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81400000008

第8章 织染(1)

我国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发明了养蚕缫丝,并利用自然纤维捻线织布、制毯缝衣,还能在此基础上运用矿植物颜料在织物上进行简易的染色和着色工艺。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一公元前771年)就已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一些文献资料记载:织物的染色当时设有一种叫“染人”的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专门主持生产靛蓝的“蓝尹”工官。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随着时代的发展,印染工艺日趋成熟。近年来,手工织染产品以质朴自然、神韵兼备、工艺手法独特已深在民间扎根,逐渐走进了万家百姓的生活当中,这正是传统手工织染工艺永不凋谢的生命力所在。

§§§第一节 土家织锦:粗犷古朴骨丰满

土家织锦俗称“西兰卡普”,所谓“西兰”就是“被面”,“卡普”就是“花”,意即土花铺盖。这种工艺是土家姑娘用一种古老的木腰机,以棉纱为经,五彩丝线或棉线(也有用毛线)为纬,完全用手工织成的手工艺术品。通常土家织锦表现的山水人物、草木花卉、飞禽走兽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早在汉代时期,土家织锦就已“崭露头角”,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有100多个图案品种,也不再局限于被面和衣服上。土家织锦靠其独特的工艺、美观的造型、丰富的内容与湘绣齐名。

一、历史渊源

土家织锦在民间被称为“打花”,传统织锦多作铺盖用。这种原生态织锦主要分布和流传于酉水流域的湘西土家族聚居地区。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文化精粹的体现,其历史源远流长:在商周时已产生萌芽,秦汉时织锦技术不断发展,两晋时期工艺技术基本成熟,唐宋时土家织锦达到辉煌,到明清工艺已臻于完美。历代的土家织锦都被当时的土司、土官作为上等贡品或著名土特产向朝廷进贡。

作为土家人在劳动生产中发明的织造物,土家织锦与土家群众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每逢有重大节日、祭祀、婚嫁喜庆等,土家织锦都会派上重要用场,甚至成为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信物或神物。土家孩子出生时外婆要送织锦,女孩子自小就要学习织锦,等到她结婚时父母、亲戚要用织锦作为嫁妆,陪嫁织锦铺盖的多少代表着新娘高贵的程度。在家族风俗中,当男女双方感情破裂时,女方必定要将陪嫁的织锦收回来。由此可见,织锦在土家人生活中的位置多么重要。

新中国成立以后,土家织锦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1957年土家族被确定为单一民族时,土家族织锦随之正式被称为“土家织锦”。随后土家织锦被隆重推出亮相全国,并走出国门,为世人所关注。1984年,龙山县创办“民族织锦厂”,聘请了土家织锦老艺人叶玉翠为顾问。1988年,叶玉翠被授予“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称号。1989年,土家织锦曾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前总统布什及夫人,受到美国客人的喜爱。同年,土家织锦在南斯拉夫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一)一个流传千年的美丽传说

湘西龙山捞车河沿岸的高山河谷,千百年来流传着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的传说。传说在远古的土家山寨有一位名叫西兰的姑娘,她聪明美丽、心灵手巧,能将世间的鲜花和所见之物随手编织于织锦图案中。远近的姑娘们纷纷找她传艺,四方的小伙子们都吹着木叶争相向她求婚。一日,她请教一位白胡子老公公:“世上还有没有我没织过的花?”老公公说:“还有一种花你没有见过,它就是一种长在你家后园的白果花!”

于是,西兰天天深夜独自守在后园的白果树下,等待着白果花的盛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月明之夜,白果花突然开放,西兰欣喜地摘下一朵。恰巧她的长兄酒醉回家,轻信了嫂嫂的谗言,把西兰的良苦用心视为深夜在园子内游荡而品行不端,立即火冒三丈,一气之下将西兰打死在白果树下。西兰死后变成一只鸟雀,高飞而去。每年清明春雨过后,西兰化身的小鸟就会飞回山寨,站立在树枝上殷殷呜叫,催促土家人耕地播种。这种小鸟在当地被叫做“阳雀”,也就是如今土家锦“阳雀花”纹锦巾形态优美、造型独特的小鸟原形。

西兰虽然死了,可她的手艺却留在土家族姑娘们的心里。姑娘们为纪念西兰,就把她们的织锦取名为“西兰卡普”,西兰也成为土家人民心目巾的织造女神。

(二)四大争奇斗艳的民族织锦

除土家织锦外,湖南境内还有苗锦、侗锦、瑶锦和龙山土家锦,它们都是赫赫有名的民族织锦,这些在从前都是用作被面布料,作为姑娘们最珍贵的嫁妆。四大织锦表面上看似乎如出一辙,实则迥异、各呈其态。这足因为它们不仅织造方法、经纬结构不同(有经锦和纬锦之别),而且纹饰表现和色彩喜好也各不相同。

苗锦主要流传在湘西泸溪,又称做“牛肚被”。泸溪牛肚被苗锦的特点是粗犷占朴,现已基本处于人亡艺绝的状态。

侗锦有“最秀丽的织锦在通道、最华丽的织锦在贵州”之说。专为背小孩织造的“背带心”是侗锦的精华所在,全部是单丝纬花挑织物,其物被视为与小孩同在的护身物,需花费一个待嫁姑娘好几年的功夫。另一种古称“纶织布”的竹笼提花织造较为快速,一般叫做“纶织侗被”。

江华瑶锦,是中国瑶锦工艺的单门分支,为典型的经花织物。经点凸显于锦面,主要通过“双经起凸”的彩经色点排列成纹饰或民俗诗歌文字表现出来,特点是古朴庄重、条块分明。

龙山土家锦,特色是绚丽多彩。独特而丰富的百种纹饰的创造性及其艺术价值为中外专家所推崇,是楚文化中的“活化石”。

二、制作工艺

(一)土家织锦分类

土家织锦有两大品种、两大流派和数百种图纹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西兰卡普”(即土花铺盖)和花带两类。土家织锦的传统图纹约有409种。其中斜纹彩色织锦图纹200余种,平纹素色织锦图纹150余种,土家花带图纹50种。图纹涉及到各个方面,是“高度浓缩了的土家族文化”。

西兰卡普在土家织锦中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采用“通经断纬”的挖花技术,分为“数纱花”、“对斜”平纹素色系列和“上下斜”斜纹彩色系列两大流派。

“数纱花”、“对斜”平纹素色织锦是在普通平纹布面上,以纬线挖花而成。原生地主要在永顺县的对山、和平及首车一带。“上下斜”斜纹彩色织锦是西兰卡普中的主导品种。它是在“对斜”平纹素色织锦上发展起来的,质地较厚,非常结实。斜纹彩色织锦的图纹构成和色彩都更趋成熟,单个纹样也更加复杂,且完整丰满。原生地主要在龙山县捞车河两岸的苗儿滩、坡脚、靛房及保靖普戎一带。

土家花带是土家织锦中的一个小品种,主要用于背带、腰带、裙带等。其宽约3—4厘米,长约1米,有素色和彩色两种,但多以素色为主,主要采用“通经通纬”中起“经花”的手段,一切织造在手艺人的双膝间完成,因此往往成为学习西兰卡普的基础和前奏,是中国最古老的织造方式之一。土家花带的工具极为原始而简单,由牛骨或竹制的挑子和篙筒组成。

(二)西兰卡普织造

西兰卡普所用的是一种古老的纯木质腰式斜织机。织机由机头、滚板、综杆、竹筘、梭罗、踩棍、滚棒、篙筒、挑子、撑子、地桩和布鸽(又称鱼儿)等组成。西兰卡普的工艺比较复杂,全部是手工技艺,主要工艺流程有:纺捻线、染色、倒线、打桩牵线、装筘、滚线、捡综、翻篙、捡花、捆杆上机、织布边、挑花织锦。

(三)西兰卡普题材

西兰卡普在题材的选用、纹式风格、色彩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西兰卡普的图案涉及到土家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定型的传统图案已达二百多种。以植物花卉为题材的九朵梅、莲花、牡丹花、韭菜花、牡丹花;以动物形态为题材的阳雀花、燕子花、虎皮花、小马花、猫脚花迹;以生活物品为题材的桌子花、双八勾、十二勾、二十四勾、四十八勾;以吉祥图案为题材的凤穿牡丹、鹭鸶采莲、双凤朝阳、二龙抢宝、喜鹊闹梅。此外还有以汉字文化为题材的“福禄寿喜”、“长命富贵”、“一品当朝”、“鲤鱼跳龙门”等。

§§§第二节 苏州宋锦:韵味古雅用途广

宋锦,是指具有宋代织锦风格的锦缎,因为始产于南宋高宗年间而得名。相传宋高宗南逃临安后,由于迁都造成大量装备和装饰物品的丢失,因此急需一些华丽秀美的丝织品制做宫廷服装和宫廷装饰,因而开始在丝绸之府的苏州大量生产宋锦。苏州宋锦有“锦绣之冠”的美称,与南京云锦、成都蜀锦齐名。

一、历史渊源

据西汉《说苑》—书记载:“晋平公使叔向聘吴,吴人饰舟以送之,左百人,右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由此可见,早在2000多年以前,苏州就有了织锦。唐朝时苏州出产的土亥八蚕丝绯绫极为华美.五代时更是以出产五彩灿烂的织锦而让宋锦技艺发扬光大。

宋朝特别是宋高宗南渡以后,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移到了江南地区。为了适应由宫廷发起的织锦风气和艺术事业发展的特殊需要,在苏州织锦业中出现了一种极薄、极细的供装裱书画用的品种,这些美丽的织锦与书画一起被保存了下来,所以后世谈到“锦”必称宋,宋锦由此得名,流传至今。

宋锦到了元朝逐渐衰败,明朝时又有所恢复,据王鏊的《姑苏志》记载:当时织锦的品种有“海马云鹤气”、“宝相花”等。后来宋锦的图案一度失传,至清康熙年间,苏州机坊向秦兴季氏购得的宋裱《淳化阁贴》上.有所裱的宋锦20余种,这才使得苏州古锦恢复了生产。

二、制作工艺

宋锦多年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纹样组织上精密细致,质地坚柔;在图案花纹上对称、严谨、丰富而有流动变化;在色彩运用上艳而不火,繁而不乱,富有明丽古雅的韵味。

苏州宋锦最初是专供装裱书画用的,后来随着中国织锦艺术的不断发展,宋锦也逐渐形成了用途不同、风格各异的大锦、合锦、小锦三大类。大锦是宋锦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它组织细密、图案层次丰富、富丽堂皇,在纬线上大量使用捻金线或片金线,常用于装裱名贵字画和华贵的衣服等。合锦是用真丝与少量纱线混合织成,图案连续对称,多用于画的立轴和屏条的装裱。小锦为花纹细碎的装裱材料,用作一般装裱之用。

其制作工艺多采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经、三纬线。两经是指底经和面经:底经为有色熟丝,作地纹组织;面经用本色生丝,作纬线的结接经。纬线三种:一种色纬,纹与地兼用,二种专用纹纬,分段换色织造。其纹样多为几何纹骨架,其间装饰有团花或折技小花,进而显得规整工致。几何纹有八达晕、连环、龟背等。色彩多用调和色,较少使用反差强烈的对比色。

§§§第三节 蜡染:独特“冰纹”出异彩

民间蜡染是一种特殊的人工印染。它是指在布上用植物蓝靛作染料造成蓝白相间的效果,特别是将染物轻度揉捏,破蜡后形成自然的“冰纹”,从而使手工艺品产生别具一番的艺术效果。我国贵州苗族的蜡染最负盛名,其纹样精细,点、线、面处理巧妙,色彩层次调配合理,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同时还为人类学、美学、工艺学等多种学科提供了研究价值。

一、历史渊源

苗族作为我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要追溯到上古时代以蚩尤为代表的苗蛮,甚至是更早的九黎和三苗。苗族人民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其中蜡染工艺让其在整个手工艺界独放异彩。

蜡染实际上应该叫“蜡防染色”,因为它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天然纤维织物上,然后放入适宜在低温条件下的靛蓝染料缸中浸染,提出后有蜡的地方是染不上颜色的,除去蜡即现出因蜡保护而产生的美丽白花。如果仅仅是蓝地白花也不算稀罕,那和蓝印花布没什么两样。蜡染的灵魂是“冰纹”,这是一种因蜡块折叠迸裂,导致染料着色不均而渗透造成的染纹,它被看成是一种带有抽象色彩的图案纹理。

蜡染,古时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秦汉时期,西南地区的苗、瑶、布依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南蛮集团各部落)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据<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这种蜡染布普被称为“阑干斑布”,又因为主要产于苗、瑶地区,所以又称为“徭斑布”。宋代时,五溪地区的“点蜡幔”(蜡染)已很盛行。明清两代,黔中一带苗族多穿用蜡染布料制衣。

(一)蜡染传说

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想改变衣服上的单一色彩,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来。一件一件手工绘制倒是可以,但是那样实在太麻烦。因为一时想不出什么更好办法,她终日为此闷闷不乐。一天,姑娘在一簇簇的鲜花丛中久久发楞,慢慢地在沉思中昏昏入睡。朦胧中一位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那里有无数形态各异的花草,看得她高兴地人了迷,连蜜蜂爬满了衣裙也浑然不知。等她醒来才明白刚才是在做梦,再低头一看,一只蜜蜂刚刚从她的身上飞走,并且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弄脏了衣裙。她只好把衣裙脱下来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想重新再染一次,以覆盖掉蜡迹。当姑娘把衣裙染完拿到沸水中漂去清浮色后,她从沸水中取出衣裙一看,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花朵的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融掉蜂蜡,布面上就立刻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看到自己的梦想成真,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跑来听她讲百花园里的奇梦、欣赏她染出的花裙、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及与之杂居的布依、瑶族等民族之间流传开来了。

(二)苗族蜡染的分布

1.川黔滇方言区的蜡染工艺

川黔滇方言区的苗族妇女,用蜡染布品作为衣裙装饰的极为普遍。其中大多数同时以蜡染、挑花、刺绣为饰,在每套衣裙中,三者带固定出现在衣裙的某个部位,不会再擅自改变、挪动。

2.黔东方言区的蜡染工艺

流行以蜡染作为衣着装饰的,目前仍被贵州的榕江、丹寨、三都、都匀等县市的部分地区所推崇。容江一带的蜡染,多是套染彩色,以“回”字形、“万”字形、锯齿形、长线条为全幅的框架,并在框架的空隙处绘上花朵,来填满空白。丹寨县、三都和都匀的女式服装多以蜡染为主要制作工艺。这一带的传统花纹有锯齿线、勾形、半圆形、梅花形、麦芒形、正方形、井字形、制钱形、旋涡形、水牛角形。近现代创新的花纹多是描绘物体形态及各种花果鱼虫等,所织染的花枝多似娇柔的长藤,均匀布置于全幅,纹路之间留有空隙。

3.湘西方言区的蜡染工艺

湘西方言区苗族的蜡染,是以薄木板镂空雕刻花纹后,压在白布上,灌蜡汁入花纹内,后来改用石灰、胶汁调成浆状,刷在镂板花纹内,之后再将布放入染缸渍染,最后捞出洗去蜡绘或石灰即成。花纹主要是花、鸟、虫、蝶和几何图形。

二、制作工艺

(一)蜡染的材料

同类推荐
  •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徐悲鸿是世界闻名的画家,是我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学贯中西,博采众长,他的国画、油画、素描、书法皆十分出色,无不令人叫绝。他将西方画坛精湛的写实技巧融入中国绘画,从而为传统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他又在素描和油画中融八了中国国画的笔墨韵味,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 怎样读一幅画

    怎样读一幅画

    该书以西方名画为切入点,作者通过一百幅名画,给读者详细介绍了西方数百年来的精品画作。通过该书,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西方著名美术作品,还可以看到该书作者引申开的个人思维。全书贯穿作者所思所感,既有对画作的鉴赏,又有对画家的品评,还渗透着作者自身的人生哲思和艺术旨趣。文字洗练朴实,清顺流畅,而又不失力度。
  •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我国第一部研究整理中国二三十年代流行歌曲断代史的专著。叙述的是从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问世到1949年中国大陆不再唱流行歌曲为止,二十多年间流行歌坛的风云变幻。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流行音乐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同步前进,引领了从中国大陆到东南亚一带流行音乐的潮流,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大国风范。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该书通过对22位作曲家、38位词作家和43位歌星、29位演唱电影歌曲的电影明星的介绍、研究,展示了那二十多年间中国流行歌坛的几度辉煌。以如此恢弘的规模提供如此博大和厚重的信息量,在全国范围内无第二部作品。
  • 一生要看的50经典电影

    一生要看的50经典电影

    一本对经典电影评论的著作。我们仅拥有今世今世是不够的,我们还应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有些事是我们无法忘记的,有些人是我们忘记不了的,正如那些值得回味一生的电影——当影院中灯光骤熄,帷幕拉开,仿佛就是梦的开始。那些令人荡气回肠的情节与故事,那些在光影中既模糊又清晰的容颜与身影,那些具有穿透心灵力量的对白与歌声,是你的,也是我的,越远了越近,越久了越真……
  •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

    由于山陕、河北两地人民在语言、美学风格等方面有差异,到北京和河北演出的山陕梆子必然发生河北化,这成为河北梆子诞生的基础。河北化的山陕梆子即河北梆子。在乾隆盛世,歌舞升平,物阜民丰,为了迎合清朝统治者之所好,全国各地的戏曲班子纷纷进京献艺,形成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乾隆三十九年以前,山陕梆子在北京戏坛并无太大的影响,直至著名的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演出,才使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河北梆子》适合大众阅读。
热门推荐
  • 十二礼赞阿弥陀佛文

    十二礼赞阿弥陀佛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蝴蝶世界

    蝴蝶世界

    少年坐飞机的时候,和空姐姐一起遇难了,醒来后,来到了美丽的蝴蝶世界,少年有了杰克的记忆,空姐姐有了露丝的记忆,他们深情相拥。蝴蝶世界是神奇的地方,在这里有贝多芬,莎士比亚,凯撒,爱因斯坦,华盛顿,埃及艳后,大韩皇后……有钢铁侠,变形金刚,绿巨人,蜘蛛侠,神奇四侠,X战警,金刚狼……
  • 将臣

    将臣

    他是炎陵国的将军,她是封禁于冷宫的十七公主;他奉命送嫁,她奉命成为王的床榻玩物。两国联姻,只为平息战乱,还安于民。然,就在新婚夜,她逃出了王的床榻…
  • 绕口令集

    绕口令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敌女夫子II

    无敌女夫子II

    她是谁?挥手间让自己的名字风靡天下的风轻;谈笑间收服无赖难缠学生的无敌女夫子;她是魔,是神,是天地不可阻挡的宿命!那又如何?那又如何!男人,别以为给你正了身份就没大没小了,惹火了老娘,小心将你踹下堂!
  • 先结婚在说

    先结婚在说

    苏易晨上下打量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小女生“你成年了吗?”钟情看着他说“我20了,刚大学毕业”“好,那我就明说了,虽然我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了但是我不相信什么相亲什么一见钟情,我只相信缘分,如果咱俩结了婚的话我不保证会像普通的小情侣一样给你温暖因为我工作很忙”苏易晨顿了一下继续说“如果你觉得可以的话我就让我家里准备聘礼了”钟情看着咖啡里的白沫缓缓的点了点头“恩,先结婚在说吧”
  • 本草美容

    本草美容

    本书介绍了天然美容材料的功效和作用机制,并提供了疗效确切、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的方法和措施,内容实用,适于广大爱美人士阅读。
  • 和风沐雨

    和风沐雨

    这是一场守得云开见月明的爱情这是一个爱你,所以等待的故事
  • 七七你的爱太卑微

    七七你的爱太卑微

    三年前,七七不顾世俗的眼光,对自己的老师告白——叶老师,我喜欢你。面对她的真情告白,叶沐辰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七七痛彻心扉的笑着说——叶老师,我爱你,你爱我,是幸。我爱你,你不爱我,是命。我不敢奢求你能回报给我你的爱,只希望你能够记得有一个叫染七七的你的学生,曾经在她最青涩美好的年纪里,对你说过,我爱你。三年后,叶沐辰终于选择正视自己的心,深情地说道——曾经你把对我的爱低到了尘土里。现在以及以后我会把姿态放低,那么你,是否还能在重新爱我一次?只是两人的身份注定爱情道路的坎坷,不被社会接受的爱情究竟能走多远呢?他们是否有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呢?
  • 救荒活民书

    救荒活民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