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3700000002

第2章 洞察人性,赢取更多机会(1)

1—1、利用从众思想为自己服务

在画展的走廊上,贴着这样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人张着嘴,仰着头,似乎在看天。有一个人看到了,觉得非常奇怪,以为天上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于是,这个人也像画上的那个人一样,张嘴、仰头、看天。这时来了另外一个人,他想,这两个人都在看天,一定是天上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于是他也这样做了。又来了一个人……这样,到后来有一群人都像第一个人那样,张嘴、仰头、看天。还没等他们发现天上到底有什么东西,只见第一个人脑袋抖了几下,“哇”的一声,打了个大喷嚏,身旁那一群人才傻了眼……

可笑吗?你肯定认为可笑,不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此等可笑的事情还真不少。

某转弯处,一个人忽见一长队绵延,在没有查明原因的情况下,他以为有什么难得的好机会,于是停下脚步,赶紧站到队尾排上,生怕错过一个好机会。等到那个人拐过拐角,才发现在这里排队的人都是为了上厕所,不禁哑然失笑。

其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有类似于上面那位仁兄的心理动向: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看到有人排队就希望排过去,看到有人扎堆儿就希望靠上去,总以为多数人都在做的事肯定不会错。

在心理学上,这种心理动向被解释为从众思想,也叫趋众思想。由从众思想指导的行为就叫从众行为。所谓从众行为,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比如,在十字路口上站着一位行人,红灯亮了,然而路面上并没有行驶的车辆。这时有一个人不顾红灯的警告穿过马路,接着两个人、三个人……大家都穿过了马路。这就是从众思想的力量。

在这方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1952年所做的一个试验最能说明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违心地做出明显错误的判断。

阿希所做的这个试验是这样的:阿希请大学生们自愿接受测试,告诉他们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当某个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已经有5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他只能坐在第6个位置上。事实上他不知道,其他5个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受试者(即所谓的“托儿”)。

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对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其中一条与第一张卡片上的竖线一样长,另外两条要么长很多,要么短很多)做出比较,看它和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判断共进行了18次。依据正常的视觉,每个人都能很容易就做出正确无误的选择。

呈现第一组两张卡片后,受试者们依次大声地回答自己的判断,所有人的意见都一致,也都是正确的。然后再呈现第二组,判断依然是一致的。然而,在两次正确判断之后,5个假受试者故意说出同一个错误答案。于是,真正的受试者开始感到左右为难,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还是说出一个和其他人一样,但自己心里认为是不正确的答案呢?最终,他还是小声说出了与别人相同的错误选择。

从总体结果来看,有33%的人选择了和大家一样的判断,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对这个问题判断出错的可能性还不到1%。当然,还有24%的人一直没有从众,他们坚持按照自己的正确判断来回答。这就是在从众现象研究中最为经典的“阿希实验”。由此可见,从众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甚至是一个集体的正确判断能力。

其实,从众思想几乎人人都有,因为人类的许多社会行为都是模仿性的。例如,儿童在幼年时期就开始模仿他们的长辈,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大部分行为会受周围人行为的影响。例如,在公众场合,我们看见别人站着,我们也就站着,人家鼓掌,我们也跟着鼓掌,甚至别人打哈欠,我们也打起哈欠来。实际上,我们模仿的各种行为,有好的,有坏的,还有无动于衷的。我们甚至接受别人的影响而捐款给慈善事业,只是因为别人在捐款。我们可能对别的种族群体持有偏见,因为我们的家庭和邻居的行为就带有偏见。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如何运用人们的从众思想为自己服务呢?下面就从商业和人际交往两方面进行说明。

1.迎合从众思想,故意为观众制造不便

如今,电视购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个电视频道。在这行中科林·斯若特最为成功。她不仅担任美国几大知名电视购物节目的编剧,而且其销售业绩无人可及。

在主持节目时,科林·斯若特的营销手段极为常见,如夸张的广告词、狂热的听众以及名人的认可。但最近,她在营销手段上做了一些小的变动——把电视购物中的电话用语进行了变动。就是这个小小的变动,不仅让购买产品的客户量大幅上升,而且让客户认为将要购买的产品是非常热销的。科林·斯若特将购物专线的电话用语由“欢迎致电××购物热线,接线生正在等待您的来电”改为“线路忙,请稍后再拨”。

表面上看,这样的变动实在太愚蠢了,这不是让顾客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拨打电话上吗?其实,这样的怀疑实属多余,因为我们忽略了人们的从众思想。

假设你在拨打某购物电话时,听到的第一句话是“欢迎致电××购物热线,接线生正在等待您的来电”,你会怎么想?我想你当时出现的心理意象是这样的:这是什么产品,人们对它的需求如此低迷,接线生怕是闲得发慌。这样的心理意象肯定引起你对这个产品质量的怀疑,以至于打消购买此产品的念头。

现在再想想当你听到“线路忙,请稍后再拨”时,又会出现怎样的心理意象,你可能会想:购买这种产品的人真不少,接线生忙得连接电话的工夫都没有。在修改过的电话用语影响下,你的心理意象向你传递了这种产品肯定非常优秀,要不其他人怎么会在打电话购买呢?以至于你也进行购买。

当然,你也能像科林·斯若特一样,成功运用这一心理战术,为自己创造条件。比如你开了一家小店,不妨在开张时,邀请你的亲戚朋友,围在店内店外,或进进出出。这样,你就无须担心门庭冷落,那些亲戚朋友自会给你引来顾客。

2.在人际交往中,不妨多说说“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

在人际交往中,从众思想表现为:对传递的观点没有明确的意见和看法,是否定还是肯定都是按大家的意见办。为什么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群体的信赖。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意见时就会产生一种心理:大多数人赞同的肯定比较可靠。所以,“人云亦云”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第二,群体的意见给个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有自己的意见时就会产生这样的一种心理:我的意见和大多数人的是不是一致?如果一致,人们就会心安理得。如果出现不一致,人们就会产生矛盾的心理,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还是随大流?事实证明,随大流的占多数,因为这种无形的压力,使大多数意志薄弱的人不得不俯首称臣。所以,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为了说服他人,我们不妨多说“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不会有错”之类的话。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情愿与众为敌。

不过,在利用人们的从众思想为自己创造条件时,也不是每每都能奏效。因为人们的从众思想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发生的力度也有大小之分。如何更好地迎合从众思想呢?心理学中有相关研究,并总结出以下规律:

第一,人们的从众思想与群体规模成正比。也就是说,群体规模越大,赞成某种意见的人越多,群体意见对个体产生的压力就越大,就越容易迫使个体产生从众思想。

第二,群体凝聚力越强,群体成员的一致性越高,个体的从众倾向就越强烈。

第三,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很重要。一般来说,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越低下,越容易产生从众行为。而那些地位高的个体,由于他们自认为自己经验丰富,非常能干,所以,往往表现得非常自信。因此最好不对这些人使用从众策略。

第四,不同类型的人,从众行为的程度不一样。女性从众者多于男性从众者;性格内向、自卑的人多于外向、自信的人;文化程度低的人多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年龄小的人多于年龄大的人;社会阅历浅的人多于社会阅历丰富的人。

1—2、被人认同是每个人的渴望

为什么乞丐在乞讨的盒子里先放些零钱,会吸引更多的人向盒子里扔钱?

为什么明明不能扔垃圾的地方,在有一小堆垃圾之后,垃圾就越来越多?

为什么本不能走的小路,走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就成了路?

为什么电视综艺节目喜欢放假笑声和鼓掌声?

如果你在天桥上靠着栏杆往下看,可能没路人理你,如果你和五个朋友同时往下看,路人就会忍不住看一眼。

如果培训或开会时,有一人鼓掌,可能没人配合,如果四五人掌声响起,这时全场就会很热闹。

这些都是社会认同原理在作怪——你不由自主地选择了身边的人作为参照物,你在不断寻找大家一致的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原理指出,我们进行是非判断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别人是怎么想的,尤其是当我们要决定什么是正确的行为的时候。如果我们看到别人在某种场合做某件事情,我们就会断定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不管是电影院内的空爆米花盒子应该怎么处置,在某段路上车应该开多快,还是在宴会上应该如何吃鸡,我们周围的人的做法对我们决定自己应该怎么行动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公正地说,需要社会认同感几乎人人有之,除了具有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病样人格障碍的人以外,因为这些病症的核心是不具有社交能力以及不明白社会交流中的含义。我们需要他人承认我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比如说认可我们是可以交往的朋友,认可我们在某些方面具有长处或优点。也就是说,社会认同是一种心理需要,它可以使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增加亲和力,也可以协助我们以和谐的方式融入社会。

打个比方,有的人在自我介绍时,顺便带出他的家乡曾经出过某位名人,说不定祖上多少代还是一家,这种现象英文里叫name dropping,大意是用别人的名字来炫耀自己,从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铺平道路。这里涉及的也是社会认同感,只不过这种认同感是建立在虚幻的假象上。

正因为社会认同原理具有这样的神奇作用,所以它在管理、营销领域以及生活的其他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精明的商家会利用社会认同原理来吸引他人的注意,从而达到谋取利益的目的;聪明的推销者利用社会认同原理来提高自己的说服力,使自己的产品得到他人的认可。

为什么现在很多广告喜欢找名人代言,或者让一个人拿着糖果在前面跑,其他人拼命追?其实就是在利用社会认同原理,造成这样一个现象:大家都这样做了,你还考虑什么呢?于是没有跟着去的消费者就从众了。或者他们告诉消费者,某种商品增长最快或销售最旺,这样他们就间接地告诉消费者他们的产品是同行中最棒的。他们只需要把自己的产品套上“大家都认为是这样”的外套,就足以证明他们的商品质量了。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舞厅的老板会故意请来一些托儿在外面等候入场,其实舞厅里的空地还有很多。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人们造成舞厅生意兴隆的感觉。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舞厅。而推销员在推销某种商品时,也应该在他们的说辞中,尽可能多地提到那些过去曾买过他商品的顾客,或者直接说“其他公司正在使用这种扫描仪,都反应良好”。在你的说辞中,把这些元素添加进去,顾客就会不自觉地参照别人的行为来做自己的标准。

群体信息能够给我们很多生活上的指导,似乎每一个人都要参考周围人的行为来决定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似乎没有人自己可以确定自己的主见。我们在家里可以穿各种奇特的服装,但我们不会穿这种衣服去上班,因为会想到同事们怪异和否定的目光。现在年轻人最流行穿T恤衫、牛仔裤,但是有的胖女并不适合这样的装扮,当有人问她为什么这么穿,她可能要说:“因为大家都这么穿啊!”所以,你应该学会利用周围人的行为来影响别人。

1—3、掌握短缺原理,物以稀为贵

鲁迅先生在《在仙台》一文中说道:“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请进北京的温室,美其名曰‘龙舌兰’。”鲁迅先生是文学家,但是无意中却给人们讲出了心理学上一个重要的原理:短缺原理。

一般而言,一件东西的价值与它的稀缺性成正比。也就是说,某件东西越稀少或开始变得稀少起来的时候,它的价值就会随之增高。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短缺原理就是“物以稀为贵”。比如说错币,由于在印刷时出现错误的概率几乎为零,所以,一旦出现,并被发行了,马上就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能灵活运用短缺原理,那么我们就会获得更多。

1.故意制造短缺

20世纪40年代,一种新式影印机在美国全录公司诞生了。公司的创始人威尔逊获得了生产该影印机的专利权。这种命名为“全录91型”第一批新式影印机出厂时,成本仅为2400美元,谁知威尔逊竟将售价定为29500美元,超出成本10倍以上。公司里知情的员工们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大家禁不住问威尔逊:“你是想做暴发户吗?”

威尔逊回答说:“那当然。只要不是傻瓜,谁都想当暴发户。”

“我看你是想暴利想疯了。否则,请你想想,这样高的价格卖得出去吗?卖不出去的东西还有什么利润可言?”

“放心吧,我正常得很,我的脑袋比谁都清醒。”面对一连串的质问,威尔逊一概报以神秘的微笑。

“那……”

“请允许我打断你的话。听我说,我不仅知道这样高的价格可能会使影印机一台也卖不出去,而且我还知道,这个定价已经超出了现行法律允许的范围。等着瞧吧,我们的宝贝很可能被禁止出售。”

“那还得了。就算有跟你一样的疯子来买我们的宝贝,你又有什么法宝可以获得法律的许可呢?”

“什么法宝也没有。即使有,我也不用。我要的就是法律不允许出售,允许了也不卖。做到这两点,巨额的利润就能稳稳到手了。”

“什么?不准卖,而且卖不出去我们反倒能获得巨额利润?”

威尔逊胸有成竹地说:“是的,我本来就不准备出售影印机的机体,而是卖影印机的服务,从服务中取得利润。”

同类推荐
  • 管理要读心理学

    管理要读心理学

    这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自我情绪控制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所有层面,是一本难得的实用心理学好书。
  • 专家给上班族的心理呵护书

    专家给上班族的心理呵护书

    不堪重负的压力,难以应付的职场,复杂的人际纠葛……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就像潮水般涌来,让上班族无力招架、苦不堪言。这时他们需要最全面、最贴心的心理呵护,安慰他们的心灵,引导他们走出困境,让他们找回自己、找回快乐。《专家给上班族的心理呵护书》就是一本适合上班族需要的书。
  • 听心理学家讲述修心智慧

    听心理学家讲述修心智慧

    《听心理学家讲述修心智慧》一书带领读者跟着心理学家学会聆听内心的声音、掌控自己的情绪、让快乐生活从心开始、养身从养心做起、对人口下要留情、掌控自己的情绪。在他们的指引下,让自己进入一个智慧、理性、快乐、健康以及充满爱的世界中去。
  • 学生要懂心理学

    学生要懂心理学

    优秀的同学为什么总是知而不言?为什么学习越努力成绩越差?怎样避免学习中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怎样解决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怎样才能跳出书中的框框?怎样才能克服“马虎”的毛病?如何克服考试怯场心理?如何在考试中超水平发挥?如果落榜应该如何对待?女孩子真的就比男孩子笨吗?……在学生的心里,可能存在着很多这样的问题,因为没有得到合理的解答,他们备感迷茫。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心灵被上了锁。本书列举了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各种典型问题,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刻分析,相信可以拉直莘莘学子心中的诸多问号。
  • 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不仅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品,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心理学的科学领域已深入到每个人的生命之中。哪里有人,哪里就会有心理学。 这些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既有现场实验,也有实验室实验。涉猎了较广泛的心理学分支领域,有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实验,不仅可以了解心理学一百年的发展历程,更可以学到不少有用的心理学知识。通过阅读本书,你会理解心理现象,从而领悟人生真谛。
热门推荐
  • 妖孽同居

    妖孽同居

    开了本新书,名叫《百鬼禁忌》,当初《妖孽同居》其实没有写完,结局几章是后来补上的,留了许多遗憾。新书在塔读,作者名是千钧四两,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看。PS:《百鬼禁忌》中的第十二个故事,幽冥花篇中,有小狐狸和凌钰转世后的角色客串。
  • 秘陆

    秘陆

    神秘的大陆暗藏汹涌,机遇重重!漫漫修行之路,我要傲世九天!谁与争锋!我不信修行要看透世事,冷若冰霜!如真要如此,我要逆这修行之道!!我要这苍穹因我而颤抖!!!我永远记着对你的承诺!即使你早已忘记我的存在!可我会用尽毕生精力去追赶你的步伐!即使你不愿停下等我!我相信!我会找回最初的你!命运之轮会让我们在生命的某个点上重叠!!这时,如果可以,我将用我全部修为、用我的生命,去好好爱你!!!
  • 佛说长者法志妻经

    佛说长者法志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神合道

    星神合道

    结仇修道界老大昆仑派应该怎么办。师兄惨死,师傅重伤,菜鸟如何勇敢地面对生活生存下去。成长——代价是不是太过昂贵。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是《封神演义》。地球小子怎样成长到博弈大佬?开天之前是什么样的世界(肯定不会是老套的混沌神魔路线),封神被坑的通天会甘心受辱吗?国外神系的诸神和国内传统神话的神仙是什么关系,他们又是什么来历?最关键的是无尽的星空到底有什么,是外星人还是……?
  •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汇集了中国现当代著名人类学大师的论著《人类学的中国大师》对李济、吴泽霖、潘光旦、林惠祥、杨成志、吴文藻、凌纯声、林耀华、费孝通、岑家梧、梁钊韬、李亦园、乔健,以及美藉华人许烺光、张光直和俄国人史禄国等16位人类学大师的学术专著和学术思想进行介绍和评述。《人类学的中国大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类学中国大师们的传世作品相对分散、不集中等现象”,为人类学学者及爱好者搭建了一个“一次性”与诸多中国人类学大师“会面交流”的平台。
  • 肆掠天下

    肆掠天下

    无极阴阳四象生,破天归元天下臣!九州大陆,弱肉强食,实力至上!天才妖孽,如繁花落叶,若想为王,必得披荆斩棘,踩着血肉往上爬!家族,宗门,帝国,万千势力,纷纷登场,妖魔涌现,九州封王,臣服,亦或嚣张,只看手中剑芒!游戏迷,穿越而至,他是成为一块别人上位的垫脚石?还是别人成为他的垫脚石?他能否玩好这强者为王的游戏?敬请期待,肆掠天下!交流群282312214
  • 镜子与刀

    镜子与刀

    一场病症之后的穆鱼失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从而失去了正常交流的手段。听信了仙人指点的父母将穆鱼关在了自家的小楼上。渔夫老罗之子九果用杀鱼刀与他对上了话。一直呆在楼上的穆鱼发现了老罗的秘密,用镜子不停指点九果,九果终于明白过来,
  • 误入时代:新的开始

    误入时代:新的开始

    现在绿色仙境改名为《误入时代:新的开始》,所以不弃文啦,大家要继续关注哦~简介:可怜的少女穿越了,以后又要过上苦逼的古代生活,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 候补情人

    候补情人

    她是学校的人才,能歌善舞,她有着出众的容貌,姣好的身材,是众学长学弟殷勤追求的对象。她也是学姐学妹心中美好仙子的化身!她是老师眼中的麻烦学生,但由于学习出众,老师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杀人放火,打家劫舍,也任由她胡搞!只不过一个不留神而已啊!就让她来到架空?莫名其妙的被设计和一个男人拜了堂,成了夫妻!
  • 无限之幸运者

    无限之幸运者

    一个谜一样的少年杀神,意外进入了主神空间,成为了一支特殊小队的队长,这个小队居然没有新人!少年将如何在主神空间生存?主神空间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基因锁五阶真的是顶点么?各位书友敬请期待!本书是小风我的练笔作,有什么不足请各位书友尽管提出,小风我会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