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53800000012

第12章 《传习录》导读(1)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明代余姚(今浙江绍兴)人。是宋明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地位仅次于朱熹,为明代阳明学派(又称姚江学派)的创始人,其学说思想在明中叶以后影响深广且久远,且流播于海外。

王守仁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封建官僚家庭。相传他幼年语音器官不发达,但智力颇高,5岁时开始启蒙。少年时不满师教,豪迈不羁,常以“读书学圣贤”为志向。18岁时曾师事广信(今江西上饶)着名理学家娄谅,21岁举乡试后,两次春闱落第,直至28岁方登进土第。在仕途中屡不得意,苦恼于求师友之不可得,又深感“我才不救时,匡扶志空大”故精神无所寄托,时而泛滥于辞章,时而是非朱学,时而出入佛老,年30辞职回乡筑阳明洞,习道引术,久之悔悟遂绝出世之念。年33岁时主考山东乡试,改兵部选清吏司主事。次年与湛若水联讲席于京师,从此专志授徒讲学,讲学内容主要是“格物之说”。

正德元年冬,王守仁因上疏相救以言得罪的戴铣等言官,引起了宦官刘瑾的愤怒和报复,被廷杖后发配到贵州龙场驿任驿丞。在这里他居夷处困,冥思苦想,顿悟“格物致知之旨”,因此他提出了与程朱理学大相异趣的“心即理”和“知行合一”的教育哲学命题,并开始在书院讲学实践中宣传他的这一思想主张和建构他的学说思想体系。

正德五年(1510),王守仁离开龙场,出任庐陵知县历七月,于次年初回京调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此后历任吏部郎中、南京太仆寺少卿、南京鸿胪寺卿等职。后因受命镇压农民起义,升任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和左都御史等职,因其镇压江西、福建等地的农民起义、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和镇压广西思、田等地少数农民起义有功,授予南京兵部尚书,封为新建伯,死后谥文成。王守仁在地方从政和治军时,大办书院,广授门徒,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他的教育学说,提出了继“心即理”、“知行合一”说之后的“致良知之教”,并创立了“别立宗旨,显与朱子背驰。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的阳明学派。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自成体系,内容丰富,在学术观点上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故开一代学术风气。总体说来,他的教育思想是为了矫正程朱理学流弊以“整治人心”而为挽救明王朝政治、道德、教育危机而因时阐发的,他自称其学说主张是救时救弊的。他认为程朱理学的教育哲学,“析心与理为二”,“外心以求理”;在教育实践上只是“空口讲说”的章句支离末学,故“以学术杀天下”,是造成明王朝士风衰薄,使“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导致政治、道德和教育危机的根源。针对程朱理学教育的流弊,他提出要重振孔孟之道突出伦理本位,扭转空疏学风为实德实行的“实学”,重建新儒家教育学说,以维护封建纲常名教和明王朝封建统治秩序。王守仁的教育学说,其主要命题有“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其核心命题是“知行合一”。所谓“心即理”,作为“知行合一”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讲人的心性即人的本质与伦理道德关系的。认为人的本质是由天赋的道德理性来体现的,这种理性即是“心”,“心”的本体和作用只要顺其自然发用流行就是“天理”,外在的客观的道德规范与行为等,都是“心”作用和表现的结果。由此他提出了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动机与效果、知识与德行、心理与伦理等在道德实践主体身上完全得到有机统一的“知行合一”说。所谓“知”,在这里强调的是对道德理性和道德价值与作用的认识,它包涵道德实践主体的道德意识、选择、判断和自我良心(良知)的觉醒,所以王守仁所讲的这种“知”,他称其为有别于朱熹所讲的对儒家经典和对道德规范等外在知识的认知,换句话说,王守仁所指的“知”是一种超经验超知识的内心体认,而非通常所言的感性认识,因此他称这种内心德性体认为“真知”或“良知”。“知行合一”的“行”,在王守仁这里也不是指的对知识技术的运用,更不是指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而是指个人的道德实行。他认为“真行”应当以“真知”为起点,它包括道德实践主体的“一念之发”到由良知支配下的一切心理活动与由这种心理向外延伸的一切道德实践。王守仁依据上述理论,提出了旨在伸张个性的道德修养的“致良知之教”。致良知即要求道德实践主体按照“知行合一”的逻辑路线,由内向外地将“良知”“良能”引伸到现实道德生活领域,在道德实践(包括主观道德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己,以致达到内在与外在完全统一的“心即理”境界,成为内圣外王的表里一致的“圣人”、“君子”。在对待知识学习和道德修养的矛盾问题上,王守仁要求打破儒家传统的“先知后行”和朱熹强调的“读书穷理”等为学原则与为学步骤,使“尊德性”与“道问学”完全统一在“致良知”的全过程中,在道德实践层次把知识学习和道德修养完全成为发展与完善道德实践主体个性的方法。由此他指出“经学即心学”,要求千经万典均要为我所用,不要把知识学习和道德修养割裂开来,以知代行,因为以知代行的结果是“析心与理为二”,最终造就的只是空口讲说的“道学模样”的功名利禄之徒。

王守仁的着作,多由其门人徐爱、王畿、钱德洪、欧阳德、邹守益等人记录、搜集和整理印行。嘉靖四十五年(1566)基本整理完毕。隆庆六年(1572),浙江巡抚谢廷杰汇集阳明学派弟子整理的王守仁着作刊刻成《王文成公全书》,共38卷。其中《传习录》3卷,《文录》、《别录》、《外集》、《续编》等共28卷,《年谱》与《世德纪》共7卷。自此以后,王守仁的着作在明中后期至清末,乃至今天,随着社会思想和文化建设的需要,屡有印行。在明末传至日本,印有日文版本。本世纪在欧美,尤其在美国也广为流播,1916年由雷德里克·古德里奇·享克翻译的《王阳明年谱》、《传习录》、《大学问》以及书札51篇、杂文20篇合辑为《王阳明哲学》在芝加哥出版。50年代美藉华人学者陈荣捷编译有《传习录与其他王阳明理学着述》

andOtherNeo-ConfucianWritingsbyWangYang-ming)在美国出版。

《传习录》分上、中、下三卷,载于《王文成公全书》,为一至三卷亦有单行本。卷上是王守仁讲学的语录,内容包括他早期讲学时主要讨论的“格物论”、“心即理”,以及有关经学本质与心性问题;卷中主要是王守仁写给时人及门生的七封信,实际上是七封论学书,此外还有《社会教条》等。在卷中最有影响的是《答顾东桥书》(又名《答人论学书》)和《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着重阐述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理论;卷下一部分是讲学语录,另一部分是《朱子晚年定论》。《朱子晚年定论》包括王守仁写的序和由他辑录的朱熹遗文中三十四条“大悟旧说之非”的自责文字,旨在让朱熹作自我批评与自我否定,证明朱熹晚年确有“返本求真”的“心学”倾向。卷下收录的王守仁讲学语录主要是讨论“良知”与“致良知”的。《传习录》

是由王门弟子徐爱和钱德洪等编辑的,它包括了王守仁学说的主要观点,历来被视作阳明学派的“教典”,是研究王守仁教育思想的重要资料。其中的语录是王门弟子分别记录的,编辑者只作了汇编工作,注明哪些条是由谁记录的,未作进一步地整理,因此各条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7封书信出自王守仁的手笔,是王守仁论学书的代表作,但阅读这些书信时,如果与其他有关论学书信联系起来看,它们更多的反映了王守仁晚年比较成熟的教育思想,但由于编者的取舍,如《稽山书院尊经阁记》、《大学问》等重要着作未予收录其中,它对于了解和研究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明显有不足之感。所以在评介《传习录》一书时,有必要联系《全书》中的其他篇章。

《传习录》所包含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概括说来,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重点介绍。

(一)关子教育哲学

王守仁在其教育哲学的理论基础上,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学”,由此突出道德的主观性。他指出“明德”即“天理”,是“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照不昧者也”。也就是说,道德是人心良知的实质内容,至于仁义礼智不过是“表德”而已,是人心良知见诸于外在道德实践的作用表现。《传习录》在充分肯定道德的主观性同时,把有关道德心理因素如志向、动机、情感、意志以及道德主体的性格等,都说成是既源于心又影响心之良知的东西,或者说成是“心之本体”的“用”。如何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呢?这要从“知行合一”、“心即理”前提来考虑它的逻辑起点。《传习录》下讲:

“心之发动处谓之意,”“意之灵明处谓之知”,“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不可分别善恶。但不可有所着,七情有着,便谓之欲”。这就是说,心作为道德心理诸因素的主宰,主要是通过“心之体”的“用”

宋体现的,所以道德教育重在“良知之用”上“正心诚意”。“正心诚意”是《礼记·大学》所提出的德育命题,但王守仁反对宋明理学家把“正心诚意”只看作内心修养的方法,而是看作使心理伦理化并使伦理化心理由内向外无限延伸的一种主观道德实践过程。因为“意之所在便是物”,意不是空洞抽象的意念,而是包含了意念指涉的客观事物,意念往往作为道德行为的动机,它对支配和影响人的道德认识、判断、选择以及道德实践,都有导向性的作用。所以,《传习录》

在“诚意”问题上着重阐述它作为德育过程起点的重要性,认为“一念之发”处正是“诚意”的功夫,也正是“致良知”的切紧处。王守仁说:“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

若无物欲牵蔽,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所谓“诚意”,就是正念头,使每一意念的萌发都本着“良知”的发用流行,也就是说每一意念都应当是符合道德的。这叫做“功夫不离本体”,或叫做“本体功夫”。王守仁说:“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即便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总的说来,王守仁在道德教育方面,更突出的是强调端正道德动机对道德实践的支配乃至决定作用,所以《传习录》所阐述的道德修养原则与方法,着重于个体的主观道德实践,着重道德个体的道德理性培养与训练。

(二)关于知识教学

《传习录》以“知行合一”说阐述了教学的本质、教学过程中的诸关系以及教学的原则与要求。

1.什么是教学的本质?《传习录》在卷中以较大的篇幅论述了唐虞三代和孔子的教学旨在“明心”、“尽心”、“惟以成德为务”。

同类推荐
  • 古今骗术揭秘·江湖骗局

    古今骗术揭秘·江湖骗局

    骗是中国古代一些不法之徒操执的一门职业,它是旧社会的一个毒瘤。在漫长的年月里,骗术发展了起来。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那些旧社会的陋习毒瘤进行了清除。这些骗子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一时销声灭迹了。但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地方又沉渣泛起,骗子又露出头,有的善良的人不小心就被骗上当。可如果从被骗的手法上看,比起旧社会来,骗术并没有发展多少,不过是旧瓶装新酒,《古今骗术揭秘(古代卷)》作者对照新旧社会的骗局,来对骗术的传承来个揭露,以使读者尽量少受骗上当。
  • 酷短信之至理名言

    酷短信之至理名言

    这是一套最新、最酷、最炫的沟通手册。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幽默逗闷的搞笑专家、情意绵绵的爱情攻略、温馨感人的祝福满堂,随时随地幽默搞笑,时时处处富有哲理。轻点拇指,传递无限情谊吧!
  • “心学”教育思想与《传习录》选读

    “心学”教育思想与《传习录》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收录了作者十余年来论及传播与社会问题的大量倾心之作。这些论文不仅展现了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研究的广阔知识视野,更提供了一种将文化传播放在“外部”社会权力关系中考察的理论路径。通过讨论“帝国时代”世界传播的新自由主义逻辑和中国媒介商业转型的历史困境,作者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清晰地确立了“权力”与“社会”这两个富有解释力的柱心范畴而且用一种整体性的历史视野覆盖了全球化、主权、民主平等、公共性、多样性等现代政治中最重娶的议题。
  •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谭慧编著的《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分为基本行政公文、规章制度、通用文书、会议文书、传播文书、专用书信、法律文书、经贸文书、社交文书等九个类别,以“实用”为出版理念,内容涉及各类公文的概述、写作模板和常用语汇。基本涵盖了常用的公文种类,可以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公文写作方面的帮助。本书集实用性、可操作性、规范性、通俗性为一体,内容丰富、文字简明、通俗易懂、体例新颖,一册在手,必能帮助您轻松自如地应对各种文体写作!
热门推荐
  • 为何偏偏遇见你

    为何偏偏遇见你

    十四年前,白夭夭推了祝融一下,祝融摔了个四脚朝天,立下长大后报仇的誓言。十二年前,祝融略施小计,白夭夭从年轻有为的人民教师变成乖乖活的家政人员。十年前,祝融终于发现白夭夭生得颇为美貌,于是捣蛋鬼的坏心眼顿生。白夭夭瞬间警惕起来,默默做好了敌来我逃的长期游击战准备。当傲娇女惹上病娇男,名为折腾的命运之轮开始火速运转。误会、折磨,弃如敝屣,误会解除。再爱,更爱,纠缠不休,彼此折磨。其实,他不过欺负她两年,可最终他竟被她欺负了十年。当他以为幸福来临,那朵记仇的桃花居然毫不犹豫地飞走了……"
  • 龙狼物语

    龙狼物语

    【起点第一编辑组签约作品】&;lt;br&;gt;隔了很久,仍然没有更新,只想对各位读者大大说抱歉了,也许将来的某个时间,当不再为生活奔波的时候,榴莲会突然跳出来大喊:";哇,小JJ又长出来了!";但是现在,只能遗憾的宣布,这本书TJ了.
  • 邪王狂妃:逆天大小姐

    邪王狂妃:逆天大小姐

    她是高高在上的仙尊,天资聪颖,却遭整个大陆的追杀,惨死绝顶。她是将军府备受欺凌的废物大小姐,一朝觉醒,脱胎换骨,手段狠辣,虐后母,杀恶妹,阉割狠心未婚夫,骑神龙,御神兽,她是大陆上最逆天的存在,乱惊沙怒海,屠巨瞑妖族,废十万上仙……她的手上除了神器还是神器,她的身边除了美男还是美男……
  • 昨夜风云

    昨夜风云

    昨夜风云,若日我换天下曲,只等有心人,我愿天下安康。
  • 阳光晒暖了冬天

    阳光晒暖了冬天

    “啪!”舒落怀里的书被撞的一下就掉到了地上,舒落懊恼把耳旁因跑太快而散落在脸庞的头发挠到了耳后,然后快速的蹲下身把地上的书捡起来。“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舒落不停地弯着腰道歉,连头都没有抬一下,就转身往教学楼跑去了。第一次的相见却是如此的匆忙。“你好,我叫舒落,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的舒落。”舒落望着眼前这张自己完全从来没有见过的侧脸,但却有种难以言喻的熟悉感。“嗯?”男生闻言,疑惑的转过头来,有礼貌但又有点害怕的女生。“这本书,你要看吗,可以借给我吗?”舒落害怕这个男生会拒绝她。第二次相见终于认清了对方,是你以辰。
  • 做事与做人

    做事与做人

    做事与做人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我们的人生。如何做好事、做好人,以及如何处理好做事与做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们获得成功人生无法回避的根本性问题。做人是做事的根本,做好了人,做事才不误入歧途,才能为做事赢得良好的人际支持。做事是我们立身成人的必要技能,不做事,做人就没有内涵,我们生活资料的获得、能力与价值的体现等都要通过做事来实现。本书详尽阐述了关于做事与做人的重要规则,帮助读者掌握做人的准则和做事的艺术,把“能做事”与“会做人”有机统一起来,凭借人格魅力为事业创造左右逢源的环境,从而成就事业,成就人生。
  • 四书近指

    四书近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九霄神王

    九霄神王

    武道盛世,天才辈出,宗门林立,群族争霸,王者一怒伏尸百万,圣尊弹指灭破苍穹。少年林浩,他自前世而来,于小小族氏中崛起。重睁无波的瞳,刹那青天失色,这一世,九霄之上,诸天在下!
  • 这样授权最有效:管理者不可不知的员工授权技巧

    这样授权最有效:管理者不可不知的员工授权技巧

    只有授权,才能让权利随着责任者,只有权、责对应才能保证责任者有效地实现目标。授权不仅能调动部属积极性,也是提高部属能力的途径。管理者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双眼永远要比双手做的事多。本书立足于中国人思维模式,汲取西方之精华,注重实操性,让管理者即学即用。
  • 皇帝也修仙

    皇帝也修仙

    哥哥好不容易搞死刘秀,灭了王莽!居然只是副本!别人抢钱,我抢香炉!蚩尤说“干的好,送你个空白武将卡牌!想放什就放什么!”拿着卡牌我哈哈一笑,“林则徐给我上。搞死韩信!韩信你会暴兵哥猛召唤!拿着空间戒指玩死你!”纯属娱乐,如有雷同!请挥刀自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