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7400000002

第2章 鬼才也得知天命(1)

天命

人类纷繁复杂的一切行为背后,最根本的驱动力是什么?食色?财富?名声?权力?

也许答案没这么简单。

人,并不仅仅为稻粱谋。公元前4世纪,爱琴海畔,雅典的星光照亮了柏拉图的《理想国》,大约2000年后,英伦那场惨烈的圈地运动,催生出莫尔的《乌托邦》。每个人心中,都曾描绘过一幅终极理想世界的图景,有些人比较蒙眬,有些人比较清晰,还有一些人,毕生致力于寻找和构建自己的理想世界。

司马懿也是其中一员。

他的理想世界,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根据司马懿本人的信仰(伏膺儒教),应该就是儒家经典所承诺的大同小康的社会,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修齐治平,国身通一,是维系一个名、位、礼三位一体、秩序严谨、纲纪分明的世界。

这个理想,司马懿似乎有条件尽早实现。他不像韩信,早年穷困潦倒,吃饭基本靠蹭,还要忍受胯下之辱,他也不像姜尚,白发照清水,在渭水边钓鱼钓到八十多岁,才等来了识货的周文王。

司马懿,河内温县孝敬里人。说得玄乎点,他的祖先可以回溯到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即使按严格标准审查其家谱,至少也能上推到秦末。当时,原六国诸侯共起伐秦,赵国将领司马卬,因积极参与这项光荣事业,得封殷王,建都河内。汉朝建立后,“异姓不王”,殷国便改成了河内郡。司马氏以此地为家,传十二世,世代为官,诗礼传家,一直传到了司马懿的父亲:东汉京兆尹司马防。

因此,司马懿从小不愁吃穿,也不愁没书读,尤为可喜的是,这位小同学天生聪明过人,勤奋好学,史书上对少年司马懿的评价是: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刚断英特,非常之器。

这个起点,看起来非常美妙,如果没有意外,他将在通往“治世能臣”的道路上全速飞奔。

可惜,意外还是发生了,命运跟他开了一个滥俗的玩笑——生不逢时!统治天下长达四百多年的汉朝,正处在土崩瓦解的最后阶段。

东汉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到桓灵之世达到了极致,士人们一直在斗争,却从未胜利过。东汉末年,又连续发生过两次党禁事件。因为以联名上书支持正直官员的方式,反对宦官专权,士人们遭到肉体和心灵的重大创伤,第一次,遭遣返回乡,终身不得做官(所谓禁锢)者有二百多人;第二次,仅惨死者就有一百余人,其余受牵连而死、徙、废、禁者多达六七百人。

“党锢”之祸,好比一对长期不和的夫妻,爆发了最后一次掐架高潮,之后的结果,是感情破裂,无可挽回。我爱你,你不爱我,你还纵容坏人削我。这事儿,搁谁身上谁委屈。

士人们从对君主的无限眷恋和绝对忠诚中解脱了出来,儒家那一套是非观念,行为准则,失去了至高无上的光环。思想上的动摇,伴随着政局的混乱,终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董卓废帝,群雄并起,汉朝灭亡。

这就是司马懿降生的年代,一个与他的信仰背道而驰的年代,一个让他看不清前途所向的年代。

他也曾愤懑,也曾忧愁,想要解救天下于水火(慨然有忧天下心),但他能做的,似乎只有叹息。也许,他可以凭借家族势力,组织起一支军队,然后……

一旦涉及行动,问题又绕回到原点,生不逢时,确切地说,他不但没赶上能够一展宏图的盛世,连接下来那场群雄逐鹿的乱世盛宴,也起码来迟了十年。

三国大事年表写得很清楚: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

这年司马懿五岁,应该已经不穿开裆裤了,大概刚刚开始学前教育,读读《论语》、《孝经》之类。

公元189年底,三十四岁的曹操号召各征镇诸侯共起讨伐董卓。

这年司马懿十岁,大概读了几本书了,说他能参政议政,招兵买马,绝对是胡扯。

公元196年,四十一岁的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昌,奉天子以令诸侯,刘大耳朵刘备被吕布一通胖揍,没奈何,投奔了曹操。不久后的一个雷雨天,他俩将青梅煮酒论英雄。

这年司马懿十七岁,该读的儒家经典应该已经读完了,也许,他在读史,读兵书,读经济博物。

公元201年,官渡之战结束,四十六岁的曹操当上了司空。

这一年,司马懿二十二岁。我相信,这时的司马懿,已经成为天下最聪明的人之一了,丝毫无愧于前面所说的那些评价。而同时代另一个不世出的天才,今年刚二十,正宅在南阳的一座茅庐里,闷头起草“未来政区图”,那人叫诸葛亮。

司马懿的名声在家乡广为传播,连曹操都听说了。曹公是个求贤若渴的人,眼下又正是用人之际,因此,他殷切邀请司马懿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

但司马懿毫无归心之意。这也不奇怪,他几乎是听着曹操的事迹长大的,效果拔群——对曹操,他的基本态度不好说是“不齿”,但起码可以说“不敬”,“不服”。

全国人民没有不熟悉曹操的吧,此公出身不太光彩:太监的孙子。《三国志》里说,他父亲曹嵩,是个来历不明的可疑人物(莫能审其生出本末),过继给宦官曹腾当养子。史家为了给孟德兄脸上贴金,想破了脑袋,也仅仅搬出一位汉朝相国曹参。

我个人觉得,司马懿不至于仅凭出身就完全否定一个人。关键在于,他看不上曹操的品行和施政风格。

儒家讲究“君子百行”,曹操一行也行不上,年少时为人“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读圣贤书,完全不理会儒教那一套。在施政风格上,曹操“好法术而天下重刑名”,“细政苛惨,科防互设”,在刑法的质和量上都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至于用人哲学,往好听了说,叫“唯才是举”,往难听了说,那简直是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什么鸟都有。你说什么,品行?节操?那些玩意暂不考虑(时忘道德)。

曹操不是司马懿所欣赏的明主,因此,他不愿到那个乌烟瘴气的司空府里去(不欲屈节曹氏)。“君子有所不为”!

但司马懿毕竟不是祢衡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狂人,这个时代,不但“有所作为”要付出代价,“有所不为”同样如此。而代价很可能非常沉重,很可能就是项上人头。

不过呢,青年司马懿还是硬气了一回,他拒绝了曹操的邀请。拒绝方式很委婉,大家也知道,装病,二十二岁,一米八几的大棒小伙子,就敢装中风(风痹)。

这事,曹操不信,估计搁谁谁也不信。

曹操折了面子,于是想了个法子,三更半夜派人到司马懿家里偷窥。来人看到的景象大致是,司马懿嘴歪眼斜,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这下曹操相信了吗?未必!

但司马懿无比认真和坚持的装病态度,大概是感动了他,况且,他最近有点忙,还急着去消灭袁绍那几个儿子,就放了司马懿一马。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彻底消灭了袁氏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也当上了丞相。但这一年对他来说,其实是比较悲催的一年,他刚刚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谋士:郭嘉。很可能就是由于这个原因,这年年底,他还将遭受一场惨败——赤壁之战。

也许是郭嘉的离去,提醒曹操补充人才,他又想起了司马懿。

这一次,他没有心情跟司马懿捉迷藏了,派人去直接放话:你小子要是再推三阻四,直接下狱(若复盘桓,便收之)!史书上说,司马懿怕了,因此就从了。

原因真的这么简单吗?司马懿是个敬酒不吃吃罚酒的胆小鬼?

在我看来,他不是怕了,而是对天下局势看得更清楚了,大混战基本结束,集团战即将拉开序幕。经过这些年的冷眼旁观,他也推算出,曹操集团最有可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此时,面对曹操集团,司马懿有三个选择,我戏称之为“三命焉归”:抗命被捕,亡命天涯,认命效劳。

选择前两个,他会成为一个宁折不屈的君子,人们也许会对他的名节津津乐道,但仅此而已,对于他魂牵梦系的天下,对于他念念不忘的理想,有什么实际的益处?

司马懿选择了第三条路:认命。

鬼才

有段时间,我很喜欢玩一种纸牌游戏《三国杀》。游戏中,司马懿这个角色有两项技能叫“鬼才”,“天命”,非常好用,一般时刻可以打乱对手的策略计划,关键时刻甚至可以决定对手的命运。

真实的司马懿确实是一个鬼才。

首次拒绝曹操,到最终加入曹操集团,中间隔了七八年,在这段时间里,他已经修炼成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家,这些才能究竟是怎么学来的,难道像张良似的,碰上什么黄石公白石公?

但,这柄天下最锋利的宝剑,终于出鞘了。

他今后几十年的事迹,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洞悉。对形势的洞悉,对人性的洞悉。

尽管丞相府中牛人众多,司马懿还是很快展现出了过人的眼光和才能。曹操在世时,司马懿的主要表现是向曹操建言,主要涉及规划设计和危机处理。基本上,凡是曹操认真听取了的,都收到了正面效果,不听的,都成了惨痛教训。

比方说,下面几件事:

1.曹操降服张鲁时,适逢刘备半骗半抢,从刘璋处取得了蜀地,又急匆匆去夺江陵。司马懿建议,应趁刘备立足不稳,蜀人未附之机,到汉中陈兵示威,先使益州人心震恐,然后一鼓而下,轰走刘备。曹操不同意,还引用了光武帝刘秀那句名言“得陇望蜀”(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

后果大家都知道了,刘备迅速在益州站稳了脚跟,为鼎足三分打下了基础。

2.司马懿指出继续大力推行屯田的必要性,特别是军屯(且耕且守),这次曹操听了,因为他本人对屯田的好处有切身体会,当初他就是靠在许昌周围实行屯田白手起家的。

务农积粮的结果,自然是国用丰赡,为政治稳定和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司马懿看出两个地方大员有问题,荆州刺史胡脩和南乡太守傅方,前者粗暴,后者骄奢,都不是合适的守边人员,建议更换。

曹操没听,结果大家也知道,樊城一战,胡脩、傅方倒戈投降,成就了关羽“水淹七军”的佳话。

4.樊城围急,曹操随之就急了,因为大本营许昌离前线不太远,而关羽气势汹汹的,看着让人心慌,老曹就想把都城连同汉献帝一起迁到黄河以北去。

司马懿说,此举大可不必,轻率迁都,不但示敌以弱,还会造成淮河、沔水一带民心不安。再者,孙权、刘备,这俩一向面和心不和,不用我们动手,只要跟孙权打个招呼,让他牵制关羽后方,樊城之围自然就解了。樊城尚保无恙,迁都何为?

曹操听了,结果很令大家叹息:三国第一名将关羽,就这么栽到了吴下阿蒙手里。

曹操在世时,司马懿屡有升迁,从一开始的丞相文学掾,做到了丞相主簿和军司马,但这并不是件好事,他的能力给他带来了麻烦。

他的从政动机,遭到了曹操的怀疑。阅人无数的曹操,不久就看出来了,这人论权谋,论志量,绝不在自己之下,而且,他还那么年轻,比自己年轻二十四岁,将来,未可限量。恐怕,这不是个甘居人臣的家伙啊。

也许是潜意识中怀疑和担忧久了,曹操做了一个梦,三马同食一槽!

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三马具体指的是谁了,司马懿及其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当时曹操心里的“三马”,倒不一定是这个版本,也有可能指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三兄弟。

司马懿兄弟八个,大哥司马朗,官至兖州刺史,三弟司马孚,时任太子中庶子,虽然综合能力比不上司马懿,但也都是少有令名、才智过人、非同小可之辈。

不安的曹操,做了个著名的实验,检查传说中司马懿的“狼顾”之相。一天,他冷不丁地从背后叫司马懿的名字,司马懿应声回头,但肩膀纹丝不动,脑袋向后转了将近180度。

老曹当场倒吸一口冷气,传言属实!

当时司马懿已经担任太子中庶子,主要陪伴在曹丕身边,曹操向儿子提出了警告:“司马懿非人臣也,必豫汝家事!”防着点吧,儿子!

如果曹丕听从了父亲的建议,从此疏远或打击司马懿,那历史也许将要改写。

幸运的是,曹丕很喜欢也很信任司马懿。这个比他大八岁的中庶子,在与曹植争立的岁月中,应该给他出过不少高招。面对父王对司马懿的猜忌,曹丕很够意思,尽其所能,对司马懿加以回护。

这对司马懿来说,对将来的晋来说,当然是一件幸运的事,但对曹丕来说,同样是件幸运的事,起码在之后近四十年内,司马懿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回报了他,回报了魏。

延康元年(220)初,救援樊城归来的曹操,还军洛阳,正月二十三,在洛阳逝世。熟悉三国故事的朋友应该有印象,这是曹丕人生中最凶险的时刻,多亏司马懿、司马孚、贾逵和陈矫临危不乱,鼎力相助,曹丕第二天就登上了魏王之位。当年冬天十月,经过一场禅让仪式,曹魏代汉,三国鼎立的局面稳固下来。而司马懿的辉煌也就此展开,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一人分饰两角:萧何、韩信。

魏文帝曹丕在位时间不长,六年。在这六年中,司马懿主要扮演萧何的角色,担任过的官职偏重于内政,如丞相长史、侍中、录尚书事,等等。

黄初五年,曹丕到魏吴边境阅兵示威,留司马懿镇许昌。六年,曹丕大兴水军征吴,又委托司马懿留守洛阳,内抚百姓,外供军资,直到还师洛阳,又令司马懿还镇许昌。

魏有五都:洛阳、许昌、邺城、长安、谯。谯是曹操老家;长安,关中重镇;邺城,魏国治所,曹操晚年的办公地点;洛阳,魏代汉后的正式首都。许昌是其中最为微妙的一都,它既是曹操起家的地方,又是汉献帝末年的首都,拥汉派扎堆聚集地,因此,镇守许昌,具有保卫老基地和防备残余汉势力的双重意义。

在曹丕心目中,司马懿就是他的萧何,有他坐镇后方,一切便无后顾之忧。去世之前,曹丕指定了三位顾命大臣:曹真、陈群、司马懿,并下诏给太子曹叡说,如果将来有人离间此三公,不管说什么,你千万不可起疑心!

这种信任,恐怕连铁石心肠的人都会感动,我相信,司马懿确实感动了,他用今后数十年的工作业绩,证明了这一点。

魏明帝曹叡即位之初,司马懿便开始更多地扮演韩信的角色,展示出用兵如神的军事天才,数次打退了东吴的进犯,十六日解决两面三刀的孟达,这些战役的胜利,绝非偶然,全部归功于他的必杀计——洞悉。

往往在战争开始之前,他不但计算出对手可能运用的几种策略,还基本能认定对手最终将会选择哪一种,见招拆招,出其不意,所谓庙胜,在司马懿这里得到了精彩的呈现。

三国,这个名将能人如云的华丽时代,慢慢接近了尾声,能与司马懿一决雌雄的人,已经所剩无几。

当然,无几不等于没有,比如说,还有诸葛亮。传说中的卧龙与冢虎相遇了。

巨星对撞

从司马懿的视角出发,整场龙虎斗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战略分析;二、实力试探;三、最终胜利。

一、战略分析:

自太和二年(228)以来,诸葛亮三次出兵伐魏,最后一次,攻占了武都(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甘肃省文县周边)两郡。

太和四年(230),秋七月,不堪其扰的魏明帝决定主动出击,他派遣了三路军队,司马懿取道西城(陕西省安康县西北),张郃经子午谷,曹真走斜谷,合力进攻汉中。这项计划并没有落实,由于暴雨连续三十余日,三路大军只好半途撤退。

之前,司马懿都督荆州、豫州军事,坐镇宛城,主要工作是防备东吴,但这次流产的征蜀让他意识到,诸葛亮即将成为他的主要对手,必须对其做一番研究。

研究成果有可能如下:

1.以诸葛亮为实际领导的蜀汉,在将来的岁月里,必定屡屡出兵犯边,这既是蜀汉政权名义上的需要(恢复汉室),也是诸葛亮转移内部政治矛盾的需要。

2.蜀军有个致命的劣势:粮草不济。前三次北伐中原,都因粮草不足而班师。

同类推荐
  • 掌上帝国之战国时代

    掌上帝国之战国时代

    沙场点兵,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坐拥美女。教你如何逆袭高富帅,斗智斗勇变男神。一看就根本停不下来的战国时代。
  • 三国之吕小布

    三国之吕小布

    “如果回到三国,我一定要让吕布成为中原霸主!”“我不信。”“你是在挑战我吗?我接受你的挑战!”当梦想成真,赌约依旧,21世纪的吕小布真的重回汉末乱世,他真的能够让这个被唾骂了千年的三姓家奴,重振雄风吗?
  • 大元王朝3

    大元王朝3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鞭扫天下

    鞭扫天下

    西汉中期,宣帝乱世。各色小丑纷纷出动,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装可怜?扮同情?表忠心?show赤胆?看我一鞭打得你原形毕露,满脸桃花开!哎~~那边的谁谁,我说的不是你啊!你别走啊!
  • 天宝风月

    天宝风月

    天宝八载贵妃风韵犹存,依然羞花,只是已为御姐!玄宗开元之治,盛极而衰,盛唐已去;禄山之爪犹在,天下将为之倾覆;江州楚城,叶俞正式登上盛唐最后的舞台。有花、无草、配角反派一个不缺,还请慢慢等待。本书很黑暗,有调教loli、勾搭熟女、姐妹通吃等情节,还请诸位观者自己衡量是否一读,卫道士亦可入,谢喷。PS1:纯属虚构,任何控制不住皆表示无力。PS2:新书已签,求票求收藏,看票数加更,暂时每日两章。PS3:已有完本的书,放心收藏推荐。
热门推荐
  • 爱上伤疤

    爱上伤疤

    身为一名出色警察的刘志明在一次追捕中误伤人质,不知不觉中竟然落入别人设置的陷阱。编织陷阱的人处心积虑的找到了一个易容高手,使用瞒天过海之计骗过了几乎所有人,除了……
  • 如诗如画如青春

    如诗如画如青春

    那年我们走进大学校园,几年之后我们却各奔前程,既然相遇,奈何离别!你是否还记得每位老师和同学的名字?你是否还记得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你是否还记得有一个人闯进你的青春岁月?这部小说构思了很久,题材取自医学院的学生生活。内容围绕主人公丁一杰毕业五年后重回母校,追忆曾经的大学生活,回忆那些青春岁月里点点滴滴的故事。讲述丁一杰与王晓雨的爱情故事,讲述丁一杰与各位舍友之间的兄弟情义,也讲述了医生和护士的成长历程。本人初次写校园青春生活,多有不足望各位指点与批评,在此真诚的表示感谢!
  • 世说新语译注

    世说新语译注

    《世说新语》是中国传统的志人小说的名著,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全书共36篇1130则,所记人物故事,上起于秦末,下至南朝宋,但绝大部分篇幅记的是东汉末至刘宋初近三丰百年间的人和事。它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因而也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和《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对《世说新语》作了典范的论述。作者以鲁迅的论述为指导思想,对《世说新语》作了全面详尽的阐释和译注,以方便读者阅读。
  • 柯南之修罗重生

    柯南之修罗重生

    一代杀手之王洛飞,与敌人同归于尽,却意外重生在名侦探柯南的世界,昏倒在路边,被小兰救得,之后入住毛利侦探事务所……
  • 铁血狂兵

    铁血狂兵

    纨绔子弟肖云义,家逢巨变,一无所有,跌落至人生最低谷,生无可恋。寻死不成,一次意外,掌握了超能力,从此之后,他的人生变了,退婚的未婚妻也来找他了,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个阴谋之中。每个出现在他身边的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且看他是如何化解。兄弟之情,朋友之意,热血奔腾,还有他一生的承诺,他能坚持到底么?
  • 丹若开花之逆流而上

    丹若开花之逆流而上

    一段被人视为禁忌之恋,两个人不被看的人,不顾世俗的眼光,坚持逆流而上......
  • 王者荣耀——守卫长城

    王者荣耀——守卫长城

    女娲突然来袭,长安不再平安。一支长城守卫军想击退女娲,他们只想守卫长城。
  • 火影之鲨齿

    火影之鲨齿

    刀塔的英雄?通通收入囊下,毒奶粉的技能通通学了,什么,还有天空龙列空座?
  • 其实你倔得像头驴

    其实你倔得像头驴

    喜欢你,就像我喜欢吃草莓,给我草莓片不行,给我草莓糖不行,我只爱吃草莓,你就是你,无论是谁都替代不了你,和你打打闹闹,互骂掐架,随后再对对方说一句,老子就是喜欢你,都是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两个奇葩最终还是在一起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很美,认真读完,谢谢
  • 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上)

    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上)

    本书讲述了二战爆发后,日本在发动珍珠港事变后,为彻底打败美国海军,发动了中途岛海战,结果阴差阳错,由于指挥失误,遭到惨败,从而使太平洋战场遭到逆转的过程。本书对海战原因、经过及最终结局均作了细致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