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46800000040

第40章 情深意重——毛泽东是如何对待亲朋故旧的(1)

毛泽东对家人怀有深厚的感情,但他也对天下百姓怀有炽热的爱,他以常人难有的毅力克制自己个人的感情:他可以让心爱的儿子上前线为人民的事业流血牺牲;他可以见女儿饿得面黄肌瘦而不给她任何特殊的照顾;他可以冒家人的怨怒而不徇私情……但是,作为人子、人夫、人父,他却也是楷模。

一、对父母,忤逆而又孝顺

(一)“生我者父母”

作为伟人的毛泽东和常人一样,也曾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也有自己的家庭和三亲六眷。这种以血缘为纽带而结成的关系,是人际间的第一关系。这种以血肉加感情为基础的关系,无论在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发展中,在家庭的延续中,以及在个人的一生中,还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如何正确地维护、调节和处理好这种关系,对于个人、家庭、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拥有一定权力的人更是如此。然而,毛泽东从未为血缘亲情所左右,“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始终是他的人生准则。

父母有生身之情、养育之恩,孝敬父母是人之常情,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毛泽东对父母的孝敬和深情,无论是作为儿子,还是作为女婿,他从来不分彼此;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环境,还是在日理万机的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位置上,他始终没有淡漠这份人子之情。和常人一样,毛泽东与父母也曾有过矛盾,特别是与父亲的矛盾甚至经常发生。在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他既没有因为矛盾而忘记生身之情、养育之恩,也没有为单纯地追求孝顺而沉落于封建的陈规旧俗之中,他始终有着自己的为人子的准则。

在韶山毛泽东故居对面的小山岗上,茂密苍翠的树木丛中,合葬着毛泽东的双亲。毛泽东默默地站在墓前,目光凝重,他恭恭敬敬地献上一束松柏,并深深地一鞠躬,尽一个远方归来的儿子的本分——这是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故乡时的一幕。他那天一早特地爬上这座叫做南竹沟的小山岗,来凭吊自己的双亲,他随后对陪同的罗瑞卿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迷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也,还得承认。我下次再回,还得去看他们两位。”

“生我者父母”,身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毛泽东一生都没有忘。

尊老敬贤,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对这一点,毛泽东是看得很重的,他恪守传统的“孝顺”思想,认为对父母尽奉养之力是做儿子的本分。他曾在给友人周世钊的一封信中提到:“接张君文亮的信,惊悉兄的母亲病故,这是人生的一个痛苦之关。像吾等长日在外未能略尽奉养之力的人,尤其发生‘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痛!这一点我和你的境遇,算是一个样的!”国事、家事不能两全,但对父母的孝心,却是牢记的。

毛泽东很早离家,一生政务繁忙,无暇时时守在父母跟前尽一个儿子的责任,但他一生都没有失去对父母——特别是对母亲的爱。他对他们的深厚感情,对他们的怀念,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环境,还是在日理万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位上,始终没有淡漠。而且,因为怀着“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痛,这种怀念更深沉、强烈。1936年在延安,他接受斯诺的采访时,多次充满感情地谈到自己的双亲。他详细地谈及儿时与父母相处的种种趣事,深情地称赞自己母亲的仁慈,为人的慷慨厚道。

毛泽东把慈母的音容笑貌深深地记在心里,他16岁就离家开始独立生活,并投身到中国革命的大潮之中去,但父母16年的养育之恩却牢记在心底。他1921年、1925年和1927年三次回韶山,,都不忘到父母的墓前凭吊一番。他对自己没能在父母跟前厮守侍奉,有着“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痛,但对于长眠在地下的毛泽东的双亲来说,他们的儿子把毕生的精力和忠诚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这对于他们不又是最大的“孝”吗?

毛泽东是伟大的领袖人物,但他感情非常丰富,个性十分鲜明,在家庭生活当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他对待父母、子女、朋友等人际关系的思想和行为,突出地显示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表现出中国劳动人民的仁慈浑厚、敬老爱亲的品德。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困,负债过多,生活无着,毛顺生年轻时曾被迫去当兵。为了生计,家里还不得不将祖传的部分田产典当出去。为了养家糊口,偿清债务,振兴家业,毛顺生发奋自强,他一生勤劳节俭,常常没日没夜地辛苦劳作。少年毛泽东对父亲非常尊敬,他6岁就开始下地干活,送秧、除草、看牛、打柴,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十三四岁时,他辍学从耕,白天是地里的全劳力,晚上替父亲记账。到十五六岁时,他已是一位会所有农活的,不仅在感情上,而且在理智上对父母十分体贴孝敬的青年人。

毛泽东的母亲文氏,出生于距韶山冲十几华里的湘乡县四都唐家坨。在家排行第七,家庭及邻里都称她“七妹”。文氏18岁与毛顺生结婚。她不仅勤劳俭朴,聪明贤惠,是丈夫的“贤内助”;而且,她心地善良,待人宽厚,见人有困难总要设法相助。荒年旱月,她常把家里节省下来的一些粮食拿去接济忍饥受饿的乡亲。她的品德和为人,深得邻里乡亲的赞誉。文氏婚后生过两个儿子,但都在出世后不久夭亡了。1893年12月26日,又生了第三个儿子——毛泽东。

文氏对毛泽东格外疼爱,每天还烧香拜佛,求神保佑她的儿子。毛泽东也非常爱自己的母亲,有什么事总爱与母亲商量。同时,他也非常敬重母亲的品德和为人,在母亲的教育和影响下,毛泽东从小就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乐于接济贫苦百姓。

毛泽东8岁时,在韶山南岸读私塾,当时同学们都带一顿饭到私塾吃,毛泽东看到一些穷同学的饭不够吃,就主动把自己的饭分给了他们。回家后,毛泽东把这件事告诉母亲,得到了母亲的赞同,而且从这儿以后,母亲每次都把毛泽东的饭篓装得满满的。

1910年秋,16岁的毛泽东离开韶山,离开父母到外地求学。虽然从此以后,他再没有回到韶山冲与父母共同生活,但无论在何时何地,他都惦念着父母亲,对他们保持着深厚的感情。

1919年春,毛泽东的母亲患病,得了淋巴腺炎。毛泽东就把母亲接到长沙医治,母子曾集聚一段时间。在长沙,他对母亲精心照料,求医送诊,安慰护理,给了母亲很大的慰藉。母亲回韶山前,毛泽东还与大弟毛泽民、小弟毛泽覃一道搀扶母亲到照相馆合影留念。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竟是他们母子的最后一次团聚。这年10月,就在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正同军阀张敬尧进行斗争的紧张时刻,接到二弟泽民从韶山寄来的母亲病危的特急家信。顿时.毛泽东带上在长沙读书的小弟泽覃,星夜上路,昼夜兼程,直奔韶山。可是,他们赶到家时,母亲已在他们回家的前两天,10月5日不幸病逝。当他听弟弟泽民说到母亲在弥留前还呼唤着他们的名字时,毛泽东心似刀绞,抚摸着棺木放声痛哭。在悲痛中,毛泽东以极其沉痛的心情作了一篇哀恻动人的《祭母文》。《祭母文》曰: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皑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

祸不单行,就在母亲病逝后仅仅相隔一百余天,1920年1月23日,父亲毛顺生也因患急性伤寒病去世了,终年才50岁。当时毛泽东正率领湖南驱张(张敬尧)代表团去北京请愿,来不及返家奔丧,一直到1921年元宵节前,才和小弟弟泽覃一起回乡扫墓。

1925年春夏和1927年初,毛泽东回到韶山探亲、开展革命工作时,总要到父母的合葬墓前凭吊一番。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保安的窑洞里,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自己身世时,用了相当多的篇幅谈到母亲。他说:“我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

尽管岁月流逝,毛泽东对父母的挚爱之情并没有减退。建国后,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在罗瑞卿等人的陪同下回到了阔别32年的韶山故乡。在旧居里,他在父母的照片前凝望着,伫立了好一阵,然后对随行的同志说:“如果是现在,他们就不会死了。”因为他的父母得的都不是难医的病症,却都过早地去世了。毛泽东在自己当年的房间里,看到了他和两个弟弟与母亲的合影,心情顿时激动起来。他用地道的家乡土话问道:“咯是从那里拱出来的呀?”原来这张唯一的母子合影,一直保存在外婆家,如今,照片上的老人已作古,三弟泽覃1935年牺牲在江西战场上,二弟泽民1943年牺牲在新疆,只剩下了他自己,他该有多少感慨啊!

毛泽东还特意去瞻仰了父母的坟墓。那天早晨,他默默地爬上故居对面一座叫楠竹坨的小岗。随行的罗瑞卿等同志起初并不知道他的意图,一直到了毛泽东父母的合葬墓时,才知道他是来悼念父母的。当时有人问他要不要把坟墓修一修,他说:“不要了,保持原样就行了。”

(二)既当“孝子”,又做“逆子”

但是,对父母充满孝心,视孝顺父母为本分的毛泽东,在少年时代则又时常扮演“忤逆不孝”的角色,天生具有反叛性格的他经常反抗自己父亲的“统治”。

反抗包办婚姻,这大概是毛泽东对父亲最大的“忤逆不孝”了。毛泽东14岁那年,他父亲毛顺生做主替他娶了一个20岁的妻子。生性倔强、凡事有着自己明确见解的毛泽东坚决不从,他始终不承认这个妻子,更谈不上和她一起生活,最后这门婚姻以父亲的妥协而告结束。

毛泽东的父亲恪守“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对毛泽东从小就严加管教,达到了专横的地步。父亲对毛泽东永远都不能满意,看不得他闲着,经常喜欢责备他“不孝”和“懒惰”,并施以体罚。毛泽东6岁就下地干活,吃最次的饭菜,甚至连雇工都不如。对父亲的苛刻,毛泽东的母亲主张采取间接抵制的政策,毛泽东则喜欢正面冲突。后来他终于发现了一个好办法——利用父亲所引以为据的经书上的话来同父亲进行辩论。父亲责备他“不孝”,他就引用经书里关于长者必须慈爱的话来回敬父亲;父亲指责他“懒惰”,他则反驳说大人应该比小孩干得更多,等我到了你这样年纪我会比你勤快得多。在毛泽东与父亲之间,这种反对父亲专横和苛刻的“斗争”经常发生,而且往往以父亲作出某种小小的让步而达到一种父子间的“平衡”。毛泽东特立独行的性格在这种“斗争”中鲜明地表现出来。毛泽东并不是一概不听父亲的教诲,但他从不盲目听从父亲的话。他对父亲的“忤逆”还不仅限于此,他除了反抗父亲的专横以外,更主要的是违背父亲的意愿,不肯走父亲为他指定的人生道路。

毛泽东的父亲一生克勤克俭,精打细算,一心想发家致富。通过辛勤的努力,他也确实聚集起一份家业,并希望毛泽东子承父业,为毛家的兴旺发达尽力。毛泽东8岁刚开始识字,他父亲便开始让他记账、学珠算。他反对毛泽东读“邪门歪道”的书,一心只想让毛泽东熟读经书,认为这才是有用的书。尤其是当他在一次诉讼失败之后(而失败的原因则是因为他的对手在法庭上引用了一句很合适的经书上的话),更是这样。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的毛泽东却偷偷地、贪婪地阅读能够找到的除了经书以外的一切书籍,因此,他不断遭到父亲的呵斥、责骂乃至被科以干更重的活儿。当然,这一切都不但不能阻止毛泽东,反而激起他的反抗心理。对父亲的厚望,对父亲的奋斗目标,毛泽东始终没有表现出哪怕稍稍的一致。相反,对父亲为了积聚财富表现出的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自私行为,毛泽东也深表不满,他的立场,总是站在与父亲对立的贫苦农民的一边。他的父亲曾趁一个亲戚困难的时候,买进了这个亲戚赖以生存的七亩地,毛泽东认为这是绝情绝义的做法,他和母亲表示反对,但没有成功。此事使他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并由此联系到整个社会,萌发了对整个私有制的憎恨和不满。在人生目标的选择上,毛泽东与父亲格格不入。他后来提及往事的时候,把父亲称为家中的“执政党”,而自己和母亲、弟弟,甚至包括雇工,是“反对党”,他与父亲的斗争终于以他最后离家出走而告结束,他最终也没有走父亲希望他走的路。

在毛泽东父亲眼里,毛泽东没有按他的希望成为一个精明的家业继承人,这或许确实是“忤逆不孝”的,但在毛泽东看来,这所谓的“忤逆不孝”,只是对父亲身上和周围环境中封建、落后的观念的反叛,只是对旧社会要求人们盲目全面遵守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反叛,而不是对中国传统的“孝顺”观念的全面否定。他反抗父亲的,只是包办婚姻,只是对自己独立人格的干涉,只是父亲只顾自己发财而不顾他人的自私行为。事实上,毛泽东并不是一概地反对和忌恨父亲,对父亲的种种高压“政策”,他反倒称“这大概对我也有好处”,因为为了使自己在“斗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他得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出错,以免被父亲抓到把柄。他工作上非常勤快,记账也格外仔细,这对少年时毛泽东刻苦耐劳品质的培养,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通过与父亲的斗争,毛泽东很小就体会到:只有用公开反抗的办法,才能保下自己的权利,若只一味保持温顺态度,则只会遭受更多的打骂。他身上表现出来的这种倔强,其实非常像他父亲,不少人认为,毛泽东爱母亲,他母亲对他的影响比父亲大。毛泽东确实更爱母亲,但若论对他的影响,从某种意义来说,他父亲对他的影响比母亲更大,他的性格特征中更多秉承的是父亲的遗传:刻苦、勤俭、坚韧、倔强、固执、百折不挠。而父亲的严加管束,更是强化了这种性格特征,使毛泽东更像他。事实上,成年以后的毛泽东,对父亲还是非常怀念的。

同类推荐
  •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生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生

    虽然生活的年代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都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贡献。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人生境界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是民族的英雄,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他们的名字如璀璨的明星,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他们的功绩会永远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他们永远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八女投江、夏明翰、张学良、杨虎城、白求恩、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他们的人生都是壮美的。他们的名字令人感动、催人奋进。本书属人物传记类图书。本书以“双百”人物为对象,再现了他们光荣模范的一生事迹,为弘扬爱国精神、社会主义文明提供榜样。
  • 家世

    家世

    本书从“家风家教之于当下”的视角撰写了中国家族的传奇经历。每一家家教自有特点,如林同济家是要培养专门人才,以适应中国的现代化;宋耀如家是要出伟大人才;卢作孚家是让孩子不要当败家子;黄兴家是无我、笃实;聂云台家有家庭会议……阅读者称,读本书最大的收获是联想到自家、自身,自己要传承什么,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
  • 彼得·林奇传

    彼得·林奇传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重点描述作者是怎样从一个高尔夫球童成长为一个著名投资公司基金经理的,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作者传奇的13年投资生涯,第三部分则从作者的传奇人生中跳出来,把他一生的投资经验加以总结。本书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既可以作为证券投资者的参考教材,也适用于普通大众投资者,尤其对中国的股民和基民来说,更具实用性。
  • 解码赵泰来

    解码赵泰来

    《解码赵泰来》主要内容包括:匆匆过客故人缘,直笔人戮赵秉钧,“出世人世”伍廷芳,“革命圣人”朱执信,“晚节不保”郑孝胥,生于寒露不逢时,“哑巴”童年不言愁,动荡岁月倍寒心,非法探亲过香江等。
  • 钱学森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钱学森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叶永烈所著的《钱学森传》开篇提问钱学森是什么样的科学家?由问而起,作者娓娓道出钱学森早年的故事、留学的故事、归来的故事、“两弹一星”的故事、最后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辉煌而传奇的科学大家——共和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热门推荐
  • 谦斋文录

    谦斋文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启源王冠

    启源王冠

    一个生活在地球的少年被两个神秘老者带回属于他的世界。身负王之荣耀,心怀灭世之心,手握王之宝库,重现王族时代,登上世界之巅。“世间万物与我何干,我只想守护我想守护的人。”——杨昊宇本书已停!对不起各位看官,大雁同样不舍但太多的问题却让他无法不停下,对不起各位!
  • 一本书掌握世界地理

    一本书掌握世界地理

    这是一本浓缩世界地理知识精粹的储备手册。此书不但开阔视野,又可以丰富人的生活情趣。所以说,它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实用佳品。作者根据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史料,编撰成这本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的地理书籍。其内容涵盖历法日历、名山秀岳、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岛屿半岛、河流湖泊、瀑布泉地、沙漠森林、草原湿地、峡谷洞穴、地址公园、自然保护区、特色地貌、考古发现、中华奇景、历史文化名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介等方方面面。让你轻松阅读浩博地理,从而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 走向天安门

    走向天安门

    本集包括七十二首短诗,其内容大致概括了二十八年中重要的前进脚步。诗集尽管薄些,但我却不想人为地硬性添加。
  •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 The Wisdom of Father Brown

    The Wisdom of Father Brow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碧瞳之灵

    碧瞳之灵

    一个普通高中生,得到一副强大的法器和器灵碧瞳之灵,他却认为是高科技,碧瞳之灵将他带入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原来这个世界真的有修炼者,为了自己的尊严,乔夕刻苦修炼,希望将来自己可以不惧天下人!
  • 苏格拉底(名人传记丛书)

    苏格拉底(名人传记丛书)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被公认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为了拯救雅典城邦,他终身致力于美德、正义、真理、民主的批判和辩论,最终被雅典法庭处以死刑。他放弃了逃亡的机会,以死亡维护了雅典法律的权威。本书讲述了苏格拉底的一生,阅读该书可以加深读者对这位思想巨人的了解,并从中受益。
  • 公民常用法律知识(时尚生活指南)

    公民常用法律知识(时尚生活指南)

    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尤其是公民的主要权利,对于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守法,依法办事,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远古蜀王

    远古蜀王

    没有想到,仅仅是自己的一丝信念,却让欧余涛成为了最年轻的部落首领,迷茫,恍惚,矛盾,挣扎。可为了承诺,曾经的懵懂傻小子硬是披荆斩棘,杀出了大陆的一代帝王!而这一切的一切,还得从阳、玄、天、熊、山、云、灵七大氏族开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