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年富力强的一代沪商,陈荣就这样换了更新型更快速的工具去实践自己的新"抢钱"理论,而他所依赖的新一代工具就是在"知本时代"最叫得响的知识。时代在发展,新时代当然也要有新的"扒分"方法。从炒股到投身生物工程,正因为陈荣一直跑在领先位置,所以他比别人快一步地认识到了这种新方法。
2、快人一步,抢占先机
《孙子,九地篇》指出:"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兵贵神速"。在战争中快速突袭,敌人意想不到的道路,乘敌人还没有进行防备,就发起攻击,打他个措手不及,往往能克敌制胜,取得重大的胜利。在商业竞争中同样可以按照鯽子兵法》"兵之情主速"的思想快速行动,一旦发现新的技术就要抢先研究,快速开发出新的产品,在对手还没有注意的情况下抢先投放市场;政府一旦公布新的政策,市场有一种新的需求,就要迅速转产新的产品,趁对手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抢先供应消费者。商业竞争中的快速动作,往往能够独占市场,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1988年,25岁的章鹏飞抱着"赚更多钱,然后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的愿望放下画笔,怀揣2万元稿费承包了杭州河坊街上一家已亏损多年的小门市。17年后,章鹏飞所领导的现代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拥有12亿元总资产,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大型综合性控股集团公司。
回首10多年商业生涯,章鹏飞感慨万千,"我赚钱的秘诀就是永远快人一步。,"
2004年初,现代联合控股集团的董事长章鹏飞,状告"中鸿天"名的北京现代城商标侵权,向潘石屹索赔1亿元人民币成为业内轰动一时的热门话题。
潘石屹,曾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其麾下的"中鸿天"1996年开发了风格前卫的北京现代城,曾出现连夜排队领号购买的场面,北京市销售楼盘最高纪录,现代城确定了潘石屹大腕的地位。
然而,早在1992年,章鹏飞花费20多万元,注册了和"现代"有关的198个商标,覆盖了房产、工业、商贸、家电等43类商标(商标类别的总数量为45类),全国范围内和"现代"有关的98%的商标,都被章鹏飞一手囊括了。
在潘石屹之前,"浙江现代"已经联姻大名鼎鼎的"韩国现代"。
韩国现代汽车要想渗透中国,必须拥有"现代"商标的使用权,在全面进入中国市场之前,中韩合资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辗转上,亲自拜访章鹏飞,想以重金买下现代汽车商标。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浙江现代,"授权给"韩国现代""在中国使用""现代,"商标,""韩国现代"指定"浙江现代"为现代汽车在浙江杭州地区总经销商,商标转让价创下目前国內最高价--_4 000万元。
很有趣的是当年注册198个商标的章鹏飞,曾用中英文给"韩国现"老总写信希望能合作,但当时的"浙江现代"只是河坊街上的一个小商行,信件石沉大海。
1 1年前"浙江现代"的超前之举,如今裂变效应已开始凸现。现在,广东的现代摩托车、北京的现代润滑油、韩国阳现代牝、船、江苏的现代挖掘机陆续找上门来,希望能和"浙江现代"合作。甚至有人出主意,"浙江现代"可以成立一支索赔队,专索商标侵权费。
如今看来,十几年前的章鹏飞已经是商标抢注的"鼻祖"了。但是与那些拿名人姓名、相近名牌等商标恶意的抢注现象相比,章鹏飞的行为没有伤害到任何地方、任何企业,他只是超前一步而已。
2000年的夏天,章鹏飞来到山东济南考察,因为对山东他有着割不断的情结,他年轻时学画就到过山东,那里有着他的挚友。当年9月份,山东现代家电市场开工了,一年之后10万多平方米的家电市场全部运营开张,第二年又兴建了9万平方米的现代食品城和9万平方米的烟台现代果蔬市场......
"当初很多人不理解我把资金抽到山东去发展,更不理解我竟然"勾引"浙江企业外流,甚至认为这是对家乡的一种"背叛"。但我认定了一条理由,浙江经济发展到一定时候,资源性的瓶颈将迫使浙江企业走出去,去抢占资源,那么,谁抢在前面,谁就将赢得先机。因为我深深地懂得,商场如战场,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就看谁先占有了资源,谁先抢占了商机。当许多人还迷恋于本土的种种优势(比如成熟的市场机制,熟悉的人文环境等)时,我迅速挥师北上,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山东刮起"现代风",因而就使我获得了许多先机,如政府给我最优惠的各种政策等等。"
有些事等弄清楚了再去决策,这在理论上是好的,但在现实生活里有时是行不通的。你显然有责任得到尽可能多的事实根据和作出尽可能多的预测。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你必须相信你现有的材料。这是因为:
即使是正确的决策,如果决定作迟了,也会是错误的;.
许多情况下都不会有十分肯定的事。
想到了就马上采取行动,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很多人的通病,总希望把一切想周全了再动手。事实上,最后获胜者往往是想到了一个主意就如同坐在一根针上,刺得自己一跃而起。因为他知道,也许想到主意不是最完美的,但是没关系,马上着手执行它,不完美的部分可以在过程中一点点改进,关键是不能让成功的机会在等待中悄悄地溜走了。这也正是超级商贾们和普通人的区别所在。
3、速度创造奇还
机会就像夏季夜空的一颗流星,轻轻一晃就不见了踪迹,如果你的行动稍一迟缓,它就会在你不知不觉中溜走了。下面这个事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上海集装箱公司老板提着800余万现款来找郑总的汽车销售公司,欲购20辆红岩,斯泰尔载重汽车。这对郑总的公司无疑是一大笔业务。只要他用这笔款到厂家提出车来,一辆可赚一万元差价。但他并没有马去拿这20万可以轻易到手的利润,他感觉到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他要利用这个机会赚更多的钱。于是,他迅速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获知一条有关的信息。
这条信息是上海宝钢有600万元废渣款几年收不回,其中本金400万,利息就占200万,可见这是一笔多年的烂账。经了解,欠债方是武汉大冶钢厂。
郑总带着秘书小刘立即飞往武汉,他此行目的是弄清大冶厂生产什么产品,哪些产品销不出去。介绍过程中,发现"大治"积压的产品目录中,有一种用于生产汽车齿轮的专用钢材--20铬锰钛。这种钢材恰恰是四川綦江齿轮厂生产齿轮求之不得的原材料。但綦江齿轮厂由于流动资金困难,无缘购进,以致生产处于半瘫痪状态。
于是,一个由四方构成的多角连环生意便在郑总脑子里清晰起来。他立刻邀请"大冶"、"綦齿"、"斯泰尔"汽车公司、上海"宝钢"的老总们赶到上海来恰谈合作事宜。
郑总说服"宝钢",他以斯泰尔汽车向"宝钢"担保,欲购买"宝钢"那笔600万的债权,将"犬冶"欠"宝钢"的600万债务转到他公司的账上。換句话说,他替"宝钢"向"大冶"索债,原来"大冶""欠你宝钢"的600万,现在让"大冶"欠我,而我在四个月内为你"宝钢"收回这笔债。但郑总的条件:只还"宝钢"400万元本金。.
"宝钢"负责人一想,能收回400万总比一分钱收不回好,虽然不赚,但也没有亏,便签了约。一纸合同,郑总赚了"宝钢"200万债权。
那么"大冶"现在欠郑总的600万以什么方式偿还呢?"大冶"没有钱还不要紧,郑总说,拿你们厂的铬锰钛钢材抵债便是。"大冶"一听,欣然应允。因为郑总这一招既为"大冶"抵销了债务,同时还为大冶"销了货,"大冶"何乐而不为?
正在皆大欢喜之际,郑总让"大冶"再次兴奋:他打算用600万债权换1 400吨钢材之外,注入现款500万再购买1 200吨钢材。"大冶"把郑总奉为"上帝",自然也就满足了郑总"在价格上整体下浮15%的小要求。这等于说,郑总用600万债权和500万现款,从"大冶"一共拿。到了相当于原价计1 265万元的铬锰钛钢材。
现在到了郑总与綦江齿轮厂商谈的时候了。
"綦齿"无钱,却想要这批铬锰钛。郑总原本就并不打算让""綦齿"付现金,而是想换他们的齿轮产品。鉴于这笔交易将为"綦齿"解决生产上的燃眉之急,且以货抵货,故"綦齿"同意郑总在原价基础上上浮10%的要求。双方成交后,郑总所拥有的债权已经变成了价值1 391.5万元的汽车配件齿轮。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他把齿轮供给红岩,斯泰尔汽车公司,换回价值890万元的20辆汽车,同时收500万元现金(这500万元现金用于购买"大冶"铬锰钛钢材时周转)20辆汽车到手后,郑总便通知上海集装箱公司前来付款提货。从所收到的890万现款中扣除400万还清"宝钢"之后。郑总的公司净赚490万元。
到此为止,总共花了一个星期,成功地完成了一次精彩漂亮的商业投资。不仅迅速地为四家国有企业的三角债解了套,而且自己还抓住了发财的机会。
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机会,经过几个回合眼花缭乱而又迅速无比的利益整合,变成一桩大生意。快速,让机会增值;快速,给了机会变成资本的1 000个理由。
谈起快速与机会、与商业的联系,我们不能不提到IT产业和互联网。比尔.盖茨10年间创造的财富让那些老牌大企业的百年辉煌自惭形秽。而后起的互联网精英们,更是真正做到了一夜之间从财富的海平面蹿升到珠穆朗玛峰顶。不仅仅是财富扩张速度惊人,与IT互联网行业相关的任何方面都打上了快速的标签。换句话说,只有快速才能在这个行业立足。
1997年5月,靠写软件赚的50万元,丁磊和他的朋友一起创办了网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两个人都写程序。丁磊说他的本意是因为他是一个非常喜欢玩网的人,希望把很多的想法结合自己的技术变成现实。当然这一两年中间有很多困难,但丁磊一直非常乐观,到现在,他已经实现了自己的很多想法。
丁磊的合作伙伴是在网上认识的,当时还是学生,网上的一些美国工程师论坛经常有讨论,在对一篇技术论文发表观点时,他们彼此很赞赏对方的观点,后来竞发现,俩人的住址之间只隔两幢楼,天意既如此巧合,两个人自然惺惺相惜,走到了一起。公司的软件编写主要以他们俩为主,丁磊负责系统的结构设计和规划,他的伙伴负责程序的编写。事实上,网易公司每个人都是从网上招聘来的,都很出色,网易公司与网络有太多的缘分,甚至网易公司中有四五个人的配偶都是通过互联网认识的,最后成为朋友和结为夫妻。
当时网易做的第一件事是中文搜索引擎,丁磊以为它应该是********互联网上的一棵常青树,但是,后来发现,当时可以分类编辑的中文网站实在太少了。于是在1997年6月丁磊看好了Hotmail,仿照Hot-mail,他和伙伴们开发了免费的大容量电子邮件系统,当初开发在技术上是肯定没有问题的,他们还想到必须要有一个好记的域名,因为,人们经常承受域名难记之苦,有朋友告诉电子邮件地址时,经常"b"、"d"分不清楚,"m"、"n"分不清,写错一个字,又收不到。
这样想了好几天,忽然一天凌晨两点钟,丁磊想到注册数字域名,是立刻起床打开电脑,发现这些数字域名没有被注册,就赶紧注册了,个这样的域名,包括163.net、263.net、188.net。事实上,这些数字域名后来确实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
由于公司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了开发软件的工作中,公司没有进项,几乎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软件开发整整用了7个月,产品已经做完了,但做免费电子邮件只有软件不行,硬件投资就要上百万,公司不可能自己做,却找不到人愿意买这套免费电子邮件系统,因为人们根本看不到赢利的点在什么地方,永久的用户是不是企业真正的财富,没有人敢肯定。
终于,广州电信局非常有远见,但他们要求全部买下,整个谈判过程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从1997年12月一直到1998年3月,最后整个邮件系统卖了不到20万元人民币,域名是送的,丁磊说当时最后一个目的是把163.net在中国打响。
几个月下来,163.net点击量剧增,后来首都在线也来找网易,这次网易卖了10万美元一套。首都在线没想到的是评选1998十大中文网站时,首都在线(263.net)取代了瀛海威,并且排名在前五名之中。
1997年网易公司提供了中国免费个人主页,丁磊当时的想法是中国没有一个免费的个人主页存放空间,公司有那么大硬盘,有网络资源,为什么不能让每一个会做主页的人在网络上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能向其他的朋友展示自己的爱好和人生精华呢,这样可能会使网站变得很精彩。
其实在1997年8月之前,网易公司的站点就是一个纯粹的公司站点,有公司的一些介绍、产品和服务的介绍。没想到今天中国最好的个人主页有80%都是在网易的网站上。2万个个人主页其实是2万个会做个人主页的人,他们是网络上最活跃的人,虽然当时丁磊并没有想得更远,但今天分析了一下,这恰恰是网易成功的原因之一。
网易公司在操作的过程中,技术成分占了较多的优势。他们要开发软件、维护网站,还要做很,多其他的工作。发展过程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丁磊本人和其他的工程师都对互联网非常热衷,每天上网看东西,然后不断地总结,详细地分析国外成功的经验和成功的结构,然后用自己的技术把这些经验真正变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服务。网易推出个人主页、邮件服务、搜索引擎、虚拟社区、贺卡站等都受到了用户的欢迎,这些都与丁磊的想法分不开。
1998年一年丁磊和他的伙伴们都在开发另外一套虚拟社区服务系统,以期把用户粘在上头,它提供很多功能,聊天、游戏、福利社、六合彩、放自己的照片、相互留言......相当于网上虚拟的社会。网易甚至还相应地出台了一套虚拟社区基本法。
大家都知道,网易早已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丁磊也因此成为了年轻的亿万富翁,并自2000年以后年年人选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中国大陆50名富豪之列。
这就是速度创造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