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1400000026

第26章 高攀龙与晚明朱子学的复兴(1)

晚明的“朱子后学”,站在纠流弊、辟佛道的立场上,重新提出朱子的实学学问。以东林派的高攀龙为例,他试图救正王学流弊而重倡朱子,以致出现“调合朱王”的思想融合形态,为明清之际“由虚入实”的思想提供了转向的契机。以往大多数论者皆以清初学者的论点来审视晚明的思想,本文希望能暂且跳脱这种“回溯性的构造”,不以清初思想来回溯晚明思想的发展动态,而是回到晚明多元的思想情境与氛围,重新理解朱子后学与阳明后学在不同思想意识竞争底下,如何相互鼓荡,以此探讨高攀龙在“静中格物”、“明善见性”及“理心一体”论述当中,如何呈现“由王返朱”的意向,并为晚明朱子学的复兴注入一股力量。

(一)晚明朱子学复兴的思想背景

晚明思想的多元、混杂,不只表现在儒释道合流的层面;由阳明后学、朱子后学,以及湛若水后学组成的儒学学圈,在官学或民间学术界皆有不同程度的互动、交流或对抗,形成一种相互交融、鼓荡的思想状态。但以今日研究成果而论,众人对晚明思想的窥探,多着眼于阳明后学末流之习,而加以鞭挞。其中援引的资料,不少是来自程朱学的扞卫者,大部份更是出自清初学者的批评。所以这里头的学术“门户之见”或“回溯性的构造”的历史评价问题,也许是值得警惕的。以往论者常把晚明玄虚与浮狂学风归咎于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黄宗羲也说泰州学人“多能以赤手搏龙蛇”,“非名教之所能羁络”,大抵描述出该学派狂狷、不守师矩及近侠的总体印象。近人劳思光先生更严厉酖酖的,认为泰州祖师王艮必须对晚明思想的混乱负责任,劳先生说:“泰州学派日后有颜山农、何心隐之流,随利欲之念而横行无忌,皆心斋混乱不明之说所启也。黄梨洲但谓诸‘非名教所能羁络’尚属宽恕之词。实则颜何诸人荒诞邪僻,但凭意气横行,全失儒学规矩。”所以批评王艮:“为阳明之旁支异流”、“启后学之大颠倒之迷乱说法”。但清初学者李颙却指出泰州之学“流播海内,火传无尽”,说明了泰州学派的讲学势力以及为大众所接受的程度。究竟当时的学术氛围如何?师事泰州耿定向的管志道以下这番话,无疑具体的反映了当时学术界的思想情境,针对当时的学风流弊,《答吴处士熙宇书》中记载说“其端有三”:

唯流弊之所趋,有悖于洙泗正传,吾不得不以为创焉。其端有三,一创于拘儒之不善学程朱者,影性真而讹天道,此非所以究竟圣学也。再创于狂儒之不善学阳明者,染禅而忽庸德,此非所以维圣学也。三创霸儒之不善学心斋者,张学帜而煽游风,此非所以收藏圣学也。之三者,皆以为洙泗正传,而不该不偏,不中不庸,总是圣学之流弊。

颜钧唯不善学心斋,而陷于缧绁;梁汝元又不善学颜钧,而三于杀身天乎。

“拘儒”、“狂儒”与“霸儒”,很形象化的勾勒出三种不同的儒者形态,但也是病根所在。据管志道的观察,当时学术学风败坏的根源在于“影性真而讹天道”、“染禅而忽庸德”以及“张学帜而煽游风”,是各学派在工夫实践上都出现了流弊。学朱子的拘儒,持敬太过,以影为性,无法真正把握性理,却讹称之为天道。至于学阳明的狂儒,又多坠入禅,不但流于狂荡,也失去对儒家德性的把握。但管东溟批评最重的,还是泰州学派的门徒,指他们不但标榜学帜,各立主张,开启到处讲学风潮。管志道认为这应是王艮开启了“张皇素隐行怪之端”,“移空门之讲场于儒门”与“禅家学风”的结果。

依学术传承谱系而言,管志道是耿定向的学生,而耿定向师从何心隐,所以管志道应归属泰州后学。黄宗羲《明儒学案》把他与颜钧、何心隐、邓豁渠等人列名于《泰州学案》,却未有专论,可略见黄宗羲对行为张皇、主张三教合一或援佛入儒的泰州后人,持有意见。

而管志道向来被认为是提倡“三教合一”最有力者。不过管志道特别处,在于不恪守师道,他算是同门当中批评王艮、颜钧、何心隐等人最激烈的一位。他也曾经严厉批评与王龙溪并称“二溪”的罗近溪“以博大圆通为教体”,导致一种“不儒不禅”的立场;再加上“堤坊不密、门墙太滥”,使不少读书人缘饰经史以追求利禄,“儒习之伪”沿此而生。作为泰州一员,管志道能清醒洞察及不讳指出种种弊病,实是难能可贵的。

另外,作为朱王后学以外的第三股势力,湛门后学许孚远说道:

近世学者,恒以朱王两先生致知格物之说,争衡聚讼其流之弊,至于身心割裂、知行离畔为斯道病。我朝王文成先生揭致良知三字,直透本心,厥旨弘畅矣,乃其末流侈虚谈而勘实行。

许孚远拈出“身心割裂、知行离畔”,确是扼要指出朱王后学所引发的病根。前者在本体上把心与理分成二事,后者却在本体与工夫关系上又无法合一。至于末流,更是重虚谈轻实行,但他没有直接点明是泰州诸子所行。许孚远向来“恶援良知者以入佛者”,与罗近溪、杨复所与周汝登等不时龂龂相争,但他对王艮之学却是持肯定态度的,曾说:“心斋之学,养孟子浩然之气,其于学孔氏之道,盖亦庶几焉。”

至于东林学派的顾宪成,则把晚明学风归咎于“无善无恶”说的流行:愚窃谓惟‘无善无恶’四字当之。何者?见以为心之本体,原是无善无恶也,合成便成一个‘空’。见以为无善无恶,只是心之不着于有也,究竟且成一个‘混’。空则一切解脱,无复挂碍,高明者入而悦之,于是将有如所云,以仁义为桎梧,以礼法为土苴,以日用为缘尘,以操持为把捉,以随事省察为逐境,以讼悔改过为轮回,以下学上达为落阶级,以砥节砺行、独立不惧,为意气用事者矣。混则一切含混糊,无复捡择,圆融者便而趋之,于是将有如所云,以任情为率性,以随俗袭非为中庸,以阉然媚世为万物一体,以枉寻直尺为舍其身济天下,以委曲迁就为无可无不可,以猖狂无忌为不好名,以临难苟免为圣人无死地,以顽钝无址为不动心矣。

“无善无恶”的漫延,其实是王龙溪“四无句”提倡的直接影响。

龙溪把“心”、“意”分成“先天”与“后天”,教人从先天心体上立根,从“无”处立根。他否定后天的工夫,以为没有功夫才是真功夫。更确切的说,他认为不能如钱德洪所说要从“意”上立根,因为心体周遍流行,即体即用,本无对治之对象,所以反对随处对治,渐循入悟。

后来“无善无恶”更与佛教的道理接榫,形合一种儒佛的混合形态。

顾宪成对“空”的批判,就有指涉佛教的“空”义。至于说“混”,乃是针对当时一些玩世或媚世之流,假无善无恶依附于“君人之道”。其实当时的学者,都花了不少心力在厘清儒释的判别问题,只不过在援佛过程中,又有轩佛轻儒、崇佛崇儒,辟佛又实崇佛等不同形态,情况复杂。

从三种不同的侧面铺展晚明的思想情境,较可真实的把握当时学术弊病的原由。这是因为一种思想的复兴,并非是砰地一声而生,常是有所“触媒”;它的屡起屡伏,除了牵扯思想内部发展的问题,也无法忽略它对时代环境的一种反应(response)。由此而言,论及晚明朱子学的复兴,我们固然可以从政治上学术权力的争夺,找到直接催化的动力,特别是在朝廷官员对阳明“从祀孔庙”的争议与角力场域,也展示朱王势力的消长。但更根本的问题,一个时代思潮的兴起,是从“他前面的时代反动出来”的,那我们有必要思考,明代经历了几重的思想变化,在不同思想意识的竞争底下,何以程朱的学问再度在晚明获得青睐,他们藉以复兴的反动立场与思想基础是什么?

唯有把这一层学术脉络疏理清楚,才能解释高攀龙提出朱王调合的必要。追根溯源,我个人认为,这一切恐跟王学在后来思想衍化与分歧过程中,所形成的心学内在的危机——“光景”有极大的关系。

纠流弊:光景与“现成良知”

“光景”一般是指静坐中所见到的“幻影”,它或者是炯炯之“光”,又或只是稍现即纵的“影子”,两者都是本体显现的假象,不是真实的道德实体。倘若把“光景”当作一种话头,终日念兹在兹,以幻为真,以为掌握了流行之道体,着之于“景”中,流连于虚明之中,即是“玩弄光景”。王阳明自提倡良知学后,在讲学中常提掇“本体”

二字,如说“良知本体”、“心之本体”、“天之本体”等,都旨在突显“心”或“良知”的主体与主宰地位。可是后来的学者却把“本体”对象化,热衷于把捉炯炯本体;把道德主体视为把捉对象,不但把心体“凝固化”,使“良知”失去随感而应的流动特质,心的自由与活泼生机也受到破坏。泰州后学周汝登就批评说:“犹有掠虚影者谓良知,沦于空寂,少却躬行,执一隅者谓良知,已属后天,未是本体。”“虚影”即是指“光景”。当学者缺乏践履工夫,不知以“知是知非”的“昭灵之心”为根据,就会把虚幻影子当成“良知”。

明代心学家多半经历过神秘或奇异的悟道经验,境中情景瑰丽耀目,不时出现光影之类的影像等;又或静坐中觉心体呈露,见炯炯之光,所以后人多半相信“炯然本体”必是“有迹可寻”。而静坐中“体认本体”原是心学法门的入学工夫,可以收摄精神,克制心的漭荡。心学家认为要先在心体上用功,体认本然之天理,才可在日用人事情变中验证普遍流行的天理。可是儒者或是心体未透,或执着于“把捉本体”,甚至花费言语来描述本体,终陷溺在“静中光景”及“本体想象”窠臼。到了晚明,注重“本体境界”而疏略“工夫境界”便成为学者普遍的病根。许孚远所指的“知行离畔”,便是这个原因。

玩弄光景的弊病,与王龙溪提倡的“现成良知”与强调“无善无恶”的先天之学也有紧密的关系。王龙溪信得及“良知”,相信“现成良知”能随时随地发挥其作用,于是强调“良知”的天赋性,曾说道:

“自然之觉,良知也。”指伴随天赋而来的明觉,即是主体的“自觉意识”。龙溪的思想对晚明思想起了推波助澜作用,他的“现成良知”

转至泰州学派,就成为“见在良知”。王艮说:“良知也,性也,一也。

识得此理,则见见成成、自自在在,即此不失,便是庄敬。”后学王栋也说:“吾人日用间,只据见在良知,爽然应答,不作滞泥,不生迟疑,方是健动而之易。”泰州后学更强调心体的自由脱洒和优游自在,“率良知”而行,无疑加剧了玩弄光景的风潮。可说是应验了黄宗羲所说:“王门有心斋、龙溪,学皆尊悟,世称二王。心斋言悟虽超旷,不离师门宗旨。至龙溪,直把良知作佛性看,悬空期个悟,终成玩弄光景,虽谓之操戈入室可也。”

2.辟佛道:援佛入儒的争议王龙溪活至八十多岁,与泰州学派诸子向有来往,他的现成良知与无善无恶说,在泰州学派诸子身上呈现不同程度的吸收或改造。

特别是周汝登极力主张无善无恶,引来湛门学派的许孚远作《九谛》与之辩论,管志道与高攀龙也多次书信往返讨论此课题。不过泰州学派多位学人的三教立场,始终成为关注焦点,像管志道曾经提出要以《易传》“群龙无首而阐潜之幽,微见龙之显大棨,救心斋之流弊”,却被高攀龙质疑他的动机,说他暗渡陈仓,试图“以佛代儒”,“拈出群龙无首,则欲暗夺素王道统”,不过是为借儒家圣人之道为佛立论的掩人耳目之举。往后高攀龙写出了《异端辨》、《答泾阳论管东溟》、《与管东溟虞山精舍答问》及《管东溟》等文,即集中反驳管志道的“三教统一”论。另外,像颜钧虽坚守儒家立场,以孔子之“仁”为学说中心,相信“夫子与回止一日克复,天下归仁”,其“大中学庸”思想的独特即是把《大学》与《中庸》视为六经之题旨而非书名,据此建立《大中学》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他却认为“宇宙生人,原无三教多技之分别,亦非圣神初判为三教”,只是人们擅自随其所知所能而判教之故,以为习儒宗旨是“读书作文获名利”,习仙旨在“符箓法界迷世俗”,习佛则为“念经嘴符惑愚民”;再加上他不避讳采用各种炫目神秘工夫,便受到猛烈的攻击。他的弟子罗近溪则在讲学中多延用佛教“因果报应”、“轮回”、“鬼界”等观念来解释儒家道理,被王龙溪评为“权法”。至于邓豁渠、李贽与焦竑三人态度是明朗及公开的,不只力挺佛教以补儒家之不足,同时也曾出家为僧。邓豁渠说“良知,神明之觉也。有生灭,纵能透彻,只与造化同运并行,不能出造化之外。”他认为“良知”无法解决生死问题,自然就往佛教里寻去;佛学基础深厚的焦竑也宣说“释氏诸经,即孔孟之义疏也”。至于李贽的争议不只是近禅,也牵涉到他的出家身份、行为和思想等。

在三教合流臻顶峰的晚明,明儒向来与僧人交往频繁,大量阅读佛典,或与道人学习养生之道,都是极平常的事。罗近溪在求道时期,好云游四方与人论学,对象之中不少僧人道士,《直诠》云:“先生于释典玄宗无不探讨,缁流羽客,延纳弗拒。”后学邹元标亦言:“时释时玄,不废参究。”周汝登就曾以幽默的口吻表示:“夫禅与儒名言耳,一碗饭在前,可以充饥,可以养生,只管吃了便是,又要问是和尚家煮的?百姓家煮的?”不过阳明后学之中仍有极力维护儒学纯粹性的学者,他们批评援佛入儒导致儒学不纯,真伪不分,如耿定向把佛教比喻为“酖毒”、“狂泉”,沈懋学则责“儒佛并阐,意已不纯”。

所以后来的学者会倾向朱子学,即是在这样思想背景中,对阳明后学进行严格的批判/反动,并重新提出穷理、格物、主敬、注重知识等想法,开始了由虚转实的一种思想倾向。

(二)晚明朱学与王学的互动关系

在晚明,朱子后学与阳明后学的互动极为频密,它可以分两个层面来看:一为在朝政治权力的对抗,二为在学术思想上的辩论与沟通。至万历中期,经过政治与学术的多次互动与整合,由泰州学派再划分出来的四个流派——在朝、狂侠、乐学和会通,尚在思想界保持势力的,只剩下在朝和会通两个。以颜钧和何心隐为主的狂侠派,在张居正的严厉打击下已一蹶不振;以王襞和王栋为主的乐学派,在三村四落间讲学也暗昧不彰,尽靠一些地方布衣推持讲学命脉。这时在野的王学,除了有一些修证派学者以外,以罗近溪、李贽、周汝登、管志道与杨复所等会通派最有学术势力。至于在朝朱王两派的对抗,特别是在朝廷为王阳明“从祀孔庙”事件上,引发两大阵营的对抗,甚至出现由朱、湛后人所组成的“联合反对派”。湛若水本属王学支派,但他的后学不少是倾向程朱理学的,像许孚远、冯从吾与杨时乔等。所以说在当时儒学的思想圈中,湛若水学承的弟子,也是另一股活跃的势力。因此谈论晚明朱子学的复兴,并不能只限从思想上着眼,许多时候,也关系在朝倾朱学者如何通过政治权力,继续巩固该思想成为官方的主要指导思想,并争取在从祀地位上,取得圣人道统继承的合法性。这样的现象需要以专论形式加以处理,非本文主旨,故仅提而不论。

同类推荐
  • 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近几年来,说课活动已成为被教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普遍关注的一种教学研究和教学基本功训练展示、考核的重要形式,也成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种新的练兵形式。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自己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可以说,说课是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水平、理论水平的展示。
  • 大师的国民理想

    大师的国民理想

    近百年来,数十位学术和思想大师围绕中国的民族精神、社会改良、乡村建设、文化和教育改革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艰苦追寻和不懈探索,希望本书能引发读者对国家、民族、个体命运发展和社会改革前景做更深层次的思考。
  • 今世与来世:人类生死观浏览

    今世与来世:人类生死观浏览

    本书介绍了“古希腊思想家对生死的思考”、“佛教的因果轮回说”、“活佛转世制度”、“伊斯兰教的生死观”、“长寿主义的生死观”等。
  • 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FBI身体语言密码(插图版)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误会和 摩擦,是因为我们没有读懂对方的真实想法。而观察 和分析一个人的身体语言,则是读懂人心的利器,当 我们能够通过一个人的身体语言读懂他内心所想时, 我们与人的交流一定能够*加顺畅。《FBI身体语言 密码(插图版)》教你美国FBI超强的识人术,让你能 够**时间探知他人的内心世界。表露人真实想法的往往并非人嘴里说出来的话, 而是身体语言。一个手势,一种坐姿,一个眼神,一种声音,并 非偶然,都是内心的外在呈现。
  •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关于文字与影像、文字文化与视觉文化、平面媒体与电子媒体之间的同与异、电子文化的霸权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本文并不打算在这方面忝列旧说,只是认为在中国的影像工业包括影像传媒中,有一些新的现象值得注意,有一些新问题值得探讨,有一些熟视无睹的东西值得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认真审视。
热门推荐
  • 三色樱花

    三色樱花

    年仅13岁的少女幼珊在一场流星暴之后和父母失去了联系,一次无意的联系,竟然透着丝丝诡异!她和同学晟杰、闺蜜夜雪一起,丧尸危机,仅靠三个少年,能否杀出一条无情的血路?各种生死的抉择,各种生死的考验,没有怜悯、没有原谅、只有一双双惨白的双眼,闪着银光的刀具,衣服和面纱的上飘扬的樱花,让无数丧尸闻风丧胆,幕后主使是谁?
  • 上古世纪之王者归来

    上古世纪之王者归来

    中国电竞天才少年赵无名、意外在一次国内邀请赛中落败,从此告别了电子竞技舞台。半年后,无名收到一封匿名公测邀请函,本应成为国服首批《上古世纪》玩家的无名却由此莫名地成为了一个穿越者,故事也由此开始。王者回归的传奇,就此启程。
  • 幻世迷途

    幻世迷途

    这是一个和平的年代,这是一个动乱的年代,大宋朝廷为巩固统治地位,镇压铲除前朝势力,后者不甘亡国,全力反击。“凤祥九重幻天功,幽冥无为继三宗,莫虚千变疾龙行,一霸万古啸马风。”神秘的四大高手究竟为何退出江湖?相见、相恋却不如忘却?是舍身全退,还是勇敢面对?即有神迹行万里,一语定乾坤,怎奈幻世,迷途······夜雨仅构思此书大纲就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既有金庸的磅礴大气,又有古龙的快意恩仇。人物众多,更有不少真实的历史人物出现在书中。视野宽阔,西域塞外,海角天涯。事件错综复杂,悬疑重重,百万字巨作!谁道武侠没落,江湖尽是豪客!夜雨斗胆,敢以此书试天下,再创中国武侠史上的另一座巅峰!
  • 美人如此多骄

    美人如此多骄

    楔子嘉境元年天下第一山庄寒玉山庄广发招贤令。…………“团儿,你什么时候长大啊,你云澈哥哥都长到十几岁的模样了,你怎么……哎……”“爹爹,爹爹,漂亮哥哥会照顾我。爹爹快去找娘亲吧,娘亲都等急了。”“团儿……”“爹爹放心,当时漂亮哥哥在!”【寒玉庄主:还好有云溪那小子在】“以后没有爹爹和你云溪哥哥在团儿不许使用那种力量……答应爹爹,团儿。”小人儿乌溜的大眼转了转,吐了吐舌头,“好嘛……”…………
  • 糖尿病保健大全

    糖尿病保健大全

    糖尿病为常见多发病和现代难治病,我国就有数以万计的各个年龄阶段的糖尿病患者。为此,本书将为广大患者提供最简单、实用、专业的温馨指导。结合我国悠久的中医理论,遵循预防加控制的手段,采用药疗,食疗加运动的保健策略,主张以调理为主,主动调整生活习惯,保持心境平和,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避免病情的蔓延和扩大,使患者能够最大限度的享受幸福、健康的生活。
  • 西游世纪

    西游世纪

    一辆飞驰的地铁被不知名的力量拉到了异世,乘客们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身在一个孤岛上,傲来国·皇?看着刻着这四个字破损石碑,众人陷入了沉思和争论之中,傲来国?是否为那个世界中的傲来国?怀疑,兴奋,迷茫.
  • 萝莉雨

    萝莉雨

    有天他走在路上,走着走着就掉下水道里了,看见了少女与野兽的新世界。
  • 默默无闻于一生

    默默无闻于一生

    本文以申默默的成长为引子,记录了申默默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吕祖志

    吕祖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胃肠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胃肠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胃肠病,怎么防治?怎么调养?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胃肠病是怎么发生的,您知道吗?胃肠病有哪些“信号”,您心中有数吗?食养食疗、运动锻炼、情志调养、经络调养、药物治疗,怎么做才能远离胃肠病?怎么做才能有效治疗胃肠病?居家调养,您的心中是否一清二楚?细节决定成败,健康来源于生活态度。健康,就在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