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89000000004

第4章 古铜镜(2)

就世界范围而言,铜镜大体可分为东西两大系统: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圆板具钮镜系统,即在圆镜背面加铸一系绸带的钮;另一个是在西亚、埃及、希腊、罗马等文明古国广为流传的圆板具柄镜系统,即在圆镜下加一柄。把铜镜造成圆的,固然有美观、实用的目的,但在中国古代人的心中,它又有了欢聚、团圆的意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铜镜也是一样,有破即有圆,破是少数而圆是经常的,并且人与人之间的热切思念及美好感情也不仅靠破镜来寄托。镜背铭文中多见“长相思,毋相忘”、“君有行,予志悲,秋风起,侍前稀”(汉镜铭文)之类的句子,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殷殷盼情,可能也是汉代妇女对丈夫远行时赠一面有这种文字的铜镜,好让丈夫睹镜思人早日平安回家。而唐镜铭文“既知愁里日,不宽别时要,惟有相思苦,不共体俱消”则把少妇独处深闺思念良人的幽怨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至于恋人们互相赠送的铜镜,从铭文上表现出来便是热情高而幽怨少,如唐代的“赏得秦王镜,判不惜千金,非关****胆,特是自明心”,借秦王照心宝镜的传说,道出思恋之心,挚爱之情跃然于镜上,很难想象一个女子在收到这样一面镜子时会不心动。

并且唐时还有用铜镜陪嫁的习俗,尤以精致的龙风镜最好,所以留下了“嫁时明镜今犹在,黄金缕画双凤背”(王建《老妇叹镜》)的诗句。

当然,互赠铜镜也并非男女感情的专用表现方式,要好的朋友送上一面铜镜也是极为正常的礼品,如汉代镜铭的“长乐未央,常毋相忘”、“愿长相思”一类的句子,恐怕就不会是专指男女的相思吧。而唐镜铭文“月样团圆冰样清,好将香阁伴闲身,青鸾不用羞孤影,开匣当如见故人”,其中的故人也不一定非是情人不可。前面提到过的隋末唐初的王度,曾有一面能降魔驱鬼的宝镜,而这面镜子就是隋汾阴候生临终前相赠的(《太平广记·王度》)。

可见,铜镜以其制作精美和照容功能而成了联系人间感情的纽带。

封建统治的绳索

以前看古装戏剧时,衙门的大堂上总见到“明镜高悬”的巨匾,原以为这无非是说明审案官员清正廉洁慧眼如镜,但见到有时也出现的“秦镜高悬”时,便不甚明白了,难道秦朝铜镜才最明亮吗?原来秦镜便是指秦王镜,并且这里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西京杂记》中记载,相传秦始皇曾得到一面铜镜,能够照出人们的心胆张合情况。古人认为人的思维不在脑子而在心、肝、胆,如说一个人好是“心地纯正”、“热心肠”,骂人则是“狼心狗肺”、“没心肝”,所以秦始皇用这面宝镜分辨女眷们的忠奸,“肝胆相照”这一成语也是由此而来的。“秦镜高悬”巨匾挂在堂上,也就比“明镜高悬”更加正确了,因为它更有明辨是非、断案如神的意义。

虽然封建社会里各府衙大堂上一般有“秦镜高悬”或“明镜高悬”的匾额,但我们仅凭此便说铜镜是封建社会统治的绳索也的确太牵强了些,不过一些有关铜镜流传的铭文却更能说明问题。封建统治说穿了无非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铜镜的流传也正有这方面的内容。

唐代帝王经常把铜镜赏赐给群臣,以显示龙恩浩荡,以调节君臣关系。或者也有“明镜高悬”的意思,即你们的心思我如明镜般清楚,所以你们最好不要背地里搞小名堂,同时也希望你们为政清廉,不徇私不贪财。否则皇帝为何特别重视赏赐铜镜呢?《旧唐书·玄宗本纪》载:“(开元十八年)以千秋节百官献贺,赐四品以上金镜、珠囊、缣彩。”这里的“金镜”应该是背面贴金的特种工艺铜镜。唐太宗为了表彰大臣高季铺的清正廉洁,曾御赐“金背景”(《旧唐书·高季辅传》),也是贴金铜镜。唐玄宗本人曾有《千秋节赐群臣镜》诗:“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臣,遇象见清心……”考古发掘品见盘龙镜边缘铸有“千秋”二字者,说明“千秋镜”应该就是盘龙镜,而席豫《奉和敕赐公主镜》中“令节颁龙镜,仙辉下凤台”的诗句证明了御赐铜镜多在千秋节时,赐品全是铜镜中的精品,其中以盘龙镜最多,另外还有贴金镜等特种工艺铜镜。铜镜还可以作为家训之物而世代相传,铭文中就有“质烂而清,光皎而浩,惟我子孙,永保清白”、“清素传家,永用宝鉴”。在这里,铜镜以其清亮光洁而成了传家立世之宝物。

既然铜镜可以寄托圣意祖训,可以调节君臣父子关系,那么我们说它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绳索似乎也不算言过其实。

国际交往的使者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劳动人民以其卓越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使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在几千年里一直傲然耸立于世界之林,成为一个东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铜镜的海外流传也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虽然也有不和谐的旋律,但经济文化的传播却始终没有停顿。对于中国古代铜镜及制作技术的输出,日本也一直是最大主顾。三国两晋时期,不仅有中国的魏镜、吴镜输往日本,也有中国工匠直接到日本,甚至自中国运送大批铸镜原料去日本制造铜镜,传授技术。日本古坟(主要是公元四世纪的前期古坟)中大量被称为“三角缘神兽镜”的铜镜的出土,就是很好的证明。(王仲殊:《关于日本三角缘神兽镜的问题》,《考古》1981年第4期。)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当时在首都长安集中了许多外国使节、商人、留学生、僧侣等,中外交往异常频繁,无论是海上航船还是陆上丝绸之路,各国商旅及使节不绝于缕,中国以丝织品为主的多种物品通过各条渠道向外输出,铜镜也自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唐代铜镜在海外多有发现(不包括近代流失国外的),其中以日本最多,这些铜镜有的是在当时便被收藏而流传至今,同时地下出土的也为数不少。除日本外,朝鲜、蒙古人民共和国、原苏联诸国、伊朗等也发现有一些唐镜,说明当时中国铜镜的输出是相当广泛的。同时,唐代铜镜上的葡萄纹、狩猎纹、对鸟纹等图案,具有与波斯丝织品上图案近似的风格,可以看出中国铜镜在向外传播的同时也在吸收外来图案丰富自己的纹饰内容。

总之,铜镜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通过贸易或赠送的形式,曾经在海外广为流传,既传播和交流了文化与技术,又增进了与各国人民的友谊,架起了中外交往的桥梁。

铜镜的商品性能

铜镜固然可以相互赠送以促进人际关系的融洽,但在私有制社会里,其制造者在饱受烟熏火燎之后,当然不会将之平白任意送人。当铜镜的使用日益普及后,其市场买卖自然也就随之兴旺起来,商品竞争也随之日趋激烈。西汉早期的铭文中常有夸耀镜子质量的句子,如“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冶炼铜镜清且明”等等。这一类铭文到了西汉末期,又加上了铸造单位及名号,以显示其为正宗名牌产品,如“尚方作竟真大好”、“三羊作竟大毋伤”、“李氏作竟自有纪”、“朱氏明竟快人意”等等,可见当时肯定有大量伪劣产品的存在,才会有这么多纪姓氏铭文的出现,作用如同现在剪刀上下打印的“张小泉”、“王麻子”一样。但在工商行政及质量监督不健全的古代,这些名号到底又会有什么作用呢?反而给伪劣产品的制造者提供了假冒名牌的机会,如着名的“尚方”镜,其中质量较高的才是真正的官设“尚方”机构铸造的,同时却存在着大量劣质产品,后者显然是一些私营作坊冒名生产的。这种情况到了宋代更有发展,所以名号商标之类的铭文中又增添了“真”、“真正”、“祖传”等字样,如“湖州祖业真石家炼铜镜”、“湖州真正石念二叔照子”等。另外,宋代的铜镜销售似乎有些是自己开店,所以铭文出现了许多标出字号所在地点的,如“湖州南庙前街西石家念二叔真青铜镜子记”、“湖州仪凤桥酒楼相对石念二叔男念七郎镜”等,就是为大量购置者提供了联系地址。

因为镜子的铸造原料与主要流通货币的原料都是青铜,所以为了保证货币的信誉,稳定物价,对铜镜的铸造和买卖便不能不加以控制。汉代情况还好,由于当时最大的铜镜铸造机构是官家的“尚方”,其产品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均占主导地位,所以价格控制便比较容易。唐代经济繁荣,物价稳定,例如“开元通宝”与粮食的购价在整个唐代没有多大变化,基本没有通货膨胀的困扰,铜镜的生产与销售当然也不需要特意控制。但是到了宋金时期,战火连绵,经济凋敝,通货膨胀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官府稳定物价的一个手段便是控制铜镜生产与销售。南宋庆元年间诏令禁止私铸,旧有铜镜全部送官府,按量给价,每两三十文。当时一些铜镜铭文上都有明码标价,如“湖州石家无比炼铜每两一百文”,“炼铜照子每两六十文”,可见官方收购价格只有私营价格的一半或三分之一,难怪当时私铸成风,屡禁不止。因为通货膨胀导致人们熔钱铸镜,“销熔十钱获精铜一两,用作器用,获利五倍”(《宋史·食货志》),使官府出现钱荒,只好大量印制纸币。纸币的发行使物价更加飞涨,囤积铜钱和销钱铸镜也就愈演愈烈,陷入了恶性循环。同样的情况也困扰着金朝统治者,所以对铜镜的控制逐渐严厉,凡欲销售铜镜必须经官府检验,当然也会同时课以重税。我们发现的金代铜镜上的许多阴文刻记如“上京宜春县”、“定州录事司验记官(押)”等等,就是官府点验的明证。经济凋零与对铜镜产销的控制,使铜镜质量下降,明清时又遭玻璃镜冲击,铜镜的黄金时期便宣告结束了。

(第四节)铜镜的制造

铜镜发明的传说

中国古代神话中有这样的传说:

黄帝是一位有很大作为的人物,他不仅战功卓着,养育了众多称王称帝的子孙,并且还考虑到子民的生活方便,发明了许多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铜镜便是其中的一种。他共造了十五面镜子,第一个直径一尺五寸,“法月满之数”,其余依次递减,最后一个直径恰好一寸,都是“神镜宝镜也”(《轩辕黄帝传》)。

《述异志》甚至连黄帝发明铜镜的地点也有记述:“饶州俗传,轩辕氏铸镜于湖边,今有轩辕磨镜石,石上常洁,不生蔓草。”但这与前面情况不合,前面所说黄帝铸十五面宝镜是会见西王母时在王屋山上的即兴之作,而西王母又怎会住在饶州呢?黄帝这样的大人物是不会经常铸镜的,看来“饶州说”似乎不可靠。反正都是传说,既然无“真”,又何必辨“伪”呢?

另有一种说法,黄帝在王屋山与西王母相会时,命令尹寿铸造了十二面大镜子,来照见华堂盛宴的宏大场面,并规定在一年的十二个月里,每月使用其中不同的镜子(《绎史》卷五引《黄帝内经》)。这就是说黄帝忙于征战、饮宴等大事,顾不上或不屑于亲自发明这铜镜一类的小东西,便命令臣子尹寿动手铸造。因为尹寿是臣子,也许在发明时得到过黄帝的技术指导,所以把铜镜的荣誉发明权让给了无所不能的黄帝,似乎也合情理。

迄今为止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齐家文化铜镜距今四千年左右,由于含锡量太低,质地粗糙,根本就不能磨得光亮照人,只能是件装饰品。黄帝远在五千年以前,当时他是否造出了铜镜仍然是一个疑点。所以,黄帝造镜也只好是一个传说了。

镜发明的过程

在铜镜出现以前,人们曾有过以水照容的阶段,并且这一阶段还相当长。《庄子·德充符》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说明战国时仍有人以水作为镜子。发明铜镜的动机是人类的爱美之心和认识自我的愿望。

十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便知道以鱼骨串挂起来作装饰品,之后的装饰品如项链、臂环、笄钗等更是多见,但人们苦于不知道自己本来是啥样子,也不清楚打扮起来到底能美到什么程度。设想有一天某个古人突然在河边或井边的水里发现了一个人的影子,并认识到这就是他本人的容貌,该是何等的惊喜!人们知道了用水可以照容以后,当然也不能总是往河边跑或去井口旁,于是便以器物盛水来照容,这又是一个进步(或者人们以水照容本来便是从盆中的水里发现的,无需这一转移)。盛水的陶盆叫“监”,铜盆叫“鉴”,正是一个人趴在水盆边上照容的象形文字。但由水盆到铜镜毕竟还有一段距离。

一代史学大师郭沫若先生以其天才的想像力,把水盆到铜镜的过程作了这样的描述:“……普通人用陶器盛水,贵族用铜器盛水,铜器如果打磨得很洁净,即无水也可以鉴容。故进一即由铜水盆扁平化而成镜。铜镜背面有花纹,背心有钮乳,即是盛水铜器扁平化的痕迹,盛水铜器的花纹是在表面的,扁平化后则变成背面了。钮乳是器足的根蒂。”(郭沫若:《三门峡出土铜器二三事》,《文物》1959年第1期。)我们说郭老推测中的前面还合理,最后一步似属臆测了。人们既然已经知道光洁的铜鉴也可以照容,则尽可以按此道理制出光亮的铜片,为什么非要坚持水鉴的样子而使之扁平化呢?况且对镜钮的解释更缺少说服力,铜镜已经完全没有了水鉴的样子,为何偏要留下这一进化的尾巴呢?再说水鉴也没有穿孔的满足。根据人们使用铜镜的方式来看,镜钮是为了便于穿系而特意制造的,绝非像人的阑尾一样是进化的痕迹。相比起来,梁上椿先生的推测便合理多了,他把铜镜发明的过程归纳为:“止水→鉴盆中静水→无水光鉴→ 光面铜片→铜片背面加钮→素背镜→素地加彩绘→改彩绘加铸图纹→加铸字铭”(参见梁上椿:《古镜研究总论》、《大陆杂志》5卷5期,1952年)

他们的观点出现比较早,没能见到齐家文化的铜镜,所以发明过程便显得繁琐。我们说齐家文化的铜镜虽然尚不能照容,但作为一件装饰品,在形状上已具备了铜镜的全部特征:圆形,正面光洁,背面有花纹,背心有钮。有了它,铜镜发明的过程便简明多了——人们只要把无水光鉴照容的原理用在这种圆板具钮佩饰上,就是典型的铜镜了。这一过程具体为:止水→盆鉴中静水→无水光鉴→圆板具钮佩饰(齐家文化铜镜)→铜镜。

这种结合既是用途上的结合,即照容与装饰品功能并存;也是形式上的结合——正面光亮照人来自无水光鉴,圆板具钮来自佩饰形体。尤其是圆板具钮形式,是与西方流形圆板具柄镜的最大区别,显示了其佩饰功能。

铜镜发明的时间

我们确定铜镜起源的时间,不能以现在发现的铜镜时代为准,而是要考察古人以铜镜照容的时间,例如齐家文化的两面铜镜我们便不能确定它们是可以照容的。史籍中关于铜镜照容的记载战国时便有很多,如屈原“令修饰以窥镜兮”(《楚辞·九辨》),韩非“夫摇镜则不得为明”(《韩非子·饰邪》)。较此为早的有不少以鉴照容的句子,但鉴是以鉴盛水还是无水光鉴甚至是铜镜,就有点说不清了,然而我们从春秋战国时期铜镜的质量和数量来推测,铜镜发明的时间应该更早一些。

同类推荐
  • 生肖集邮概说

    生肖集邮概说

    本书内容包括.生肖集邮的文化底蕴、生肖邮票的发行、生肖集邮的兴起和发展、生肖邮品的收藏、生肖邮集的编目与评审、生肖集邮的社会功能。
  • 节日的视觉盛宴:中国贺岁电影研究

    节日的视觉盛宴:中国贺岁电影研究

    本书是第一部专论中国贺岁电影的著作,从电影文化,品牌价值等,结合个案进行解读。
  • 怎样读一幅画

    怎样读一幅画

    该书以西方名画为切入点,作者通过一百幅名画,给读者详细介绍了西方数百年来的精品画作。通过该书,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西方著名美术作品,还可以看到该书作者引申开的个人思维。全书贯穿作者所思所感,既有对画作的鉴赏,又有对画家的品评,还渗透着作者自身的人生哲思和艺术旨趣。文字洗练朴实,清顺流畅,而又不失力度。
  •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收集了数十篇古今西方著名音乐家的逸闻趣事。本书定位为西方音乐知识普及类书籍,以浅显易懂的文字与叙述方法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莫扎特、肖邦等西方著名作曲家与音乐的不解之缘,并囊括了许多世界名曲的起源及发展创作背后的故事。
  • 甲骨、牙角及偶像的收藏艺术

    甲骨、牙角及偶像的收藏艺术

    甲骨,即龟甲兽骨旷但古玩中所讲的甲骨是特指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所出土的甲骨。它们之所以为收藏家、研究家所青睐,也并非是甲骨本身,而是在它们上面所刻画的各种符号——甲骨文。
热门推荐
  • 天威碎石

    天威碎石

    华氏工业研发负责人宋正雄在一次视频会议结束后,从自己的办公室跳楼身亡,跳楼的整个过程都被录了下来,警方研究后认为是自杀,而宋正雄的下属罗宇却认为宋正雄的死另有蹊跷,他瞒着警方开始了对宋正雄死因的调查,渐渐发现宋正雄可能死于一个巨大的阴谋,而自己也可能早就被卷入了阴谋之中……
  • 武斗乾坤

    武斗乾坤

    真气横空动乾坤,斗气冲天破苍穹,华夏古武界一代盗仙:司空追星,精通各种功法绝学,不幸被围杀,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灵魂穿越宇宙,降临异世;他重生后,打算将华夏武功在这里发扬光大;天生具有两个丹田的‘废物’,本来已死的怨恨亡灵,自强不息,在斗气纵横,高手如云的异世大陆展开属于他的传奇。绝招斗技一把抓,真气斗气一起练;机缘奇遇无极限,财富美女无穷尽;仰天长啸震九霄,异界俗世一浪子。两世为人传奇现,独领风骚始追星。
  • 重生之天才商女

    重生之天才商女

    前世的她平凡中带点自卑,等待了多年的男友却换来了一句:小嫚,我要结婚了。一场无情的车祸,身死重生,既然老天给她一次再世为人的机会,那么,我将要好好把握。缘获空间,发誓今生不再平凡。创业发家,无父无母没什么,她有帅气的哥哥和小正太弟弟。今生只为守护他们。前世的默默无闻,今世的光华绽放,本文女主腹黑强大,异能赌石商界政界娱乐圈都有混迹。
  • 霸女沧海

    霸女沧海

    王府中:有名无实身处冷院的王妃,为何大难不死后会有那么大的转变,搅得王府鸡犬不宁,更是让那位自命不凡的王爷内心波澜起伏。商海中:女人也可以有如同一方霸主般的强势与能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琉璃之劫

    琉璃之劫

    琉璃劫,琉璃劫,琉璃之心,以心作劫。她是一只卑微的花妖,他是一位高贵的上神。神与妖,戏剧化的相遇,是一念成劫,还是一面成结?她费尽三生,望得他所爱,努力千万年,却始终不过一个悲剧的散场。次次命运回转,难道就只有师徒这一条道路,能将他们栓在一起么?可是,师徒又怎样?爱,又怎会如此肤浅?又何必在意世俗的眼光?她眼中的他,神圣而不可侵犯,那么的高高在上,让人不忍亵渎。可他,终究也是俗人一个。什么道德伦理,什么天下为重,皆不过是一个逃避的借口。爱上自己的徒儿,是错。爱上自己的师傅,是错。他不敢言,是懦弱。她努力追求,是执念。究竟是爱,还是那执着了几万年的念想,到最后却是她自己也茫然了……
  • 冷酷总裁迷糊妞

    冷酷总裁迷糊妞

    风虞集团,公孙浩,现在的当家,天使面孔、恶魔心、冷酷出名,传说他是地狱的使者,还有一点就是从来都不让别人碰,只有离他10公分肯定被当沙包踹飞……谁稀罕,一个大男人长那么漂亮干嘛!她是神!居然敢叫公孙浩~暖暖,他是恶魔好不好!还有那支放在额头上的手,为什么没有被砍掉,为什么?
  • 公主嫁到:王爷反扑倒

    公主嫁到:王爷反扑倒

    她是清冥国公主,前来温兰国和亲。路上被奸人下药,迫不得已随便找了一个男人当做解药。本以为只是萍水相逢,没想到再次相遇是在一群劫匪的跟前,原来她的解药是温兰国最为无用的九皇子。“就他了。”古清月素手一指,点到了易水寒那边。只不过没有想到的是……从那之后,便是开启调教王爷的大门,天然呆傻大个外加傲娇,没关系,再扭的脾气到了古清月跟前也要变得乖乖听话,跑前跑后!本文甜文一对一,喜虐勿进,不喜勿喷
  • EXO青星之允

    EXO青星之允

    林清依进入了一个很大的娱乐公司,却成了偶像(朴灿烈)的死对头(吴世勋)的助理。偶像的频频示好,霸道总裁吴亦凡的保护,青梅竹马鹿晗次次关心,神秘人边伯贤的古怪行踪。林清依能和他走到最后吗?
  • 明贼

    明贼

    崇祯十一年,满清叩关,流贼复燃,汉家山河即将瓦解。一个马贼横空出世,平四方,启民智,兴工商,拓海外,拯救华夏危难,崛起中华民族。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我们可以书写历史。
  • 三国随谈

    三国随谈

    本杂谈其实只是鄙人平时随笔汇总。对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人物略做一些大致上的评价分析,融入当今一些商业体制,表达了本人的一点个人见解。平常练笔,不成章法。才疏学浅,献丑而已。