的台湾。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前苏联、东欧也属于这类。他们都不是因为“经济危机”而导致了民主化,而是学习了一种有别于英美法三国的新路子。前苏联、东欧在经济上并没有出大乱子,韩国及台湾地区在经济很不错的时候,和平地完成了民主转型。
再说一下暴力流血与民主的关系,这个与经济问题异曲同工,一直以来困扰着我的,我愿意提出来和大家商榷,听取各位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