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5500000003

第3章

一六三九年,二十四岁的魏裔介,与内丘知县韩公之女成婚。韩氏勤俭,温顺,心灵手巧,常以纺织伴裔介耕读至深夜,夫妻情感笃深,和睦恩爱。

二十五岁的魏裔介,仍居住正定恒阳书院,批点前人名文。主要有《陶渊明文集》和《明朝宪章实类》等书。当年大旱,禾苗不长,颗粒无收。裔介见此常作怜悯之诗以志感激发自己济世之志。冬天到京城探亲,回家后大病一场,七日不得进食。父母为此非常焦虑,夫人韩氏彻夜守护,喂食,不离裔介半步,侍候起卧,不几日痊愈。

二十六岁的魏裔介初次来到京城大学士吴元纳府中作客,席间论谈国家大事,提出朝中首先应削除心怀大恶、大逆之奸臣,再整治军队,放宽天下徭役、赋税,以稳民心,民心固则国固。裔介出语惊人,吴元纳宗师对裔介才略胆识表示赞赏。吴元纳与裔介祖父交往很深,视裔介为自家人。

一六四二年,烽烟四起。李自成大批匪军直逼直隶重地,国家动荡不安,以崇祯皇帝为首的明王朝缺将少兵,已无力回天。这时,正定知府范成六据形势需要,已由知府升任山西巡抚。作为范成六至交的魏裔介应邀随往山西署作师爷。前方战事渐渐吃紧,明军节节败退,明廷旦夕难保。应战势需要,短短几天,范成六连升三次,最后升为京蓟总督,仍让裔介随从。面对瘫痪的明王朝,满怀大志、意气风发的魏裔介顿感失落,心情异常复杂。裔介对成六公报国之志深表敬佩,可又觉得回天报国绝非一日一人所能,最后他以家有双亲为由,与成六公婉言惜别,含泪返回故乡。

魏裔介深知,没有文化知识,光靠武力治乱世,国家不可能长治久安。为此,他告别总督范成六回原籍柏乡后,在柳庄闭门不出,苦读不辍。这年秋天,摇摇欲坠的明王朝,照例举行乡试,27岁的魏裔介以第八名的成绩入选举人,魏裔介披红挂彩,荣归乡里。知县童养圣敞开北城门,与魏氏族人及众乡亲夹道欢迎。

第二年,举国形势严峻,危弱的明王朝处于旦夕难保的关键时刻。天生忠心爱国的魏裔介心系国家命运,抱着一颗赤诚之心,以一位爱国文人志士的独特人文情怀和高尚民族气节,带上随从,驰马至京,给当朝献上二计。

其一曰:“利用物质诱惑临时强征来的兵士,大多没有军事素质,没有报国决心,其心散漫不整,遇敌易溃,不可用。再者把直隶附近卫所的老兵,马上招集过来,选将休整,护卫京城。”

其二曰:“各地连年战乱,灾荒不断,民困已极,随时有内溃之患,要立刻执行减税、减租,奖励农耕政策,以安抚民心。”

在言及当朝政治制度时,魏裔介直言不讳地说:“我朝自万历以来,法度日朽,大小官员已无官不贪。究其原因,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体制败坏。如今说到害民,尤其严重的是,各知府、知县不廉洁,但知府、知县怎么能廉洁呢?他们的官大多是花钱买来的,怎么能不收回本息?上司对他们要想方设法勒索,过往官绅要索取馈赠,进京朝见一次要花三、四千两白银,这些钱不能从天而降。所以,他们哪里能廉洁?”说到此,魏裔介建议,“查一些摄财如命,罪大恶极的官员,把他们绳之以法,以警示其他官员。把收缴的钱财,用来充作军饷,备御敌所用。”讲完,内阁大臣们连连称其为王佐之才,慧公之见。但此时清军、李自成军已渐渐逼近京城,城内民众已乱作一团,此策虽好,恐为时已晚,不可施用。众臣勉励魏裔介藏器以备后用,对其爱国之心均表佩服,遂送魏裔介出京。这时京城已三步一哨,五步一岗,民心惶惶空气甚是紧张。见此情景,魏裔介深感明朝气数已尽,带上随从快马加鞭,来到京南高碑店朋友家住下。

此时已是初秋七月,京城瘟疫大作,再加上战乱、饥荒,民不聊生,死者达数万人之众。

八月中秋,本应是万家团圆,欢乐祥和的日子,可是此中秋已非往日,举国上下民众是在逃亡、厮杀、煎熬中度过的。中秋夜晚见不到明月高悬,却是阴雨绵绵,寒风阵阵。魏裔介与朋友并立窗前,凝视远方黑夜,彼此不语。但每个人心中都在燃烧着一把火,一把强烈的爱国之火。“每逢佳节倍思亲”,可天下臣民如今人人都在苦难中度日,昔日欢乐祥和的景象,何时还会重现?阵阵阴风打在裔介脸上,像刀子一样刺进了魏裔介的心里。裔介此时思绪万千,踌躇满志,双拳紧握,暗下决心……

深夜,京西山上由阴雨已变成了漫山大雪。这种异常气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魏裔介在朋友家小住几日后即归故里。随后,京城欲陷的噩耗从四面八方接连传来。在逸园埋头修学的魏裔介,更加奋力苦读,矢志知识救国。

一六四四年春,战乱中的国家民不聊生,饥寒交迫。无论官府,还是大官僚,还是地主、农民,皆无余粮,无米下锅,衣不裹体。纷纷刨草根,扒树皮,吃树叶,维持生命,更甚者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其贫困之势难以用笔舌形容,人皆无心、无力劳作,纷纷向西部山区可寻野果的地方逃奔,魏裔介及家人也皆在其列。

此时,李自成军已把京南、京西诸省占领,清军把关外、东北三省、蒙古全部统治。京城四面楚歌,孤立一方。

不几日,李自成从京城南门打入城内,对城内的富商大户,烧杀抢掠,城内霎时鬼哭狼嚎,甚是凄惨。李自成匪军很快进入紫禁城,这时,崇祯帝早已闻讯自尽,各大臣、宫女,或逃生或随主自尽。只有几个没出息的太监,还恋恋不舍地空守着宫中的宝物,李自成对这些没出息的家伙瞧也不瞧一眼,在众将士的前呼后拥下,直登大殿。坐上龙椅的李自成,嚣张至极,发布了头号命令:“命所有的将士看好殿内宝物,不得乱动,以备日后拿来作为将士的封赏。”命令虽已发布,可那些将士谁管他这一套,何况那宫中的宝物又是没数的,人见人爱,就这样被李自成军迅速洗劫一空。

李自成的第二条命令是:“命所有将士大乐七天”。这是一道所有将士在入城之前,对京城物欲所急切向往的、所求之不得的喜令。此令一下,京城所有的酒店、门面,都有义军在大吃、大喝、大掠,街头巷尾烂醉如泥者比比皆是,调戏、奸污良家妇女的数不胜数,京城乱作一团。

说起好色,再没有能比得上这个想当皇帝的李自成了。

可其再好色,万不该在刚刚入京之时就命自己的心腹大将刘宗敏强夺吴三桂的心爱美女——陈圆圆。这个陈圆圆可真是个“导火索”,为此,天意注定了李自成必将失败。在关外强挡清军的吴三桂,得知这一不幸的“桃色事件”后,气愤至极,羞耻难忍,遂转势联合清军直杀京城,把李自成一举打得落花流水。李军溃散,自成孤身逃离。

一六四四年五月,大清定国,遂布告天下各地民众,各安其所,为大清效力,为大清尽忠。

再说魏裔介从京城归来,在家乡一直踌躇不安,其间有南撤的明皇室重要成员朱纯臣,路过柏乡曾到魏府话谈,谈话中魏裔介所表现出来的治国经略,令其敬佩,表示待大明复兴后一定请裔介入朝辅佐皇室,话完继续南撤逃生。

同类推荐
  • 革命史家胡华

    革命史家胡华

    本书是作者刘涓迅通过整理传主的生前日记、书信、工作笔记、著作和遗稿,搜集传主工作过的地方和报刊、网络等方面的有关资料,采访与传主生前有过接触的知情人。并从撰写“年谱”开始而逐步完成的。该传以胡华的革命者和史学家双重身份的人生经历作为脉络,具体梳理了胡华半个世纪以来从事党史教学与研究的历史背和思想轨迹、学术成果、教学成绩,客观总结了他在教学与研究中的学术得失。热情颂扬了胡华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崇高思想风范和精神追求。
  •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1844.年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1868年,24岁的尼采成为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辞职,之后他便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的煎熬,直到1900年去世。
  • 杨凤田传

    杨凤田传

    本书讲述了寒门学子杨凤田从小聪慧好学、积极进取,由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奋斗历程,以及他执着刚毅、爱岗敬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德。介绍了他始终以‘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理念为己任,先后参加、组织研制出歼8系列先进战斗机,填补了我国航空史上多项空白,大大增加了空、海军作战能力,为祖国的航空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事迹。 本书可供航空科研战线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广大军事爱好者阅读学习。
  • 孟子传

    孟子传

    特立独行的“亚圣”,笑到最后的理想者!深刻解读一代智者光辉的仁政思想,生动描绘一个圣贤的平民生活。孟子是继孔子后重要的儒家思想家、理论家,被称为“亚圣”。本书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孟子生活的时代以及孟子一生不平凡的经历,通过艺术形象阐发了孟子的“性善论”理论和“仁爱”思想,既具有可读性也具有研究价值。
  • 萨达姆传

    萨达姆传

    萨达姆的生活以及伊拉克现代史已引起人们太多的争议。作者没有回避那些最有争议的问题,而是把萨达姆一生中一些最重要的时刻放在伊拉克及中东地区现代史的大背景下叙述,通过对各种事件和运动等众多历史片段的详尽描述,以及对萨达姆此前不为人知的诸多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细节的披露,用独特而公正的视角再现与剖析了萨达姆不同寻常的一生。
热门推荐
  • 碑之道

    碑之道

    碑,‘迁客’之物。碑顺,则后人顺之。碑劣,则后人悲之。俗话说“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碑,则成为了古人的唯一‘财产’。而一本《碑之道》道尽了刻碑之说。民国十三年,发生在平远村的一个………江西与湖南的边界处有一个小村庄叫平远村。村子是典型的江南小村,村民很淳朴,对人热情。在清朝还没被推翻时,村上来了一个人,当时此人晕倒在村口。村民们把他救了,后得知他叫齐善刻,又知他家人都死了无处可去,于是叫他在这里安了身。他没别的什么手艺,只会刻碑。靠着手艺他勉强可以生活不会被饿死。后来清朝覆灭,民国建立。他在村里也有些年头了,可他对村民的热情好似视而不见。过年过节人家都是张灯结彩,他却拒绝别人的邀请情愿一个人躲在竹林喝酒。村民都叫他“齐不熟”。
  • 极品强盗

    极品强盗

    当一个天赋凛然的痞子,加入一群盗贼中,那会激发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当一个不良天才开始犯罪,那随人能挡。剿灭盗匪?呃,貌似现在是盗匪攻城吧?实力要强,势力要厚,这是原则性问题!恩,这是原则问题!
  • 嫁入高门的女人

    嫁入高门的女人

    系列文《嫁入豪门的女人》已开坑,欢迎去踩~~*****************苏颜只想找个稳妥的人嫁了,然后过稳妥的小日子,于是她找了个公务员。没想到,在谈婚论嫁的时候遇到了陆简云。陆简云说:“这个男人配不上你。”陆简云说:“我们家重女轻男,女人在我们家的地位很高,小的是公主,大的是女王,再大一些的就是老佛爷。颜颜,你要是嫁给我,你现在就是女王,以后就是老佛爷,咱家闺女就是公主。”*******************林姚说和男人分手最快捷的方法就是跟他借钱,借的越多越好,而且借完后不还。苏颜觉得,以陆简云的身价来说,借少了肯定不行。“陆简云,你能借我点钱吗?”“跟我还说借?要多少,我给你。”“一千……万……?”“没问题,要现金还是要支票?”他当真的?一千万啊,他敢给,她都不敢要啊!“哦呵呵,我就是开个玩笑,不用当真。”“我很认真的,明天派人把钱给你搬过去。”********************本文开头有些慢热,不过是绝对宠文,零虐点,所有的男配注定逃脱不掉炮灰的命运。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我与你们的年少时光

    我与你们的年少时光

    想知道几个学霸的生活日常吗?想知道平日里一丝不苟的学霸的真面目吗?看到我和三个异性死党学霸的日常生活,我相信你一定会笑喷的。
  • 幕阜山人的世界

    幕阜山人的世界

    公元1927年秋,在中国南方湘、鄂、赣边境的莽莽大山中,爆发了一场被后来的史学家们称之为“秋收起义”的著名战争。这场史诗般悲壮的战争产生了许许多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成就了一代人民英雄,成就了共和国元帅将军……这是一部描写秋收起义的小说,作者用抒情、考证的笔法再现了1927年秋收起义军在赣西北的幕阜山中酝酿、筹备起义的场景。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令人心旷神怡,不由得让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幕阜山是世上最美的风景区!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虽为虚构,但无一字无来处,足见作者对晚清和民初史料研究的广阔性和透彻性。
  • 女兵营

    女兵营

    红军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一个在全军覆没前担负动员,救伤、掩护等任务的女兵营,最终在凶残马匪的铁蹄下溃散了。夏满月、洪云舒、陈秋儿、丁谷雨等红军战士,在逆境中坚守信念,热爱理想,战斗到最后一刻。作家李镜以史实为素材而虚构小说,将中国革命史上的段最悲壮凄凉的曲调形诸笔墨,其焦点则是特殊环境下的女性军人。他们的爱情、忠贞、生殖、死亡,都是在阴惨、幽音的氛围中出现并消失的……作为幸存者的回忆而出现的补叙,则使历史事件的隐秘与蹊跷得以部分还原。
  • 乱世盛宠:红颜戏天下

    乱世盛宠:红颜戏天下

    她是身带封印异能、冠宠天下的倾世佳人,她于乱世收敛锋芒,却甘愿为他共负天下。他是身份扑朔迷离、权倾朝野的绝顶神算,他傲视天下如尘土,却将她宠得人神共愤。一场意外,她只身穿越乱世之中;一次应约,她初遇道貌盎然的他;一夜旖旎,她与他势可倾覆天下;她遇害之时,他于暗中屡次相救;他身处险境,她愿舍身相许与他。她说:红尘中,我只愿与他在迟暮之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说:她是我于千万人中惟一寻到的色彩,不论她说什么,我定做什么。皇权、身世、阴谋、恩义情仇……当迷雾接踵而至,到那时,且看他如何在乱世中护她周全,她又如何与他携手与共,笑看苍莽大陆荣辱沉浮。【慢热+宠文】
  • 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

    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

    敦煌藏经洞的开窟、敦煌文献的发现和敦煌学的诞生,已经100余年了。明年又恰恰是法国伯希和敦煌劫经的100周年(1908-2008年),我国西域与敦煌历史文物和文献的外流,其实已经远远地超过了100年。在西方和日本的科考、探险、考古学家们劫掠敦煌西域文物的狂潮中,法国探险家、语史学家、东方学家和汉学家伯希和的西域敦煌探险,则颇为引人注目。本文试对伯希和西域敦煌探险团在我国新疆和甘肃各站,特别是在敦煌从事考察和劫掠文物的史事,略作钩沉,以对《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的大历史背景作以介绍,以飨我国学术界。
  • 豪门独宠,总裁的二手暖妻

    豪门独宠,总裁的二手暖妻

    “我帮你复仇!你要做的只是签订一份结婚协议。”沈初见信了陆非白的鬼话,掉进军婚大坑,好好体验了一把军人的体力。顶级黑客陆上校是个护妻狂魔盯妻狂魔兼吃醋达人,谁敢说老婆一句不是就掀人老窝,老婆身边桃花太多得一朵朵掐掉,特别是那个不要脸的前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