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也有避免物理化学损伤的作用。不同部位的皮肤厚薄不一:脚底因为经常承受重力的摩擦较厚,暴露部位、劳动者的双手双肩可以增粗;皮肤对紫外线的阻挡能力根据颜色的深浅不一也不一样,颜色越深,阻挡能力越强,反之,越弱——人被太阳晒黑,是人体通过增加皮肤黑色素,以阻挡过多紫外线伤害人体的调节手段。
笞眼、耳、口、鼻、喉各自分泌物的防御功能
头部五官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体内部相通,它们各自的分泌物对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杀伤作用。眼泪、唾液、痰液、耳屎、鼻涕等,均是人体对付外来入侵的手段之一。痰液和鼻涕是人体正常分泌物与异物的混合物,人体用咳嗽和喷嚏反射来排除它们。
当然,所有这些分泌物还有其他功能,比如眼泪润滑眼球、冲刷异物,唾液消化食物等。
笞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外敌”入侵最广泛、最强大的力量,它的重要生理功能是对“自己”和“非己”物质进行鉴别,对非己物质产生排斥效应,发挥保护作用。
免疫系统分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长或定居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等;免疫细胞有许多种,各有不同的功能,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粒细胞等;免疫分子则是由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制造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学物质,包括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
在人体内除了血液循环外,还存在着淋巴循环,它可以把从血管中渗出的一些成分回收后送回血管,沿途经过许多免疫器官,过滤掉有害物质,如细菌、毒素、癌细胞等。
免疫细胞可以吞噬或破坏进入体内的异物或老死、受损、异常的细胞。有的免疫细胞把细菌吞掉后牺牲,变成脓液;有的免疫细胞可以联合其他种类的免疫细胞和各种免疫分子,向来自体内外的敌害冲杀;有的免疫细胞在发现外来入侵者时会释放出“抗体”,抗体与入侵者结合,标示出入侵者的存在,引来吞噬细胞将其消灭。
在人的一生中,免疫系统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12岁之前,儿童的免疫系统还不够完善,容易感染各种疾病。青年是免疫系统最完善的时期。进入中年以后,免疫器官尤其是胸腺逐渐衰退,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数量也逐渐减少,因而,中老年人的免疫力会有很大的衰退,各种疾病接踵而来。
一些生活和饮食上的因素会导致免疫力的下降。比如许多免疫物质都在肝脏合成,许多入侵者也在肝脏被消灭,但是酗酒、服药、劳累、疾病等因素,都会破坏肝细胞,损害肝功能,使免疫力下降。
另外,情绪的大幅度波动,也会引起神经内分泌的变化,从而损害人的免疫系统。如果免疫功能低下,机体就容易被传染上各种流行疾病,也易患癌症。
免疫系统在给我们带来防御的时候,也给我们带来相应的麻烦。这就好比在自己的土地上与敌人作战,可能会伤害我们的基础设施,比如建筑、桥梁等等;这也好比防盗门可以阻挡盗贼,同样可以在丢了钥匙的时候让它的主人进不了门。
器官移植最大的障碍,就在怎样才能克服人体对外来物质的抵制。每一项移植手术,后期在免疫抑制剂上所花费的代价远远超出手术本身。
过敏反应是因为免疫系统的作用过度所致——免疫系统对那些并不会伤害我们的物质进行了错误防御,因此也称“变态反应”。
笞其他
眼睫毛、鼻毛也对微生物有一定机械阻挡作用,汗液有一定杀菌作用,****分泌物抑制有害细菌生长。
人体的代偿和适应能力
在某一器官遭到一定程度破坏时,身体通过调整该器官或其他器官的功能、结构及代谢予以补偿、代替,使之满足身体正常运转需要。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代偿”,它是机体一种重要的抗病功能。
代偿可分为功能代偿、结构代偿和代谢代偿三种形式。
笞功能代偿
结构不变,功能增加。在高血压的早期,全身小动脉痉挛,血管阻力增大,心脏通过加强收缩的力量来克服增大了的阻力,以维持人体必需的对血液的需要。
笞结构代偿
通过让器官、组织肥大来提高能力。长期的高血压使心肌肥大,使其收缩力加强;消化道狭窄时,狭窄以上部位扩张,肠壁肥厚;一边肾脏切除后,另一侧肥大。
笞代谢代偿
通过生化过程来补偿代谢上的损伤。如缺氧时,糖的有氧代谢受阻,能量供应不足,此时通过另外的无氧方法——糖的酵解加强以补充能量。
功能、结构、代谢三种代偿常常同时存在,互相影响。一般来说,功能代偿发生较快,长期功能代偿会造成结构的变化,因此,结构代偿出现得较晚。结构代偿能够使功能代偿持久增强,而代谢的变化则是功能与结构变化的基础。
机体代偿能力反映机体储备能力的大小。人体各组织器官有着巨大的储备力量,如安静时的心输出量及肺的通气量,只相当于剧烈运动时的1/10,因此,人体的代偿能力是很大的。积极锻炼身体能够增加身体的储备,同样也能提高疾病的代偿能力。
当环境发生某种变化时,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激化,这时机体往往改变自己功能、代谢或结构的一些特性,使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又达到统一。机体对环境的这种反应称为适应。
在日常生活中适应反应很常见,例如,长期进行体力劳动和锻炼,肌肉会肥大有力,心脏也肥厚,每次搏动输出的血液也较多,使机体更加适应体力劳动。又如进入高山地区,由于空气稀薄,会发生各种缺氧反应。以后通过骨髓的造血功能增强,血液中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工具)增多,同时,组织内小的血管扩张,流入的血液增加,以及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增强等,使机体逐渐适应缺氧的环境。
人体还有另外一种适应的手段,称为化生。它是组织为了适应生活环境的改变,从一种结构变为另外一种结构的方法,比如患慢性支气管炎、肾结石时,其组织管腔内面的上皮细胞会变为一种耐刺激的上皮细胞。
疾病症状对人体的保护
当疾病发生后,经过代偿和适应仍然不能纠正平衡,人体开始相应产生一系列疾病症状。症状是患病时病人主观感觉到的异常感觉,或某些病态改变,通常令人痛苦。
但症状却是机体防御疾病的重要一环,比如发热增加免疫细胞的活性,腹泻排除病原体等。症状给人带来的痛苦感觉提供疾病信号,疾病信号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抵御疾病,比如自我对伤口的简单处理、脱离损害环境、求医等。
症状给人带来的痛苦感觉降低人体活动能力,强制局部或全身休息,以使人体把主要能量集中到对付疾病方面。
下面是几种常见症状简介。
本书是一本颠覆传统医疗保健观念的指南性用书,书中客观地揭示了现代医学、传统中医的种种局限和不足,帮助读者客观地面对疾病,避免不切实际的虚幻要求。作者透彻地分析了医疗行为中医生可能的行为方式、自我利益因素、医疗伤害产生的环节,帮助读者监督医疗的正规实施,避免医疗伤害。该不该看医生,怎样看医生,本书根据不同情况均给予了贴切而细致的指导。书中还详细地罗列了有关医疗的法律法规知识,并帮助读者在医疗伤害发生后,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笞疼痛
筲提供病变部位信号。
人体大多数疼痛往往直接反映病变的部位,如体表创伤、头部疾病等等;体内的疾病一般也表现为相应部位的疼痛,但在疾病早期有些可以表现为“牵涉痛”——心脏疾病左肩痛;阑尾炎早期上腹痛或脐周痛;胆道疾病右肩疼痛;急性胰腺炎左侧腰背部痛;尿路结石下腹部和会阴部痛。
筲阻碍机体局部或全身活动,以强制病变部位或全身休息,促进疾病康复。
比如,腰扭伤的疼痛可以使你不敢随意运动腰部,以休息受伤的腰背肌肉、筋膜、韧带,假如用止痛药后,局部毫无反应,你可能在不自觉中继续损伤受伤组织。
筲疼痛的一些化学物质可以吸引免疫物质流向病变部位,促进炎症消除和创伤修复。
笞发烧
人体温度每增加1℃,抵抗力可以增加约一倍。在一定程度内,发热可以增加人体免疫能力,是人体防御疾病的一种方式。
部分专家认为,通常,小儿体温在38.5℃以下,成人在38℃以下一般不用退烧药。但如果体温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对机体组织将造成重大伤害,必须降低体温。物理方法降低体温简单易行,像通风、减少衣物、凉敷(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酒精外擦等。
民间和中医对一些病症通过发汗的方法治疗是有科学道理的。感冒通过盖厚被子、喝开水等让体温升高至出汗的程度,对杀伤感冒病毒应该有其中重要作用。但假如高热已经对人体本身造成伤害,我们还要紧闭门窗、盖厚厚的被子、穿厚厚的衣服,那就十分有害了。
笞咳嗽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从外界吸入的异物,可借咳嗽反射而排出体外。所以,一般痰多的咳嗽我们尽量不用镇咳药,但刺激引起的干咳影响休息和睡眠,则失去其保护性意义。
笞呕吐
呕吐可将有害的物质从胃里排除,从而起保护作用,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水分丢失,电解质紊乱,碱中毒和营养障碍。
笞腹泻
腹泻可以因为食物中毒、感染、非特异性炎症、药物及化学毒物饮食不当、消化不良,以及肝胆胰腺疾病等诸多因素引起。腹泻对人体的保护作用在于,可以排除各种致病微生物、毒物、或刺激性物质,因此临床治疗腹泻常常以抗菌、去因为主,直接单一止泻十分少用。
但严重腹泻可以导致水及营养物质不能充分吸收、电解质平衡紊乱,在控制病因的前提下,给予适量直接止泻药物效果会更好。
一定程度的症状是人体保护自身的重要手段,对那些并不十分痛苦的症状,我们有理由忍耐。但较重的症状直接对身体产生伤害,则应该设法消除。
症状轻重不仅和疾病程度有关,与机体的耐受力也不无关联。既然症状是一种感觉,患者自身的感觉最为重要。判断症状轻重及是否需要处理的标准,绝不能按照其他人的主观臆断。看起来很轻的疾病,部分病人可有较重的反应,这时候,一味强调忍耐甚至对病人进行指责是不恰当的。
炎症反应的防御作用
炎症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发炎”,其定义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性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这说明,炎症反应是那些单细胞动物和其他无血管的多细胞动物所没有的能力。
炎症反应不同于免疫反应,后者主要在于识别异己、杀灭异己,而前者在于对一切损伤因子进行包围、消灭,清除和吸收坏死组织、细胞,修复损伤。
发炎的过程主要为:损伤后局部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人体内白细胞向局部聚集并冲出血管。这些白细胞吞入细菌然后将其杀灭。发炎的表现往往局部有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全身可有发热、白细胞增多、网状内皮细胞(淋巴结、脾脏等含有)增生、实质器官损害等。
炎症是致炎因子对机体的损害与机体抗损害反应的矛盾斗争过程。一般说来,炎症过程中的变质、代谢障碍、血液停滞、发炎的器官和其他器官的技能障碍等等,都属于不利于机体的损害性反应;而充血,代谢增强,渗出和白细胞的吞噬、组织增生、发热、外周血液中白细胞增多、抗体形成增强等,则属于有利于机体的抗损害性反应。
炎症反应有利于清除消灭致病因子,稀释毒素,吞噬搬运坏死组织以利于再生和修复,使致病因子局限在局部而不致蔓延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