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28200000014

第14章 朱熹教育语录分类解读(4)

关于读书方法方面,朱子认为为学之道,必须从读书入手,读书即是穷理,为求学的不二法门。他提出的许多读书方法,归纳起来,约可分下列几点:第一,要“循序渐进”。他举学习《论语》《孟子》二书为例,主张“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同一书为例,“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序,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他要求各人就能力所及,订出学习计划,严格遵守,所谓“量力所至,约其课程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不敢志乎彼,如是则循序渐进焉,则意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第二,要“熟读精思”。他认为读书要读得熟,越读越有滋味,心里才能精思而有所体会,所谓“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所以他又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之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之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第三,要“虚心静虑”。他认为今日的学者有两种病根,一是力主私意,二是以旧有的先入为主,在读书前自己心里先有了主张,固执不放,这样,就把古人的言语,纳入自己的意思中来,变成推广自己的意思了。所以读书必须虚心,如果文义有疑,众说纷杂的时候,更应静心考虑,不要立刻作出决定,要多方证验,是否能通达可靠,所谓“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第四,要“切己体验”。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去求义理,要反过来就自己身上推究理会。所以读书必须“虚心平气,以徐观其义理之所在,如其可取,虽世俗庸人之言,有所不废。如有可疑,虽或传以为圣贤之言,亦须更加审择,自然意味和平,道理明白,脚踏实地,动有依据,无笼罩自欺之患矣。”但“观书以己体验,固为亲切,然亦须偏观众理而合其归趣乃佳”。

至于一般为学之大要,我们也可从他的语录中约为数条来说明。

第一,为学须要刻苦钻研,下困学勉行的工夫,所谓“自己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迟钝工夫,始得。既是迟钝之资,却做聪明底样工夫,如何得?”第二,为学须理会大的道理,认识道理的源头。大的道理明白了,将来那里面的小的,自然能通晓。第三,为学的入道之门,必须把自己先放入那道理中去,使与它渐渐相接近,久而久之,则与己合而为一;如果道理在这里,自己身在外面,两者全不相干,学有何益呢?第四,为学要真个去做,不是专门讽诵而已,而且说做就做,不可等待。如果今日待明日,这月待下月,今年待明年,则一年岁月几何,等待下去,何由长进?朱熹这种读书与求学的方法,都是从他自己一生刻苦钻研学问切身体会所得到的经验,所以一字一句都是踏实而不浮夸。尽管他当时教导学生追求真理的内容,都属于封建道德方面,这是由于时代与阶级的限制,无可讳言是属于唯心主义的,但这种学习的精神与方法,也有一部分可供我们参考。

(七)关于指导学生修养

1.立志

[原文

(1)问为学功夫,以何为先?曰:亦不过如前所说,专在人自立志。既知这道理,办得坚固心,一味向前,何患不进。

只患立志不坚,只听人言语,看人文字,终是无得子己。 (《性理精义》卷七

(2)学者大要立志。所谓志者,不是将意气去盖他人,只是直截要学尧、舜。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此是真实道理。(同上

(3)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而今人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要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直须反复思量,究见病痛起处,勇猛奋跃,不复作此等人。见得圣贤所说,千言万语,都无一字不是实语。方始立得此志,就此积累功夫,拖逦向上去,大有事在。(同上

(4)为学虽有阶渐,然合下立志,亦须略见义理大概规模,于自己方寸间,若有惕然愧惧奋然勇决之志,然后可以加之讨论玩索之功,存养省察之力,而期于有得,夫子所谓志学,所谓发愤,正谓此也。(同上

(5)学者须是立志。今人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朱子语类辑略》

(6)立志不定,如何读书。(同上

2.主敬

[原文

(1)敬不是万虑休置之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耳。非专是闭目静坐,耳无闻,目无见,不接事物,然后为敬。整齐收敛这身心,不敢放纵,便是敬。尝谓敬字似甚字,却是个畏字。(《晦翁学案》

(2)惺惺乃心不昏昧之谓,只此便是敬。心若昏昧,烛理不明,虽强把捉,岂得谓敬。(同上

(3)敬字工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彻尾,不可顷刻间断。(《朱子语类》卷十二

(4)程先生所以有功于后学者,最是敬之一字有力。人之心性,敬则常存,不敬则不存。(《朱子语类辑略》

(5)人能存得敬,则吾心湛然,天理粲然。无一分着力处,亦无一分不着力处。(同上

(6)敬是个扶策人底物事。人当放肆怠惰时,才敬,便扶策得此心起,常常会恁地,虽有些放僻邪侈意思也退听。 (同上

(7)问敬?曰:一念不存,也是间断,一事有差,也是间断。(同上

(8)问,敬何以用工?曰:只是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同上

(9)持敬之说,不必多言。但熟味整齐严肃,严威俨恪,动容貌,整思虑,正衣冠,尊瞻视,此等数语,而实加工焉。 (同上

(10)敬,莫把做一件事看,只是收拾自家精锐,专一在此。今看来诸公所以不进,缘是但知说道格物,却于自家根骨上煞欠缺精神,意思都恁地不专一,所以工夫都恁地不精锐(同上

(11)涵养须用敬,处事须是集义。(同上

(12)敬者,守于此而不易之谓;义者,施于彼而合宜之谓。(同上

(13)敬,要回头看,义,要向前看(同上

(14)方未有事时,只得说“敬以直内”。若事物之来,当辨别一个是非,不成只管敬去。“敬”、“义”,不是两事。 (同上

(15)敬之一字,圣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者也。为小学者不由乎此,固无以涵养本原,而谨夫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与夫六艺之教。为大学者不由乎此,亦无以开发聪明,进德修业,而致夫明德新民之功也。(《小学辑说》

3.存养

[原文

(1)如今要下工夫,且须端庄存养,独观昭旷之原。不须枉费工夫,钻纸上语。待存养得此昭明洞达,自觉无许多窒碍,恁时方取文字来看,则自然有意味,道理自然透彻,通事自然迎刃而解,皆无许多病痛。(《晦翁学案》

(2)人心才觉时便在。孟子说“求放心”,求字已是迟了。(同上

(3)学问临事不得力,固是静中欠却工夫,然欲舍动求静,又无此理。盖人之身心,动静二字,循环反复,无时不然。但常存此心,勿令忘失,则随动随静,无处不是用力处矣。(同上

(4)大抵心体通有无该动静,故工夫亦通有无该动静,方无透漏。惟动时能顺理,则无事时能静。静时能存,则动时得力。须是动时也做工夫,静时也做工夫,两莫相靠,使工夫无间断始得。若无间断,静时固静,动时心亦不动,动亦静也。(同上

(5)人有此心,便知有此身,人昏味不知有此心,便如人困睡不知有此身。人虽困睡,得人唤觉,则此身自在,心亦如此。方其昏蔽,得人警觉,则此心便在这里。学者工夫,只在唤醒上。(同上

(6)学者须是培养。今不作培养功夫,如何穷得理。 (《性理精义》

(7)古人直自小学中涵养成就,所以大学之道,只从格物作起。今人从前无此功夫,但见大学以格物为先,便欲只以思虑知识求之,更不于操存处用力,纵使窥测得十分,亦无实地可据。大抵敬字,彻上彻下之意,格物致知,乃其间节次进步处耳。(同上

(8)问涵养于未发之初,令不善之端旋消,则易为力,若发后则难制。曰:圣贤之论,正要就发处制。惟子思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孔、孟教人,多从发处说,未发时固当涵养,不成发后便都不管。(同上

(9)人常须收敛个身心,使精神常在这里,似担百十斤担相似,须硬着筋骨担。(《朱子语类辑略》

(10)学者为学,未问真知与力行,且要收拾此心,令有个顿放处。若收敛都在义理上安顿,无许多胡思乱想,则久久自于物欲上轻,于义理上重。(同上

(11)人能操存此心,卓然而不乱,亦自可与入道,况加之学问探讨之功,岂易量耶!(同上

(12)人心本明,只被物事在上盖蔽了,不曾得露头面,故烛理难。且彻了盖蔽底事,待他自出来行两匝,看他既唤做心,自然知得是非善恶。(同上

(13)必须常令有所主,做一事未了,不要做别事。心广大如天地,虚明如日月。要闲,心却不闲,随物走了。不要闲,心却闲,有所主。(同上

(14)圣贤千言万语,只要人不失其本心。(同上

(15)心若不存,一身便无主宰。(同上

4.省察

[原文

(1)谓省察于将发之际者,谓谨之于念虑之始萌也。谓省察于已发之后者,谓审之于言动已见之后也。念虑之萌,固不可以不谨;言行之着,亦安得而不察。(《性理精义》

(2)问:凡人之心,不存则亡,而无不存不亡之时。故一息之顷,不加提省之力,则沦于亡而不自觉。天下之事,不是则非,而无不是不非之处。故一事之微,不加精察之功,则陷于恶而不自知。近见如此,不知如何?曰:道理固是如此。(同上

(3)问:涵养功夫,实贯初终,而未发之前,只须涵养,才发之,便须用省察功夫。至于涵养愈熟,则省察愈精矣。

曰:此数句是!(同上

(4)未发已发,只是一件功夫,无时不涵养,无时不省察耳。谓如水长长地流,到高处又略起伏。恐惧戒谨是长长地作,到谨独是又提起一起。又如骑马,自家常常提掇,及至遇险处,便稍加提控。(同上

(5)静中私意横生,此学者之通患,此当以敬为主,而深察私意之萌,多为何事,就其重处,痛加惩窒,久之纯熟,自当见效。(同上

(6)不待接物时,方流入于私欲,只未接物时,此心已自流了。须是未接物时,也常剔抉此心,教他分明,少间接物,便不至于流。(同上

[后记

朱熹指导学生修养的方法,不外乎“立志”、“主敬”、“存养”、“省察”四大端。他认为,学者求学。首先要“立志”,志是心之所向,决定为学的目的,目的不定,一切学业都无着力处,所谓“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至无着力处。而今人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要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如果能预先立定志愿,有了坚强的信心,就能勇猛向前,何患学业的不进。

其次,是要“主敬”。他认为敬是专一无失之谓,有固守不易之意,并非“万虑休置”,“非专是闭目静坐,耳无闻,目无见,不接事物然后为敬”。人的心性,“敬则常存,不敬则不存”,敬则“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无论做事求学,敬则能专一,如在小学里做些洒扫应对进退细事,必能用敬才能做好,在大学里研求事物精深之理,亦必须由敬才能求得,敬是做事和求学不可缺少的一种态度。又次,是要“存养”。

“存”是存心,“养”是养心,是专指心而言。孟子所谓“操则存,舍则亡”,“养心莫善于寡欲”,就是存养的意思。他认为学者要收敛其身心,便精神常集中在这里而勿使失忘,“人有此心,便知有此身”,“心若不存,一身便无主宰”,所以“圣贤千言万语,只要人不失其本心”。

最后,是要“省察”。“省”是反省,“察”是检察。他认为“人心不存则亡,而无不存不亡之时。故一息之顷,不加提省之力,则沦于亡而不自觉”。省察有二种,“谓省察于将发之际者,谓谨之于念虑之始萌也;谓省察于已发之后者,谓审之于言动已见之后也。念虑之萌,固不可以不谨;言行之着,亦安得而不察。”

以上朱熹所主张的修养方法,除了“立志”以外,所重视的“主敬”、“存养”、“省察”三者,其目的无非要做到孟子所说的“求放心”

三个字而已。他认为人心的所以“放”,并非心真正走到外面去了,实由于吾人日常与社会相接触,常被不良的环境所习染,嗜好的物欲所蒙蔽,以致精神昏昧,本然的善心就丧亡了,所以要求他们随时清醒,谨慎从事,做好保持和省察的工夫,以恢复原有的善心。朱熹所说的做好修养的工夫,实就是“求放心”的工夫。

由此着来,虽然仿佛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但他不想从改革社会环境以求得根本上的解决,仅从心理上约束以克制私欲,实际还是消极的。不过他主张做事和求学必须立志,明确目的,加强信心,做事必须专一,平时的言行必须随时检查,树立做人的正确态度,有一部分也是可取的。

同类推荐
  •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以时间为经,以人物活动为纬,讲述了初起于留日学生爱国风潮,最终消逝在日军侵华炮火中的中国公学近30年的校史。中国公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较早的私立大学之一,由爱国留学生发起、依靠民间集资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所存在时间不到30年的学校,先后有一大批现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中外人士与它有密切联系,他们或执教于此(胡适、罗隆基、沈从文……);或求学于此(胡适、冯友兰、张兆和、吴晗、罗尔纲……);或讲学演说于此(梁启超、于右任、罗素……)。
  • 语言罐头:智慧谐趣的现代生活语典

    语言罐头:智慧谐趣的现代生活语典

    这是一本妙趣横生、适合各个层次读者阅读的语录体读物。语录体是口传式文体,通过简单的话语,表达说者的感情和对这个世界的感悟。它说的是社会,说的是百姓,说的是凡尘俗世的喜怒哀乐,说的是最普通直白的话,说的是我们的心里话。在观察人生和社会的时候,它不是从那种惯常的、庸常的视角出发,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多层面、多方位地切入事物的本质,始终给人一种生动、活泼、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体验。在描述人生的时候,它不是以那种端着架子、板着脸孔的姿态,而是以一种调侃、顽皮、松弛甚至狡黠的态度,或寓庄于谐,或寓谐于庄,谈笑风生。本书中这些精彩的时代语录,有的出自名家精英,引人沉思;有的出自普通百姓之口心有戚戚。
  • 解码电视湘军

    解码电视湘军

    书是透过魏文彬的视角来解码电视湘军的,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读者不仅仅可以基本完整地看见魏文彬从出身贫寒的农家少年到叱咤风云的传媒领袖的传奇人生,也可以见到电视湘军的一系列“大佬”,书中有大量电视湘军中高层重量级人物的深度访谈和近距离拍摄的图片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他们的话语、表情和眼神里捕捉到“芒果台”的某些气质。从书的后记可以知道,作者与湖南广电渊源甚深,对电视湘军“大佬”们的历史背景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因而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且做出相当准确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评价。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可借由联络簿或写信给学生,聊聊班上的学习近况及教师的期望。班级活动或班级比赛,是凝聚班级师生向心力、和谐融洽班级气氛的绝佳机会。教师一定要主动参加,以表达对班级和学生的关心。
  •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在媒介与司法的多维关系中,两者之间的事实关系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合理性期待,于是就需要制度的介入与规划。但制度作为一种谋划方案并不是万能的,也许参与者的主体实践智慧对于提升现实的合理化更为重要。
热门推荐
  • 凤图腾

    凤图腾

    这是一个很神秘的故事,这来自一个很远古的传承。凤凰大神的重生之路,还有一个超级神秘的艰辛探险之路。青楠生第一部悬疑,抄笔书写凤凰神的传奇故事。本书交流群:37328603
  • 十二门论宗致义记

    十二门论宗致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郎才女貌:辣手王爷毁容妃

    郎才女貌:辣手王爷毁容妃

    一场意外的凤阁赐婚,将两个迥然相异之人纠缠在了一起;一场华丽丽的赏花群宴,将两颗心的距离拉近;一杯穿肠的“遍体鳞伤散”,毁去了佳人绝世的容颜;一个闪念的决定,让她背井离乡四个寒暑。
  • 姐就是这么拽

    姐就是这么拽

    她是学校的四大校花之首,同时她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是曾是别校的校草,还是学校的超级霸王,如今却成为她的小弟,任他呼唤打骂!在校中,还有几个大人物跟她作对,处处与她相争。他又是如何帮她化解,或帮她承担!他做的一切是否会得到她的芳心,或是换来更大的矛盾!她与他究竟会怎样?是视为仇人,还是甜蜜似漆?她能说会道,会些功夫!她腹黑,她幽默,她可爱,有时还会耍点小无赖!姐就是这么拽,你奈我如何!
  • 趣味斗智谋划(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斗智谋划(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失忆者异界行

    失忆者异界行

    一个失去了记忆的少年,身上满是谜团,掌控元素的力量。在这个混乱的异界,又该何去何从,寻找记忆的道路从今天开始!
  • 孤狼求败

    孤狼求败

    以孤狼为首,孤狼B组为尖刀的狼牙重现江湖,逐步崛起,成为世界顶峰的存在。为了兄弟,为了自己的女人,闯过刀山火海,突破重重困难,带领兄弟们走向巅峰,然后架着七彩云霞迎娶自己的女人。痴心的等待,得到了回报,坚定的目标,得以实现。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 龙魂传奇

    龙魂传奇

    一个几百年前的蠢笨小道士从深山老林中跑了出来,等待他的究竟是什么呢?冒险,战斗,危机,陷阱?亦或是机遇,金钱,爱情,友情,亲情?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小道士的故事,也是他的传奇,且看小道士李扶风如何在都市中翻云覆雨。
  • 铸剑江湖

    铸剑江湖

    少侠柯冬青为报灭门之仇,隐迹江湖,苦练奇技,习成了百年前孔孟神刀所留的《万刃奇绝》之技,重入江湖,乔装易容,收回故居,独斗群魔,终以无敌奇技将魔首屠于刃锋之下,并赢得了数位侠女的纯真之情……
  • 大小姐的王牌特工

    大小姐的王牌特工

    杀手脑子坏了跑去当特工?没错!脑子坏了!当特工还不说,而且竟然被调去保护徐家二小姐!这——隐隐约约有一种阴谋的味道。是福是祸?坐看王牌特工与徐家二小姐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